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角的概念

功角的概念
功角的概念

功角的概念

◆y为内功率因数角,d=y-j定义为功角。它表示发电机的励磁电势和端电压之间相角差。功角d 对于研究同步电机的功率变化和运行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功角是表征同步发电机运行状态和判别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量[1-4],多年来,功角的测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已有的测量方法从原理上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纯电气测量方法,即采集同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电流或/和其他电气量,进而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来获得功角。该类方法最简化的情况就是基于稳态公式或相量图的解析计算法,它在系统稳态运行且发电机的参数比较精确时,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功角,而在系统暂态过程中,由于参数时变性、机组铁心饱和等的影响,方法所依赖的解析公式不能成立,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另一类方法需要借助非电量传感器(包含光电或磁电变换)来实现测量。常见的作法是[1-4],在转子轴上设置机械测点或测速齿轮,在转子周围安装光电、电刷或电磁装置,后者接收由前者产生的脉冲信号或其它与转子位置或速度相关的量,进而通过一定的变换来实现功角的测量(以下简称脉冲法)。脉冲法往往需要对发电机本体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工艺复杂,而且由于采用非电量传感器,需借助于比较复杂的信号处理和误差补偿技术,以去除诸如机械加工误差、信号传输延时、轴体扭振等导致的结构性误差;而且针对个案提出的方法很难适用于别的发电机,导致实现代价较大。除了上述两大类常见方法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一些很别致的测量方法,如文[5]提出的应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的映射功能,通过仿真数据训练并进而用来测量发电机功角的方法,文[7]提出的通过分析机组端电压的零序谐波分量来测量功角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可靠性有待于在实际电力系统进行验证。

发电机功角是发电机内电势与发电机端电压向量的夹角。当发电机功角为0时内电势与发电机端电压重合,应该是发电机全速未与系统并列。发电机功角90度时发电机发出有功并从系统吸收无功。发电机功角特性:Pdc=m EU/Xd sin δPdc电磁功率M 相数Xd 同步电抗δ功角E电势,U机端电压当原动机增加输入功率时,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也相应增加,正常运行的发电机只增加电磁功率时,其电势不变(励磁不变)机端电压不变(并列于系统),同步电抗不变。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只有功角变大,才满足这个特性。在物理上可以这样理解:增加原动力时,转子加速,但由于同步运行的作用,使得转子的转速不可能脱开同步转速,而又回到平衡。但此时和电枢主磁通和转子磁极中心线不再是和刚才一样的角度,而是加了一个角度,即Δδ。功角只有在0--90度间才符合这个特性。也就是SIN0-90度的值是0---1 发电机在正常运行时,功角一般在30度左右,这是因为需要一个静稳定的冗余。因为SIN30度=0.5也就是说一般发电机的静态稳定冗余为2。现代发电机因为有了较为先进的调节器,往往功角可以运行在较大的角度运行,甚至运行在功率因数为进相0.9运行,而保证不会失去静态稳定。这时候的功角大于90度.....根据以上公式大家可以进行分析。

功角可以理解为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之间的夹角,功角是一个角度,发电机额定正常运行功角一般在30度左右,在0~90之间功角越大发电机功率越大,但超过90度发电机外界受到扰动后就处于不稳定状态了,对于有自动调节励磁装置的发电机由于受暂态磁阻的影响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曲线发生偏移,功角可以大于90度稳定运行。

功角应该就是电动势与负载(系统)电压的夹角。

功角的测量,可以利用装于转子大轴上的霍尔传感器来感应转子磁场的角度(与定子电动势一致),以此为参照,再通过机端PT感应出的机端电压(系统电压)与参照值相比较,其相位角度差,就是功角。

功角是转子磁场与定子磁场的夹角,或者是定子电动势与负载电压的夹角;功率因数里面的相角是指电压与电流的夹角。二者不是一回事。就是说,当无功等于零时,相角肯定是0的,但功角可以在大于负90度小于正90度之间,小于零度时是调相运行状态;而有功为零时,功角肯定是0度,而相角仍可以在负90到正90度之间,大于零度时是迟相,小于零度时是进相。道理上应该是这样的。

有功负荷带得越高,汽机出力越大,功角拉得越开,越易失步,因为越过90度,就是滑极了。当然,励磁电流小了,不足以维持转子磁场,就是进相,励磁电流再小下去,使转子与定子间的电磁拉力减小,功角必然拉大,一旦越过90度,就会失步。所以,“转子磁场用于约束定子磁场的磁力线就不足.出力越大就越容易失步”是对的。

心脏作功量概念简述

血液在心血管内流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是由心脏作功所供给的;换句话说,心脏作功所释放的能量转化为压强能和血流的动能,血液才能循环流动。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心脏射出的血液所具有的动能在整个搏功中所占比例很小,可以略而不计。搏出血液的压强能可用平均动脉压表示,约相当于;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1/3.由于心室充盈是由静脉和心房输送回心的血液充盈心室造成的,计算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时不应将充盈压(可用左室舒张末期压或平均左房压表示,约为0.8kPa[6mmHg])计算在内。搏功单位为g~m.搏功乘以心率即为每分功,单位为kg~m/min.计算左室搏功和每分功的简式如下:搏功(g~m)=搏出量(cm3)×(1/1000)×(平均动脉压~平均左房压mmHg)×(13.6g/cm3)每分功(kg~m/min)=搏功(g~m)×心率×(1/1000)设搏出量为70ml,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平均左房压6mmHg,心纺75次,代入上式,求得左心室搏功为83.1g~m;每分功为6.23kg~m/min.右心室搏出量与左心室相等,但肺动脉平均压仅为主动脉平均压的1/6左右,故右心室作功量也只有左心室的1/6.用作功量来评定心泵血功能,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心脏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这部分血液具有适用高的压强能(以及很快的流速)。在动脉压增高的情况下,心脏要射出与原先同等量的血液就必须加强收缩;如果此时心肌收缩的强度不变,那么,搏出量将会减少。实验资料表明,心肌的耗氧量与心肌的作轼量是相平行的,其中,心输出量的变动不如心室射血期压力和动脉压的变动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大。这就是说,心肌收缩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血压。由此可见,作为评定心泵血功能的指标,心脏作功量要比单纯的心输出量,更为全面。在需要对动脉压不相等的各个人,以及同一个人动脉压发生变动前后的心脏泵血功能进行分析比较时,情况更是如此。

功的计算方法

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法:=θ,适用于恒力做功问题. .利用功率求功:=,适用于功率恒定不变的情况. .利用动能定理求功:总=Δ,此法主要用于求变力在短时间内做的功,或在曲线运动中随路径变化的外力做的功,或在连续多个物理过程中求外力做的功. .利用其他功能关系求功:例如,利用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可以求重力做功;利用机械能的变化量可以求除重力、弹力外其他力做功;利用弹性势能的变化量可以求弹力做功. (·金华高一检测)已知飞机的总质量为,若飞机以恒定功率由静止开始沿平直跑道加速,经时间行驶距离为时其速度达到该功率下最大速度,已知飞机所受跑道和空气阻力之和始终为,则此过程中飞机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 . [解读]由于飞机以恒定功率运行,所以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等于,正确;对此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正确;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有=,正确.[答案] 常见的几种功与能的关系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对应物体动能的改变. 合=-,即动能定理. .重力做的功对应重力势能的改变. =-Δ=- .弹簧弹力做的功与弹性势能的改变相对应. 弹=-Δ=- .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相对应,即其他=Δ. (·合肥高一检测)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现将一小工件放到传送带上.设小工件初速度为零,当它在传送带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达到而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设小工件质量为,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小工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过程中() .滑动摩擦力对小工件做的功为 .小工件的机械能增量为 .小工件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路程大小为 .传送带对小工件做功为零 [解读]小工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传送带对它施加的摩擦力,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小工件增加的动能,小工件的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其动能增加为,则小工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对小工件做的功为,选项正确,而选项错误;根据功能关系知,除了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小工件机械能的改变量,选项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μ=,则=,是小工件相对地面的位移,该过程中,传送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则小工件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选项正确.[答案]

功角的概念

功角的概念 ◆y为内功率因数角,d=y-j定义为功角。它表示发电机的励磁电势和端电压之间相角差。功角d 对于研究同步电机的功率变化和运行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功角是表征同步发电机运行状态和判别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量[1-4],多年来,功角的测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已有的测量方法从原理上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纯电气测量方法,即采集同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电流或/和其他电气量,进而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来获得功角。该类方法最简化的情况就是基于稳态公式或相量图的解析计算法,它在系统稳态运行且发电机的参数比较精确时,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功角,而在系统暂态过程中,由于参数时变性、机组铁心饱和等的影响,方法所依赖的解析公式不能成立,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另一类方法需要借助非电量传感器(包含光电或磁电变换)来实现测量。常见的作法是[1-4],在转子轴上设置机械测点或测速齿轮,在转子周围安装光电、电刷或电磁装置,后者接收由前者产生的脉冲信号或其它与转子位置或速度相关的量,进而通过一定的变换来实现功角的测量(以下简称脉冲法)。脉冲法往往需要对发电机本体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工艺复杂,而且由于采用非电量传感器,需借助于比较复杂的信号处理和误差补偿技术,以去除诸如机械加工误差、信号传输延时、轴体扭振等导致的结构性误差;而且针对个案提出的方法很难适用于别的发电机,导致实现代价较大。除了上述两大类常见方法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一些很别致的测量方法,如文[5]提出的应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的映射功能,通过仿真数据训练并进而用来测量发电机功角的方法,文[7]提出的通过分析机组端电压的零序谐波分量来测量功角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可靠性有待于在实际电力系统进行验证。

角(基础)知识讲解

角(基础)知识讲解 撰稿:孙景艳审稿:赵炜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 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397364 角的概念】 要点一、角的概念 1.角的定义: (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边是射线OA、OB. (2 )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和O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 图1 图2

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 的1 60 为1分,记作“1′”,1′的 1 60 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 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等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A′O′B′;由图(3)可得∠AOB>∠A′O′B′.

功的概念

《功的概念》教学反思 物理071班方可07180104 这是去实习之前的最后一次试讲,比以前微格的时候听课的人还要多,还有很多是其他专业的人,我本来就是一个内向胆小的人,这样的情况让我心情更加紧张了。等待试讲的过程是难熬的,不知道是紧张的原因还是觉得自己准备不够充分的原因,也许两者兼有,虽然觉得自己的课件和上课内容还是欠缺一些东西的,但是就是找不出,忐忑不安,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讲台,希望大家能看出到底哪里不对劲,可是老师只指出了我内容上面的不足,我知道老师是在给我留面子,但其实我很希望老师不留情面的把我不好的全部说出来…这样我才能更好的对待自己的不足。 对于老师提出的内容上面的不足,我已经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确定了位移是不能分解的,准确的说应该是位移的效果拿来分解,这是一个专业性的错误,多亏了老师的指出,我以后对于这些模拟两可的问题还要多加仔细的研究,不能再犯。 关于其他方面,我询问了一些同学,大家说我看去是不紧张的,但是我感觉自己是上去了大脑就变空白了,完全不知道下面应该是讲什么内容,都是凭借PPT让我想起来,这点我需要改正,我觉得这个是因为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还没有达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所造成的,在接下去一中的实习中,我会抓紧每分钟,把教案吃透背熟,做到能够灵活的插入例子以及能与学生很好的互动交流,并衔接好课堂内容。在备课时,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只有教师讲的学生都渴望学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以上都是我对自己试讲的一些评价,其实这些只是基本,我觉得在试讲中很多同学的课堂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教技的和几个地理学科的同学,非常能和学生互动起来,并且他们的知识量也非常丰富,很有文采,我觉得这是我一时半会做不到的,还需要不断的看书,浏览新闻才行,作为班主任,这是必须的。现在的我在学生面前,就算乱侃也侃不到10分钟,真的不知道应该和他们聊些什么,所以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不仅是班主任的必备素质而且也能让我在物理课堂中多多的利用好的材料,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物理同学的试讲中,也给了我借鉴。先来说对定律等概念性的知识讲解,你必须要充满一定的热情去上这节课,并且要做好很多课外工作,比如找好充分的材料、图片、例子等等,不然这节课肯定会非常的沉闷。或者可以多和同学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所在,在通过我对他们的理解进行评价、拼接、总结得出这节课的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更乐于接受这个课堂。那么对于不是概念而是探究、实验的课堂,气氛而言,是比较好调动起来的,但是有的时候学生会过于新奇,注意力在实验仪器而不是老师的课,这也是需要老师平衡好的。 再来说下PPT。上课的内容虽然重要,但是PPT如果做的不好,也会给这节课大打折扣。物理的PPT需要清爽不能花俏,字不能多,图要画的清楚,最好是图多字少,通过老师对图的讲解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思考。有些例题,里面的图也要步骤分清,一步一步给学生放映,让学生能清楚的了解解题的方法,步骤。对于一些让同学思考的问题,可以就这个问题做张PPT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好的PPT也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完整版)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复习目标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专题五功和能 复习目标:1.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求解有关问题。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复习难点:1.动能和动能定理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一、考纲解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大纲》对本部分考点均为U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易与本部分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本考点的知识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趋势 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是动力学内容的继续和深化,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要准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意义,掌握正功、负功的判断方法;要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功能关系解决有关能量变化的综合题。 、内容标准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例 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 例 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例 3 用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例 4 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能定理。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例5、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例6、通过查找资料、访问有关部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 四、习题类型选讲 热点五对能.守恒问题的综合分析 五、考点基础练习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 1.角的有关概念 (1)从运动的角度看,角可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2)从终边位置来看,可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3)若α与β是终边相同的角,则β可用α表示为S ={β|β=α+k ·360°,k ∈Z }(或{β|β=α+2k π,k ∈Z }). 2.象限角 3.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1)1弧度的角: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符号rad 表示. (2)角α的弧度数: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那么l =rα,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α| = l r . (3)角度与弧度的换算①1°=π 180rad ;②1 rad =?π 180 (4)弧长、扇形面积的公式:设扇形的弧长为l ,圆心角大小为α(rad),半径为r ,又l =rα,则扇形的面积为 S =12lr =12 |α|·r 2 .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正弦 余弦 正切 定义 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 y 叫做的正弦,记作sin x 叫做的余弦,记作cos x y 叫做的正切,记作tan α 三角函数 正弦 余弦 正切 各象限符号 Ⅰ 正 正 正 Ⅱ 正 负 负 Ⅲ 负 负 正 Ⅳ 负 正 负 各象限符号 口诀 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5.三角函数线 设角α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过P 作PM 垂直于x 轴于M ,则点M 是点P 在x 轴上的正射影.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点P 的坐标为(cosα,sinα),即P(cosα,sinα),其中cosα=OM ,sinα=MP ,单位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单位圆在A 点的切线与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则tanα=AT .我们把有向线段OM 、MP 、AT 叫做α的余弦线、正弦线、正切线.

什么是功

13.1 什么是功 三维教学目标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器材 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故事引入新课: 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才叫“做功” 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1所示)。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 功的概念: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活动: 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它物品)送给老师。 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模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 3.分析课本活动2,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 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 4.练习: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为什么? (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为什么? (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 (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 (三)怎样测算功 1.功的多少 如图甲示,用力把一砖块匀速提升1m,做了一份功W。 如图乙示,如果用力把三块同样的砖匀速提升1m,做功多少? 如图丙示,如果用力把一块砖匀速提升3m,做功又是多少? 点拨:从上面分析可知功与力、距离的关系如何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有: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

机械能考点例析 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本章的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章知识。例如:2001年的全国卷第22题、2001年上海卷第23题、2002年全国理综第30题、2003年全国理综第34题、2004年上海卷第21题、2004年物理广西卷第17题、2004年理综福建卷第25题等。同学平时要加强综合题的练习,学会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始末运动状态量及物理过程中力、加速度、速度、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 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 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 ≤<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 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 有关:W=mgh ,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 >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 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功(1)

功2020、07、23 一、功的概念 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就说该力对物体做了功.2.公式:W=Fs cosα。该公式只适用于________做功,其中α是力与_____方向的夹角,s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3.对公式的理解: ①力F和s、cosα的乘积(其中α是F和s两矢量的正向夹角). ②力F和s cos,(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的乘积. ③Fcosα(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和s的乘积. 其中α为F、s正方向之间的夹角,s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4.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①当0<α<9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90°<α<18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物体克服该力做了功. ③当α= 9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 比较做功的多少看功的________。 二、功的正负的判断方法 1.若物体做直线运动,依据力与位移的夹角来判断。 2.若物体做曲线运动,依据F与v的方向夹角来判断。当0°≤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90°<α≤180°,力对物体做负功,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3.依据能量变化来判断: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此法常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的判断。 三、功的计算 1.恒力做的功:直接用W=Fl cos α计算. 2.合外力做的功 方法一:先求合外力F合,再用W合=F合l cos α求功. 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W2+W3+……求合外力做的功. 方法三: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做的功。 3.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用动能定理W=ΔE k或功能关系求. (2)当变力的功率P一定时,可用W=Pt求功,如机车恒功率启动时. (3)当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类力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如滑动摩擦力做功等. (4)当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做线性变化时,可先求出力的平均值,再由W=l cos α计算. (5)作出变力F随位移l变化的图象,图象与位移所在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同理:功率-时间图像,压强-体积图像的面积表示对应力做的功。 (6)在涉及液体或气体的等压过程中,可由求解变化的压力所做的功,式中P是压强,是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变化量.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在朱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借阅了图书室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这本书,这本书于我就像一扇通向提升专业素养的门,给我带来无限的启迪和很大的影响。随着阅读的越多,我能从中汲取的便越多,而想要学习提升的变更多。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基础概念,还是基本法则,都是最基础的、最本质的,要把这些本质的东西讲述清楚往往比较困难。而《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结构简洁,通俗易懂。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实现“四基”课程目标、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分为三个部分:“问题篇”、“话题篇”和“案例篇”。“问题篇”包括30个问题,大部分问题来自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本书尝试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讲述,读者能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话题篇”设定了30个话题,拓展对教学核心问题的理解。“案例篇”呈现了20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设计的分析,特别的实用,可供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时参考。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有这样一段话,令我有着深思:“我们在前面的30个问题中反复强调,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头思考问题,要知道自己思考问题的开始是什么。可以知道,这样强调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可见,数学思考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如

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思考与研究。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追求标准的答案,从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恰恰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的时机。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流,其实是思维过程的展示,学生说对概念的理解、思考的困惑等等,使教师的引导、讲解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叙述者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发现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解决的方法和出现的错误,所有学习者之间相互启发,促进全体学习者在叙述过程中的共同成长。 对于教学经验匮乏的我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和理念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大有帮助。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围绕现实问题开展,让孩子从对现实问题的处理中找寻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复习目标1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专题五 功和能 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 关问题。 复习目标: 1.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熟练应用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问题。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动能和动能定理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纲解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 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大纲》对本部分考点均为n 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 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 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 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易与本部分知 识发生联系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一般过程复 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本考点的知识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 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趋势 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是动力学内容的继续和深化,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要 准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意义,掌握正功、负功的判断方法;要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 功能关系解决有关能量变化的综合题。 三、内容标准 1) 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例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 例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 产中的现象。 例3 用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例4 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能定理。 3) 4)

对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第十讲 对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一:问题思考 问题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 (2)可设取x 次,则有 二:新知引入 1. 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 数,记作: ,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 叫做真数。 注意:①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底数的限制:a>0且a ≠1。 思考: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a>0且a ≠1? 对数的书写格式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N x N a a x log =?= 幂底数 ← a → 对数底数 指数(指数函数的自变量) ← b → 对数 幂(指数函数的函数值) ← N → 真数

3、对数的形式 ①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简记为: lgN ②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简记为: lnN . (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 为底的对数) ③一般对数:(含有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注意:对数的书写 课堂练习 1 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 (2) (3) (4) 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 (2) (3) 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 对数运算 (1) 基本性质 ①0和负数没有对数,即N>0 ②1的对数是0,即01log =a ③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1log =a a ④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2) 运算法则 如果,0,0,0,0>>≠>N M a a 则 1)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2)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3 ) ∈=n M n M a n a (log log R )。(例题 p111,例 4 ,计

小学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九)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复习内容: ① 线和角的基本概念 ② 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 1. 2. 从一点引出( ),就组成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 ) 叫做角的边。 3.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 条直线的(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4.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这个三角形叫做( )。如果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70°, 其余两个底角各是( )度。 5. 直角度数的 31 ,等于平角度数的()(),等于周角度数的()() 。 6.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另一个锐角度数的一半,那么这两个锐角的度 数分别是( )度和( )度。 7. 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如果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如果按边 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两组对角( )。 9.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 )和( ),不平形的一组对边 叫梯形的( )。 10. 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 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二、判断(对的请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 一条直线长10厘米。……………………………………………………( ) 2.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3.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 ) 4. 比90°大的角叫做钝角。……………………………………………… ( ) 5. 两个正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6.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 ( ) 7. 经过两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 ( ) 8. 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一定相交。………………………………………… ( ) 9. 平角是一条直线。……………………………………………………… ( ) 10.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 ( )

机械和功基本概念

第四章机械和功 4.1.1杠杆 一、知道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组成杆杆的示意图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刚刚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会 1、会画力臂: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2、会确定力的方向: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是动力与阻力使杠杆转动效果相反 4.1.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 态。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支架)、弹簧夹(线)、弹簧测力计、钩码 (2)实验前: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步骤: 1.把带有刻度杠杆的中点支到铁架台上 2.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能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数值)。 3.杠杆两端挂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和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的位置重新平衡 4。使用测力计时,它对杠杆施加的力必须竖直向上(保证与杠杆垂直) 5。实验过程中应多次改变力的大小和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大小,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重复上述实验三次----目的得出普遍规律) (4)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上式的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解题指导:1、分析杠杆平衡条件问题: 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分析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找出 对应的力臂的大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当F2×L2一定时,必须使动力臂最大,动力才能最小。 (做法:在杠杆上找到一个与支点最远的点;动力过该点且与该点与支点的连线垂直) 杠杆类型杠杆结构特点优缺点实例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 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小学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总复习

小学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总 复习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九)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复习内容: ① 线和角的基本概念 ② 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 1. 2. 从一点引出( ),就组成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 ( ) 叫做角的边。 3.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 ),其中一条 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4.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这个三角形叫做( )。如果这个三角形 的顶角是70°,其余两个底角各是( )度。 5. 直角度数的3 1,等于平角度数的()(),等于周角度数的()()。 6.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另一个锐角度数的一半,那么这 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度和( )度。 7. 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如果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 形;如果按边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两组对角( )。 9.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 )和( ),不平 形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 )。 10. 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 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 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二、判断(对的请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 一条直线长10厘米。…………………………………………………… ( ) 2.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3.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 ) 4. 比90°大的角叫做钝角。………………………………………………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