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五代时期的瓷业

五代时期的瓷业主流仍然是“南青北白”,而制瓷技术则继唐之后有所发展,其中尤以越窑青瓷与定窑白瓷最为著名。吴越国的越窑青瓷,多为贡品,胎质细腻,胎壁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润有光泽,造型和纹饰端整秀丽,反映了越窑瓷器在原料处理、烧造技术和装饰手法等方面的进步。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杯式执壶,流长而微曲,颈部加高,把手也较唐代的形式略长,壶腹近似圆球形,釉色明润,造型秀美,使用轻巧方便。又如浙江嵊县出土的青瓷七子纹盒,盒盖上贴印七个儿童,形象栩栩如生,装饰花纹层次分明,极为精美。这些都可说是越窑的代表性产品①。吴越王钱元瓘墓出土的龙身涂金瓷罂,是当时用金银装饰的所谓“金■越瓷”,是一件难得的珍品。五代越窑制瓷工艺的另一成就,是烧制缸、瓶等大件瓷器,这在成型和烧成技术上都是相当困难的。

唐代白瓷最有名的是邢窑。到了晚唐和五代,河北曲阳定窑的白瓷产品逐渐兴起,其声誉也逐渐超过了邢窑。如河北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的器物有碗、盘、灯、碟、罐、盒、瓶、枕及玩具等,胎质一般都很细腻,胎体较薄,釉色也较莹润,说明其工艺水平是相当高的。

五代时的柴窑瓷器曾被列为五大名瓷之一。明张应文《清秘藏》、谷应泰《博物要览》都载有关于柴瓷的精彩描述。如张应文提到:“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之如是其真。”②谢肇淛提到柴窑时说:“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①。柴窑的“雨过天青”瓷器受到如此之高的赞誉和推崇,可见当时烧造技术的高超水平。但可惜的是明代人就已见不到柴窑的成器了。而柴窑的具体窑址迄今尚未发现。有人认为柴窑即在后来的钧窑范围之内,也有人认为在郑州,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①柴窑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宋代制瓷技术的发展

辽宋夏金时期的制瓷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名瓷名窑遍布南北,特别是陆续形成的定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越窑、龙泉窑和建窑等八大窑系,以及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北方的定州窑,后称“北定”,以烧造白瓷为主。定窑白瓷继承和发展了邢窑白瓷的技术成就。其胎质细薄,釉色滋润、洁白,造型端巧,装饰讲究,烧造技术已臻完善。根据化验结果,定窑白瓷胎泥中氧化铝和氧化钛含量较高,尤其是氧化铝约在30%以上。瓷釉配方中,以白云石代替石灰石,氧化镁含量也较一般为高,而氧化铁则在1%以下,烧成气氛为氧化焰,烧成温度应高于1100℃。定窑工匠发明的覆烧工艺,是把盘碗之类的器皿倒过来烧,并用较薄的垫圈支垫,以代替过去的匣钵。这种装烧方法,不仅节省窑位,而且节省物料和更充分地利用热效,因此使得产量增加,成本下降,后来得到了普遍的推广。②由于覆烧法制成的器皿,沿上多不施釉,称为“芒口”。有些定瓷芒口处包镶有金、银、铜口,以增强其装饰效果。定瓷在装饰方法上有刻花、划花、印花及浮雕等,纹饰精美,对当时及后世各地瓷窑都有很大的影响。除白瓷外,定窑还烧绿釉、黑釉和酱色釉器等。

①牛达生:《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中国印刷》1994 年第2 期。

②史金波、黄润华:《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集》,《文献》1985 年第4 期。

①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轻工业出版社1989 年版,第112 页。

①张应文:《清秘藏》卷上《论窑器第六》。

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汝窑青瓷是北宋青瓷的杰出代表。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釉层较厚,釉色天青。谷应泰《博物要览》和高濂《遵生八笺》称汝窑瓷器“其色

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针”。汝窑青瓷以支钉支烧,对支烧方法有所改进,对铁含量的掌握和还原火焰的控制也都十分准确。

浙江处州章氏兄弟的哥窑和龙泉窑(弟窑)瓷器一向享有盛名,哥窑瓷器制作精巧,胎骨大都为紫黑色或棕黄色,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西哥窑釉为无光釉,色调比较浅淡,有粉青、奶白、米黄等色。釉层极厚,釉面有大小各异的裂纹,俗称“百圾碎”,这是由于胎釉热膨胀系数相差过大的缘故。裂纹的出现原本是一种缺陷,但因其自然美观,遂变病为美,成为一种天然装饰。龙泉青瓷胎骨白色,釉无纹片,釉汁透明,釉色以粉青和梅子青最为著名。粉青釉亦称虾青釉,釉层肥厚,釉表光泽柔和,具有青玉的质感。梅子青釉是青釉的登峰之作,釉层更厚,颜色碧青,柔和淡雅,色调可与翡翠相媲美。

官窑也为宋代著名瓷窑。北宋时在汴京(今开封)烧制。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东京官窑瓷器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名贵青瓷。青釉釉色很淡,光泽晶莹,胎釉很薄,并有冰裂和梅花纹等。但由于较早的文献记载仅有上述一条,北宋官窑官址至今尚未发现,且传世官窑器物釉色和造型与汝窑多有相似之处,所以一些陶瓷史家怀疑北宋官窑是否在开封实有其址,也有人认为北宋官窑即是汝窑。宋室南迁后,南宋朝廷在杭州置官窑,称为南宋官窑。据文献记载,杭州有修内司官窑和郊坛官窑。修内司官窑水平很高。《负暄杂录·窑器》说它“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明曹昭《格古要论》也谈到:“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河南禹县的钧窑独树一帜,烧造出丰富多采的彩色瓷器,尤其是创造性地烧制成功铜红釉,以及“钧红”等著名产品,从而突破了传统青瓷的范畴,为后来景德镇釉里红等铜红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分析,“钧红”施用的是一种乳浊釉。“钧红”的红色是由于在1300℃的高温下还原铜的呈色作用。红釉的成分中含有少量的铜(氧化铜含量约为33%),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又由于釉中含磷(P2O5)较高,所以釉呈乳浊色。至于钧釉的紫斑则是有意在青蓝色釉上涂上一层铜红而造成的。钧瓷的青色也不②谢肇淛:《五杂俎》卷12。

同于一般的青瓷,浓淡不一,多近于蓝色。蓝色较深的称为天蓝,较淡的称为天青,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施用的是一种蓝色乳光釉。但其化学成分及呈色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钧窑的窑变,绚丽多彩,形态变化复杂,是窑变中的代表,为当时和后世许多窑场所仿制。在烧造技术方面,钧窑及汝窑、德化窑等还根据需要建有阶梯式窑床,对窑炉做了一些改进。

北宋时景德镇瓷业和制瓷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南宋时期已成为白瓷的主要产地,后称“南定”。当时制品中以青白瓷最负盛名。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这种瓷器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其白度和透光度都已接近现代水平,而且胎薄而坚,釉质晶莹,声音清脆,表明影青瓷的瓷质以及当时制瓷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如河北磁县的磁州窑,烧瓷品种有白釉瓷、黑釉瓷等,产品多为盘、碗、盆、罐、瓶、壶、枕等日常生活用品,造型和装饰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有些还有俗称“宋加彩”的彩绘图案(有些学者认为“宋加彩”并非宋代所创而是金代所创)。磁州窑系及其他一些窑系不仅广泛应用化妆土以增加瓷器白度,而且还进一步利用它来剔划出各种花样,形成了不少别致的新品种。陕西铜川的耀州窑主要烧造青瓷,产品以民用为主,兼烧白釉、黑釉等,其造型、釉色乃至花纹都达到了成熟阶段。尤其是耀州青瓷向以具有优美的地方风格,刻花、划花和印花取材广泛,技巧纯熟而著称于世,对邻近省区的瓷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耀州窑还采用耐火材料砌筑炉栅,并用煤作燃料烧窑,这在制瓷工艺方面也是很先进的。属于建窑的是福建的两处著名窑场:建阳窑和德化窑。建阳窑烧造黑瓷、青白瓷和白瓷,尤以黑瓷最为著名,称为“黑建”或“乌泥建”。这种黑瓷胎泥含铁成分较多,胎色紫黑,

胎体厚重,黑釉光亮如漆。其中名品有“兔毫”、“油滴”、“曜变”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德化窑主要烧造白瓷,创烧于宋代,后来其烧造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到了明代,所产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光润明亮,且造型种类繁多,纹饰丰富精美,从而成为明代制瓷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德化白瓷也是我国外销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

辽、夏、金的制瓷业

辽夏金的制瓷业也比较发达。据研究,辽代瓷窑大约出现在辽太宗会同年间至辽世宗一段时间之内(938—950)。其制瓷工艺渊源于中原地区,与邢窑、定窑有密切关系。其造型和纹饰则吸收了中原的传统,又具有民族的特点。从林东辽上京窑、南山窑、白音戈勒窑、赤峰缸瓦屯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大同青瓷窑等处考古发掘结果看,辽瓷大体上可分为高温细胎白釉和黑釉瓷器,高温缸胎茶绿、黑、赭等杂色釉大型瓷器及低温三彩釉陶器三种。在烧造技术方面已有施用化妆土、覆烧法、使用耐火材料等先进工艺。但烧窑所用的燃料为柴草,迄今尚未发现有用煤作燃料的辽瓷窑场。辽代陶瓷的造型和纹饰则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后者有长颈瓶、凤首瓶、筩式瓶、穿带壶、注壶、鸡冠壶、鸡腿瓶、海棠花式长盘、暖盘、三角形碟、方碟等。在装饰手法上,以塑贴花纹最有特色,如塑贴皮条、皮扣、皮穗、皮绳,甚至加以缝线的针迹,仿照契丹人传统的便于携带的皮囊形状,尤为逼真,这也是适应于契丹民族游牧生活的反映。金代前期东北地区的陶瓷产品,绝大多数为日用粗瓷。如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冮官屯窑,都是在辽代基础上继续生产的瓷窑,其产品胎质粗厚,釉面不匀,且多为单色釉,造型不规整,装饰简单,但瓶、壶、罐等往往附有双系、三系或四系,这是前期金瓷较突出的器型特点。金代后期即迁都燕京后在关内广大地区的陶瓷生产,则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金代的定窑,河北磁县观台窑、钧窑、耀州窑,山东淄博磁村窑,山西浑源窑,安徽萧县白土镇萧窑、宿州窑与泗州窑等,不仅北宋时的瓷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且有所创新。如在造型方面,白釉黑花葫芦形瓶、黑釉桃形壶等,就是金瓷特有的器物。金瓷以实用的生活用瓷居多,花纹装饰趋于简化,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笔绘、塑贴、加彩和纹釉等。其中白釉加彩即先施白釉初烧后再绘上红、绿、黄等彩色低温覆烧,这是金代工匠新创的瓷器品种(但也有人称之为“宋加彩”)。另外,为满足瓷器大量生产的需要,有一部分金代瓷窑不用覆烧法而采用砂圈叠烧工艺。这样烧造出来的器物如碗或盘心一圈无釉,内底出现刮圈露胎的现象。西夏陶瓷业,除少量高级瓷器由宋朝输入外,大部分为自己烧造。所产瓷器,大多胎质比较粗糙,器型单调,工艺技术较为落后,但其中也不乏佳品。如1956 年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敏盖村发现的两件酱褐釉剔花瓶,造型凝重大方,瓶身刻有牡丹花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夏陶瓷工艺所能达到的水平。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 D.赵匡胤 2.“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6.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D.岳飞取得郾城

大捷 7.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8.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C.哥窑D.越窑 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2020年达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B.唐朝政府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 2.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3.交子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业生产出现新气象B.手工业生产兴旺发达 C.商品贸易空前繁荣D.印刷技术世界领先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 5.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纥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6.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7.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③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④造船业世界领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8.《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郭靖和杨康是小说里面的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下面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B.金灭北宋C.澶渊之盟D.元朝建立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元朝 B.唐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D.①④ 2.“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 3.右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论数起。”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5.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6.《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重文轻武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 A 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8.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9. 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对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感想

对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感想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飞,社会大动荡的年代,时长53年之久。五代虽然纷争并峙,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却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五代十国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特别是南唐和西蜀,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南北朝以来各朝各代的开发;经济已有很大的程度的发展。 一.五代十国的独特性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史上的又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但五代十国的形成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同时五代十国的文化、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后面的两宋时期各方面的飞跃,有很大一部分都建立在五代十国的特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书画诗词音乐有一种附庸风雅的风气,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及时行乐”的表现。同时,五代时期的山水画极为兴盛,涌现了许多的名作大家,也创造出了许多的表现形式——檫、点、染等技巧!二.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成就 五代十国虽然是中国史上的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五代的绘画却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发展成了唐代艺术的世俗倾向。这一点,在两宋时期更为显著。比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极为强烈的反映了世俗的美,同时五代时期在艺术技巧和艺术样式方面为绘画扩大了领域,为宋代的绘画艺术作了铺垫。花鸟画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更加强烈。从五代十国开始,花鸟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独特地位的一种形式。 三.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1.自从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社会经济开始恢复,绘画艺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创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善于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绘画技术,并直接和间接的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在两宋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张择端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有描绘汉人于少数民族关系的画。例如《中兴瑞应图》《昭君出塞》《文姬归汉》《郭子仪见回纥》等 1.同时在宋代,描会自然景观的山水画在五代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四.宋代的人物画和年画 1.在北宋时期有多次大规模的绘制宗教壁画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画院为中心的,同时这也是画院画家的一部分。从古代保存下来的佛寺物品中可以看出,被画人物的精细,同时,画院也是绘制宗教壁画的主力军。 2.相对于佛教人物画来说,宋代的年画是非常值得人们欣赏的。早在宋代早期的时候就有木版年画了,同时也有手绘的。这种话很容易别世人接受,所以传播的非常快,影响也非常大。类容多为一些戏文故事、美女、娃娃、风景花卉等,其中戏文故事所占比例相当大,直到现在我国还有许多地方保留贴年画的传统。 由此可见,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史继李唐之后的又一个巅峰时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产生了许多名家名画,对后世影响颇深。我们在惊叹之余同样要我们考究学习。

辽宋夏金元时期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4.“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此三字经概括了下列哪一民族的兴起与建立政权的历史 ( )A.契丹 B.蒙古 C.党项 D.女真 5.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6.南宋著的抗金领,他所率的军队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但他最后却遭臣诬,以莫须有的罪被杀害。后来,的冤狱得以平。在他墓门上一副联:青山有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就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B.C D. 8.“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1.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五代时期的瓷业 五代时期的瓷业主流仍然是“南青北白”,而制瓷技术则继唐之后有所发展,其中尤以越窑青瓷与定窑白瓷最为著名。吴越国的越窑青瓷,多为贡品,胎质细腻,胎壁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润有光泽,造型和纹饰端整秀丽,反映了越窑瓷器在原料处理、烧造技术和装饰手法等方面的进步。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杯式执壶,流长而微曲,颈部加高,把手也较唐代的形式略长,壶腹近似圆球形,釉色明润,造型秀美,使用轻巧方便。又如浙江嵊县出土的青瓷七子纹盒,盒盖上贴印七个儿童,形象栩栩如生,装饰花纹层次分明,极为精美。这些都可说是越窑的代表性产品①。吴越王钱元瓘墓出土的龙身涂金瓷罂,是当时用金银装饰的所谓“金■越瓷”,是一件难得的珍品。五代越窑制瓷工艺的另一成就,是烧制缸、瓶等大件瓷器,这在成型和烧成技术上都是相当困难的。 唐代白瓷最有名的是邢窑。到了晚唐和五代,河北曲阳定窑的白瓷产品逐渐兴起,其声誉也逐渐超过了邢窑。如河北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的器物有碗、盘、灯、碟、罐、盒、瓶、枕及玩具等,胎质一般都很细腻,胎体较薄,釉色也较莹润,说明其工艺水平是相当高的。 五代时的柴窑瓷器曾被列为五大名瓷之一。明张应文《清秘藏》、谷应泰《博物要览》都载有关于柴瓷的精彩描述。如张应文提到:“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之如是其真。”②谢肇淛提到柴窑时说:“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①。柴窑的“雨过天青”瓷器受到如此之高的赞誉和推崇,可见当时烧造技术的高超水平。但可惜的是明代人就已见不到柴窑的成器了。而柴窑的具体窑址迄今尚未发现。有人认为柴窑即在后来的钧窑范围之内,也有人认为在郑州,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①柴窑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宋代制瓷技术的发展 辽宋夏金时期的制瓷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名瓷名窑遍布南北,特别是陆续形成的定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越窑、龙泉窑和建窑等八大窑系,以及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北方的定州窑,后称“北定”,以烧造白瓷为主。定窑白瓷继承和发展了邢窑白瓷的技术成就。其胎质细薄,釉色滋润、洁白,造型端巧,装饰讲究,烧造技术已臻完善。根据化验结果,定窑白瓷胎泥中氧化铝和氧化钛含量较高,尤其是氧化铝约在30%以上。瓷釉配方中,以白云石代替石灰石,氧化镁含量也较一般为高,而氧化铁则在1%以下,烧成气氛为氧化焰,烧成温度应高于1100℃。定窑工匠发明的覆烧工艺,是把盘碗之类的器皿倒过来烧,并用较薄的垫圈支垫,以代替过去的匣钵。这种装烧方法,不仅节省窑位,而且节省物料和更充分地利用热效,因此使得产量增加,成本下降,后来得到了普遍的推广。②由于覆烧法制成的器皿,沿上多不施釉,称为“芒口”。有些定瓷芒口处包镶有金、银、铜口,以增强其装饰效果。定瓷在装饰方法上有刻花、划花、印花及浮雕等,纹饰精美,对当时及后世各地瓷窑都有很大的影响。除白瓷外,定窑还烧绿釉、黑釉和酱色釉器等。 ①牛达生:《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中国印刷》1994 年第2 期。 ②史金波、黄润华:《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集》,《文献》1985 年第4 期。 ①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轻工业出版社1989 年版,第112 页。 ①张应文:《清秘藏》卷上《论窑器第六》。 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汝窑青瓷是北宋青瓷的杰出代表。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釉层较厚,釉色天青。谷应泰《博物要览》和高濂《遵生八笺》称汝窑瓷器“其色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直至1279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

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x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本阶段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本阶段中国古代纺织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南宋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提纲 (1)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朝经济发展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了宋代最后完成,江南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自然条件的变化(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迁移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1)岳飞:北上抗金,表现出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军纪严明,廉洁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等。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顽强的毅力,勇敢的战斗精神,远大的抱负等等。(3)文天祥:拒绝降元,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具有创新精神。 民族融合篇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进而提问,分析元朝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表现: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影响: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议和篇 第二单元涉及到的议和有哪些?有何影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究后归纳 1.辽宋议和:宋军打退辽军后议和。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

极吸取中原文化。3.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2、采取重文轻武治国政策的是什么朝代:北宋。 3、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辽、西夏、金等。 4、占据江南,与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什么朝代;南宋。 5、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蒙古族。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赵匡胤。 2、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北宋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 4、赵匡胤是通过哪次兵变篡夺哪一政权建立北宋的:陈桥兵变、后周。 5、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什么趋势:统一趋势。 6、宋初统治者制定的统一方针是什么:先南后北。 7、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宋朝皇帝是谁: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意义? 措施:(一)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二)行政方面:(1)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频繁调动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通判;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④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9、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什么: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对皇权构成威胁。 10、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太宗时)。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11、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有哪些: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1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有何长远影响:①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Cultural teaching design in Five Dynasties, Lia o, song, Xia, Jin and Yuan Dynasties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历史:5.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1)(旧人教版高三) [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1.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

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 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 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 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 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 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

五代辽宋夏金 1、“五代”是指?“十国”中最强的是?最弱的是?在北方的是? 2、契丹的建立者?契丹文字?契丹中央官制的特点?哪种地方组织的户口即依附本主又 受政府统治?在契丹人经济生活中居首要地位的是? 3、后周世宗时新的刑法?提出“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统一战略的是? 4、吴越在钱塘江入海处修筑的水利工程?利用水乡河身较高、田面较低地势,在河渠两岸 农田周围筑堤,内以围田,外以隔水称作? 5、南方手工业中什么业最发达?全国最大的茶市?吴越越州的生产的上品瓷器?世界上 最早的湿法冶金技术? 6、全国的经济重心经过五代,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 7、北宋的建立者?各路设立的四司?为分割相权而设立的职务?禁军三衙是指?北宋军 事部署政策?北宋科举制对考官、试卷、录取仪式的创新?各州每逢闰年向户部呈报丁口数称作?主户、客户、郭坊户分别指?三冗是指?支移、折变分别指?丁口之赋(身丁钱)、杂变之赋分别指?逃避赋税的方式?形势户、寺观户分别指? 8、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基本力量?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均贫富”战斗号角的是? 我国农民政权发行的最早货币? 9、签订“澶渊之盟”的双方?宋辽榷场贸易,宋方输出多半是加工制造品,辽方输出以原 料为主。辽朝管理国家马群的是?辽朝的农业基地? 10、西夏建立者及其民族?西夏文字是?主张对西夏采取清野固守之策的北宋名臣? 西夏手工业中最发达的部门?西夏官营手工业作坊称为?“冶铁务”采用竖式风箱设备。 西夏专门的铸钱机构?西夏木活字印刷术发达。 11、大理政权的建立者?大理文字是? 12、壮族的反宋斗争?壮族发明的犁? 13、北宋改革运动的先驱是?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及改革的中心内容?王安石把国家 财政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以发展社会生产作为充裕国家财政的前提条件。神宗时期主持变法的机构?王安石财政经济上的改革?军政改革?教育科举改革?“元祐更化”是指?“哲宗绍述”是指? 14、徽宗时期“六贼”是指?苏州“应奉局”从东南搜罗奇花异石输送至开封称作?由 此引发了什么起义?《水浒传》依据哪次起义而写? 15、能减轻插秧劳动强度的发明?北宋租佃制的两种形式?冶铁方面出现了冷锻技术。 16、官营造船作坊以造什么船为主?座船、马船分别指?北宋船只已有隔离舱设置和应 用指南针。内坞和干船坞也反映造船技术高超。 17、北宋五大名窑?在瓷器上雕画花纹是北宋时的创新。 18、国子监刻印的书后世称监本。政府机构刻印的书籍,统称为官刻本。民间书坊刻印 的书籍称为坊刻本。 19、北宋造纸原料多样化,以竹、藤、楮用得最多。四川布头笺、冷金笺,歙(she四 声)州凝霜、澄心,宣州栗纸,浙江藤纸,温州蠲纸。 20、北宋的四种纺织业:丝织业(最主要)、麻纺织业、棉纺织业、毛织业(主要在西 北)。 21、私营作坊使用的工匠属于?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类型? 22、北宋彻底打破了住宅区(坊)与商业区(市)的界限。 23、开封城内的娱乐中心称作?政府通过什么来控制商人和商业?城市以外常设的市 集是?坊场是指?农村中定期开放的小市在北方叫?在岭南叫? 24、大城市中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的是?货币有铜钱、铁钱,金银作为半流通性质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提纲总结完整版999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政权分立 二、北宋巩固政权措施: 政治措施:国策:重文轻武 中央:用分事化权办法,削弱相权 掌控军权:收兵权,控制军队,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地方:文臣任地方官,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 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 两宋经济发展: 农业 1、引进占城稻 2、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3、苏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4、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 5、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手工业 1、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海南岛拥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发达:瓷都景德镇,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 3、造船业世界领先,南宋配指南针 商业 国内贸易:1、商业城市繁荣坊市交错,出现早市夜市,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2、草市、市镇兴起 3、纸币出现(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4、经济重心唐中期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 海外贸易: 1、开设蕃坊、蕃市、蕃学 2、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广州、泉州成为世界大商港 4、外贸范围广 思想控制: 措施:改革发展科举制 表现:增加录取名额,授官从优从速 作用:形成读书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养,造就宋文治局面 文化科技: 文化成果: 豪放派苏轼代表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婉约派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倾吐国家分裂悲痛之情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记录战国到五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科技成果: 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影响:促进知识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指南针:北宋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影响: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 火药: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突火枪),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 影响:推动欧洲社会改革 民族关系: 战争:(战争性质:兄弟之争,民族战争) 澶州之战:宋打退辽军订立澶渊之盟 郾城大捷:岳飞抗金 议和: 1、辽宋 ----澶渊之盟 评价: 消极:①岁币增加百姓负担 积极:②保持和平局面,促进辽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宋夏和约 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作用: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给金送岁币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东至淮水,西至大散关) 元朝统治 一、蒙古和元朝建立(成吉思汗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1、蒙古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元建立:1271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 元朝地位: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我国疆域最大王朝 二、元朝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措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 地方:内地:设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疆: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西域(新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东南: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行四等人制 民族融合表现:汉人外迁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杂居,回族形成 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文化:元朝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著作《窦娥冤》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辽宋夏金时期的建筑

辽宋夏金时期的建筑 城市建设 宋代的城市由于商业发达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的区别逐渐消失,并取消了传统的宵禁制度,使城市的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城市规划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如北宋都城东京开封(今属河南),中心部位为宫城,另有内城和外城。整个城市方圆五十余里,有城门12 座,水门6 座。许多店铺、作坊和住宅都临街建造,市井繁华。汴河、蔡河、五丈河和惠通河四条河流流经其间,交通便利。此外,城防工程和消防设施等也都相当完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这座“七朝都会”的都市风貌。东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后来金代扩建中都(今北京),其城市布局就是仿效宋东京,甚至连所建宫殿的名称都与宋东京的相同。这一时期,如平江(苏州)、杭州、扬州、成都、辽的南京与金的中都(今北京)、广州、明州(宁波)、泉州等城市也更加繁荣起来,城市建设愈益完备。从现存的南宋平江城(今苏州)图石碑上可以看到,城区内水道密布,住宅和手工作坊前临街巷,后倚河道,交通运输水陆兼用,相当方便,清楚地表现出这座水乡城市的合理布局。 应县木塔 这一时期辽宋夏金都建造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和大型的佛教建筑。 如宋正定隆兴寺建筑群,辽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都上承唐制,又有创新,是研究唐宋建筑制度变化的重要实例。在全国各地保留至今的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宝塔也为数不少。如宋塔大多为砖石塔,其中为便于瞭望军情而建造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有11 层,高达80 余米,全用砖砌,至今完好。福建泉州开元寺两座石塔,用石料仿木建筑,高度均在40 米以上。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则是在砖砌塔身外加砌琉璃面砖,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辽代佛塔也多为砖砌的密檐塔,如天庆九年(1119)建造的北京天宁寺塔,以及山西灵丘觉山寺塔、河北易县泰宁寺塔等,外观仿木建筑,其柱、梁、斗栱、门窗、檐口等都用砖仿木构件,技艺精湛,有很高的水平。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著名工匠喻皓在修建开宝寺木塔时,为抵御西北风的影响,特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这种大胆、巧妙而又有效的措施,在建筑史上是不多见的。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应县木塔为楼阁式,全部用木料构筑,五层六檐,高67 米,体形高大,结构复杂,轮廓优美,且在建筑技术上有许多创新。如斗栱式样就有60 多种,特别是塔的暗层内,在内外槽柱间,使用了斜撑、梁和短柱,由此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以提高其抗弯剪的能力,增加了整个塔身的稳定性。应县木塔经历900 多年来多次大风和地震的考验而未损毁,可见其建筑技术之高超。 木构建筑技术的进步 这一时期木构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代要小,而建筑形式总的来说则趋向于轻巧、秀丽和变化。如建筑组群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①。殿堂屋宇坡度增高,屋顶出现了丁字脊、十字脊,殿堂平面出现了工字形、亚字形等,而斗栱则比唐代缩小。在宋代建筑实物中还出现了减柱的做法。如晋祠圣母殿减中间老檐柱四根,晋城青莲寺大殿减中间前金柱四根等,这种做法,反映了结构布置的灵活性,因而改善和扩大了室内空间①。在金代建筑中,如朔县崇福寺弥陀殿、五台县佛光寺文殊殿等,又进一步发展了减柱和移柱的做法。这一时期的建筑装修和色彩也有很大发展,如一些建筑物的门窗采用各种格子门、格子窗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此外,还装饰有各种雕刻纹饰及“五彩遍装”、“碾玉装”、“丹粉刷饰”等彩画,这些都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 桥梁建筑 辽宋夏金时期在桥梁建筑方面也有创造性的发展。如木结构桥中著名的虹桥,据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所述,是青州(今属山东)一名牢城废卒所首创。虹桥是一种独特的单跨木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资料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 时期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 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 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课标导 航 1.辽宋夏金元时 期在文化方面 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 民族政权在统 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中的作用。 1.搜集相关材料,列举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从“历史解释”角度说明宋代儒学的发展。 2.结合宋元时期的科技、文艺成就,从“唯物史观” 角度认识文化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3.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少数民族文字的概况,从 “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理解中华 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儒学的复兴 1.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内容 ? ? ?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②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 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4)结果: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 2.程朱理学“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2)主张???????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 方法论的理论体系。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③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④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秦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文学艺术 1.文学 (1)宋词?????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是宋词兴起的原因。 ②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③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2)元曲???①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②杂剧: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体现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2.艺术 (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行书盛行,出现“宋四家”、赵孟等。 (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科技 1.三大发明 宋朝时期基本成熟。

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基础知识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大体趋势,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 B.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D.行省制——郡县制——分封制 3.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 A.意大利的传教士 B.阿拉伯商人C.中国的航海家 D.波斯商人 5.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前提:在阶级社会里一般民族矛盾从属于阶级矛盾。()小前提: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结论: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6.“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7.历史上北宋和南宋分别和哪些政权长期对峙?( ) A. 辽、金 B.西夏、辽 C.金、西夏 D.辽、元 8.下列政权,曾经与北宋和南宋都有过并立时期的不包括( ) A. 辽 B.西夏 C.金 D.大理 9.左图中西夏政权位于( ) A.A处 B.B处 C.C处D.D处 10.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中国正处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1.“浮梁巧取江南郡,杯酒轻收肘腋兵。”诗中的“英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宋太祖 12.岳飞的《满江红》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匈奴”指的是( ) A.匈奴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 13.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明州②扬州③杭州④泉州⑤广州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文官体制④活字印刷术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十国(907-979)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起于朱温代唐,终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这一时期是唐代与宋代的过渡阶段,既是唐末军阀混战的延续,又是北宋统一的前奏。 周文矩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句容人(今南京)。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仕女画师从周昉,作风比周昉更加纤丽繁复。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 《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晋王景遂、齐王景达、江王景过会棋的情景。头戴高帽居中观棋的长者即中主李璟, 他比其他人都显得高大, 手持盘合, 两眼前视, 若有所思; 两个侧身坐胡床边对奕者为景达和景过, 他们相互观察着对方; 中主旁边的观棋者即景遂。胡床后边的榻上置投壶、棋盒, 环境简洁静雅。背后竖一长方形直角大屏风, 屏风上画唐代诗人白居易《偶眠》诗意图, 描写一老翁倚床而卧, 一妇后立, 三侍女捧褥铺毡, 床后又立一三折屏风, 上绘山水。因此图画“会棋”而又在屏风中画屏风, 故名《重屏会棋图》。 人物写实神情刻画精细, 清秀儒雅的共性中又有各自身份和心理活动的区别。线描细劲曲折, 略带起伏顿挫, 即史载之所谓“战笔”。 画中的两组屏风,一直一曲,不显单调,而又体现出画中有画的境界,显示了画家善于巧思和别出新意的艺术才智。同时,屏风上的人物及周围的陈设给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宫中图 此图是描绘宫中妇女生活的长卷,存残卷四段,画八十余人 周文矩精于画仕女,并说他作仕女时不用颤笔这一卷除个别处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许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线描熟练而富于结构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丰肌高髻,也如唐风。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顾闳中,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善于画人物 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据说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为古代人物画杰作。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未得公认。 当时北方的宋王朝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