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念

一、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

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在国外被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保继刚、楚义芳两位年青的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等。”

郭来喜教授认为:“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们友好往来和消磨闲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第一次把旅游服务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实质上是由旅游和资源两个概念有机组合成的一个复合概念。“资源”一词强调了能被人们利用,用来创造财富的内涵。所以在这里选用国家标准GB/T1891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提出将旅游资源界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的有关表述

区域旅游资源

大凡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存在于一定地域范围之中,而某一地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即是区域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二、旅游资源的内涵

在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1、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重要体现

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一部分,当然具有“资源”的共性。所谓资源,一般指生产资料的来源。也就是说,凡是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是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区域旅游资源的赋存对这一地域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关键是这里的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基础性。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强度。凡旅游资源品位高,组合好,实用价值就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强。反之,亦然。

2、旅游吸引力是判断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

自然界赋予的、或人为创造的、历史遗存的客观实体,复杂多样。那些不具备物质形态的文化艺术思想等因素,乃至“劳务”、“旅游者”,其表现形式更是名目繁多。上述内容并非都是旅游资源,只有那些对游客有一定吸引力的,有可能被游客所利用的内容才能称得上是旅游资源。如优美的山、川、河、湖,奇特的鱼、虫、鸟、兽,珍贵的历史文物,纯朴的民俗民风,优良的社会风尚,精湛的艺术表演,高超的服务技艺,独特的旅游形式……都能对游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也可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既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部分,也包括未被开发利用的部分

对于已被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可以继续开发利用,仍然作为旅游资源;对于那些未被开发或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可以起到“原材料”的作用,一旦条件成熟,经过开发利用同样可以为人类做出贡献,不容忽视。

4、旅游资源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需求不断多样化、个性化,旅游资源范畴会不断扩大,某些今天日看来不是旅游资源的客体或因素,很可能明天就变成了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对于物质的、有形的旅游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可,而对于许多无形的、非物质的精神产品,还有些不被人们理解与接受。有人提出“概念性旅游资源”的观点,认为许多并没有具

体依托的“概念”在吸引着不少旅游者,如上海的“时尚之都”、香港的“万象之都”、大连的“北方香港”、洛阳的“九朝之都”等,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这些非物质的东西已被广泛应用。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分类原则和依据

1、原则

分类的原则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的准绳、标准,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持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互独立性原则

即不能把不具有共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归为一类,而划分出来的同一级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必须是有共同的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划出来的类型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会出现包容或重叠的出现。

对应性原则

所划分出的次一级类型的内容,必须完全对应于上一级类型的内容,不能出现下级内容超过上一级或少于上一级内容的现象,以免出现逻辑上的错误。

逐级划分原则

即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旅游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可分为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亚系统,分类时要把分级和分类结合起来,逐级进行分类,避免出现逻辑性的问题。

简明扼要、科学实用的原则

即分类体系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宜繁多;同时要注重科学性,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体系,也要考虑实用性,要便于操作。

2、依据

要进行分类,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具体依据(标准),即必须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某些属性或关系进行分类。由于旅游资源的属性及现存性状的复杂多样,因而分类标准也是多方面的。

甘枝茂、马耀峰介绍的常见的分类标准如下。

①成因:以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和过程为依据进行分类,如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

②属性:以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式、状态等资源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等。

③功能:所谓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所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根据旅游资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观光游览旅游资源、参与体验旅游资源、购物型旅游资源等。

④时间:以旅游资源形成至今时间长短的不同作为旅游资源类别区分的依据,如建筑旅游资源可区分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⑤其他:例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均可作为不同目的要求的分类依据。

保继刚、楚义芳认为旅游资源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

①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如根据资源的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进一步的细分又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典型的如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92)作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旅游分类为两级“类和基本类型”;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2003所作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表”,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层次等均是以此为分类标准的。

②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如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以及特殊型旅游资源等。

③以游客活动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如1997年美国的德赖弗(Driver B)等提出将旅游资源分为5大类: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

④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依据。以1966年克劳森和尼奇(Clauson M and Knetsch J L)提出的分类最具影响,其分类系统如下: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资源基游型游憩资源;中间型游憩资源。

二、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

由于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要求不一,依据标准不同,以及学术界的见解各异,形成了许多种分类方法。但为了我国在各级各类的旅游规划中有一个科学、适用的分类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环境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制定并颁发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用以作为我国旅游资源考察、调查、评价和规划设计的依据,是旅游规划中必须要统一采用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个大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见表3-1:

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的需要旅游规划工作在很多年前就在不少地方开展起来,同时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发展,因而根据不同目的要求,已经广泛使用了一些分类方案。现择其主要的介绍如下:

两分法分类方案

所谓“两分法”分类方案,是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系统的一种分类系统。这是目前最常见、应用广泛的一种分类方案,该分类系统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两大类、若干个基本类、若干个类型。

按旅游资源功能分类

该分类方案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为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服务。分类如下:

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

参与型旅游资源

购物型旅游资源

保健休疗型旅游资源

文化型旅游资源

感情型旅游资源

按旅游动机对旅游资源的分类

心理方面

精神方面

健身方面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按旅游资源的增长情况分类

可再生旅游资源,如动植物旅游资源

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可更新旅游资源,如某些人文景观、旅游商品

按资源价值及管理级别的分类

国家旅游资源

省(市)级旅游资源

县级旅游资源

按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

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未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第三节旅游资源调查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

1、按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即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分类方案的要求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

2、保证调查成果质量

要求在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明了,能量化的尽量量化。

3、调查方式要求

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

4、调查分类

根据需要和条件对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评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二个档次,其调查方式和精度要求有所不同。

二、旅游资源详查

1、适用范围和要求

适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的旅游资源调查。

要求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设备、实地调查。

要求对区域内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2、调查准备

成立调查组

技术培训

仪器设备的准备

资料收集

①收集与旅游资源单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种文学描述资料,如地方志、乡土教材、旅游区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等。

②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如大比例尺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重点是反映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专题地图。

3、实地调查

确定调查区域的调查小区和调查路线

调查路线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

选定调查对象

调查组成员在资料研究、广大群众调查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的调查区域内的所有旅游资源单体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①选定下列单体进行重点调查:

具有旅游开发前景,又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中具有代表性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

②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暂不进行调查:

明显品味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又损于社会形象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响国民生计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

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除对于列为“暂不进行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外,调查区域的所有旅游资源单体均需分别填写一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调查表共有9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体基本情况:包括单体序号、单体名称、代号、行政位置、地理位置等五项。第二部分为单体描述,包括性质与特征、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保护和开发现状等三项。第三部分为调查员对该单体的评价,包括共有因子评价问答一项。

三、旅游资源的概查

是一种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调查,仅对要求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因而可以简化工作程序,如不需要成立调查小组,调查人员可由项目组织协调委托,资料收集可限定在与专门目的所需要的范围,可以不填写或择要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等。

四、提交区域旅游资源调查成果

⑦主要参考文献

⑧附图:《旅游资源图》或《优良级旅游资源图》

第四节旅游资源评价

一、一般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简介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通常是评价者在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考察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对旅游资源所作的主观色彩较浓厚的结论性描述。其优点在于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资源本质特征,其缺点是不能量化,科学性不足。然而由于评价者在进行了大量的旅游资源评价之后,发现了自身不足之处,而力求实事求是,力求公正、确实,仍在大量占有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尽可能地适用数据进行分析,尽最大努力使定性评价定量化,已在尽量减少主观色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影响较大的定性评价方法有:

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即旅游资源的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即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条件、景象景点地域组合条件、旅游地基础设施条件、自然条件、旅游环境结构条件、市场客源条件。

保继刚的一般体验性评价

是旅游者(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价评估。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评价的项目很简单,甚至根本没有评价的细目,只要

求凭印象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或在问卷上凭个人印象对所经历过的旅游资源的优劣排上顺序。

美感质量评价

这是一种专业性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凭借旅游者或专家对旅游资源的视觉感受、体验,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建立了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世界上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对旅游资源构成的各种因子尽最大可能量化,运用数字方法或其他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得出科学结论的评价方法。现特举几例如下:

层次分析法

其核心内容是:首先建立一个旅游资源评价因子模型树,模型树的建立实际上将旅游资源的复杂问题分解成为若干层次(如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然后对人们的主观判断加以量化处理,是一种综合整理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评价方法。

模糊数字评价方法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时,经常存在一些模糊因素。所谓模糊因素是指那些无从评判、无法预料的捉摸不定因素,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评价、游客兴趣爱好变化及其对客流量的影响等等。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使这里模糊因素量化。杨汉奎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二、共有因子综合评价法

在GB/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有标准文件中提出了这种方法。要求在人们旅游资源评价时均采用这一评价体系。实质上,他也是层次分析法的一种应用。

1、评价体系

在评价操作过程中,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旅游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和几率”、“完整性”等五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两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一项评价因子。

2、计分方法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别如下: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和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附加值”中的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每一评价因子分为四个档次,其因子分值分为4档。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3-3。

3、等级划分

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价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共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得分值≧90分定为五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在75-89分之间定为四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在60-74分之间定为三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在45-59分之间定为二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在30-44分之间定为一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29分定为未获取旅游资源。

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 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 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 - 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 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 - 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 - 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 - 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 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 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 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课件.doc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综述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陆地约4公里,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因地处万宁和陵水两县交界之海上得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海岛地形、地域文化等,分界洲岛有“美女岛”、“观音岛”、“无名岛”、“睡佛岛”、“冰火岛”之誉,是一个美丽的灵秀宝岛。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 1、地质地貌 分界洲岛所处位置是海南岛重要的分水岭,该岛是牛岭的一部分, 牛岭又称分界岭,主要因为这里是海南岛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的人民就已感觉到这座山岭南北不同之处。实际上,整个牛岭是五指山山脉的延续,这是由于亿前,大陆板块的挤压所形成的。后来冰川期,海水的浸入,淹过了较低的部分,,切断了分界洲岛与牛岭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2、气候水文 虽然整个海南岛都处于热带,但是因为这座东南西北走向的牛岭,使得了以此岭为界北气候上有所差异。牛岭以北的气候相对温暖,空气的湿度较大,降雨较多,而牛岭以南气温要比岭北高出二三度,阳光充足,但岭干燥少雨。 在分界洲岛上看牛岭两边,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岭北阴郁一片,而岭南却是阳光明媚。主要是由于牛岭是海南岛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北面以平原地地型为多,南面以山地为多,这种地理分界,从形成了气候上的分界。来自南边的暖气流受到东西走向山脉的阴隔,导致山体迎坡(南面)和背面坡(北面)的气候出现差异,以致这座小小的山岭对海南岛东南的气候也产生了影响。所以站在分界洲岛上,经常就可以看到牛岭“牛头下雨,牛尾睛”的奇观。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具体类型见下表。 表1-1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见下表。 表1-2 各层次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 表1-3 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资源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 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 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 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 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 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 4.按属性分类 旅游学者按照属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开始将旅游资源分为低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消费健身类、购物类7大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忽视了这些资源中蕴含的各种人文概念和旅游价值,不利于旅游的发展。 考虑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更为细致的了解资源内涵,挖掘深层次的意义。有些学者开始讲旅游资源分为软资源和硬资源两部分。 硬资源是已经成型的,能被游客直接消费的旅游产品,如景区、景点等。 软资源是指潜在的,还不一定被游客直接消费,但又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富含文化品位或具有特殊时机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文积淀、绝妙策划、政策环境等。 5.按资源的功能分类 按功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 5.1观光游览型,如自然风光、园林建筑等, 5.2文化知识型,如总监文化建筑艺术知识社会风情等。 5.3参与体验型,如,漂流、攀岩、节庆活动等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旅游专题组 目录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 1 -一、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调查 .. (1) (一)青岛旅游资源概况 ··································································· - 1 - (二)新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3 - (三)老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 (四)崂山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二、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 (12) (一)青岛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 12 - (二)青岛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 15 - (三)青岛旅游资源分布评价 ····························································- 17 - (四)青岛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 20 - (五)基本结论 ··············································································- 24 -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2003-2-24 0:00:00字号:[大中小]选择背景色:

ICS 03.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2003-02- 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1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和提交文(图)件。 本标准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其他行业部门也可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旅游资源分类 4.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4.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4.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见表1。

资阳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旅游形象策划

资阳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旅游口号策划一、地理区位及自然环境相关概况 位置:位于四川盆地中心区域?面积:7962平方公里 人口:497万 行政区划:资阳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县级简阳市,资阳市委、市政府驻雁江区。 资阳位于东经104°21′—105°27′,北纬29°15′—30°17′,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相距257公里)、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 资阳是长江中上游生态林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33%。年平均气温17℃, 年平均降雨1100毫米,年日照时数 1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 资阳市平均海拔400米,属浅丘地 貌,是典型的亚热带丘陵自然区。 二、经济结构和旅游产业 现状简介 资阳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其成为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资阳也是川中丘陵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市和成渝经济区内以“西部车城”为品牌的新兴工业城市,坚实的工农业基础为其旅游等第三产业铺就了腾飞的道路。2009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34.5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2 ∶50.4 ∶25.4 ,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结构的重大转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1亿元,增长33.1% ;全社会投资285.6亿元,增长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3元,分别增长12.2%和8.2%。 【资阳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大市】这里人杰地灵,35000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先后孕育了东周孔子之师苌弘、西汉文学家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唐代诗人贾岛、北宋理学鼻祖陈抟、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元帅,革命家曹荻秋,著名作家邵子南、周克芹、刘心武等名人志士。“两湖一山”(三岔湖、龙泉湖、丹景山)入选四川新五大精品旅游区,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著称,乐至陈毅故里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资阳地区有旅游景区52处、景点325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4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1处,地(市)级1处,县(市)级80处。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5.2亿元,增长10.9%,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但直接进行旅游专业开发的只有9处,多数还停留在简单的门票开发上少有整合开发,由此可见资阳的旅游开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 我们先按照1990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 表1 成都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 再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 18972-2003)》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 表2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表

最后我们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具体见下表: 表3 旅游资源分类表 4 成都市旅游资源评价 4.1 成都旅游资源定性分析 定性评价又称经验法,主要通过评价者观察后的印象得出结论,我们在此用“三三六”评价法对成都市旅游资源经行定性评价。 4.1.1三大价值的评估 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存现状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成都拥有古镇、遗迹、博物馆、宗教寺庙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和客家少数名族风情。洛带古镇、金沙遗址博物馆,文殊院,武侯祠,青城山等旅游资源为代表,这些旅游资源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其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成都地区积聚了大量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钙华地貌、天然的湖泊与池沼、

国宝栖息地,举国闻名的九寨沟、都江堰等,形成了一副集山、河、湖和人文景色完美结合的壮丽雄伟的画卷,使成都具有很高的旅游游憩艺术观赏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社会科学和教学上各有什么特点,为教育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研究场所。安仁汶川地震博物馆, 金堂云顶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杜甫草堂, 武侯祠,三圣花乡风景区等旅游景点。这些资源为考察地震构造,特殊的地质地貌,研究三国历史文化,探索农村新的发展模式,研究珍奇生物,奇特景观等科学工作提供最好的资源。 4.1.2三大效益的评估 经济效益:成都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交通便捷,旅游服务半径大,有一小时圈的和两小时圈的旅游服务半径,依托成都市和周边市区广阔的经济腹地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加之国家的黄金周假期的推动,使成都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给成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应:旅游资源不仅能够给科学工作者提供研究场所,也能为大众的知识文化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游览武侯祠使大众更了解三国文化,游都江堰使大众更清楚这个水利工程的伟大之处,游三星堆知道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 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是指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促进作用。成都作为世界遗产托举的城市,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和西部商务会展基地,三圣乡旅游风景区就是一个代表,在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的同时,还顾及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绿色旅游,发挥了旅游资源的环境效益,坚持保护性开发,合理规划布局。 4.1.3六大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开发规模、选择路线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风景的类型和特色。而且影响旅游市场客源。如:天台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天台山山势西高东低,呈向斜多级台地,主峰玉霄峰拔地1800多米,状若冲天高台,由于长期的流水切割和风化剥蚀,大自然的神力在这块罕见的向斜山地上雕琢了“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丹霞地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天台山有独特的景观。成都市旅游景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1、调查时间: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2、调查人员:刘琴潘婷幸飞周小敏 任务安排:潘婷负责旅游资源评价,周晓敏负责资源的开发和建议,幸飞负责资源环境概况,刘琴负责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单体的填写有:潘婷负责黄瓜山和观音山:周小敏负责卫星胡,最后由刘琴汇总。 3、调查地点:永川区 4、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整体旅游资源的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目的和意义,及其要点和方法。将课本知识和具体时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以实现理论实践双提高。 5、调查要求 ⑴先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⑵绘制《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⑶选定永川区内重点调查的旅游单体,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逐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内容。 ⑷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所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赋分、评价。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自然地理特征 永川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民热情善良、经济比较繁荣。永川因“护城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永川区处于重庆的西部,距离市中心56公里,距离成都276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境,长江流经过南端,历为渝西和川东难佳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永川区的气候属于韩国典型的季节风气候,夏天和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夏天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高温多湿。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1042.2毫米,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它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分类: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绿、多雾、多傣家民风、温馨和谐、原生态,与东南亚诸国有着质的区别,特有韵味。西双版纳是全国唯一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林木参天蔽日,珍禽异兽比比皆是,奇木异葩随处可见。离泰国、缅甸很近的西双版纳充满了佛风,佛塔寺庙与傣家竹楼、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圣景象。根据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从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进行了以下分类: 1.地文景观:橄榄坝风光AAB,野象谷AAB,情人岛日光浴AEA,石林ACD,缠丝洞ACL,野象石ACE 2.天象与气候景观:热带风光DBE,胶林消暑园DBB 3.生物景观:猴子王国CDB,勐养角形榕树CAB,望天树景区CAA,热带水果CAA,奇花异卉CCB,热带雨林CAA、CD,野生动物园CD,百花园CCA,棕榈草坪区CBB,热带雨林CAA(板根现象,植物绞杀现象,老茎生花,古藤老蔓攀援高大乔木织成藤网的景观),热带原始森林CAA,独树成林CAC,森林CAA,树瀑布CAB,多种野生动物CD; 4.水域风光景观:曼典瀑布BCA,孔雀湖BBA,沙滩日浴游泳BEA,古护城河BAC,莱阳河BAA,澜沧江BAA,界河竹筏跨国漂流BAA; 5.建筑与设施景观:民族风情园FAD,春欢公园(曼听公园)FAD,原始森林公园FAD,热带花卉园FAD,曼峦“回傣”旅游度假村FAB,曼阁佛寺旅游村FAC,打洛森林公园FAD,景真八角亭FCC,勐混景恩塔FCA,勐遮曼宰龟壁画FCG,绿石林雨林公园FAD,热带植物园(勐仑植物园)FAD,空中走廊FAK,关累边境航运经济区FAJ,植物标本FAH, 动物园FAH,傣、哈尼、基诺、布朗、拉祜、瑶等民族展览馆FDA,景真八角亭模拟造型FCK,孔雀园FAH,曼飞龙笋塔FCA,西双版纳总佛寺FBB,四角亭FCK,六角亭FCK,傣族萨拉亭FCK,曼听傣族村寨FDA,孔雀园FAH,度假村FAB,傣族宫殿建筑FCC,荔枝园FAH,樱桃园FAH,树上人家FDA,兰花园FAH,柑橘园FAH,猴园FAH,钓鱼池FBE,狩猎

高三地理选修三《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优质教案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 教学方法: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 通了。 玉溪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摘要) 更新日期:2009-2-6 15:47:08 索引号:530400-005747-20090206-0006 发文日期:2009-02-06 名称:玉溪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摘要) 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提要:按照国家推荐试行标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及其修订方案,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从中筛选出300个景元单体综合评价,所获得的景元单体资源类型多、品质高雅、特色突出、结构有序、空间集聚、功能多样、尚未人识、开发度弱、潜能深厚,适度有序开发,可为云南建成旅游强省做出特殊贡献。 一、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是科学地编制旅游规划的必要前提和首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旅游业谋求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手段之一。为此,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上旬,规划组对玉溪市所辖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共普查375个代表性旅游资源单体,同时,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修订稿,有选择地填写了300个旅游资源普查基本类型调查表,并制定出玉溪市旅游资源单体分类分级体系表(表2-1)和旅游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 表2-1 玉溪市旅游资源普查单体类型和等级体系一览表(略)从表中可以看出,此次实地调查玉溪市的300个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单体涵盖全部3大 景系,分属7种景类,53个景型,其资源的基本类型具有以下数量特征和等级特点:(1)全国10种景类、95个景型的旅游资源中,玉溪占7种景类,拥有53个景型,基本类型覆盖度达55.8%。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作者:

-----------------------日期: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 第一章区域旅游环境 第一节自然与生态环境 一、地质地貌条件 滨江区处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皱褶带的东北端,属于具有造山皱褶带和俯冲带的活动性大陆边缘。全境地层中新生界第四系最发育。区域属古海湾堆积平原,东南部有低山丘陵,其余多为平原,区内河流纵横、湖池密布,地质属水网平原区和山岳地带,土壤肥沃,多属通透性好的青紫土,适宜种植水稻和山林经济作物。区域地基承压力较强,建设基地条件较好。 据史料记载以来,杭州周围300千米范围内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杭州市地震活动频度较低,强度较弱,震源较浅,自1970年以来杭州市域100千米范围内未曾发生过3.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1521年萧山(即目前钱江大桥南东方通信城附近)曾发生过4.0级较强感地震,是我省少数曾发生过地震的地区之一。 本分区属钱塘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桩基持力层。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滨江区南部多山,主要有冠山、回龙山、鸡鸣山、越王城山等,海拔最高的是位于长河镇的冠山。 冠山,主要位于长河镇内,主峰海拔161米,其形似冠(帽子),与隔江的杭州凤凰山竞秀。 回龙山,位于浦沿镇东南,其东端又称蒋家山,主峰海拔84.2米。 鸡鸣山,位于浦沿镇东南,相传古时山上有一只小金鸡,黎明即啼,故名鸡鸣山。海拔28.1米。

湘教版地理选修3《旅游资源评价》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例,初步掌握全面分析、综合评价旅游资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 二.学习重难点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的评价 三.学习课时: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学习任务:通过自学,初步认识荒漠化。 2.学习步骤: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及本课时主要知识内容,设计如下问题,学生根据设问,自学课文找出相关知识要点,教师利用这一时间板书教学提纲并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一、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水资源受到破坏:水资源和 是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2.加重:是造成景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3.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和的随

意丢弃。 4.珍贵面临威胁:我国有许多宝贵的和 正面临着旅游业的破坏。 5.良性受到破坏。 6.遭到毁损。 二.旅游资源评价 1.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 (1)前提:正确认识。 (2)关键:对旅游资源的进行评价。 (3)内容: ①分析其状况和由组合而成的综合状况。 ②确定与因素 ③对景区开发进行。 2.评价资源的和 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3.旅游资源评价 4.客源市场评估 (1)客源主体与旅游资源的。 (2)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 (3)旅游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4)旅游区承载能力与客源的关系 (5)交通运输能力及景点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三)精讲精练 1、学习任务:教师通过讲、练等教学活动,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做好笔记。 2、学习步骤: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逐步解决问题。 知识要点1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川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所修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指导教师: 吴妍 小组成员: 我们是雷锋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4年 5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____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_____学院______2011____级_______1______班______地理科学______专业 ………………………………(密)………………………………(封)………………………………(线)………………………………

评阅教师签名:

目录 1:背景 (4) 2:分类 (4) 2.1分类原则 (4) 2.2 分类对象 (3) 2.3 分类结构 (3) 2.4: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2) (6) 2.4.1:成都市内主要景点分类: (6) 2.4.2:线路①主要景点分类 (7) 2.4.3:线路②主要景点分类 (10) 2.4.4:线路③主要景点分类 (11) 2.4.5:线路④主要景点分类 (11) 2.4.6:线路⑤主要景点分类 (14) 2.4.7:线路⑥主要景点分类 (16) 2.4.8:线路⑦主要景点分类 (17) 3旅游资源评价 (19) 3.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三三六”定性评价法 (19) 3.1.1旅游资源三大价值: (19) 3.1.2旅游三大效益: (20) 3.1.3旅游条件: (21) 3.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23) 3.2.1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1) (23) 3.2.2:四川省旅游资源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2) (25) 3.3:单因子评价——地形因子。 (27) 4.四川省旅游资源图示 (28) 4.1旅游资源图标准(见表4.1) (28) 4.2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2) (28) 5.四川省旅游景点的发展建议 (30) 5.1旅游景点的马太效应分析 (30) 5.2马太效应对策分析——处于阴影下的旅游景区应对策略 (30) 5.2.1“错位”营销形象导入 (30) 5.2.2旅游市场的细分策略在旅游景区的运用 (31) 5.2.3运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3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