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内容摘要】作为一个人,首先必须懂得礼义廉耻,其次才成为了一个人。《礼记·仲尼燕居》曰:“君子无礼不动,不节不作。”礼仪是做人的基础,是个人素养的标志。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更应该积极学习礼仪文化,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素质规范实践

【正文】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文化却逐渐现出缺失的情况。当代大学生是具有代表性的90后一代,追求个性的同时,一些所谓的流氓文化也泛滥成灾。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是什么导致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低下,流氓文化泛滥呢?

第一、学校应试教育,致使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句摆设,家长、老师,包括孩子本身都只关注成绩的高低。能不能进入重点学校,高考考不考得上好大学,是孩子能否成为“栋梁”的关键,至于考上了大学是成为人才还是庸才无关紧要。这些观念和看法固然是教育体系的悲哀,但不容置疑的是,学校和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位好老师能教出一班又一班有礼貌、有文化、有责任感、有道德心的学生,一个好家长能培养出一个才艺出众、心智齐全、品格独立的高素养孩子。如今大量学生出现了高知识低素养的现象,是整个社会的责任(1)。

第二、道德是非的判定标准出现考验,极速转型的社会使伦理道德都处于紊乱状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吃人的社会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不被人吃,成为了所有人的奋斗目标。道德和素养,常常会束缚着人的行动,使人举步维艰,而奸诈、无耻之徒常常踩着别人的脑袋往上爬,仕途一片光明。金钱,权势,使人们逐渐忘了最初的坚持,所谓的礼仪,所谓的人格,都逐渐被丢开。在这种环境里,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真的不易。

第三、复杂的大学环境对学生的荼毒。大学校园里,代考、枪手、伪造证书…各种恶劣现象,处处可见。一个简单、淳朴的孩子,在大学混上四年,各种不良风气都会多少沾染一些。加之社会上各种负面新闻屡见不鲜,让人每每看见都唏嘘不已,倍感震撼。时日一久,麻木、冷漠、圆滑、世故,好好的一个娃,也给污染了。

当然这些只是一部分现象,大学虽说已不是神话中的伊甸园,象牙塔,但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孩子在大学的校园里简单充实地生活着,那依旧是大学的天之骄子,是他们父母的骄傲,是这个社会未来的接班人。

作为大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才能在以后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做人的义务。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单是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

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一、服装礼仪。打扮得整整洁洁,干净大方是做人最基础的要求。作为青年学生,女生不要穿着太艳丽,男生穿着更不要太怪异。清新大方,有自己的风格,29元的T_shirt也可以穿出品味,穿出时尚。时尚是什么呢?是你自己的风格,是属于你的感觉。面试的时候,穿着是考官给你打的第一个分,你的衣服是否搭配得体,关系着你面试能否成功。一般情况下,正装是最好的选择。这里就要注意下正装的礼仪了,比如是否有褶皱,衬衫是否搭配,袖口要留出一到两厘米,一定要搭配适合的袜子、皮鞋等。

二、化妆礼仪。男生一般不需要化妆,但面容干净能给人一个好印象。胡子刮干净,鼻上黑头抽空处理下,指甲修剪整齐,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女孩子化妆是必须的,但淡妆是一种礼貌,浓妆则是一种轻佻的表现。香水不要太浓,高跟鞋不要太高,在学校尽量使用清新自然的打扮。

三、与人交际礼仪。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知书达礼总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亲和力、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感(2),而且会使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充满和谐与成功。当然,这里面的礼仪文化多而细,无法细说,只能举例说明了。

1)在社交场合,不喧哗,不乱跑乱撞,与人交谈,言语得当。自始至终,以微笑示人,握手、就坐,都遵循长幼尊卑的顺序,不急躁,坦荡大方。

2)可以追求个性,但要懂得尊重别人。无视校规校纪、行为放

荡不羁不是个性张扬,而是目无遵纪,缺乏素养的表现。

3)注意在公众场合做适合的事,切不可过分亲密,旁若无人,更不可高谈阔论,影响他人。作为学生,尽量做到不抽烟,不醉酒,按时上课,自觉学习,做一个懂礼貌有文化高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此外,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还有众多的文化。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仪之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习礼仪并非一朝一夕,但只要平时多注意一点,多学习一点,就一定可以逐渐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

礼仪不只是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以身做法,做一个懂礼之人。空知道理论而不懂事件,就如同叶公好龙,百无一用。我在学习礼仪课的时候,就听到同学们有这样的言论:

“生活里要处处懂礼、知礼,那岂不是要累死了?

“唉,那也就是学学罢了,谁能完全做到?”

“也对,知道点礼仪知识没坏处,说不定将来有用呢,先学着吧!”

……

在同学们的口中,礼仪似乎成为了一种技能!先学到手再说,至于用不用倒是其次了。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素养。时代在发展,中国也在发展,当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之时,追求高质生活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愿望。何为高质生活?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生活,一个真诚、安宁的生活,一个精神的伊甸园。这里,就要说一下另一种礼仪,一种看不到却可以感觉得到的礼仪:诚实;愉快;机智;仁慈;倾听;乐于助人……这

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礼仪。所谓的礼仪不单纯是表面上的工作,更应该是对外释放你内涵的标志!

礼仪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学习礼仪之后,便要让自己的礼仪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要进行实践,要进行升华。这些礼仪在你的生活中逐渐成为了习惯,在你不自觉中举手投足便表现出来,气质、修养浑然天成。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3)。作为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学习我民族礼仪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挖掘的责任,所以加强礼仪修养是极为迫切的。努力地提升个人品格修养,将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参考文献】1)《大学生礼仪》,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杨继忠;

2)《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究和实践—高效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黄国辉;

3)《大学生礼仪素养》,同济大学出版社,林友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