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资基金数量急剧增加。1992年底,上证指数以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1993年2月开始,在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的宏观紧缩政策以及各种利空消息的影响下,整个证券市场资金出现大面积退潮,中国股市开始长达3年的熊市。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1994年-1999年:发展调整期

股市的持续暴跌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心,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股市出现8月上涨狂潮。上证指数从7月底的333.92点,上涨至9月的1052.94点。10月5日国务院证券委决定自1995年起取消T+0回转交易,实行T+1交易制度,当天上证指数跌10.71%,宣告一轮超级井喷行情结束,以后指数就渐趋平静。

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大量投资的资金短线大规模进入股票市场,使得股市出现了几天的暴涨。之后为抑制过度投机,国务院证券委宣布1995年的股票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1995年的新股额度为55亿元,股市重新下跌。

1996年股市开始上涨。以深发展为首的绩优股率先上涨,深科技在短短3个交易日内,股价长了近两倍。此后各色股票也均开始上涨。到1996年12月,上证指数基本翻倍,年末一直冲到1250点。

1996年10月底,管理层在1个月的时间内连发12种关于证券市场严格管理办法,史称“十二道金牌”,但都没有起到抑制投资者狂热情绪的作用。直到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资和可能造成的风险,当天上证综指跳空低开105点,绝大部分的股票都在跌停板。至12月24日,上证综指跌掉31%。

1997年上半年的股市呈上升状态,“97香港回归概念”炒作得火热。政府虽然不停发出风险提示。但是人们都吸取了上次“风险教育”的经验,认为股市肯

定是不会大跌的。2月19日至5月12日,近3个月内,上证指数从962.69点涨到1500.4点,涨幅56%。掀起这波牛市的都是大牛股:四川长虹、深发展、深科技。四川长虹盘中曾出现过66元的高价,深科技盘中出现过70元的高价。在政府“提高股票印花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尤其是宣布将股票发行额度扩大到300亿元后,1996年以来的牛市终于夭折。之后股市在调整中结束了1997年。而98年的股市接着1997年下半年的调整,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最后全年微跌3.97%。

(4)1999-2001年:两年的牛市

股市的低迷以及融资功能的丧失,促使监管层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1999年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同时间段证监会将B股印花税由4‰降到3‰;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目前的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6月25日,两市成交量高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随后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半个月之内,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0%。

2000年为中国股市发展,改革创新的一年,全年总体趋势为慢牛盘升的格局,上证指数屡创历史新高。1月6日三大报发表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文章“为建设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而努力”,市场认为利好,受此鼓舞,上证指数连涨两天。此后一年间上证指数连连上涨,最后2000年上证综指收在2073.48点,涨51.73%。

此轮上涨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最高点位达到2245.44点。

(5)2001-2005:股市改革中的下降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开始一路走低;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出现暴跌,四个月内,上证指数跌幅超过30%,10月22日上证指数跌至1520.67点。10月22日晚证监会宣布,首发和增发中停止国有股出售。第二天,上证指数狂涨9.86%。之后反弹趋势渐弱,股市再度下探,11月16日,印花税降半,市场重获支撑,但最终也没有大涨。

此后从2001年到2005年的四年间,有关国有股如何减持的问题始终没能解

决,尽管在此期间中国经济有着增长最快的黄金时期,但股市却是一直走低,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四年漫漫熊市引发了中国股市是否需要推倒重来的大讨论。

2003年中间,上证指数有一小小的波动。2003年后,管理层进行了更换,其管理风格和对市场的政策干预明显减少,而市场规范性的建设更多的体现出来,这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经历过多年的发展已渐渐地成熟起来,市场的上涨和下跌更是市场自身和技术市场的形为。机构投资者回归理性,认同价值投资,因此年内许多蓝筹股股价大幅上涨,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技术指标的共同作用,上证指数从1311点上涨到1649点,大盘完成了大波段的反弹

(6)2005-2007:改革调整后的暴涨和泡沫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随后国务院相关部委陆续出台许多稳定市场和推进改革的措施,6月8日,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股市开始回暖。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此次汇率改革(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些国外的投资涌向中国。世界对人民币的需求大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放宽了对QFII的准入条件,外钱大量流入,使大量资金涌向股市以及房地产行业。同时,对于国内而言,投资价值的提升,导致钱从银行涌入股市。

中国股市发展日趋成熟的时候,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将是判断该公司股票价格是否持续坚挺的一个重要依据。2005年由于汇率的变动,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从单纯靠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去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经营模式,发展到由内外合作、自主创新的生产方式去创造出更多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以确保在国际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这类实质性的变化发生之前,都往往会伴随着企业间的技术联合或敌对性的并购活动。而且,这种企业并购活动甚至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所以,这类和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相关的资源整合行为成为中国股市繁荣的一大原因。

2006年5月17日,证监会出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企业和金融机构不仅会再创IPO发行规模的历史记录,而且也会通过资本市场,策略性的运用股息政策、和参与公益性投资项目的融资活动等,从而向市场发出自己是一家好企业的信号,进一步打开资本市场低成本融资的便利通道,同时上市公司的股改也逐渐完成,股市进一步上涨。

美元的泛滥造成全世界经济过热,商品和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表面的经济繁荣和账面财富走向巅峰。全球经济繁荣成功拉动中国外贸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而同时中国股市也是跟随全球繁荣的股市节节攀升。

在2007年的半年报出来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高达60%。然而,仔细观察中国上市公司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绝大部分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垄断性国有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市值最大、利润最丰的前几十家企业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可以推断,中国股市的暴涨完全是建立在大型尤其垄断性国有企业利润不断超预期增长之上的。

从2005年12月起,上证指数从1079.20上涨至2007年5月29日的4334.92,涨幅高达400%。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突然公布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1‰上调至3‰,引发了股市的大幅下跌。深沪股市仅仅4个交易日,就有几万亿元市值蒸发,很多股票更是连续四日直奔跌停板。但是其后由于基金的推动作用,股市并没有继续下跌,而是反弹开始向更高的方向进发。

2007年以来,共有68只偏股型基金成立,首发总规模为3152.7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42.89%。同时,07年成立的偏股型基金首发总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前5年的总和。统计显示,在过去的5年当中,只有2004年偏股型基金的首发总规模曾超过1000亿元,为1297.85亿元;而在其余的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5年的4年里,则分别仅有117.26亿元、447.95亿元、445.34亿元和424.39亿元。这些数据对比,清楚解释了基金所拥有的资本,在这轮行情中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力。当时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基金股票投资市值占A 股流通市值的28%。三季度基金共实现净收益2746.34亿元人民币,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9625.06亿元人民币。基金已成为“储蓄搬家”的最大受益者,每当新基金发行,银行门口排着长长地购买基金的新基民长龙。于是,第三季度基金开始更疯狂地推盘,直接把股指向6124高位上去推。而此时的牛市已经不是技术

的推动了,更多的是股民的信心大涨进一步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7)2007-2014年:泡沫破灭之后的大跌与调整

股市在站上了6124点的高位之后,泡沫开始破灭。之后股市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起伏。

1)2007年10月-2008年11月:泡沫破灭后的快速下跌

在国家意识到股市出现泡沫,资金出现流动性过剩,各类股票价格严重透支时,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紧缩政策。2007年央行5次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2.52%上调至3.87%,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由最初的9%上调至14.5%,同年,央行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减少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

2007年10月下旬,央行实行罕见的“额度制”的“超紧缩”货币政策,发行4万多亿的央票,不断回笼资金,加重了政策紧缩力度,这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窗口指导”,实际上把所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关进了银行,企业立即大面积资金流缺失。企业失去资金之后就抛股票圈钱,泛海建设立即抛了2000万股民生银行,各种解禁非流通股也开始抛售。2007年11月中石油上市后股价大跌的情况成为了此次股市整体下跌的一个开端。2008年一整年上证指数从2007年的6124点下跌至1700多点。

此次股灾原因之一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所埋下的隐患。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且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

最开始2001年提的是国有股减持,后来提全流通,直到提出解决股权分置,其实三者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两批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意见规定,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持有上市公司股

份总数的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上述规定期满了之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月内不得超过5%,在二十四个月内不得超过10%。

内地沪深两个交易所 2.45万亿元市值中,股改前可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8300亿元,国有股等不可流通的股票市值达1.62万亿元。而在限售期结束后,07、08年两年是限售股份全面解禁的高峰期,非流通股股东开始抛售手中股票套现,成为此次股市下跌的一个原因。

原因之二是国内外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基本面也在2008年出现一些变化,比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CPI、PPI升高,物价持续上涨,公司业绩下滑、雪灾、地震、水灾等等因素,造成了股指的破位下跌。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风暴持续性之长、打击范围之广、程度之烈,都超出了预期的判断;国际炒家恶意炒作诱致的油价飙升、粮食危机、全球性通胀的蔓延,这些都是A 股市场股指破位大跌的外在因素。

2)2008年12月-2009年7月

2009年A股市场就开始涅槃重生,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了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A股市场提前见底。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背景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6月18日A股市场暂停9个月的IPO重启,桂林三金成为第一家获准新股发行的公司。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共有111家公司顺利进行IPO,合计募集资金达2022亿元。2009年天量融资,预示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已经恢复。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推出,为资本市场带来了一批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品种。由于创业板中的绝大部分公司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创业板成为2009年末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上证指数从1820.81点起步,到8月创下年内最高点3478.01点,尽管此后有所回落,最终2009年A股仍以大涨报收。

3)2009年8月-2011年3月:波动调整

2010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严格调控措施,导致房地产股价在利空的不断干扰下持续下跌,而房地产板块在权重上占有主导地位,从而拉低指数。一方面,地产利益各方与政策的博弈引发投资人对进一步严厉调控的担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也加剧了市场对地方融资

平台债务风险的担忧。虽然是危机后恢复仅仅为第一年,经济数据十分平淡,投资人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信心不足,同时外围市场震荡加剧,美欧股市均表现不佳,特别是四月中上旬以来,在经济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新国十条”的出台,使中国股票市场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持续性下跌。随后随着美元的下跌,以及市场的活跃,大宗商品市场再度走强,各品种又开始集体冲击高点。欧美股市也是频创新高,美股创下了28 个月来的高点,中国股市也开始一轮刺激上涨。

4)2011年至2012年股市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

2011年A股上市公司已接近2300家,回顾全流通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的变化,基本上就是一直减持。在大股东持续减持的压力下,股市自然下跌。同时从外部看来,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那些严重依赖外部需求,或者依赖与外部需求有关投资的行业,其盈利前景堪忧。全球经济形势的剧烈动荡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资金特别是新兴市场内的热钱回流美元资产态势较为明显,在此背景下,A股投资者信心不足,沪深两市延续低迷,为后市运行再添阴霾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与2011年10月份出现4年来首次负增长,央行外汇占款10月份也减少了893.4亿元,为近8年来首次出现下降。热钱正在撤离A股,这引发了部分A股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加剧,并导致近期A股持续缩量调整,拉低股指。

5)2013年至2014年是股市调整的年份。

从2012年底开始的强势反弹一直持续到2013年2月,而在3月到5月市场开始震荡整理,其后6月发生的“钱荒”引发了股市暴跌(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6月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上证综指单月下跌14%,创下3年半来最大的单月跌幅,在此之后市场再度反弹,上证综指在下半年的6个月中有4个月取得正收益。最后2013年全年上证综指下跌6.75%。

2014年上半年是上证综指有史以来半年振幅最窄的半年,其指数半年才跌67.65点,中间也未出现大幅震动。

(8)2014年7月-2015年6月:新一轮上涨

2014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在宽松流动性和趋好政策面的支持下快速上行。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有效破解了股指从6124点历史高位连跌七年的A股困境,给市场信心带来提振,为A股市场走牛提供了制度保障。应该说“新国九条”的推出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私募市场、期货市场的建设带来多重利好,对于投资者来说,新“国九条”释放出积极建立规则、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的信号,这为建立起真正稳定健康的市场奠定了基础。建设多层次股权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发行、并购重组、退市改革等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将在未来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成长的空间。

新股发行及改革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大事。在2014年年初发行一批新股后,新股IPO就暂告一段落,新股发行改革被正式提上日程,直至6月IPO才得以重启。新的发行制度改革包括了老股转让受限、超募规模受限、新股定价受限、发行市盈率受限等,而由此,在重新开启的新股IPO发行中,过度圈钱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因新股上市后的交易规则的一些变化,导致新一轮新股发行上市后再度演绎了连续“一字板”涨停的现象。

10月15日,股市开启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开通以来,投资者通过信用交易机制,可以把现有的股票作为抵押,向券商进行融资交易,融资融券制度提供了杠杆效应,放大了做多的力量,这是推动股市上涨的交易制度力量。

11月17日沪港通开启。沪港通的正式启动为大陆和香港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互联互通搭建了桥梁,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大陆A股市场,为中国股市的快速上涨注入了资金和活力。沪港通推进了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将内地资本市场通过香港这一纽带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连通,有效吸引海外投资者关注A股市场,同时将对定价机制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对在A股市场长期被严重低估的银行等金融股,这在很大程度推动11、12月份金融股带动的A股上涨行情,使上证综指不断向上攀升,屡创新高。

2015年,一带一路、京津翼、长三角、新技术应用(互联网+等)、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业4.0、环保节能产业、新能源、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被重点提出,这些将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周期启动的黄金产业。而新一轮经济周期的黄金产业

无疑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市场成长的风向标,增加投资者信心,利好股市。

投资驱动因素也是股市上涨的一个原因。2015年我国一季度GDP增速已下滑至7%,,稳增长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据统计,虽然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4.1个百分点,但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同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投资增长15.2%,提高了3.8个百分点。从市场来看,“铁工基”等一带一路投资类概念股获得资金追捧。资金驱动是推动股市上涨的直接因素。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自去年11月底央行首度降息以来,2015年上半年累计两次降息、两次降准。据分析,4月份的降准释放超过1.5万亿元的流动性规模。央行超预期降准或打开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货币宽松的空间,形成“股债双牛”的良好预期。另外,降准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市场对于“去杠杆化”预期的压力,直接提振了对银行、地产和有色金属板块等相关权重品种的中长期回报信心。而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长期资金大规模入市,为股票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增量资金。

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日趋明显的情况下,股市却迎来一轮上涨,除了政策预期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散户的资产配置正在流入股票市场这一供给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我国将进入财富重新配置的时代,这将改变我国居民的投资偏好,减少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将大大提高。除了房地产市场下滑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市场转向股市之外,面向个人的高收益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的风险已被逐步关注。过去两年,大量资金流入了理财市场,而股市投资回报高的预期使金融资产配置更多转向股市。投资者资产配置的调整也是此轮大盘上涨的一个重要的资金力量。

国企改革提速也是此轮牛市背后的原因。国企改革是我国各项改革中最核心的一项改革。企业降低债务率是面临的比较迫切的问题,而企业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包括央企合并,高铁和核电领域的整合,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繁荣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国企改革提供重要的平台。

(9)2015年6月的股灾

2015年5月28日中国上证综指收于4620,下跌321点,跌幅6.5%。随后又反弹上升,并于6月12日上升至年内新高5178.19点,但是其后沪指连日下

挫,于8月底跌破三千点之后,在政府连续救市的举动下止跌回升。

造成此次股灾的直接原因就是场外配资形成的杠杆效应。而在这个直接原因下,还有诸多造成此次股灾的因素。

今年以来,代表成长股的中证500指数上升幅度最高达到119%;代表新兴成长板块的创业板指数上升幅度达到175%,这个估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大部分市场的股市泡沫时期,市场给新兴成长股太高的预期,而实际情况却是这类中小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转型前景不明朗,总体业绩增长不尽人意,对应的大股东炒高股价后疯狂的减持公司股票。

A股这一轮行情,与以往牛市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资金牛市而非业绩牛市。

实体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央行通过多次降低准备金,多次降低利率,实行了事实上的宽松货币政策,资金成本降低导致了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抬高了市场整体估值。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是糟糕的,业绩普遍不行,整体负债率高企,利润率极低。因此股市上涨仅仅是因为上市公司估值的增加,而不是其实际业绩的上涨。

在这一轮牛市中,由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放开,杠杆资金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据估算,高峰时杠杆资金规模约4万亿以上,主要包括:场内融资规模2.27万亿;场外配资规模约1.8万亿元。这个规模几乎占据了A股流通市值的10%,而杠杆资金超过流通市值5%都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其衍生的另一个问题是杠杆率,场外配资的杠杆率相当高,普遍达到3-10倍杠杆,这意味着,一旦股市下调10-30%,迎接这些资金的将是爆仓。当6月中旬股市开始调整后,场外配资陆陆续续被强行平仓,所以经常出现每到下午2点30平仓时间,市场就开始大幅度跳水的现象。场内融资的杠杆率较低,平均1倍左右,刚开始是相对安全的,平均平仓线在3800点以下,但随着恐慌的蔓延,跌破4000点时场内融资也开始危在旦夕,止损盘开始逐步涌出,市场的负面循环效应明显,券商开始建议融资客户清仓,抛售进一步加剧了恐慌,跌至3600位置时,市场已彻底崩溃,场内巨额融资盘开始排队被平仓,而平仓又导致了恶性踩踏,持有股票成了一种巨大的风险,投资者开始竞相出逃,危机甚至蔓延到港股市场,蔓延到美股的中国概念股,银行资金也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

恶意做空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股市下跌。恶意做空,就是在期货市场做空的

同时,通过抛售现货打压市场。这部分资金主要是海外对冲基金和配资公司。海外资金在A股参与度极低,影响力也很有限。其次配资公司在强行对客户账户平仓,同时做空股指期货,客观上给市场制造了抛压,但这也是其降低风险的套保行为之一,而且影响也是有限的。可以推测,事实上做空的主力资金在国内,而且大部分机构(保险,券商,公募,私募等)出于对风险的控制,或多或少都参与了股指期货(主要是中证500股指)的做空。这些构成了市场下跌的因素之一。(10)2015年8月至今:股灾紧急救市下的止跌回升

6月26日,2000股跌停,上证指数跌至4192,两周暴跌近千点。泡沫的急剧破裂以及股市的暴跌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救市。

6月27日,央行降息0.25个百分点,同时定向降准。29日,证监会紧急发布:融资业务规模仍有增长空间;养老金投资办法征求意见:投资股票比例不超30%;险资当天主动申购基金数十亿;中央汇金疑似用100亿申购蓝筹ETF。

7月1日:约1300股跌停。证监会进一步拓宽券商融资渠道,允许所有证券公司发行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证监会出台两融管理新规,券商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不再设6个月的强制还款;沪深交易所调降A股交易经手费、A股交易过户费。

7月3日:约1000股跌停。四大蓝筹ETF四天遭净申购395亿元,中央汇金出手护盘已获确认;QFII额度将从800亿美元增加到1500亿美元;中金所研究决定,按委托量差异化收取交易费用,严打蓄意做空。连续14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28.64%,深成指数跌32.34%,创板板跌33.19%

21家证券公司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投资蓝筹股ETF;国务院决定IPO暂缓;央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维护市场稳定;中金所对交易股指期货合约特别是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的部分账户采取了限制开仓等监管措施,对恶意做空、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跨期现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予以严惩。部分券商暂停融券;上交所和深交所共28家即将上市的企业同时发布暂缓IPO,其中已经进行了投资者申购的10家企业,网上申购资金7月6日解冻,网下申购资金7月6日退回;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已于近期在二级市场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继续相关市场操作。这是汇金公司成立以来第六次在二级市场进行增持;

保监会放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中金所大幅提高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7月8日起,中证500股指期货各合约的卖出持仓交易保证金,由目前合约价值的10%提高到20%(套期保值持仓除外)。7月9日起,中证500股指期货各合约的卖出持仓交易保证金进一步提高到合约价值的30%(套期保值持仓除外)。

7月8日,1440股停牌,剩余个股几乎全部跌停开盘。新闻联播播报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要求上市公司6个月内不得减持,并鼓励增持、回购、员工持股;证金公司2000亿买入五大基金公司偏股基金。

在政府的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护盘政策下,股市终于在3000点左右止跌回升,现在已经重新冲至3600点。由此看来,我国的股市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政策市,股市涨跌受政府消息面影响较为明显。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_ 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 12电子商务(1)学号02 学生姓名______ 阮健轩__ 2013年 12 月 24 日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通过典型抽样方式,了解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状况,包括其基本现状、投资行为状况、权益保护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证券市场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由35个题目组成,其中投资者基本情况5题、投资者行为15题、投资者对若干热点问题看法15题。 回收样本说明:调查中实际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 二、调查结果综述 调查围绕三个专题进行:个人投资者基本状况、个人投资者行为状况、、个人投资者对当前市场若干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专题得到的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勾画出当前活跃于我国股市一线的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从年龄情况看,25岁到50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87%),但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视的份额(12%);从入市时间看,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2-4年, 教育程度方面。调查发现,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高中及中专以下)占了总被调查者的%,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这一数字意味着有较多的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股市的投资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其股市的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但在较低学历者中,受教育程度与股市投资规模间的相关性并不强。 。

股市分析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第二次模拟赛题 摘要 针对于当前我国股市形势严峻这一情形,我们对国内股票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使得我们能过更好地了解股市的风险程度,进而更好的增强抵抗能力并经得起利益的诱惑。 针对问题一:通过我们详细的查找资料,我们发现市盈率=每股股票价格/每股股票的收益,我们而市盈率以及股票的收益都有固定的值,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股票的内在价值了。同时股票内在价值还有一些其他的模型算法,如:现金流贴现模型(DMM模型)、内部收益率模型(IRR模型)、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等。对于此题我们采用现金流贴现模型来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 针对问题二:我们通过研究中国联通(SH600050)股票的发展走向来验证股票价格与股票内在价值之间的关联,用EXCEL软件作图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并不像经典理论所表达的那样“股市中股票价格是围绕股票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 针对问题三:关于政府救市的言论和措施,一开始没有起效果,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当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救市,政府在实行政策失误,以便聚集力量等待时机正确果断、准确、强力地出击救市,我们会给出数据分析来验证这一点。 针对问题四:政府救市是为了让股市稳定,让股市走向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问题五:通过我们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股票还没调到位,其最有可能调到2700—2800左右。 针对问题六:对于当前的股票,我们发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关键词:股票内在价值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 excel作图 MATLAB预测股市

一、问题重述 针对凶险的股市,对其风险程度的了解能更好的使我们增强抵抗能力和经得起其利益的诱惑。股市里大家熟悉一个叫李大霄的,他在4月8号就说股市在4000点是地球顶,4月21号为止三遍说到顶。其依据是:当前43%的股票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50%的股票超过83%,70%的股票超过51倍,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创业板已经整体接近100倍,风险比大盘6124时更甚。虽然他没有马上言中,但后面确实出现了股票快速回调。 1)市盈率与股票内在价值的关系是什么?统计一下股票在5000点高位时的市盈 率,是否还有别的计算股票内在价值的公式,它们在5000点左右的高位时对应计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可以以个股为例说明。 2)分析某个股票,验证股票价格与股票内在价值是否有某种关联。是否如经典理 论“股市中股票的价格是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 3)关注政府关于救市的言论和措施,分析最近这波下跌为什么前几次的救市措施 没有起效?能否从数据分析上支持你认为的结论? 4)政府的救市是让其涨还是让股市稳定?假设你做出的这个结论在政府刚救市时 你就知道,这个信息对你在股票交易中是否能带来好处?试给出一个交易策略针对某个个股模拟,并说明你的交易策略与你的结论之间的关系。 5)如果内在价值理论是成立的,请针对某个股票的历史数据分析一下其当前股价 是否回调到位?若没有回调到位,最有可能的是回调到哪个位置?若已回调到位,接下来的这轮上涨会到哪个位置? 6)关于当前的股票,你有什么新的规律发现? 二、问题分析 对于问题一:市盈率=每股股票价格/每股股票的收益,市盈率以及股票的收益都有固定的值,可以较为快速的求得股票的内在价值了。在接下来的求值中本文采用现金流贴现模型来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 对于问题二:通过研究中国联通(SH600050)的股票发展走向来验证股票价格与股票内在价值之间的关联,用EXCEL软件作图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并不像经典理论“股市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股票市场走势的分析方法

股票市场走势的分析方法 股票市场走势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整个经济的发展,目前的热门事件,监管决策和投资者的认知。但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股票市场走势及个体公司是难以理清的。通过从上而下考察市场,你可以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 宏观大局因素 1、通过查看经济这个总的大整体来了解全局。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股票市场。通过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你可以得到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首先着眼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看看经济是如何快速增长的。 2、其次,看通货膨胀速率,主要看美元今天与明天的价值差异。通货膨胀与等指标的跟踪直接取决于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商品物价指数。 3、研究其他经济数据,如就业增长数据和美联储的报告。其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监管银行,主要控制通胀和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因为它在市场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密切关注美联储报告,他们经常会实现自我给出的预言。 4、阅读报纸,找出可能会影响股市的外部力量,如政治,世界事件和当前潮流。 股市的当前表现 1、查看股票市场目前的表现。市场指数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或标准普尔500指

数是对股票市场目前表现的总结。 2、确定哪些行业是向上发展的,哪些是向下发展的。寻找那些与本行业发展趋势的的公司。这是独特的特征标志,它或将是整个行业变动的标志。 3、考虑每股发布的资料。你不能跨公司比较该公司的总数据,如总收入或总盈利。当然,如果你可以将其转换为每股信息,则会更加容易。值得注意的是,每股数据可以在很多网站申请查看该公司的财务报告获取,或者可以将自己获得的总数据除以已发行股数以获取转换数据。 4、按季比较股价增长的百分比。如果一个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增加1美元,其股价增加为1.10美元,那么今年其股票价格将以超过0.10美元每股的速度向上增长。 5、检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这些信息途径比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财务实力更有效。 从技术面分析股价走势 1、分析股票的技术走向,包括技术分析与解读股价趋势、成交量,以决定何时买入或卖出股票。 2、收集在不同时间段显示的每股价格和成交量波动图表。当你的股票低于50或高于200时,检查日均线情况。 3、研究技术指标,这将有助于你了解你的公司股票的发展情况。一个有用的工具是股票的均线。 4、你的股票图表可以为你提供股价发展指标。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姓名:王向红 班级:会计三班

学号:111102031332 2015-01-06 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 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股票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 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 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从1990 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截至2007 年12 月21 日, 沪、深两地上市已达1527家, 上市股票数量1613 只, 总股本达到16848. 86 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10448. 39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到859 家,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44 家公司同时发行A、B 股; 19 家公司以A 股和H 股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6 家公司以B 股和ADR 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家公司以B 股和GDR 的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865 只证券中包括A 股655 只, B 股55 只, 其余为基金、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等 ( 二)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 年4 月29 日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我国将一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关键词]股市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股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许多缺陷也暴露出来,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成因,找出改善对策。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市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稳定性差,股价容易暴涨暴跌,市盈率高。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现状 1.自我调控能力相当弱,易暴涨暴跌,稳定性极差。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23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04点再到2008年1月的4383.39点,波动极为剧烈。而发达国家近30年中,年股指波动幅度多在10%以内。 2.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投机盛行,也正是由于投机,高换手率使股市经常处于严重超买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资风险。国际成熟股市换手率一般为40%~60%,我国股市平均换手率在2006年之前就高达500%左右,是其平均水平的10倍,2006年、2007年则更甚。 3.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严重。“庄家”等通过幕后交易、操纵市场来操纵股价,从而获取暴利,这种现象极为严重,有名的“银广夏陷阱”就是例子。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根本性原因。现有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中,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一方面,国家股是由国家委托给管理者进行代理管理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对等,代理人就有可能在具体操作中损害委托人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股的持有者全体人民,只通过公司的利润再分配间接和被动地获利,这使得他们没有关心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代理者行为的积极性。这些正是导致股市混乱、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现象盛行的根源。 三、改变我国股市现状的对策 1.改善市场环境。首先,我国必须逐步改善股市的生长环境,减少国家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调控功能,把计划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好市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矛盾。逐步改变由证监会审批几乎一切创新形式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证监会管理基本行为规则,由交易所和市场中介机构自主进行具体的活动。最后,正确对待投资与投机,让二者相相辅相承。投资是股市的基础,为股市提供稳定性和方向性;适度投机具有股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问题及对策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2015年承接的是一个处于技术高位的上证指数,且一线蓝筹上升动力明显不足;其次是新股发行节奏、高溢价及注册制对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影响;三是经济运行在低位及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的系统性风险。而2015年投资机遇,依然是依赖于改革推进和政策利好。 “一带一路”、国企改革、自贸区建设等板块将进一步推动行情;二是围绕新型产业,如大数据、移动支付、电子信息、4G、环保等成长性板块所展开的行情;三是新的政策利好推动行情。 在谨防小盘股再次“滑铁卢”的同时,对尚未大涨的二线蓝筹股,则可重点逢低布局。从中线角度看,逢低买入并持有低估值个股依旧是上上策。就机会而言,农垦改革、土地流转、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环保等题材,依旧可以逢低吸纳。 2015年,投资者仍应跟随政策面选择个股,“一带一路”、铁路基建低估值个股可以值得关注。还有就是核能板块,随着一些对外核能建设投资的大单陆续签定,以及国内核电站有望恢复审批,该板块有可能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2015年市场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国企改革、节能减排、T+0交易制度的推出、智能家居、工业4.0、信息安全及产业振兴规划等相关题材。我们认为,后市的投资风向仍然围绕上述题材展开,同时,在本轮行情中被错杀的成长白马股也会受到资金的青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股市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股市现状好好分析一下。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虽然,中国股市现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反,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现状,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中国股市现状: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二、中国股市现状:“政策市”和“圈钱”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摘要: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 有近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完善的,股票市场的复兴和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和调控股票市场,好的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正文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范。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北京,我国将一张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张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1、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我国主要发生以下一些事件:1984 年11 月14 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 年11 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一股飞乐音响的股票。1987-09-27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1991年7月11日,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 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 姓名: 院别: 工商管理学院专业: 金融管理与实务指导教师: 2012年 2月 10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2 1.1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2 1.2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3 2.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问题................................................3 2.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3 2.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4 2.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4 2.4流动性不足..........................................................................5 2.5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5 3.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6 3.1理论创新酝酿重大突破.. (6) .…………….7 3.2制度创新将全面推进……………………………………… 3.3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7) 3.4资本市场将日益走向成熟稳定………………………..…………………8 3.5证

中国股市历史

中国股市历史“牛熊”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96——1429) 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底正式开业,最初挂牌股票仅有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1429——386) 1992年8月发生在深圳的“8?10风波”,加大了市场回调力度。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386——1558) 不过,当时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1558——325)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1992年深沪两地市场的A、B股上市公司仅有54家,1993年快速增至177家,到1994年已经有287家上市。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1052)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新股上市,同时还建议建立共同基金和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1052——577)

对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对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602 姓名:于业弘学号:2016104043我国现今股市已经发展近二十年,已经度过了萌芽时期,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票现状不易乐观,有诸多不足的地方,如:自我调控能力相当弱,易暴涨暴跌,稳定性极差;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众多等。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的现状 1.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所以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2.中国股市现状:“政策市”和“圈钱” 中国股市现状用“政策市”和“圈钱”来形容并不过分。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始终跟着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与西方较为成熟的股市相比差异明显。另外,企业通过上市“圈钱”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类似“银广夏”等事件对股民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行为也伤害了众多的中小股民。

3.制度设备继续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内部环境急需改善,相关制度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因为依靠法律制度保护股票市场的发展才是正路,行政干预过多只会影响股市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 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 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根本性原因。现有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公司,这 些公司中,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一方面,国家股是由国家委托给管理者进行代理管理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1984年—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8年。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业,但“开业”前面加了个“试”字。挂牌企业有:深发展、深万科、深安达、深金田、沈原野。 1991年4月22日深市出现零成交,中国股市第一次政府救市,深圳市政府筹资2亿元拉动深发展托市。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5月21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在全面放开股价的利好刺激下,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8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终于扼住了涨势的咽喉。当天,沪深两市均跌满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