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法国大革命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法国大革命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法国大革命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法国大革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国内:

⑴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⑵思想: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理论准备)

⑶(社会)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使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⑷阶级关系:特权阶级与第三等级严重对立(直接原因——尖锐的阶级对立)

⑸革命条件:财政危机的加剧。

⑹导火线: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成为革命的导火线。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法国大革命爆发

革命的第一阶段(1789、7---1792、8)--君主立宪派

第一,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 年5 月5 日):第三等级提出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的要求,并组成制宪议会,路易十六准备动用武力解散制宪议会。

第二,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1789 年7 月14 日,攻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巴士底狱,动摇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推翻。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1、广泛彻底

从1789 年7 月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830 年7 月革命,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法国大革命历时41 年,漫长而曲折。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

1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秦代奉行内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毛泽东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蒋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 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 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苏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生此时已经进入高考备战阶段,历史科目的复习任务比较重,小伙伴们需要复习和巩固的知识内容非常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教师押题及范文

2017年高考作文高薪聘请高考命题教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受。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感受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受。”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等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不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人生本就是艰辛而沉重的,这些“负担”是不可能剥离于人而有意义。人也随着“负担”的加重,逐渐体味其中的快乐,既然如此,何不享受这些沉重的“负担”。可以从“沉重与责任”“沉重并快乐着,这就是生命的真谛”等角度立意。 甜蜜的负担 赵薇在《拨浪鼓》中唱道:拨浪鼓咚咚咚妹妹笑得脸通红∕彩虹桥路弯弯牵着手儿不怕摔∕爸爸说你们是甜蜜的负担。虽然父亲的生活因为子女而显得沉重,但正是这负担让父亲感觉到子女带来的甜蜜,也让父亲的生活里弥漫起甜蜜的气息。人生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负担而甜蜜。 那个人一路走来,将“石头”一个接一个的放进空篓子里。当哲人让他丢掉那些有特殊意义的“石头”时,他无语了。因为每一个“石头”都会在他需要的时候放出自己的光芒,假如没有了这些沉重的“石头”,生活会是怎样的灰暗无光呢? 生活中的负担让我们品尝到生活的甜蜜。 如果生活中没有负担,那我们将错过生活中的甜蜜。有“断臂钢琴师”之称的刘伟,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用脚趾弹奏出美妙的天籁。当失去双臂成为刘伟及家人的负担时,他们没有放弃负担,这才让刘伟的成功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了最甜蜜的味道。生活中那些看起来的负担,恰恰给我们带来了最通彻的甜。 事业中的负担让我们品尝到事业的甜蜜。 如果不是感觉到历史所赋予的负担,司马迁不会忍辱负重书写出彪柄千古的《史记》;如果不是感觉到民族所赋予的负担,鲁迅不会奋笔疾书揭露国人的劣根性;如果不是感觉到国家所赋予的负担,毛泽东等人不会带领仁人志士开创新的时代。由于事业中不可避免的负担,才让成就了我们事业的甜蜜。放弃这些负担,也意味着放弃了品尝甜蜜的可能。 人生中不同的负担让我们品尝到不同的甜蜜。 当我们为爱情而憔悴,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后,我们终能得到爱情的甜;当我们为亲情而忙碌,任凭青丝变成白发皱纹爬满额头后,我们终能收获亲情的甜;当我们为友谊而奔波,付出了真诚的汗水后,我们终能获得友谊的甜。不同的负担,所带来的不同的甜蜜,让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至于太枯燥乏味。

2017年高考历史必备36个答题规律

2017年高考历史必备36个答题规律 (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 (3)三大核心:维护奴隶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大影响: ①稳定了罗马的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现代许多国家法律制度和原则的源头; 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五、近代西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 24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 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三项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4)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5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 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4)第四次飞跃是由传统模式改革即苏联、东欧改革到现代模式改革即中国改革的转变。26近代不同历史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 (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手段具体包括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手段主要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7用“一、二、三、四”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两重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3)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道德与规则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道德与规则 【主题词:分享公平诚信和谐道德准则遵守社会规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语文必修四《信条》这篇文章中,美国作家富尔格姆提出了生活、做事和为人的信条,如:“有东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戏”“交还你捡到的东西”“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 “生命会死亡”“当你们出门,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化的,简化为幼儿园学过的基本规则。 对于以上“信条”,你怎么看?请从中选择两三则信条,写一篇文章向你的同学好友小明分享一下或者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点评】 “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一贯的主张,“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更是强调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一场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这些纲领性文字正是规则、制度、公平、和谐的保障。落实到个人,则是一个个“信条”,需要我们去遵守。 从另一方面讲,“十九大”还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不仅关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而且主张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这里提到的“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就与我们日常的卫生习惯息息相关了。 因此,我们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很有可能会涉及道德准则、规章制度、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爱护生命等材料,大胆选用本题作为押题之选。 该题为材料作文,答题前先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审视角度。 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包括做人和做事方面的原则。比如: “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强调恭敬;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与看见新科进士感叹“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和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这两件事有关的统治者分别是() A.唐高祖和唐玄宗 B.唐太宗和武则天 C.唐太宗和唐玄宗 D.武则天和唐玄宗 2.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3.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①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屠杀启迪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②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于振兴的根本保障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提示当今须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④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对外贸易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 (进出口)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据此回答5﹣6题。 5.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A.1952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D.“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 6.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G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2017全国卷高考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代奉行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联德国英国 项目 每千居民受过普 5.1 0.9 0.1 教人数 每千人口拥有医 5.7 12 生数 城市人 2.3 0.3 0.2 口比重 婴儿死亡率 2.4 2.7 3.0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4分)读表: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4分)读表: 记述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 《旧唐书?太宗本纪》 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 《新唐书?太宗本纪》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5.(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6.(4分)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7.(4分)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一】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高中历史必背重点知识点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

2017高考作文十大押题(一)工匠精神

2017高考作文十大押题(一)工匠精神2017高考作文十大押题(一)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这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当某些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让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经过高标准要求的历练之后,得到众多用户的肯定。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能培养出一流的木工匠士,正是源于这种精神。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蔓延有关。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可以作如下理解: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 耐心,专注,坚持。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5. 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2017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 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 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讲程产牛一宁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4.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 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童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7.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 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8.右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伊斯兰教 B.它的经典是《圣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 D.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9.“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 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B.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场地中海 10. “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瓦特 C.达尔文 D.本茨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2017高考作文押题

2017年备战高考,十大热点时事补起来 预测一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财产类法律问题。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法律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特别是近日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生活即语文,作文即表达”。高考作文不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思考社会。 (一)“是什么”分析 分析材料可知,共享单车有好处:低碳出行、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方便出行。同时,共享单车也显现了自身的不足:乱停乱放、被盗遭毁、私自加锁、改装兜售。 比较共享单车的优劣可知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需要直面,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不能简单祭起“国民素质低下,共享单车我们玩不起”的虚无主义旗帜。 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多看事物的优点,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一棒子敲死。 (二)“为什么”分析 是什么导致了“共享单车”问题多多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根本就没有监管; 其二,共享单车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其三,部分国民素质不高,自私使然。 (三)“怎么办”分析 “怎么办”主要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要想出解决的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吐吐槽,摆出一副虚无主义的样子。 就政府部门而言: 其一,关于共享单车的停放,要建立文明用车的奖惩制度; 其二,提高维护故障车辆的处理速度; 其三,公安机关介入,对蓄意破坏、盗窃单车的人依法查处。 就个人角度而言:我们要提高个人素养,做合格公民,摒弃私利,抛掉戾气。 预测二文化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曾经创造过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再次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影响,如何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是处于当今世界一体化中的中国人应该思考的一个时代性问题。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陕西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I卷 13.【答案】C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重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同时严格录取程序,许多出身低微但是知识渊博的读书人得以入朝为官。“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唐太宗对于人才的态度,那就是要将人才都纳入官僚体制中来,为朝廷所用。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日本。这两位统治者分别为唐太宗和唐玄宗,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1895年”“日本”“中日战争”“清政府”可知,该战争为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且条约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选D项。A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B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结果。 15.【答案】A 【解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直到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大肆烧杀抢掠,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这些暴行启迪国人要牢记历史,①正确。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战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全民族抗战,②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面对共同的敌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亲密合作,③正确。④表述正确,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确实在美化侵华战争史,应该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惕,但是它不属于这场战争应该铭记的历史教训,与题意无关。 16.【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数额总体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而且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扩大,使得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数额总体增长,因此答案为B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关键词“马歇尔”、战争之外的“某种途径或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途径或方法是从经济上对西欧进行援助,实现欧洲的复兴,即“马歇尔计划”,答案为D项。《朝鲜停战协定》于1953年签订,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故B项错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