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拆解深度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拆解深度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拆解深度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拆解深度报告

投资要点

◆模型框架:

动力电池的成本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在拐点之前,传统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的成本差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定量研究动力电池成本,我们将电池成本和性能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静态地计算材料成本、硬件成本以及各工序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可以动态地区分材料价格变化、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因素导致的成本下降。

◆车辆及电池设计:

(1)车辆设计: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单车带电量/续驶里程及Pack内电芯/模组的数量和组合方式。

(2)材料层面:材料属性决定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物理参数。

(3)电芯设计:核心是确定正负极材料涂层的厚度,进而设计电芯的外形尺寸。

(4)模组及Pack设计:由电芯参数外推得出。

◆物料成本:

(1)物料用量:由电芯容量、活性材料克容量等参数计算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及其他组件的理论用量,并根据良品率、材料利用率等进行调整。

(2)物料价格: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假设,包括主/辅材及硬件。

(3)物料成本汇总:由物料用量和价格计算得出。

◆生产成本:

(1)工厂设计:对动力电池年产能、良品率、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率、间接费用假设等做出假设。

(2)生产工序:主要是各工序的设备投资额及人员配置。

(3)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计算:根据设备折旧、人员工资费用及间接费用计算出结果。

◆成本汇总及验证:

将物料成本和生产成本汇总到一起,得到动力电池Pack的成本。根据计算结果,LFP/NCM622/NCM523Pack的成本分别为0.66/0.76/0.80元/Wh,宁德时代2018年动力电池综合成本约0.76元/Wh;动力电池Pack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约84%-89%,直接人工占比约2.8%-3.8%,制造费用占比约8.6%-11.8%,基本符合现实。

◆投资建议

根据模型,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的路径包括:更具性价比的材料体系;更精简的电池设计;更低的物料价格;工艺改进;设备改进。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关注:(1)宁德时

恩捷股份等材料龙头企业;(3)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设备企业。

◆风险分析:

政策风险、技术路线变更风险、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构成之一,直接决定车辆性能和成本,电池成本下降的幅度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在本篇研报中,我们参考一些学术资料及产业人士的观点建立了成本模型,对动力电池成本的诸多问题展开系列研究。

◆创新之处

目前市场对动力电池成本的研究相对简单而且偏静态。我们系统性地建立了自下而上的成本模型,可以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大项进行拆分,并且可以动态区分材料价格变化、技术进步、工艺改进导致的成本下降。在后续的系列报告中,我们将对不同材料体系的动力电池进行对比研究,并且对成本下降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

◆投资观点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渗透率不足5%,用户体验(充电、续航、智能网联)还有待改善,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之间还存在较大的成本差。我们相信,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高速增长的拐点。

根据成本模型,我们对动力电池的降本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如下:

(1)不同的材料体系对应不同的电池成本,例如LFP/LMO电池Pack的成本比NCM523低18%/22%,电芯成本低了25%/29%;

(2)物料价格下降可以降低成本,如果将NCA、NCM811正极活性材料的价格由195元/kg调整至150元/kg(下降23%),那么NCM811电芯的成本将由620元/kWh下降至548元/kWh(下降12%);

(3)更精简的电池设计有助于降低成本,参考CATL提出的CTP技术,假设模组硬件物料成本降低80%,减掉相应的模组组装设备和人员,那么Pack成本下降约10%-15%;

(4)工艺改进也是动力电池降本的方式之一,在模型中,我们假设电芯良品率为95%,如果良品率提升至98%,那么成本下降约1.5%-2%。

(5)设备改进也能使得电池成本下降,在模型中,我们假设单Gwh设备投资额为3亿元,如果降低10%至2.7亿元,则动力电池Pack成本降低不到1%。

综上所述,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主要依赖:(1)更具性价比的材料体系;(2)更精简的电池设计;(3)更低的物料价格;(4)工艺改进;(5)设备改进。建议关注:(1)

特瑞、恩捷股份等材料龙头企业;(3)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设备企业。

1、模型框架:自下而上建立动态成本模型

动力电池的成本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动力电池成本定量研究的意义在于:(1)动力电池价格下降使得电动车的成本降低,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研究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空间有助于跟踪电动车销量拐点;

(2)动力电池成本下降节奏直接影响电池厂商盈利状况;

(3)作为动力电池的上游,电池材料厂商的量价趋势也与电池成本相关。

根据Gartner的数据,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自2009年起迅速提升,2009-2015每年平均提升9pcts,2007-2008年均仅提升约1pct。智能手机的高增长依赖技术进步、移动网络速度提升、用户体验改善等因素,拐点之后的手机产业链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收益。

参考智能手机行业,几个关键要素取得突破后,行业进入高增长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仍在拐点之前,市场驱动下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成本下降、用户体验改善(充电、续航、智能网联)等,由于汽车消费占收入比重较高,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更高,传统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的成本差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BNEF的数据,2018年美国纯电动中型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占整车税前售价的35%,随着动力电池价格的下降,整车售价有望在2023年左右与传统燃油车持平。

注:Battery是动力电池,Powertrain是传动系统,Vehicle是车辆其它组成部分(如车身、底盘等);ICE为传统燃油车。

近年来动力电池价格不断下调,以龙头公司宁德时代为例,2015年其动力电池系统价格为2.27元/Wh,2018年降至1.16元/Wh,年均复合下降约20%;同时,动力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也不断下降,2015年部分厂商的毛利率在40%以上,到2018年已

降至约30%。

为了定量研究动力电池成本,我们参考ANL等机构的研究成果,将电池成本和性能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可以设定具体的参数(如功率、容量等),以此来静态地计算材料成本、硬件成本以及各工序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可以动态地区分材料价格变化、技术进步、工艺改进以及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下降。成本模型的框架主要是两大部分:

一、直接材料的测算

1. 车辆/Pack设计:主要因素包括车辆续驶里程/带电量、功率、Pack设计(电芯数量、串并联方式等)

2. 电芯材料属性:主要是一些电化学性能及物理参数,比如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密度、孔隙率以及ASI、OCV-SOC曲线等

3. 约束条件:包括极片涂层厚度、电池组件及外形设计等

4. 计算电池参数:结合以上物理和化学参数,可以计算出电池的材料用量、质量等

5. 直接材料成本计算:结合材料用量(考虑良品率、材料利用率等)和材料价格,可以计算出直接材料成本

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测算

6. 工厂设计:包括产能、良品率以及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率、间接费用假设等

7. 生产工序:主要是各工序的设备投资额及人员配置

8.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计算:结合以上两点可以计算出结果

2、车辆及电池设计

2.1、材料层面:电池的电化学属性

目前常见的电池体系包括NCA、NCM(811/622/523/333)、LFP、LMO等,下表列出了正极材料的基本参数和假设:

(1)根据分子式可以计算出对应正极活性材料的分子量;

(2)参考各大正极材料企业的材料参数,列出活性材料的克容量,同时列出真密度;

(3)假设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例为89:6:5,溶剂通常采用NMP,假设孔隙率为32%。

负极材料采用石墨体系,下表是负极材料的基本参数和假设:(1)N/P比,是指单位面积的负极容量和正极容量的比值,通常N/P比在1-1.5之间,越接近1,电池容量会越大,但充电时发生负极析锂的概率也越高,我们假设三元体系的N/P比为1.25,LFP、LMO为1.2;(2)石墨的克容量为360mAh/g,同时列出真密度;(3)假设负极活性材料/粘结剂的质量比例为95:5,溶剂为水,孔隙率34%。

(1)假设正极集流体铝箔厚度为12μm,负极集流体铜箔厚度为8μm;(2)隔膜厚度为12μm,孔隙率40%,则可以计算出隔膜密度为0.368g/cm3;(3)电解液密度为1.2g/cm3。

根据分子式及分子量,可以计算出锂电池中重要金属元素的质量占比,如下表所示,

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是锂的来源;三元材料体系中,NCA/NCM811中的钴含量大幅低于其他材料,NCM622和NCM523的钴含量几乎相同。

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是指当前状态下实际所能提供的电量与完全充满电所能提供的电量的比值,比如50%SOC可以理解为当前电池电量还剩下50%;OCV(open 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是指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在一定的温度下,SOC与OCV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下表是几款锂电池的OCV-SOC曲线。

2.2、车辆设计:电动车性能决定Pack设计

动力电池的单车电量、电芯容量等基础参数由车辆需求决定。假设:(1)纯电动车乘用车的单车带电量为60kWh,单车1个电池包,采用液冷热管理方案,电池包由20个模组串联,单个模组再由12个电芯串联,可计算出电芯容量;(2)为防止电池过放设置电池可用容量为90%,车辆能耗为约131.7Wh/公里,则车辆实际续驶里程约410公里。

2.3、电芯设计:性能决定尺寸参数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以方形叠片电池为例。假设:

(1)端子和电池的宽度一样,正极端子在电池的一端,负极端子在另一端;

(2)集流体双面涂覆,正负极材料由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

(3)采用液冷热管理方式(乙二醇水溶液)。

对于电芯尺寸,最核心的是确定正负极材料涂层的厚度。涂层厚度越厚,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越高,但离子迁移的路径也就越长,导致内阻增加;而且从工艺角度来看,涂层越厚,脱粉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考虑化学性能和工艺,选择合适的涂层厚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模型中,考虑离子迁移速率、充电极限、放电功率等因素后,可以计算出合适的涂层厚度(三元正极涂层厚度约50-70μm)。

确定涂层厚度之后,根据电芯的厚度(假设20mm,宁德时代42Ah电芯厚度23mm),可以计算出Bicell的层数。通过电芯容量、材料克容量、材料密度可以计算出极片有效面积,进而确定极片的宽度和长度,最终确定电芯的长度和宽度。

Pack总电量60kWh,由240个电芯组成,则单电芯的电量为250Wh,根据电芯重量可计算出电芯能量密度,从表7可以看出,LFP、LMO电池能量密度显著低于三元

体系,三元体系电池的镍含量越高能量密度越高。

2.4、模组及Pack设计:由电芯参数推导得出

因为模组由12个电芯串联组成,所以模组容量和电芯容量相等;模组的尺寸由电芯尺寸决定;假设其外壳为铝制,厚度为0.5mm。Pack可用电量为90%,有效电量为54kWh;Pack长度约1.3m,宽度约1.2m,厚度约0.12m;Pack由电芯/模组、冷却液、外壳及其他硬件、BMS及连接器件等组成,三元体系Pack总重量320-370kg,LFP及LMO体系Pack总重量高于400kg;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也基本符合现实情况,成组效率75%-80%之间。

3、物料成本

3.1、物料用量:主/辅材+结构件

电芯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箔、铝箔、壳体及正负极端子等组成。

正极材料主要由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合剂组成,其中活性材料的质量=电芯容量/活性材料克容量,这两个参数已经在第二章中给出。活性材料/导电剂/粘合剂质量配比

为89/6/5,可以计算出单电芯中正极材料的总质量,进而计算出导电剂、粘合剂的质量。

负极材料采用石墨体系,主要由活性材料和粘合剂组成,其中活性材料的质量=电芯容量/负极活性材料克容量*N/P比*(1+负极过量面积比例)。性材料/导电剂/粘合剂质量配比为95/0/5,可计算出单电芯中负极材料的总质量,进而计算出粘合剂的质量。

(1)单电芯正极铝箔的面积=正极极片的宽度*(正极极片的长度+未涂覆的集流体长度)*Bicell层数。

(2)假设负极铜箔比正极铝箔的长和宽大2mm,负极铜箔的面积=(正极极片宽度+2mm)*(正极极片长度+未涂覆的集流体长度+2mm)*(BiCell层数+1)。

(3)假设隔膜的宽度比正极极片大4mm,长度比正极极片大6mm,则单电芯隔膜的面积=(正极极片宽度+4mm)*(正极极片长度+6mm)*2*BiCell层数。

(4)电解液填充在正负极、隔膜及其他孔隙中,单电芯电解液体积=(正极材料质量/正极材料密度*孔隙率+负极材料质量/负极材料密度*孔隙率+隔膜面积*厚度*孔隙率+电芯厚度*正极极片宽度*正极极片长度*2%)。

(5)正极组件质量=正极铝箔密度*端子材料长度*端子材料厚度*端子材料宽度;负极组件质量=负极铜箔密度*端子材料长度*端子材料厚度*端子材料宽度;电芯壳体质量=电芯表面积*壳体厚度*壳体密度。

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电池材料的数量关系,可计算出单kWh动力电池对应的材料用量(前面假设动力电池单电芯电量250Wh)。

3.2、物料价格:价格由市场决定

根据鑫椤资讯的报价数据:(1)近半年来NCM333的均价约162.5元/kg;(2)近半年来NCM523的均价约143.5元/kg;(3)近半年来NCM622的均价约146.5元/kg;(4)近半年来NCM811的均价约195元/kg,NCA的报价也取用195元/kg;(5)近半年来LFP的均价约45.5元/kg;(6)今年以来LMO的均价约45.5元/kg。添加剂的价格相对稳定,我们假设导电炭黑价格为40元/kg;粘合剂PVDF价格为115元/kg;粘合剂溶剂NMP价格为20元/kg。

假设负极活性材料价格为50元/kg,负极粘合剂价格为45元/kg。

假设12μm正极铝箔的价格为1元/m2;8μm负极铜箔的价格为6.41元/m2;隔膜价格为3元/m2;电解液价格为55.8元/L。

并联电池组对应一个SOC控制器,串联电池组需要对每个电芯的电压进行控制,因此SOC控制器的成本=串联电芯的数量*(16+0.07*容量),其中16是固定金额,0.07是一个与容量相关的系数。端子、外壳、导热片等的价格公司也类似,单价由一个固定金额+系数*单位质量组成。电池Pack端子的单价由由一个固定金额+系数*总电流组成。

3.3、物料成本汇总:由物料用量和价格计算得出

下面列出了制造单个A品电芯消耗的材料。在3.1中已经计算出材料的理论用量,理论用量/电芯良品率/材料利用率可以计算得出A品电芯消耗的材料用量,进而可以计算出每年消耗的材料和硬件合计数量。

表14-17列出了动力电池材料和硬件的价格,结合物料用量,可以计算出单个Pack 的成本构成。单个Pack电量为60kWh,则可以计算出单Wh对应的物料成本构成。如表21所示,磷酸铁锂/NCM523电芯的成本为0.362/0.513元/Wh,电池Pack的成本为0.562/0.703元/Wh(不含BMS和热管理外接组件),NCA/NCM811电池的成本高于其他三元电池,主要是因为目前NCA、NCM811正极材料的价格较高导致的。

4、生产成本

4.1、工厂设计:产能6Gwh,良品率较高

为了对生产成本进行研究,我们假设工厂的Pack年产能为10万个,每个Pack的电量为60kWh,则工厂年产能为6Gwh;单个Pack电芯数量为240个,则每年生产的A品电芯数量为2400万个,A品和不良品合计约2526万个。

下表列出了电芯良品率及材料利用率假设。其中:(1)电芯良品率为95%,行业一般为90%-95%之间;(2)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整体利用率为92.2%,搅拌、涂布、分切及叠片过程中均有损耗;(3)铝箔、铜箔的整体利用率为90.2%,涂布、分切和叠片过程中有损耗;(4)隔膜整体利用率为98%,叠片过程中有损耗;(5)电解液整体利用率为94%,注液过程有损耗;(6)粘结剂溶剂回收率为99.5%。

4.2、生产工序:极片制备+电芯装配+模组/Pack组装

动力电池的生产工序较多,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1)来料接收及储存:该流程需要运输设备、干燥设备及储存场地等,也需要配备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及储存管理。

(2)材料准备/搅拌/送料:该流程需要将活性材料、导电剂、粘合剂及溶剂进行混合搅拌,主要的设备是搅拌机。

(3)极片涂布及溶剂烘干:该流程是将搅拌好的浆料涂布在集流体的两侧,并烘烤排出溶剂,主要的设备是涂布机和烘干设备。

(4)辊压:通过该工序可以将正负极材料压至合适的孔隙率,设备是辊压机。

(5)极片分切:将极片切至设计好的尺寸,设备是分切机。

(6)真空干燥:后续的流程需要保持干燥,水分过高可能会影响电池寿命。

(7)叠片:将切好的极片堆叠起来,设备是叠片机。

(8)集流体焊接:将集流体焊接到端子上,设备是焊接机。

(9)入壳:将处理好的极片放入电池壳中。

(10)注液及封装:注入电解液并密封。

(11)化成分容检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并测试电芯性能。

(12)模组装配:将合格的电池组装成模组。

(13)Pack组装和测试:将模组组装成Pack并进行测试。

4.3、厂房、设备及人员:单线设备投资额约3亿元

表24列出了电池生产工序对应的设备价值、生产人员数量及占地面积。单条1Gwh 的生产线设备价值约3亿元,6Gwh产能对应价值为18亿元;单线配置的生产人员数量约400人,6Gwh产能对应2400人,假设每年有效生产天数为300天,每天轮班3次(8小时工作制),则直接人工为5,760,000小时/年;6Gwh产线占地面积合计26,750平方米。

4.4、生产成本汇总: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我们假设:(1)工厂土建支出1.5万元/平方米;(2)直接人工成本为25元/小时;(3)间接费用由40%直接人工+20%折旧组成;(4)土建折旧年限为20年,年折旧率5%,设备折旧年限为6年,年折旧率16.7%。

由表24和表25,可计算出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下表列出了单个Pack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合计1440元/Pack,制造费用合计4417元/Pack。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2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 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技术及行业发展水平,依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所有类型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协助做好公告管理相关工作,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第二章申请和核实 第四条申请符合《规范条件》公告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综合利用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三)符合《规范条件》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四)企业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土地使用权取得等手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要求; (五)企业不生产、销售和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六)安全生产条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依法履行各项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手续。 第五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所列条件的现有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可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如实填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申请书》(见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书》)。 企业申请规范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申请书》所列企业全部相关信息;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项目建设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相关文件复印件;

xxxx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投资项目一览.doc

汽车网讯随着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热潮的兴起,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锂电池也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板块的政策重点扶植下,锂电池行业的热度再次急剧升温,受到了人们的格外重视,其巨大的市场空间被业内普遍看好。以下是盖世汽车网整理的 2010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投资项目。 中国比克为奇瑞新车型供应高功率车用锂电池 中国比克电池公司日前宣布中国比克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在第 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上发布的奇瑞首款锂电电动车瑞麟M1提供车载高功率锂电池。除了瑞麟M1 的新车上市发布外,奇瑞还将展出其他四款最新开发的电动车车型,包... 青岛 65.7 亿投向新材料将建全球最大锂电池基地 据了解,今年青岛海霸能源有限公司和宏耐新能源两个投资 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分别在胶南、即墨开建,建设生产能力为10亿安时的动力锂电池,而近日三菱化学一期投资2.6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户平度香店街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材料加工厂 ... 中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落户江西 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日前在江西吉安落成投产。此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日产锂电池50多万只,产品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储备电源、便携式设备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基地的建成将大大推动吉安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航天机电闯关锂电池首条生产线落沪 上海世博会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记者 9月 1 3日获悉,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上海首条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示范线,年供应2000余辆纯电动轿车。此外,随着世博会人流不断增长,对新能源需求增大,上汽集团追加供应了约 100辆电动车。 9月 13 日,在通用汽车... 金龙铜管涉足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试卷A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试卷A 汽运19-301(26人)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单选题】 1、可逆电池的定义是:外接电源电压(A)电池装置电动势。(2分)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单选题】 2、以下电池中不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是(D)。(2分) A.铅酸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镍氢电池 D.锌银电池 【单选题】 3、关于蓄电池的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2分) A.外观检查时,只检查蓄电池接线柱、电缆和托架固定架是否有腐蚀即可。 B.外观检查时,只检查蓄电池周围无漏液,壳体和桩柱无破损裂纹即可。 C.用万用表检测蓄电池电压,只要在12.6V以上就一定可以用。 D.万用表检测的蓄电池端电压,只能作为检测的参考因素。 【单选题】 4、(B)电池性能比较高,可以快速充电、高功率放电、能量密度高,且循环寿命长,但高温下安全性能差。(2分) A.镍氢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铅酸电池 D.锌银电池 【单选题】 5、动力电池包衰减诊断故障代码在下列(B)情况下可能出现。(2分) A.电池组已经退化到需要进行更换 B.电池组已经退化到只有原电池容量的20%左右 C.车辆的动力电池包电压为0伏 D.这些诊断故障代码是根据汽车的行驶里程设定的 【单选题】 6、动力电池的能量储存与输出都需要模块来进行管理,即动力电池能量管理模块,也称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或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简称(C) 。(2分) A.BBC B.ABS C.BMS D.EPS 【单选题】 7、集中式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特征是(D)。(2分) A.电池管理系统与电池包分开 B.电池信息采集器与电池管理控制器分开 C.电池信息采集器与电池模组分开 D.信息采集器和管理器集合在一起

新能源汽电机电控最新深度分析

新能源汽电机电控最新深度分析 一、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作为传统发动机(变速箱)功能的替代,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电机电控系统其技术、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电控和电机占比约为20%至30%,整车制造及其他零部件占到30%以上。通常一辆新能源汽车搭载电机与电控各一个,高达96%的纯电动汽车电机与电控为配套供应,电机与电控的配套能够尽可能的实现零部件集成化,未来“三电”配套是行业共识。 市场测算2020年我国电驱动系统310亿元需求规模,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水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73%、新能源专用车占比14%、新能源客车占比12%。 图表1:新能源汽车成本拆解

二、电机电控行业发展现状 1.电机行业分析 国内车用驱动电机多用永磁同步电机,原材料成本的占比较高,主要包括铁芯叠片、驱动轴体等钢材,钕铁硼等稀土永磁材料,镁铝合金以及铜材等基本金属。永磁电机核心的原材料就是钕铁硼磁材,钕铁硼磁性材料是钕、氧化铁等的合金,2015年全球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为14.3万吨,中国产量占比达到88.8%。 图表2:永磁电机的成本构成 长期以来国外电机企业在高端电机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包括专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采埃孚(ZF)、大陆(Continental)、博世(Bosch)国际汽车供应量巨头。台湾富田电机是特斯拉车用电机的独家供应商,并向宝马MiniE车型供应交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硅钢片。2013年,富田电机共向特斯拉供应驱动电机2.6万台,2015年产量突破5万台,2016年突破8万台,随着MODEL3的正式启动量产,电机独家供应商富田电机将深度受益。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新能源车快速爆发,锂电池大有可为

新能源车快速爆发,锂电池大有可为 近年来,资本的涌入带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的投资拓展,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出现结构性扩张。锂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占新能源汽车生产总成本的40%。 国内外主要动力锂电池企业都在产能扩张方面有所布局,以迎接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高工锂电预计到2023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需求量将达511GWh,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6.7%。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指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锂电池材料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材料组成,此外还有电池外壳。 由于进入壁垒较低、技术路线多以及上下游一体化延伸等原因,正极材料集中度相对较低,2020年第一季度CR5为38.33%,与2019年基本持平。 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供货的正极材料厂商17家,相比2019年减少了7家,表明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产能、技术、客户结构较差的小企业开始退出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正极三元材料格局相对散乱,2019年CR5市占率相比2018年有所提升至53%,前五名厂商市占率均在10%左右,相差较小。 铁锂正极材料近两年CR5保持稳定,而龙头企业德方纳米深度绑定核心大客户宁德时代,2019年市占率提升至29%,贝特瑞市场份额也有明显提升,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2019年中国锂电池四大原材料份额格局

数据负极材料龙头格局稳定,马太效应明显。2019年CR5从去年的77%提升至79%。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产业地位稳定,凯金受益于核心客户宁德时代的需求增加,市占率增长较为显著,目前排在第四位。 隔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在动力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10%-20%。 隔膜在锂电池中主要起到隔绝正负极防止短路并提供微通道支持锂离子迁移的作用,对电池安全性、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影响关键。 隔膜竞争格局中,恩捷股份寡头地位确立。湿法隔膜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恩捷股份是湿法隔膜行业的龙头,2019年市占率达到43%。随着恩捷股份收购排名第二的苏州捷力的完成,其市占率将轻松突破50%,湿法隔膜寡头地位已然确立。

新能源汽车之动力电池(2020)市场拐点将至

新能源汽车之动力电池(2020)市场拐点将至 新能源汽车之动力电池(2020)报告,重点分析了动力电池领域最新的技术路线革新和政策变迁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 ■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860亿,未来拥有一定的增量空间。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三大核心因素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单车带电量、动力电池售价。关于新能源汽车销量,随着补贴退坡平缓、产品力显著提升、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和C 端用户需求释放,2021年有望迎来拐点。预计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160万,未来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2.57%。关于单车带电量,在技术、政策、用户需求驱动下,续航里程逐年提升,助力单车带电量持续攀升,预计未来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02%;关于动力电池售价,在下游整车平价需求、上游原材料成本下降和自身制造成本下降三维度助力之下,动力电池售价逐年下降,预计未来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93%。单车带电量的提升有望对冲掉动力电池售价的下降,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随销量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预计2022年有望达860亿,约为2019规模的1.2倍。 ■技术路线:磷酸铁锂有望回暖至40%,模组技术有所革新。目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有所波动,在材料层面:动力电池领域形成了三元(69.96%)为主、磷酸铁锂为辅(28.18%)的产品结构。随着补贴退坡、新国标5 min热扩散要求、能量密度边际改善,磷酸铁锂呈现回暖趋势,预计2021年有望回暖至35~40%。而高镍三元由于能量密度优势凸出,成本和安全边际逐渐改善,未来仍将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在工艺层面:推出了具有革新性的无模组技术(CTP和刀片电池),在高镍电芯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有望达到接近800km,助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利好拥有无模组技术的龙头企业。 ■竞争格局:外资有望重回前列,二线企业有望崛起。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外资企业强势进入,2020 Q1 LG(10.7%)和松下(4.7%)分别位列第三、第四,未来随着原材料国产化进程、客户资源增加、现有车型放量,其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外资企业有望重回前列;外资车企对供应商的新一轮选择和车企二供的开发,有望孕育新的微巨头,优质二线电池企业仍有望崛起。

新能源汽车现状政策及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现状政策及发展深度研 究报告

目录 1.现状:发展节奏加快电动化趋势明朗 (3) 1.1.全球: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中国占比持续提升 (3) 1.2.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健高增结构演变持续进行 (11) 1.3.小结 (16) 2.政策:积分和碳排放趋严助推新能源转型 (19) 2.1.中国:从补贴到双积分从萝卜到大棒 (19) 2.2.国外:美国ZEV 提高积分门槛欧洲碳排放加大考核 (34) 2.3.小结 (48) 3.供给端:专用平台时代质变撬动需求 (49) 3.1. 定义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阶段 (50) 3.2.新能源汽车1.0 时代(2016 年前):新能源概念商业化54 3.3.新能源汽车2.0 时代(2017-2019 年):全球量变撬动质 变 (66) 3.4.新能源汽车3.0 时代(2020 年起):全球质变撬动需求80 3.5.小结 (90) 4.需求端:成本下降品质提升购买意愿持续强化 (93)

4.1.购买意愿:顾虑逐步打消满意度不断提升 (93) 4.2.平价进程:B 端率先实现C 端平价在即 (97) 4.3.电动平台:新能源专用平台普及新车型品质飞跃 (111) 4.4.充电设施: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充电便利程度提升 (114) 4.5.智能网联:电动与智能网联融合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119) 4.6.小结 (123) 5.总结及投资建议 (125) 5.1.现状:全球电动化趋势明朗中国目前是核心市场 (125) 5.2.政策:积分和碳排放法规趋严加速车企转型新能源 (127) 5.3.供给端:新能源专用平台普及质变撬动需求 (129) 5.4.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优势显现主动购买意愿增强 (132) 5.5.投资建议 (134) 5.6.风险提示 (136)

新能源汽车电池基本知识

新能源汽车电池基本知识 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 电池原理 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负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负并 在电解质中稳定的还原剂组成,如锌、镉、 铅等活泼金属和氢或碳氢化合物等。正极 活性物质由电位较正并在电解质中稳定 的氧化剂组成,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铅、 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氧或空气,卤素及 其盐类,含氧酸及其盐类等。电解质则是 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材料,如酸、碱、 盐的水溶液,有机或无机非水溶液、熔融 盐或固体电解质等。当外电路断开时,两 极之间虽然有电位差(开路电压),但没有 电流,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并不转换为 电能。当外电路闭合时,在两电极电位差 的作用下即有电流流过外电路。同时在电 池内部,由于电解质中不存在自由电子,电荷的传递必然伴随两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界面的氧化或还原反应,以及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物质迁移。电荷在电解质中的传递也要由离子的迁移来完成。因此,电池内部正常的电荷传递和物质传递过程是保证正常输出电能的必要条件。充电时,电池内部的传电和传质过程的方向恰与放电相反;电极反应必须是可逆的,才能保证反方向传质与传电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电极反应可逆是构成蓄电池的必要条件。G为吉布斯反应自由能增量(焦);F为法拉第常数=96500库=26.8安·小时;n为电池反应的当量数。这是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之间的基本热力学关系式,也是计算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基本热力学方程式。实际上,当电流流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1 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总体概况 (1) 2 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1) 2.1 铅酸电池 (2) 2.1.1 铅酸电池的特点 (2) 2.1.2 铅酸电池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3) 2.2 镍氢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3) 2.2.1 国内政策的有利支持 (3) 2.2.2 镍氢电池在汽车生产方面的应用 (4) 2.2.3 镍氢电池与锂电池的对比 (4) 2.3 锂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4) 2.3.1 锂电池的特点 (4) 2.3.2 开发锂电池汽车的主要厂商 (5) 2.3.3 锂电池在我国的发展 (5) 2.3.4 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瓶颈 (6) 2.3.5 日本在锂电池标准化方面的发展 (6) 3 世界主要动力电池生产国的发展现状 (6) 3.1日本 (7) 3.2 中国 (8) 3.3 韩国 (10) 3.4 美国 (11) 3.5 电池厂商供应对照表 (11) 4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析 (12) 4.1 政策的支撑下的行业发展 (12) 4.2 目前面临的问题 (14) 4.2.1 价格仍然偏高 (14) 4.2.2 尚无完备的充电站等配套设施 (14) 4.3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主要车型 (14) 4.3.1 在售车型 (14) 4.3.2 即将上市的车型 (15) 4.4 动力电池的检测机构 (15)

1 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总体概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源的汽车的总称,按动力源的不同,主要有三种: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按照是否依赖外部充电,混合动力汽车又可分为普通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 hybrid)。 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动力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而动力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安全等高性能,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要求很高, 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命尽量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将朝着“镍氢——锂电——燃料电池”产业化路径发展,短期能够大范围使用的只有镍氢动力电池,不过,未来3-5年,在锂电池技术成熟后,镍氢电池市场将被锂电池逐渐蚕食。再者,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氢能的梦想21 世纪开始变成现实,而以氢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燃料电池汽车将正式进入市场。 2 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当前在电动汽车上得到应用的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具体分类如下:

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研究分析(精)

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分析(精)

————————————————————————————————作者:————————————————————————————————日期: 2

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动力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而动力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安全等高性能,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行业部指出,新能源汽车对电池要求很高,必须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性能,而且要求成本尽量低、使用寿尽量长。 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将朝着“镍氢——锂电——燃料电池”产业化路径发展。短期能够兑现业绩的只有镍氢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不成熟,以及工信部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准入新标准也让镍氢电池生产商看到了中短期的希望。不过,3-5年内在锂电池技术成熟后,镍氢电池市场将被锂电池逐渐蚕食。 再者,近年来燃料电池(FC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氢能的梦想在21世纪开始变成现实。而以氢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FCV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FCV将正式进人市场,以加氢站、输氢管道建设为标志的“氢经济”初露端倪。 研究发现,日本的锂电池供应商占有较大的优势地位,并已开始着手制定统一的锂电池规格、安全标准、充电方式。而美国为了不让自己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变成对外国锂电池的依赖,也在扶持电动车和锂电池制造企业,美国能源部也于2009年批准了250亿美元的贷款。相比较之下,欧洲的汽车企业虽然在绿色节能环保方面非常激进,甚至更为激进,但他们在改进传统的发动机(如使其“小型化”,利用汽/柴油直喷技术等方面,或者氢动力车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1. 政策利好镍氢电池迎来投资盛宴 产业研究中心获悉,2010年6月25日工信部对外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并于7月1日起施行,到2010年12 月31日前适用。根据工信部出台的新标准,以镍氢电池生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被归类为成熟产品,允许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使用,对镍氢电池产业是一大利好。 1.1. 镍氢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3

新能源汽车之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一、动力电池产业简介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是车载能量的存贮装置。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作为驱动力能源,同时向空调系统、动力转向系统、照明、信号系统、刮水器和喷淋器以及车载娱乐和通信设备等设施提供电能。在新能源汽车中其还作为驱动电机的动力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 随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在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50%的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未来将随着行业的发展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2. 行业产业链

3.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目前动力电池的主要应用方是新能源汽车,并且由于续航里程一直是该行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将逐步成为行业趋势(在没有其他技术颠覆的情况下)。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客车行业,由于新能源客车行业目前主要的替代方是公交车,因此安全问题的考虑反而大于续航问题,伴随着城市公交替代的逐步完成,磷酸铁锂电池的行业天花板也逐渐显现,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可能在储能领域的渗透(因为储能领域的安全考虑大于能量密度考虑) 二、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现状分析 1.全球产销分析 动力锂电池属于锂电池行业的一个分支,因此对于锂电池行业的研究十分必要。全球锂电池行业近5年来发展迅速,在2014年之前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的快速增长,随着消费电子的增速放缓,2014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异军突起,继续带动整个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从2011年的26.64GWH增长到2016年的118.7GWH,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83%,可谓是增长迅速。

2019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度研究之德国篇

2019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度研究之德国篇 报告发布日期:2019年11月

3 图、全球燃油车各地区销量占比 图、全球新能源汽车各地区销量占比 ◆地区划分:将全球汽车销售地区划分卫中国、欧洲、北美、日韩和其他,合计五个地区◆燃油车:销量占比:中国>北美>欧洲>其他>日韩;其中,欧洲燃油车2018年市占率20%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中国>欧洲>北美>日韩>其他;其中,欧洲新能源车2018年市占率23%,销量36万,渗透率2%,而中国2018年销量125万辆,渗透率5% ◆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远超欧洲,在电动化大势确定背景下,欧洲纷纷加码新能源,战略布局,避免被“弯道超车” 资料来源: marklines 23170366/43348/20191106 10:16

4 图、德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图、德国充电桩补贴政策 ◆根据路透报道:德国拟逆势增加新能源汽车单车补贴,增加幅度高达50%; ◆对于纯电动,单车补贴拟由现阶段4000欧提升至6000欧,插电混动由3000欧提升至4500欧; ◆德国于2016年执行补贴政策,补贴额度总额约6亿欧元,截至到2019年4月,已有11.4万辆车辆申请补贴,预计已用额度4亿欧元,剩余额度预计2020年用完。但政府拟延长补贴政策至2025年,利好新能源汽车推广。 ◆德国对充电桩持续施行补贴政策,充电功率不高于22kw 的充电桩享受3000欧补贴,此类型充电桩占比超过85%。 资料来源: 路透,德国国家氢和燃料电池基数组织 分类补贴资金占比最大补贴额度充电功率≤22kw 最大60%最高3000欧充电功率≤100kw 最大60%最高1.2万欧充电功率>100kw 最大60% 最高3万欧 项目现阶段政策拟更改政策 纯电动 4000欧/车(私人)3500欧/车(商用) 6000欧/车(总价低于4万欧)5000欧/车(总价高于4万欧)插电混动3000欧/车4500欧/车(总价低于4万欧)4000欧/车(总价高于4万欧) 补贴截至年限预计2020年结束 延长至2025年 补贴限制 备注:现阶段补贴政策于2016年开始执行,补贴总额合计6亿欧元;截至到2019年4月,已有11.4万辆申请补贴,预计额度为4亿欧元,预计补贴政策持续到2020年结束。补贴由政府和车企共同承担。 总价高于6万欧车辆不给予补贴 23170366/43348/20191106 10:16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特点,从经济、环境、产业、安全等角度出发,阐明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大意义,从而说明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必要性经济环境安全 1 新能源汽车概述 1886年,卡尔·本茨在德国造出了现代汽车的雏形,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而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诞生,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这比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的出现早了5年。 在汽车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内燃机汽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才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始复苏。 21世纪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2001年,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包含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当时的战略是“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挺进”。“十一五”以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发展中不断修正,提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此时,我国的汽车产业开始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布局。“十二五”期间,零部件企业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战略投资,把节能汽车零部件作为重点投资对象。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 新能源汽车分类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以及其它新能源汽车。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2.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以车载电源提供动力源,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汽车。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电动汽车不需要离合器和变速器,由电路控制驱动电机的旋向实现变换行驶方向,由控制器通过调速系统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来调整车速。 2.2 燃料电池汽车

新能源汽车各种电池详细解释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扶植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进大众的视野。很多汽车品牌强势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使得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也越来越多,加上新能源汽车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买车、换车的第一选择。 新能源汽车江湖有句话:“新能源汽车,得电池者得天下”。动力电池技术成了关乎一台新能源汽车性能的关键,因此本期文章,知科君为大家普及一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汽车动力电池 首先我们了解下电池,总称为化学电池,现阶段我们将总类的化学电池可以分为; 一次电池,也称干电池,即不能够再充电的电池,如生活中常用的5号碱性电池; 二次电池,即可充电的电池,这也是汽车动力电池最基本的要求; 燃料电池,指正负极本身不含活性物质,活性材料连续不断从外部加入,如氢燃料电池; 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我们主要关注化学电池中的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也就是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以锂电池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二次电池,目前发展迅速可谓“炙手可热”;另一条是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以氢燃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目前与二次电池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很快时间(五分钟左右)给电池加满燃料,而不是等上几个小时来充满电。氢燃料电池充入的是氢气,而最终产生水分,也没有废旧电池回收的问题,可以说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但由于氢的来源问题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工业化应用、以及最重要的安全、储存等方面因素,目前发展还是很大的瓶颈,不如二次电池发展的成熟。

在二次电池中,就目前锂电池无论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环保性能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是目前动力电池的首选,动力电池技术成了关乎一台新能源车型性能的关键,因此很多车企纷纷押宝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种类大致归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以及三元锂(镍钴锰酸锂)等几大门类。今天知科君就带大家从目前市场上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去研究研究关于动力电池中的各种门道,看看这些电池都有什么优缺点!哪种才是适合咱们家用的电池类型。 铅酸电池 优点:成本低、低温性较好,价比高 不足:能量密度低、比功率低、寿命特别短、体积大、安全性差 作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因其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高倍率放电,性价比高、依然是可供大批量生产的电动车用电池、如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低速电动车及老年代步车。但是铅酸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和能量密度及使用寿命都很低,以此为动力源的电动车不可能拥有良好的车速及较高的续航里程、因此一般只能用于低速车的使用。 铅酸图片 镍氢电池 优点:价格低廉、技术成熟、寿命耐用性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可研报告

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研究工作的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研究结论 . (2)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市场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项目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场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场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项目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总平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方平整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 导语 根据国内近几年单车装电量数据,2015-2019年乘用车单车带电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8-2019年分别提高30%、27%,增速逐渐放缓,未来动力电池单车价值量将逐步趋于平稳。 一、寻找非电池零部件最强阿尔法 (一)背景:为何此时关注非电池零部件? 2020年起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开始提速。短期受疫情冲击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政策开启新一轮补贴周期,动力电池以高镍三元、磷酸铁锂、CTP方案等多层次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推动下游整车盈利恢复,而欧洲市场在最严碳排放及补贴激励下有望放量并率先进入新平价周期,政策与技术良性互动有望促进销量增长提速。

回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演进历程,动力电池产业链率先得到发展,集中度大幅提升,2016-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CR3分别为46.3%、46.7%、63.1%、61.6%,2016-2019年国内CR3则分别为54.3%、51.5%、66.9%、73.4%。产业链各细分赛道中,除正极材料洗牌仍将持续,电解液、负极材料基本出清,龙头集中度趋于稳定,而动力电池、隔膜经历过去三年的洗牌,龙头集中度均明显提高逼近上限,细分领域阿尔法开始减弱。 动力电池率先进入降本增效阶段,推动下游新能源汽车放量。电池组价格2016Q1-2018Q4显著下跌,磷酸铁锂/三元电池价格降幅分别达 到67%和57%,带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释放,从而推动2016-2018年国

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超50%。下游放量倒推中游供应链的整合,非电池零部件因此迎来洗牌契机。 我们认为此时点非电池零部件值得研究和投资的理由在于: (1)非电池零部件价值量比肩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因成本占比较大,率先成为产业研究的重点。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例,单车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零部件是动力电池,约占40%左右,其中正极材料占14%,隔膜、负极材料、电解液分别占3%左右。其次是以电驱动桥为代表的电机电控部分,约占11%。热管理所占比例约为5%,电源4%,继电器2%。电机电控成本与正极材料相近,而热管理、电源和继电器成本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目录 摘要 (Ⅱ) 关键词 (Ⅱ) 1概述 (1) 1.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1) 1.2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及其特点 (2) 2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3) 2.1发展概况 (3) 2.2发展前景 (3) 2.3城市试点 (4) 3新能源汽车预测及改进 (5) 3.1新能源汽车发展预测 (5) 3.2对现有技术的改进 (5)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当下绿色汽车电子,其核心就是新能源即绿色能源下的动力系统,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上讲,各国无不将之纳入"低碳经济"的范畴。本文亦将以此为重心,希望从近期我国相关发展策略、全球相关厂商的动向以及目前相关市场最新产品方案几个方面进行全景式扫描,全面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界认定的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国内汽车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上个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汽油和柴油是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能源,利用除此以外的能源提供汽动力的汽车均可称为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二甲醚、氢、合成燃料、生物气、空气以及电荷燃料电池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完整版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 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8年第35号 为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国办发〔2016〕99号)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要求,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现予公告。 附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7月2日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溯源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溯源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第二条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对新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新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新能源汽车实施溯源管理。 第三条对本规定施行之日前已获得《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新能源汽车,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延后12个月实施溯源管理。如逾期仍需在维修等过程中使用未按国家标准编码动力蓄电池的,应提交说明。 第四条汽车生产企业(含进口商)对已生产和已进口但未纳入溯源管理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本规定施行12个月内将相关溯源信息补传至溯源管理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