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共建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共建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共建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建绿色家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第三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活动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环保和所谓"绿色"的含义之间的关系;了解必要的环保常识;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爱护身边环境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自己做起,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生活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提高了不少,但缺乏社会意识,对环保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多数同学认为环保就是环境卫生好,没垃圾就行。所以把“引领与指导学生体验并感受环保的意义,懂得生活中环保的重要”作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收集、观察、比较、讨论、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懂得环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设计理念】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然而环境污染正危害着我们的地球母亲,威胁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爱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用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环境问题是个大问

题,保卫地球、建设家园是人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以升华,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注意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在说、议、评、比等多种形式下知情而明理。

【教师教法】

以环保为主线,让学生在情景感受中完成学习目标,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感受环境保护的意义。

【学生学法】

以情景再现,实践体验为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通过自身行动,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环境保护关系到千家万户,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环保常识和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贡献,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教学重点】引领与指导学生体验并感受环保的意义,懂得生活中环保的重要。

【教学难点】知道环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家乡辽河的资料、环保的资料,各种垃圾卡片、歌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情景铺垫(2分钟)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能和你们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一节课的美好时光,如果你们和我一样高兴的话,就给老师做一个高兴的表情吧,……太棒了,谢谢你们带给我这样美好的感受,接下来和我一起走进一组视频短片,继续寻找美好的东西,好吗?

二、视频导入,激发情感(3分钟)

1、仔细看这组短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都能看到哪些美丽的地方?

播放视频短片《美丽的昌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可能都看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美丽可爱的昌图,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家园吗?

生:愿意

(激发学生情感,为之后的保护家乡的优美环境做铺垫。)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共建绿色家园的话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家乡景色,使学生进入气氛,未成曲调先有情。特别是用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做成的视频,这样的开头更接近他们的实际。

二、环境设置,实践体验(10分钟)

1、师:孩子们,从刚才的短片里,你发现了哪些美好的,美丽的地方呢?

生:美丽的草坪,小区风光、夕阳,碧水、蓝天、繁华的街道,北山风光。

师:说的真好,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高兴

2、师:是啊,在高兴之余,想一想这样美好的环境是怎样保持的呢?你为保护家乡的美好环境做过哪些事儿呢?

生:不随地扔垃圾、植树,节约用水,树立警示牌、用环保塑料袋、不浪费纸、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纸巾、……

师:你们能做这么多,太棒了(适时评价,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环保上来,必要的时候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点拨垃圾分类等)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身边实际,引导学生说出“环保行为”,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美丽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三、反面思考,激发学生环保意识(15分钟)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短片,我们一起看看吧

1、出示环境污染的短片

师:地球怎么了?

生:评价图片。(河道里垃圾堆积、土地干涸、鱼都死了、酸雨的危害……)

师:如果让咱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开心吗?

生:不开心,引发思考。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怎么想的?

生:……、保护环境、……

师: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呢?组内讨论。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组长组织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各小组汇报。

“不往河道里扔垃圾(演示污水实验)、节约用水(引用数据)、……”

大家说的真好,也就是说,保护环境,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们的家园才会拥有美丽!(板书: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合作学习。教师的演示更能体现课堂上教者的引领和主导。]

四、资料展示(6分钟)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环境会越来越好,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1、城关河的治理(播放四张图片,边播放,师边解说)

城关河源于天桥山脉,由东向西贯穿昌图镇城区,进入主城区段长2.7公里,向西流入八一水库。处于天然河沟状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内,使城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给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危害。特别是夏季,河沟发黑,河水发臭,严重影响城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城区环境的恶化。

2006年,县委十五届四次会议决定,城关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全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自2007年开工后,昌图县先后投资3945万元,共动用土方量62万立方米,共治理城区内城关河2.7公里。建设挡土墙、甬路、护岸及绿化带5400多延长米,建橡胶坝6座,化粪池18座,检查井132座,处理防沉面积12.37万平方米。栽植护堤垂柳9800株,建设绿地4.55万平方米,栽植荷花500株,投放鱼苗万余尾,

建成6.3万平方米湿地。开展城关河生态治理工程以来,城关河的水清了、岸緑了,绝迹多年的野生鱼儿再次出现了。如今漫步在城关河两岸,随处可见垂钓的游人。城关河之滨已经变成了昌图县居民休闲娱乐的小港湾。变成了一个整洁雅致、风景秀丽的绿色公园。

2、小组活动:辽河的治理

学生分小组介绍收集到的资料。(师补充)

作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的辽河,是辽宁人的母亲河,历史上曾碧波旖旎、物产丰富、帆樯蔽日。后因长期过度开发、资源破坏,尤其是工农业及生活污水大量涌入,导致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并成为我国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辽河清、辽宁兴”,已成4000多万辽宁人的共同呼声和期盼。

1996年,辽河被国家列入全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

工程之一,从2008年开始,辽河才真正进入快速治理和

保护期。辽宁通过先后实施治辽“三大工程”,一举关闭

了全省70%的造纸企业,建成99座污水处理厂;实施以

河流功能恢复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截至2010年底,

辽宁省境内的辽河流域按化学需氧量考核全部消灭了劣

Ⅴ类水体。从“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起,辽河便进入了全

速治理和保护阶段。“十二五”期间辽河治理的总体目标是:按全指标考核,辽河流域全面消灭劣

Ⅴ类水质,辽河干流26个断面和半数以上支流要达到Ⅳ

类水质标准,基本恢复水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在2012

年底前,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

【设计意图】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适当注意课外的延展,使学生知道学习知识的益处。

五、歌曲,情感升华,音乐结束(4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次学习和活动,你们一定知道了环境问题是一个需要人人关心、人人参与解决的大问题。为了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共同创建绿色家园。(播放环保歌曲)。

【板书设计】

共建绿色家园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