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第1章 集合 复习课 Word版缺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第1章 集合 复习课 Word版缺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第1章 集合 复习课 Word版缺答案

必修一集合

一、知识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 对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三个特征:、、.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或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____;正整数集____(或____);整数集____;有理数集____;实数集_____.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若A?B,则需考虑A=Ф和A≠Ф两种可能的情况.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

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

若A?B,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但x A,则A是B的真子集;

若 A?B,B?C则A C.

若A中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A的非空子集有,A的非空真子集有个.

(2)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 .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 ={x |x ∈A ,或x ∈B };交集:A ∩B = ;

补集:C U A = .U 为全集,C U A 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交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补集的性质:A ∪(?U A )= ;A ∩(?U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课本19页,第14题

变式:1、已知集合}54{≤≤-=x x A ,}242{-≤≤-=a x a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范围?

2、已知集合A ={-1,1},B ={x|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____. 例2:已知集合A ={x |0

?????≤<-221x (1)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变式:1、已知A=[1,4﹚,B=(-∞,a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设A ={x |x 2+4x =0},B ={x |x 2+2(a +1)x +a 2

-1=0},

(1)若B ?A ,求a 的值; (2)若A ?B ,求a 的值.

题型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3:若集合A ={x |x 2-2x -8<0},B ={x |x -m <0}.

(1)若A ∩B =Ф,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变式:设U ={0,1,2,3},A ={x |x 2+mx =0},若C U A ={1,2},则实数m =________.

【限时训练】

1.若集合A ={x |-2

2.已知全集U =R ,集合M ={x |x 2-4≤0},则 M U C ___________________.

3.集合I ={-3,- 2,-1,0,1,2},A ={-1,1,2},B ={-2,-1,0},则A ∪(?I B )=__________.

4.如果全集U =R ,A ={x |2

5.设集合A ={x |-12

6.已知集合A ={(0,1),(1,1),(-1,2)},B ={(x ,y )|x +y -1=0,x ,y ∈Z },则A ∩B =__________.

7. 已知集合A ={x |x ≤1},B ={x |x ≥a },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设集合A ={-1,1,3},B ={a +2,a 2+4},A ∩B ={3},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9.已知集合A ={-1,0,4},集合B ={x |x 2-2x -3≤0,x ∈N},全集为U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高一数学必修一专项练习:函数、方程与恒成立、存在性问题(江苏)

函数与方程与恒成立、存在性问题练习 1当 1(,3)||13 a x log x ∈<时,恒成立,则实数a 的范围是____ 2.已知2 sin cos 0a x x +->,x R ∈恒成立,则a 的范围为 3.若关于x 的不等式 a x x ≥++-21恒成立,试求a 的范围为 4.方程x(x -1)=a 有四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求实数a 的范围为 5.如果方程cos 2 x -sinx +a =0在(0,π2]上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为 6.sinx=lgx 的实数解的个数为 7.已知函数 2x y a =+有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8.已知关于x 的方程 () 2log 20,1a x a a -=>≠有两解,则实数a 的范围为 9.方程lnx+2x=6的解一定位于区间(k ,k+1)内则k 的值为 10.已知函数f x =x 2?1,g x =a x ?1 . (1)若关于x 的方程 f(x) =g(x)只有一个实数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a<0) (2)若x ∈R 时,不等式f(x)≥g(x)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a ≤?2) 11. 已知函数a x ax x f 21)(2++-=(a 是常数且R a ∈) (1)若函数)(x f 的一个零点是1,求a 的值;(2)求)(x f 在][2,1上的最小值)(a g ; (3)记{} 0)(<∈=x f R x A 若φ=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1) 由题意知3 2022)1(=∴=+-=a a a f …………………2分 (2)][2,1,12)(2∈-+-=x a x ax x f ⅰ 当0=a 时3)2()(-==f a g ………………3分 ⅱ 当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12x a = 若 1 12a < 即12a >时,()(1)32g a f a ==- 若1122a ≤≤即11 42 a ≤≤时,11()()2124g a f a a a ==--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 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 3.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细菌,并获得了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 D.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B.在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相同 D.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6.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ATP和ADP同时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 C.AT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D.AD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7.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数学f1初中数学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周周清(b)(无答案) 苏科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周周清(B )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5分,共30分) (1)若的一个解是方程02=+? ??==y x b y a x ()b a a ,,0则≠的符号为 ( ) A 、b a ,同号 B 、b a ,异号 C 、b a ,可能同号可能异号 D 、0,0=≠b a (2)、已知:关于y x ,的方程组y x ,a y x a y x -? ??-=++-=+则3242的值为 ( ) A 、-1 B 、1-a C 、0 D 、1 (3)、若方程组()a ,y x y a ax y x 则相等和的解???=-+=+3 1134的值为 ( ) A 、4 B 、10 C 、11 D 、12 (4)、根据下列所示的程序计算y 的值,若输入的x 值为-3,则输出的结果为( ) A 、5 B 、-1 C 、-5 D 、1 (5)、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0092y x y x B 、3x=4y=1 C 、?????==-1 221x y x D 、???==23y x (6)、如果? ??==12y x 是方程???=+=+57cy bx by ax 的解,则a 与c 的关系是( ) A 、4a+c=9 B 、2a+c=9 C 、4a-c=9 D 、2a-c=9 (7)、若4x-5y=0且y ≠0,则y x y x 512512+-的值( ) A 、125 B 、512 C 、21 D 、不能确定 二、细心填一填(每题5分,共30分)。 1、如果关于x 的方程2324+=-x m x 和m x x 32-=的解相同,则m = 。 2、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其满足x 的系数是大于2的自然数,y 的系数是小于-3的整数,且3,2==y x 是它的一个解。 。

期末复习江苏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资料及例题

2015年底数学必修一复习详细资料及例题 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一.集合的概念、分类: 二.集合的特征: ⑴ 确定性 ⑵ 无序性 ⑶ 互异性 三.表示方法: ⑴ 列举法 ⑵ 描述法 ⑶ 图示法 ⑷ 区间法 四.两种关系: 从属关系:对象 ∈、? 集合;包含关系:集合 ?、ü 集合 五.三种运算: 交集:{|}A B x x A x B =∈∈I 且 并集:{|}A B x x A x B =∈∈U 或 补集: U A {|U } x x x A =∈?且e 六.运算性质: ⑴ A ?=U A ,A ?=I ?. ⑵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 若B A ?,则A B =I A ,A B =U B . ⑷ U A A =I ()e?,U A A =U ()eU ,U U A =()痧A . ⑸ U U A B =I ()()痧U A B U ()e, U U A B =U ()()痧U A B I () e. ⑹ 集合 123{,,,,} n a a a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所有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为2 n C . 第二章 函数 指数与对数运算 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 如果n x a =,则称x 是a 的n 次方根,0的n 次方根为0,若0a ≠,则当n 为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有1;当n 为偶数时,负数没有n 次方根,正数a 的n 次方根有2

个,其中正的n .负的n 次方根记做. 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 .两个关系式:n a = ; ||a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 3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m n a =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 n a - = . 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⑴ m n m n a a a +?=; ⑵ m n m n a a a -÷=; ⑶ ()m n mn a a =; ⑷ ()m m m a b a b ?=?; ⑸ 0 1a =,其中m 、n 均为有理数,a ,b 均为正整数 二.对数及其运算 1.定义:若b a N =(0a >,且1a ≠,0)N >,则log a b N =. 2.两个对数: ⑴ 常用对数:10a =, 10log lg b N N ==; ⑵ 自然对数: 2.71828a e =≈,log ln e b N N ==. 3.三条性质: ⑴ 1的对数是0,即 log 10 a =; ⑵ 底数的对数是1,即 log 1 a a =; ⑶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4.四条运算法则: ⑴ 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⑵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⑶ log log n a a M n M =; ⑷ 1 log log a a M n = . 5.其他运算性质: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doc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文明学生名单 初一年级: 初一(1)赵灵嵘曹晨迪张楠潘灏悦陆春梅 初一(2)黄玉敏张培任佳丽褚邵剑顾鹏程 初一(3)查捷蔡唯肖施颖顾晨钱璐 初一(4)季华义袁伟凡唐世卓邵晞李嫣 初一(5)沈雯李玥朱博文吴欣怡陈旻 初一(6)蒋芸羽蔡韵庭张缪炜曹亦宸周楚宜 初一(7)保钰林陈宸朱超宇金琳孙川 初一(8)陆雯陈睿石雯婧胡思昊胡逸凡 初一(9)施钦清王红云蔡箫花桐陈炯媛 初一(10)龙凌瑶徐昕玥孙乾平黄俊宇吴倩 初一(11)顾晨灿王蕴倩郭宇彤杨任越王晓雯 初一(12)蒋嘉洋吴浩郁海琨吴珂周佳梅 初一(13)杨心石吴迪范子午丁祎黄丹阳 初一(14)支俊杰印鉴朱延杨冬莞王晨 初二年级: 初二(1)林玮朱彤彤朱静季节张冬妮 初二(2)张宇唐骏驹贾晶晶沈润东戴笑慧 初二(3)黄茹茹孙晓雨孙思陈凯施兴南 初二(4)张腾月黄青宇潘松朱桁序杨阳 初二(5)叶楠朱晨季亚庆 初二(6)黄勉顾菲菲顾澄卫婷婷金博楠 初二(7)丁碧蓉孙非凡许志伟李增平陈沉 初二(8)陈喆吉冬梅周烨严丹卢忆 初二(9)王姝袁玥张曦杨潼袁敏捷 初二(10)周兮元陈晨叶沁施斐璠朱静文 初二(11)李霞高倩马骁腾钱荣施亚楠 初二(12)吴玉婷陆泽宇降昇翔王梦萱陆慧怡 初二(13)许苏琦方亮齐杰张玉平陈翔 初二(14)周力君季晓敏庄宇刘彦君王悠扬 高一年级: 高一(1)李园园陆小龙薛艳丽王良姜鑫鑫 高一(2)丁小红张小丽黄帅陈建施烨 高一(3)王灿施思陈莎莎徐峰张烨雯 高一(4)孙杰陈玲王浩茅琳张榛 高一(5)李晓莉鲍燕楠沈俊朱潇朦朱颖 高一(6)肖伟汪俊峰葛玉林王轶凡王荣

高中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1)新人教A版必修1.doc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 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2~ P 3,找出疑惑之处) 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 8 月 15 日上午 8 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 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 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 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 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 探究 1:考察几组对象: ① 1 ~ 20 以内所有的质数; 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③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 ④ x2 , 3x 2 , 5y3 x , x2 y2; 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 ⑥方程 x2 3x 0 的所有实数根; ⑦隆成日用品厂2008 年 8 月生产的所有童车; ⑧ 2008 年 8 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试回答: 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 新知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set ) . 试试 1:探究 1 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 探究 2:“好心的人”与“ 1,2,1 ”是否构成集合? 新知 2:集合元素的特征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 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第1章 集合 复习课 Word版缺答案

必修一集合 一、知识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 对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三个特征:、、.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或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 (4)常用数集:自然数集____;正整数集____(或____);整数集____;有理数集____;实数集_____. (5)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为、、.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若A?B,则需考虑A=Ф和A≠Ф两种可能的情况.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 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 若A?B,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但x A,则A是B的真子集; 若 A?B,B?C则A C. 若A中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A的非空子集有,A的非空真子集有个. (2)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 .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 ={x |x ∈A ,或x ∈B };交集:A ∩B = ; 补集:C U A = .U 为全集,C U A 表示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交集的性质:A ∩?= ;A ∩A = ;A ∩B = ;A ∩B =A ? . 补集的性质:A ∪(?U A )= ;A ∩(?U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课本19页,第14题 变式:1、已知集合}54{≤≤-=x x A ,}242{-≤≤-=a x a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范围? 2、已知集合A ={-1,1},B ={x|ax +1=0},若B ?A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____. 例2:已知集合A ={x |0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郑长伟 案例教学是一种将某些概念、原理、观念和事实等学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方式。因为案例的本质是创设学习情境,所以教学案例应该尽量包括实际状况的各个方面,如遇到的问题、人们的困惑、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明确案例选取原则,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下面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本章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主要动力。当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不仅有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本章通过具

体的案例来说明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时,选择了学生熟知的图片和例子,以及精选的视频材料来演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以更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 而今天要讲的第一节,是本章的总论,全面剖析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知的例子说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个层次: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第二个层次:各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地表的基本格局,而外力作用则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起伏。按照课标的要求,重在地表形态变化原因的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

2020年江苏地区高中数学必修三复习试卷 苏教版

2020年江苏地区高中数学必修三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程序框中,出口可以有两个流向的是 ( ) A.起止框 B.输入输出框 C.处理框 D.判断框 2.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3←A B.M←—M C.B←A←2 D.x+y←0 3. 将两个数a=8,b=17交换,使a=17,b=8,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 4.算法 ( ) 此算法的功能是 A.a,b,c中最大值 B.a,b,c中最小值 C.将a,b,c由小到大排序 D.将a,b,c由大到小排序 5.下列算法输出的结果是() A.2005 3 2 1+ + + +Λ B.2005 5 3 1? ? ? ?Λ C.求方程2005 5 3 1= ? ? ? ?n Λ中的n值. D.满足2005 5 3 1> ? ? ? ?n Λ的最小正整数. 6. 为了了解1200名学生对学校某项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考虑用系统抽样,则分段的间隔k为: () A.40 B. 30 C. 20 D. 12 7. 某中学组织春游,为了确定春游地点,打算从该校学号为0034~2037的所有学生中,采用系统抽样选50名进行调查,则学号为2020的同学被抽到的可能性为() A. 2003 1 B. 2004 1 C. 2004 50 D. 2003 50 8.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已知某组的频率为0.25,则该组的频数为() A.5 B.15 C.2 D.80 9.在装有相等数量的白球和黑球的口袋中放进一个白球,此时由这个口袋中取出1个白球S1 m←a S2 若b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有机化学基础) 1. 能把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苯酚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A. 碳酸钠 B. 石蕊试液 C. 水 D. 溴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四种物质与碳酸钠不反应,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钠,不能鉴别,故A错误; B.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苯酚五种物质与石蕊试液不反应,且苯、四氯化碳以及己烯不溶于水,酒精与水混溶,不能鉴别,故B错误; C.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苯酚五种物质与水不反应,且苯、四氯化碳以及己烯不溶于水,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苯、己烯密度比水小,无法鉴别,故C错误; D.溴易溶于苯、四氯化碳,苯的密度比水小,有色层在上层,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有色层在下层,酒精与溴水互溶,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五种物质加入溴水中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醛基的电子式: C. 乙酸的最简式:CH2O D. 乙醇分子比例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CH2=CH2,A错误; B. 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电子式:,B错误; C. 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最简式:CH2O,C正确;

D. 乙醇分子球棍模型为:,D 错误; 答案选C 。 3. 为了检验某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有如下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A. 取氯代烃少许,加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B. 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溶液共热后再加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C. 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溶液共热后再加盐酸酸化,然后加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D. 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溶液共热后再加硝酸化,然后加AgNO 3溶液,看是 否有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氯代烃中的氯原子不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用沉淀法检验时要注意先转为离子。 【详解】A. 氯代烃中为氯原子,与硝酸银不反应,不能用于检验,A 错误; B. NaOH 溶液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银,为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氯元素存在,B 错误; C. 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溶液共热后再加盐酸酸化,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干扰实验结论,C 错误; D. 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溶液共热后再加硝酸化,然后加AgNO 3溶液,有氯化银白色沉淀说明存在氯元素,D 正确。 答案为D 。 4. 除去苯分子中少量苯酚的方法是 A. 加FeCl 3溶液,分液 B. 加浓溴水,过滤 C. 加浓溴水,反应后蒸馏 D. 加入NaOH 溶液,分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FeCl 3溶液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不能除去苯酚,A 错误; B. 加浓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达不到除杂的目的,B 错误; C. 根据B 中分析可知C 错误; D. 加入NaOH 溶液与苯酚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D 正确; 答案选D 。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 ,美国_______A , 印度_______A ,英国_______A ; (2)若2 {|}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 {|}{0,1}A x x x ===. (3)3?B 2 {|60}{3,2} B x x x =+-==-. (4)8∈ 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2.解:(1)因为方程2 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苏教版 -----------------------------------必修1-----------------------------------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第2章函数 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 2.3映射的概念 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 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 3.3幂函数 3.4函数的应用3. 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2.1平面的基本性质 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 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 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 3.一般式 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2.1.6点到直线的距离 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 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必修3----------------------------------- 第1章算法初步 1.1算法的意义 1.2流程图1. 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 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 1.3.4循环语句 1.4算法案例 第2章统计 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 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 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 2.4线性回归方程 第3章概率 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3.4互斥事件 -----------------------------------必修4----------------------------------- 第1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2章平面向量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 2.3向量的坐标表示2. 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4向量的数量积 2.5向量的应用 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几个三角恒等式 -----------------------------------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 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数列 2.1数列 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3章不等式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