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家兔酸碱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实验性家兔酸碱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实验性家兔酸碱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实验性家兔酸碱平衡紊乱及其治疗Experimental Acid-Base Disturbance and Treatment in Rabbit

【实验前讲解】

一、目的要求

(1)复制急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动物模型,观察各型酸碱平衡紊乱时血气和酸碱指标及呼吸的变化。

(2)对急性代谢性酸中毒进行实验性治疗。

二、课堂提问及解答

(1)酸碱平衡紊乱的定义?

答: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酸碱超量负荷或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稳定性的破坏。

(2)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人体正常参考值?

答:

(3)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及原发性变化因素?

答:(1) 代谢性酸中毒:原发性H+↑或HCO3-↓

(2) 代谢性碱中毒:原发性H+↓或HCO3-↑

(3) 呼吸性酸中毒:原发性PaCO2和H2CO3↑

(4) 呼吸性碱中毒:原发性PaCO2和H2CO3↓

三、原理

体内酸碱超负荷或严重不足可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稳定性破坏,随即机体动员代偿调节机制,血气、酸碱指标会随之发生改变。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动脉取血及其血标本抗凝、隔绝空气的保存方法;

(2)各种类型酸碱平衡紊乱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3)治疗代谢性酸中毒补碱量的计算方法:BE绝对值×体重公斤数×0.3=所需补充碳酸氢盐的量(mmol),0.3是HCO3—进入体内分布的间隙,即体重×30% ,5%碳酸氢钠1ml=0.6mmol。

难点:分析血气和酸碱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如PaO2、PaCO2、pH、AB、SB、BE、BB。

五、观察指标

(1)血气和酸碱指标:动脉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0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 (AB)、缓冲碱(BB)、碱剩余或碱缺失(BE)。

(2)呼吸频率和幅度。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手术和血标本检测

(1)动物麻醉与固定:家兔称重后,仰卧位固定于兔台,颈部和一侧腹股沟部备皮,用1%普鲁卡因作颈部和腹股沟部浸润麻醉。

(2)气管插管与动脉插管:①按常规方法分离暴露气管,在环状软骨下0.5~1cm处作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固定。②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长约2.5~3cm),将其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在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用眼科剪呈45°角向心方向剪开血管(约为颈总动脉直径的1/3)。将连接三通并充满 0.3%肝素的细塑料管尖端轻轻插入血管内,然后结扎固定。

(3) 分离股神经:在局麻下沿股动脉走行方向,切开股三角部皮肤,分离出一段股神经,从其下方穿线,以备疼痛刺激时用,切口用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4)取血预备:用1ml注射器吸取少量肝素生理盐水,将管壁湿润后推出,使注射器死腔和针头内都充满肝素,然后将针头刺入小软木塞以隔绝空气。

(5)取血:打开三通松开动脉夹,弃去最先流出的二三滴血液后,迅速去掉注射器上的针头立即插入三通取血0.3~0.5m1(注意勿进入气泡)。关闭三通,拔出注射器并立即套上原针头,以中指弹击注射器管壁20秒,使血液与肝素混合。取血后向三通内注入少量肝素,将血液推回到血管内,以防塑料管内凝血,然后将动脉夹仍夹于原处。检测各项血气和酸碱指标,作为实验前的正常对照值。

注意:隔绝空气和抗凝。

2.复制代谢性酸中毒并进行治疗

(1)经耳缘静脉注入12%的磷酸二氢钠溶液,剂量为5m1/kg体重。

(2)给药后l0分钟,经三通取血,检测各项血气和酸碱指标。

(3)根据注入酸性溶液后测得的BE值,按下式进行补碱治疗。

BE绝对值×体重(kg)×0.3=所需补充碳酸氢钠的量(mmol)

(0.3是HC03ˉ进入体内分布的间隙,即体重×30%)。

5%碳酸氢钠lml=0.6mmol

所需补充的5%碳酸氢钠m1数=所需补充碳酸氢钠的mmol数/0.6

(4)经5%碳酸氢钠治疗后10min,取血并检测各项指标,观察是否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3.复制呼吸性酸中毒

待兔血气和酸碱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后,用止血钳完全夹闭气管插管上的乳胶管l~1.5分钟,此时可见血液呈紫绀色,兔因窒息而挣扎,立即取血测定血气和酸碱指标。取血后即刻解除夹闭,以免家兔因窒息而死亡。

4.复制呼吸性碱中毒

(1)解除气管夹闭约10分钟,家免呼吸频率和幅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取血检测各项血气和酸碱指标作为对照值。

(2)用生物信息采集处理仪对股神经进行疼痛刺激:①刺激输出选用连续方波,电压5伏,频率l0次/秒,②将输出的无关电极末端的鳄鱼夹夹住腹股沟部切口周围组织,刺激电极末端的蛙心夹夹住股神经,并使之稍离开周围组织,以防短路,③按刺激启动键,在显示器上可见输出的刺激波,家兔可因疼痛而尖叫,并伴有快速呼吸。当显示刺激15秒达时,停止刺激,随即取血测定血液酸碱指标。

(3)也可用皮球式简易人工呼吸器或人工呼吸机使家兔过度通气。

实验结束,待动物恢复10分钟后,可选做复制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继续进行实验。

5.复制代谢性碱中毒

经耳缘静脉注入5%碳酸氢钠溶液3m1/kg体重,l0分钟后取血并检测各项血气和酸碱指标。

此时,血气和酸碱指标不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故该兔不宜继续进行其他实验。

6.复制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经耳缘静脉注入0.1%肾上腺素1m1/kg体重,造成急性肺水肿。待兔出现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发绀,气管插管内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溢出时,取血测定血气和酸碱指标。

(2)兔死亡后,开胸观察肺脏变化(若未死亡,可静脉内注入空气致死)。结扎气管,取出两肺,可见肺体积明显增大,有出血、淤血、水肿,以下叶为重。此外,肺切面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液体流出。

七、注意事项

(1)取血时切勿进入气泡,否则影响血气和酸碱指标测定结果。

(2)取血前应让动物安静5分钟,以免因刺激造成的过度通气影响血气和酸碱指标。

开始实验……

【结果】(表格形式展示)

例:预期结果

组别PH PaCO2PaO2SB AB BB BE 呼吸综合判断

频率幅度

代酸

对照

模型

治疗

呼酸对照

模型

治疗

呼碱对照

模型

治疗

代碱对照

模型

治疗

呼酸合并代酸对照

模型↓

↑↑

↓↓

↓↓

病因↓

病因↑

解除前↓

代酸

基本恢复

呼酸

基本恢复

呼碱

基本恢复

代碱

恢复差

呼酸并代酸

【分析讨论】

收集各组结果,提问:

1. 各型酸碱平衡紊乱模型是否复制成功?依据是什么?

复制成功。依据为血气和酸碱指标。

代酸:AB、SB、BB值均↓,BE负值↑,PH↓;PaCO2↓(呼吸代偿后),AB

呼酸:PaCO2↑,PH↓;AB、SB、BB值均↑(代偿后),AB>SB,BE正值↑。

呼碱:Pa CO2↓, PH↑,AB<SB;AB、SB、BB值均↓(代偿后),BE正值↑。

代碱:PH↑,AB、SB、BB值均↑,AB>SB,BE正值↑;PaCO2↑(呼吸代偿后)。

2. 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代酸:

(1)酸多(消耗HCO3-):

1)固定酸产生↑: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2) 酸的排出↓:严重肾衰→体内固定酸排出↓

RTA ?型→集合管泌氢减少、H+在体内蓄积

3) 外源性酸摄入过多:

4)高血钾:使细胞外H+ ↑, HCO3-↓

(2)碱少:

1) HCO3-丢失↑:腹泻、肠瘘、肠道引流等含HCO3-的碱性肠液大量丢失。

2) HCO3-回收↓:RTA Ⅱ型→碳酸酐酶活性↓,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

使用碳酸酐酶(CA)抑制剂,肾重吸收HCO3- ↓

3) 血液稀释性HCO3-↓:大量输入G.S或N.S。

呼酸:(1)通气不足:外呼吸障碍(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呼吸道阻塞、胸廓病变、肺部疾患、呼吸机使用不当)

(2)通风不良:CO2吸入过多。

代碱:

(1)酸少

1)经胃丢失H+↑:剧烈呕吐,胃液抽吸

2)经肾丢失H+↑: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 速尿、噻嗪等;ADS: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ushing综合征

3)低钾血症: H+向细胞内转移, 低钾性硷中毒时,肾泌H+ ,反常性酸性尿

4)肝衰时氨中毒

(2)碱多

1)大量输入含枸橼酸盐的库存血;

2)大量体液丢失

3)HCO3-代偿性↑:ADS↑,保Na+同时保HCO3-↑;纠呼酸时, 机械通气过快

呼碱:通气过度,CO2排出过多。

3. 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代偿机制是什么?

代酸:(1)血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H—K交换);(2)肺代偿,H+↑、PH↓,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几分钟后就出现呼吸增强(呼吸加深加快)。(3)肾代偿,排酸保碱。泌H+、泌NH4+及回收HCO3-。

呼酸:主要靠血液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和肾代偿。

急性呼酸: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及细胞内缓冲。Hb缓冲体系:1)血中,H2CO3→H++ HCO3- ,H+ -K+交换入细胞内。2)红细胞中,CO2 + H2O→H2CO3 →H+ + HCO3-,H+被Hb、Hb O2缓冲,HCO3--cl-交换入血浆。呈失代偿状态。

慢性呼酸:肾代偿。排H+,泌NH4+,重吸收NH4+。呈代偿,3-5天。

代碱:(1)肺代偿:H+浓度降低,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变浅变慢,肺通气量减少,使PaCO2或血浆H2CO3增高以维持HCO3-/ H2CO3的比值接近正常。数分钟出现。

(2)血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H+入细胞外,K+入细胞内。

(3)肾的代偿调节:需3-5天,泌H+,NH4+,保HCO3-。

呼碱:(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作用(迅速)。①血H2CO3下降,故HCO3-相对增高,10分钟后,H+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与HCO3-结合,使HCO3-下降,H2CO3回升。

②细胞内H+与细胞外Na+、K+交换;3)HCO3-进入红细胞,cl-和CO2逸出红细胞,H2CO3回升。见于急性呼碱。

(2)肾代偿:肾小管上皮细胞代偿性泌H+、泌NH3减少,H2CO3重吸收减少。见于慢性呼碱:

【结论】

1、注入12%的磷酸二氢钠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夹闭气管、刺激股神经等可分别致代酸、代碱、呼酸和呼碱。

2、5%碳酸氢钠溶液可纠正代酸。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试设计急性代谢性碱中毒的治疗方案。

(1)治疗基础疾病

(2)口服或静注等张或半张的盐水

(3)重度缺钾者补K+(KC l)

(4)严重碱中毒可酌情给予酸治疗,如缓慢静注0.1mol/L HCL

(5) 游离钙减少者补CaC l2

(6)口服或静注碳酸酣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2、试述盐水反应性代谢性碱中毒为何只要口服或静注生理盐水即可治愈?

(1)扩充了细胞外液容量,消除了“浓缩性碱中毒”成分的作用。

(2)生理盐水含氯高于血浆,通过补充血容量和C l-使过多的HCO3-从尿中排出。

(3)使远曲小管液中C l-含量增加,使皮质集合管分泌HCO3-增强。

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眼刺激性试验研究

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眼刺激性试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3-01-17T10:32:31.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孙宝海梅胜尧刘晶 [导读]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兔双眼结膜各部位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间质血管无扩张、充血,无炎细胞浸润等病变。 孙宝海梅胜尧刘晶(通讯作者)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210009)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的眼刺激性。方法试验前眼睛经检查合格的4只新西兰白兔用于试验。采用自身对照,左眼给予供试品,右眼给予等量的空白。每天给药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给药14天,0.1ml/次/眼,供试品原液给药,浓度为1mg/ml。每天给药前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1h、2h、4h、24h、48h、72h对眼部进行检查,采用双盲法用裂隙灯观察兔眼刺激情况并评分,试验结束,取眼球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连续14天给药,药物对正常兔眼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兔眼无刺激性。 【关键词】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眼球刺激性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19-02 盐酸奥洛他定{z-1,化学名z一11.(3一二甲胺丙烯基)石,11一二氢二苯并[b,e]氧杂革-2一乙酸酸盐}是第三代强效、安全的抗过敏药,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在美国和日本上市,具有抑制组胺释放及选择性拮I受体的双重作用,且无HI受体拮抗剂类抗敏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及心脏毒副作,是新一代的抗过敏首选药[1]。 本研究观察兔经眼给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后,在眼前部表面产生的可逆性炎症反应及其他可能的刺激性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溶媒及荧光素钠注射液 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批号:1202001,由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ml:5mg,含量/浓度:103.3%,无色澄明液体,常温、避光保存。氯化钠注射液,批号:2011080303,南京小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荧光素钠注射液,批号:1009011,由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规格:3ml:0.6g,密闭保存,棕色澄明液体, 1.2实验动物 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4只,雌雄各半,体重范围:2.0kg-2.6kg,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军)2007-007。动物饲养于本中心普通动物实验室。饲养房间的温度:18~26℃;控制湿度:40~70%;换气次数:8~10次/小时;工作照明:150~300 Lux;动物照明:100~200 Lux;照明时间:12小时/天(06:00~18:00)。动物饲养于托盘饲育架(300×210×55cm)上的悬吊式不锈钢饲育笼(40×40×50 cm)内,1只/笼。自由摄食及饮水。饲料批号:20120515,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检疫合格后用于试验。 本机构实验动物的使用遵循3R(Reduction, RepLacement, Refinement)原则。实验方案在实施前已经得到本机构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伦理审查批准。 1.3实验方法[2-4] 购进的实验兔每只眼滴入1%荧光素钠溶液1滴后用生理盐水洗净,再用裂隙灯检查,有眼刺激症状、角膜缺陷和结膜损伤的动物不能用于试验,检查合格的兔用于试验。 实验兔采用自身对照,左眼给供试品,0.1ml/眼,浓度为1mg/ml,为临床浓度。右眼给予等量的氯化钠注射液。供试品及氯化钠注射液,无需配制,给药时轻轻拉开眼睑,将药物滴入眼结膜囊内,轻合眼睑10s,每天给药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给药14天。 每天给药前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1h、2h、4h、24h、48h、72h对眼部进行检查,如果在72h未见任何刺激症状,试验则可结束。如果有轻度刺激性,观察期延长至最后一次给药后7d;有中度刺激性,观察期延长至最后一次给药后14d;有强度刺激性,观察期延长至最后一次给药后21d。 试验结束,用20%乌拉坦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兔子,然后取出眼球固定于12%福尔马林溶液中,经取材、脱水、包埋、染色,进行光镜检查。 1.4症状观察 按表1采用手持裂隙灯观察结膜、角膜和虹膜等刺激性反应,并记录眼部反应的分值,观察内容包括结膜、角膜和虹膜损伤等。表1眼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家兔失血性休克的药物急救实验(呼吸)

休克的药物急救—呼吸 实验目的 1.学会复制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2.了解抢救休克时扩容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意义。 实验原理 根据微循环学说,休克定义为各种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灌流障碍,引起重要生命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休克的病因有多种,本实验采用颈动脉放血的方法,直接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复制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由于放血一定程度后可使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急剧减少,导致失血性休克。失血后呼吸加快。休克时,呼吸会停止。通过输液,补充血容量及药物,抢救休克。 器材药品 动物:家兔,生物呼吸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动脉插管,静脉输液装置一套,气管插管,动脉夹,结扎线,纱布,注射器,兔台,秤。 20%乌拉坦溶液,生理盐水, 0.2%肝素生理盐水,去甲基肾上腺素,烧杯。 实验步骤 1.称重: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5ml/kg. 2.固定 3.剪毛:手术部位是颈部和一侧腹股沟,把这两个部位的毛剪干净。剪毛的时候,用左手把皮肤绷紧,右手用粗剪刀贴近皮肤剪毛。 4分离血管: (1)颈外静脉--输血输液,作为抢救的通路颈外静脉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很容易分辨。它的特点是壁薄,粗大,色暗,没有明显的搏动,分离尽量游离得长一些,下面穿两根线备用。 (2)颈动脉--放血。颈部做长4-6cm的皮肤切口,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气管,分离气管,翻开肌肉层,就可以看到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的特点是搏动明显、粉红色、壁韧,很容易分辨。把颈总动脉小心分离出来,尽量游离得长一些,下面穿两根线备用。 5.插管: (1)气管插管,连张力换能器,记录呼吸. (2)静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一定要避免进去气泡,防止发生气栓,所以静脉插管要事先通满生理盐水,排净里面的气泡。先夹闭近心端,再结扎远心端,。在靠近远心端剪口,插入静脉插管以后,可以松开动脉夹,向静脉内送入一段,然后结扎。 (3)动脉插管:颈总动脉插管提前用生理盐水充满。结扎远心端,动脉夹夹闭近心端,用眼科剪在靠近远心端处剪开一个"V"形斜口,动脉插管用生理盐水润滑一下,插入动脉插管。动脉结扎线提前要湿润一下,结扎一定要牢固。 6.肝素化:从耳缘静脉注射肝素5ml/kg。 7描述正常呼吸线 8.放血:动脉插管的管与50ml注射器连,打开管,设血从三通管流到注射器,一直到呼吸下降到趋近0

急性眼刺激试验

五、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Acute Eye Irritation/Corrosion Test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眼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 405, Feb. 1987) USEPA OPPTS Harmonized Test Guidelines (Series 870.2400 , Aug. 1998 ) 3 试验目的 确定和评价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对哺乳动物的眼睛是否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及其程度。 4 定义 4.1 眼睛刺激性(Eye irritation):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所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4.2 眼睛腐蚀性(Eye corrosion):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5 试验的基本原则 受试物以一次剂量滴入每只实验动物的一侧眼睛结膜囊内,以未作处理的另一侧眼睛作为自身对照。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对动物眼睛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程度并评分,以此评价受试物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观察期限应能足以评价刺激效应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 6试验方法 6.1 受试物 液体受试物一般不需稀释, 可直接使用原液,染毒量为0.1mL。若受试物为固体或颗粒状,应将其研磨成细粉状,并用水充分湿润, 染毒量应为体积0.1mL或重量不大于100mg(染毒量应进行记录)。 受试物为强酸或强碱(pH值≤2或≥11.5),或已证实对皮肤有腐蚀性或强刺激性时,可以不再进行眼刺激性试验。 气溶胶产品需喷至容器中,收集其液体再使用。 6.2 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 首选健康成年白色家兔。至少使用3只家兔。试验前动物要在实验动物房环境中至少适应3d时间。在试验开始前的24h内要对试验动物的两只眼睛进行检查(包括使用荧光素钠检查)。有眼睛刺激症状、角膜缺陷和结膜损伤的动物不能用于试验。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房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选用常规饲料,饮水不限制。 6.3 试验步骤 6.3.1 轻轻拉开家兔一侧眼睛的下眼睑,将受试物0.1 mL(100mg)滴入(或涂入)结膜囊中,使上、下眼睑被动闭合1s,以防止受试物丢失。另一侧眼睛不处理作自身对照。滴入受试物后24h内不冲洗眼睛。若认为必要,在24h时可进行冲洗。 6.3.2若上述试验结果显示受试物有刺激性,需另选用3只家兔进行冲洗效果试验,即给家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实验目的】复试家兔失血性休克。观察家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微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摘要】 目的:学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变化、了解其机制及通过药物及输液治疗,了解各种治疗的不同效果。 方法:家兔麻醉后,分离并进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正确连接管道并用肝素冲洗,进入电脑程序,描记正常血压,快速放血,使血压维持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待血压稳定后,再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并维持,在维持期间的20min内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结果: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大量放血后血压明显下降,输血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结论:家兔少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但通过代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回复到正常时或稍低。家兔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明显下降。输血、输液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输液治疗。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 1、仪器:家兔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一套、止血钳、眼科剪、支架、动脉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照明灯、纱布、丝线、注射器。 2、试剂:生理盐水、氨基甲酸乙酯、肝素。 【实验步骤】 1、家兔称重,用5ml/kg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固定家兔,剪去颈部被毛,切开颈部皮肤 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神经鞘。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两侧颈总动脉,各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右侧颈外静脉,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 2、右侧颈总动脉进行动脉插管:将分离出的右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将动脉夹住。在远心端结扎线下方用眼科剪在动脉上作一小“V”形切口,将动脉插管朝心脏方向插入动脉,确认插入动脉后用备用线将血管与插管结扎固定,再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上,防止插管从血管中滑脱。为避免插管内血液凝固,静脉注射肝素。同样方法进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 3、右侧颈外静脉进行静脉插管:提起近心端的线,于血管充盈后结扎远心端,靠近结扎线处剪一小口,将已排完空气并与测中心静脉压和输液的装置相连的静脉插管插入右侧颈外静脉内5~7 cm,并结扎、固定,慢速度输液,以利于测中心静脉压和进行输液。 4、左侧颈总动脉进行动动脉插管,将压力传感器的下方支管,通过输液管连接三通管,再连接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曲线,打开右侧颈总动脉动脉夹,少量放血(10ml),使血压降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待血压、呼吸稳定后,再大量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在维持期间的20min内使血压维持在40mmHg,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记录放血总量。 5、抢救,将注射器内的血液从颈外静脉输回原血。输血后,观察血压是否恢复正常。然后再输入生理盐水进行抢救,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实验结果】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20200525092434)

实验二十六家兔失血性休克 一:实验目的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方法 通过对比同一只家兔正常时和大量失血时的角膜反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来观察失血性休克时机 体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 1.取健康家兔一只称重、固定,用1%普鲁卡因溶液皮下浸润麻醉颈部和股三角区动脉搏动明显部位,分离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在两动脉下穿双线备用 2.耳缘静脉注射1%肝素溶液 1.5ml/Kg 3.颈总动脉插管以及股动脉插管,股动脉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以备 放血用 4.观察正常时的各项指标,同时用比积管取一管血作为正常红细胞压 积测定 5.从股动脉大量放血,直至血压降至正常血压一半,观察各项指标的 变化。10min后再次从股动脉取血做红细胞压积测定,将两管置于离 心机,4000r/min,离心5min,读数。读数时注意取斜面最高点和最低点数值之和的一半。单位为ml%,读数结果乘以二才为最终结果6.大量放血后15min时观察各项指标

四:实验结果 正常时: 大量失血后即刻: 大量失血十五分钟后:

家兔失血性休克结果 正常大量放血后即刻15min 角膜反射反应迅速反应迅速反应迅速 血压(mmHg)31.30 18.20 20.67 心跳频率(次/min)260 285 166频率(次/min)80 98 94 呼吸 强度正常加深加深 红细胞压积(ml%)48 38(失血后10min)家兔失血性休克时,嘴唇发绀 五:讨论 1.为何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会下降?之后血压又有所回升? 在突然对家兔实施大量放血时,家兔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急

实验性家兔酸碱平衡紊乱及其治疗

实验性家兔酸碱平衡紊乱及其治疗Experimental Acid-Base Disturbance and Treatment in Rabbit

【实验前讲解】 一、目的要求 (1)复制急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动物模型,观察各型酸碱平衡紊乱时血气和酸碱指标及呼吸的变化。 (2)对急性代谢性酸中毒进行实验性治疗。 二、课堂提问及解答 (1)酸碱平衡紊乱的定义? 答: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酸碱超量负荷或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稳定性的破坏。 (2)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人体正常参考值? 答: (3)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及原发性变化因素? 答:(1) 代谢性酸中毒:原发性H+↑或HCO3-↓ (2) 代谢性碱中毒:原发性H+↓或HCO3-↑ (3) 呼吸性酸中毒:原发性PaCO2和H2CO3↑ (4) 呼吸性碱中毒:原发性PaCO2和H2CO3↓ 三、原理 体内酸碱超负荷或严重不足可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稳定性破坏,随即机体动员代偿调节机制,血气、酸碱指标会随之发生改变。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动脉取血及其血标本抗凝、隔绝空气的保存方法; (2)各种类型酸碱平衡紊乱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3)治疗代谢性酸中毒补碱量的计算方法:BE绝对值×体重公斤数×0.3=所需补充碳酸氢盐的量(mmol),0.3是HCO3—进入体内分布的间隙,即体重×30% ,5%碳酸氢钠1ml=0.6mmol。 难点:分析血气和酸碱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如PaO2、PaCO2、pH、AB、SB、BE、BB。 五、观察指标 (1)血气和酸碱指标:动脉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0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 (AB)、缓冲碱(BB)、碱剩余或碱缺失(BE)。 (2)呼吸频率和幅度。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手术和血标本检测 (1)动物麻醉与固定:家兔称重后,仰卧位固定于兔台,颈部和一侧腹股沟部备皮,用1%普鲁卡因作颈部和腹股沟部浸润麻醉。 (2)气管插管与动脉插管:①按常规方法分离暴露气管,在环状软骨下0.5~1cm处作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固定。②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长约2.5~3cm),将其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在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用眼科剪呈45°角向心方向剪开血管(约为颈总动脉直径的1/3)。将连接三通并充满 0.3%肝素的细塑料管尖端轻轻插入血管内,然后结扎固定。 (3) 分离股神经:在局麻下沿股动脉走行方向,切开股三角部皮肤,分离出一段股神经,从其下方穿线,以备疼痛刺激时用,切口用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4)取血预备:用1ml注射器吸取少量肝素生理盐水,将管壁湿润后推出,使注射器死腔和针头内都充满肝素,然后将针头刺入小软木塞以隔绝空气。 (5)取血:打开三通松开动脉夹,弃去最先流出的二三滴血液后,迅速去掉注射器上的针头立即插入三通取血0.3~0.5m1(注意勿进入气泡)。关闭三通,拔出注射器并立即套上原针头,以中指弹击注射器管壁20秒,使血液与肝素混合。取血后向三通内注入少量肝素,将血液推回到血管内,以防塑料管内凝血,然后将动脉夹仍夹于原处。检测各项血气和酸碱指标,作为实验前的正常对照值。 注意:隔绝空气和抗凝。 2.复制代谢性酸中毒并进行治疗 (1)经耳缘静脉注入12%的磷酸二氢钠溶液,剂量为5m1/kg体重。 (2)给药后l0分钟,经三通取血,检测各项血气和酸碱指标。 (3)根据注入酸性溶液后测得的BE值,按下式进行补碱治疗。 BE绝对值×体重(kg)×0.3=所需补充碳酸氢钠的量(mmol)

严重眼睛损伤 眼睛刺激性(GB20594-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 激性 GB20594-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 激性 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Serious eye damage/eye irritation 前言 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礼军、温劲松、吕伯钦、韩德平、张君玺、卞学东、周飞舟。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31

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0593-2006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 范皮肤腐蚀/刺激 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3 术语和定义 3.1 严重眼睛损伤 serious eye damage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动脉插管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2.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并分析学习实施抢救措施。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动物]:家兔,雄性,体重2.73kg [药品]:20%乌拉坦、1%普鲁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肝素溶液、7.5%高渗盐水、5%葡萄糖、低分子量右旋糖苷、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地塞米松、多巴胺、酚妥拉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10%氯化钙溶液、4% NaHCO3。 [器材]:手术器械、注射器(1ml, 5ml,10ml)、动脉插管、血压换能器、试管、离心管、头皮针、针头(9号、16号)、兔手术台、细绳若干、听诊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WZ-50G恒量进样器、微循环观察装置。 [实验方法]: 1. 家兔称重,为 2.73kg。 2. 按5ml/kg经耳缘静脉先快后慢推注20%乌拉坦1 3.65ml。 3. 待家兔结膜、疼痛反射消失,确认麻醉完全并且呼吸心跳等体征正常时将其于仰卧位固定在兔手术台上,固定四肢,棉绳钩住门齿并拉紧固定于兔台铁柱上。 4. 手术局部剪毛,再进行局部麻醉(颈前正中注射1%普鲁卡因0.4ml),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并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血管与神经。 5. 在电脑软件中找到循环系统,进入系统实验信号记录状态,调节仪器参数。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家兔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6.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在动脉下穿两根线备用,用眼科剪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实验题目】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病例: 男,15岁,12天前由3米高处坠落,突发心慌,出汗1小时。 患者12天前上树玩耍,失手由3米高树坠下。臀部及左季肋部着地,除受伤部位疼痛外,可以行走。曾到医院检查:P84次/分,BP108/80mmHg,胸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要求回家,医生同意随诊检查,嘱如有不适立即返院。1小时前大便时突感心慌出虚汗,立即来院。 查体:P120次/分,BP80/60mmHg,神尚清,口唇青紫,四肢发冷,尿量减少,心肺未见异常,全腹压痛,左上腹为著,伴有轻度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8次/分。辅助检查:血红蛋白80g/L。 请做出临床诊断(诊断依据?),该病出于何种时期? 初步诊断: 失血性休克,由脾破裂引发,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依据: (1)左季肋部的外伤史; (2)有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口唇青紫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3)有腹腔积液(积血)的腹部体征; (4)血红蛋白下降。 该病处于休克期(微循环扩张期) 【实验目的】 1.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3.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中期、休克晚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摘要]目的:学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变化、了解其机制及通过药物及输液治疗,了解各种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家兔麻醉后,分离并进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正确连接管道并用肝素冲洗,进入电脑程序,描记正常血压,快速放血,使血压维持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待血压稳定后,再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并维持,在维持期间的20min内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大量放血后血压明显下降,输血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家兔少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但通过代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回复到正常时或稍低。家兔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明显下降。输血、输液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输液治疗。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家兔 1.2主要试剂及仪器家兔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一套、止血钳、眼科剪、支架、动脉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照明灯、纱布、丝线、注射器、生理盐水、氨基甲酸乙酯、肝素。 1.3实验过程 1.3.1打开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接通压力传感器。从显示器的试验项目中找出“循环试验”的“家兔血压调节”,打开一通道,快速调零。 1.3.2家兔称重,用5ml/kg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固定家兔,剪去颈部被毛,切开颈部皮肤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神经鞘。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两侧颈总动脉,各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右侧颈外静脉,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 1.3.3右侧颈总动脉进行动动脉插管:将分离出的右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将动脉夹住。在远心端结扎线下方用眼科剪在动脉上作一小“V”形切口,将动脉插管朝心脏方向插入动脉,确认插入动脉后用备用线将血管与插管结扎固定,再将结扎线固定于插

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部分-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9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 疗 评分 实验目的: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其表现,了解高晶高胶液体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实验原理:采用对家兔股动脉处放血的方法,10min内使MAP(平均动脉压)降至5.33kPa (40mmHg),并维持20 min,此时放血量已经达到20%以上,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利用解剖显微镜动态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再采用高晶高胶液进行扩容治疗,观察其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实验动物:家兔,2-3kg 实验设备与试剂:动物秤,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储血瓶,烧杯,注射器(20ml,10ml,5ml),血压换能器,呼吸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体温计,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输液装置,棉线若干,纱布。 25%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7.5%氯化钠与6%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液(即高晶高胶液)。 实验步骤: 1、分组:生理盐水治疗组、高晶高胶液治疗组。 2、取正常家兔,称重后于耳缘静脉注射25%乌拉坦(4ml/kg体重),使家兔全身麻醉。 3、将实验兔固定于操作台,颈部备皮,手术暴露气管和颈总动脉,分别与呼吸描记装置和压力传感器连接,使用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MAP、Ps-d、HR。 4、在左侧股三角区域触及股动脉后,沿动脉行走方向做长约2cm的切口,插入长度约为40cm股动脉导管至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插入深度约为20cm,导管外端连接三通管,一侧同输液瓶相连后,缓缓输入生理盐水(5-8d/min)以保持导管及静脉通畅,一侧经压力传感器与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连接,记录CVP。 5、在剑突下方1.5cm处向下沿正中线做长约5cm的腹正中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找出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小肠肠袢,轻轻拉出,置于微循环灌流盒内,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肠系膜微循环情况。 6、将温度计插入直肠,测体温。 7、记录各项指标后,降低储血瓶,松动动脉夹,快速从左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MAP 降低至40mmHg,并维持20min,记录各项指标及储血瓶内血量。 8、停止放血,分为两组,分别从右侧股静脉导管输入高晶高胶液和生理学水4ml/kg,5min 注完,记录治疗后5、15、30、60min时的各项指标。 观察项目 1、血流动力学参数:体动脉压平均值(MAP)、脉压(Ps-d)、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休克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变化。 2.掌握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方法。 3.分析讨论急性失血性休克发病机制。 (二)实验原理 抗休克治疗的原则:纠酸、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治细胞损伤。 实验中所采用的药物主要的作用是: ●山莨菪碱大剂量时可解除小血管痉挛增加组织血流灌注量,改善微循环。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作用有:①心输出量增强②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③使收缩 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从而使脉压差升高,但大剂量时会使血压下降明显。在治疗休克的过程中,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异丙肾上腺素对中心静脉压高和心输出量低的休克有一定疗效。 ●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①主要作用有激动血管α1受体,收缩血管,使 小动脉、小静脉收缩。②小剂量时兴奋心脏,使收缩压显著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差增大产生抗休克作用。大剂量时,会产生缩血管作用,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但脉压差会下降,引起组织灌流量减少。 ●此外,生理盐水、中分子右旋糖酐、全血均用于扩充血容量。可以逐一试加看动脉 升高情况比较扩容升压效果。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及药品 静脉输液装置一套,三通开关,50 ml、20 ml、10 ml注射器各一个,肝素(500μ/ ml),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呼吸血压描记装置,低分子右旋糖苷,20%乌拉坦溶液、台氏液、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654-2)。 (四)实验方法 1.家兔称重后,以25%乌拉坦4ml/kg,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将家兔仰卧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颈部手术:颈部剪毛,正中切口5~6cm,分离气管、左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外静脉(表浅、色深,较粗,刺激时可见血管收缩变细)。穿两线,备用。 3.股部手术:一侧股三角区剪毛,触及股动脉搏动,辨明股动脉走向,沿动脉走向做长约3~5cm切口,在股三角区即可见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分离股动脉。穿两线备用。 4.肠系膜微循环标本的制备(示教):腹正中切口,沿左腹直肌旁作约6cm长的纵行切口,钝性分离。在腹腔内可见淡粉红色、肠壁较饱满的盲肠,紧贴前腹壁在左下腹侧,用卵圆钳钳出盲肠游离端阑尾后,将阑尾末端上8~12cm处的回肠袢轻轻拉出腹外。用止血钳夹住腹部切口,以防肠管外溢。用温生理盐水纱布保护平铺固定。将肠系膜放置在恒温微循环灌流盒内以38℃台氏液恒温灌流,并将兔系膜灌流盒固定于显微镜镜台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微循环。 (1)辨认微动脉(细,色浅)、微静脉(粗,色深) (2)观察肠系膜血流速度、血流量及血管内径。 5.左侧颈总动脉向心端方向插管,电传感器相连,插管前将电传感器用注射器注满肝素,注意不要留有气泡。描记血压。 6.右侧颈外静脉向心端方向插管,使导管与输液瓶相通,插管前注意将输液系统管内冲满液

眼刺激性体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眼刺激性体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在中药滴眼液的研发中,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刺激性评价方法体系非常必要。兔眼刺激试验(TheDraize test)作为眼部安全评价标准已逾几十载,缺点较多:评分系统主观性强、动物外推至人种属差异大、实验室间变异性大等。许多实验室在近20年间相继提出了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对体外眼刺激性试验方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Draize眼刺激试验;刺激性;体外试验;综述 毒理学一直致力于保证人类免受各种物质的伤害,如药品、化工产品、化妆品及家庭用品等。最易导致偶然接触伤害的部位一般是眼睛和皮肤。这种由化合物刺激导致的生理反应一般称为刺激性,包括客观的生理变化(局部红肿、水肿)和主观感受(瘙痒、疼痛)。在生产、使用这些物品时,都需要对其刺激性进行评价。时至今日,最可靠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还依赖于动物试验。但是当今社会,动物福利日益受到重视,兔眼刺激性试验在伦理、科学上均受到质疑,因此寻找节约高效的试验方法推动了眼刺激性试验评价方法的进展。 1Draize兔眼刺激性试验简介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对眼睛有副作用的药物的发现,在20世纪初形成了眼毒理学。其主要研究目标之一是建立一种能用于评价新物质潜在刺激性的方法。 Jonas Friedenwald(1897-1955)提出了采用对眼睛各部位毒性分别进行等级评分的方法评价刺激性的方法体系。在Friedenwald的基础上,John H.Draize(1900-1992)和他的同事在1944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皮肤和兔眼作为试验对象,描述了如何进行剧烈的、温和的和长期刺激性的评价。这些方法相继被其它实验室用以筛选化合物刺激性,被称为“Draize试验”。此后,Draize的技术标准被FDA采用并用以评价某些物质的安全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FDA视为当时最有价值和最可靠的方法,有金标准(Golden standard)之称。由于该方法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审查和观察,其重复性、关联性、经费及伦理等诸多方面均遭到了科学界的质疑与批评,20世纪60年代,这种试验方法更是遭到广泛的批评。 实验数据变化较大导致试验重复性较差,特别是轻微刺激性更为明显。Draize test结果重复性较差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受试动物兔的种属个体差异难以控制;其二,试验员在对兔眼的观察和评分上存在的诸多差异难以控制。虽然可以通过扩大样本容量和培训试验员来减少这些误差,但是重复性较差的缺点还是难以克服。 相同种属的动物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刺激性物质进行应急,不同的试验者在相同的试验中可能得到不同的数据。加之兔眼的解剖学结构、生物化学和人眼也不尽相同,如:兔眼眼泪产量相对较少,眨眼频率与人眼不同,眼表面的敏

实验七实验性酸中毒

实验六酸碱平衡紊乱 一、实验目的 1.复制代谢性酸中毒的动物模型; 2.观察酸中毒时动物的呼吸、血压、CO2结合力的变化及机体对酸中毒的适应代偿能 二、实验内容 1.复制代谢性酸中毒的动物模型,观察其血液酸碱指标的变化。 三、实验准备 【实验动物】成年家兔 【仪器设备】 婴儿磅秤,手术器材,计算机生物信号描记系统,动脉夹,细塑料管,试管,注射器等。 【药品试剂】1%普鲁卡因、3%乳酸、25%NaH2PO4、1%肝素、22%乳酸,标准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 1.取家兔一只,称重、固定、剪毛、(剪毛部位:颈部,一侧股三角区,下腹部)、1%普鲁卡因局麻。 2.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5~7cm,分离皮下组织,于正中线分离肌肉,暴露气管,在气管左侧胸骨舌骨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钝性分离,其深层即可见颈动脉鞘,触之有明显搏动感。以血管钳仔细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注意:勿损伤外侧迷走神经),穿双线备用。 3.先在大腿根部近腹股沟处摸到股动脉搏动点,局部剪毛,以搏动最明显处为中点沿血管走行的方向作长约4cm的切口,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行走于同一鞘内,位置比较表浅,向下分离出股动脉并穿双线备用。 4.耳缘静脉注射1%肝素,剂量为1ml/kg体重。 5.颈总动脉插管:将排尽空气待用的血压换能器的塑料管插入颈总动脉,用线结扎固定,连接计算机生物信号描记系统。 6.股动脉插管:将塑料管插入股动脉,末端用止血钳夹住,由股动脉放血2毫升,送血气分析; 7.观察家兔一般情况,记录正常血压、呼吸等指标。 8.由耳缘静脉快速注入3%乳酸,1.5ml/kg,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5分钟后从股动脉取血2毫升,送血气分析。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篇一: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实验人员5人第2组班 一、实验目的 1.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少量失血和大量失血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影响。探讨其发生机制。 2. 用颈外静脉输血和输液的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观察抢救过程中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器械: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电刺激连线,血压换能器,三通 管,铁架台,棉线,纱布 实验仪器:电脑,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实验药品: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10g 三、实验对象 家兔1只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四、实验步骤 1、仪器调试: 首先打开电脑,选择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从第1、2、3通道中选择1个通道,记录动脉血压。 其次将血压换能器连接线与相应的通道相连,检查换能器是否正常,加肝素溶液排除空泡,先清零,血压0mmH 2、家兔称重、麻醉和固定 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以5ml /Kg(体重), 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 共注射14ml, 至呼吸深而慢、反射迟钝(角膜反射、夹肢反射)为止。把兔子以背位固定法固定。 3、麻醉起效后手术 颈部手术——左颈总动脉、右颈外静脉、右颈总动脉插管

(1)颈部备皮,作颈部,正中3~5cm切口,左右颈总动脉分离,穿线标记,备用。 (2)左颈总动脉插管术---测血压 动脉插管及换能器肝素化,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动脉夹夹闭,动脉前壁倒“V”切口动脉插管插入,结扎固定。放开动脉夹记录正常动脉血压。 (3)右颈外静脉插管术—输血输液 排掉输液管中的空气。右颈静脉近心端动脉夹夹闭,远心端结扎,静脉前壁倒“V”切口,输液管插入,固定。缓慢输液,保持通畅。 (4). 右颈总动脉插管术——失血造模 用肝素抗凝剂排掉50ml注射器(其中保留少许肝素液)和动脉插管中空气,右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动脉夹夹闭,动脉前壁倒“V”切口动脉插管插入,结扎固定。 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右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50ml注射器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浙江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家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血压表现,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用右颈总动脉间歇性放血,左颈总动脉用以测量血压,右颈总静脉输血、输液进行抢救。结果:放血10ml时,家兔血压降到60mmHg,但是在短时间内可回升;大量放血到40mmHg,血压仍会回升但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细胞损伤,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原因[1]。本实验将通过观察失血对家兔血压的影响及了解对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 【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械:血压换能器,RM6240 系统,1ml,10ml,50ml注射器, 止血钳,剪刀,眼科剪,动脉夹, 棉线 (3)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 盐水,肝素 【实验方法】: 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柱上,高度与心脏同一平面。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入通道。 2、手术准备 2.1、麻醉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2.5kg;用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沿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共注射12.5ml,至呼吸深而慢,皮肤夹捏反射迟钝为至。背位固定。 2.2 、颈部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用玻璃分针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穿两根线备用。分离右侧颈外静脉,穿两根线备用。 2.3、颈总动脉插管 1)在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穿线备用。用 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 “V”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 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打开动脉 夹。 2)稍稍提起颈外静脉远心端的细线,用眼科剪朝心脏方向剪一“V”字形切口, 将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静脉内,扎紧固 定,开始输液,控制在每分钟2滴的频 率。 3)右颈总动脉连接已肝素化的50ml注射器。 3、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1)少量放血右颈总动脉缓慢放血10ml,使血压降至60mmHg,持续10min。 2)大量放血大量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左右,如血压回升,可再放 血,持续10min,共放血20ml。 4、失血性休克抢救将注射器内的30ml血液从颈外静脉输回原血,观察血压变化。然后再继续输入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 我组实验结果如下图

2020年护理三基模拟测试题ADM[含参考答案]

2020年护理三基模拟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急性白血病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答案:E A:组织浸润 B:成熟粒细胞减少 C:白细胞增高 D:血小板减少 E: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和出血 2.张女士,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后,出现失音、呼吸困难,是因为手术损伤了答案:B A:单侧喉返神经 B:双侧喉返神经 C:喉上神经内支 D:喉上神经外支 E:甲状旁腺 3.输液后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是答案:C A:输入了致敏物质 B:输入了致热物质 C:输入药液浓度过大 D:输入药液中空气没有排尽 E:输入药液量过大,速度过快 4.配制0.1%苯扎溴铵4000ml,需用5%苯扎溴铵多少毫升答案:C A:50 B:60 C:80 D:90 E:100 5.男,66岁,输液时主诉胸部不适,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闻及持续响亮的“水泡音”,其原因为答案:D A: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C:右心衰竭 D:空气栓塞 E:肺水肿 6.直肠指检时,宜选用的体位是答案:B A:平卧位 B:侧卧位 C:膝胸位 D:蹲位 E:截石位 7.哪种情况下不易出现发绀答案:B A:肺心病心力衰竭 B:严重贫血 C:重度CO中毒 D:先天性心脏病 E:急性呼吸道阻塞 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的体征为答案:B A:肝脏肿大 B:巨大脾脏 C:浅表淋巴结肿大 D:胸骨压痛 E:体温增高 9.二尖瓣狭窄最有价值的体征是答案:C A:二尖瓣面容 B:心尖部第1心音亢进 C: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D: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 E:右心室肥大 10.护理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患者,下列叙述哪项正确答案:C A:大量补液 B:摄入含钾食物 C:禁用库存血 D:及时补充钾盐 E:加强蛋白质摄入

眼刺激试验

OECD/OCDE 405 Adopted: 2 October 2012 ? OECD, (2012) You are free to use this material fo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purposes without seeking prior consent from the OECD, provided the source is duly mentioned. Any commercial use of this material is subject to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OECD. OECD GUIDELINE FOR THE TESTING OF CHEMICALS Acute Eye Irritation/Corrosion INTRODUCTION 1. 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are periodically reviewed to ensure that they reflect the best available science. In previous reviews of this Test Guideline, special attention was given to possible improvement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all existing information on the test substance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testing in laboratory animals and thereby address animal welfare concerns. This Test Guideline (adopted in 1981 and updated in 1987, 2002, and 2012) includes the recommendation that prior to undertaking the described in vivo test for acute eye irritation/corrosion, a weight-of-the-evidence analysis be performed (1) on the existing relevant data. Where insufficient data are availabl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y be developed through application of sequential testing (2) (3). The testing strategy includes the performance of validated and accepted in vitro tests and is provided as a Supplement to the Guideline. Testing in animals should only be conducted if determined to be necessary after consideration of available alternative methods, and use of those determined to be appropriate. At the time of drafting of this updated TG 405, there are instances where using this Test Guideline is still necessary or required by som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2. The latest update mainly focused on the use of analgesics and anesthetics without impacting the basic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the Test Guideline. ICCVAM and an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eer review panel reviewed the 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s of routinely using topical anesthetics, systemic analgesics, and humane endpoints during in vivo ocular irritation safety testing (12). The review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topical anesthetics and systemic analgesics could avoid most or all pain and distress without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the test, and recommended that these substances should always be used. This Test Guideline takes this review into account. Topical anesthetics, systemic analgesics, and humane endpoints should be routinely used during acute eye irritation and corrosion in vivo testing. Exceptions to their use should be justified. The refinements described in this proposal will substantially reduce or avoid animal pain and distress in most testing situations where in vivo ocular safety testing is still necessary. 3. Balanced preemptive pain management should include (i) routine pretreatment with a topical anesthetic (e.g., proparacaine or tetracaine) and a systemic analgesic (e.g. buprenorphine), (ii) routine post-treatment schedule of systemic analgesia (e.g., buprenorphine and meloxicam), (iii) scheduled ob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of animals for clinical signs of pain and/or distress, and (iv) scheduled ob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of the nature, severity, and progression of all eye injuries. Further detail is provided in the updated procedures described below. Following test substance administration, no additional topical anesthetics or analgesics should be applied in order to avoid interference with the stu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