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 tu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摘要: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本文主要就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做出浅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 ;景观设计; 继承; 发展; 分析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evolution of civilization and sinks into a reflect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style of the culture, the history of ideas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overall characterization of ideolog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on landscape desig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relations to make shallow.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alysis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地上的璀璨星辰,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改造,但其中都蕴含着奇光异彩文化底蕴,成为人类共享的财富。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伴随着现代景观设计的成长。设计我们可以看作是艺术同哲学、宗教等一样都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事实上,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本身文化与艺术的修养。这种修养,又直接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知识的吸收。学习自然,传承历史,创造未来社会,这本身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主旨。

一、传统文化对景观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传统影响设计原则,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影响设计的形式体系,影响设计的评价标准。虽然新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总想方设法摆脱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束缚,希望能够标新立异。但传统文化却仍然不可避免的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环境中,为有效避免景观文化趋同,必须坚持优势互补的文化生态观,充分肯定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价值,维护景观设计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充分认识本民族的传统景观设计文化,对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景观首先是一种文化的景观,其次才是一门造型艺术,歌德指出:“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任何景观设计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因而景观设计本身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景观设计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说每个时代的景观设计都与当时的文化紧密相连。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质和地域风貌,对当代景观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崇尚白然师法自然”等,对现代的景观设计有着很好的

启示作用。

二、传统文化的运用是现代景观设计的要求

1.现代景观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查尔斯·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六个方面的特征:历史主义、直接的复古主义、新民间风格、特定性+都市规划专家=有文理的、隐喻和玄学、后现代空间。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念如非理性、以人为本、借鉴历史、崇尚文化,以大众的口味、意识为出发点,讲求非和谐、多样化、混杂、折衷、多元共存等,都证明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2. 现代景观设计主张重新恢复被遗忘的古典主义传统,使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立足于古典传统,用古典传统的符号来装饰现代建筑,满足当代社会的一部分人的口味。现代主义强调传统要素,注重个性,关注人的感情,价值取向,注重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弘扬多元再现的文化,这些都是与后现代的哲学文化,审美价值观是一致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现代主义的枯燥、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的原则进行了修正,许多景观设计作品使人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3.现代景观设计采用现代技术但建筑材料大部分使用本土的。像

砖头、石块等。有的建筑师非常注重采用当地居民的意见,使之具有明显的民间风格。比如我国特有的青石板、锈石、汉白玉、瓦当等等都是非常良好的建筑材料,在景观设计中使用这些材料,不但增添了场景的趣味性,而且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印象深刻。

4.现代主义还主张引用某些历史上的形式要素,将之应用到景观设计之中,使人一见就会产生历史联想或其它的某种想法。在景观的营造中,将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以符号的象征来暗示含义,不仅在形式上产生视觉上的联想,甚至能达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赋予景观设计以文化的内涵。

三、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传承与发展

我国的园林景观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儒家思想贯穿始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向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任何西方景观都有很大差别,蕴含着中国传统特色,是中国面向国外的象征符号之一。

如今的景观设计非常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及与自然的融合,而这些方面,中国景观完全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过去,造园人特别重视因地制宜,注重天人合一。各种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强调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人居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生态景观,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地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正如2008年北京提倡绿色奥运,设计建设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后

滩公园等,生态的主题在其中得到彰显,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

当前,大部分旧文化体系打破束缚,形成新的文化体系,传统在景观设计体系中获得全新的意义,成为可资借鉴、甚至部分集成的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发挥其财富作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以后多极化世界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可作出新的贡献。中国传统景观设计艺术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包含了中国民族悠久、独特、优秀的艺术元素。我们应该比较、借鉴国外设计理念和方法,中为体、外为用,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方塔园以北方古文物为主体,揉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园内处处表现着传统园林的趣味,但是所用的技术是现代的,是有理性在其中的现代建筑手法。可以说方塔园是一个不错的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在宣扬文化的今天,设计师们注意到文化底蕴的表现对于城市形象的对外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应用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增强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只有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才经得起异质文化的冲击,散发其自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丰慧.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5[2]马贝娟.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安徽农业

科技.2010.35

[3]杨杨、杨桑桑. 浅析现代景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浙江建筑.2009.4

[4]李洁、彭重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0.16

[5]金小丁密金、李汉平.浅谈传统审美文化与现代小区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6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的灵魂,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现代先进的文化才能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大发展,才会使社会全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面的进步。是否拥有现代先进文化,是否代表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并决定其兴衰成败。先进的文化作用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驱力,主要显示为以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力量和经科技教育为主体的知识力量。就是要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从而为新时代的到来提供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 1、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更加丰足的物质世界,也是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家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人类文明进程,表达了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果说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解决肌渴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话,那么进入此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享受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同等的重要,一个文化生活贫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健康、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他们在人格建设上全面发展的需 要。而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文化成果,广泛地参与文化活动,其正成为文化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2、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精神基石,先进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乃是阳光,是空气,是朝代命脉和精神基石。现代先进的文化建设有其特是的内涵和形式:就是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引导人民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提倡学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先进的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有效整合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根。全面建设现代社会的中国,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任务来抓。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 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传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群众的文化创造结晶,是群众文体的很需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民间性等显著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文化建设,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群众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直接的反映是那些经历了千万年遗承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戏曲和其他至今保留在民间的古老艺术内容和形式。这些曾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表达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影响,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悄然而急速的吞噬着。因此,汉字字体设计对于促进人类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发扬我国的民族特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需要牢牢记住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且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并将其元素运用到中国的文字设计当中。并以“三星堆博物馆”字体设计为例,解析传统文化如何能够在文字中更好的表达 出来。 只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在岁月的洗礼下得到沉淀,并得到全世界观者的认可。在国内字体设计中,大多数的设计作品缺乏独有的文化元素,社会的需求和文化趋势证明设计师应该提倡传统文化素在文字设计中的使用,以此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传统文化频也出现在世界各国,中国传统文化也随之备受关注,国外也有很多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设计的作品。 要更好的掌握当地的文化,我们须到现场去感受它浓厚的文化气息,才能更好的把两者相结合。三星堆古遗址文化的神秘以及博大精深,使设计者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设计文字。设计者需要通过对三星堆博物馆的整体的设计、馆藏物件的形态、材质、

色彩、工艺、结构、功能等了解。经过对三星堆古遗址的全面了解,从各个角度、各种方式去结合文字与文化两者,使“三星堆”文化足以在字体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表达。 设计时不能改变原有文字的固有结构和规律,例如:设计者希望用翻起“开”字第一笔划意象化地表现“开”字。设计出来却会让人误认为是“升”字,这就是对原有文字的固有结构和规律的改变了。文字是一种经过几千年发展变化、约定俗成的文化遗产、轻率、随意地改变其结构和规律,会造成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令人产生歧义,使信息不能准确传达,丢失文字的本质。 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元素的代表符号,所以汉字与传统文化本就应是一体的,文字设计须和当地文化的精髓相结合,才可以做出让观者一看便知这是属于哪个地区独有的文字设计,观者便可更直观的感受到当地的特色。 设计者在了解当地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以三星堆古遗址为主题的字体设计设计者可以结合三星堆博物馆最具特色的青铜人像、图腾纹样、陶器、玉璞、玉章及三星堆古遗址的文化内涵,又或是从其外形、内在、质感等方面去塑造能体现三星堆古遗址的文字。尝试用各种形式去让两者完美的融合,如:文字的笔画变化、结构变化、局部替换变形等。 在三星堆古遗址的字体设计当中,设计者便可以用以下方式 去设计三星堆独有的字体。如:“三星堆”三字当中可蕴含

景观设计与民俗风情

一、景观设计的意义 有专家指出,21世纪是一个重视人的需要和消费的世纪。当前政府部门提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就是“人性化”,由此延伸出“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等等理念。这是时代的变化,也是时代的进步。到眼下的后工业时代,大家才知道“人”是第一重要的因素,资源倒处于次要的地位。这也意味着居住在土地之上的人们已经成为重要的对象,因为“人”最终还是居住在这块土地之上的创造者。所以我们的房地产开发商要看到这个本质,要真正地围绕着“人”的需要和消费而不是围绕着资源、商店或楼堂馆所来设计城市中有限的土地,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不用置疑,当下的时代,已经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时代了。 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人居的人性化。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诗意的栖居。眼下有多少人能够诗意化的栖居呢?对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诗意的生活真是一个梦。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叫老百姓放弃自己的梦。每个人都有作梦和追求梦想的权利。从此角度理解人性化这个主题,首先要理解景观的概念,然后再回到景观设计的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的环境上来。 什么是景观?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存在物与充满活力的人类生活空间。景观有多层含义。过去我们一般认为,景观就是绿化,就是栽几棵树,就是立一个雕塑,装几盏灯,让街道漂亮一点,其实这是景观最肤浅的含义。景观深层次的含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的含义,是社区的含义。也就是说,一个场地空间以及居住在这个场地空间上人的整体才能构成景观,因此景观包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土地的关系。所以,从社会学意义看,景观的本质含义就是社区。 景观作为建筑学意义的概念,它还是人工设计的产物,它必然打上人的痕迹,即将人的现实审美需求,通过一系列的物质材料手段实现有效的展示和显现。从民俗学意义上说,景观设计也是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展示窗口,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二、八月楼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1、设计理念:基本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所谓“特”就是以特色取胜,以湘西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宏观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的包装与设计。明珠度假村的环境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可以说是湘西目前比较成功的设计。在特色上明显比市内一些酒店要高明得多。 2、风格定位:风格就是独特的个性。目前国内的商业步行街多是千人一面。北京王府井搞个步行街,搞些民俗雕塑;长沙有个黄兴路,也搞个步行街,也搞一些民俗雕塑;我们吉首有个湘泉步行街,也搞几个民俗雕塑,完全是照搬照抄,克隆人家的风格。八月楼步行街再也不要重蹈覆辙,克隆人家。要有一个新的定位。我把它定位于三个方面:家园定位;社区定位;文化定位。 家园定位是消费者的感觉定位,这是情感的诉求。是商业营销的重点。 社区定位是物业管理定位,是开发商的定位,也是营销要考虑的策略问题。 文化定位是内在的灵魂定位。杭州的清河坊是真正意义的文化商业步行街。但是要做到它那个样子太难了。上海的豫园、成都的锦里也是在文化包装上下大工夫的,因此古色古香。北京的牛街是著名的回民街,就是那里有座清真寺。北京的秀水街是老外购物一条街,但是不珍惜,撤了。一条特色街也就没有了。八月楼的名字很响亮,是带有浓厚文化意味的名字,也是无形资产,要围绕这三个字作文章。文化是经济的灵魂,文化定位做好了,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定位,它决不是虚的定位,其本质是综合定位。 文化不是一个空洞无物的帽子和标签符号,文化有其具体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地域或民族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湘西民族文化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主。文化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

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入诗入画,如诗如画,在乐者的耳中,她似轻捷跳动的音符,心神起舞,心驰神往。回眸一曲《兰花草》,惊鸿一瞥《俏兰花》。那醉人的音律,扣人心弦,翩若君子,皎若皓月。成为中华洪流中涓涓的一汪清泉,透彻人心,熠熠生辉。 被人历代吟咏的,除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优美的画卷,涓涓的乐声,最为重要的是那丛中屹立的清洁高傲,那是君子之清,君子之骨。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爱国诗人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

浅谈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性_周兵

349 二 ○一二年第二十一期 华章 Magnificent Writing 周 兵,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浅谈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性 周兵 (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小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关注,景观设计对小区的视觉审美起重 要作用,美化小区的环境。城市小区的景观环境在空间的处理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小区建设也大大加快,小区的景观设计也不断完善不断发展。通过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与现状来分析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性的探讨。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性;传承性文化这个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文化的理解各个学科从 不同的角度对文化一词有不同的诠释,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人类的文化。文化的形成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发展延续下来,同时文化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文化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的学习、传承、发展着文化。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文化的一部分,景观设计也是其中文化之一。中国的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中国园林文化更感性化,更贴近自然,具有诗画意境,而西方园林则是一种理性严谨的几何图案的风格文化。景观设计离不开文化的大环境,需要有文化的气息。景观设计的文化需要将景观的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1、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性 地域文化代表着地方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着当地的历史及现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剧烈变革和大幅发展,城市中原本存在的文化历史风貌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在这种变革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将传统的地方文化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当中去。例如我国的苏州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就是将苏州园林中的文化元素经过提炼,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材料加以建设制造,使历史文化元素具有好的表现。 2、地域文化对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择水而聚,依山而立”的生存法则,这种既方便又安全的生活环境的选择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脉络,对人类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居住环境。在我国南方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岭南林园的特征。岭南园林景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到其布局巧妙,小中见大,即常言道“主人不出门,可览天下景”。 岭南处于亚热带地区,其气候多雨温湿,水量充沛,植被常年葱郁。该地区光照时间较长,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园林中更多的融入浓茂树木置入其中,始终体现着南方的地方文化特征。北京的四合院也是传统民居的代表,体现着地域文脉的传承,居住者在院内置入石景林木,使居住者与景观环境和谐共存。宁静、朴素、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美好情境,是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地域文化始终影响着景观设计。 3、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的新认识 生活在当今城市中的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景观设计也体现本地区文化文脉的重要载体。人文特色是人文景观的灵魂,人文景观特色与自然资源的结合才能体现其最终的文化力量。景观设计应充分注入文化元素。应当注重对历史的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文化主题的景观元素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将科技与地域文脉的历史传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景观设计中忽略精神审美的需求,缺乏对当地文化潜质的发掘和研究就无法创造出具有文化深度的优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优劣可以通过时间来进行考验,具有设计构想和文化底蕴的设计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也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美。 在景观的设计中,要使地域文化在景观环境中能够持续发展就需要重视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并切实研究时代的审美要求,寻找现在与历史,现在与未来景观设计之间联系。需要考虑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和谐相处,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对人的环境心理,环境审美,文化追求,人的个性与共 性进行研究,来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4、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延续性的可行性 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地域文脉是人文景观中的灵魂,地域文脉与小区景观设计巧妙结合才能体现其最终的表现力。景观设计增加了环境的美化欣赏性,而地域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将更增加它的文化内涵。景观设计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再利用,传承发展的过程,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地域文化特色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改造再利用使其具有延续性。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延续性具有密切联系,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当地地域文脉传统,有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才会更多的吸引人们的欣赏兴趣,在欣赏中品味其中的底蕴,地域文化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历史遗韵。不论是从理论上研究还是众多的实例证明,在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吸取地域文化元素是可行的。在可行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当地的文明传承,历史文脉有详尽的研究和分析,要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运用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只有深入把握历史文脉才能使景观的文化内涵更具代表性。在设计建造景观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域文化特点来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和营造。 5、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延续性的发展前景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口的剧增使人们对环境更加重视。景观设计是环境系统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延续发展的精神依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会对文化有更多的需求。景观设计本身具有文化特征,但是要使景观更具吸引力就必须把当地文脉利用在环境设计中来,是城市小区的景观更具独特的文化风貌。因此,在城市小区与地域文脉的延续性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6、结语 在对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脉延续性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文脉延续性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实现地域文化特色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的表现形式。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既具有生态性也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应该将真正的文化脉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的代表元素,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将地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才能带来真正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赞叹科技的发展,也应注重城市小区的景观设计发展,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陈建江.小区环境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7.[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3]曹瑞忻,汤重熹.景观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4]权基洪.韩国住宅区景观设计[M ].中国工业出版社,2005.8.[5]朱钧珍.园林水景的传承理念[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6]刘少宗.景观设计纵论[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7.

中国兰文化

中国兰文化(资料整理) 初2017级5班刘恋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第一篇章:兰初印象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

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第二篇章:兰之足迹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 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摘要: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精神获得新的生命形 式,是中国文化面临的新的历史选择。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 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 与走向是我们当今学子需要学习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中国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现代化 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文化走向的讨论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各种观点十分活跃。"新儒学"、"新道学"、"文化中国"说、"新汉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太平洋时代"说等等。有人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世纪。众所周知,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 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走向,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一)重视伦理道德 伦理至上的观念文化与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体现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人文特点。这种传统伦理讲求的是在个人修养基础上处理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的准则与行为规范,这种准则在理论规范上可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来概括;行为规范则主要通过礼法或礼制来约束。这种伦理至上的文化特征的派生特点是:①它与宗法制度、专制政治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尊卑分明、等级有序的身份取向制。②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礼制来规范社会行为,形成重礼制、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格局。③群体本位主义,强调群体的认同。④重名分,重面子的社会习俗与社会心态。⑤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这种道德的养成是为了群体的和谐与有序,即“修己以安人”。⑥重义轻利与重道轻器的价值取向。⑦儒学(经学)独尊并成为官学。这是伦理至上的一种外化。 ⑧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倾向(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佛家的慈悲之心)。 ⑨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二)倡导和谐统一——以和为贵与中庸保守 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与西方文化形成强烈反差。中西文化这一重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不同特性。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表现出一种"静态" 的特征,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中。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达到和

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 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 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中华兰文化,源远而流长。纵览古今,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和描述中,兰的意象渐渐生成并日渐丰富,更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系统的价值取向。经过历代文化的熏陶,兰的高雅绝不仅仅局限它的质,更在于它的精神。 关键词:兰文化民俗意象精神 一、兰花意象生成的条件和原因 (一)、兰花的质地美与中国的民俗 我们所知道的兰,多见于诗词歌赋,或者画作文章。这里的兰,往往是指国兰。在定义上,国兰是指兰科植物中的兰属植物的部分的地生兰,如春兰、惠兰、秋兰、寒兰和墨兰。兰科植物种类群极其庞大,约有800个属,3万一3.5万个原生种,而兰属植物仅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属,可见,中国兰只占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这并未影响兰花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相反,国兰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日渐成为高雅美丽的象征。我认为,首先,这与兰花自身的质地美是分不开的。 爱美中国人民的天性,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是世界共同的语言。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描写兰花质地美的诗句,如:“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楚国·屈原《九歌·少司命》);“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明·陈汝言《兰》)。可见兰花最早为文人墨客所欣赏,不是以色和形诱人而是以那超凡脱俗的阵阵幽香吸引人,是兰花本质上具备的美。 (一)、兰花质地的延伸美及其意象的生成 如果说人们喜爱兰花,仅仅只局限于兰花本身,那么兰花文化不可能在中国民俗文化里根深蒂固,经久不衰。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分别是气清、色清、神清、韵清。这就是其质的深层。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由此,人们对兰花的认识也逐渐在其质的基础上延伸。人们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认为它高洁典雅,傲骨刚毅,所以许多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因此,兰花也被喻为花中君子。兰花寓意深远,在朴实中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高远的境界。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兰花的意象美逐渐明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奇葩。 二、传统文化里兰花的意象与变迁 (一)兰花的美与最初的意象 最初的兰花,本身并不具备今天所认为各种意象。人们喜爱兰花,源自兰花的自然美。所以,更多的是对兰花这种质地美的赏析。这时的兰花,并未在形成系统的兰花文化,只是结合与时代结合,成为一种生活的象征,或者叫陪衬。 据史料记载,国人植兰,可以追溯到上古之世,诸如《越绝书》所载“勾践种兰渚山”、屈原《离骚》自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号,又树蕙之百亩”,都是证明。这说明,那时的人们,更侧重与兰花带来的外在美,侧重于兰花造就的外部环境及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兰花的象征意义

兰花的象征意义 很多网友问兰花的象征意义,兰花代表什么,兰花花语是什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兰花的象征意义: 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兰花代表着着坚贞不渝不遇的爱情。兰花的花语: 美好、高洁、贤德。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 人格。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鲁迅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采。朱德总司令生前酷爱兰花,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大力宏扬、传播兰文化教育,把多年精心培养的名兰赠给许多花公园;北京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等都有他赠送的兰花。张学良精心养兰,他评价兰花说: “兰花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兰的境界幽远。”他为兰作诗: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赵孟坚、郑思肖、郑板桥等,他们画的兰花表现出了兰的幽雅气质、高洁的灵魂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令人赏心悦目,荡涤心胸、陶治情操,成为优秀的名作而千古流传;而更多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他们爱兰、植兰、咏兰之举,使兰文化成为一种独悠久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成为高洁、独秀的人格象征。所有赏兰、植兰、爱兰、咏兰的人都从兰花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自身的人格与胸怀,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兰文化

浅析中国设计人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析中国设计人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 在面临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生态型室内设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建设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室内空间设计成为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室内空间设计的案例,对生态型室内空间的设计原则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室内设计、节约资源、生态 1、现状分析 现阶段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森林破坏严重、土地资源丧失、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质量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类无节制地征服、掠夺自然,给整个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一系列的严酷事实促使人类对过去的行为进行思考和反省,也正是在当今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大自然并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改造的客体,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客观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建立一个发展的、融洽的关系,建立一个和自然结合良好的具有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地球上许多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以生态概念为主题的“生态计划”、“生态建筑”之说,从多方位、多角度探索着符合“生态”要求的环境设计。 近几年,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的环境质量, 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内度过,那么,如何让室内生态起来, 设计创造出既有艺术性, 又能满足功能的要求, 同时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室内环境空间, 将是社会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室内生态设计在注重舒适、美观的同时更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并倡导循环利用。室内生态设计把生态思想引人室内设计, 扩展了室内设计内涵, 将把室内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也必然会推动建筑业对地球资源的使用从消费型向可循环使用型转化。 2、案例分析 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始建于1894年,原名帝国大厦,其在二战期间被严重破坏。德国统一以后,对该建筑进行了重新改建。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使人们对生态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进而达到生态平衡,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光源的利用 柏林国会大厦改建后的议会大厅与一般观众厅不同,主要依靠自然采光而且具有顶光,通过透明的穹顶和倒锥体的反射将水平光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议会大厅两侧的内天井也可以补充自然光线,基本上可以保证议会大厅内的照明,从而减少了平时的人工照明。穹顶内还设有一个随日照方向自动调整方位的遮光板,遮光板的作用是防止热辐射和避免眩光。沿着导轨缓缓移动的遮光板和倒锤形反射体都有着极强的雕塑感,有人把倒锥体称为“光雕”或“镜面喷泉”。日落之后,穹顶的作用正好与白天相反,室内灯光向外放射,玻璃穹顶成了发光体,有如一座灯塔,成为柏林市独特的景观。 (2)自然通风系统 柏林国会大厦自然通风系统设计得也很巧妙,议会大厅通风系统的进风口设在西门廊的檐部,新鲜空气进来后经过大厅地板下的风道及充在座位下的风口,低速而均匀地散发到大厅内,然后再从穹顶内倒锥体的中空部分排到室外,此时倒锥体成了拔气罩,这是极为合理的气流组织。大厦的侧窗均为双层窗,外层为防卫性的层压玻璃,两层之间为遮阳装置,侧窗的通风既可以自动调整节也可人工控制。大厦的大部分房间可以得到自然通风和换气,根据空气的换气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每小时可以达到1/2次到5次。由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高三(9)班黄旖韵 摘要: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中国画博大精深,内容多而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艺术的精髓。 关键字:国画,本质特性,博大精深 正文: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或者说中国画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历朝历代有着众多的著名画家,有着数不尽的作品,可时至今日,画中国画的人,看中国画的人,很多并没有弄清楚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这就影响了从文化的高度欣赏中国画,影响了判断中国画与西方画的各自特性,影响了画家坚守中国画独特优势的自信心。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画的本质特征。 一、注重个体心灵体悟 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画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它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文明受不同的宇宙观制约。依照不同的宇宙观而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和不同的艺术观,创造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民族艺术发生发展的生命路线。宇宙观是指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也就是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以及人怎样与它们相处。我们的祖先与西方先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西方文化比较看重人与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宗教与科学交错而行、并行不悖的特色。中国的先哲几乎从一开始就着力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玄求奥,而不看重人与“天”(神)、人与“地”(物)的关系,从而中国文化中宗教文化贫乏,在人与物关系上,强调感情色彩的“役万物为人所用”。中国文化思考方式是整体性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中国文化信奉人与自然合一的观念。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人与自然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关系之中。由此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品质,渗透到审美意识中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为”、“不着意”、“以人之天而合天之天”,崇尚自然优美。由这种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一旦用于艺术创造,必然产生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现事物的方法,展现出这种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这就形成了中国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画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中国画不是纯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作画的客体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去创作意境深远的胸中画面。作画首要是观察自然,中国画家是在行动中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边走边观察景物,逐渐将自己融入景物之中。此时在画家的心目中“物”即“我”,“我”即“物”,只有这样才最能表达画家感

浅谈中国兰花文化

浅谈中国兰花文化 摘要: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关键词:兰花;文化内涵;品质;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兰之“芳香” “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是古人写的一首咏兰诗,它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兰花之“香”是兰花的最大特点,其香色清绝,素心香远。兰花因其香气,自古被称为“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咏兰香、称兰香、赞兰香的人多不胜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香的脱俗而自勉。孔子曾对着隐谷中的香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隐谷中香兰独茂,却以众草为伍,虽香而孤,草丛而芜没。在孔子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以此来喻人又喻己。 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称赞兰香的,如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遇。”齐白石的《兰》:“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1】” 二·兰花乃君子 “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二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不仅发现兰花,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兰花以质朴纯真的品质,健美俊秀、千差万别的风姿,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独特幽香,坚强屹立、不怕狂风暴雨、残雪酷霜的斗争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被称颂为“花中君子”。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可说是兰文化的奠基者。《孔子家语》有云,“芝兰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中国复兴的想法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文化复兴的想法。 文化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我们也就有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这两个层面的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时间的沉淀,孕育了我国让世人瞩目的传统文化。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数代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也正是它们,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弥纶天地之大道的易文化;有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文化;有内圣外王的儒文化;有不占屈人之兵的兵文化;有涅盘境界的佛文化;有天雨栗,鬼夜哭的汉字文化;有上工治未病的中医文化;还有入乎神,通乎道的武术文化和人生三宝精神气的养生文化。这些文化的合体,构成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它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时至今日,我国文化已由传统文化发展到了现代文化。现代文化,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但这也并不是说,现在文化与传统文化毫无关联,它们还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 五四运动以来,人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大家都特别注重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其矛头所指首先是儒家,五四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即

证明了这一点;极力为中国传统文化做辩护的,其扞卫的中心也是儒学;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其分析的对象也主要是儒家。这种习惯,近来颇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批评。如有人认为,从先秦开始,中国文化思想就是多元构成的,而不是儒家思想统治下单一的传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不是儒家,而是道家,中国传统文化从表层结构看,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政治伦理学说,从深层结构看,则是道家的哲学框架;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国民的真实心态不在思想家的言论着作中,而体现在诸如谚语一类的东西中。我认为,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虽然并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但却实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 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现代文化,我觉得可以说是对于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和宋明理学所倡导的一些儒家方面的思想,在现在,也被运用到了很多方面。如在教育方面,我们继承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诲而不倦”等等的儒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了发展;在外交方面,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和平外交政策,也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方面,儒家所倡导的“有朋自远方来”的观点,现在也广为任用,零八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然,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体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总而言之,现代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也有自身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