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文学概论整理

大二文学概论整理
大二文学概论整理

大二下文学概论

一、三大文学类型及特征P180-184

: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再现性:再现,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最基本特征)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个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表现性:表现,把内心的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虚幻性:*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英雄形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暗示性:暗示,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意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性:朦胧,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主观变形的意寓性形象)

二、小说P193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字式样。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文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三、剧本P195

剧本: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

四、散文P196

散文:文学散文,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书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五、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P200

1、文学言语层面(表层)P202

2、文学形象层面(中层)P203

3、文学意蕴层面(深层)P207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

六、文学言语定义及特征P201-202

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这是有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来说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

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心理蕴含性:注重表现功能,蕴含作家丰富的心理体验

妥帖性:文学语言的准确追求一种诗意的妥帖

阻拒性:(陌生化)力避语言的“自动化”现象,把语言加工成阻拒性话语

七、文学形象特征P203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八、文学典型定义及美学特征P208-209

文学典型:作文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文学典型作为这种“特征化”最佳结果,必然最富于特征性,或者说是最鲜明地显示自己的特征性,所以“特征性原则”就成了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艺术实践证明,凡是把以上诸种因素调动得愈充分、愈集中,其人物的性格的总特征便愈鲜明,愈有可能成为文学典型。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

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九、文学意境定义及美学特征P217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王昌龄《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美学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十、文学意象的特征P225

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十一、传统叙事文学理论的特点P232

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了后来人们总结的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十二、叙事性作品的结构P242

叙事性作品的结构: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1、历时性向度<表层结构>,根据叙事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学理论中所讲的主要结构)

2、共时性向度<深层结构>,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十三、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P246

故事时间: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十四、叙事视角P249-251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景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视角的功能不仅可以表现作家独特的写作立场和作品价值取向,而且可以导致叙事文体的变革和革新。

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事人称来划分:

◆叙述者为主人公:余华《活着》、王朔《动物的猛》

◆传统的全知叙述:《战争与和平》、《红楼梦》

法国学者热奈特则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事视角。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

1.零聚焦叙述P250 (全知全能视角)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都多。这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优点: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缺点:这种叙述方式容易产生的一种倾向便是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2.内聚焦叙述P250 (限制视角)

“内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故事。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3.外聚焦叙述P251

“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第三人称叙述,但他像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

十五、什么叫抒情或抒情性P256

抒情,由古希腊文七弦琴一词演变而来。抒情指作品所具有的在一定话语形式中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性质。如“诗言志”。

抒情性作品:专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如“抒情诗”、“抒情散文”

十六、抒情与现实的关系P258

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2、

2、抒情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特殊方式。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而不是物质方面。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评价性。

3、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4、文学抒情一方面受到特定现实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具有较高的心灵自由度。

十七、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P259

抒情主体自觉地创作原则: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想

评价抒情性作品的重要尺度之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情感表现

自我不是与社会截然对立的,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这是一种辩证关系。抒情自我,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是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素养以独特的方式构成的。它充分地吸收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使之与个性气质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和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方式。

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具有社会性。

1、文学抒情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

2、文学抒情是一种社会交往,一方面,抒情主体的自我表现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发生独特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某些观念意识、接受习惯、理解能力等也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转化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有机因素,给作品打上社会的烙印。

3、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

十八、文学风格的定义与内涵P281-288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3)、语言组织和问题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一)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1)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把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区别开来。P281

1、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2、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主题甚至体裁等的影响。

把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人格区别开来。

1、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心理性格、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等,人格是伦理意义上的道德人格。创作个性却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世俗生活往往为世俗功利所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3、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另外源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则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日常个性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转变为创作个性。

创作实践外化

日常个性--------------------> 创作个性-------------------> 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审美升华(艺术人格)形式化(艺术独创性)

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风格,这种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必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风格。

(二)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语言组织和问题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文体,理解为三个层次:体裁、语体、风格。

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富有个性的语体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是作家长期匠心独运的结晶。

十九、文学风格的类型与审美价值P289-291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简分法: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与“实”、“奇”与“正”等二分法。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在《复鲁絜非书》明确采用阳刚和阴柔两分法。

繁分法:始于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归纳文学的风格有八体。刘勰把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分为四组八体,每组一正一反:“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八图而包万举”。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风格分为二十四类

(二)审美价值P291

1、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分轩轾。

2、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的。

3、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二十、文学消费二重性P304

(1)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

①文化传播工业的出现和文化流通市场的形成,使文学产生者与文学消费者发生了某种分离。

②文学作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遵循价值规律。

③文学书籍作为物化的商品,会有物质损耗。

④文化生产受整个社会一般商品消费心理影响。

(2)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a.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b.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估。

c.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

d.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二十一、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P313

文学作品这种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各自由感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从文艺美学和文艺心理学角度看,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属性意味着文学接受给读者带来了令人愉悦的审美体验。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分别指:接受者对作品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及其所引起的感性快适;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审美体验及其带来的情感和想象的愉悦;对作品中关于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深邃思想意蕴的领悟及其所带来的超越感、升华感和自由感。

二十二、文学接受作为审美交流活动P319

1、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化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因此,文学接受表现为一种审美的交流活动。

2、文学交流的虚构性、符号性、想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决定了文学作为审美交流的独特价值及其限度。

3、文学接受作为审美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其他读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

二十三、期待视野P324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

?期待视野的层次:

1、文本期待: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形象期待: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3、意蕴期待: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

?影响期待视野的形成因素:

1、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2、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3、是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期待视野的类型:个人性期待视野、集体性期待视野

二十四、隐含的读者P329

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

二十五、还原与异变P333-335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该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入,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又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中,虽然包含着被“还原”的客观内容,但同时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与“第一文本”相比,“第二文本”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

异变

1、作品形象的异变

2、情感的异变

3、思想观念的异变

异变与读者的期待视野

1、某种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

2、某种预定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

3、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

4、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

5、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

(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人们的期待视野有着怎样的差异,不论文本有着怎样的“空白”,由于特定文字系列组合的限制,这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阈限的。)

二十六、填空、对话与兴味理论P331

文学接受发展:

文学接受发展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阅读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着富于个性色彩的解放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1、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伽登:把再现客体没有被文本特别确定的方面或成分称为“不定点”,并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填补不定点”的过程。

2、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那里面包含着某些“空白”,只有读者才能填充这些“空白”。这样,读者就被文本的结构所召唤,并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出再创造的才能。

3、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取决于一次对话,而是取决于无限的对话。

1、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兴味”,实际也已包含着与英伽登的“填补不定点”、伊瑟尔的“召唤结构”、伽达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

2、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

3、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钟嵘所谓“滋味”,主要是指当时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

实际上,不论英伽登的“填补不定点”说、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说、伽达默尔的“对话”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

二十七、共鸣P339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

(一)、读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遇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

(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的现象。

第一种“共鸣”的产生原因:

1、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这样的作品可能引起读者属于情感评价性质的喜爱,或属于理性判断性质的理解,还不一定能够使读者产生全身心震动的思想情感的共鸣。

2、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第二种“共鸣”的产生原因: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同时代、不同名族、不同身份的读者之间,也往往存在着许多相通的政治、道德、审美情感与观念区域。所以,诸如唐诗宋词、《红楼梦》、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等中外文学史上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才受到了历代无数读者的共同喜爱。

就接受主体而言,共鸣的产生,原因有三:

(思想观念相通、情感经验相似、意志愿望相近)

二十八、净化P340

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净化一语,最早见之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二十九、领悟P342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领悟的特征:

1、基于理解的体味

2、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3、领悟是文学活动的最高境界。

4、

三十、余味P343

余味,就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如: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

三十一、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P350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2、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三十二、审美批评P359

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审美批评基本特点:

1、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它着眼于作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

2、审美批评又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具有“超功利”的性质。

3、审美批评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接批评。

三十三、心理学批评P360

心理学批评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认识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约翰-马勒在《心理学和文学》指出,心理学分三个类型:

1、心理动力型

2、心理生物型

3、认知型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文学概论整理

第一章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补充: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2.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3.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这三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4.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的基础上。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蓝色对应蓝色,红色对应红色,他们是同一体系的) 补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看看书本P3最后—P4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 第二章 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这里要注意两个词:“自由自觉”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看一下书,在P12)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列宁又说:“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这句话要注意)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一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西马就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复习 考纲学习: 1. 了解文学四要素与文学活动的构成 2.掌握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五种文学观念 3.理解文学嬗变的原因 4.理解“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这个文学观念 1. 文学的四要素与文学活动的构成 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重要的是在文学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上来理解。 文学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就是因为人在文学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把自然当作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了活动的机制。 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就是在于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中,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过程。 关键词“客观存在”和“审美对象” 客观存在只是纯然的存在,并不能被我的感觉所掌握,那就不能成为我的对象,存在的关系也就不会建立,文学活动还不能形成。 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我们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第一章文学观念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模拟题 1 一、解词: 文学四要素:艾布拉姆提出的关于文艺学对象的理论,认为文学是由宇宙、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四要素构成的系统,他把这四要素的关系概括为一种三角形的模式,并用这个模式来分析历史上的文艺理论,由此把历史上的文艺理论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四大 类。这个理论虽有简单简单化之嫌, 但对理解文艺学的对象问题极富启发性。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答:文学作品是以客观世界中人与人的各种现实关系以及整体现实中人的思想情感活动为反映表达的对象, 通过个别的具体生动的殉描绘, 以间接显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它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中形成的题材, 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形象时,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也不融合于其间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形象之中。文学形象就是与同形同构的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显现。文学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直接融合。。二、静态与动态的互转。一部作品的文学形象在人的心目中不一层不变的存在的。因为艺术形象本身体的储蓄性与象征性在召唤着读者的审美想象力, 并渗透在读者的阅读活动中。中一读者本身体又是一个历史的存在, 他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的特征也必然在其思维方式上, 在其理解和想象活动中刻上特殊的印记, 这种影响又不可避免地体现到他对语言符号的解码破译行为中。体现到文学形象在他心目中的构成结果。 三、担当着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它使得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这两个领域得以沟通。它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存在。集中体现在文学形象上。第一,文学形象使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直接同一。第二,文学形象赋予文学生产与消费以自由性。 文学概论模拟题 2

文学概论整理

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而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 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地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 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 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特征?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虚幻性是指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体裁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①凝练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②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③音乐性(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小说的基本特征:①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③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 散文的基本特征:①题材广泛多样。题材广泛多样是我国散文的历史传统,它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怀友、访旧,也可以描写风土人情,展示国际风云,细摹花鸟鱼虫,对散文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结构自由灵活。散文是一种结构自由的文学样式,它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它的长处。 ③抒写真实感受。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抒写作家真实的现实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戏剧的基本特征: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的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4、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5、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审美特征。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

2021年文学概论名词及问答题整理第五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本) -01-18 12:20:04]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相应关系,即以为作品是对世界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地步,以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种自足体,浮现了所谓“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品,通过车运载,可以达到目地。如果车装饰得很美丽,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手段和工具。这样文学观念偏于文学教化目。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思想家贺拉斯提出。以为文学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她爱慕,才干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注重摹仿又注重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文学观念。 ★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它是具备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达阅读者“试图尽量敏锐和精确地描述出她在作品中所发现价值”。固然这里所说价值,一方面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在活跃状态主体,在特定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入条件下,对于客体美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互相渗入,一方面是个体心情,是详细感性,是会感动人,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结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而,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作品,它情致往往是无法简朴地用语言传达出来。 ★虚静: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极端安静状态,这样事物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呈当前眼前。因此“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艺术形象合情合理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某些。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作家体验不但要能“入”,并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气愤。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包括完整意义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基本存在方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文学概论选择题

1.德国思想家黑格尔说过: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 A.形象B.音律C.生活D.世界 2.抒情作品的本位是 A.想象B.虚构C.理性D.情感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毛泽东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 4.17世纪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是 A.浪漫主义B.启蒙主义C.古典主义D.自然主义 5.从题材方面讲,一生中多写田园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岑参C.王昌龄D.王之涣6.未包括在中国古代诗歌常见抒情母题范围之内的是 A.怀乡B.冒险C.思人D.悲秋 7.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

接参与 8.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9.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A .象征性B.主观性 C.评价性 D.精神方面10.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 C.意义功能 D.形式功能11.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倒装与歧义 B.夸张与对比 C.借代与用典 D.比喻与象征 12.“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 B.钱钟书 C.王夫之 D.布封 13.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创作个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14.风格的特性是() A.独创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15.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文心雕龙》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D.《诗学》 16.文学接受客体指() 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 C.文化属性 D.整体属性17.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A.阐释者 B.审美者 C.认识者 D.思想者 18.“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A.黑格尔 B.姚斯 C.刘勰 D.布封 19.“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莱蒙托夫 B.姚斯 C.布封D.伊瑟尔 20.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文学概论题库

文学概论(上)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有收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符号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填空为主)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一,文学活动论 自由:是指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利用已有规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觉:是说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是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的出发点,连接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应 镜子论: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 三,艺术生产论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掌握是”艺术的掌握”,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评论是”诗意的裁判”,而这个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 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 五,艺术交往论 当代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在这一世纪,西方文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这里的人不是孤立的或抽象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特征 王桃令 1、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 2、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分析、比较、选择、缀合、创造性的加工、提炼概括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缀合、加工、概括、提炼、预言,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3、艺术虚构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通过缀合、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生发构想出来。 4、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概况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 5、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形象的具体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性。文学形象性的基本特点是:描绘的具体生动性;艺术的概括性;审美的感染性。 描绘的具体生动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特点。即所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 艺术的概括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二个特点。即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反映出的却是某一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审美的感染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三个特点。即通过文学形象唤醒人们的美感,使人们沉浸文学形象所表现的境界中,从而得到精神上的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t试卷(精品)

文学概论(一)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 1、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1分)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2、“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1分) A:《周易?系辞》 B:《庄子》 C:王充《论衡》 D:叶燮《原诗》 3、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分)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创作动机的发生 C:艺术构思过程 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4、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1分) A:结构 B:节奏 C:格律 D:押韵 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1分) A:显露情感 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 D:传达情感 6、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1分) A:艾布拉姆斯 B:艾略特 C:英加登 D:苏珊?朗格 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1分) A:毛宗岗 B:金圣叹 C:脂砚斋 D:张竹坡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1分) A:情节 B:情景 C:故事 D:场景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1分)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1分) A: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 D:创作经验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1分) A:诗歌、小说和剧本 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3、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1分)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1分) A:意与境浑 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 D:典型环境 15、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1分) A:情调 B:气势

文学概论考题整理

文学概论考题整理 一、文学的性质 1、简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2006) 2、通过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比较,谈谈你对艺术真实的理解。(2006 论述) 3、文学本体论(2005) 4、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005 单科) 5、概括文学意识形态性的主要内涵。(2003 论述) 6、艺术真实(2007) 7、简述形式创作对审美价值实现的决定性意义。(2007) 8、诗学(1998) 二、文学与语言 1、怎样理解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2011 论述 2006论述) 2、立象尽意(2010 名词解释) 3、陌生化(2005 俄国形式主义) 4、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语言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2007 论述) 三、文学与文本

1、从孟子的知言养气、庄子的听之以气、和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来谈中国文学批 评体系中“气”的文学化过程。 2、以体和 s tyle 为例,说明中西文体论的异同。(2012 论述) 3、简述文学作品结构的一般原则。(2003) 四、文学与作者(包括创作过程) 1、柏拉图的灵感说和陆机文赋的灵感说(2013 论述) 2、比较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如其人和布封风格即人的异同。(2010 论述) 3、简述你对艺术灵感特性的理解(2004) 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2004 论述) 5、简要回答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2003) 6、分析文学典型和文学意境的异同。(2003 论述) 7、移情说(2006) 四、文学与读者(包括接受过程) 1、伊赛尔的文本接受论(2013) 2、隐含的读者(2009) 3、共鸣(2005) 4、论述想象活动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2004 论述)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s试卷(最新)

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1分)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1分)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3、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1分)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4、“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1分)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5、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1分)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6、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1分)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7、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1分)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8、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1分)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9、中国最早的诗论是()(1分)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0、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1、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1分)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12、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1分)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3、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1分)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14、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1分) A:严肃文学 B:纯文学 C:精英文学 D:大众文学 15、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1分) A: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