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民间工艺

赤峰民间工艺
赤峰民间工艺

赤峰雅乐——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雅乐,一般泛指古代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中所用的音乐。据有关史料记载,它源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一直沿革下来至元代随宫廷乐工而流于民间。

红山民族艺术团团长李志林介绍说,赤峰地区演奏的赤峰雅乐始于清光绪年间,最先传习雅乐者是当时的赤峰元宝山煤矿主李林梓,后为清末举人董俊先、秀才张朝清。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赤峰民众教育馆(现红山区文化馆前身)馆长李惠清继续操持此事。每逢重大节日、祭日、庙会等均邀雅乐队(当时称国乐队)演奏,李惠清曾在1936年以个人名义石印了当时演奏的国乐曲谱。

原红山区文化局局长钱伟臣最熟悉雅乐,他几乎做了详尽的注解。他说,五十年代末特别是六十年代初,市文化馆为使这一在赤峰有着悠久历史且影响较大的当时称之为国乐的曲谱以及演奏活动能传承下来,每周六的晚上都组织过去曾参加过雅乐演奏活动的部分老同志到文化馆集中演习赤峰雅乐。当时因找不到原来石印的曲谱,所以只凭部分老同志的演奏记忆,录音扒谱、练习,当时也只能吹奏几个曲牌,后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听说后专门派人来赤峰和市文化馆的同志一道记录整理了部分乐谱约10余首,并刻印成册,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从此流传在赤峰近百年的这种古乐销声匿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红山区政协、文化局于1982年春联合成立了“赤峰国乐抢救小组”,并责成红山区文化馆承担挖掘、译谱、组织排练等项工作。这次挖掘整理录制工作得助于自幼酷爱音乐、擅奏雅乐的当时已八旬高龄的张海峰老先生,他以非凡的记忆,口述“工尺谱”;得助于年逾古稀的徐俊老人及文化馆、市乌兰牧骑的部分音乐工作者。他们在一起切磋琢磨,反复排练、录制,形成了最初的音响资料。在此基础上,由红山区政协副主席高云华执笔文字部分,李守臣等把“工尺谱”译成简谱,编印成《赤峰雅乐》一书。书中共译24首乐曲。赤峰雅乐演奏时所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箫、三弦、胡琴、云锣、大敖、怀鼓、星、铃、铎、板等,乐队计15人左右。从此红山区第一次有了文字的、音响的赤峰雅乐。我们录制的赤峰雅乐于1984年9月10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向台湾同胞专题介绍了其中的5首乐曲。同年12月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又向国内外听众播出,并由高云华同志亲自撰写了解说词。

1984年至1987年,《中国广播报》、《内蒙古日报》、《赤峰日报》、新华社香港分社、内蒙古电视台、赤峰人民广播电台、赤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对赤峰雅乐进行了报道或专题介绍。1986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通讯社分别用中、英文介绍了赤峰雅乐的挖掘整理情况。同年中央电视台通过新闻联播播报了赤峰雅乐。这样,终于使流传在赤峰地区近百余年的古乐从塞外赤峰传播到海峡两岸并走向世界。为使赤峰雅乐以其完整的艺术形象跻身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殿堂。1987年,在红山区委、政府的重视下,红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特邀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赵汝德老师将原来录制的赤峰雅乐改编成了《赤峰雅乐套曲》。他根据原来的赤峰雅乐24首乐曲及曲牌的命名和乐曲的基本韵味和格调,重新编为13首乐曲,计四段。第一段《大典》、第二段《四季》、第三段《雁旋》、第四段《龙腾》。改编后的《赤峰雅乐套曲》既保持了其原有的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的宫廷音乐的气度与魅力,又有所发展创新,使整个赤峰雅乐的曲牌格调更高雅、意境更深远、内涵更丰富、旋律更优美、节奏更鲜明、气势更恢宏。最终,《赤峰雅乐套曲》的录制由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演奏,著名指挥家彭修文、赵世及任指挥。录制完成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于1987年7月向全国播放了《赤峰雅乐套曲》,并作为全国广播电台交换的民族节目之一。中国民族音乐资料编辑部决定,1988年12月由珠海特区音响艺术有限公司将《赤峰雅乐套曲》印成盒式带发行国内外。《赤峰雅乐套曲》现已收入中国民族音乐资料东南亚版,并纳入中国民族音乐(资料)精选录音带。该套曲已在法国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是我国目前最完整的雅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红山区老干部局局长戴国强告诉记者,近年来,为把赤峰雅乐这一中国民族音乐瑰宝传承下去,红山区老干部局与红山区文化局共同组建了“红山民族艺术团”。红山区老干部局为此专门辟出场地并投入了专项资金,要把赤峰雅乐打造成红山区乃至赤峰市的文化品牌,以更好地为红山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打造文化大市做出贡献。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被深深感动许久。

赤峰雅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而这一瑰宝就在我们赤峰,并且有那么一帮子人在缺少资金、条件一般的情况下,那么执着地演奏、传扬,或许有一天,赤峰雅乐真的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最终成为赤峰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皮影戏活跃民间

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皮影戏近年来活跃于内蒙古赤峰、通辽等地民间。

内蒙古皮影戏主要分布在赤峰、通辽等地。赤峰双合成皮影戏班子颇具盛名。双合成皮影戏班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班头李轩子承父业,其父李树春祖籍河北,民国初期拜杨举为师学皮影戏。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皮影戏历史也有据可查,人们从皮影戏班影箱中保存的八寸影人考证,皮影在清乾隆年间(约1764年)传入克什克腾旗境内。克什克腾旗有皮影戏活动是在清光绪十年(1885年),河北唐山滦县的民间老艺人杨举率皮影戏班,在克什克腾旗、林东、林西、乌丹等地辗转演出,后落脚此地。当时设施十分简陋,影人大八寸,也就是现在保留下来的清乾隆年间的皮影戏。帷幕用白纸糊成,幕面长约三尺、宽两尺。幕后上方吊一大铁勺,里面盛满煤油,点燃大铁勺四周麻捻,便是投射的光源。一场下来,黑乎乎的煤烟熏得人鼻腔、口腔漆黑。

双合成皮影戏演技精湛、活动频繁、传承有序,是克什克腾旗一支民间艺术奇葩。它的影件雕刻刀法考究,色彩明艳,挑线技法细腻灵活,神奇多变。唱腔高亢激昂、婉转流畅。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气氛浓烈;极具艺术感染力。上百年来深深扎根在克什克腾旗这片热土上,延续发展经久不衰。现皮影戏班共有五人。

民间艺人李轩经历异常坎坷。他从小酷爱戏剧艺术,8岁时曾在林西评剧团学习,后来跟随父亲李树春学演皮影戏。他戏路较广,不但会演皮影,还会当地二人转(土落子)的绝活。不惑之年,由于过于迷恋皮影艺术,家里的一切无暇顾及。其妻看不惯这个“艺痴”,每次回来,唇枪舌剑,大闹一场完了他仍旧“我行我素”,继续操影。其妻一气之下,寻了短见。

“文革”期间皮影戏班受到冲击,部分影人、影剧被焚毁。虽然遭遇这些坎坷不幸,却始终没有磨灭民间艺人李轩挚爱皮影戏艺术的执着之心。“文革”过后,把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在皮影戏艺术上,扩大了戏班规模,为使皮影戏艺术后继有人,他还吸收了义子、30岁的刘成龙做传承人。

双合成皮影戏班虽说是傀儡戏,但生旦净末丑,角色到位,演技逼真,戏品戏德规范,

在赤峰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现有独立剧本40余出。有“珍珠塔”、“小西凉”、“薛刚追印”、“金顶山”、“破锁阳”、“牧羊阵”“齐国”、“蝴蝶碑”、“铁树开花”等。现有影卷40余本。

双合成皮影戏班现在每年演出不下百场,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了克什克腾旗文化夜市的调演,2005年在全旗百日广场文化消夏活动中,李轩再次率戏班为广大群众演出皮影戏,深受广大农民的喜欢。

赤峰市巴林石雕介绍

巴林石产丁巴林省旗的羊山,是我国玉石储矿量最大的产地,与以石雕闻名于世的福建寿山石,洲江青田石,昌化石齐名。巴林石呈块状。细腻润滑,晶莹如玉,自然色彩柔和协调,是名贵的石雕材料。内蒙古的巴林石刻雕工精细,为人称道。雕刻的古今人物、亭台楼阁、山水花卉,鱼鸟虫兽、烟茶酒具,以及文房四宝、印章戳料等等,是根据石料的色泽、质地、形状因材施艺。一石一题雕刻而成的,巴林石雕最善长塑造鸟羽、马鬃、牛蹄、羊眼、草坪、花瓣等。巴林石刻出的鸡血图章,被行家们称作是各类印章中的珍品。

吹糖人工艺

“吹糖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历史久远,现在已经面临失传。内蒙古赤峰市有个“吹糖人”的民间老艺人丁有,他去年看到南方有两家电视台把“吹糖人”的艺人请到直播间,“观众非常热情,兴致很高”,他深受触动,觉得不能让这门传统的民间工艺失传,于是,他重操旧业摆摊设点“吹糖人”,穿行于大街小巷,招引众多好奇的孩子们。

丁有原籍河北河间,自幼来到赤峰,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断实践,成为赤峰市著名的“吹糖人”民间艺人,他尤其擅长吹虾。自1982年开始摆摊设点“吹糖人”,一直到93年,走遍了赤峰城区的大街小巷,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放弃了这个职业。

“吹糖人”这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据说宋代时就有,时称“戏剧糖果”。也有传说“吹糖人”祖师爷是刘伯温。传说朱元璋为了皇位能代代相传,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人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吹糖人”。“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艺人自己熬制的饴糖(也称转化糖),糖体为咖啡色。熬制饴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艺师们都有自己独到的配方和熬制

方法,整个过程全凭经验来判断,所以积累的操作经验显得十分珍贵。

民间“吹糖人”的艺人,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走街串巷吹糖人曾经是老北京的一景,糖人是用蔗糖和饴糖所做的糖花,有各种动物、人物等造型。这种融艺术、食品、玩具为一体的糖人,深受小孩喜欢,其手艺大多是艺人代代传承。平时艺人背箱挑担,走街串巷,边走边做买卖。

丁有对记者说:“这吹糖人,就是五个字,手、眼、心、气、火,手要灵、眼要准、心要平、气要匀、火要温。吹糖人,先在捏胎,薄厚一定要均匀,再有就是气道,许多动态的糖人儿,关节处非常薄,一口气大了,就吹漏气了,这火更重要,饴糖硬了不行,软了叫糖稀,沥沥拉拉的不成形,我们讲究的就是手眼心气火”。

勒勒车工艺的传承

勒勒车,曾经是蒙古族最有效的交通工具,为蒙古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勒勒车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与牧民们渐行渐远,而制作勒勒车的工艺也濒临失传。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唯一的一位勒勒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蒙古族老人白音查干,他制做的勒勒车不但形神兼备,最重要的是,他制作的勒勒车工艺还得到了传承。

白音查干是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达日罕嘎查的一个普通牧民,今年71岁。近日,当记者来到他家采访时,正赶上老人在自家门口的草坪上调试一架刚刚制作好的勒勒车,白音查干说,现在找他做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过去套牛生产生活都用这个勒勒车,现在用的不太多了,有点落后了,现在就是旅游景区和那达慕大会展览上用。”】

白音查干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女儿也早就嫁人单独生活。近年来,年事已高的他,不希望这个传统的制作工艺失传,于是就物色了两个年轻的继承人。

白音查干:【“我在嘎查里找了两个徒弟,现在这两个徒弟已经学会了这个技术了,现在都能制作勒勒车了。这两天,这两个徒弟到林场选木材去了。”】

过去,牧区搞游牧生产,勒勒车是必须具备的生产生活交通工具,每家每户都有数辆勒勒车。白音查干从小受到父亲和表哥的影响,学会了勒勒车的修理和制作技艺。十六岁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勒勒车。在遇到难题时,他就向当时的老木匠请教,最后终于成了制作勒勒车成熟的木匠。五十多年来,白音查干修理的勒勒车无法统计;就是制作的勒勒车,也已经达到了三百多辆。他制作的勒勒车,不但规格规范,而且结构合理,制作速度也特别快,工艺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台勒勒车需要制作多长时间?”“如果有现成的轮毂,一天完成车轴和轱辘的制作,两天完成整个车辆。就是完全新车的制作,最快时三天制作出一辆勒勒车。”】

如今,在草原上,牧民们大都用起了各种机动车,没人再使用勒勒车了,能够制作勒勒车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为抢救和保护这种传统的蒙古族民间工艺,2008年10月30日,白音查干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6月13日白音查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两年,白音查干和两个徒弟一起制作了二十多辆勒勒车工艺品,被推荐到各个景区去,深受游客欢迎,也有一些人专门上门购买用来收藏的。

在采访结束时,白音查干老人边抽着烟边深情地望着远方,那是一驾他制作的勒勒车,在黄牛的牵引下正吱嘎吱嘎地行走在草地上,让人感觉仿佛是从远古走向未来。白音查干说,他向往草原,热爱草原,希望这个传统的制作工艺能够传承下去:【“我跟我的两个徒弟说呢,等你们老的时候也要收徒弟,要不然这个民族的东西就要丢失。”】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

河南淮阳庙会文化活动考察调研报告 专业名称装潢艺术设计 班级 10级本科装潢2班 学生姓名王康璐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美术概论完成日期 2012年3月3日 老师苏娟娟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二零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研情况介绍 调研的内容和步骤 考察时间规划 三、设计定位:中国民间美术概论 四、以淮阳旅行记为例里面内容的基本介绍: 五、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1.课题存在的突出问题 2.课题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六、主题思想定位 七、参考文献 导言 对于南方的同学来说,河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的旅游城市比较广泛,而陌生则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北方各城市的民间艺术是怎么样存在的。现在我们就走进河南淮阳,去看看它的城市特色和它串流至今的民间艺术,让我们去感受淮阳的热情招待吧。

一、课题基本介绍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亿万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它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它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才能。 二、调研情况介绍 1、淮阳的庙会文化 2、象征着平安吉祥的布老虎 3、被誉为“远古时代的真图腾”、“活化石”、“现代的古文物”—泥泥狗 考察时间规划: 2012年3月1日 考察地点: 河南淮阳 三、设计定位:中国民间美术概论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广博而统一的中华文化体系。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美的理想追求,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辽阔的土地、多姿的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长期处于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与部分原始经济社会的现实,使得中国民间美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 四、以淮阳旅行记为例里面内容的基本介绍 庙会·印象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

《民族民间工艺设计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工艺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53036 学时:32学时学分:1分 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彭咏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程》,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8年 吴安丽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蜡染艺术》,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9年 张锦华主编《苗族民间文化考察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民族民间美术是研究黔东南苗族侗族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美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掌握民族民间美术内涵的基本规律,对于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理论素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满堂灌,在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上,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学习,

多进行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悠久的历史 第二节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三节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四节民族民间美术的大众 第五节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发展。 4.教学建议: 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二章远古时期的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远古时期民族民间美术起源 第二节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图腾形象 第三节从《苗族古歌》看苗族内涵的蕴味 第四节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节民族民间美术的表现题材 第六节民族民间艺术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和掌握苗、布依、侗等服饰艺术。 3.教学重点难点:苗族、布依族、侗族服饰艺术的历史、特点、种类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三章原始寓意的图腾崇拜及偶像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民族意识中的自然图腾崇拜 第二节民族意识中的和人为偶像崇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图腾艺术的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各民族图腾艺术特色。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四章苗族的祟拜心理与创造意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对始祖的创造心理意识

文化民间工艺品有哪些

文化民间工艺品有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 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北京.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曾经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由于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经济论文发表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2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2 发布者:陈明发布时间: 2012-5-4 13:58:59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是最自发的、最乡俗的艺术语言。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授课: (5)做个小游戏:“买东西”。(对本课的主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改变偏见,并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运用对比自然真实的物品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教师准备好许多不同款式的鞋垫,让部分学生上扮演“顾客”,为自己的“店铺”提“意见”。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色彩的鞋垫没有人买,而色彩鲜艳的鞋垫买的人却多呢?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及时分析运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确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5、课件展示:

民间艺术 大班主题

一、主题活动名称:我喜欢的民间艺术(大班) 二、主题活动设计思路: 春节过后,孩子们将家中的中国结、泥娃娃、泥老虎等工艺品带到了幼儿园,孩子们对这些民间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这是我的泥娃娃”,“小凡,看我姐姐编的如意结”,“我奶奶剪的窗花多漂亮”,孩子们交流时那种欣喜的表情挂在脸上。接下来几天,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家中悬挂、张贴的工艺品带来,而且还饶有兴趣的交流着。 从孩子们的言行中,我们发现民间工艺品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有许多他们未知的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值得去探究。而且该主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旨在弘扬民族艺术,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地域特点,结合家庭及社区资源,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搜集、整理资料,体验和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三、主题活动目标: 健康领域 1.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2.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体育活动遇到的困难。 语言领域 1.在说说、看看的活动中,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收集的民间艺术品,并能大胆向同伴介绍。3.通过活动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能大胆的在陌生人面前进行表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通过民间传说了解风筝的起源,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5.引导幼儿感受民间故事中人物不畏强暴、智斗坏人的勇敢精神。 社会领域 1.通过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好情感。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现代设计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现代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16T15:22:54.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姜婷 [导读] 摘要: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国人一向引以为荣的民间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身份证号码:37020319811216xxxx 摘要: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国人一向引以为荣的民间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物质实体,民间工艺美术品之所以能沿袭久远,除了其自身的民俗性与生活实用性外,同时还承载着另一类特性,及精神实用性与审美性。本文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现代设计。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品;现代设计;融合;大众需求 1 民间艺术品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于传统的民间艺术工业就相当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来促进工业品的发展,同时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深化我国的企业改革力度,加强我国经营机制的转化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贸易。另外,我国政府还对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促进民间艺术的进步。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尚不景气,相当多民间工艺企业的生产销售正处在一个逐渐枯萎的境地,民间工艺美术行业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我国的大部分民间工艺企业都处于艰难的境地。 2 民间艺术是现代设计之源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由此类推,由人民自己创造的完全属于人民自己的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民间美术是人民大众自己创造的一种文化,既包括了物质文化也包括了精神文化,用今天的话说是包含着两种文明。它是我国当代一切民族造型艺术、民族文化、艺术设计的心理之源。从古代到现代,无论哪一种非民间艺术,其最初的艺术雏形,或最初的艺术心理发端总来自民间艺术。因此,从艺术形式上讲,民间艺术既是流,又是源。 3 民间工艺的现代艺术设计内蕴的融合 3.1 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同源同宗 当我们远古的先人在彩陶上描画出第一道花纹时,就奠定了民间美术的基础;当他们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来打造劳动工具时,设计也就在这一瞬间产生了。因此,民间美术和设计艺术的源头,都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 民间美术保持着艺术本质的质朴和纯真,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在中国民间比较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尽管它的魅力让人魂牵魄动,但它的第一特征仍是它的实用性,它的发生与发展均与人民大众的劳动与生活相伴相随。一双绣花鞋不仅好看,穿到脚上还要舒适;一个青花瓷罐,不光摆在桌上欣赏,还得用它盛油盐酱醋;贴在窗子上的“喜花”,既装点喜事的气氛,又是对夫妻和睦的祝愿……它的美直接起源于功能之中,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和谐统一的形式,它既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实用品,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同时又无不打上人类设计思想的印痕。民间美术和设计其实就是这般水乳交融,难解难分。 3.2 民间工艺造型手法与现代设计一脉相承 民间美术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不重外在的形似,而重本质的神似,甚至用几何形对自然加以夸张、概括、变形,从而对自然界得到一种本质上的理解、把握与表现。这种造型手法与现代设计追求单纯、简洁、形象的纯粹性不谋而合。 民间美术有着丰富的内涵,随着民俗活动的广泛,出现了更多象征性造型。如:团花剪纸寓意团结和气,抓髻娃娃被用作避邪招福的吉祥物,以蝙蝠谐音“福”等。这些造型以它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为人们所传承,成为民间美术造型中最富有美学价值的一部分。现代图形设计中也普遍使用比喻的方法,既能够使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又能够使图形更生动、更具说服力。如:福特汽车的广告,用一只穿上滑轮靴的犀牛(喻体)和一辆汽车(本体)并置,即使没有任何说明文字,受众也一望而知这是比喻汽车像威猛的犀牛配上灵巧的高速滑轮一样,威风八面,无人能敌。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确有相近的本质,不同的音容。 3.3 民间工艺扩展了现代设计的思维与创造力 一位身居农村的老太太,从未见过真正威风凛凛的老虎,但她可以凭自己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结合自己精妙的构图方式得心应手,剪出栩栩如生、威猛的老虎,甚至造型可以深入到物象内部,老虎身上出现小虎,老虎肚里出现“五毒”和剪子等。在这里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摆脱客观事物的束缚,通过艺术语言,充分表现人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民间美术,能够锻炼发现能力,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寻常事物,锻炼从杂乱中寻求秩序的能力,锻炼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能让你在设计中想得深、想得广、想得合理、想得周到,使思维方式扩展开来,使设计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4 大众对民间工艺美术品新的实用与审美需求 民间工艺美术品开发要适应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设计和生产出为大众喜爱和接受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历经几十年的工业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冲击,大众对大量花色繁复、形态各异,机械生产、一成不变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惊艳与渴求,而是产生了审美疲劳。 另外,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除了其自身己承载的民俗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外,真正走入大众生活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特质:个性化、多样化、时尚感。仅仅将古董般的原物放在大众面前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部分需求,真正受大众欢迎的开发成功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恰恰是具备了以上几个特质。商品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是一当代市场的需求,消费者已习惯于在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的体味选择的快乐,因此设计多种风格样式的产品以满足不同个性的消费者是必要的。 开发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时尚感其实是开发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时尚感与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原有的审美特征并不冲突。这是因为传统元素在与现代元素的强烈对比下,往往绽放出一种独特、绚烂的后现代美感,但这种美感必须在与现代元素的对比下才可能发生,如果缺乏这种对比,传统元素就仅仅是沉闷的古董。因此在表现形式上,不应再单纯的表现怀旧、回忆,而应着重表现一种带着淡淡怀旧情绪的时尚感和精英感。当然也可以生产部分原生态形式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17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人美版

《民间工艺品制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工艺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工艺品和它的特点。 2、认识民间工艺品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内容结构: 1、泥塑的样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2、布玩具的造型特色,和颜色搭配。 3、其他民间工艺品形式。 4、民间工艺品的特点、种类、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民间工艺品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工艺品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民俗生活内容。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首先分析民间工艺品的内涵。 3、讲授新课分析泥塑,讲解泥塑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泥塑的图片和制作过程, 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工艺品。 提出问题:除了泥塑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让学生明白民间工艺品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总结民间工艺品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给学生详细解说。 民间工艺品与生活的关系:出示布玩具图片,提问:这些作品在什么场合出现,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 接着展示一些吉祥的有一定寓意的布玩具作品,为学生讲解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的图案装饰到布玩具给孩子们玩耍。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象征、夸张、谐音寓意的手法,表现劳动人民企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 展示布玩具老虎的图片,介绍在一些地区有小孩过满月、过生日时,长辈送虎头帽,虎头鞋给孩子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虎为百兽之王,是对孩子健康的愿望和企盼。在造型上,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虎身上又饰以吉祥喜庆的花纹,表现吉祥的一面。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要挖掘其中的寓意才能体会劳动人民的意念与爱心。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民间工艺品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显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应该得到我们尊重和发扬的。六、布置作业: 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

民族民间工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民族民间工艺设计与制 作课程标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民族民间工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民族民间工艺设计与制作》 课程代码:210173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学时:72学时(理论12学时;实训60学时) 学分:4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特色课程模块中的必修课程。课程立足于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以民族民间工艺发展方向及相关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结构,结合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有所感悟,掌握民族民间工艺设计与制作的流程及方法。 二、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职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开展项目实训为主,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训内容的过程中学会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做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研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民族民间工艺的现状,对民族生活有所感悟。同时也能直观的感受到民族民间工艺的多种表现形式,以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对工艺的设计与制作找到科学的设计方法并准确的定位。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与特色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阐述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民族民间工艺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立足于当地的特色产业,让学生走进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人的手工作坊。发挥区域优势,体现地域特色教学。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本课程培养具备民间工艺设计专业理论基础,及制作民间工产品的技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民族民间工艺发展现状 了解民族民间工艺的制作流程 (2)技能目标 掌握田野调研的方法 训练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掌握民族民间工艺设计与制作的流程与方法 实物制作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对民族生活的感悟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一)先修课程和预备知识 (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内容及课时安排(12课时)

民间艺术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

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

民间藤编工艺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民间藤编工艺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将民间工艺合理的应用于现代家居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家居设计的形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推动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所以家居设计中应用民间工艺已经成为目前家居设计领域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以藤编家具为例,对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家居设计中适当的引用其他民间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藤编家具;家居设计;民间工艺 前言 民间工艺即来源于大众生活的民俗艺术,例如微雕、陶瓷、刺绣、皮影等均属于民间工艺,藤编是木艺民间工艺的一种具体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应用过程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现代家居设计中基于藤编工艺产品在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优势,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1藤编民间工艺在家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藤编文化的应用,注重突出构造的理性化发展,并结合了感性的魅力,从而使藤编工艺具有重要的审美感,以满足人们的家居设计需要。藤编文化突出流畅的线条美,并对原有的民俗文化进行了继承,不单单具有审美感,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藤编文化体现出了民俗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风俗性,家居设计中对藤编的应用,使审美设计突出了较强的文化性。藤编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家居设计的独特性,使传统工艺与现代家具设计结合,较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藤编文化更体现出了淡雅设计理念,丰富了家居设计的文化内涵。 1.1藤编家具工艺较成熟 我国拥有超过2000年的编藤历史,使我国编藤家具制作过程中,从选材、打磨和加工,到抛光、组装、编制、半成品打磨、喷油等环节均形成了较成熟的工艺,而且各环节中应用的技艺也从纯手工逐渐过渡到了专用设备生产,如洗藤机、磨藤机等,极大的提升了藤编家具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为编藤民间工艺在家具设计中应用提供了可能。例如我国在长期编藤工艺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00种藤类中,巴丹腾和沙藤更适合应用于藤椅骨架,而里藤更适合应用于盘花;打磨的过程中先用利用80目粗砂带和180目细砂带可以更好的保证原料打磨效果;火枪、操作台和高压空气冷却枪等工具先后对藤进行加热、弯曲和冷却处理可以更好的保证藤弯曲的质量等。只有藤编家具制作工艺成熟,才能保证家具设计成果成功的向产品成果转化,并向市场供应。 1.2藤编家具符合现代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中国国粹――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脸谱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谈有致,钩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勾的脸部各部位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京剧――京胡 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 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本世纪五十年代始用钢丝弦。 琴杆又称担子,全长49厘米。用五节紫竹、白竹制。上方第一、二两节置弦轴,底节插入琴筒,筒里的杆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复共鸣。琴筒长11.4、后口直径4.3厘米,用毛竹制,前口蒙蛇皮,后敞口。弦轴黄杨或黄檀木制。琴码竹制。弓子江苇竹制,上拴马尾,长74厘米。张二弦,设有“千斤”。五度定弦,据唱腔和曲牌不同分别为:反二簧do、Sol弦,二簧Sol、re弦,西皮Ia、mi弦,反西皮re、Ia弦。常用的是D调、E调二簧京胡和E调、G调西皮京胡。音域约两个八度。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上,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 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用于伴奏或独奏。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其它剧种。独奏

第十课 民间工艺品制作

第十课民间工艺品制作 一、教学目的: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 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需要紧密相连。 通过利用网络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工艺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和及其享誉世界的、精妙绝伦的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意识。同时让学生到网上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色彩、图案所包含的寓意,并学习到网上查阅欣赏更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料,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 2.如何让学生透过民间工艺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了解民间文化。 2、如何引导学生生动、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假期,有许多同学去外地旅游,除了饱览名山大川的景色之外、还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食品赠送亲友都已下肚,而那些工艺品都保留下来,并且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带给你无穷乐趣。这些工艺品大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所以都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座的同学都去过哪些地方、看到或带回了哪些民间工艺品?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并请你介绍一下你为什么选中这一件艺术品,它有什么让你喜欢的地方?谁来介绍一下给大家? 2、授课: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陈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 3、课下作业: 查资料:民间美术常表现的动物、植物如:鹿、鱼、喜鹊、荷花、莲蓬等各有什么内涵?搜集民间美术的图案资料。下周带来。 课堂小结: 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六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我们同学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不光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更创造出如此出色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课后反思: 本章节的内容,内涵较深,相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

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的发展现状报告名称: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的发展现状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现状 (1)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历史定位及艺术特色 (1) (二)目前全市剪纸人才队伍的现状 (1)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 (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1) (二)剪纸队伍的后备人才不足 (2) (三)发展剪纸艺术的观念不新 (2) (四)开拓剪纸艺术市场的信息不畅 (2) 三、对剪纸艺术保护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2) (一)尽快成立剪纸相关组织机构 (2) (二)加强对剪纸艺术作品的抢救、整理、挖掘工作 (2) (三)强化对剪纸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3) (四)切实做好剪纸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3) 四、下面是我在调研过程中见拍的一些剪纸照片。 (3) 摘要:简直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手工艺技术,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自然社会的手工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资金原因、人才原因、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的态度改变等。 关键词:剪纸、人才不足、保护和利用、建议。

《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的发展现状》 2012年2月13日到14日为学校社会实践周,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走访了部分民间剪纸艺人,观摩了他们的作品,并对中原民间剪纸的挖掘、保护、整理工作做了简单大概的描述,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现状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历史定位及艺术特色 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作为劳动人民表现生命意识、抒发生存感受、寄托人生希望与追求的一种文化形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疆域广阔,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中中原剪纸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中原民间剪纸以窗花、喜花、春花、炕围花、丧葬祭礼花等形式,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记录着这一地域的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进入新世纪,作为自然经济产物的传统民间剪纸,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从事剪纸艺术的人越来越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在政府的关怀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民间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又逐渐活跃起来。 (二)目前剪纸人才队伍的现状 目前中原剪纸艺术人才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原生态剪纸。这部分多由老年化剪纸艺人组成。二是传统型剪纸,这是剪纸的主体,中年人居多,在传承中有新突破,在创新中体现个性艺术特点。三是现代剪纸。他们在吸收传统剪纸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创作手法,体现了时代特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剪纸艺术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之存世艺人的日渐减少,剪纸艺术正面临着人亡艺绝的严重形势。目前,剪纸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五种传统手工艺特点

五种传统手工艺特点 中国结 中国结不知什么时候起,现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时候流行的饰物重新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然后依葫芦画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点缀,于是,彩色丝线编扎成的粗粗细细带子,有图腾纹样的小环儿,婀娜多姿的穗坠儿,这一切构成了美丽奇特的中国结。让人惊叹一根红绳原来可以变出这么多的花样。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们追求随意、祈盼平安的一种意趣。 “结”是绳编饰品,它同我国的布艺、刺绣并称为祖国的三大手工艺品。它朴实无华,庄重雅气。说起中国结可谓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刺绣 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其中苏州的苏绣和缂丝最为盛名。 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苏州女子性情柔和,心灵手巧,擅长慢针细活。苏州绣娘有 10 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苏绣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特色。手工刺绣是中国传统的著名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开始了养蚕、缫丝了。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手工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据中国史书《尚书》记载, 4000 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可见中国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绣品已经广为流行了。 芜湖铁画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中国民间传统工艺

中国民间传统工艺 剪纸还常用于一些宗教仪式与一些装饰和造型艺术当中。它是华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处处都散发着华夏广大劳动人民团结、和谐的气息。 标签:剪纸;民俗;镂空艺术 众所周知,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因其材料容易获得、成本低廉、适应面广受大众的欢迎。在义乌,剪纸这门艺术,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县志上也无记载。剪纸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使用金银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渐发展为用纸去剪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做为装饰。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先进知识分子蔡元培、鲁迅、刘半农、周作人等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同时也努力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30年代,艺术家陈志农在北京开始了民间剪纸的研究与创作。他用速写和剪影的形式描绘了老北京大量的风俗民情,串街小贩、作坊工匠、食摊茶挑、集市庙会、市井闲人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大多数的剪纸作品大多来源于民间题材,如灯花、窗花、帽花、衣花、鞋花、兜兜花等。剪纸的内容也包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如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等这些自然景观。剪纸的稿样世代流传,其中有的取材于年画、插图、国画、木刻等等。透过民间剪纸的纹样和装饰现象,人们可以窥视到某个民族、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某种文化的具体表现。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蘆、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