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时间:2010年9月6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四、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五、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时间:2010年9月7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

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时间:2010年9月8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3)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17865000米≈(1786)万米(×)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

(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

①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

(6)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第4题,P10第8题,P11第11题。

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

2.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

读一个0;

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第四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时间:2010年9月9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 ,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第五课时:求近似数

教学时间:2010年9月13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A、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B、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C、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D、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A、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B、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A、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B、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第六课时:比大小、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复习课

教学时间:2010年9月14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1210000=121万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二、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

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是一个大概数,近似数。

师:求一个近似数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

≈13000=13千=1389千

①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

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4题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时间:2010年9月15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级()级()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三、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时间:2010年9月16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三P3-5。

教学目的: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这样是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处理亿以内的数,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在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据的来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二、讲授新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有学生搜集的、也有教师提供的)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是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1)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 7000 65 0006 1500 8000

3040 0000 70 0000 5000 5080 0060 00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

6.下面围绕读法进行练习。做练习一:并填反思表。

练习一

(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以举手。)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

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

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

反思表

1.六个数,你读对了()个数?

2.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

①自己看书。

②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别人是()。

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

④其他。

(设计这个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此有意识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第九课时: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时间:2010年9月17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3、例4、“做一做”和练习三 6、7、8、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写亿级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让学生看一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位……,还可以知道从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2.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28页第5题。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七千零三万五千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

三、教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可能回答……(先写最高位,再依次往下写,最后写个级)

师:那么,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看下面这些数该怎么写?

1.整亿数的写法。

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亿,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0就可以了)

师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

2.非整亿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会写整亿的数,还总结了方法,下面这些数又该怎么写呢?

三十亿九千万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

师:这两个数比较复杂,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来,有没有信心?打开课本22页,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

③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

3.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师: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

5.课本做一做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写作:

四百八十亿写作:

十二亿七千六百万写作:

三十亿零六十万写作: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写作: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

1.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2.课本练习三,6、7、8、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评。

五、小结:

(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

(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十课时:改写和省略

教学时间:2010年9月20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改写:

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

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欢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如果听到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

(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例如: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省略: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

收寄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

3.汇报,交流:

1170000000≈ 12亿(五入)

840000000 ≈ 8亿(四舍)

958000000元≈10亿元(进位)

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

4.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

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

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②订正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③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④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 1亿2亿3亿

汇报。

⑤看图。

(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时间:2010年9月21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

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十二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时间:2010年9月25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60×2=

198÷49=50+30=

38×79=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9999×7=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

活动时间:2010年9月26日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十四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时间:2010年9月27日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

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蓬塘中心小学 四年级第一单元学业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10分 班级: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填空题:(20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五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与“千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 )和( )。 最左边的“7”在( )位上,表示7个(),最右边的7在( )位上,表示7个( )。 3.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十万,6个千和8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 4.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它是()位数,一个八位数的最高位是()位。 5.个、十、百、千、万……亿都是(),它们每相邻两个间的进率都是()。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7.计算器上的( ))键。 8. 15 7654300≈16亿=() 9 750000≈1亿=()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一个数由3个千亿,6个百万组成,这个数是0000。() 2.[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大的自然数是。() 4.小明在读3040907这个数时,将每个“0”都读了出来。() 5.算盘上,用一个上珠表示1,一个下珠表示5。() 6.万级包含的计数单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个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都是()。 , A.数位 B.位数 C.计数单位 3.一个数的千万位上的数是5,百位上的数是2,其他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 )。 A. C. 4.在82中间添()个0,这个数就读作八百万零二。 5.下面各数中,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近似值是60亿的数是( )。 四,比一比;(12分) 1./ ○里填上“>”“<”或者“=”。(6分) 2.在 98706○100910 42050○51002 ○5050000 490万○490000 二十四亿○00 98523米○10万米 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6分) 50500 500500 500050 5050 60050 5005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16分) 1.】 2.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把它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6分)

四年级上大数的认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填一填,我最棒。 1、个、十、百、千……等都是(),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2、从个位起向左数,第()位是十万位,第()位是千万位。 3、十万里面有()个一万,一百万里面有()个十万,一千万里面有()个一百万,一亿里面有()个一千万。 4、补充数位顺序表。 5、367908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6、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7、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第八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8、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9、个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个,由右向左依次是()、()、()、()。 10、56849227这个数是由()个千万、()个百万、()个十万、()个万、()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二、比一比,我最准。 “8”在 位上;表示:“8”在 位上;表示:

三、数一数,我最行。 1、六十六万、六十七万、六十八万、六十九万、、、 、。 2、九千六百万、九千七百万、九千八百万、、、 、。 3、、、一千万、一千一百万、一千二百万。 四、我是小法官。 1、万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100个百万是一亿。() 3、79500000和7950中的“9”表示的意义不同。() 4、十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万。() 5、一千万里面有10个十万。() 6、个位、十位、百位……都是计数单位。() 7、1个万、1个千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10000100010。() 五、智力冲浪! 1、在76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七十六万。 2、在9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九千万。 2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试一试,我会读。(先用竖线分级,再读出来) 683596读作: 3598840读作: 9168553读作: 45881008读作: 70964505读作: 80052960读作: 7790500读作: 38940001读作: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读数的好方法,谈谈你的经验,给伙伴们当个小老师吧!。 二、填一填,我最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案

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单元分析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优化教材结构,集中进行大数认识的教学。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七册),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本单元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加以整合,在两部分认数教学中间安排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例如,科学知识: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地球赤道长度,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等;国情教育: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等。(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教材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结合各种计量单位中的十进制,使很多数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教材还通过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如在“你知道吗”中,用直观的素材让学生体会1亿有多大。 (4)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这体现在:①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③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10个一千万是(),10个一亿是(),10个十亿是(),10个一百亿是()。2.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位,第九位是()位,第十一位是()位,亿位的右面是()位。 3.2018760500这个数是由2个(),1个(),()个百万,()个十万,()个万和5个()组成的。 4.3207850009是()位数,“3”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9在()位上,表示()。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6、一千万是由()个一百万组成的。一千万是由()个十万组成的。 7、用1、2、3、4、0、0、0组成七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二.说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1.19875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其中,“9”在()位上,表示()。 “7”在()位上,表示()。 2.76000009是()位数,最高位是( )位。 其中,“6”在()位上,表示()。 “9”在()位上,表示()。 3.132700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其中,“1”在()位上,表示()。 “3”在()位上,表示()。 三、默写数位顺序表

一、先补充数位,再对齐数位写数。 二.连线。 20007000 204001 30607000 只读一个零读两个零一个零也不读 2010004082 6008000 120500 7000004 三.请先划分下面各数的数级,再读出来。 6207800 读作: 30000001 读作: 98725000 读作: 7650000000 读作: 900750007 读作: 600500200000 读作: 87000000700 读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教案教学文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 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 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 出示投影 1994 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 认识一些大数。 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 113819000 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 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一)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练习题

《大数的认识》单元练习题 班别姓名 一、填空。(第9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1、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每()个数位分为一级;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2、1381900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表示3个();“8”在()位上,表示8个();“9”在()位上,表示9个()。 3、将数字“1”写在万位上比写在千位上多()。 4、一个数,它的百万位上是7,十万位和百位上都是2,个位上是9,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5、用0、2、3、 6、1、8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6、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的。最大的四位数是(),它加上()就是最小的五位数。 7、在数字5和6之间添写()个0,得到的数可以读作“五十亿零六”。 8、53□998≈53万,□里最大能填();53□998≈54万,□里最小能填()。 9、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668502 682056 605682 8万 86560 >>>>>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5940000吨=()万吨 5600000000=()亿 197648吨≈()万吨 5043097309人≈()亿人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455000()46万 1600000000()16亿 2004999()200万 300000001()3亿 1000000000()10亿 807000000()80700万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4945000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494亿。() 2、数位和位数的意义相同。() 3、20000005只读一个零。() 4、最大的六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多1。() 5、三十万零五十写作300050。() 1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6000750 B、6070005 C、6705000 D、6750000 2、651029中的“5”表示()。 A、5个十万 B、5个千 C、5个万 D、5个百万

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知识讲解

2014新人教版《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 1课时)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崔钰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总结及练习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亿以上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 4、计算工具的认识 5、用计算器计算 6、1亿有多大 重点: 1、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大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将整万、整亿的数 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 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 1、数位顺序表 2、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 万是一亿。 3、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扩充: 正整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0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方法总结: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一、大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二、大数的写法: 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三、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四、改写成“万”、“亿”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省略最后四个零;整亿的数改写成有“亿”做单位的数,省略最后八个零。 五、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就看要省略的位数的下一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位进行四舍五入。 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就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与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就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就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就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与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就是小学生应该掌握与形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就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与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瞧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与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她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与“您寄过贺卡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时间:2010年9月6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改写,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56○1280 XX○1020 5693○5297 8064○8046 2.师: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3.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有19612368人,上海有23019148人。 2.师: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的人口多?(有的学生可能在数位数,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说出了答案,都可以)看来,大家是想比较这两个数据的大小,这两个数位数这么多,怎么比较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比较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人口的现实情境,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先比位数 (1)师:(出示:99864和101010)我们先看这两个数,谁大谁小?(101010) (2)师:9986最高位上是9,101010最高位上是1,9比1大,那应该是99864大呀,怎么回事? (3)方法一: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的最高位是十万位 ①师:我们分别在两个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看看是不是这样。(找两个学生上来拨数) ②师:从计数器上看,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前三单元是感受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等,所以先要认识大数,因此,把《大数的认识》安排在了最前面,这是基础。 学情分析: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对大数较为陌生,我就从他们熟悉的万级数字引导,举例也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取。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思维导图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主题单元设计及思维导图主题单元标题大数的认识 作者姓名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册 所需时间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本单元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并穿插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运用计算器计算等知识点,并设计了一个综合应用:一亿有多大。 在本单元主题中,我打算打破教材的顺序,设计成四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大数的认识。通过从生活中收集感受大数,联系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旧知,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专题二:数的产生。通过认识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的概念。专题三:计算工具的认识及使用。通过观察和活动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感受计算器的方便、快捷。专题四:一亿有多大。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一亿这个数有多大。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讲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获得读数、写数和改写的方法和技巧。 2.树立在活动中主动探究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3.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的活动,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数感。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对应课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并会使用计算器。 4.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怎样读写数,怎样改写成以万、亿做单位的数? 2.数是怎样产生的? 3.计算工具有哪些?怎样正确使用计算器? 4.一亿有多大? 专题划分1.大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计算器的使用 4.一亿有多大 专题一大数的认识所需课时3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学生姓名学校班级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亿”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一、大数的组成: 1、计数单位: (1)作用:计量数的大小。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3)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4)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 (1)数中的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数位顺序表: ……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记住重要的数位:从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4)数级: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依次为: 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表示多少个万; 亿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表示多少个亿。 3、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它们之间的联系: …亿级万级个级数级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数 位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一 计 数 单 位 4、位数:一个整数中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 5、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位数不能混淆,不能说它们之间有相等的关系。如:计数单位就是数位,数位也是位数等。 (1)、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区别?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都是计数单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案四年级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数位顺序表,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3、结合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4、通过情景,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 结合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知识卡片,答题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海洋吗?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大海,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领略下大海的魅力吧。(课件展示世界海洋图片)。 (播放幻灯片) 师:(指着最后一张图片)同学们,美不美呀! 生:美! 师:感觉他们的大不大? 生:大!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数很大。 师:感觉不错,这些数都是万以上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大数的认识)贴纸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唤醒认知 师:既然是再次研究大数,我们就抽出关于大数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大数的认识》里的哪些知识? 生1:读数。 生2:写数。 生3:数的大小比较。 生4:数的改写。 ... (师把知识卡片贴在黑板上) 2、重点强化 (1)读写: 师: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动脑筋,联想到这么多重要的知识!那现在我们就借助这些信息中的数检验一下你们前面学习的怎样。先看读数,(单独出示要读数的两条信息)同桌互相读一读。 (一会儿过后) 师:谁能读一读?

师:嗯,解答的真专业。好,请坐。谁能说一说写数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生1:写数的时候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大小比较: 师:总结的真棒,那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看看大家能顺利解决吗?比较一下吧。 (一小会儿) 师:谁来说一下...好,你说! 生1太平洋大于大西洋大于印度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准确,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1:太平洋的面积数位数最多,所以它最大;大西洋和印度洋位数相同如果位数相同,则从左边最高位开始比较... 师:说的怎么样? 生:好! 师:说的真清楚,真棒!请坐。这些数,位数都比较多,无论读还是写都不方便,我们可以怎样? 生:改写。 师:好,快速的改写在练习本上。 (3)改写 师:第一个。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大数的认识》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108879856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2、一百万里面有()个十万;一亿里面有()个一百万。 3、在80528580这个数中,从左往右数,第一个8表示8个(),第二个8表 示(),第三个8表示()。 4、一个数,千万位上是9,百位上是6,其余数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写 作(),读作()。 5、和3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在算盘上,上方一颗珠子代表(),下方一颗珠子代表()。 7、由7个百万、6个万、3个千、9个十组成的数,写作(),四 舍五入约等于()万。 8、自然数的个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9、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89000000=()万 5000000000=()亿 995000≈()万 7421305678≈()亿 10、4265480000读作(),写成用“万”做单位的 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亿位右边的一位是十亿位,左边的一位是千万位。() 3、读数与写数的时候,都应该从最高级开始。() 4、比800万多一万的数是810万。() 5、七亿零三十写作700000030。()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每()位为一级。 A、3 B、4 C、5 2、下面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0500 B、50050000 C、50005000 3、七十万零二十写作()。 A、700020 B、70000020 C、7000200 4、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A、千万 B、亿 C、十亿 5、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变成了“五十亿零六”。 A、6 B、7 C、8 四、先分级,在读数。(每题3分,共15分) 6030007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练习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例: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8500030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佰 3、亿以内数的写法: (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2)、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例:三千八百万零七百写作:38000700 四百六十六万八千写作:466800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1)、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2)、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随堂练习. 一、读一读,写一写.(39分) 1、读出、写出下面各数。 写作写作写作 读作读作读作 2、写出横线上的数。 写作写作 写作写作

3、10个一万是(),10个一百万是()。 4、一个五位数的最高数位是()位。请写出一个你喜欢的五位()。 5、2个百亿,3个百万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6、30060005000是一个()位数,6在()位上,表示6个(),3 在()位上,表示()个()。 7、在○内填上“>”、“<”或“=”。 82006○82600 900000000○9亿 1234000000○1000002340 8、用6、7、8、9和三个0组成一个最小的七位数,并且这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这个数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5、“万”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比如:5200000 可以写成:520万 6、求近似数: 常见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一亿有多大?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