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胡桃夹子》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92年创作的两幕三场芭蕾舞剧。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

圣诞节是一个满载温馨和欢笑的节日,而极富圣诞色彩的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由伟大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作曲,其浓厚的喜庆气氛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节日氛围。又由于这个舞剧的故事发生在圣诞前夕,所以每逢圣诞期间各大芭蕾舞团均会上演《胡桃夹子》,观赏“夹子”便成为许多欧美国家主流社会家庭欢度圣诞平安夜的一项传统,因此该剧被称为百年不衰的“圣诞芭蕾”。也许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景。

《胡桃夹子》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整个舞剧气势宏大,场景辉煌,充满了喜庆欢乐的色彩。它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贴近民众的芭蕾舞剧。这部剧还为观众营造了个美丽、浪漫、欢乐的氛围,给人美好的享受。舞蹈剧音乐富有节奏,舞蹈优美、欢快,两者交织在一起。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其中活泼欢快的节奏、精致优美的旋律,以及特有的清激透明的普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舞剧中的有很多好听的由子,比如:《中国舞曲》很有中国特色,幽默活波。另首《花之圆舞曲》是很著名的华尔兹舞曲之一,曲子欢快,缓慢,节奏起伏。

《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三部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它并不是属于王子公主的童话。小女孩在梦里跟着胡桃夹子大冒险,一起击退鼠兵,拜访糖果山,跟花仙子尽情起舞。这样的故事,编成芭蕾舞剧,自然是美得不像话。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胡桃夹子》剧本是根据德国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改编的,全剧共分两幕,描绘了儿童的独特天地。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剧情大致为: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

乐。

一部好的舞剧除了优美的舞蹈、舞曲以外,服装和场景也很重要。《胡桃夹子》里面舞蹈演员的服装也很变化多姿,不同情境下舞曲不同,服装也不同。这里的服装与我们熟知的《天鹅湖》里见到的服装不同,这些服装装点了气氛,很有意思。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doc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

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娘子军连连歌》 这是舞剧的主题音乐,节奏明快、坚定有力、扣人心弦,配合主题歌是老乡们手舞彩旗先十字步接后踢小跳步的欢迎场面,娘子军连战士大踏步行进及指导员与连长检阅式的行进,没有过多舞姿造型。 在阵阵军号声中,战士们立起足尖整队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其创作根源。当年为使芭蕾演员表演上有部队的生活气息,就有演员包括演奏员百余人全部下连当兵,当演员们听到“向右看齐” 的口令时,都下意识地立起足尖,解放军战士都惊讶地叫起来“立起来真好看”、“比我们做得好看”,就这样,小插曲被吸收编排到舞蹈中来,接后面的射击、投弹、刺杀等舞蹈完全来自部队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

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赏析《胡桃夹子》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92年创作的两幕三场芭蕾舞剧。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 圣诞节是一个满载温馨和欢笑的节日,而极富圣诞色彩的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由伟大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作曲,其浓厚的喜庆气氛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节日氛围。又由于这个舞剧的故事发生在圣诞前夕,所以每逢圣诞期间各大芭蕾舞团均会上演《胡桃夹子》,观赏“夹子”便成为许多欧美国家主流社会家庭欢度圣诞平安夜的一项传统,因此该剧被称为百年不衰的“圣诞芭蕾”。也许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景。 《胡桃夹子》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整个舞剧气势宏大,场景辉煌,充满了喜庆欢乐的色彩。它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贴近民众的芭蕾舞剧。这部剧还为观众营造了个美丽、浪漫、欢乐的氛围,给人美好的享受。舞蹈剧音乐富有节奏,舞蹈优美、欢快,两者交织在一起。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其中活泼欢快的节奏、精致优美的旋律,以及特有的清激透明的普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舞剧中的有很多好听的由子,比如:《中国舞曲》很有中国特色,幽默活波。另首《花之圆舞曲》是很著名的华尔兹舞曲之一,曲子欢快,缓慢,节奏起伏。 《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三部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它并不是属于王子公主的童话。小女孩在梦里跟着胡桃夹子大冒险,一起击退鼠兵,拜访糖果山,跟花仙子尽情起舞。这样的故事,编成芭蕾舞剧,自然是美得不像话。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胡桃夹子》剧本是根据德国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改编的,全剧共分两幕,描绘了儿童的独特天地。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剧情大致为: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

观当代芭蕾舞剧有感

观当代芭蕾舞剧有感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作为一名热爱跳舞的女生,每个舞种对我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通过舞蹈我可以感受到舞者内心所要传递给观众的感情,以及舞蹈本身所散发出的热情与魅力。但是对于芭蕾舞我却是知之甚少的。因为我一直认为芭蕾舞是极高雅的艺术,每个站在舞台上的舞者都散发出高贵的光芒,却也因此给我一种遥不可及的疏离之感。总觉得芭蕾舞是那种要求完美的舞蹈,从指尖到足尖,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不能随心所欲,即兴而舞。怀着对芭蕾舞的种种疑问,这学期我选修了《当代著名舞蹈及著名芭蕾舞剧欣赏》这门课。我渴望走进真正的芭蕾舞的世界,去看一看我所不知道的芭蕾舞。 在课堂上,我跟着老师不知不觉已经欣赏了七部芭蕾舞剧,每部舞剧都让我对芭蕾舞有了新的认识。每部舞剧都有共同的地方,却又有其不同之处。让我对芭蕾舞感到新奇的同时有深深为它着迷。下面就让我谈一下对于每部舞剧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吧: 《中央舞台》 这是我在这门课中看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经典的有关芭蕾舞的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说实话,上第一节课时我的心中是有点忐忑的,我怕一开始就让我看那些枯燥难懂的作品,会从此丧失对芭蕾舞的热情。所幸老师给我播放的是这样一部电影,让我对芭蕾舞的印象从根本上发生的巨大的改变。我从来不知道芭蕾舞也可以跳得如此热情洋溢,激情四射。舞者的每一个舞步都仿佛踏在我的心上,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叫嚣着想要与之共舞。 在这部影片中我还看到了个性与传统的冲撞。一群朝气蓬勃的舞蹈学生们,为了实现在舞蹈界出人头地的梦想,艰苦地进行着训练。为了自己心爱的舞蹈艺术,他们在不懈奋斗中经历苦痛、伤悲、欢笑,还有种种两难的冲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用激情去演绎舞蹈。无论是个性张扬的伊娃,敢爱敢恨的朱迪,还是追求自我的莫林,放荡不羁的库帕,都闪耀着自己独有的光芒。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他们的舞蹈也感动了我。其实芭蕾舞和其他舞种都一样,对于舞者来说就是灵魂与支柱。比舞蹈的脚更重要的是有一颗舞蹈的心。 《葛蓓莉娅》 《葛蓓莉娅》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芭蕾舞剧。说实话这部舞剧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新奇的情节、不一样的表演形式都给我很深的震撼。这是一部三幕舞剧,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芭蕾舞不是踮起脚尖跳跳就完了的。芭蕾舞剧是有故事情节的,每一幕都有它的内容。 《葛蓓莉娅》在现存的19世纪浪漫主义古典舞剧的珍品中被认为是喜剧芭蕾的典型。整部舞剧由一个木偶引发,这让我觉得十分新奇。而且第一幕、第二幕基本上依靠哑剧展开,但是故事的内容却并不让人难以理解。只要认真观看,很快就会被带入到情节当中去。看到女孩子们到昏暗的工作室里去一探究竟,我都不禁为她们捏了一把汗,害怕她们被葛白留斯发现。因为是有关木偶的故事,因此很多舞蹈动作都以木偶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你看到一群木偶在跳芭蕾,你也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吧。第三幕是斯万斯妮尔达与弗朗兹重归于好,举行了盛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一部芭蕾史,上下五百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是 自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芭蕾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改编版本最多、 演出场次最多、观众人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一部芭蕾舞剧。《天鹅湖》因其如泣如 诉的爱情童话、诗情画意的舞蹈段落、沁人心脾的交响音乐、圣洁典雅的天鹅形象,代表 着古典芭蕾的最高成就。 不过,这部芭蕾经典来之不易:1877年在莫斯科大剧院,由奥地利芭蕾大师文策尔·莱 辛格尔编导的第一个版本曾首战失利,使得《天鹅湖》尘封了近18年。1895年在圣彼得 堡的玛林斯基剧院,素有“古典芭蕾之父”美誉的法国大师马里于斯.佩蒂帕和他的俄国 弟子列夫.伊万诺夫携手合作,终于力挽狂澜,成功地推出了《天鹅湖》,并引起舞蹈界内 外的一致好评,从而奠定了俄罗斯芭蕾在19世纪后半叶世界芭蕾发展史上的核心地位。 此后,《天鹅湖》在舞台上被确立下来,成为迄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奠基之作。 《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 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恋爱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 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根基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角逐贯串成长,起着主导念头的浸染。凄恻悦耳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 圆号上;最后,由木管曲谱和弦曲谱离隔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逐步消逝踪。乐队吹 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莽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开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排场。开首一段音乐由弦澜ㄔ爨出,王子和他的伴侣本诺穿戴 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曲谱旋律交替呈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 弓射击,天鹅仓猝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年夜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 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厩啻洮示激 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排场。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吐: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 的火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日酿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 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看管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

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

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 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此舞剧场次介绍 序幕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倒老四,在难友的掩护下,夺门而逃。 第一场黑夜,暴雨倾盆。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去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南霸天寿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逃遁。琼花因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红军打开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1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作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音乐赏析——芭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

芭蕾舞剧音乐的明珠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在音乐赏析课的上,老师带着我们欣赏了闻名中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了帮助我们观看,老师先简要向我们介绍了剧情。为了营造一个适合观看的环境,把教室四周的灯关上之后,我们开始观看这部名声大噪的舞剧。舞剧中演员流畅、优美的动作,华丽的服饰和场景,人物鲜明的性格和美妙的音乐深深的抓住了我的神经。 一、眼中,美丽动人的《天鹅湖》 《天鹅湖》这部芭蕾舞剧共分四幕和尾声,故事所描述的是齐格弗利德王子18岁生日,皇宫里为他举行盛大的庆祝晚会。王子对绚丽多彩的现实并不感到满足,他要追求新的、他所未知的世界。这时,他的眼前出现了白天鹅——美丽的少女奥杰塔,王子不顾一切地向白天鹅奔去。他走近湖边,与白天鹅奥杰塔相会,并向奥杰塔表露爱慕之情,发誓永不变心。统治天鹅湖的恶魔罗德巴特阻挠他们相爱,迫使奥杰塔离开了王子,王子感到十分悲伤。母后为成年的王子挑选新娘,5位来自匈牙利等王国的美貌公主,王子都没有看上,他一心想着奥杰塔。恶魔带着黑天鹅奥吉莉娅出现在王子面前,奥吉莉娅冒充奥杰塔向王子表露爱情,赢得了王子的爱心和誓言,他请求母后祝福他们结为伉俪。这时窗外闪现出奥杰塔的身影,王子如梦初醒,绝望地跑向天鹅湖畔。清晨,群鹅为奥杰塔的不幸而感到痛苦和气愤,奥杰塔悲伤地倒在地上。王子感到无比悔恨和痛心,请求奥杰塔原谅,恶魔百般阻挠,他们的爱情再次受到考验。奥杰塔、王子并与恶魔展开殊死搏斗,同归于尽。王子与奥杰

塔以身殉情,为众多的天鹅湖少女作出伟大牺牲,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得到了净化和永生。它是一部令人回味的舞剧,那是人世间美丽爱情故事的神话,是人们心中最美丽的传说,它是人间追求的经典爱情故事,那白天鹅如泣如诉的舞姿优美而抒情,黑天鹅的惊艳和狂野着实让人震惊,王子的表演刚柔相济,无可挑剔,能够有幸目睹世界一流的舞剧可谓是大饱眼福。 二、耳朵里,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天鹅湖》 《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首部芭蕾舞剧,在这部舞剧中,柴可夫斯基完成了对芭蕾音乐的变革,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了交响化、戏剧化的水平,使之成为芭蕾舞剧音乐的代名词。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艺术史上最富盛名的一部杰作,达到了人类舞蹈艺术文化的最高峰,成为世界各国芭蕾舞团演出次数最多、观众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作品。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 柴可夫斯基对这部舞剧的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和代表性民间舞的音乐和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导言: 先给大家听一段音乐,请问有谁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 1、你喜欢跳舞吗? 2、你看过芭蕾舞剧吗? 3、你想认识柴可夫斯基吗? 1、你知道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吗?(柴可夫斯基) 2、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交响乐队) 一、舞剧 《天鹅湖》脚本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姆宙斯的童话《天鹅湖》。 《天鹅湖》原为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一、作者介绍 二、剧情介绍 四幕芭蕾舞剧 第一幕王子齐格弗里德在生日前夕,其母亲告诉他,已成年的齐格弗里德要在第二天选一位新娘。而到了晚上,王子去天鹅湖捕猎天鹅。 第二幕齐格弗里德遇上被罗特巴特施咒的公主奥杰塔,她白天是天鹅,晚上却会化成一位少女,只有当某位男子真诚地爱上她时,她才能得救,齐格弗里德邀请她第二天晚上来参加舞会,并会向母亲表示,愿意娶奥杰塔为妻。 第三幕各国的公主和使节都来出席齐格弗里德的生日宴会。罗特巴特也带着他的女儿奥吉莉亚来了。奥吉莉亚显示的是奥杰塔的形象,只是身着黑装。齐格弗里德被迷惑并与她缔结了婚约。当齐格弗里德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大为震惊,并立即赶往天鹅湖。 第四幕王子请求奥杰塔的宽恕,而奥杰塔也原谅了他。这时罗特巴特用魔法卷起大浪,要淹死齐格弗里德。奥杰塔为了救他纵身跃入湖内。根据导演编排的不同,结尾也不一样:或者是双双逝去形成悲剧式的结尾,或者是天鹅恢复人形,王子救起公主,爱情终于战胜了邪恶。 三、乐曲介绍 乐器 《天鹅湖》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 2舞剧天鹅湖

舞蹈欣赏——《天鹅湖》

舞蹈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1489年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全剧共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结束。柴可夫斯基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柴科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 《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A-B-A-C-D-A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第五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第二幕的终场音乐,再现了第二幕开头由双簧管独奏的天鹅主题。王子向亲爱的奥杰塔告辞。奥杰塔在洛特巴尔特的威胁下慢慢离开了王子的怀抱。当曙光初现时,一群天鹅静静地飞过湖上。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

芭蕾舞双人舞《梁祝》舞蹈赏析

芭蕾舞双人舞《梁祝》舞蹈赏析 —中央芭蕾舞团 中央芭蕾舞团出演的双人芭蕾舞《梁祝》是以我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展开描述的,故事讲述的是男扮女装的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在一所书院读书,两人朝夕相处互生感情,但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直到祝英台回家要与另外一位男子结婚。梁山伯听说后由于想念抑郁而死,而祝英台则在出嫁的途中跳入梁山伯的坟墓中,最后两人变成一对蝴蝶的浪漫爱情故事。整个舞蹈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个人在书院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祝英台被逼婚回家,两人郁郁寡欢,梁山伯难过至死的场景,第三部分是祝英台为梁山伯殉葬,两个人化为蝴蝶的情节。第一部分中,随着中国古典音乐《梁祝》逐渐跃入耳底,两个人的身体慢慢交织在一起,但此时大部分的动作都是女主在做,男主在旁从中辅助。之后两人的动作则更加亲密,大部份都是男主抱着女主在做,甚至有接吻的动作出现。通过动作的亲疏,生动的表现出了两人从刚相识时的羞涩到转变为知心“好友”的过程。舞蹈大约在两分钟左右开始进入第二部分,此时两人之间出现很多分开的动作,之后女主又被男主拉回,表现了两人对于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男主仿佛在说“不要走……”,两人在舞台上缠绵在一起,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分开。分开之后男主则不是抱着或举着女主到处乱跑,就是架着女主在原地转圈,这些应该都是男主或女主分开之后想象所得。伴随着4:04秒男主人公将手臂展开并将女主人公高高举起,第三部分情节开始展开。女主奋不顾身的朝男主走来并纵身一跃跳入坟墓之中。随着4:35秒时女主手臂缓缓放下,标志着女主的死亡。但在4:40 秒时男主主人公双手又分别升起,象征了两条新生命的诞生,两人终于破茧成蝶。从这儿一直到舞蹈最后都是两人重新在一起时的欢乐与愉悦,两只蝴蝶在花丛中成双入对,翩翩起舞,给了这段舞蹈一个浪漫与完美的结局。 这部舞蹈用现代芭蕾舞的方式重新演绎了中国古典的民间舞蹈《梁祝》,给它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这部舞蹈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了别人所不敢尝试

芭蕾舞剧《天鹅湖》鉴赏

芭蕾舞剧《天鹅湖》鉴赏 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为物质材料,以人体本身为主要表现工具,人们称它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只是人体动作还不能算是舞蹈,只有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并且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才是舞蹈。 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舞蹈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人类的口语尚未形成时,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便以手势、动作和姿态进行情感交流和传递信息。在庆贺狩猎成功、劳动收获和战斗胜利时,便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劳动生产的姿态,敲打出节奏,手舞足蹈起来。他们为了和自然斗争取得食物,抵御不同部落的侵袭,模拟战斗操练,创造了健身和操练舞蹈;他们把壮大自己部族力量,繁衍人口,看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动,把性和性行为看成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事情,产生了生殖崇拜和性崇拜的舞蹈;他们还发现跳舞可以发泄剩余的精力,可以表露情绪,带来乐趣,表达他们对生活中重要事件的感受,甚至能与神沟通,与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进行交流,于是他们用跳舞来医治疾病、哀悼死者、祈祷上天保佑、祈雨除灾等,巫术祭祀把舞蹈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由此可见,舞蹈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劳动生产、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模仿游戏、战斗操练、健身性爱,以及自身情感的冲动,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是一切艺术之母。 随着牧业和农业社会的演变与发展,舞蹈从宗教和魔法巫术中分离出来,同娱乐和社交发生了密切联系,自娱自乐性民间舞蹈产生并发展起来。有些民间舞蹈经过都市人们的改编加工变成了社交舞蹈,广泛应用于都市上层社会。都市文明的发展,又创造了剧场舞蹈,由受过训练的职业演员表演。剧场舞蹈强化了风格、技巧和功能等表现性特点,使舞蹈成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 舞蹈的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指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斗争,反映各地的历史、习俗、社交等文化内容,经过人们的不断加工创造,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艺术舞蹈是指舞台或广场表演性舞蹈,它是由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艺术舞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根据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二是根据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蹈诗、舞蹈剧、舞剧。三是根据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分为抒情性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后来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芭蕾舞的题材也不断变化,但像《红色娘子军》这样,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芭蕾舞剧却是头一次——毕竟,谁又能想象革命战争与芭蕾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不得不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甚至有西方艺术学者评价说:《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我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视频22分钟,娘子军连队操练时,农民慰问的场景,就明显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舞蹈,也是来源于真实军队操练的动作。还有各种武打场景的动作、各种场景的背景布置等,均来源于生活。 《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之后是娘子军连队

《天鹅湖》芭蕾舞剧赏析

《天鹅湖》芭蕾舞剧赏析 学号:20109320** 姓名:*** 学院:会计学院班级:10注会2班 在世界名曲鉴赏的课堂上,老师带着我们在音乐的殿堂里领略世界作曲家给我们带来的听觉盛宴,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用了近三节课看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通过老师的讲解,芭蕾舞剧的视频的观看以及上网查询资料等方式,我对其进行深一层次的分析理解。以下我将通过其创作来源和剧情来进行音乐分析,体会它的艺术价值。 一、《天鹅湖》的创作来源 1871年,三十一岁的柴科夫斯基来到妹妹家中小住。作为好舅舅,他决定送给可爱的外甥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根据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德国作曲家莫采乌斯的童话《天鹅池》(其中讲述的是一位青年骑士怎样打败恶魔,救出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少女,最后与他结婚的故事)而创作的独幕芭蕾音乐。1875年,作曲家的好友、莫斯科大剧院的艺术指导弗·别吉切夫约请柴科夫斯基为大型舞剧剧本《天鹅湖》谱写音乐,并许诺说事成之后将付给酬金八百卢布。对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年俸仅一千五百卢布的柴科夫斯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当然,除此之外,渴望能在芭蕾领域作一些大胆尝试的想法也是他接受这一委托的主要动机,也因此我们才有缘聆听这部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芭蕾音乐。 二、《天鹅湖》剧情介绍 引子 在湖畔采花的公主奥杰塔被凶恶的魔王罗斯巴特施以恶毒的咒语变成了天鹅。她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只有坚贞的爱情才能破除邪恶的魔法。 第一幕: 齐格弗里德王子成年生日晚会的前夜,母后要求王子在晚会上选择未婚妻。黄昏,王子依然陷入烦乱思绪之中。这时一群天鹅从天空中飞过,为了消除烦恼,王子决定去森林里打猎,音乐和故事就在这时展开了。随着几声竖琴的拨动声,一个美丽的湖泊出现在王子的眼前,美丽的湖面上泛着波光。那几声波动即表现出了湖面的波光,又表达出了王子在看到湖泊时惊喜的心跳声。随后双簧管奏响了悠扬平和的主旋律,略带忧伤,略带凄美。这时一群美丽的白天鹅飞过来了,它们时而在天空飞翔,时而在水里嬉戏,似乎在苦中作乐。正当王子被眼前的美景惊呆时,双簧声略有转高,似乎有所述说。这时,其中一只白天鹅游到岸边,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就是奥杰塔,是被恶魔施以魔咒的一位公主。她忧伤

芭蕾舞剧《天鹅湖》教案

芭蕾舞剧《天鹅湖》 教师:杜媛周次:第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 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l.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0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 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

芭蕾舞剧赏析

芭蕾舞剧赏析 ——浪漫主义主宰法国文坛的产物 剧本:泰·戈蒂埃圣·乔治 编导:让·克拉利朱·佩罗 音乐:阿·亚当 首演:1841年6月28日法国巴黎 取材于海涅的《论德意志》中关于维丽丝亡灵的斯拉夫民间传说 吉赛尔——由贵妇人到农家女吉赛尔——阿拉贝特 女鬼王——米尔塔守林人——汉斯未婚妻——巴季尔达 艺术成就——富有传奇性和世俗性的爱情悲剧,是浪漫主义芭蕾的范本;《吉赛尔》的舞步与舞姿已成为考验芭蕾舞女演员功底的试金石,即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的完美结合;打破了单旋律加伴奏的传统,让音乐与舞蹈更紧密结合,运用主旋律反复的方法,开创了芭蕾音乐的优秀典范,为交响芭蕾音乐奠定了基础 主题——光明与黑暗爱情与死亡生存与毁灭 欣赏《吉赛尔》 汇集法兰西风格,被誉为“浪漫芭蕾舞的代表作”、 "芭蕾之冠"的赞美的《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顶峰,在世界芭蕾舞坛上,《吉赛尔》的地位大概是任何一出古典芭蕾舞剧都无法超越的。其凄美的题材洋溢诗意,扣人心弦。在布置成森林深处的舞台上如精灵的舞者演绎了这段悲惨的爱情故事: 除了它凄美的情节,动人的故事,慨叹少女纯真的爱情之外,剧中演员们高超的舞技,优雅的姿态,美妙的音乐都值得欣赏。 它的舞蹈编导在《吉赛尔》舞剧中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人间,一个是神幻世界,它的诗情画意,鲜明地由爱情与死亡、生存与毁灭、光明与黑暗两个侧面构成,歌颂了一个主题思想,即真、善、美。在剧中人物的舞蹈设计上也采用了强烈对比的手法,正面人物吉赛尔跳的是轻盈、流畅、优美、典雅的古典芭蕾舞蹈动作,守林人跳的则是丑陋的民间舞,伯爵在第一幕中主要是哑剧式的舞蹈动作,第二幕采用了古典芭蕾舞动作,准确表达了伯爵的内心情感,加强了爱情悲剧的感染性。它通过农家姑娘吉赛尔神往爱情,到发现自己被愚弄、欺骗而发疯死去,变成冤魂并泣诉不止的故事,深刻地提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典型主题——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尖锐的冲突和矛盾。剧中男主人公阿尔贝托伯爵逢场作戏、玩世不恭的“爱情”与农家少女吉赛尔痴迷、忠贞、自我牺牲的“爱情” ,交织成了这部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由于剧作、编导、音乐家们独具匠心的修饰,给这部舞剧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观后自然激起人们对封建信条的鞭挞,对人性中的妒忌与偏狭抱以批判和蔑视。可以说该作品中的人物戏剧冲突“悲”得发人深省,“忧怨”得十分凄婉、而充满哲理。 《吉赛尔》的第一个欣赏点在第一幕,吉赛尔知道恋人阿尔贝特已经和男爵的女儿订婚,随着急速的音乐,扮演者用较为虚幻、不扎实的舞步描写吉赛尔情绪处于极度疯狂的状态,这段吉赛尔的舞步,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有点类似影视作品。 第二个欣赏点在第二幕,阿尔贝特来到吉赛尔墓前。已经死去的吉赛尔的鬼魂和阿尔贝特在鬼王的支持下跳双人舞。这段双人舞蹈中,已变成鬼魂的吉赛尔舞步轻灵、很多动作在空中完成,观众看到演员在空中飘来飘去的完成一个个舞蹈动作。这段双人舞体现了芭蕾的优美,舞蹈者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具体体现,如同不同的影视演员演绎同一个角色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段双人舞由不同人跳来,人物性格刻画也有不同。 第二幕的另一个看点在第二幕结束,code(辉煌的结束之意)。这段舞蹈突出鬼王的威力(鬼王要求闯进森林里的男人不停的跳舞,直到死去),吉赛尔为挽救阿尔贝特的生命,自己不停的跳舞来拖延时间,直到跳得精疲力尽……钟声响起,天亮了!阿尔贝特的生命保住了!吉赛尔回到坟墓。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细节亦值得回味欣赏,譬如,吉赛尔通过舞蹈向阿尔贝特示爱,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情;鬼王出场时轻盈的以足尖行走绕场一周;吉赛尔的幽灵以幽怨的沉重的舞蹈表达自己的悲伤;幽灵吉赛尔出现在阿尔贝特面前时时隐时现的“飘荡”…… 《吉赛尔》这部舞剧第一次使芭蕾的女主角同时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个半世纪以来,著名的芭蕾女演员都以演出《吉赛尔》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它为大家欣赏女演员漂亮的脚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整部剧中演员的动作都十分轻盈,

舞蹈作品欣赏笔记

第一章舞蹈艺术基本知识 1、什么是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及各种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另外,舞蹈也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2、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共同的属性: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 比较与区别: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特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 文学美术 音乐戏剧 电影曲艺 杂技舞蹈 杂技和舞蹈的共同点: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 杂技与舞蹈的区别:表现对象和对于观众在审美作用的不同。 3、舞蹈艺术起源于什么? 1、模仿论:艺术是一种模仿的形式。 2、游戏论:艺术的根本起因是“游戏的冲动”。 3、图腾崇拜论: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4、性爱论: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5、情感论: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6、劳动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7、劳动综合论: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 4、舞蹈作品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1、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2、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3、人物:是舞蹈作品主要描写和表现的对象。

4、情节:是人物的生活和事件的演变发展过程。 5、环境:一般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舞蹈中的情节事件发生的具体生活场景 和实践、空间的氛围。 5、舞蹈记录法 1、用文字或舞蹈术语的方法 2、用文字和图形相配合的方式来记录舞蹈 3、“舞蹈场记”的舞蹈记录法 4、电视录像 6、舞蹈表演要具备哪些基础能力? 1、要有一个具有丰富舞蹈表情能力的身体。 2、要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的常识。 3、要不断地加强各种艺术的修养。 4、要不断地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增加生活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7、什么是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 是指舞蹈演员在完成舞蹈编导所规定的舞蹈动作语言的同时,要注入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意蕴,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具有性格特征的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8、怎样进行舞蹈的欣赏? 1、在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2、对舞蹈多接触、多看,熟悉了舞蹈、了解了舞蹈,就会逐渐的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 9、中国当代舞蹈团体

芭蕾舞剧《天鹅湖》教案教学文案

芭蕾舞剧《天鹅湖》 教案

芭蕾舞剧《天鹅湖》 教师:杜媛周次:第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 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l.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0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 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 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