影响就业率的因素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

网友采纳

2006-10-08 12:24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与学生数量有关系,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学生增量大,就业难度也相对增大;其二,与生源质量有关系,学校招生时生源质量好的,毕业时优秀率一般比较高,就业率相对比较好;其三,与学校培养质量有关系,品牌比较好,办学质量比较高,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比较好;其四,与毕业生所学的学科和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关系,如果学科和专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率就高一些;其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对提高,以前要本科生的,现在只要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本科生就业就相对困难;另外,现在也出现了用人单位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的现象,男生就业率相对高一点。从学生这方面来看,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摆不正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只想从事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和到大城市工作,结果出现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不需要人的地方毕业生抢着去的现象。

高等学校要把学生就业作为一件大事,成立专门研究或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机构,学生一入校,即把就业纳入日程,从毕业前的临时指导变成全天候的服务。

首先,把好入口关,尽量提高生源质量。要严格控制调剂指标,增加公开招生的数量,尽力吸引优秀学生。其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强化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较差,积极参加教育部“英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要以人为本,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允许学生转专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增加双学位学生招生量,使学生除了本专业之外,可以多学其他专业和知识;另外,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用人的需求变化大,高校要加强学校与科技、经济和地方的密切联系,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量。最后,由学校共青团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等都作比较详细的纪录,并与今后就业联系起来。同时,要启动大学生研究计划,着重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三、四年级就能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学校努力的同时,希望社会和家长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摆正自己求职的期望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就业率是对学校办学的检验,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而且,就业率的高低也对学校的社会形象产生影响。但是,就业率并不是衡量高校好坏的惟一标准。

高等学校的职能是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只是其中根本的一个方面。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为社会服务方面,国际交流方面都承担着重要任务。因此,对高等学校的衡量,应该是几个方面的综合指标,而不是单纯的人才培养,更不能以就业率为惟一的指标。在统计就业率时,不但要统计被国有企事业用人单位接收的毕业生,而且加入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属于隐性就业的毕业生也应该纳入统计口径,对因计划考研或出国而自行暂不就业的,也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

评论(1)|0

8136220|十一级采纳率37%

擅长:贸易创业投资个人理财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3条回答

2006-10-08 17:35唐雷工作室|十五级

就业率是教育部衡量高等教育职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提出高等教育要以就业率为导向.从世界各国来讲,就业率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现代社会影响和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和结构性需求,专业设置的合理程度,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力度等等.在高等学校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调整办学模式的情况下,进一步认清这些因素,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因素的具体分析

毕业生就业实际上是一种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它反映的是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联系.雇佣的决定不仅关系到企业和雇主,以及应聘人员,而且还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包括家庭,朋友,学校,工会,商业团体和政府机构等.这些因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影响企业与雇主的选择和决定,以及应聘人员的选择和决定.根据社会主流经验,研究和分析制约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常常从高等学校和毕业生主体两个层面入手.

就高等学校内部来说,影响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与学生数量有关系,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学生增量大,就业难度也相对增大.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对提高,以前要本科生的,现在只要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本科生就业就相对困难;另

外,现在也出现了用人单位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的现象,男生就业率相对高一点.

其二,与生源质量有关系,学校招生时生源质量好的,毕业时优秀率一般比较高,就业率相对比较好;

其三,与学校培养质量有关系,品牌比较好,办学质量比较高,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比较好;

其四,与毕业生所学的学科和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关系,如果学科和专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率就高一些.

从学生这方面来看,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摆不正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只希望到"沿海地区","大城市",或"中小城市"去工作和从事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只有极少数志愿到西部地区或农村去.结果出现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不需要人的地方毕业生抢着去的现象,"无业可就"和"人才匮乏"矛盾并存.

此外,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时普遍缺乏就业力,毕业生就业力应该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或者称其为生存能力.企业总是抱怨大学生不"职业",分歧使大学生与企业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碍大学生就业.

二,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因素的反思及应对就业难问题的措施

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这项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们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就业难,就业率逐年下滑,缘于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其根本出路在于对就业市场各类因素的深入探讨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业率是一项综合性的成果,每一方面都做得好就业率才会高.学校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保持高的就业率,就应把学生就业作为一件大事,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稳定就业.

首先,把好入口关,尽量提高生源质量.要严格控制调剂指标,增加公开招生的数量,尽力吸引优秀学生.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数量.

其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强化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较差的现状,应积极参加教育部"英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允许学生转专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创造条件;适当增加双学位学生招生量,使学生除了本专业之外,可以多学其他专业和知识.

另外,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各类大学要从本地及全国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按市场需求制定教育规划,培养模式,人才规格,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不能仅从本校情况出发而不顾市场需求.为此,学校要经常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去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规格,学生素质等的要求,瞄准市场培养人才.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同时,高校应该把"推销毕业生"作为办学的重要环节,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委员会,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就业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走向市场.就业指导要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即在学生入学之初,就着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

长远规划,加强职业选择教育.学校可以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系统地规划,实践证明,仅仅在面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在帮助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的过程中,各个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研究"营销"策略,开展人性化的就业指导.在合肥工业大学,学校从强化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入手,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广辟渠道:一是通过整理归类,确定热点地区和行业,由学校出面与人才管理部门以及学校的用人单位直接联系,实行集体推荐;二是在学校就业办专门设立了与校园网链接的毕业生网络就业信息发布中心,配备了充足的服务器,终端设备,为毕业生提供安全可靠的用人单位信息及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平台.

当然,为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由学校共青团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等都作比较详细的纪录,并与今后就业联系起来.同时,要启动大学生研究计划,着重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三,四年级就能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此外,在学校努力的同时,希望社会和家长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摆正自己求职的期望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他们的择业观和对就业市场供需现状的客观认识对其顺利择业有极大影响.毕业生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待遇高,发展前途好的单位就业,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摆正心态,结合社会需求提出合理的就业期望值,避免盲目求高,求全.

为此,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就业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国家"统,包,管"一条龙服务,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择优录用,双向选择,大学生要认清形势,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着意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机会多接触社会,主动了解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特别是要培养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观念束缚,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对毕业生而言,走向经济独立是第一位的,宁愿在家待业也不"委屈求全"的做法极不可取.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信息分析可以用于比较、评估不同国家或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情况、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跟踪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为科技发展政策,尤其是为专利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专利信息分析的应用范围从专利信息的内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的核心是对专利技术的现状、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从其利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在不断地向经济、社会各方面延伸和扩展。 因此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从利用专利情报构造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专利分析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具体的应用。 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包括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分布分析和核心技术的挖掘。 它主要关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和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发能力、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探索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中企业或国家的技术活动及战略布局。 通过分析,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的决策者把握特定技术的开发、投资方向,以及制定企业的专利战略等方面提供论证。 (1)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 / 9

申请专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相关领域的竞争保护。 因此,专利申请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一个企业在科技活动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的情报。 同时,专利申请的数量按照地理分布或时间分布的聚集可以反映出国家或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并有助于分析国家或企业的专利活动历史,追踪科技趋势。 (2) 技术分布分析。 专利常常按一种特定的技术类目(如国际专利分类)进行分类,所以经常被用来研究国家专利活动强势领域或企业的技术分布领域。 技术分布揭示出国家或企业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关注程度,对辨别它们的研发与创新方向和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有显著的作用。 此外,仅从企业层面上而言,技术分布还显现了企业的技术轮廓和市场竞争策略,可以用来研究企业的创新战略、技术多样性,以及企业在不同领域的技术活动组合,分析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及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能力以及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 还可以从中辨识出有关合作伙伴、收购方、协作方,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的相关情报。 (3) 核心专利分析。 专利说明书中包含的发明创造背景知识,一般会参考具有相同发明目的的在先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 同样,当专利审查员审查专利文件时,常常会将审查的专利与主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类型: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管商品。 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 3.ES<1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 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 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 影响因素: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 3、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二者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4.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 横坐标为商品数量Q,纵坐标为商品价格P,AB为需求 曲线,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 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同样 购买Q2商品,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 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 个购买,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5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 的组合。其特征: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2.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 4.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6.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涵义?为什么它是递减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 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MRS 表示。如下式: 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因为随着商品X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同时,随着商品Y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所以,随着X的增加,每单位X可以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7.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自来水紧张,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回答这种措施: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应?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沙丘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能得到缓解或消除。(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在图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P1提高到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Q1下降到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三角形CP1B减少为三角形CP2A (2)对生产者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适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变用电来冷却.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变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异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也许是给居民增加货币式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8.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影响焦炭热强度波动因素分析.

2014年5月第45卷第3期 Fuel&ChemicalProcesses 燃料与化工 27 影响焦炭热强度波动因素分析 肖凤香白子平贠开军王惠 (1.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双鸭山155126;2.辽阳中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辽阳111000) 摘 要:通过焦炭热态性能试验探讨影响焦炭质量不稳定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焦炭质量达到 2 以满足高炉炼铁的生产需求。一级冶金焦标准, 关键词:焦炭热强度;原料煤;堆密度;煤粒度;样品代表性中图分类号: TQ5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3709(2014)03-0027-02 Analysisonfactorsaffectinghotstrengthofcoke XiaoFengxiang1 BaiZiping1 YunKaijun1 WangHui2 (1.HeilongjiangJianlongIronandSteelCo.,Ltd.,Shuangyashan155126,China;2.LiaoyangZhongchenMunicipalEngineeringCo.,Ltd., Liaoyang111000,China) Abstract:Basedoncokeproductionpractices,thefactorsaffectingthecokequalityarediscussedandcorrespondingimprovementareadopted toreachthefirstgrademetallurgicalcokestandardandmeettheproductionrequirementofblastf urnace. Keywords:HotStrengthofCoke;Rawcoal;Bulkdensity;Coalsize;Samplerepresentativeness 黑龙江建龙钢铁公司焦化厂现有3座4.3m焦炉,年产焦炭180万t。目前炼铁厂焦比不断升高,焦炭CSR波动大。要求焦化厂提高并稳定焦炭质 利用焦炭的热态性能试验,使CSR达到一级冶量,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摘要:目的:文章就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展开论述,探讨相关对策,分析实际方案应用价值。方法:现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4名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比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探讨对其检验结果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其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全部64例患者,检验结果中影响因素影响占比为检验仪器设备28.12%、标本保存送检过程意外情况35.93%、、溶血因素17.18%、及患者个体因素18.75%,其中所占比例分别为。结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检验仪器设备、标本保存送检过程意外情况、溶血因素、及患者个体因素。如果在整体生化检验过程中对于种种影响因素进行强制性干预和相关预防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有助于后续检验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建议在检验方案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深化检验;影响因素;对策探讨 目前,生化检验作为多种疾病诊断、医师判断病情转归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医学领域对临床生化检验的要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长久以来一直是检验工作追求的核心目标。为了减少采血过程和实验室操作期间外界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提高质控效果,本文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探讨,现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4名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64名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范围在25-60岁,平均年龄38.6±10.8岁,所有患者均采取真空采集方法抽取肘部静脉血5ml,进行样本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深入研究。(注:所有患者抽血前均遵循相关要求,空腹、保证睡眠、精神状态良好,所有患者无相关血液系统和传染性疾病,并在本身或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同意相关研究,本次试验符合医院伦理审核标准。)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致要求,进行常规禁食8h,在抽血前确保空腹状态,对肘部静脉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抽取静脉血5ml,将其分为两等分,采集样本。放置在室温状态下不同时间(0h、24h),进行4000r/min的离心处理,在30min后取血清进行生化指标的检验。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以及相关配套的试剂进行血液标本的检查,所有的操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相关使用标准来进行。采血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避免反复穿刺伤害到受检人员的血管,避免混合组织液,此外采血人员在进行抽血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抽血速度,避免抽离期间出现气泡,当血液样本采集结束之后,需要马上摘下针头,放置到容器中,在此过程中,注射器保证紧紧贴附于试管壁,颠倒血液,混合血液与抗凝剂;一般情况下,血液离开人体之后会产生明显变化,所以采集完成之后需要马上送检,保证血液标本送检途中的温度,针对纤溶指标检测,血液样本需要在碎冰中进行保存与运送,血液标本送检之后马上分离血浆,大部分指标检测结果会遭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包含放置时间与温度,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

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 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向变动)消费者偏好。(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大) 相关商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2.简述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向变动)生产成本。(供给量与其成反向变动关系) 生产的技术水平。(供给量与其成正向变动关系) 相关商品的价格。(反向关系)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生产者对未来看好,认为预期商品价格上升,增加供 给量,反之则亦然) 4.简述厂商应如何利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选择价格策略? 答:厂商总收益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如下关系: 如果厂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充分,厂商往往采取降价的策略,这会使市场需 求量有较大增加,即使单位利润减少,但总收益和总利润却会增加。如果厂商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缺乏,厂商在有可能的时候往往采取提高价格的策略,这 会使厂商总收益和总利润增加。 5.简述边际收益递减律及其原因。 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不变时,连续增加一种可变 投入的数量,该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终将递减。其原因在于产出是在可变投入 与固定投入相结合共同作用于生产过程结果,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可变 投入与固定投入 6.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只能获得零经济利润?答: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如果获得超额利润,则表明该行业的利润率高 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进出障碍,此时,行业外厂商将进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绝不能掉以轻心简单认定检验报告有误,应小心求证以得到正确的解释。另外尚有一些饮食、生理现象、标本处置不当、药物因素,也会造成判读的偏差。影响检验结果的疾病外因素如下。 (一)饮食因素 1、必须空腹(通常指禁食8~10小时,其间只允许喝白开水)的检验项目如:血糖、血脂、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转肽酶(GTT/GGT)、胆汁酸(BileAcid)、胰岛素等。其它血清学检验如需血清澄清最好空腹:如各种病毒抗体等。 2、空腹超过48小时可能会造成胆红素(BIL)两倍以上的增加,而血糖、白蛋白(ALB)、补体 (ComplementC3)及转铁蛋白(Transferrin)下降。 3、餐后立即抽血,造成高K 低P,混浊的血清其胆红素(BlL)、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增高,有可能造成 UA、BUN 降低。 高蛋白饮食者,其BUN、UA升高,而高嘌呤食物影响的是 UA增高。 高嘌呤食物如下: 4.1 畜肉类:肝、肠、胃、胰等动物内脏及其所制的浓汤汁。 4.2 水产品:鱼类(带鱼、鲳鱼、凤尾鱼、海鳗、沙丁鱼、鲭鱼、鲨鱼等海鱼及鱼皮、鱼卵、鱼干等)贝壳类(蛤蜊、淡菜、干贝等)虾类(海虾、虾米、海参等)。 4.3 豆类和菌藻类:黄豆、扁豆、紫菜、香菇等 4.4 其它:酵母粉,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等 5、口服避孕药使T4(RlA)、TG、ALT、Fe、GGT升高,ALB低等.可影响的检验报告据称有100多项。 6、酒精可导致检验结果立即上升的有:UA、乳酸(Lactate);嗜酒者的影响如:GGT、ALT、TG,成瘾者甚至影响其它如:BlL、AST、ALP。 (二)生理因素 1、怀孕造成AFP、AMY、CHO、TG偏高,BUN、NA、ALB偏低。 2、剧烈运动后,CK、CREA、BUN、UA、WBC、K+、BlL、乳酸(LAC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会升高。运动员的LDH、BUN 较高。长期的运动促使HDL—C、LACT等升高。 3、采血部位、姿势和止血带的使用 3.1 采血时要避开水肿、破损部位,应“一针见血”,防止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如果采血过慢或不顺利,可能激活凝血系统.使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小板假性减低。输液病人应在输液装置的对侧胳膊采血,避免血液被稀释。决不能在输液装置的近心端采血。 3.2 姿势影响结果。卧姿、坐姿或站姿,由于造成静脉承受压力不同,会造成影响(站姿较高)如:TP、ALB、Ca、HCT、ALT、Fe、CHO及尿中儿茶酚胺。测血中儿茶酚胺时,采血前一周,应避免抽烟,食用核桃、香蕉及肾上腺素类药物等;保持平静勿使其受压力、兴奋等情绪变化.仰卧三十分钟后抽血。

我国人寿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2页)

我国人寿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2页)

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杨舸 1,田澎1,叶建华2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200030;2.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消除了保费收入数据中因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影响,建摸时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而且考查了更长的时间跨度。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寿险业自身的发展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实际利率和少年儿童赡养(抚养)率对寿险需求也有显著的影响,社会的老龄化、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寿险需求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平稳时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F840.62 JEL: G22, C22 文献标识码:A Empirical Study on Effect Factors of Life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 Yang Ge1, Tian Peng1, Ye Jian-hua2 (1.Anta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杨舸(1972-),男,贵州贵阳人,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应用统计与决策分析、金融系统工程。

虚假回归。 本文克服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运用自回归分别滞后模型,对影响我国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本文使用1982-2002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年度数据,与已有的实证研究相比,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更长。 二、文献回顾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寿险需求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这类研究通常在不确定性理论基础上,研究寿险需求动机,从理论上分析人们在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时,风险态度、遗赠动机、通货膨胀、财富等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针对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这类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建立寿险需求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用多变量解释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 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它揭示寿险需求的根本原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Yaari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算是较早的文献。在期望效用理论的范式下,Yaari[4]从理论上研究了保险的需求,尤其是人寿保险的需求。他的 研究表明,由于未来寿命的不确定,人们更倾向于现在消费而不是选择以后消费(也及Fisher所说的“不耐”心理,Yaari 从理论上说明了它的影响。),保险的作用在于消除了这种寿 命不确定带来的影响。Yaari的研究成为很多寿险需求理论研究的起点。在他的基础上,Hakansson[5]、Fischer[6])、Karni 和Zilcha[7]进行了扩展。他们的研究表明,风险资产的存在不会改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或消费,人寿保险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寿命的不确定带来的收入风险,而不是为了消除资产的风险。这个结论说明,寿险的作用主要是储蓄和保障,而不是投资。Lewis[8]则拓宽了研究视角,从被抚养人的角度而不单单从投保人的角度研究寿险需求。他认为保险的购买不仅仅是出于投保人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其被抚养人(如妻子、子女)获得保障的需要,投保人家庭成员的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保险需求。 在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近半个世纪来对寿险需求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分析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人口因素和经济及金融因素。人口因素主要指年龄、期望寿命、教育程度和赡养(抚养)率等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因素;经济及金融因素主要包括收入、财富和价格水平等与经济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尤其是涉及经济及金融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实证研究中也留下一些相互冲突的结论。有些因素在某些实证研究中与寿险需求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些研究中这种相关关系并不显

冶金钢铁冶金学A(铁冶金)复习思考题汇总2

冶金10钢铁冶金学A(铁冶金)复习思考题汇总2 绪论 1 高炉炼铁法在各种炼铁方法中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高炉炼铁工艺 1 高炉炼铁的工艺流程由哪几部分组成? 2 简述高炉内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反应。 3 利用系数、冶炼强度和焦比之间有何关系?此种关系给我们何种启示? 4 概念题:高炉有效高度、有效容积、有效容积利用系数、焦比、置换比、综合焦比、冶炼强度、综合冶炼强度、一代寿命。 第二章高炉炼铁原料 1 说明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作用。 2 高炉冶炼对铁矿石质量有何要求?(评价铁矿石质量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3 铁矿粉烧结生产有何意义? 4 简述抽风烧结过程中从上到下依次出现的层次及各层中的主要反应。 5 分析水汽冷凝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及消除过湿层的措施。 6 影响CaCO3分解及CaO矿化的因素有哪些? 7 高炉内碳酸盐分解对冶炼过程有何不利影响?(高炉采用熔剂性烧结矿冶炼,杜绝石灰石入炉的意义何在?) 8 烧结过程发生固相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有何特点,固相反应对烧结过程有何影响? 9 烧结过程中的液相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碱度烧结矿的烧结过程中产生的液相有何特点? 10 简述正硅酸钙(C2S)造成烧结矿粉化的原因及主要对策。 11 干燥过程中生球破裂的原因是什么?提高生球破裂温度的途径有哪些? 12烧结和球团工艺在固结机理和对原料粒度要求方面有何不同? 13 通过铁矿粉烧结原理与工艺的学习,谈谈你对降低烧结过程能耗的建议。 第三章高炉炼铁基础理论 1 何谓“直接”还原,何谓“间接”还原,(5分)各在平衡态、还原剂消耗量及反应的热效应方面有何特点? 2从复杂化合物中还原铁与从铁氧化物中还原铁有什么区别? 3 比较Fe2O3 、MnO2、SiO2在高炉内还原过程之异同。 4 试从最低总碳素消耗的角度讨论高炉最适宜的铁的直接还原度。 5简述高炉造渣过程及炉渣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作用。(10分) 6 什么是炉渣的熔化性,如何表示,为什么说t m无工艺价值,为什么t性更具有实际意义? 7 根据硫在高炉内的分布规律方程式,分析降低生铁含[S]的途径,指明主要途径。 8 写出炉渣脱硫反应的方程式(按分子理论、离子理论均可),说明提高炉渣脱硫能力的三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30T17:10:04.60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婷婷于秀梅王娜娜[导读] 各科室如有PT、APTT增高现象,检验科应立即与临床取得联系, 问清病史和药物史。 王婷婷于秀梅王娜娜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医院检验科山东烟台264006)【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444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检验其相关指标。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疾病、药物及样本3个方面。结论:分析血凝检验结果要结合患者病情等因素考虑。 【关键词】血凝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 疾病; 药物; 样本 【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08-0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作为反映机体凝血机制的筛选试验,也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术前检查、抗凝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2010年7月23日至2011年7月22日在本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 1.2仪器与试剂:Compact X 德国BE自动血凝分析仪,塞力斯试剂,ISI:1.04。每日做样本前先做质控,不失控再做样本。对每份PT↑(正常参考范围11~14 s,↑表示增高)、APTT↑(正常参考范围23~43 s)的标本已复查,已排除仪器、试剂和检验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1.3样本采集与检测:使用抗凝剂为109 mmol/L枸橼酸钠1∶9抗凝(即0.2 mL抗凝剂加1.8 mL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立即上机测试。 2 结果 2.1 本院各科血凝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除体检中心外,其余各科室都有PT、APTT增高现象,以ICU、儿科、肿瘤血液内科、急诊科最为明显。 2.2 很多疾病的因素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如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特别是肝实质受损,肝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FIB)受阻,则FIB减少,同时维生素K严重缺乏或合成不足影响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导致多种凝血因子缺乏,使患者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表现为患者的PT、APTT不同程度延长,FIB不同程度降低,与健康人结果比较有一定差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由于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和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拮抗凝血酶的作用,使PT延长,以ICU外科患者为主。表1各科室血凝检测结果统计[n(%)] 2.3 影响检验结果偏高的因素:(1)标本采集量(0.2 mL抗凝剂加1.8mL血,总量为2.0 mL)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2,血量少,抗凝剂相对多,会造成测定结果时间延长;反之血量多,相对抗凝剂少,测定结果时间缩短。(2)输液时血液被稀释导致血凝结果延长,输液时采血样本重送前后凝血检测结果对照见表3。(3)标本放置的空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对检验结果影响越大,PT在4℃可稳定24 h,20℃小于6 h,30℃小于4 h;APTT在4℃小于6 h,20℃小于4 h,30℃小于2 h[2]。标本在常温下放置不同时间对血凝结果影响见表4。 2.4 标本出现无论大小的凝块均会影响试验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在3h内测定结果与标本离体30 min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标本放置时间超过4 h,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标本抽取后应尽快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放置时间越长对检验结果影响越大。 表2标本采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n=30) 注:与半小时检测结果比较,*P<0.05。INR表示国际正常化比值。 3讨论 3.1各科室如有PT、APTT增高现象,检验科应立即与临床取得联系, 问清病史和药物史。 3.2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是有协同抗凝作用,如水合氯醛、阿司匹林、保泰松、氯贝丁酯、吲哚美辛等可使口服抗凝药物在血液中浓度明显增高。肝素、华法林、双香豆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可抑制凝血酶,从而妨碍FIB变为纤维蛋白,阻止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使血浆中抗凝物质含量增多,影响凝血试验,使凝固时间延长。 3.3在排除相关疾病和药物对血凝检测结果影响后,要排除样本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血者应注意采血前不应拍打采血部位,要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使试验结果偏低。压脉带不应扎得太紧,压迫时间不应过长。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生气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Ⅲ变性。因此,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应按9∶1比例混合。应尽量在患者输液前抽取标本,避免样本稀释对结果造成影响。参考文献 [1]池志芳.凝血试验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61-1862. [2]彭黎明,王兰兰.检验医学自动化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7-310. [3]门剑龙.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凝血抗凝等指标的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4):250. [4]门剑龙.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症患者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改变的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6):372. [5]常剑峰.大剂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凝血试验的干扰[M].临床检验杂志,2000,18(4):211.

从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影响因素解释广告的作用

从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影响因素解释广告的作用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其本质是传播。在分析这个题目之前首先先界定需求价格弹性概念: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从广告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到实际购买之间有很多变数。广告的作用我觉得体现于广告的效果和广告的效益。 首先,我认为广告效果就是各种广告所起到的对消费者消费有所影响的,例如:品牌知名度,品牌特质认识,以及对品牌的态度。 其次,广告效益是各种广告效果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那么对于广告来说,目的是为了更加吸引购物者的眼球,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必然会联系到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联系到需求价格弹性和影响需求的因素,根据一般的市场分析不难发现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在众多的替代品中怎么独具匠心的宣传才让消费者一眼就挑中这对于广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商品的重要性;很多的产品功能消费者可能了解的并不多,自然也就没有购买的计划,因此广告能为消费者展示更多的商品的性能和商品的重要性。 3、商品用途的多少; 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消费者的收入。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即随着收入的提高,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而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二)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替代品,如牛肉和猪肉、苹果和梨子等。由于它们在消费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替代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替代品价格的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减少。如果其它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影碟与影碟机等,由于它们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互补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 (三)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人们的偏好一般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 (四)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题库含答案)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APC随着可支配收入Y d 的增加()。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 B、2.5; C、5; D、4 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

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10、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11、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低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在比例税条件下,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 B、不变; C、将增加;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量; 14、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比例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5、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6、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 A、将增大; B、将缩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影响焦比因素

影响高炉炼铁焦比(燃料比)诸因素量化分析 1. 入炉矿含铁品位的影响:入炉矿品位提高1%,焦比下降1.0~1.5%,产量提高2~ 2.5%。 2. 烧结矿碱度(CaO/SiO 2)的影响:烧结矿碱度降低0.1当(CaO/SiO 2<1.85时),焦比升高3~ 3.5%,产量下降3~3.5%。 3. 烧结矿的FeO 的影响: 烧结矿的FeO 升高1%,高炉焦比升高1.0~1.5%.和产量降低1.0~1.5%。 4. 烧结矿5mm 粉末含量的影响:5mm 粉末增加1%,焦比升高0.5%,产量下降0.5~1.0%。 5. 烧结及球团转鼓每提高1%,高炉燃料比下降0.5%。 6. 矿石含S 每增加1%,燃料比上升5%。 7. 烧结矿RDI 的影响:当烧结矿的RDI +3.15≤72%时,RDI +3.15每提高10%,高炉降低焦比1.655%,产量提高5.64%(RDI ≥72%以后幅度递减)。 8. 含铁炉料还原性对焦比的影响:含铁原料还原度降低10%,焦比升高8~9kg/t ,烧结矿的MgO 每升高1%,还原性下降5%。 9. 入炉料SiO 2和渣量对焦比的影响:入炉料SiO 2升高1%,渣量增加30~35kg/t ,渣量每增加100kg/t ,焦比升高3.0~3.5%(校正值20kg )。 10. 热风温度的影响:高炉热风温度提高100℃,(在950℃~1300℃风温范围内),入炉焦比下降8~20kg/t ,并随风温水平提高而递减。 11. 鼓风湿度的影响:高炉鼓风湿度提高1g/m 3,焦比降低1kg/tFe ,产量提高0.1~0.5%。

12. 富氧的影响:高炉鼓风富氧1%,焦比下降0.5%,产量提高2.5~3.0%(随着富氧率提高递减)。 13. 炉顶煤气压力的影响:顶压提高10kpa,焦比下降0.3~0.5%。 14. 高炉炉顶温度上升100℃,燃料比上升30 kg/t。 15. 高炉煤气利用率的影响:煤气利用率提高1%,入炉焦比下降5kg/tFe。CO 2含量增加1%,焦比下降20 kg/t。 16. 焦炭固定碳含量的影响:C 下降1%,焦比升高2%,产量下降3%。 固 O提高1%,焦比升高1.1~1.3%,产量降低17. 焦炭含水分的影响:焦炭含H 2 2.0- 3.0%。 18. 焦炭S含量的影响:焦炭S含量升高0.1%,焦比升高1.2~2.0%,产量降低2.0-3.0%。 19. 焦炭灰分的影响:焦炭灰分(A)升高1%,焦比升高1.7~2.3%,产量降低2.0~3.0%。 20. 焦炭M40的影响:焦炭M40升高1%,焦比下降5.6kg/t,产量提高1.6%。 21. 焦炭M10的影响:焦炭M10降低0.2%,焦比下降7kg/t,产量提高5.0%。 22. 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焦炭反应性CRI升高1%,焦比上升3kg/tFe,产量降低4.0%,焦炭反应后的强度CSR下降1%,焦比上升3~6kg/tFe,产量下降4.5 %。 23. 生铁含Si量的影响:生铁Si含量下降0.1%,入炉焦比下降4~5kg/tFe。 24. 高炉渣量每增加100 kg/tFe,高炉燃料比上升40kg/t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