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2.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

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

C.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

3.将等量且新鲜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表:

变化量/O2浓

01%2%3%5%7%10%15%20%25%度

O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80.8

10.80.60.50.40.50.60.70.80.8 CO2释放量

/mol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4.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5.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6.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7.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8.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

B.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9.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过程可以将水分解成氧

B.B过程利用的ATP是由A和C过程共同提供的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D过程一般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联系

10.现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甲),另一半不遮光(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甲、乙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照射一段时间,在甲、乙中截取对应部分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作m1和m2;单位:mg/(dm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在未测出呼吸作用强度的条件下,能测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B.(m1—m2)表示乙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净光合作用的大小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

11.如下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12.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B.C.D.

13.下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过程,其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表示单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反映了酶的高效性,a、b、c可分别表示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a、b、c可分别表示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C.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a、b、c可分别表示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D.上图反映了酶的高效性,a、b、c可分别表示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14.以下与生物体内“能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B.细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C.光合作用中也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D.ATP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5.如图不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A.细胞质壁分离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B.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C.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氧气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

16.下图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产生C0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

C.①③④与①②过程相比,能够彻底分解有机物

D.过程③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④需要水的参与

17.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

B.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D.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

18.科学家发现,体内细胞膜塑性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C.“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它的形成说明膜具有流动性

D.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19.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

B.光照强度为15klx时。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200mL

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光反应的速率变大

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

20.下图表示一个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A.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B.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C.蔗糖、蔗糖酶、果糖

D.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21.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的改变分析正确的是()

A.突然停止光照

B.突然增加CO2浓度

C.降低环境温度

D.增加光照强度

22.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和T 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 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23.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DNA、RNA相同,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有C、H、O、N、P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结合而成

C.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24.下图表示ATP的结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b键断裂后形成ADP和Pi

B.图中的3表示ATP中的“A”

C.由1、2、3各一分子形成的物质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D.a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

25.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二、多选题

26.如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曲线。结合此图,错误的表述是()

A.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B.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

C.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D.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27.如图是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光照强度<A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B.当光照强度=A时,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光合作用同化的CO2

C.当A<光照强度<B时,植物叶片吸收CO2

D.B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28.某生物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也减弱

B.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在t1时最高、t4时最低

C.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将增多

D.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 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0 mg

29.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3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B.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O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C.光合作用中2

CO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2

31.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三、非选择题

32.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

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先将5组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12345

处理温度/℃1525354555

结果+++棕黄色+++

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之间。

(3)该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提出合理的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1为小球藻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某实验小组研究CO2浓度和氮(N)含量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期间呼吸速率基本恒定,实验结果如下(注:CO2400+N15指大气CO2浓度400μmol?mol-1+正常氮水平

15mmol?L-1;CO2800+N15指CO2浓度800μmol?mol-1+正常氮水平15mmol?L-1。其他同)。请回答:

(1)图1中过程①发生场所为______,物质X是______,①~⑤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______。

(2)CO2在光合作用中通过直接参与______过程来影响光合速率。

(3)实验中丁组的处理为______。由实验结果可知, CO2浓度对非洲菊叶片Pn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______的趋势。

(4)提高N水平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总生物量增加,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34.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B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中纵坐标___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上移/下移)。同无机催化剂相比,

__________,因而酶催化效率更高。

(2)图2体现酶的特性之一是酶具有__________,图中能代表酶的是__________(字母)。

(3)图3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测得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底物浓度为S2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若改变温度后重复实验,V2会__________(上移/下移/不移/不一定)。

(4)图4是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其中A表示_________(物质),X1和

X2_________(是/不是)同一种物质,细胞吸收钾离子时,细胞中有__________(酶1/酶2/酶1和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在进行。

35.某科研小组探究小麦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分别取未萌发、萌发1天、3天和5天的小麦种子,依次编号为A、B、C、D四组。

②将各组种子分别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研磨、离心,制备淀粉酶提取液。

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如下:

组别A B C D

α-淀粉酶活性(U/g)0.841.046.6210.91

(1)α-淀粉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取A、B、C、D四组淀粉酶提取液各0.5mL,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淀粉中,相同时间内生成该产物最多的是__________组(填“A”或“B”或“C”或“D”)。可以用

____________鉴定还原糖的产生。

(3)实验结果表明,5天内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

(4)本实验能否说明淀粉酶活性最高为10.91 U/g?________,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

36.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葡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图,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转化为三碳化合物,需要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葡萄时,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措施来提高产量。(4)为探究黄光条件下幼苗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幼苗叶片,用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试剂)提取其中的色素,然后再分离色素,并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色素带的_________。

37.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 ____________,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3)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

(4)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______光区域。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 ________。

(5)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替换。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

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__________的颜色相似,呈现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 正确;

D、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题关键能够根据柱形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曲线甲、乙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产生量。

m是在光照强度为0即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实际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小于b

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0,即呼吸速率>光合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c点表示光饱和点。

【详解】

A、据图可知,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A正确;

B、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m表示呼吸速率,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需要在黑暗环境中测定,B正确;

C、a点时CO2的释放量>0,因此呼吸速率>光合速率,C错误;

D、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浓度逐渐降低。c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由于温度适宜,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图及图文转化的能力。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氧气浓度大于5%,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小于5%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苹果果肉细胞在02浓度为0~3%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在5%~25%时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分析表格中的几个氧气浓度可知,02浓度为5%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是贮藏苹果的最佳氧气浓度,B正确;

当氧气浓度大于20%以后,02浓度增加,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不再增强,产生的ATP数量不再增多,C错误;

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在适宜的条件下,酶活性最强。例如:最适pH或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而高温、过酸或过碱等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无法恢复。

【详解】

由题图可知, pH为4时,对于酶B属于过酸的环境,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即使调至6,酶的活性无法恢复,A错误;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相同,B错误;酶B和酶A均具有高效性,C错误;由题图可知,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D正确。故选D。

【点睛】

识记酶的特性,结合曲线图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5.B

解析:B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A正确;酶催化能力的实现不需要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pH即可表现出催化能力,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正确。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详解】

A、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

B、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不显著,因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变,C错误;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

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A正确;蛇毒中的磷脂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磷脂分子的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错误;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粥样动脉硬化的风险,C

正确;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了解细胞中脂质的常见种类以及功能,并根据不同脂类物质的功能结合提示分析答题。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甲,a代表反应底物,b表示酶,c表示生成物;分析图乙,①②③可表示生成物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反应速率与时间成反比,可知反应速率①>②>③,④可表示反应底物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以加速反应的进行,酶的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详解】

A、根据酶的特点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可判断b是酶,a是底物,在b 的作用下a水解成2个分子的c,所以a可能是麦芽糖,不能是乳糖。因为麦芽糖水解得到的是两个葡萄糖,乳糖水解得到是葡萄糖和半乳糖,A正确;

B、题干中指出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故曲线④表示物质a的分解情况,从图中可见,2min内物质的浓度变为0表示完全分解,B正确;

C、若曲线①②③麦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是这三个中酶浓度最高的,因为它的反应时间最短,C正确;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在曲线①的温度下酶活性最高,但曲线②和③代表的温度可以在最适温度的同一侧或两侧,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光反应,B是暗反应,C是细胞呼吸,D是ATP的利用。

【详解】

A、A过程为光反应,可以将水分解成氧,A正确;

B、B过程利用的ATP只能由A过程提供,不能由C过程提供,B错误;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A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光能,C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

D、D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般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

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黑暗中有机物的减少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光照下有机物的增加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

【详解】

A、假设原来半片叶重为m0,则m0-m1=呼吸作用,m2-m0为光照下的净光合作用。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m2-m0+m0-m1=m2-m1,A正确;

B、(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而不是积累量,B 错误;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B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净光合作用的大小,C错误;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A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曲线可知,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

A、虽然图中能够看出当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但PH在7到9之间没有反应出来,故不能说明该酶的最适PH为8,A错误;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来,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始终在M值,C正确;

D、在M值之前,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一直在升高,在M值之后,酶的活性随pH值从6升高到8在下降,选项中没有标明是哪个阶段的温度值,D 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需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

【详解】

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容易挥发,因此用橡皮塞塞紧瓶口,A错误;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

【点睛】

抓住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由于酶促反应前后a自身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b被分解为c,a为酶促反应的酶,b为反应底物而c为反应产物。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由图中a、b间接触的部分结构刚好相互契合可知a专一性的催化b的分解,即酶具有专一性。【详解】

A、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而不是高效性,A错误;

B、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麦芽糖是二糖可被麦芽糖酶分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与图中单体连接而成b不符,B错误;

C、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淀粉可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C正确;

D、上图反映了酶的专一性而不是高效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图解的方式考查酶的专一性,掌握酶的三个特点是解题基础,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C6H12O62C2H6O(乳酸) +2CO2+能量(少)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 +能量(少)

【详解】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没有彻底氧化分解,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A错误;细胞呼吸会产生ATP和其他中间产物,其中ATP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中间产物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B错误;暗反应阶段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故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C 正确;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无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错误。故选C。

【点睛】

识记呼吸作用的产物、意义和ATP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细胞质壁分离速率取决于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差越来越小,故质壁分离速率越来越小,A正确;

B、二氧化碳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速率会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到达一定浓度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达到饱和点,B错误;

C、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失去的水在变多,故细胞质量越来越小,C正确;

D、氧气浓度的增多会抑制无氧呼吸,故氧气浓度越大,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越小,D正确。

故选B。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会产生C0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会产生C02,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

B、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过程②会受到抑制,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受影响,B错误。

C、①③④为有氧呼吸,①②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属于彻底氧化分解,C正确。

D、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植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A错。BCD正确

故选A

【点睛】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详解】

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在细胞质基质提供,A错误;

B、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B错误;

C、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它的形成说明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由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可以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无法形成囊泡,D错误。

故选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即光补偿点,光照继续增强,光合作用达到饱和,即图中的20klx。

【详解】

A、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故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光照强度为15klx时。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150+50=200mL,B正确;

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增强而增强,此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速率都变大,C错误;

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由于超过了光饱和点,故此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是除光照强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有CO2浓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