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失分原因探究(附答题技巧)

学生失分原因探究(附答题技巧)
学生失分原因探究(附答题技巧)

研究失分原因,有针对性复习通过对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中招考试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面:

1.思路不清。对复习备考的规律性、科学性缺乏研究,抓不住重点、热点、难点。

2. 准备不足,落实不够。考前没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做到有备无患,知识也有明显的缺失。学生只进行了浏览性复习,缺乏一步一个脚印、稳抓稳打的精神。

3. 双基不牢。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基本概念不清晰,对基本要求不重视,好高骛远,错误百出,更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考试后屡屡垂头顿足,后悔不跌,但仍不能好好弥补这完全可以弥补的过失。例如在解分式方程题时,有些同学该部分内容的复习不到位,没有进行验根。甚至在图形题中,把“判断直线GB与DF的位置关系”当成是要“证明GB=DF”。全面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4.技巧不会,不会使用数学思想、方法,缺乏思维策略,变形、拓展能力欠缺。

平时做有质量保证的模拟太少,不能形成经验和常识性积累,对不同类型的题不会采用相应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并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答卷质量。在解压轴题时,更是不能做到:解数学题不管它是难还是易,都不能胡思乱想,要讲求方法,要有条理地思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观察猜测、检查验证、回顾总结。

“为了解题而解题”是不行的。

5.表达不准。例如解图形题时,没有将对应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符号写错、字母写错。在解统计题时,只是描述了题目所蕴含的信息,没有将数学内容转化为生活语言,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解答题时,没有写好“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起来,避免在中考中出现“低级错误”。另外考生不能够较为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概念和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致答案的“口语化”严重,或心中有而说不好说不出,考生平时不能做到认真练习,书写不规范,造成解题过程表达不完整,颠三倒四,严重影响成绩。

6.卷面混乱不堪,不规范。考生平时书写满不在乎,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书写潦草,让阅卷老师看不清楚所写内容,甚至对答题卡的区域书写要求视而不见,或对答题内容没有整体规划,写出或写错答题区域,影响阅卷老师情绪和阅卷速度,违反给分常理和原则,必然影响个人得分。

9.阅读习惯差、审题能力不足。

考生不会审题,把握不住题意,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新出现的题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正确分析理解,造成盲目解题,导致失分。如:由于阅读能力不够,有些同学的计算结果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取近似值。由于不理解题意造成解题困难。甚至计算方程题由于看不透题,因采用方法失当或符号、数字写错,而遗憾失分。现在普遍存在心态不稳,做事不求甚解。需要养成:用笔引导自己一

个字一个词地读题,并随时选出“关键字词”的习惯。

8.计算能力弱,影响思维与结果。

例如:在实数运算、化简求值、解方程和方程应用题时,学生因为计算错误而影响成绩的比比皆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学生清楚运算的算理,也需要进行专项的练习,还需要教会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心态,从思想重视,从习惯上改变。

依据考生失分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在备战2012年中招时,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不能急于赶功课,然后不得已再“烫剩饭”。要练好基本技能,保证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常规问题。切记!数学:懂了≠会了≠对了≠快了≠得分了。要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作风,在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以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引领去贯穿绝大部分解题过程。教师一定要加强正确指导、引导,紧扣“三基”力求“四基”,并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书写的质量,提高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为中招考试取得理想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附:考生考场答题技巧

一、提前进入角色

1、清点一下用具(笔、橡皮、作图工具等)。

2、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典型题目等过过电影。

3、启动思维:看一眼难记易忘结论,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二、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紧张时,可以

1、转移注意(不看监考老师目光、回忆考试技巧、注意事项等)

2、自我安慰

3、抑制思维

三、迅速摸透“题情”

开考前几分钟不要急于作题,先要通览全卷,完成三件事:

1、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题或填空题

2、对不能立即解答的题目,要迅速分类有头绪(熟面孔)和较生疏

3、做到三个心中有数:试卷共有几道大题小题;每道题的分值;分清题目类型

四、三先三后

1、先易后难

2、先高(分)后低(分)[在两题都会做而没有时间]

3、先同后异(避免思维转换过急、过频、过陡)

五、一细一实

审题要细,做题要实,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

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

规范;忌啰嗦重复,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即可以了;不是题目考察的过渡知识点,可直接写结论,允许省略非关键步骤;尽量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六、分段得分

为了区分理解能力大小不同, 难度较大的题目,会有按步给分的标准分段得分要求: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求多得分,对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对不会做的题目:

1、缺步解答

2、跳步解答

3、退步解答

4、辅助解答

七、保证中下题目,力争高层次,先捡西瓜,再捡芝麻

八、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交卷第一,未必得分第一

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补续:1.重要提醒:考前要提前进入学科思维状态。

考前10分钟,首先看一看事先准备好的客观性题目常用解题方法和对应的简单例子,其次,闭目想想平时考试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然后清点一下考场用具,轻松进入考场。这样做能使自己提前进入“角色”。“拿到试卷后先看一下是否完全,卷面印刷是否清楚。其次,要把试题浏览一遍,了解一下试题分量、难度等,大致确定答题分配时间。”

2.似曾相识的题要注意异同。

审题一定要细心,逐字逐句搞清题意,尤其是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异同。遇到一时想不起的问题时,要换个角度思考,从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开始类比联想。如“课本上怎么说的”,“以前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过什么问题”等等。

3.排除干扰沉着冷静

考试时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情绪干扰,由于过分紧张、焦虑而干扰对知识的回忆,本来熟悉的知识难于再现,出现思维障碍,甚至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时一定要平静下来,自我减压,使心态恢复正常。二是思维定势干扰,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容易套用过去解答该类题型的方法,而忽略了题目间的差异。有时最先想到的解法,尽管不适用,却总不愿抛开,妨碍他法的选择应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暂抛开此题,先做其他题目或换个角度思考,另

作尝试,以求顺解。

4.多角度复查按时交卷

没有想要提前交卷的吧(!)复查要从多角度、多思路考虑,如觉得某些题解答不妥时,需要改动,必须反复推敲,确实有了正确方案,才可划去原答案。若尚未成熟时,千万不要把原答案划掉,以免贻失得分机会。

5.省下时间做难题是不合算的。因做容易题固然要快,但更要准确!!要顺其自然。

现象剖析:世上事有难易乎想为之,则难者亦易亦,不想为,则易者亦难亦!启示:不要忽略我们认为容易的,也不要轻易放弃确实有难度的问题,心稳神清细审题,则思路渐晰。中考在即,这样的指导思想“要坚挺”!

6.重视答题卡书写正确的训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