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十二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原理

1. 对实验所使用的系统进行分析

为系统建模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输入正负方波的周期,只有在响应已经非常近稳定的时候才能将此时的值认为是稳态值。

1

0.01s 1+R(s)

C(s)+

-

10

10R ++

+N(s)

1

0.01s 1

+

当r(t)=1(t)、n(t)=0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1

0.01s 1++

-

1

0.01s 1+1010R +N(s)

C(s)

当r(t)=0、n(t)=1(t)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1

0.01s

1

+

C(s)

+

-10

10

R+

N(s)

1

0.01s

1

+

当r(t)=0、n(t)=1(t)时,扰动位于开环增益之前的时候,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增大。

1

0.01s

1

+

R(s)C(s)

+

-10

10

R+

0.01s

1

当r(t)=1(t)、n(t)=0,为积分环节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实验目的

1、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关系:

(1)了解不同典型输入信号对于同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2)了解一个典型输入信号对不同类型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3)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2、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3、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实验步骤

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

(1)当r(t)=1(t)、n(t)=0时,,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2)将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

(3)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

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4)当r(t)=0、n(t)=1(t)时,将扰动点从f点移动到g点,,为惯

性环节,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5)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

分别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变化。

(6)当r(t)=1(t)、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分别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a. ,为惯性环节;

b. 为积分环节,为惯性环节;

c. 为惯性环节,为积分环节。

实验结果

阶跃响应

(1)r(t)=1(t)、n(t)=0,,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R=0 kΩ

r(t)=1(t)、n(t)=0,,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R=200 kΩ

对上面两次实验结果比较可知,开环增益越大,系统对于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越小

同时,开环增益会影响到稳态响应中的响应速度和超调量

(2)r(t)=1(t)、n(t)=0,将改为积分环节

由以上实验结果,一型系统对阶跃输入没有稳态误差

(3)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为比

例环节,

R=330kΩ

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为比

例环节,

R=0kΩ

由以上实验结果,当开环增益在扰动之前的时候,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系统对扰动的响应减小。

(4)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g点,,为惯性环节,为

比例环节,

R=10Ω

r(t)=0、n(t)=1(t),扰动作用点在g点,,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

节,

R=200Ω

结构设计七大比值

七个比值问题 1.有那七个比值 2.控制的是什么东西 3.所对应的要求有那些 4.当不满足时如何调整 5.计算时要满足那些东西 6.PKPM的结果在那查询 7.专业名词的理解 一.刚重比《GG》 5.4 1.控制原因:重力荷载的水平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比较严重,对砼结构随刚度的降低效应不利影响成非线性关系 2.控制方法:框架>20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0考虑P—Δ效应 剪力墙>2.7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4考虑P—Δ效应 3.调整方法:不满足稳定性要求加刚或减重 大于10或1.4要考虑P—Δ效应 4.PKPM结构查看:总信息最下面 5.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要考虑P—Δ效应。大20% 时认为稳定性不满足要求 二.剪重比《KG》5.2.5《GG》 4.3.12 1.控制原因:长周期结构地震加速度小,但此时地面运动的速度,位移对结构的破坏更大,通过放大地震地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大安全储备 2.控制方法:扭转效应明显周期小于3.5秒6度7度8度9度 0.8% 1.6% 3.2% 6.4% 基本周期大于5.0秒的结构0.6% 1.2% 2.4% 4.8% 1.8% 3.6% 3.调整方法:在6度区经常会发生 A: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培训教材54页当不满足以下结果时不可以用系数调整在方式 1)有15%以上的楼层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椒 2)底部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85%以上时 3)调整系数大于1.15时即不满足87%时 B:不能用系数调整时的方法 1)T折减多折一些 2)提高振型个数 3)通过加墙和梁来提高结构风度减小T增加地震作用 4)跨高比小于5的梁按洞口输入来提高结构刚度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十二 二阶系统的稳态性能研究 实验原理 1. 对实验所使用的系统进行分析 为系统建模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输入正负方波的周期,只有在响应已经非常近稳定的时候才能将此时的值认为是稳态值。 1 0.01s 1+R(s) C(s)+ - 10 10R ++ +N(s) 1 0.01s 1 + 当r(t)=1(t)、n(t)=0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1 0.01s 1++ - 1 0.01s 1+1010R +N(s) C(s) 当r(t)=0、n(t)=1(t)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变小。 1 0.01s 1 + C(s) + -10 10 R+ N(s) 1 0.01s 1 + 当r(t)=0、n(t)=1(t)时,扰动位于开环增益之前的时候,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随开环增益的增大,稳态误差渐渐增大。 1 0.01s 1 + R(s)C(s) + -10 10 R+ 0.01s 1 当r(t)=1(t)、n(t)=0,为积分环节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为: 实验目的 1、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及输入信号的关系: (1)了解不同典型输入信号对于同一个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2)了解一个典型输入信号对不同类型系统所产生的稳态误差; (3)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2、了解扰动信号对系统类型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3、研究减小直至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实验步骤

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 (1)当r(t)=1(t)、n(t)=0时,,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 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2)将改为积分环节,?观察并记录二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变化。 (3)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为惯性环节, 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4)当r(t)=0、n(t)=1(t)时,将扰动点从f点移动到g点,,为惯 性环节,为比例环节,观察系统的输出C(t)和稳态误差,并记录开环放大系数K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和稳态误差的影响。 (5)当r(t)=0、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观察并记录当, 分别为积分环节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变化。 (6)当r(t)=1(t)、n(t)=1(t)时,扰动作用点在f点时,分别观察并记录以下情况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a. ,为惯性环节; b. 为积分环节,为惯性环节; c. 为惯性环节,为积分环节。 实验结果 阶跃响应 (1)r(t)=1(t)、n(t)=0,,为惯性环节,为比例环节,R=0 kΩ

仪表主要性能指标

仪表主要性能指标 仪表主要性能指标 一、概述 在工程式上仪表性能指标通常用精确度(又称精度)、变差、灵敏度来描述。仪表工 校验仪表通常也是调校精确度,变差和灵敏度三项。变差是指仪表被测变量(可理解为输 入信号)多次从不同方向达到同一数值时,仪表指示值之间的最大差值,或者说是仪表在 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测参数由小到大变化(正向特性)和被测参数由大到小变化 (反向特性)不一致的程度,两者之差即为仪表变差,变差大小取最大绝对误差与仪表标 尺范围之比的百分比。 其中变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表伟动机构的间隙,运动部件的磨擦,弹性元件滞后等。取胜着仪表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引入,许多仪表全电子化了,无 可动部件,模拟仪表改为数字仪表等等,所以变差这个指标在智能型仪表中显得不那么重 要和突出了。 灵敏度是指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或者说是对被测的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是在稳态下,输出变化增量对输入变化增量的比值: 式中s-仪表灵敏度; ΔL-仪表输出变化增量; Δx-仪表输入变化增量; 灵敏度有时也称 然而对于仪表用户,诸如化工企业仪表工来讲,仪表精度固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在 实际使用中,往往更强调仪表的稳定性和可*性,因为化工企业检测与过程控制仪表用于 计量的为数不多,而大量的是用于检测。另外,使用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检测仪表其稳定性、可*性比精度更为重要。 二、精确度 仪表精确度科称精度,又称准确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有误差的 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仪表精确度简言之就是仪表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通 常用相对百分误差(也称相对折合误差)表示。相对百分误差公式如下: 式中δ-检测过程中相对百分误差; (标尺上限值-标尺下限值)--仪表测量范围; Δx-绝对误差,是被测参数测量值x1和被测参数标准值x0之差。

二阶系统性能改善与稳定性

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开环增益K分别为10,0.5,0.09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计算过程及结果列表 K 计算 10 0.5 0.09 开环 传递 函数 )1 ( 10 ) ( 1+ = s s s G )1 ( 5.0 ) ( 2+ = s s s G )1 ( 09 .0 ) ( 3+ = s s s G 闭环 传递 函数10 10 ) ( 2 1+ + = Φ s s s 5.0 5.0 ) ( 2 2+ + = Φ s s s 09 .0 09 .0 ) ( 2 3+ + = Φ s s s 特征 参数 ? ? ? ?? ? ? ? = = = ? = = = 81 arccos 158 .0 16 .3 2 1 16 .3 10 ξ β ξ ω n ? ? ? ?? ? ? ? = = = ? = = = 45 arccos 707 .0 707 .0 2 1 707 .0 5.0 ξ β ξ ω n ?? ? ? ? = ? = = = 67 .1 3.0 2 1 3.0 09 .0 ξ ω n 特征 根 12 .3 5.0 2,1 j ± - = λ5.0 5.0 2,1 j ± - = λ ? ? ? - = - = 9.0 1.0 2 1 λ λ ? ? ? = = 11 .1 10 2 1 T T 动态 性能 指标 2 2 1 00 00 1.01 1 60.4 3.5 3.5 7 0.5 p n s n t e t ξπξ π ξω σ ξ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3 5 238 .6 1 1 2 2 n s n p t e t ξω σ ω ξ π ξ ξπ() 1221 11 9 31 ,0 s s p T T t t T T t λλ σ ?== ? =?= ? ?=∞= ?

干货 详解高速铁路七大技术体系

干货详解高速铁路七大技术体系 2016-05-08 转自RT轨道交通 地铁二三事 导读本文介绍高速铁路七大技术体系。高速铁路从技术体系上讲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一个板块:公路工程,牵引供电、运行控制与通信、高速列车、客运服务、综合维修、安全防灾和应急处理、工务工程。1、工务工程工务工程一般包括轨道结构、路基、桥梁、隧道、房建工程等各个子系统,我国铁路建设在公路工程方面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全线高架、无砟轨道、高速道和超长无缝钢轨等技术。京津城际采用CRTS-II型板式无渣轨道结构,6.5米轨道板纵向连接,专业化制造,加工机施工安装精度高。运营一年表明,无砟轨道京都高稳定性好,刚组均匀。我们的无缝线路,采用60公斤/米、100米定尺、U71Muk 高性能钢轨。现场焊接、弹性扣件、轨温锁定技术。跨区间超长无缝路线。高速道岔。大号码高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350km/h,侧向通过速度120-250km/h。中国高铁技术适应复杂地形。日本国土面积小,铁路所跨越的地区

气候和地质条件比较类似。而中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横跨多个不同的气候和地质区域,因此在高铁的实际建设中完全照搬引进日法德的技术显然行不通,技术必须进行创新。因此,作为应对复杂地形方面,贯穿辽阔国土面积的中国高铁,在设计上自然有更多的实际经验,技术上也比日本具有更多的优势。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就指出,中国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非常典型:京津城际是软土路基,武广高铁是岩溶路基,郑西高铁是黄土湿陷性路基,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铁路,尤其是建高速铁路,需要处理好地基以及路基的填入技术。而日本、法国、德国都没有这样的地质条件。“中国的综合能力超过他们。”许克亮表示:“如果说中国的?线上?(主要指机车)是走引进、消化、吸收? 之路,那么线下工程(主要指土建)则是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一个完整系统的标准。中国高铁经过的地方地质难度较大,要穿越水下60米深的浏阳河,还要从70多米高的地方跨越山谷等,地质的难度,决定了中国高铁的线下功夫。” 2、牵引供电由电力、接触网、变电、供电、远动等构成。外电110kv/22Okv接入变电所,通过接触网为高速列车供电。 A2β27.5kv的AT供电方式,供电距离60km,比直供延长1倍。通过SCADA系统实现远程监测、控制与调节、实现保护、控制一体化和越区供电。我国高铁采取综合接地、防雷、融冰雪技术。自动过分相,端点过分相:利用列车惯

阶系统性能改善及稳定性

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开环增益K 分别为10,,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计算过程及结果列表 K 计算 10 开环 传递 函数 )1(10 )(1+= s s s G )1(5 .0)(2+= s s s G )1(09 .0)(3+= s s s G 闭环 传递 函数 10 10 )(21++= Φs s s 5 .05 .0)(22++= Φs s s 09 .009 .0)(23++= Φs s s 特征参数 ?? ? ? ????===?===81arccos 158.016.32116.310ξβξωn ?? ? ? ????===?===45arccos 707.0707.021707 .05.0ξβξωn ?? ? ??=?===67.13.0213 .009.0ξωn 特征 根 12.35.02,1j ±-=λ 5.05.02,1j ±-=λ ???-=-=9.01.021λλ???==11.1102 1T T 动态 性能 指标 2 2 100001.01160.43.5 3.5 7 0.5p n s n t e t ξπξπξωσξω--? ==?-??==???===?? ???? ????? =====-=--7 5 .35238.61001002 2 n s n p t e t ξωσωξπξξπ ()122111009 31,0 s s p T T t t T T t λλσ?==? =?=??=∞=?

调整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性能,但改善程度有限 §3.3.4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1) 测速反馈 —— 增加阻尼 (2) 比例+微分 —— 提前控制 例 2 在如图所示系统中分别采用测速反馈和比例+微分控制,其中 10K =,216.0=t K 。分别写出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 递函数,计算动态性能指标(σ%,s t )并进行对比分析。

数字电力仪表的技术参数

(1)电压输入信号 输入范围:0~100/220/380/500V(量程自动切换) 持续过压:800V; 短时过压:1200V(1s); 输入阻抗:500KΩ。 (2)电流输入信号 输入范围:0~1/5/6A(量程自动切换); 持续过流:15A ; 短时过流:50A(1s); 输入阻抗:2 mΩ 。 (3)模拟量输出(选件,仅对-A1的型号) 输出范围:A、B、C三相电流中的某一相输出DC4~20mA(出厂默认0~5A对应4~20mA,其他对应输出可编程设定,例如:0~1A对应4~20mA)。 负载能力:0 ~750Ω; 输出阻抗:≥ 25MΩ 。 (4)显示输出: 采用128×64大屏幕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各电参数值。 (5)通讯接口(选件) 标准RS485接口,MODBUS规约。 (6)数字量接口(选件): 数字量输入:-CD的型号可选6路光电隔离无源触点输入。 数字量输出:-CD的型号可选3路继电器无源触点输出。 输出触点负载:AC 250/5A或DC30V/5A(阻性负载); 继电器寿命:10万次。

(7)供电电源:AC 90 ~260V (50/60 Hz)/DC90~260V ; 功耗:≤3W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仪器仪表产品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1d9515639.html,/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七大硬性标准讲解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七大硬性标准 根据新的工作指引,我们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依然可以分为门槛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其中门槛性指标属于必要条件,即有任一条件不满足即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门槛性指标包括以下七项。 一、精确到天数的年限要求 企业须注册成立365个日历天数以上;“当年”、“最近一年”和“近一年” 都是指企业申报前1个会计年度;“近三个会计年度”是指企业申报前的连续3个会计年度(不含申报年);“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是指申请前的365天之内(含申 报年)。 二、两层分级制的知识产权要求 该要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票否决权,两级分层制;强调知识产权的核心性、排他性、有效性;同时弱化了时效性限制。 1、一票否决权: 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两级分层制: 扩大了知识产权的范围,将国防专利、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等纳入进来,更为合理,利好于涉农、涉医药等特殊行业的企业。 而两级分类的模式,也充分考虑了不同知识产权的价值、创造性要求、授权审批严格程度等方面,这有利于相关行业的企业充分利用其知识产权、合理维持其高新资质。 两级区分的意义在于I类知识产权在有效期限内可以无限制使用,而 II类知识产权则只能使用一次。

3、排他性权属要求 要求须在中国境内授权或审批审定,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且知识产权权属人应为申请企业。同时,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期间及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续期内,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这表明,不少集团企业内的关联公司已经不能通过共享的方式分别申请高新资质。 4、核心性要求 知识产权相关技术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所谓主要产品(服务)是指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拥有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其收入之和在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服务)。 5、有效性要求 (1)专利有效性证明 申请认定时专利的有效性以企业申请认定前获得授权证书或授权通知书并能提供缴费收据为准。该要求明确了专利等有效性的认定标准——书面证明资料。虽然授权通知书专利有效性的证明力较授权证书弱,但是缴费收据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 (2)知识产权有效性的查询验证方式: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2. 定量分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 加深理解“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的 性质。 4. 了解和学习二阶控制系统及其阶跃响应的Matlab 仿真和Simulink 实现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分析典型二阶系统()G s 的ξ和n ω变化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 2.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1所示,若要求系统具有性能: %20%,1,p p t s σσ=== 试确定系统参数K 和τ,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特征量d t ,r t 和s t 。 图2.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3. 用实验的方法求解以下问题: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2所示。图中,输入信号()r t t θ=,放大器增益A K 分别取13.5,200和1500。试分别写出系统的误差响应表达式,并估算其性能指标。 图2.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三、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给定的线性控制系统,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将每个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按系统的方块图连接起来,就得到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通常,二阶控制系统 2 22 () 2 n n n G s s ω ξωω = ++ 可以分解为一个比例环节、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其结构原理如图 2.3所示,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2.4所示。 图2.3 二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4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原理图 图2.4中:()(),()() r c u t r t u t c t ==-。 比例常数(增益系数)2 1 R K R =,惯性时间常数 131 T R C =,积分时间常数242 T R C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12 2 21 112 () 1 ()(1) c r K U s TT K K U s T s T s K s s T TT == ++++ (0.1) 又:二阶控制系统的特性由两个参数来描述,即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

实验二: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

实验二: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 主要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上机实验 目的与要求: 熟悉 MATLAB 软件对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命令语句 熟悉 MATLAB 软件对系统误差分析的 Simuink 仿真 通过编程或 Simuink 仿真完成系统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 中的tf2zp 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 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2( 2.5)()(0.5)(0.7)(3)s G s s s s s +=+++,用 MA 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2)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5)()(0.5)(0.7)(3)k s G s s s s s +=+++,当取k =1,10,100用MA TLAB 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只要将(1)代码中的k 值变为1,10,100,即可得到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讨论系统增益k 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稳态误差分析 (1)已知如图所示的控制系统。其中2(5)()(10) s G s s s +=+,试计算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和单位加速度信号时的稳态误差。 从 Simulink 图形库浏览器中拖曳Sum (求和模块)、Pole-Zero (零极点)模块、Scope (示波器)模块到仿真操作画面,连接成仿真框图如右上图所示: (2)若将系统变为I 型系统,5()(10) G s s s =+,在阶跃输入、斜坡输入和加速度信

年度经营计划制定七大技术难点

年度经营计划制定七大技术难点 一、如何通过战略导出目标 企业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时,面临的第一个技术难点是如何通过战略回顾,从中引出年度目标。 1.了解战略的格式 企业要从战略导出目标,首先要了解战略的格式,分析战略中哪一部分对制定计划目标有帮助。如果不清楚战略结构,其他工作将无从下手。 通常来说,国际公司的标准化战略需要遵循下列原则:战略不能过简,只有一个目标和时间点是不行的,这不能称之为战略;战略也不能过繁,否则会变成具体的做法,变成“战术”。在制定战略时可以这样写:“我们将在2012年完成公司的品牌定位。”有的公司则写道:“我们要完成公司的品牌定位,定位于……”并分析出一堆数据资料,然后说明具体的定位,甚至包括Logo的设计等内容。这些都是战术,是需要在立项之后确定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这样做,会把战略模糊化,不再清晰可见,理解计划的主思路的难度也会加大。 综上所述,战略应该是公司的根,是一个企业运营的中心思想,为了做到既不太简也不太繁,国际公司提出了一个固定的格式,使之与年度计划及公司的其他工作接轨。 2.把握战略的尺度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没有一种是完美的。管理方法也是如此,它只有系统之美,没有个体之美。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好的管理方法,只有在把它付诸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和其他管理方法结合时,才能真正检验它是否美。所以,检验管理方法好坏的标准是,它与其他管理系统是否一致。因而,管理的过程是搭建系统而非抄袭方法的过程。 企业发展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可以配套,也可以与量化管理的其他模块,包括项目管理、职业发展、组织架构等相互配套,大多数国际公司采用的都是量化管理的模式。战略永远不是越大、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 3.OGSM战略规划模式 国际公司对战略尺度的要求是要有很多重要的模块,其中最重要、最有指导意义的是与年度经营计划接口的部分——以五年为单位的规划撰写办法,即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指的是公司在五年的发展过程中要怎样走。 五年规划的关键性内容 在结构上,五年规划中必须涉及四个关键性内容: 第一,企业五年的总体发展目的是什么。 第二,五年中的各阶段如何划分。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一、频率特性四、稳定裕度 二、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三、频率域稳定判据 本章主要内容: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2 系统带宽的选择 3 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4 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1 频带宽度 当闭环幅频特性下降到频率为零时的分贝值以下3分贝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频率,记为ωb。即当ω>ωb 而频率范围(0,ωb)称为系统带宽。 根据带宽定义,对高于带宽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输出将呈现较大的衰减,因此选取适当的带宽,可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但带宽过窄又会影响系统正弦输入信号的能力,降低瞬态响应的速度。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对于频率宽度的确定必须兼顾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高频干扰的要求。 2、I型和II型系统的带宽 2、系统带宽的选择 由于系统会受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不可避免的存在确定性扰动和随机噪声,因此控制系统的带宽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种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应使系统对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对扰动信号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总而言之,系统的分析应区分输入信号的性质、位置,根据其频谱或谱密度以及相应的传递函数选择合适带宽,而系统设计主要是围绕带宽来进行的。 3、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1、尼科尔斯图线 设开环和闭环频率特性为 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工程中常用根据相角裕度γ和截止频率ω估算时域指标的两种方法。 相角裕度γ表明系统的稳定程度,而系统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时域指标σ%、ts。 1、系统闭环和开环频域指标的关系 系统开环指标截止频率ωc与闭环带宽ωb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个稳定程度相仿的系统,ωc大的系统,ωb也大;ωc小的系统,ωb也小。 因此ωc和系统响应速度存在正比关系,ωc可用来衡量系统的响应速度。又由于闭环振荡性指标谐振Mr和开环指标相角裕度γ都能表征系统的稳定程度。 系统开环相频特性可表示为

仪表主要性能指标

仪表主要性能指标 一、概述 在工程式上仪表性能指标通常用精确度(又称精度)、变差、灵敏度来描述。仪表工校验仪表通常也是调校精确度,变差和灵敏度三项。变差是指仪表被测变量(可理解为输入信号)多次从不同方向达到同一数值时,仪表指示值之间的最大差值,或者说是仪表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测参数由小到大变化(正向特性)和被测参数由大到小变化(反向特性)不一致的程度,两者之差即为仪表变差,如图1-1-1如示。变差大小取最大绝对误差与仪表标尺范围之比的百分比: (1-1-1) 其中 变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表伟动机构的间隙,运动部件的磨擦,弹性元件滞后等。取胜着仪表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引入,许多仪表全电子化了,无可动部件,模拟仪表改为数字仪表等等,所以变差这个指标在智能型仪表中显得不那么重要和突出了。 灵敏度是指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或者说是对被测的量变化的反应能力,是在稳态下,输 出变化增量对输入变化增量的比值: (1-1-2) 式中s-仪表灵敏度; ΔL-仪表输出变化增量; Δx-仪表输入变化增量; 灵敏度有时也称"放大比",也是仪表静特性贴切线上各点的斜率。增加放大倍数可以提高仪表灵敏度,单纯加大灵敏度并不改变仪表的基本性能,即仪表精度并没有提高,相反有时会出现振荡现象,造成输出

不稳定。仪表灵敏度应保持适当的量。 然而对于仪表用户,诸如化工企业仪表工来讲,仪表精度固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更强调仪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为化工企业检测与过程控制仪表用于计量的为数不多,而大量的是用于检测。另外,使用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检测仪表其稳定性、可靠性比精度更为重要。 二、精确度 仪表精确度科称精度,又称准确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仪表精确度简言之就是仪表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通常用相对百分误差(也称相对折 合误差)表示。相对百分误差公式如下: (1-1-3) 式中δ-检测过程中相对百分误差; (标尺上限值-标尺下限值)--仪表测量范围; Δx-绝对误差,是被测参数测量值x1和被测参数标准值x0之差。 所谓标准值是精确度比被测仪表高3~5倍的标准表测得的数值。 从式(1-1-3)中可以看出,仪表精度不仅和绝对误差有关,而且和仪表的测量范围有关。绝对误差大,相对百分误差就大,仪表精确度就低。如果绝对误差相同的两台仪表,其测量范围不同,那么测量范围大的仪表相对百分误差就小,仪表精确度就高。精确度是仪表很重要的一个质量指标,常用精度等级来规范和表示。精度等级就是最大相对百分误差去掉正负号和%。按国家统一规定划分的等级有 0.005,0.02,0.05,0.1, 0.2,0.35,1.0,1.5, 2.5,4等,仪表精度等级一般都标志在仪表标尺或标牌上,如,,0.5等,数字越小,说明仪表精确度越高。 要提高仪表精确度,就要进行误差分析。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疏忽误差、缓变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疏忽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人为造成的误差,一则可以克服,二则和仪表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缓变误差是由于仪表内部元器件老化过程引起的,它可以用更换元器件、零部件或通过不断校正加以克服和消除。系统误差是指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出现的数值大小或符号都相同的误差,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可目前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偶然因素所引起,其数值大小和性质都不固定,难以估计,但可以通过统计方法从理论上估计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误差来源主要指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用误差表示精度时,是指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之和。 三、复现性(重复性) 测量复现性是在不同测量条件下,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测者,在不同的检测环境对同一被检测的量进行检测时,其测量结果一致的程度。测量复现性必将成为仪表的重要性能指标。 测量的精确性不仅仅是仪表的精确度,它还包括各种因素对测量参数的影响,是综合误差。以电动Ⅲ型差 压变送器为例,综合误差如下式所示:

液压油检测七大指标

液压油检测七大指标 --国联质检实验室提供液压油检测指标:粘度、粘度指数、水份、闪点、凝点和倾点、机械杂质、不溶物、斑点测试、抗氧化性、抗乳化性、抗泡沫性、抗磨性和极压性能。 液压油检测的化学性能指标:总酸值、总碱值、防腐性、防锈性、所化安定性和添加剂元素分析. 国联质检实验室总结一下液压油检测理化分析概念、方法和目的. (1)粘度 基本概念:粘度是流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用于衡量油品在特定温度下,抵抗流动的能力. 检测方法:用毛细管粘度计来测定油品的运动粘度.GB/T 265、ASTM D445 目的:油品牌号划分的主要依据 油品检测选择的主要依据 油品劣化的重要报警指标 可判断用油的正确性 (2)水含量 基本概念:是指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游离水、乳化水、溶解水) 检测方法:测定采用蒸馏法;GB/T 260、ASTM D95 目的:水分破坏油膜,降低润滑性,加剧摩擦付部件的磨损,能够与油品起反应,形成酸、胶质和油泥水能析出油中的添加剂,降低油品的使用性能,低温时使油品流动性变差,腐蚀、锈蚀设备的金属材料 (3)闪点 基本概念:油品在规定加热条件下逸出蒸气的最低瞬间闪火温度. 液压油检测方法: ASTM D92 GB/T 267 液压油检测目的:闪点可以用来判断油品馏分组成的轻重;闪点是油品的安全指标; 闪点可以检测润滑油中混入的轻质燃料油. (4)总酸值 基本概念:中和1g试样中全部酸性组分所需要的酸量,并换算为等当量的酸量,以mgKOH/g表示. 液压油检测方法:颜色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 GB/T 7304、ASTM D664 液压油检测目的:判断基础油的精制程度; 成品油中酸性添加剂的量度; 油品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的重要判别指标. (5)总碱值 基本概念:中和1g试样中全部碱性组分所需要的酸量,并换算为等当量的碱量,以mgKOH/g表示. 液压油检测方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SH/T0251-1993、ASTMD2896 检测目的:能反映内燃机油中碱性的清净分散添加剂的多少. 监测碱性添加剂防油品氧化的能力 对新油总碱值的检测 (6)污染度分析 基本概念:检测液压油中污染杂质颗粒的尺寸、数量及分布.

二阶系统性能改善及稳定性

例1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求开环增益K分别为10,,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计算过程及结果列表 K 计算 10 开环 传递 函数 )1 ( 10 ) ( 1+ = s s s G )1 ( 5.0 ) ( 2+ = s s s G )1 ( 09 .0 ) ( 3+ = s s s G 闭环 传递 函数 10 10 ) ( 2 1+ + = Φ s s s 5.0 5.0 ) ( 2 2+ + = Φ s s s 09 .0 09 .0 ) ( 2 3+ + = Φ s s s

调整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性能,但改善程度有限 §3.3.4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1) 测速反馈 —— 增加阻尼 (2) 比例+微分 —— 提前控制 例 2 在如图所示系统中分别采用测速反馈和比例+微分控制,其中 10K =,216.0=t K 。分别写出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 递函数,计算动态性能指标(σ%,s t )并进行对比分析。

原系统、测速反馈和比例+分控制方式下系统性能的计算及比较原系统测速反馈比例 + 微分系统 结构图 开环 传递函数 )1 ( 10 ) ( + = s s s G a)1 ( )1 ( 10 ) ( + + = s s s K s G t b)1 ( )1 ( 10 ) ( + + = s s s K s G t c 闭环 传递函数 2 10 () 10 a s s s Φ= ++10 ) 10 1( 10 )( 2+ + + = Φ s K s s t b10 ) 10 1( )1 ( 10 ) ( 2+ + + + = Φ s K s s K s t t c 系ξ1100.216 210 +? = 1100.216 210 +? =

仪表主要性能指标详解

仪表主要性能指标详解 一: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 或者说是对被测的量变化的反 应能力,其计算公式是: △I s 二 L X 式中s---仪表灵敏度,.:l ---仪表输出变化增量,UX----仪表输入变化增量。 灵敏度有时也称“放大比”,也是仪表静特性曲线上各点的斜率。增加放大 倍数可以提高仪表灵敏度,单纯加大灵敏度并不改变仪表的基本性能, 即仪表精 度并没有提高,相反有时会出现振荡现象,造成输出不稳定。仪表灵敏度应保持 适当的量。 其实在实际的使用中,仪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比仪表精度更被看重的一个指 标。 二?精确度 仪表精确度简称精度,又称准确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 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仪表精确度简言之就是仪表测量值接近真 值的准确程度,通常用相对百分误差表示。相对百分误差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 ---- 检测过程中相对百分误差,(标尺上限值-标尺下限值)----仪表 测量范围,I —绝对误差,是被测参数测量值 x1和被测参数标准值x0之差。 所谓标准值是精确度比被测仪表高 3~5倍的标准测得的数值。 从式中可以看出,仪表精确度不仅和绝对误差有关,而且和仪表的测量范围 有关。绝对误差大,相对百分误差就大,仪表精确度就低。如果绝对误差相同的 两台仪表,其测量范围不同,那么测量范围大的仪表相对百分误差就小, 仪表精 确度就高。精确度是仪表很重要的一个质量指标,常用的精度等级来规范和表示。 精度等级就是最大相对百分误差去掉正负号和 %。按国家统一规定划分的等级有 0.005,0.02,0.05,0.1,0.2,0.35,0.5,1.0,1.5,2.5,4等。仪表精度等级一般都标志在仪表 标尺或标牌上,数字越小,说明仪表精确度越高。 要提高仪表精确度,就要进行误差分析。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疏忽误差、缓变 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疏忽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人为造成的误差, 一则可 以克服,二则和仪表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缓变误差是由于仪表内部元器件老化过 程引起的,它可以用更换元器件、零部件或通过不断校正加以克服和消除。 系统 误差是指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出现的数值大小或符号都相同 的误差,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可以通过分析计量加以处理,使其最后的影 响减到最小,但是难以消除。随机误差是由于某些目前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偶然因 素所引起,其数值大小和性质都不固定,难以估计,但可以通过统计方法从理论 上估计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误差来源主要指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在用误差表 示精度时,是指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之和。 三?复现性 测量复现性是在不同测量条件下,如不同的方法,不同观测者,在不同的检 测环境对同一被检测的量进行检测时, 其测量结果一致的程度。测量复现性作为 仪表的性能指标,表征仪表的特性尚不普及,但是随着智能仪表的发展和完善, 复现性Z 标尺上限值一标尺下限值 100%

衡量汽车水平(质量)指标的七大特性

衡量汽车水平(质量)指标的七大特性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有这些政策面的消息似乎预示着小型节能汽车的大发展。尤其是一些汽车界知名的人士也认为用实行燃油税的方法来促进小型节能车的大发展。而最近,上海市出台了排量小于1.3升、车身高于1.5米的轿车禁止驶入主干道。北京市交管局也就小排量汽车不准进入二环主路和长安街做了重申:排量小于1升的小型车在动力性、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上不适应城市快速路的要求,不准备对小于1升以下的车取消限制。专家认为现在油价涨得这么快,当然要考虑汽车省油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以人为本去考虑问题,安全、舒适亦是不可忽视的。怎样去选择购买汽车呢?我觉得在同等价格情况下,考虑汽车的七大指标要优于考虑汽车的附加配置:1、动力性、2、燃油经济性、3、操纵稳定性、4、制动性、5、舒适型、6、行驶平顺性、7、通过性。 1、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的性能。现代汽车行驶的地区、道路十分复杂,气候条件也有很大差距,汽车必须具备满足在各种条件下和环境下使用的动力性能,汽车的动力系统性能首先取决于发动机的性能其次是传动装置的性能,动力性的主要指标是:转速功率、转矩,主要体现在最高车速、百米加速、最大爬坡度、最低稳定车速。 2、燃油经济性——汽车燃油消耗量的大小是评价燃油经济性好坏的标志。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是用行驶单位里程(100km)的燃料消耗来表示,即百公里油耗(L/100km),也有用汽车单位燃料量的行驶里程来表示的,即每升燃料的行驶里程(km/L)。 3、操纵稳定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汽车在高速行驶下,接受驾驶员的控制能力及行驶方向稳定性。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如果转向后方向盘不能自动回正,便会使驾驶员感到汽车行驶方向不易控制,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危险,因而把转向回正性做为汽车操纵稳 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另外横向风干扰也是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4、制动性——制动性能好坏与汽车行驶和停车安全性关系极为密切,主要反映在①、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开始促动制动装置时到车辆停止,车辆驶过的距离;②、制动方向稳定:制动性能必须在车轮不抱死的情况下,任何部位不偏离使制动力在轴间的正确合理分配(不侧滑)。评价主要是目测要求不能有车轮抱死,即在任何一种工况下,ABS系统不能失效。 5、舒适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汽车“人性化”,讲究感觉舒适、行驶方便、分为乘用空间、座椅性能及感觉、操纵方便、换气性能好、冷暖风性能好、视野大无盲区、配置人性化等。 6、行驶平顺性——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汽车质量或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路面的凹凸不平是引起汽车振动的主要原因,汽车车身的抖动亦不可忽视,长期严重的振动会损害人的健康,提高汽车的减震性能以达到乘客吃食物、阅读等动作不感觉困难。 7、通过性——是指各种复杂路面的通过能力。如底盘的离地间隙、涉水能力、克服风、雨、雪、雾恶劣天气的能力等。 所以在购车考虑价格、外观配置的同时考虑汽车的七大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二阶及高阶控制系统性能改善

实验二二阶及高阶控制系统性能改善 1.教材P80-82中指出,在工程实践中可通过在系统中增加合适的附加装置改善二阶系统的性能,比如增加比例微分控制器,或 者增设微分负反馈,可使得欠阻尼二阶系统的等效阻尼比增大,从而使系统超调量减小。设计一个验证程序,通过绘制阶跃响 应曲线和性能参数计算,验证相关观点的正确性。 程序: s=tf('s'); wn=4;kesai=0.4; G1=(wn^2)/(s*(s+2*kesai*wn)); step(feedback(G1,1),5); grid on; figure; for tao=0.2:0.05:0.3; G2=(tao*s+1)*(wn^2)/(s*(s+2*kesai*wn)); step(feedback(G2,1),2.5);hold on; end figure; for tao=0.1:0.1:1; G3=(wn^2)/(s^2+2*kesai*wn*s+tao*s*(wn^2)); step(feedback(G3,1));hold on; end 绘制原始响应曲线与改善后响应曲线如图:

改造前,超调量25.4%,调节时间2.1秒 增加比例微分控制后,当tao=0.2时,超调量3.13%,调节时间1.21秒 Step Response 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 00.2 0.4 0.6 0.81 1.21.4

增加微分负反馈控制后,当tao=0.1时,超调量9.48%,调节时间1.49秒 当tao=.02时,超调量1.52%,调节时间0.939秒 2.如图1所示的高阶系统属于结构不稳定系统,无论放大系数K 如何取值,系统都不稳定,试验证之。结合教材P89中介绍的方法,如将系统中的一个积分环节改为惯性环节,或者在系统前加入比例微分控制,只要参数合适,不但可使之稳定还可获得不错的性能指标。试编程绘制改造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并计算改造后的性能参数以证明之。(设T=2)

富兰德仪器主要性能指标——精确度

富兰德仪器主要性能指标——精确度仪表精确度科称精度,又称准确度。精确度和误差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因为有误差的存在,才有精确度这个概念。仪表精确度简言之就是仪表测量值接近真值的准确程度,通常用相对百分误差(也称相对折合误差)表示。相对百分误差公式如下: (1-1-3) 式中δ -检测过程中相对百分误差; (标尺上限值-标尺下限值)--仪表测量范围; Δ x-绝对误差,是被测参数测量值x1和被测参数标准值x0之差。 所谓标准值是精确度比被测仪表高3~5倍的标准表测得的数值。 从式(1-1-3)中可以看出,仪表精度不仅和绝对误差有关,而且和仪表的测量范围有关。绝对误差大,相对百分误差就大,仪表精确度就低。如果绝对误差相同的两台仪表,其测量范围不同,那么测量范围大的仪表相对百分误差就小,仪表精确度就高。精确度是仪表很重要的一个质量指标,常用精度等级来规范和表示。精度等级就是最大相对百分误差去掉正负号和%。按国家统一规定划分的等级有0.005,0.02,0.05,0.1, 0.2,0.35,1.0,1.5, 2.5,4等,仪表精度等级一般都标志在仪表标尺或标牌上,如 , ,0.5等,数字越小,说明仪表精确度越高。 要提高仪表精确度,就要进行误差分析。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疏忽误差、缓变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疏忽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人

为造成的误差,一则可以克服,二则和仪表本身没有什么关系。缓变误差是由于仪表内部元器件老化过程引起的,它可以用更换元器件、零部件或通过不断校正加以克服和消除。系统误差是指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出现的数值大小或符号都相同的误差,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可目前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偶然因素所引起,其数值大小和性质都不固定,难以估计,但可以通过统计方法从理论上估计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误差来源主要指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用误差表示精度时,是指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之和。 其中长沙富兰德是石油分析仪器的厂家,下面是长沙富兰德的专业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仪(CCS),与市面上出售的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仪(CCS)的不同之处在于富兰德的CCS除了拥有全自动的操作功能以外,还具备独家专利技术,采用软件智能控制技术,自动锁止电流开关、彻底解决传统机械旋钮锁止的不稳定,不精确问题,为了让全球都能使用先进的仪器,富兰德的这款CCS采用触摸屏显示,中英俄等多国语言界面。 下面是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仪(CCS)的详细资料 产品型号:FDH-1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