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教案2(1)解析

《我的中国心》教案2(1)解析
《我的中国心》教案2(1)解析

我的中国心》

引入新课:

1 、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通过讲

述一些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请你仔细聆听下面的歌曲,听后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学习目标:

、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重点与难点:

1 、体验歌曲的情绪。

2 、分辨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音乐知识:

声乐的演唱形式:

、独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

、齐唱与轮唱:由两个以上或更多的人演唱同一个旋律。

多声部的作品,根据声部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等。

、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

、合唱包括几种形式:

①混声合唱:四个声部的演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②同声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童生合唱。

③领唱加合唱:一领众和形式。

④小合唱:人数较少的合唱。

⑤无伴奏合唱:无乐器伴奏,由纯人声演唱的合唱。

二)、感受鉴赏:

1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 、作品简介:

我的中国心》由黄沾词、王福龄曲。在1984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3 、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4 、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5 、再次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⑵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卩卩)、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

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三)、探索创新: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全

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四)、互测自结:仔细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分析一下是下面的哪种演唱形式?

1 、独唱

2 、齐唱

3 、重唱

4 、对唱

5 、合唱

春天的故事》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春天的故事》,感受和体验歌唱中情感表现的重要因素,学会运用声音的刚与柔、强与弱、亮与暗以及收与放来表达作品的情绪,准确表达出作品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中出现的六度大跳。

教学过程:

一)思考:

1、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情绪怎样?表达怎样的情感?

2、这首作品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二)演唱《春天的故事》:

1、用“ I来唱主题部分。把声音打开,找到歌唱状态及头腔共鸣的感

觉,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的故事》这首作品的艺术表现。(合作性、创造性、审美能力的培养。)

3、谈谈你对歌唱中情感表达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力,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

三)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

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表现祖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

识。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主题,深刻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学过程:

、学习音的强弱

像一天有白昼,有夜晚,像队列行进有左脚,右脚一样,各种不同长

短的音被有组织有规律的组合起来,也形成了它的强弱规律。

一)小节线

在乐谱中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条竖线,这就是小节线,乐谱中小节线的作用是:①划分小节的节数;②明确节拍的强弱规律。

二)拍子拍号

拍子种类;拍号含义;读法;强弱规律。

二拍子:2/4每小节有二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四二拍。

三拍子:3/4每小节有三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四三拍。

四拍子:4/4每小节有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四四拍。

六拍子:6/8每小节有六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八六拍。

二、学习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

乐为《东方之珠》)师:大家说《东方之珠》是哪里?

生:香港!

师:对!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

珠》

师:(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播放音乐。

师:请同学们注意边欣赏边体会,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生:(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随琴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

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师: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

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

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弹琴为学生伴奏完成)

师: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一—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

的无比爱恋之情。

师:哪些乐句多次重复?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生:让海风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一-次的重

复强调,表达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

爱国之情。

了解作者 ——罗大佑:

师:饱含着浓浓爱国情的《东方之珠》是著名的台湾作曲家罗大佑创作

的,他的作品有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

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

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

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 为歌曲的结构。

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旋律特点平稳、温柔、亲切,抒写描绘香港的美丽。用

示。

情绪高涨、激动,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 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

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分男女声部,随伴奏演唱歌 曲。) 三、小结 同学们,在音乐世界里许多作品如昙花一现过眼云烟,没有给人留下多 少印象,但也有许多作品生命力很强,究其原因就是:只有把国家民族的 命运融进作品中,作品才具

有顽强的生命力。只有爱国爱家我们的祖国才 能统一,我们的民族才能昌盛!

第二部分:

淋漓尽致; 用 B 表示。

重复部分:

“自新大陆 ”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 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够为《 “自新大陆 ”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 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

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由谁作曲?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二、欣赏《 “自新大陆 ”第二乐章》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 1841 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他 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九次访

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 1895 年回国继原任, 1904 年去世, 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 有《 “自新大陆 ”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 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 “自新大陆 ”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 ”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

1891 1892

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

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

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

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 主题,讲故事

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

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2)听辨b 主题,是何种乐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 是否相同?(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 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3)演唱、比较c、d 两个主题

①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②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

三、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同学们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念故乡》

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歌曲当中体验,发现和享受音乐美,让学生中在音乐中体验热爱故乡的情感。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教材分析:

歌曲《念故乡》是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摘选出来的。这部交响曲描述了作曲家踏上新大陆(美国)土地时的种种印象,表现了作曲家对美国黑人命运的同情,以及他远离重洋,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音乐主题是从波西米亚名额中提炼出来的,并吸取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特点,用五声调式写成,旋律富有歌唱性,朴实有没,情深意浓,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后来,这段音乐由他的学生填上歌词,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该曲传入我国后,由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李叔同先生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重新填词。

歌曲为c 大调,4/4 拍子,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为该曲的基本节奏,曲式结构师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加补充乐句。

第二部分

(b )的节奏与第一部分相同,只是提高了音区,旋律中的和声内涵为下属和弦,形成对比,很有新鲜感。最后两小节的补充,是在前一小节音高不变的基础上,将音节值扩展,给人以稳定的终止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念故乡》,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2、知识目标:

1)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科学富有感情的声音来

演唱《念故乡》。

2)聆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感受古典作曲家音乐创作魅力。

教学重点:

科学的有情感的演唱。

教学难点:

两个八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区别,能灵活运用到歌曲当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老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家乡)

师: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与“故乡”二字有关。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与故乡有关的文学作品或是音乐作品。

老师: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在固定地域内生活和繁衍后代的,

很少到其他地方定居,因此就把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称之为祖籍,也就是

一个人的籍贯所在,人们称那里是老家,也就是故乡。故乡”从来就和学者文人结下难舍难离的不解之缘。李白《静夜思》会背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思乡歌曲《念故乡》。

二、新课讲授:

1、师:那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按正确的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师:这首歌曲的歌名叫《念故乡》。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出生于布拉格以北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他就非常喜欢听自己故乡的民歌。经

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他在国内外都获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也得到很多大学授予给他的荣誉,还被美国的朋友邀请到美国担任音乐学院的院长。在天清清,风凉凉的时候,引起了阵阵乡愁,想起故乡的人,常常难以忘返。他感到很孤单,非常希望能回到自己的故乡与自己的朋友,欢聚一堂,同享从前的快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创作了歌曲《念故乡》。

2、德沃夏克介绍。

师:德沃夏克是捷克最著名的作曲家。《念故乡》也是他创作的最著名的音乐旋律之一。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抒情的,思念的,忧伤的)

师:想一想,为什么音乐能表现出思念、忧伤的情绪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从力度、音色、速度、旋律线上引导学生。)师:力度怎样?(从力度的强弱上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师: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蓝、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这首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流行于我国,词义贴切,优美动人。充满了异

乡游子思乡的忧郁情怀。这是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陆”交响曲》

自新大里的第二乐章。

3、完整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交响乐《自新大陆》的一部分,在交响乐演奏

的过程中是由一个乐器单独演奏的。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什么乐器来演奏这段抒情的、思念的、忧伤的旋律。

4、师:《“自新大陆”交响曲》问世以后,便倍受人们的青睐。开始由木管乐和铜管乐奏出一段引子之后,便是英国管迷人的曲调,低回婉转、抒情秀丽,衬以柔和的弦乐作伴,更显示出哀怨的怀乡感。这是交响曲慢板中最动人的一段,据说首演时听众别感动的热泪满襟。中段感情是激动的。后段仍由英国管吹出开始时的旋律,并由小提琴加弱音器予以装饰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情调最后以忧郁的和弦静静地结束。

三、拓展知识:

介绍交响乐: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

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体验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表达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准确地歌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太阳和月亮”的“亮”字和“他们的妈妈”的“妈”处的节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初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感受歌曲情绪。

1. 初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学生回答问题。

2. 教师出示《一个妈妈的女儿》曲谱介绍歌曲,复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唱歌曲阶段目标:分段学习歌曲,对比歌曲乐句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 再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为歌曲分段。

第一乐段(1、2乐句);第二乐段(3、4 乐句)

2. 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1、2 乐句)

1)教师分别弹奏第一、二乐句旋律,请学生进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

方,出示第一乐句谱例、第二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一、二乐句,先不看连

线模唱,再加入连线模唱。注意根据学生情况加入颤音记号演唱,如觉得较难可以先不加。

3)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3.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3、4 乐句)

1)教师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第三乐句音响,并出示第三乐

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3)出示第二乐句谱例、第四乐句谱例,请学生分别听这两个乐句的

旋律进行比较,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4 )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乐句。

(5)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4. 完整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 )加入歌词,连贯地演唱歌曲。

(2)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三、歌曲的藏族风格阶段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惯用的旋律。

1. 教师介绍歌曲中“y "迈2 "2 ◎ 5 y等藏族民歌惯用的曲调行进和歌曲中“g 璽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风格。

2. 学生们试着唱一唱歌曲中含有这些旋律的乐句。

四、拓展音乐视野阶段目标:通过聆听熟悉的藏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民族风格和藏族歌曲惯用的旋律。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请学生

和教师一起视唱歌曲的谱例片段。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民歌。这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同学们学得很快,声音和表情上还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课后同学们多唱多听藏族民歌。

《我的祖国》

指导思想:

本单元选择了一组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歌曲。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歌唱祖国、歌颂友谊。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理念:

爱祖国”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从《我的祖国》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学生通过了解电影《上甘岭》的创作背景,来体验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内容:

聆听欣赏《我的祖国》。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等设备。

教学目标:

1. 认知与技能: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作品

表达的主题;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体验志愿军战士热爱祖

国的赤子之心,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感

受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于欣赏《我的祖国》并熟记旋律,简要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B两

段的对比。

教学难点:

分辨作品的乐段及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作品主题的。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有看伦敦奥运会吗?

师:当我国的奥运健儿拿到了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同学们

看到此场景,

内心是怎样的心情?

师:说明我们同学也一样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

是热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音乐课上,我们主要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授新课

师: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怎样的画面?

师: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聆听《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看看它是怎样描绘播放视频——歌曲《我的祖国》)

师:我要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出示课件)《我的祖国》是故事片

上甘岭》的插曲,作于1955 年。影片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

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师:提到了上甘岭战斗,它是源于“抗美援朝”的历史事件。

出示课件“抗美援朝”)1950 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

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 月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

战。10 月25 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师:里,(出示课件)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电影插曲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

唱。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坚强信念。

师:刚才所听的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师: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师: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

师:(出示课件)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师:听A 乐段歌曲思考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生:优美抒情婉转流畅。

师:聆听B 乐段思考问题:和A 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的?生:充满激情的、气势磅礴的师:此歌曲中的合唱起什么作用?师:因为B 乐段的混声合唱,女高音绚丽的富有穿透力的、女中音柔和甜美的、男高音高亢的明亮的、男低音低沉浑厚的,四种不同的音色分别演唱四个声部不同的旋律——这种多声部旋律形成的和声织体,它的音响效果是立体的重叠交织在一起同时呈现给听众的,音响上给人一种庞大恢宏的感觉——厚重感,再加上宽广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的行进,把气势磅礴的情绪渲染出来,使我们产生了激情澎湃的感觉,也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决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四、结束部分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歌曲《我的祖国》这首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经典音乐作品。在建国将近60 年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国不再是残垣断壁,不再是饥寒交迫,不再是伤痕累累,任人宰割……但是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祖国的繁荣还需要你们去建设,祖国的强大更需要你们去保卫。

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初步感知和熟悉歌曲的旋律,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节奏及旋律特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朴素而深沉

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掌握6/8 和9/8 拍子的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假如祖国是一片海,我们就是海里的一滴水,假如祖国是一片蓝天,我们就是天上的白云一朵。祖国是伟大的母亲,孕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我们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心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请听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课题)二、新授课:

初听歌曲:

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庄严、充满激情)

2、师范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老师唱这首歌曲时运用的是哪种

演唱形式?(独唱)

3、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演唱形式,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

合唱(同声合唱、混声合唱)、齐唱、重唱(二重唱、四重唱)、对唱、轮唱等。

4、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6/8 和9/8 )。歌曲分析:

1、比一比。(做拍手游戏)

2、看歌谱听音乐,找出6/8 和9/8 拍子的位置并分析歌曲可以分几部分?(A+B)

歌曲赏析:

单二部曲式结构:A 段旋律起伏,优美动听,深情地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B 段采用了混合节拍,充满激情,以八度的大跳直接进入高潮,与A 段形成了鲜明的音区对比。进一步抒发了共和国公民无比热爱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最后变化重复B 段,并在高潮中结束。

三、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读歌词。

2、小声跟唱歌曲。

小组讨论: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和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3、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互动与创编活动:

老师教一些简单动作,师生一起互动。

五、总结:

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 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 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

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 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 大调,4/4 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上有所变

化。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欣赏歌舞视频。

2. 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学生回答。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 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

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习歌曲

1.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2. 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2)歌曲是什么速度?

学生回答:中速。

3. 《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学习。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提问: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学生回答:旋律中“ 6”音出现的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

用待定系数法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教案

用待定系数法解二次函数 解析式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例题讲解合 作 探 究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 熟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 法。 例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 的图象过点三点,求这个 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 为,与轴交点为求抛物线 的解析式 例3、已知抛物线与轴交 于并经过点,求抛物线的 解析式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让学 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讨论。 师板书:根据题意 a-b+c=10 a+b+c=4 4a+2b+c=7 去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得: a=2,b=-3,c=5; 所求二次函数 5 3- 22+ =x x y 师分析:二次函数y=ax2 +bx+c通过配方可得y =a(x-h)2+k的形式称为 顶点式,(h,k)为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因为这个二 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 -1,-3),因此,可以设 函数关系式为:y= a(x+1)2-3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0,-5),代入所设函数 关系式,即可求出a的 值。 师:二次函数y=ax2+bx +c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 所以应设二次函数y=a (x-x1)(x-x2) (a≠0)再把01 M(,) 代入求a的值。 锻炼学生会根据题目中不 同条件设不同的解析式的 能力。 学生动手自主操解出二次函 数解析式 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巩固提升达标检测课堂小结1.已知二次函数当x=-3时, 有最大值-1,且当x=0时,y =-3,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1,-3),与y轴交点为(0,- 5),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函数y=x2+px+q的最小值 是4,且当x=2时,y=5,求 p和q。 3.若抛物线y=-x2+bx+c的 最高点为(-1,-3),求b和 c。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 c的图象经过A(0,1),B(- 1,0),C(1,0),那么此函数 的关系式是______。如果y随x 的增大而减少,那么自变量x 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 c的图象过A(0,-5),B(5, 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小结:让学生讨论、交流、归 纳得到:已知二次函数的最大 值或最小值,就是已知该函数 顶点坐标,应用顶点式求解方 便,用一般式求解计算量较 大。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 并请学生回答:想一想,你的收获是 什么困惑有哪些说出来,与同学们分 享。 1. 让学生体验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 教师适时引导、 点拨,然后由小 组推荐学生板书 问题,其他小组 学生评价。 让学生理清求二 次函数 c bx ax y+ + =2 解析式的研究内 容和方法,让学 生会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 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 基础上,尝试解决 问题。 学生梳理本节课学 习内容,方法及获 得结果,感受过程 体验成功。

小学音乐 我的中国心 教学设计

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海外赤子眷恋祖国与民族自豪感。 2、通过歌曲学唱,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3、科学合理的运用气息,用自然饱满深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往往会凭着记忆中的旋律去演唱,这样就会导致某些音的发音不准,以及轻微的旋律性错误。 3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我的中国心 2、通过歌曲学唱,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情境导入 【教学具准备】 1电钢琴课件打击乐等 2课前收集有关歌曲的资料。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教学过程: (一)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凡是飘荡着《我的中国心》旋律的地方,人们都记住了那位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是《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把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我们零距离的感受我们是骨肉相连、血脉相承的一家人!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会唱的同学一起跟着唱。 2、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3、教师:这首歌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经演唱,它那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就深深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尤其是这首歌的歌词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家国之思。读来震撼人心,让人刻骨难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我的中国心》。 学法交流:通过师生交流,明确学习这首歌词的方法——读歌词、赏歌词、联现实、唱歌曲 (二)读歌词 1、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2、学生自主感情朗读歌词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3、学生表演朗读 4、学生齐读

整式的加减教案设计

新教材整式的加减这一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了从具体的数到比较复杂的整式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实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再由代数式、代数式的值逐步引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及相关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等。最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本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结构分明、重点突出。新教材把整式的乘除运算,后移到八年纪的上册的第十四章中去阐述,这样处理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达到了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这一目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又不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 新教材和原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内容的编排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原教材从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接受考虑,把整式的教学内容分成来两个教学阶段进行编排。首先在初一上册中,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引进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逐步引初一次式的概念,再给出一次式同类项,合并一次式同类项法则,数和一次式相乘法则,去括号法则,然后进行一次式加减运算的教学。其目的是避免了单项式,多项式的多元化问题和多次化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教材的教学难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在初一下册中,再学习字母多次问题和多个字母问题,从而使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完整化。但是在教学中必须进行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及运算法则的重新再认识,导致整个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有些重复,知识结构的条理上有些混杂,因此在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上,新教材比原教材更能体现井然有序,结构分明的特征。 本章教材的编排上共分4个单元,11个小节,教学时数约为17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3.1列代数式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1课时 3.3整式4课时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优秀教案

§26.2.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探究,理解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2. 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正确选择表达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正确选择表达式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问题: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它的拱宽AB为4 m,拱高CO为0.8 m.施 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2.揭示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1.二次函数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 ①一般式②顶点式转化 顶点坐标③交点式 2.求函数表达式的常见方法是什么?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三)探究新知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0,1),B(2,4),C(3,10)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变式练习:已知某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x2-x-2平移得到的,且该抛物线经过点A(1,1), B(2,4),求其函数关系式. 例2.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变式练习:已知某抛物线经过点(2, -1)和( - 1,5)两点,且关于直线x= 1对称,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2,0) 、(-1,0)两点,且过点(0,-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能力提升 抛物线的图像经过(0,0)与(12,0)两点, 且顶点的纵坐标是3,求它的函数表达式.

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教案

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教案 年级:初中一年级课型:唱歌课 课题: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及音乐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能够独立分析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 思想教育目标: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切分节奏的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本歌 教具:钢琴、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我的中国心》让学生欣赏。 (师生问好) 一、导语:描写对祖国的爱的歌曲很多很多,同学们说说《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是不是具有代表性? 生: 问:他的演唱者是谁?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 板书: 1、张明敏简介 张明敏永远跳动中国心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凡是飘荡着《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的地方,人们都记住了那位戴着眼镜、穿着西装把这首歌唱遍神州唱向世界的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先生. 一夜间红遍祖国大地 1984年,关於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取得成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当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位香港歌手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以其深沉、浑厚、铿锵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令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此后,这首歌曲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张明敏当年仅26岁,是香港九龙做电子表的一名工人 2、张明敏演唱的作品: 中华民族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龙的传人 等等 二、今天我们学习张明敏的另外一首爱国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一)教师范唱《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1、提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的《我的中国心》相似? 讨论总结: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我的中国心》的风格相似,节奏缓慢,感情真挚,唱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的真挚感情。(由学生完成) 2、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 (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加以肯定,赞扬) A + B + C (1~12)(13~20)(21~28) 初步陈述展开主题总结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分解) 1、学唱主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组唱旋律。(根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看哪组唱得好。) (2)、发现难点:切分节奏 2、节奏难点及图示: ××××××

整式的加减教案.doc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一:2.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3)学会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验证结论;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暑假里,小明到妈妈的水果店帮忙,妈妈叫他将下面的水果归类上柜。你认为小明该如何做?

(答:我们可以按水果的种类将这些水果分为五类:两个苹果、两个草莓、两串葡萄、三个橙子、三串香蕉。) 问题二:如果将这些水果换成我们前面学过的单项式,你将如何分类?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 (二)探究新知 1 在学生交流汇报后,分析分类后的每一组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有困难,教师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表达以总结每一组单项式的共同点。随即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为方便学生记忆,我将同类项的概念概括为“两相同”。 设计说明:得出了同类项的概念后,我设计了两个同类项的练习,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你能写出两个项是同类项的例子吗? 探究新知 2 我们认识了同类项,那么如何合并同类项呢?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系数——相加 字母——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我们可以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概括成:一变两不变,即一变,指系数变; 两不变:指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设计说明: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概念,熟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例 4 先让学生直接代入求值,然后采用先化简后代入的方法。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四)典型例题 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课堂小结 在学生谈收获的基础上,我出示如下课堂小结以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

《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海外赤子眷恋祖国与民族自豪感。 2、通过歌曲学唱,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3、科学合理的运用气息,用自然饱满深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学情分析 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往往会凭着记忆中的旋律去演唱,这 样就会导致某些音的发音不准,以及轻微的旋律性错误。 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我的中国心 2、通过歌曲学唱,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情境导入 【教学具准备】 1电钢琴课件打击乐等 2课前收集有关歌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教学过程: (一)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凡是飘荡着《我的中国心》旋律的地方,人们都记住了那位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是《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把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我们零距离的感受我们是骨肉相连、血脉相承的一家人!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会唱的同学一起跟着唱。 2、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3、教师:这首歌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经演唱,它那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就深深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尤其是这首歌的歌词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家国之思。读来震撼人心,让人刻骨难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我的中国心》。 学法交流:通过师生交流,明确学习这首歌词的方法——读歌词、赏歌词、联现实、唱歌曲 (二)读歌词 1、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2、学生自主感情朗读歌词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复习求函数解析式优质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专题(一)——求二次函数表达式教学目标 会通过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过程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严重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严重基础。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严重保证。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大凡式:y=ax2 +bx+c (a≠0)。 2、顶点式:y=a(x-m)2 +k (a≠0),其中点(h,k)为顶点,对称轴为x=h。 3、交点式:y=a(x-x 1)(x-x 2) (a≠0),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大凡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根据例外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1、若给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通常可设大凡式。 2、若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通常可设顶点式。 3、若给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x轴的交点距离,通常可设交点式。 探究问题,典例指津: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1),(2,4),(3,10)三点,请你用待定系数法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练习、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且过(2,8),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1,0),并经过M(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练习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过点(0,2),(1,1),(3,5) (2)抛物线顶点为M(-1,2)且过点N(2,1) (3)抛物线过原点,且过点(3,-27),(-1,1) (4)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0),(3,0),(0,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4、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相交于点A(-3,0),对称轴为x=-1,顶点M到x轴的距离为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练习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y=ax2+bx+c经过(0,0)与(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当x=2是,函数有最小值为3,且过点(1,5) (3)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8)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6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例外的条件选择适合的解析式形式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余庆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数学教案 一、知识点回顾 1、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 系数:单项式中的字母因数 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单项式的规范书写 数与字母相乘,数写在字母的前面 数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 除号要写成分数线 3、多项式的概念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最高的项就是一次项3x,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1,它是一次二项式 4、整式的概念: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在一起,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2、去括号的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3、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三、重要考点例析 考点一、考查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2356y xy x +-中共有 项,36x 的系数是 ,5 xy -的系数是 ,2y +的系数是 . 2、在代数式26358422-+-+-x x x x 中,24x 和 是同类项,x 8-和 是同类项,2-和 也是同类项,合并后是 .3、若y x n 2 1与m y x 3是同类项,则=m ,=n . 考点二、去括号、化简绝对值 1、若5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知识要点 若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三点坐标,则用一般式求 解析式。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则应用顶点式,其中为顶点坐标。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交点坐标,则应用交点式,其中为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函数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应恰当地选用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形式,选择恰当,解题简捷;选择不当,解题繁琐;解题时,应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B,c三点,求其函数关系式。 分析:设,其图象经过点c,可得,再由另外两点建立

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即可。 解: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因为图象过点c,「? 又因为图象经过点A, B,故可得到: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说明:当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时,可设其关系式为,然后确定a、b、c的值即得,本题由c可先求出c的值,这样由另两个点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使解题过程简便。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且经过点 求该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由已知顶点为,故可设,再由点确定a的值即可解:,则 ???图象过点, 即: 说明:如果题目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一般设,再根据其他条件确定a的值。本题虽然已知条件中已设,但我们可以不用这种形式而另设这种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中,我们必须求a、b、c的值,而在这种形式中,在顶点已知的条件下,只需确定一个字母a的值,显然这种形式更能使我们快捷地求其函数关系式。

人音版初中音乐 我的中国心 教学设计

《我的中国心》教案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游子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知识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通过找旋律和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歌曲的结构。 3、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歌曲中的情绪情感变化,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很好的体会歌曲中的爱国情怀,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学难点 歌曲感情的处理,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电脑、钢琴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情感为主。以问答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判断;使用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并通过对比两个乐段结束句的不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整节课以情贯穿其中。 教材分析: 《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深深的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深情诉说,刻画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歌曲为C小调,旋律流畅、深沉、抒情易唱。歌曲结构为A+A+ B +A′曲式结构。A段6-3五声音阶结构的旋律给人一种深沉平稳抒情的感觉。B段的两个乐句以模进的形式产生高潮让人心潮起伏,思乡之情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又回到A段的平静。结束句提高八度音高来表达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 一、导入 播放地震期间,各国华人华侨踊跃自发组织为四川灾区捐款捐物的新闻片段。 同学们,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想? 这些华侨为什么要这样做?体现出了华侨们的什么情感? 你在地震期间为灾区的人民做了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做?(设计意图:运用我国发生的重大的、真实的事例。并通过提问,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感受华人华侨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和这些华人华侨一样,也是非常的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的。这些华人华侨他们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这些大的事情上,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爱国情怀,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情感,并思考一下,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教师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整式的加减教案

6.4整式的加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____________相加,所得的和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___________。 2、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____________;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 小亮和小莹到希望小学去看望小同学,小亮买了10支钢笔和5本字典作为礼物;小莹买了6支钢笔、4本字典和2个文具盒作为礼物品。钢笔的售价为每支a元,字典的售价为每本b元,文具盒的售价为每个c 元。 请你计算:(1)小亮花了________元;小莹花了__________元;小亮和小莹共花___________________元。 (2)小亮比小莹多花_______________元。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典型例题: 例1:(1)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2)求5a2b与2ab2-4a2b的和(3)求3x2-xy+1减4x2+6xy-7的差。 提醒: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层次训练: 1.填空: (1)3x与-5x的和是,3x与-5x的差是; (2)a-b,b-c,c-a三个多项式的和是。 2、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3、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福泉一中:齐庆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为基本遵循,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基准,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容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二)理论依据: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育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的理论: 1、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整体性的理论.教学中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师教学的理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1)科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疑问,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批判.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2)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的出发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水平、思维水平等;4)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容分析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待定系数法”的学习渗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既是初中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待定系数法作为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已经有所认识,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后继续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学生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函数知识,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很有帮助.在今后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还会继续运用待定系数法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有待加强相应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技术准备以及前期的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 《我的中国心》

第2课我的中国心 教学内容: 1、能根据可见提供的舞蹈动作、律动或简单的创编,表现 歌曲。 2、在音乐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特点,体会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教学目的: 1、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并有感 情地进行表现。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表现本 课主题。 3、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教育学生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熟练演唱本课歌曲。 教学难点: 1、结束句的节奏掌握。 2、通过多种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多种形式 编创。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a、导入: 观看春晚视频《我的中国心》,了解歌曲的内容及背景与意义。 b、新授:

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 表达的情绪。 2、作品简介:《我的中国心》由黄沾词、王福龄曲。在1984年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 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 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 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3、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 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4、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 加深印象。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5、再次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 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5)、探索创新: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 的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 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 唱形式.......。 (6)、互测自结:仔细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分析一下是下面的哪 种演唱形式?A、独唱 B、齐唱 C、重唱 D、对唱 c、讨论: 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d、巩固: 多种形式演唱 e、小结:

整式的加减教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一) 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 流能力。 重点:单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课本P54“思考” 问题1: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对上述几个数式进行观察、分析,让他们自己得出以下结论:都是表示数与字母的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种最简单的整式——单项式。 问题2:什么叫做单项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单项式的概念: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问题3:以上单项式有什么结构特点? 学生回答,然后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 问题4:以这四个单项式为a2b,a3c5,2.5x,-n例,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因数的指数和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 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三、巩固知识 讲解例1 课本P56 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一起回答) 四、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符号化思想。注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πr中2π是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9 习题2.1第1题 2.1整式(二) 教学目标:1、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次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重点:多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难点:区别多项式的次数和单项式的次数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多项式 (3)多项式的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并指出,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 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多项式的次数 问题1:请学生任意举出几个单项式,让其他同学说出这些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问题2:观察多项式3x+5y+2z,0.5ab-πr2分别是哪些单项式的和,每个单项式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它

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教案

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爱我中华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2)让学生自己学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3)通过演讲,小组唱与诗歌朗诵等,同学们开怀畅谈自己的理想,憧憬未来,同时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并且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活动形式: 讲故事、歌曲,诗歌朗诵,知识竞赛书法展示等多种形式组合 三、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小组,从网上,书籍,收集有关知识,图片,排练与主题活动有关的诗、歌、讲故事、朗诵等。 四、活动过程: 开场白: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甲乙主持人上场) 甲: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 乙:在祖国62岁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齐声高喊:祖国,我爱您!(全班一起高喊) 甲:我们的祖国,走过了多少血雨腥风,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宁;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乙: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但也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 节目单: 1、观看PPT,感受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目睹一下祖国的辉煌,大家谈谈观后感 甲: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的辉煌,中国科技、国防、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无不再一次赞叹我们伟大的祖国。下面请全体同学朗诵诗《祖国颂》 2、《祖国颂》 3、男生小组唱《真心英雄》 主持人:为了独立,我们的祖辈与祖国并肩走过沧桑岁月。为了发展,我们的父辈与祖国携手经历风雨历程。为了辉煌,我们的身心与祖国一同步入经典纪元。不忘祖辈的故事,让鲜血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铭记父辈的故事,让汗水流向家园的一草一木。创造我们的故事,让创新重写中国的辉煌明天。祖国母亲,让我们永远与你同行,祖国母亲,让我们并肩携手开创未来。 3、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全班集体演唱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案例: 2.2《整式的加减》教学案例 市广泰中学白雪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什么是同类项及怎样合并同类项的进一步学习。其中合并同类项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整式加减、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本节课既是已有知识的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刚刚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掌握用规的格式解决化简求值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类比、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难点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法分析: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小组学习,共同验证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复习巩固,目标导学: 教师提问:什么是整式?学生齐答:(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教师引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式的加减运算,同学们看幻灯片,齐读 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掌握用规的格式解决化简求值问题 (设计意图:目标导学一直是我校数学组的一个特色,目的在于 让学生在每节课学习开始之前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 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2】游戏导入,认识新知:本环节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 2 2 1 x y,6.1ab,7?4ba,-x y厂 在卡片上给出下列单项式3用磁钉固定 在黑板上便于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人展示三个 环节,把你认为同类的单项式放在一起。 学生的活动异常踊跃,有的孩子认为“应该把系数符号相同的放 在一起”有的认为应该把所含字母相同的单项式放在一起“教师都已予肯定,并及时引导”数学中,我们规定“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指数也相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胡可 一、知识目标 通过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的根据条件恰当地选择解析式的模式,体会二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转化。 三、情感价值观 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函数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函数知识的兴趣。四、教学重点 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五、教学难点 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抛物线)图形及性质,主要有那两种形式: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在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独立的系数,需要有相同个数的独立条件才能求出函数关系式.例如:我们在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确立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也只要一个条件就行了,下面我们来探讨,要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几个条件? 2、新知探索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10),B(1,4),C(2,7)。 (设为三点式可解)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2,-4),且与y轴交于点(0,3); (设为顶点式可解) 3、练一练 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0,-5),B(5,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并且当x=5时有最大值4; (3)已知抛物线顶点(2,8),且抛物线经过点(1,–2) 4、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形式: (1)、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 (2)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形式, (1)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为一般式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