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戏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世界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们尊奉他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剧作家。他以其鲜明生动的人物塑造、精心组织的结构、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优美如画的语言而闻名天下。这里我们仅论述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刘炳善先生认为“莎士比亚和钦定圣经是英语语言的两大渊源”。可以说这样评价毫不夸张,这种观点也为广大的文学批评家所接受。那么莎士比语言的美或者说特点到底是什么呢?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1.语体特色

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运用英语是如此的轻松自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上自国王、王后、王子,下至盗贼、小丑、掘墓人。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所有的话语都适合人物的身份,并且每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也不一样。莎士比亚有时运用优雅正式的语言,因为说话者来自社会的上层并且是处在正式场合,有时也有来自社会下层的戏谑甚至使用俚语,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禁忌,这是为了适应普通观众的娱乐品味。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哈姆雷特的语言和掘墓人的语言截然不同。在剧本中我们能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鲍西娅和夏洛克,亨利四世和福尔斯塔福,这个特别的肥肥的“骑士”一定以他的幽默和恶作剧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修辞手法

一些批评家在他们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莎士比亚都在他的作品中熟练使用过,这些修辞手法大大增添了他作品的美,使其描写生动有力、发人深思,这里我们就讨论几种评论家写得不多,而作家却用得比较频繁的修辞手法。

1)双关

据粗略统计,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戏剧中,大约使用了3,000例双关手法。莎士比亚对双关情有独钟,几乎在每部戏剧中都运用之。王玉龙在《英语修辞与写作》中给它定义为:根据单词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而巧妙使用词汇的一种智慧语。莎士比亚经常根据单词的不同意义来创造幽默喜剧的效果。如:King:but now,my cousin Hamlet,and my sun.

Hamlet:(aside)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King: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 let:Not so,m y lord.I’m too much I’the sun.

————Hamlet,Act I,Scene II

国王:好好利用你的时间,雷欧提斯,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吧!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哈姆莱特:(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国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姆莱特: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新王克罗迪斯,哈姆雷特的叔叔,现在的继父,问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的不开心?哈姆雷特很有讽刺意味的说道:“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这里sun的音和“son”差不多,含义既是皇家的恩泽我已沐浴的太久了,又是我做你的儿子已经够了,在这个对话中,莎士比亚还巧妙的运用克罗迪斯称呼哈姆雷特儿子,做了一个文字游戏,哈姆雷特旁白道: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用“kin”和“kind”来创造一种智慧语。另一个例子: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

Romeo and Juliet,Act III,Scene I

茂丘西:要是你明天找我,就到坟墓里来看我吧。

这里莎士比亚运用“grave”的两种意义,来创造一种幽默的效果,它既可以做名词表示“坟墓”,又可以做形容词,表示“严肃的”。

如果你非常仔细的阅读或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2):矛盾修辞

矛盾修辞是一种将表面矛盾的词汇放在一起以产生一种寓言隽语的效果。即”莎士比亚经常将互相矛盾的一些词放置在一起来表达人物的非常复杂的心情。例如:

O serpend heart,hid with a flow’ring face!

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

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

Dovo—feather’d raven! Wolfi sh ravening lamb!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

Just opposite what though justly seem’st

A dam med saint,an honorable villain.

—— Romeo and Juliet,Act III,Scene II

朱丽叶: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样的心!那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样清雅的洞府里?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覆着丑恶的实质!你的内心刚巧和你的形状相反,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

这里是当罗密欧不小心在斗殴中杀死朱利叶的表兄时,朱利叶所说的一段话。作者将那么多的互相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生动的表达了朱利叶当时对她的爱人爱恨交织的感情。

3)讽刺

讽刺意味着字面意义是所想表达的意义的反面,旨在嘲笑讽刺或者幽默。一般的可以分为词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三种。这里我们从《朱利叶斯·恺撒》巾选一例为证,当布一托斯杀死了朱利叶斯·恺撤后,他允许·安乐尼面对凯撒的尸体做一祭文,安乐尼很好的把握_r这次千被难逢的机会,煽动大众情绪,发生了惊天逆转,当布鲁托斯出去时,人们还拥戴他为英雄,安东尼演讲后,他被罗马民众赶出了城。在安东尼这篇有力的演讲当中,他反复多次的说“yet Bt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and Brutus is an honorable man”(Act III。Scence II)但是布鲁托斯说他(指恺撒)野心勃勃,而布鲁托斯是一个诚实的人”(三幕二场)。但是安东尼所佐证的事实却反映的是反面的情况,所以慢慢的听众就发现恺撒是一个诚实的人,而布鲁托斯则证明是野心勃勃的。最后就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大出布鲁托斯和读者想象,从这个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演讲的神奇力,有时真的是如赞巧舌,胜过雄兵百万。

4)借代

借代是用一物的名称来指代他物的修辞手法。莎士比亚经常使用这利t修辞于.法,增加其语言的形象性和简洁性。比如:

Whether’t 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一Hamlet,Act III。Scence I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

这里“slings”指的是“伤害”而“arrows”指的是攻击、袭击。另一个例子:

For I never knew 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

—— The Merchant of Venice,Act IV,Scene I

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这里“old head”意思是布经验的头脑。

莎士比亚还运用了很多其他的修辞手法,比如明喻、暗喻、拟人、夸张、象征、头韵、元韵、辅韵和平行结构等等。众多的评论家在他们的作品巾都讨论过,这里我们就略去不谈。

3.词汇

16世纪的英语处在大变化之中。它从许多语言中引用了一些新鲜的有活力的词汇。英语语言的语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这些外国语的影响,比如说词尾的屈折变化更少了;英语向分析性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巾,莎士比亚发挥了他的作用,通过借用、合成、变换、和杜撰等手法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

1)借用

莎士比亚从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借用了很多词汇。下面试举几例:

I’m Misantropos ,and hate mankind.

—— Timbon of Act IV,Scene III

在这句话中“Misantropos”一词来自希腊语,指的是恨所有人的人。

A domineering pedant o’er the boy,than whom no mortal SO magnificent!

一Love Labors Lost,Act III,Scene I

在这句话中“pedant”一词来自法语,指的是特别注意细节的人。

2)合成

合成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单词合成一个词。比如:

Is there any man has rebused your worship?

—— The Tam ing of the Shrew ,

Act I.Scene I

这句话中的“rebuse”是“rebuke”加“abuse”,意思也是两者的合义,不过比原来的两个词更幽默简洁。

类似的例子在剧本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哈姆雷特》中,王后Gertrude这样描绘她的儿子哈姆雷特,“too—much~changed”(有太大变化的儿子),《李尔王》中,作者描绘暴风雨是“tO~and~fro~conflicting wind and rain”(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而“belly—pinched wolf”指的是不愿意弄湿自己皮毛的狼。

3)变换

莎士比亚经常变换词性,比如在《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个句子:The music mads me,let it sound no more.在这句话巾本来是形容词的“mad”变换成动词。另一一个例子:

I’11 prove a tyrant to him 。as for you say what you cal1.MY fa lse O’er weighs your true.

这句话中形容词“false”和“true”变换成了名词,意义就是它对应的品质。

4)杜撰

莎士比亚杜撰了很多新的单词和短语,其中的许多都成了英语词汇的一部分,而短语则成了常用的习语,试举几例:“One pound of flesh”(一磅肉)这是《威尼斯商人》当中的一个故事,现在已经成为英语习语辞典的一个词条,指的是合法但是不合情理的要求,或者是吹毛求疵的要求;有些句子,已经成为英语的谚语。比如:“what’S done is done”,。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它们。在大学英语第三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Most of the schoolwork robs youth of its right to play and play.It put old heads on young shoulders.我们在“借代”中提到这个短语,它原来的形式是“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这里作借用它的形式,为了表达的需要,稍做改变,产生一种优雅而幽默的效果。

据估计钦定圣经中出现9,884个单词,而莎士比亚的词汇量是它的三倍。

结语

没有人会否认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以自己的行动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在当时社会和英语语言处于大变动的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积极回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召唤,并且以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变革时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超越时空的正如本·琼森所言:他不是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远。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 Williams (1992) 指出, 16 世纪末期是英语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时期。当时英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理性思想的孕育恰好适时地为莎士比亚提供了施展文学创作才能的有利条件。他不肯袭常蹈故, 而是积极融合中古英语和外来成分的精华, 汲取同时代文学语言及大量民间土话俗语的养料,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许 多资源来为他的戏剧艺术目的服务。本文拟就莎剧中的语言事实来探讨莎士比亚语言的多样性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愿以一孔之见与外语界同仁切磋琢磨。 一、词类的自由转换和语法的有意“违规” 中世纪诺曼人的征服使得英国的语言文字也起了很大的变化, 英语中繁杂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 词在句中的次序有了一定的规范, 扩大了动词的用法, 引进了一些介词, 词类转换趋于活跃, 但有一定的限制。莎翁的思想丰富深邃, 在他看来, 文学的表现力在于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 既不能破坏正常交际的进行, 也要灵活地发展词语的用法。他常常打破“限制”, 随心所欲地转换词类,正如Abbot (1972: 5- 6) 所说: “一方面,几乎每一种词类都能用作任何其他一种词类;另一方面, 明显的语法上的不精确又使我们仍感到处处碰到错误的东西”。 先举三例: (1) Say what you can, my false o?er-weighs your true. (Measure for Measure ,II , 4) ( 2 ) This music mad s me, let it sound no more. (King Richard II ,V ,5) 形容词常常用作名词, 如例(1) 中的false 和true; 后缀- en 使形容词变为动词在中世纪英语中很流行, 到了莎翁时代就有不加- en 的倾向, 如例(2) 中的mad s(= makes sb. angry)。 在不少场合, 词类自由转换甚至到了“出格”的地步, 最典型的莫过于将一个普通名词任意转为动词用, 例如: (3) This last old man, whom with a crack′d heart I have sent to Rome, loved me above the measure of a father; Ney, godded me indeed. (Corrilanus , V, 3) 上例中“godded”是临时杜撰出来的词语, 被称之为“临时词”(nounce word) , 在莎剧中出现率很高。罗马人Corrilanus在战场上是一员骁将, 顶盔披甲, 所向无前。他的部下简直把他当作他们的天神, 视为“食前的祈祷、席上的谈话, 和餐后的谢恩”, 他也处处以战神自居。在这样的特殊语境中Corrilanus 说出godded me indeed 真是分寸得当, 渲染了剧中人物当时的情绪。通过词类转换创造出来的“临时词”虽大多昙花一现, 但用于某一特殊语境中, 便“身价百倍”, 使语言更简练、更生动, 更能打动观众。 自16 世纪始, 随着中等阶级急剧发展, 英国国力不断增强, 促进了英语地位的上升。就英语语法而言, 虽然仍有可塑性, 但基本规则大体上已确定。莎翁经常使用的诸如双重最高级、双重否定、介词用法“不当” 等特殊语法现象, 国内文献上已有较多的论述, 这里不再提及。下面只提出莎剧中作者为加强表达效果而创造出来的奇特的“非规范化”现象。我们不妨观察一下Twelfth Night 剧中的一个例子: Toby 爵士唆使Andrew 爵士向Viola(即女扮男装的Cesario) 决斗时, 叫他如此这般地下战书: (4) Go, w rite it in a martial hand;…taunt him with the license of ink; if thou thou?st him some thrice, it shall not be amiss. (Twelfth Night , III , 2)这句话的效果是由当时“thou”这个词的社会内涵表现出来的。伊丽莎白时代男子的身份感很强, 违背语言得体(linguistic decorum ) 是不行的。“Thou”用于第二人称单数, 为习惯用语。家庭成员或好友相见, 以此称呼表示“亲昵”, 用它称陌生人,表示“轻蔑”或带有侮辱的意味。上例 中,Toby 爵士称呼朋友Andrew 时, 用thou恰如其分, 吩咐Andrew 在信中用动词形式thou?st 这个字眼, 是莎翁的创造。因为A drew 对地位同他相似的生人用上“thou′st”(…你?呵…你?的…你?了…次) , 则表示羞辱对方的意味。这些句法常规的背离可以用Jespersen (1982: 210) 的话来解释:“莎士比亚的句法是说话者的句法, 不是小品文作家的句法; 因为戏剧是代表人民的声音, 他们有各种各样、程度不同的激动、厌倦、痛苦和爱好。” 二、新旧资质的共存 莎士比亚处于新时代发轫之初, 社会变化使许多英国人在社会的阶梯上时上时下, 社会的流动性特别明显, 而社会流动性是过渡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必然在语言变化上有所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 莎士比亚时期也

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解析

智慧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已知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B A. 《罗米欧与朱丽叶》 B. 《亨利六世》 C. 《理查三世》 D. 《亨利五世》 2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莎士比亚曾在家乡的文法学校读书。 B. 莎士比亚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C. 莎士比亚所属剧团名叫“宫内大臣供奉剧团”。 D. 莎士比亚的家乡是英格兰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3 【单选题】(5分)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表述错误的是:D A. 在莎士比亚成名前,占据英国剧坛的是“大学才子派”。 B. 英国戏剧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戏剧和中世纪道德剧的传统。 C. 文艺复兴早期的英国剧场设在客栈里。 D. 1576年在伦敦市郊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剧院是环球剧院。 4 【单选题】(5分) 1608-1612年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主要创作的戏剧类型是C A. 喜剧 B. 悲剧 C. 传奇剧 D. 历史剧

5 【单选题】(5分) 以下有关人文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并不反对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财富 C. 莎士比亚的戏剧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人本思想、民族意识、反基督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观念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C A. 在莎士比亚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看戏。 B.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 C. “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对莎士比亚有重要影响。 D. 莎士比亚生于1566年,去世于1610年。 2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 由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收集、编辑,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收入莎剧36部。 B. 朱生豪、梁实秋、方平是莎剧中译本的优秀译者。 C.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三时期转向传奇剧。 D.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一时期没有写过悲剧。 3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表述错误的是:C A. 莎士比亚由于生活所迫,才开始戏剧生涯。 B.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把人生比作戏剧、按照七幕来演出。 C. 莎士比亚属于“大学才子派”成员。 D. 在莎士比亚时代,职业剧团都会寻求大人物的庇护,受到庇护的剧团都会冠以庇护

2018戏剧鉴赏尔雅课后答案

2018 戏剧鉴赏尔雅课后答案 1.1 戏剧学的概念 1.广义上来说, 戏剧学研究范畴包括任何() 。 A、人类戏剧现象 B、影视作品 C、社会文体活动 D、人类表演活动 答案: A 2.戏剧繁荣的必要基础之一是() 。 A、社会活动的频繁 B、经济活动的频繁 C、政治活动的频繁 D、内心活动的频繁 答案: D 3.以下活动中, 属于戏剧现象的有() 。 A、生日派对C、阅兵式 B D 、开学典礼 、上学放学 答案:ABC 4.戏剧概念产生于人类精神和情感的需要, 正是因为这种需要才会有戏剧的产生。() 答案:√ 5.“戏剧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不统一时, 进入了一种“角色”。() 答案:√ 1.2 戏剧的起源 1.各民族的戏剧在起源、发展、变化上的一致性, 反映了一种共通的本能 , 这种本能是 () 。 A、欣赏的本能 B、情感的本能 C、表演的本能 D、戏剧的本能 答案: D 2.以戏剧艺术、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 。 A、泛化的戏剧艺术学 B、广义的戏剧艺术学 C、狭义的戏剧艺术学

D、强化的戏剧艺术学答案: C

3.以下对“仪式”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仪式是一种精神活动 B、仪式是一种社会现象 C、仪式最早是人与人的交流活动 D、仪式最早是人与非自然因素交流的行为 答案: ABD 4.实质上 , 戏剧是人类精神、情感、生活相互凝聚而成的社会活动。() 答案:√ 5.戏剧的目的在于对欣赏者进行教育, 而不在于促进欣赏者自我提升。() 答案:× 2.1 “巫术思维”时期 1.戏剧产生于哪一时期?() A、雅典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罗马时期 D、巫术思维时期 答案: D 2.以下关于巫术思维时期人类“扮演”活动的描述中, 正确的有 () 。 A、可能是一种生产方式 B、可能是一种生产活动 C、可能是一种理性思维 D、可能是一种文化本性 答案: ABD 3.戏剧艺术并非产生于理想科学, 而是产生于宗教崇拜。() 答案:√ 2.2 “巫术思维”两个规律 1.巫术思维建立的原则是接触率和 () 。 A、相似律 B 、相悖律 C、同化律 D 、顺应律 答案: A 2.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 这是巫术思想中什么的体现 ?() A、相悖律 B 、相似律C、顺应律 D 、接触律

莎士比亚戏剧-教案

莎士比亚戏剧教案 莎士比亚,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文化意义。 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现实意义。 一、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二、教学要求: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诗歌和散文”大致相同,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此外,可结合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1.做好读的文章——多读(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他学习时的趣事:20世纪20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以为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却把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剧本尤其如此。 ①融入角色,读出感情。 让学生融入角色朗读,是学生走进角色的最佳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漠、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只有融入角色中学生才会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例如:《威尼斯商人》中“法庭辩论”一节,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符合每个人的身份和性格。 夏洛克的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戏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世界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们尊奉他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剧作家。他以其鲜明生动的人物塑造、精心组织的结构、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优美如画的语言而闻名天下。这里我们仅论述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刘炳善先生认为“莎士比亚和钦定圣经是英语语言的两大渊源”。可以说这样评价毫不夸张,这种观点也为广大的文学批评家所接受。那么莎士比语言的美或者说特点到底是什么呢?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1.语体特色 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运用英语是如此的轻松自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上自国王、王后、王子,下至盗贼、小丑、掘墓人。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所有的话语都适合人物的身份,并且每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也不一样。莎士比亚有时运用优雅正式的语言,因为说话者来自社会的上层并且是处在正式场合,有时也有来自社会下层的戏谑甚至使用俚语,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禁忌,这是为了适应普通观众的娱乐品味。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哈姆雷特的语言和掘墓人的语言截然不同。在剧本中我们能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鲍西娅和夏洛克,亨利四世和福尔斯塔福,这个特别的肥肥的“骑士”一定以他的幽默和恶作剧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修辞手法 一些批评家在他们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莎士比亚都在他的作品中熟练使用过,这些修辞手法大大增添了他作品的美,使其描写生动有力、发人深思,这里我们就讨论几种评论家写得不多,而作家却用得比较频繁的修辞手法。 1)双关 据粗略统计,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戏剧中,大约使用了3,000例双关手法。莎士比亚对双关情有独钟,几乎在每部戏剧中都运用之。王玉龙在《英语修辞与写作》中给它定义为:根据单词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而巧妙使用词汇的一种智慧语。莎士比亚经常根据单词的不同意义来创造幽默喜剧的效果。如:King:but now,my cousin Hamlet,and my sun. Hamlet:(aside)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King: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 let:Not so,m y lord.I’m too much I’the sun. ————Hamlet,Act I,Scene II 国王:好好利用你的时间,雷欧提斯,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吧!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哈姆莱特:(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国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姆莱特: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新王克罗迪斯,哈姆雷特的叔叔,现在的继父,问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的不开心?哈姆雷特很有讽刺意味的说道:“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这里sun的音和“son”差不多,含义既是皇家的恩泽我已沐浴的太久了,又是我做你的儿子已经够了,在这个对话中,莎士比亚还巧妙的运用克罗迪斯称呼哈姆雷特儿子,做了一个文字游戏,哈姆雷特旁白道: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用“kin”和“kind”来创造一种智慧语。另一个例子: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 Romeo and Juliet,Act III,Scene I 茂丘西:要是你明天找我,就到坟墓里来看我吧。 这里莎士比亚运用“grave”的两种意义,来创造一种幽默的效果,它既可以做名词表示“坟墓”,又可以做形容词,表示“严肃的”。 如果你非常仔细的阅读或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2):矛盾修辞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园艺三班 姓名:罗慧娟学号:201541738305 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论文题目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学生:罗慧娟 (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三班,学号201541738305) 摘要:戏剧家是戏剧发展历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好的戏剧作品带给过去乃至未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关汉卿、汤显祖、莎士比亚 戏剧家是指各民族戏剧业内具有一定成就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和戏剧评论家、活动家。是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戏剧的发展是一条漫漫长路,是一代一代戏剧家实践出来的路。 一、早期的戏剧家 (一)西方戏剧家 西方现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希腊一年一度的酒神节的重要内容便是盛大的戏剧比赛。每个参赛的剧作家都要提交一个悲剧三联剧和一个内容相关的羊人剧作为参赛作品。这个比赛的胜利者,现在还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喜剧作家亚里士多芬尼斯。他们创作的戏剧形式到今天仍然为剧作家采用。 在戏剧史上被大多数人认为最伟大的剧作家则是威廉·莎士比亚。他生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之间的英国,但他的正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令当时仍处于黑暗时代的戏剧艺术突然跃进高峰时期。 在他死后的四百年间,他的作品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和学院研究。 (二)中国戏剧家 中国的戏剧发展过程与西方戏剧迥异。 最早的剧作家因资料很少,已不可考,可知的是自隋代开始有管理百戏的制度,而最早的剧本为南宋时期的《张协状元》。这出剧本作者有一说为南宋温州的九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2018戏剧鉴赏(尔雅)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被誉为“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戏作家是()。A、索福克勒斯B、米南德C、埃斯库罗斯D、莎士比亚我的答案:C 2演员的舞台三要素为,动作、()和调度。A、语言B、思维C、形象D、立意我的答案:B 3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国修是()人。A、香港B、大陆C、台湾D、新加坡我的答案:C 4下列关于戏剧中“仪式”的表述错误的是()。A、仪式是知识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宇宙的理解。B、仪式有说教作用。C、事物影响和控制着仪式的预期效果。 D、用于显露一种超自然力量。我的答案:C 5中世纪的()多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常于节庆纪念日演出。A、木偶剧B、喜剧C、悲剧D、宗教剧我的答案:D 6()是以“话”为媒介再现生活的剧种。A、哑剧B、话剧C、木偶剧D、皮影我的答案:B 7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含有强烈的()活动的痕迹。A、典礼B、殡葬C、祭祀D、庆生我的答案:C 8最初的人类戏剧活动是由()和狂欢行为转化来的。A、模仿B、祭拜C、意识D、仪式我的答案:D 9歌队以()和歌唱为其传情表意的手段。A、朗诵B、舞蹈C、念白D、对话我的答案:C 10认为伤害人的影像与伤害人自身具有同等效力,这是巫术思想中()的体现。 A、相似律 B、顺应律 C、相悖律 D、接触律我的答案:D

11从()这名戏剧家以后,古希腊戏剧逐渐走向衰落。A、忒斯庇斯B、欧里庇得斯C、索福克勒D、埃斯库罗斯我的答案:B 12戏剧以巫术思维时期的活动为雏形,而该时期人类活动的基础不包括()。A、极强的自信心B、控制和改变自然的欲望C、对生死问题的思考D、较为理性的认知我的答案:D 13为了娱乐而扮演发生在戏剧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哪个阶段()。A、第一个阶段B、第二个阶段C、第三个阶段D、第四个阶段我的答案:C 14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剧作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复仇心理,表达了对妇女的卑微地位和不幸遭遇的同情。A、《阿尔刻斯狄斯》B、《特洛亚妇女》C、《美狄亚》D、《希波吕托斯》我的答案:C 15米南德是古希腊“新戏剧”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A、《愤世者》B、《欧塞罗》C、《塞万提斯》D、《蛙》我的答案:A 16戏剧创造与欣赏离不开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丰富其实质是()的丰富。A、经验B、思维C、情感D、阅历我的答案:C 17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戏剧现象的是()A、生日派对B、开学典礼C、阅兵式D、上学放学我的答案:D 18当前戏剧不像戏剧的本质原因是()。A、个人意志的存在B、个人价值的存在C、个人意志的消失D、个人价值的消失我的答案:C 19戏剧欣赏基于信任,而信任又基于()。A、情感B、模仿C、观察D、体验我的答案:D 20对英雄人物承受灾难的意义的颠覆和嘲弄是()。A、是现代戏剧艺术的偶然现象B、是对古希腊戏剧艺术的误读C、是现代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本质区别D、古希腊戏剧的显著特点我的答案:C 21希腊神话中,宙斯化为公牛劫走欧罗巴的故事体现了戏剧中哪个题材的信息。 A、伦理-爱情 B、族别-性别 C、伦理-性别 D、族别-爱情我的答案:B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思想性深刻,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后两位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哈姆莱特与奸王克劳迪斯一开始互相试探没有直接交锋,通过“戏中戏”,进入斗争的正面交锋,哈姆莱特摧毁了奸王的心理优势,但由于误杀波罗涅斯,便由主动转为被动,奸王借机将他遣送英国,重新控制局势。哈姆莱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 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诗歌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莱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莱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莱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莎士比亚也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最著名的是第三幕第一场的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苦闷与彷徨。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莎翁是语言大师,他的词汇特别丰富,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和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莱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 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研究浅析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研究浅析 莎士比亚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来自于莎士比亚对于语言出神入化的运用。莎士比亚不愧为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对英语的纯熟运用竖立了由中世纪英语过渡到伊丽莎白时代近代英语的一座里程碑。 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独特的语言创造能力和普于操纵及发展语汇意义的能力。他的作品中丰富的词汇,生动的比喻,一词多义形成的戏剧性俏皮滑稽的双关语,对俗语、但语、行话和切口画龙点睛式的运用,生动而极富生活气息,特色突出,对近代英语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者早就注意到莎士比亚语言中的这种现象。因此,他们对莎士比亚语言与现代英语的关系,莎士比亚语言的结构,语法,修辞,用词特色.时r} t`} :}}言特点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成为中国莎士比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多年来对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的成果却疏于总结。为此笔者在占有较全面资料的前下,拟对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语言研究做一个较为<2 };地梳理,弄清中国莎学研究在这一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凸显莎士比亚语言研究对中国莎学乃至世界莎学所做出的独特贡吠。 歌德昏经说过:莎北比亚是用生动的字眼来感染人的。作为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文坛上的戏剧巨子,莎士比亚使中世纪的典雅华丽语盲特色与都铎王朝以来聚积的新语言相结合,一切生活范围内的丰富语言在他的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表现,精致入微地描绘了适合于剧情的人物性格和诗歌中奔放而又细腻的情感特征。 劳允栋认为莎士比亚作品中比较典型的语言现象,表现为词类转换,即古英语中屈折词尾已经大量消失,词类间基本消除了形态区别的标志,使许多词类可以转换使用;形容词在意义上的绝对化,使原有的性质概念转化成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的概念;性质形容词主、被动意义的自由转化;莎氏作品中常见的混合式形容词;副词作形容ip-J,或取代形容词;形容词的级、名词、代词、关系代词、动词、独立分词、虚拟语气、介词、句子等18个方面指出了莎士比亚语言与现代英语的差异之处。。赵毅衡指出:莎士比亚作品是形象语言的宝库。形象语言技巧是一种修辞手段。比喻、夸张不一定有形象,甚至很可能完全没有形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早期静态为多,后期动力性为多;早期堆砌排列为多.后期以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特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原创天地> 杂文原创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肖旭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容,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发展 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十分赞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称他为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 金根》时,曾告诫人们“不应该为了观点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 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土比亚”。那么,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奥秘何在?为什么 它具有永不衰退的艺术魅力?这是与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紧密相联的。 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励,传奇剧)中,塑造 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 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 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 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再以莎氏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 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娅、考狄莉亚、黛丝德蒙娜、奥菲利娅等,也 决非用善良、真挚、热情等词语所能概括的。至于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 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 之欲出。仅以《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为例,他不是单一的凶狠的吝啬 鬼,旧式的高利贷者,而是被作者赋予丰富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性格特征。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在把夏洛克同莫里哀创造的吝啬鬼形象作 分析比较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只是吝啬——如此而已;莎士比 亚笔下的夏洛克则是吝啬。机警、复仇心重、对女儿慈爱、机智等等”,收藏文章 阅读数[10373] 周访问排行 月 访 问 排 行 总访问排 行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收割 ?多色调的性爱小说----说说张资平的《苔莉》 ?浅谈《周易.系辞传》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庚辰丙午游华南植物园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修辞趣谈(二)?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史荣东的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出版 ?中国书院与当代中国社会

莎士比亚作品风格

莎士比亚作品风格 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庄重的演说词,经常阻碍了情节,《维洛那二绅士》的台词则被评论为做作不自然。 很快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 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 《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在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采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的极度变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众是挑战。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产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象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众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众展示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松地诠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

莎士比亚作品语言特点

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分析语言的特点 莎士比亚被后人称为是语言大师,这不当因为其用的词汇量多,还在于它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的语言艺术手法。 一、戏剧语言注重诗意 19世纪末之前的西方戏剧大都是以诗歌写成的,剧作家十分讲究语言文字的精练优美,注重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作《奥赛罗》中的一段台词是用无韵体诗写成的,短短的几行文字便细腻生动地刻画出奥赛罗在杀妻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叩人心扉,感人至深。 二、戏剧语言讲究修辞 1.讽刺 讽刺意味着字面意义是所想表达的意义的反面,旨在嘲笑讽刺或者幽默。一般的可以分为词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三种。这里我们从《朱利叶斯·恺撒》巾选一例为证,当布一托斯杀死了朱利叶斯·恺撤后,他允许·安乐尼面对凯撒的尸体做一祭文,安乐尼很好的把握这次千被难逢的机会,煽动大众情绪,发生了惊天逆转,当布鲁托斯出去时,人们还拥戴他为英雄,安东尼演讲后,他被罗马民众赶出了城。但是安东尼所佐证的事实却反映的是反面的情况,所以慢慢的听众就发现恺撒是一个诚实的人,而布鲁托斯则证明是野心勃勃的。最后就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大出布鲁托斯和读者想象,从这个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演讲的神奇力,有时真的是如赞巧舌,胜过雄兵百万。 2.大量使用双关,创造出无比幽默的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使用双关的频率很高,这里就举一个作品《哈姆雷特》里的例子: 国王:好好利用你的时间,雷欧提斯,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吧!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哈姆莱特:(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国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姆莱特: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新王克罗迪斯,哈姆雷特的叔叔,现在的继父,问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的不开心?哈姆雷特很有讽刺意味的说道:“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含义既是皇家的恩泽我已沐浴的太久了,又是我做你的儿子已经够了,在这个对话中,莎士比亚还巧妙的运用克罗迪斯称呼哈姆雷特儿子,做了一个文字游戏,哈姆雷特旁白道: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3.巧妙的运用矛盾修辞 矛盾修辞是一种将表面矛盾的词汇放在一起以产生一种寓言隽语的效果。即”莎士比亚经常将互相矛盾的一些词放置在一起来表达人物的非常复杂的心情。我们来看下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段话。 朱丽叶: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样的心!那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样清雅的洞府里?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覆 着丑恶的实质!你的内心刚巧和你的形状相反,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 这里是当罗密欧不小心在斗殴中杀死朱利叶的表兄时,朱利叶所说的一段话。作者将那么多的互相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生动的表达了朱利叶当时对她的爱人爱恨交织的感情。 三、语体特色、 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运用英语是如此的轻松自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上自国王、王后、王子,下至盗贼、小丑、掘墓人。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所有的话语都适合人物的身份,并且每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也不一样。莎士比亚有时运用优雅正式的语言,因为说话者来自社会的上层并且是处在正式场合,有时也有来自社会下层的戏谑甚至使用俚语,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禁忌,这是为了适应普通观众的娱乐品味。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哈姆雷特的语言和掘墓人的语言截然不同。在剧本中我们能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鲍西娅和夏洛克,亨利四世和福尔斯塔福,这个特别的肥肥的“骑士”一定以他的幽默和恶作剧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没有人会否认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以自己的行动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在当时社会和英语语言处于大变动的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积极回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召唤,并且以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变革时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没有人会否认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以自己的行动大大丰富了英语词汇。在当时社会和英语语言处

莎士比亚戏剧的哲理美句

莎士比亚戏剧的哲理美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戏剧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他的作品确实反映“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士西方古往今来作品上映最多的剧作家,也是作品和人生被改编成电影最多的作家,并有多部夺得奥斯卡奖,如1999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莎士比亚情史》,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西方所以作家中作品被引用最多的作家,因为人们的确能从莎士比亚那里找到所需要的最恰当的词句。 莎士比亚7岁进了“文法学校”,学习主要课程拉丁文,此外还学一点逻辑和修辞以及简单的希腊文。学校的教学主要是死背书,学不好的学生要受到鞭打,犹如旧时中国私塾和小学教师用戒尺打手心。莎士比亚不可能对此有美好的印象。后来他父亲负债,他辍学,不到16岁就自己谋生,先后做屠夫的学徒,到了18岁与一个比他大7岁的姑娘安妮结婚,婚后生了一男二女三个孩子。莎士比亚时代的青年认为到地主的禁猎区去打猎是值得尊敬的勇敢行为,传说中罗宾汉经常这样做。他偷猎了一只鹿,被地主喽啰们鞭打了

一顿。因为怕报复离开了斯特拉福镇逃亡伦敦。他在伦敦找到的工作是为来看戏的贵族照看马匹或在后台做跑腿的事。 尽管“大学才子”们看不起莎士比亚,而演员们却把他看成是自己人,他们为他的成功感到高兴。1601年剑桥大学的学生们出版了一个讽刺性的戏剧评论刊物《从帕尔纳山上归来》,当时著名的喜剧演员威廉?凯普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他在文章中说:“念过大学的人很少能把戏写好,而我们的伙伴莎士比亚却胜过他们所有的人。” 莎士比亚是1590年前后当演员和开始写作,这时莎士比亚结识了骚桑普顿伯爵,因为骚桑普顿伯爵是个戏迷,还有许多其他贵族也是剧场的常客。 到了16世纪90 年代英国文艺复兴已到了顶峰时期,这群贵族青年经常赞美意大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轮流复述意大利的小说,听意大利的音乐。莎士比亚对这些音乐非常喜爱。对于莎士比亚来说,骚桑普顿伯爵的家时一所“学院”,他在这所学院里受到了文艺时期艺术和诗气氛的熏陶。 斯特拉福镇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留下很深的烙印,童年时听说过许多神奇故事,最可怕的是关于几个极丑陋的巫婆故事,后来他在《麦克白》中描写过

威尼斯商人__戏剧鉴赏

鉴赏与分析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写于1597年。在这部喜剧中,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两大特色: 第一,喜剧与讽刺紧密结合。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威尼斯商人》一剧,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对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的批判。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仍然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但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恩格斯说,在文艺复兴时代“恋爱结婚曾被宣布为一种人权,并且不只是一种男权,而且——在例外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女权”。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同时,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威尼斯商人》的艺术技巧,可分作以下两方面来谈: 一、情节结构的巧妙安排。剧本由两条平行线索、两大场景组成。从情节上说,商人安东尼奥与高利贷商人夏洛克之间“割一磅肉”的纠纷是作品的主线,爱情为次要线索。在爱情线索中,又以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为主线。他的朋友葛莱西安诺与鲍西娅的使女尼莉莎的爱情为次要线索,青年罗兰佐和夏洛克女儿杰西卡的爱情为更加次要的线索。 从情节线索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关系:一是层递的关系。作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二是映衬的关系。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衬托作用;罗兰佐和杰西卡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对照作用。三是因果的关系。四条线索都关系到一个核心人物——夏洛克,核心问题——金钱。因为巴萨尼奥求婚需要钱,才导致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签订了“割一磅肉”的协定。又由于夏洛克在儿女婚事上的偏见和固执,才引起杰西卡和情人的私奔。 法庭审判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各条线索的交汇点。 剧本中交递地出现了两大场景: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作家把纯朴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贝尔蒙特和邪恶的、充满敲诈勒索的威尼斯作了鲜明的对比。剧本中一切纠纷和争执都出现在威尼斯,美好甜蜜的爱情则出现在贝尔蒙特。威尼斯充满紧张和烦恼的情绪,贝尔蒙特则充满抒情和欢乐的气氛。巴萨尼奥是连结两个地点的桥梁。罗兰佐和杰西卡在威尼斯得不到自由的爱情,出逃后到了贝尔蒙特。因此,场景对比,成为剧本结构的第一个特色。结构的第二个特色是围绕中心人物而展开矛盾冲突。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有矛盾,与威尼斯商业界有矛盾,与法庭有矛盾,与基督徒有矛盾,与自己的女儿和仆人也有矛盾。在剧本中形成了一个所有的人都反对夏洛克的局面。“割一磅肉”的问题,是所有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并构成了剧本的基本冲突。随着基本冲突的解决,其余的矛盾也迎刃而解。连缀是结构上的第三个特色。通常戏剧在高潮出现之后,情节很快结束了。《威尼斯商人》并不是这样。它还有一幕多的抒情、误会、逗趣和欢乐的场面。这便是连缀。事情发生在鲍西娅主仆大功告成,回到贝尔蒙特家里之后。但它并不使人感到多余和累赘,相反地,它充实了主题,更加丰富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在这部分戏里,喜剧性误会场面占首要的位置。鲍西娅主仆在向自己的丈夫取讨结婚戒指时,表现了她们聪明活泼的性格,以及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的淳厚和知恩图报的品德。这场喜剧性的争吵是大浪后的余波,给人余音袅袅,兴味无穷的感觉。 在连缀部分,抒情色彩也很浓。当鲍西娅从威尼斯回到贝尔蒙特时,月亮是那样皎洁。最初是罗兰佐和杰西卡对柔和寂静的夜色的赞美,然后是鲍西娅对月色和音乐的赞美。这一递一和,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罗兰佐命令乐工们吹奏起来的音乐,又像是在欢迎鲍西娅的凯旋。这种欢乐情调更加衬托了剧本“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圆满结尾。 二、典型塑造的特色。首先,莎士比亚按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塑造人物,并使之形成对照。作品中有两组人物构成对比:安东尼奥与夏洛克,鲍西娅与夏洛克。在前一组对比中,剧作家着重赞美了慷慨无私的人道精神,批判了重利盘剥的缺德行为。 安东尼奥是商人的正面典型,他正直善良。在他身上存在着古代罗马的仗义疏财的品德。他和高利贷者夏洛克相反,借钱给人不取利息。他憎恶残酷的剥削行为,夏洛克则把它当作“体面的利润”。安东尼奥把友谊和信义看得比金钱还重;夏洛克则唯钱是图,冷酷自私。安东尼奥见人危难,立即伸出援助的手;夏洛克见人危难,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安东尼奥口快心直,对夏洛克贪婪行为,当面批评、斥责;夏洛克则阴险狡猾,当面谦恭卑让,背后则处心积虑图谋报复。安东尼奥为了玉成朋友的美满姻缘,将要被逼割去一磅心头肉,却视死如归,毫无怨言;夏洛克为报嫌隙小怨,不顾良心道德,倒行逆施。通过这一对比,人物谁善谁恶,谁优谁劣,便跃然纸上。第二组人物对比中,通过鲍西娅和夏洛克两人,表现了人文主义的仁爱精神与封建的残忍行为的斗争。 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不仅温柔美丽,而且机智勇敢。她对传统的习俗有反叛的思想,不为门第显赫和金钱而择偶,她看重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鲍西娅感情真挚,并有一副慈悲心肠。正如罗兰佐对她说的:“您的确有一颗高贵真诚、不同凡俗的仁爱的心;尤其像这次敦促尊夫就道,宁愿割舍儿女的私情,这一种精神毅力,真令人万分钦佩。”在法庭上,她以慈悲的道理去说服夏洛克,要他放弃割肉的决定。然而,夏洛克冥顽不化,磨刀霍霍。于是她才以契约上的漏洞,寻找法律的根据,一举打败了夏洛克。鲍西娅和夏洛克的斗争,也是一场智慧勇敢和邪恶不义的斗争。 莎士比亚通过以上两组人物的对立,一褒一贬,从而积极肯定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原则。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剧作家对夏洛克除了讽刺和谴责外,还有同情的一面。夏洛克和哈姆莱特、福尔斯泰夫,被公认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三大典型之一。他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 夏洛克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他是个高利贷者,一个残酷剥削别人的人,他追求的是“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他和安东尼奥的矛盾不光是商业上的原因。他认为安东尼奥侮辱了他的民族。他理直气壮地说: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也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