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毒性反应研究进展

雷公藤毒性反应研究进展 标签:雷公藤;毒性反应;综述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味苦、性寒,有大毒,归肝、肾经,药用部位为根,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雷公藤对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雷公藤有大毒,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报道发生中毒事件最多的中草药之一,对消化、泌尿、生殖、心血管、骨髓及血液等系统有较明确的损害。笔者收集了2000年以来有关报道雷公藤及其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 1 一般毒理 1.1 临床研究 雷公藤在临床上可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常在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产生单个或多个脏器严重的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资料显示,服用雷公藤后产生严重脏器损害致死者,绝大部分是因超大剂量服用所致[1]。倪氏等[2]报道了1例因一次性服用140 g雷公藤水煎剂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循环、血液等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 雷公藤亦可产生慢性毒性反应或迟发性毒性反应。刘氏等[3]观察了雷公藤多苷片(GTW)口服治疗慢性肾炎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67例患者中2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转氨酶升高20例(29.9%),乏力、食欲降低19例(28.4%),胃炎19例(28.4%),月经失调或停经10例(27.0%),恶心、呕吐5例(7.5%),失眠4例(6.0%),腹痛、腹泻3例(4.5%),腰及腿部肌肉痛11例(16.4%),皮疹3例(4.5%),轻度骨髓抑制2例(3.0%),皮肤黑斑病、血小板减少各1例(各占1.5%)。邱氏等[4]对123例服用GTW治疗的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强直性脊柱炎18例,肾病综合征13例)进行了随访,发现GTW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2%,其中消化系统35.8%、生殖系统22.8%、感染13.8%、皮肤黏膜6.5%、血液系统4.9%和神经系统1.6%。 1.2 实验研究 雷氏[5]研究发现,雷公藤乙醇提取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6.31 g/kg(合原药材),并且雷公藤所致急性毒性死亡原因主要以急性肝坏死为主。丁氏等[6]分别测定了雷公藤甲素经腹腔给药及经口给药小鼠的LD50,结果雄性小鼠腹腔给药的LD50为0.725 mg/kg,经口给药的LD50为0.788 mg/kg。舒氏等[7]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实验对象,观察了雷公藤甲素的急性毒性,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02×10-3 μg/mL。 杨氏等[8]观察了雷公藤风湿药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发现雷公藤风湿

雷公藤生物碱的化学性状及药理作用研究

天然产物化学小论文 论文题目:雷公藤生物碱的化学性状及药理作用研究论文作者: 指导老师: 班级: 学号: 日期:二0一0年五月二十一日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化学成分 1.1 倍半菇大环内醋类生物碱 1.2 精眯类生物碱 1.3 卫矛碱、翅卫矛辛宁 2 雷公藤生物碱的免疫抑制作用 2.1 疫抑制作用 2.2 淋巴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3 抗生育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5 杀虫活性

摘要目的:对中药雷公藤生物碱的有效成分的化学性状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查阅相关的期刊、文献及论文。结果:雷公藤生物碱主要包括倍半菇类生物碱、睛眯类生物碱、卫矛城、翘卫矛辛宁等化合物;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杭炎、免疲抑制、杭肿瘤、抑制雄性生育、杭艾滋病、杀虫等作用。结论:雷公藤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而且毒性较小,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雷公藤;生物碱;单体;药理作用;植物杀虫剂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为著名的中药植物和杀虫植物。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二线首选药物。雷公藤的化学和药理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有二赌类、三砧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等,二菇类有效成分即毒性成分,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相近,其毒性大于生物碱类,临床证明生物碱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0%,生物碱制剂对关节的消肿、止痛作用明显、见效快,降血沉作用也较大,同时还发现有抗肿瘤,抗雄性生育作用,是有希望的男性避孕药。近几年来人们对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又发现了多种单体,其中有些单体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抗肿瘤作用和较小的毒性[z],充分显示了生物碱很好的应用前景,对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未见有人进行过较为全面的综述报道。 1化学成分 国内外就雷公藤生物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单体命名不同,同一种单体有几种中文名称,一定程度上给其他研究工作者带来了混淆和麻烦,本文对已发现的所有生物碱单体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类,报道如下。 1.1 倍半菇大环内醋类生物碱 wilfordine(雷公藤定碱,雷公藤碱,wilforine(雷公藤灵碱,雷公藤次碱,wilforidine(雷公藤碱戊,wilforgine (雷公藤晋硷,雷公藤碱乙,雷公藤吉碱wilfortrine(雷公藤春碱,雷公藤特碱I,雷公藤碱T,wilfordinin。(雷公藤定宁),wilforzine(雷公藤增碱,雷公藤辛碱、雷公藤庚碱),wilfordsuine(雷公藤植碱),wilfoeonine(雷公藤康碱),wilfrdsine(雷公藤明碱),wilfordmine(euonine一雷公藤新碱,雷公藤碱已[s])isowilfortrine(异雷公膝春碱),isowilfordine(异雷公藤碱),euonymine,「4],PedtassinesA。 1.2 精眯类生物碱 eelaeinnine(苯乙稀南蛇碱)。elafurine(峡喃南蛇碱),eelabazine(苯代南蛇碱),eelalloeinnine(南蛇藤别内桂酞胺碱)。 1.3卫矛碱、翅卫矛辛宁 表1 雷公藤生物碱及其理化常数

雷公藤制剂治疗IgA肾病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李建秋朱彩凤俞东容 【摘要】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肿瘤、抑制免疫等多方面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在肾脏病领域尤其在IgA 肾病(IgAN)的治疗中取得了瞩目的疗效,就雷公藤制剂治疗IgA肾病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关键词】雷公藤IgA肾病治疗综述 Abstract: The 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has functions of anti inflammation,anti tumor and immune inhibition.It is broadly used in treating clinical diseases,esp.its application in nephritic diseases gets noticeable cure effect,i.e.IgA nephrosis(IgAN).The article makes review and status on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preparation treating IgAN. Key words: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IgAN;treatment;review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WH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在根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TWHF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抗生育、抗肿瘤、抗菌等多方面作用,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肾脏病领域尤其在IgA肾病(IgAN)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瞩目的疗效。本文就TWHF治疗IgAN的现状以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总结分析。 1 TWHF治疗IgAN临床进展 目前观察显示TWHF对IgAN具有良好的疗效。最早运用TWHF 治疗IgAN是南京黎磊石教授,他治疗了4例患者,获得有效,其中2例配合抗凝剂治疗得到缓解;这以后,全国有较多临床验证工作见诸文献,发现TWHF可改善IgAN患者病情。其中蛋白尿或伴镜下血尿IgAN患者,

雷公藤片(2015年5月29日)

雷公藤片 Leigongteng Pian 【处方】雷公藤提取物约33g(含雷公藤甲素12mg)。 【制法】取雷公藤提取物,加适量淀粉、蔗糖、明胶,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或包糖衣,或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素片或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气微香,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3 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5分钟,加中性氧化铝1g,搅拌均匀,挥去溶剂,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30g,内径约1.5cm,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1:9)湿法装柱〕上,用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1:1)60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9:1)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雷公藤对照药材5g,加乙醇50ml,在水浴上回流3小时,倾出回流液,再加乙醇50ml 继续回流2小时,合并两次回流液,滤过,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5ml,超声处理5分钟,自“加中性氧化铝1 g”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雷公藤甲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碱性二硝基苯甲酸试液〔8%氢氧化钠乙醇溶液-2%3,5

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2:1)的混合溶液,临用前混合〕。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 D)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33:6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8nm。理论板数按雷公藤甲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雷公藤甲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30片(糖衣片除去包衣),精密称定,研细,取适量(相当于雷公藤甲素120μg),精密称定,置30ml具塞离心管中,加石油醚(30~60℃)5ml,超声(功率:250W,频率:33KHz)处理10分钟,高速离心(转速:10000转/分钟)处理10分钟,弃去上清液,残渣加甲醇超声(功率:250W,频率:33KHz)处理2次,每次10ml ,每次10分钟,每次高速离心(转速:10000转/分钟)10分钟,合并两次甲醇提取液,加中性氧化铝3g,搅拌均匀,蒸干,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10g,内径1.2cm)上,以乙酸乙酯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150ml,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雷公藤在皮肤科的应用

雷公藤在皮肤科的应用 王爱民程宏学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 自1962年以来,雷公藤及其系列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皮肤科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根据雷公藤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良性调节,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将其运用于皮肤科临床,得到了确实的验证。现将其体会阐述于后。 一、对雷公藤治疗皮肤病的认识 雷公藤,又名黄藤、断肠草,是雷公藤植物家族中的一种,其性味辛凉,有大毒,入肝经,兼入脾肾经,具有通行十二经脉的功能,它的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止痒。《本草纲目拾遗》谓其:治跌打、闪挫、痨伤、吐血、便血等。很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雷公藤还具有温热的性质,因而既可以治疗热证,又可以治疗寒证,既可以抑制免疫,又可以增强和调节免疫,雷公藤的这种良性调节与治疗作用是雷公藤的一种特殊性能。雷公藤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皮肤病的基础,如关节病型银屑病、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色素性紫癜,特别对有红肿热痛的非细菌感染性之炎症性皮肤病均有良效。对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纤维细胞增殖和肉芽组织形成的慢性增生肥厚性皮肤病变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化脓性肉芽肿、扁平苔癣。由于它有镇痛作用,还可以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血管炎疼痛、雷诺氏病、动脉血管痉挛病等,对以血管通透性改变为主的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也有较好的疗效。由于雷公藤的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治疗,如红斑性狼疮、天疱疮、掌跖脓疱病、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银屑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同时,对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由于雷公藤的祛风除湿作用,还可用于瘙痒症、痒疹;因有杀虫止痒作用,还可以用于疥疱、阴虱、刺毛虫皮炎等,雷公藤制剂,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协同提高疗效。 二、应用雷公藤的体会 笔者根据本院雷公藤系列制剂的优势,综合应用雷公藤系列制剂治疗常见或疑难皮肤病,疗效十分满意,如用黄藤3号或4号合剂治疗银屑病,每次15ml,每日3次,一般用药4周后,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减轻或消失,坚持用药半年至1年,皮疹全部消退,无瘙痒。笔者系统观察5例(寻常型3例,关节病型2例),均用药1年,皮损和瘙痒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笔者根据雷公藤的清热解毒作用,用于疔疮、蚊虫咬伤、夏季皮炎等,均在搽4~5天后,炎症消退瘙痒消失。但对正趋化腐成脓者疗效不佳。雷公藤酊外用时可稀释,此外,还可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痒疹、斑秃、冻疮、色素性紫殿、结节性血管炎、外伤血肿等。雷公藤的应用,有的以内服为主,有的以外用为主,有的尚须内外结合使用。笔者认为:雷公藤的抗肿瘤作用,除内服可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外,是否可用于皮肤肿瘤的内服和外用,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雷公藤有“中草药激素”之称,从临床应用情况看,雷公藤有类似激素样作用,但没有激素的副作用,应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疗效好,对皮肤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更是希望所在。但在应用时须高度重视雷公藤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心脑肝肾的毒、副作用。我们相信,雷公藤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一定有广阔的前景。D4 --------------------------------------------------------------------------------

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d

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 严振1,田洋2 ,马跃平3,傅晓春1,张振学2,王金辉3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2.沈阳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42 ; 3.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3,6-dione,1),6β-羟基-豆甾-4-烯-3- 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 acid dibutyl ester,3),秦皮素(fraxe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雷公藤;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其性苦、寒,有大毒,具有杀虫、消炎、活血通络、解毒的功效。现代临床广泛用于多种免疫系统异常而致的疾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大量药理及临床已证明其提取物和某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和男性抗生育作用[1]。通过对雷公藤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得到6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Bruker ARX-300和Bruker AV-6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TMS内标,瑞士Bruker公司);N2000型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型色谱柱为YWC C18反相柱(5μm,10 mm×250mm);MP-S3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日本Yanaco公司);Sephadex LH-20(美国Pharmacia 公司),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有限公司);所用试剂为色谱纯和分析纯。 雷公藤(市售)经沈阳药科大学孙启时教授鉴定为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的根。 2 提取与分离方法 取雷公藤根20 kg,用体积分数为90%乙醇煮沸提取,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后得浸膏900 g,将浸膏加适量水稀释,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层和氯仿层提取物(71.5 g)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丙酮系统(100:1~1:1)梯度洗脱。得到的流份(Fr.37~63)经重结晶处理后得化合物5;流份(Fr.88~96)经重结晶处理后得到化合物1;流份(Fr.143~169)经重结晶处理

雷公藤多苷_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指南

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用药指南 1 指南推荐意见/共识建议概要表 本项目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分为高、中、低、极低四级,推荐意见强度分为强推荐、弱推荐两级。本指南达成8条指南推荐意见和14条共识建议,具体详见表1、2、3。 表1雷公藤多苷片达成的指南推荐意见概要表 注:A为明显利大于弊,强推荐:一定做;B为可能利大于弊,弱推荐:可能做。

表2 雷公藤多苷片达成的共识建议概要表 注:本表中共识条目均为专家共识形成,推荐强度均为建议使用。 注:本表中共识条目均为专家共识形成,推荐强度均为建议使用。

2 范围 本指南明确了雷公藤多苷片与雷公藤片的临床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合并用药、注意事项、疗效和安全性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临床医疗领域的临床人员使用。 3 药物基本信息 3.1 雷公藤多苷片 【主要成分】雷公藤多苷。 【药品性状】本品为浅黄色至棕黄色片;味微苦、涩。 【功效主治】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症,白塞氏三联症,麻风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政策准入】雷公藤多苷片被纳入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甲类目录、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2 雷公藤片 【主要成分】雷公藤提取物。 【药品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气微香,味微苦。 【功效主治】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政策准入】雷公藤片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甲类目录。 4 临床问题清单 本指南可回答3个临床问题,具体见表4。 表4 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指南临床问题

雷公藤片说明书

雷公藤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雷公藤片制剂不良反应可涉及多系统损害,应严格 按说明书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雷公藤片 汉语拼音:Leigongteng Pian 【主要成份】雷公藤提取物。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规格】每片含雷公藤甲素12微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l~2片,一日2~3次。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口干、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损伤、胃出血。 2.血液系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和血细胞减少。 3.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水肿、肾功能异常等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4.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电图异常。 5.生殖、内分泌系统:女子月经紊乱、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 6.神经系统:头昏、头晕、嗜睡、失眠、神经炎、复视。 7.其他:皮疹、瘙痒、脱发、面部色素沉着。 【禁忌】 1.儿童、育龄期有孕育要求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2.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者禁用。 3.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 4.严重心律失常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不可超量使用。 2.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诊并注意检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必要时停药并给予相 应处理。 3.连续用药一般不宜超过三个月。如继续用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求决定。【贮藏】密封。 【包装】本品采用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药品包装用复合垫片包装。每瓶100片。【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3120-98-201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2021534

雷公藤抗炎免疫药理

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5月,上海 雷公藤抗炎免疫药理 秦万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200052) 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迄今发现有四种:雷公藤(Tr咖terygiumwilfordiiHook.D、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Level.)Hutch、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regiiSpragueetTekda)、苍山雷公藤(TripterygiumforrestiDicls)。雷公藤自用于麻风反应(1962)、类风湿性关节炎(1969)取得成功以后,现已被广泛用于I}缶床各科,它们在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作用。雷公藤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推动了其药理研究的迅速发展。众多的研究显示。雷公藤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本文综述雷公藤自60年代以来有关抗炎免疫的药理作用。 一,雷公藤与炎症反应 雷公藤用于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肾小球疾病、血管炎、脂膜炎等均取得成功。这些疾病在病理上都不同程度显示了炎症反应的存在。有关雷公藤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开展较多。 炎症是各种致病因子对机体损害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此对机体利弊视不同情况而论。各种炎症性疾病,虽然在临床各病理形态学上表现各异,但任何原因引起的,以及在任何组织的炎症,都包括了不同程度的组织变质、血管反应和局部组织增生性反应,这是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此核心是血管反应所带来的炎症细胞和介质。炎症又可分为以变质渗出为主的急性期反应和以增生为主的慢性期反应。 (一).雷公藤对炎症反应急性及慢性期反应的影响。 郑幼兰等(1982)用甲醛作致炎物,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并以两踝关节周围之差作为炎症肿胀指标,以雷公藤水煎剂109、209/kg腹腔注射观察药理作用,结果显示雷公藤制剂对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20kg组,作用出现快而强,持续24h以上(p<0.001),与氢化可的松15mg/kg作用相似。李乐真等(1980)发现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40mg/kg,2—3w)对蛋清关节炎有明显抑制其效果与强的松(2.5mg/kg)相似(p<o.001),雷公藤抗炎作用于与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后德辉、郑家润等(1980,1983)先后证实雷公藤总甙(TII)及TI能明显抑制大鼠琼脂性关节炎肿胀程度(p<0.01),作用持续5-6h,Tll作用比Tl强。周学优等(1990)、王国春等到(1991)均报道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由完全福氏佐诱导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杨峻等(1991)发现雷公藤中二:萜成份——雷酚内酯,对二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部炎症及巴豆油诱发大鼠耳部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上述资料显示,雷公藤及其活性成份对血管及其通透性改变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炎症进一步发展,会出现以增殖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张罗修等(1990)进行如下实验,将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于乙醚麻醉下行腹正中切口,自腹股沟两侧各埋入209的无菌脱脂棉球,缝合切口,7天后处死动物,剥出已包裹肉芽组织的棉球,求干重,去除原棉球重,得净重。实验发现,雷公藤红素0.5-3mg/kg+7d,ip均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且抑制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本实验中,地塞米松5mg/kg/d+7d,ip也有抑制作用,但切口有明显感染,雷公藤红素组织无此副作用。以上实验作为慢性炎症反应模型在时间上稍嫌短,但在病理上确有共同之处。李乐真等(1989)报道雷公藤煎剂(209/kg+7d)及其醋酸乙酯提取物(40mg/kg+19d或80mg/kg+6d)均能明显抑制埋于腋下或鼠蹊部皮下的棉球所致肉芽肿增生。另外,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与治疗胶原病剂量相同的雷公藤制剂可以治愈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分析

2011年4月第18卷第10期 中医中药 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雷公藤属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其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有大毒。中医学中“毒”的含义与西医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同意,是指药物给人体造成非治疗目的的症状,导致人体脏器的损伤和功能退化,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雷公藤给人体带来的损伤,主要是因为不正确使用造成的[1]。比如擅自加量、煎煮不当、自杀等。然而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其毒性而忽略他的药性。科学研究已经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出生物碱、二萜、三萜、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肯定了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目前已被应用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其药性和药效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的采摘季节、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分离提纯方法或不同的产地、生长条件(包括海拔、光照时间、雨水、温度等)及不同的厂家所生产的雷公藤毒性都不尽相同。正确认识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雷公藤对人体的影响1.1生殖系统 雷公藤多种提取物制剂对生殖系统均有影响,机体生发最为活跃的就是人的生殖系统,同时还是雷公藤作用于机体的主要靶器官。因为影响了卵巢功能而出现女性月经紊乱和不孕;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睾丸发育不全,精子畸形、活动能力下降、精子减少等,大剂量长期应用对小儿性腺发育有影响。 1.2消化系统 口服雷公藤各种提取物所致人体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不振、口干、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泻、肝损害等,患者多可耐受,停药就可恢复,TP 的急性毒性试验发现,可引起胃底部明显出血、膜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1.3血液和造血系统 雷公藤有骨髓抑制作用,雷公藤总苷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红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1.4对脏器的影响 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心律失常及心电图改变,严重中毒时血压可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长期应用雷公藤可出现肾肌酐消除率下降、肾损害、急性肾衰竭;损伤肝脏则表现为实质细胞损伤和坏死,多数患者会出现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2]。 1.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积蓄中毒可引起视丘、中脑、延脑、小脑、脊髓等营养不良性改变。多表现为头痛、头昏、体倦乏力、失眠等。 2增效减毒的探讨 近年来科研人员针对改善雷公藤的毒副作用的对策,主要是从改变剂型角度考虑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弱。名老中医根据雷公藤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对雷公藤人体某单一系统或脏器的毒副作用,根据中药的配伍规律而研制的药对或复方,多途径多靶点阻断雷公藤毒副作用,减毒增效,发挥雷公藤在临床的作用。 2.1对抗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比如李德忠等研究的补肾麒麟汤,具有滋阴补阳的功能,其滋阴组方为何首乌、枸杞子、熟地、女贞子;补阳的组方为巴戟子、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等。治疗少精症、精子密度低等的组方龟板胶、淫羊藿、鹿角胶、富硒茶、女贞子、急性子、桑螵峭、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韭菜子。对雷公藤影响人的生殖系统进行减毒增效均很好[3]。还有一方,加味(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制八戟肉、菟丝子、熟地、仙灵牌)。可减轻雷公藤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保护女性的卵巢功能[4]。 2.2对抗对消化道的影响 服用雷公藤导致的胃阴虚症状胃脘嘈杂不适,口干舌燥的五子四物汤,主要有石斛、瓜萎等,功效为宽胸润肠、理气和胃。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食欲减退、腹泻及体重下降等消化道症状。 另外有报道采用雷公藤、白术、茯苓、黄芪、炒麦芽、炒谷牙、延胡、田七配伍,降低消化道的毒副作用[5]。2.3对抗对肝脏的影响 选用何首乌、蛇床子、甘草三味组方有保护肝脏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也有人选用芦荟、刺蒺藜、大枣组方,仅三味,其功效寒温并用,清热燥湿、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具有保肝解毒的作用。另外还有一方,枸杞、何首乌、熟地黄、生地黄、半枝莲、虎杖。也可以保护肝肾的正常功能[6]。 3各环节的控制3.1采摘季节及部位 因其全身均有毒,尤其嫩叶几片就可致死,所以要严格雷公藤各部位的采摘季节,根及根茎为主要药用部位,以秋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分析 覃俏峰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雷公藤属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其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有大毒。中医学中“毒”的含义与西医的“不良 反应”、“副作用”同意,是指药物给人体造成非治疗目的的症状,导致人体脏器的损伤和功能退化,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探讨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及中药配伍减毒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雷公藤;毒性;减毒增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 )-096-02 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