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的设计与检测(精)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的设计与检测(精)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的设计与检测(精)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的设计与检测

姚永鹤王艳红曹燕君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回弹弯沉值是沥青路面公路工程设计和检测的重要指标,我们结合实例阐述沥青路面面层弯沉设计值的计算、非标准轴载和标准轴载下弯沉实测值之间的换算、工程现场弯沉检测值的修正以及对弯沉检测项目的评定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具体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关键词:沥青路面回弹弯沉设计值检测值

Bituminous Pavement Road SurfaceSnapping Back Deflection Value

Design and Examination

Yao Yonghe, Wang yanh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pt.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Zhejiang)

Abstract: The snapping back deflection value was the bituminous pavement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the examination important target,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example to elaborate the bituminous pavement deflection design value's computation, under the non-standard axle load and the standard axle load between the deflection actual value's conversion, the project scene deflection examination value's revision, as well as has carri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deflection examination project's evaluation, has provided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concrete project practice. Key words: Bituminous pavement;Snapping back;Deflection;Elongation values;Design valuel

1 背景资料

杭州市某两地之间拟建一条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该路段处于Ⅶ7区为粉质土,稠度 =1.00,沿途有大量碎石集料,并有石灰供给,基层采用25cm厚的水泥碎石。预测该路段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表1所表示。

表1 预测交通组成表

车型三菱T653B 黄河JN163 江淮HF150 解放SP9200 湘江HQP40 东风EQ155 前轴重(kN)后轴重(kN)

29.3 58.6 45.1 31.3 23.1 26.5

48.0 114.0 101.5 78.0 73.2 56.7

后轴数 1 1 1 3 2 2

后轴轮数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双轮组

后轴距———>3m >3m 3m

交通量(次/日)

300 400 400 300 400 400

收稿日期:2008-01-11 作者简介:姚永鹤(1977-),男,陕西商洛人,本科,工程师。

2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的设计值计算

路面设计时使用累计当量轴次,当以回弹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Pi(包括车辆的前、后轴)的作用次数ni 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次数N。

轴载换算计算公式:

?P?

N=∑C1C2ni i?

?P?i=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k

4.35

(1)

C1—轴数系数,C1=1+1.2(m-1),m是轴次。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距

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

车型

三菱T653B

前轴重后轴重前轴重后轴重前轴重后轴重前轴重后轴重后轴重前轴重后轴重

Pi(kN) 29.3 48.0 58.6 114.0 45.1 101.5 31.3 78.0 73.2 26.5 56.7

k

C1 1 1 1 1 1 1 1 3 2 1 2.2

4.35

C2 1 1 1 1 1 1 1 1 1 1 1

ni 300 300 400 400 400 400 300 300 400 400 400

?P?

C1C2ni i?

?P?

4.35

(次/日)

1.4 1

2.3 39.1 707.3 12.5 426.8 1.9 305.4 205.9 1.2 74.6 1788.4

黄河JN163

江淮HF150

解放SP9200 湘江HQP40 东风EQ155

?P?

N=∑C1C2ni i?

?P?i=1

按照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t=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

η=0.4~0.5,取0.45。累计当量轴次:

?(1+γ)t-1??365

? Ne=?N1η (2)

γ

?(1+0.1)15-1??365?1788.4?0.45?? = 0.1

=9332998次

路面弯沉设计值计算公式:

ld=600Ne

式中:ld—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Ac—公路等级系数,高速、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上拌下贯或贯入式路

面为1.1,沥青表面处治为1.2,中低级路面为1.3;

Ab—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等于或大于20cm时Ab=1.0,若面层与半刚性基

层之间设置等于或小于15cm级配碎石层、沥青贯入碎石、沥青碎石的半刚性基层结构时,仍为1.0,柔性基层、底基层或柔性基层厚度大于15cm,底基层为半刚性下卧层时为1.6。

根据背景材料,该公路为一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1.0;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基层类型系数取

1.0;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3)得: -0.2Ac?As?Ab (3)

ld=600?9332998-0.2?1.0?1.0?1.0

=24.22(0.01mm)

按照弯沉设计值ld=24.22(0.01 mm),参考设计规范规定并经过计算,该公路的相关设计资料为:表面层细粒式h=4cm、E=1400MPa,中面层中粒式h=5cm、E=1200MPa,下面层粗粒式h=6cm、E=1000MPa;水泥碎石基层h=25cm、

E=1500MPa;石灰土底基层h=24.5cm、E=550MPa;土路基E=40MPa。 3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的实测值计算

路面回弹弯沉设计值是根据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下的弹性半空间体理论计算得出的,而理论假设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检验公路路面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所以需要对弯沉设计值进行修正。通过大量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弯沉实测值与弯沉设计值的关系式:

ls=1000?2pδαc?F (4) E0

0.38?l?F=1.63 s??2000δ??E0???p?0.36 (5)

式中:ls—路面弯沉实测值,0.01mm;

p—标准车型的轮胎接地压强p=0.7MPa;

δ—标准车型的当量半径,δ=21.3/2=10.65cm;

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hn-1E2E3E?h1h2αC—理论弯沉系数,α=f?,E1、,,,???,0?,其中E0为土基回弹模量值(MPa) ,,???,cδE1E2EN-1??δδ

E2、…、En-1为各层材料回弹模量值(MPa),h1、h2、…、h n-1为各层材料结构层厚度(cm)。路面为多层结构,一般在实际上是将多层体系经过适当的变换,等效成当量二层体系或三层体系,本实例宜用三层体系。

上层:H1=4cm、E1=1400MPa

中层:H2=∑h?i

i=2n-1=h2+h3h4h5

=5+6?25?24.5? =55.698mm

土层:E0=40MPa

多层路面理论弯沉系数αC,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

????ln(αc)=0.066-0.154ln(

χ)+0.7ln? 1?????

式中:h1=??E3 +E1?????E3?E2??0.8?4=0.300mm δ10.65

0.8H20.8?55.698h2===4.184mm δ10.65=

0.2850.2850.285??E?0.285?????E14001200????12χ=1+?h1 ?+h2

??=1+?0.300? +4.18???? EE4040????????3??????3??

=110.589 19190.8H1

则:

????ln(

αc)=0.066-0.154ln110.589+0.7ln? 1?????? 40 +1400??????401200??

=-2.14 2

故:αc=0.117

由公式(4)和(5)推导出路面弯沉实测值ls计算公式为:

ls= 4

= =22.60(0.01mm)

4 沥青路面面层标准轴载和非标准轴载下弯沉实测值之间的换算

在进行检测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时,应采用标准轴载汽车,但有时很难找到符合标准轴载的汽车。所以,如果能采用非标准轴载的汽车测定路面回弹弯沉值,然后再与标准轴载换算为非标准轴载下的弯沉实测值进行比较,将会给路面面层弯沉值检测带来很大方便。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提出了将非标准轴载汽车测得的弯沉值换算为标准轴载下的弯沉值的计算公式:

0.87?P?l 100= 100?li?Pi?(6)

可见公式(6)中弯沉换算系数仅与非标准轴载的后轴载有关,如果非标准轴载的后轴轮胎压力也是非标准状态,则根据公式(4),标准轴载BZZ—100作用下的路面回弹弯沉值为:

l100=1000?2p100?δ100αc?F (7) E0

用非标准轴载作用下的路基回弹弯沉值应为:

li=1000?

公式(7)除以公式(8),得:

2pi?δiαc?F (8)E0l100p100δ100= (9)lipiδi

标准轴载的汽车参数:p100=0.7MPa,δ100 =10.65cm;如果测试汽车的后轴重为P(kN),其轴载通过两侧双轮组轮胎传递给路基,再考虑各计算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应有:

P2πδ2p=

即:δ=210

将公式(10)代入公式(9),得:

(10) l100= (11) li以上分析表明,公式(6)中的弯沉换算系数仅与非标准轴载的后轴载有关,公式(11)中的弯沉换算系数仅与非标准轴载的后轴载和后轴轮胎压力都有关,所以公式(11)作为路面面层非标准轴载和标准轴载下的弯沉值之间的换算系数应用更有现实意义。

本实例采用解放牌CA141型汽车,测得轴重Pi=68.60kN、轮胎压力

pi=0.63MPa。而l100=ls=22.60(0.01mm)

由公式(11)推导出标准轴载下的弯沉值换算为非标准轴载下的弯沉值:

li===28.77(0.01mm) 5 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的现场检测

现有路面回弹弯沉值是用杠杆式弯沉仪和具有标准轴载的规定汽车按“前进卸载法”测定的。一般每一段路长不应小于500m,车道弯沉测点不少于20点,以便对各路段内的弯沉检测值进行数学加工整理。通常要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一个路段的弯沉检测值可由下式修正。

l0=lt?K (12)

5.1 路面代表弯沉值t

为了解弯沉值均匀程度,对弯沉值过大的特异点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处理。结果评定的路面代表弯沉值:

lt=l+λσ (13)式中: lt—一个评定路段的代表弯沉,0.01mm; l

l—一个评定路段内经各项修正后的各测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σ—一个评定路段内经各项修正后的全部测点弯沉的标准差,0.01mm;

λ—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采用下列数值:高速、一级公路λ=2.0,二级公路

λ=1.645,二级

以下公路λ=1.5)。

5.2 温度修正系数K

沥青面层厚度大于3cm,且路面温度超过(20±2)?C范围时,回弹弯沉值随路面温度变化而变化。测定时沥青面层平均T:

T=a+bT0 (14)式中:T—测定时沥青面层平均温度,?C;

a—系数(a=-2.65+0.52h,h为沥青面层厚度);

b—系数(b=-0.62-0.008h);

T0—测定时表温度与前5h平均气温之和,?C。

沥青路面弯沉的温度修正系数K:

当T≥20?C时 K=e

当T<20?C时 K=e?11? -?h?T20?(15)(16) 0.0h0(2-T2)0

本实例某路段,现场测定时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为9?C,前5小时平均气温为

4?C,实测弯沉值(0.01mm)如下:18.7、27.3、22.0、16.0、19.6、13.1、

19.2、16.9、12.0、11.3、16.5、15.6、9.9、15.8、19.0、18.3、 6

20.5、15.8、18.3、24.3、18.5、24.3、16.2、15.8。弯沉检测值的修正步骤如下。该路段为一级公路,保证率系数λ=2.0

l=l

ni=424.9=17.7?10-2mm

24

σ=

==4.136?10-2mm -2得:lt=l+λσ=17.7+2.0?4.136=26.0?10mm

又:T0=9+4=13 C ?

T=a+bT0=(-2.65+0.52?3)+(0.62-0.008?3)?13=6.66?C

则:K=e0.002h(20-T)=e0.002?4?(20-6.66)=1.08

故:弯沉检测值l0=lt?K=26.0?1.08=28.05(0.01mm)<28.77(0.01mm)

由此可见,该路段路面面层弯沉值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回弹弯沉检测项目评定合格。

6 影响沥青路面面层回弹弯沉测定的因素

路面回弹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设计控制指标,也是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定项目,必须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正确反映路面的整体强度。为做到事前控制,需要明确影响路面面层回弹弯沉测定的如下几个因素:(1)季节。沥青路面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承载力,也就是说有不同的弯沉值。研究资料表明,在春融时,弯沉值最大即路面承载力最低,这种情况在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表现的特别严重。(2)温度。温度对弯沉的影响较明显,温度升高,弯沉值增大。(3)轴载。路面某一处的弯沉值大小,与测定轴载(轮重、轮压、轮迹圆直径)有关,轴载大测得的弯沉值也大。(4)路面结构。弯沉值的大小同路面类型、结构厚度、路基土类型和状态有关。(5)弯沉仪。回弹弯沉测定的正确与否,与弯沉仪的支架距离有明显的联系,弯沉仪的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灵活运用。(6)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一定要一丝不苟,力求精确,如车况及性能、弯沉仪灵敏度、温度测定及修正、收集设计参数等。

(7)检测人员。现场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技术培训,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

7 结论

通过与实例结合,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背景资料,以回弹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先将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作用次数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再进行路面弯沉设计值计算。

(2)为了检验公路路面面层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下的弹性半空间体理论,由于理论假设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对弯沉设计值进行修正,即得出路面弯沉实测值。 7

(3)在进行检测路面面层回弹弯沉值时,应采用标准轴载汽车。如果能采用非标准轴载的汽车测定路面回弹弯沉值,然后再与标准轴载换算为非标准轴载下的弯沉实测值进行比较,将会给路面面层弯沉值检测带来很大方便。

(4)现有路面回弹弯沉值是用杠杆式弯沉仪和具有标准轴载的规定汽车按“前进卸载法”测定的。一般每一段路长不应小于500m,车道弯沉测点不少于20点,便于对各路段内的弯沉检测值进行数学加工整理。在沥青路面上测定时,要测定试验时气温和路表温度,对弯沉检测值先温度修正,再与实测弯沉计算值比较,以评定路面回弹弯沉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5)回弹弯沉测定时,应充分重视回弹弯沉测定时的影响因素,应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等方面来规范弯沉值的测定。

参考文献:

[1]徐家钰,程家驹.道路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李西亚,王育军.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万德臣. 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黄晓明,朱湘.沥青路面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程娟]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 一、交通量的计算 根据任务要求,其中与路面损坏有关的各类车俩交通量如下表 1、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累计当量轴次表 表2-1 车辆类型 交通量 (辆/d) 后轴 前轴 总换算系数 当量轴次 (次/d) 轴数系数C 1 轮组系数 C 2 后轴重(KN) 后轴换算系数 轴数系数C 1 轮组系数 C 2 前轴重(KN) 前轴换算系数 桑塔纳 3771 五十铃 6493 1 6.4 (18.5) 0.147 ( / ) 0.147 ( / ) 974 解放CA10B 3883 1 1.0 60.85 0.115 (0.019) 1 6.4 (18.5) 19.4 0.005 0.125 (0.019) 406 (64) 黄河JN150 1383 1 1.0 101.6 1.071 (1.135) 1 6.4 (18.5) 49.0 0.287 (0.003) 1.358 (1.138) 1881 (1579) 黄河JN162 290 1 1.0 115.0 1.836 (3.059) 1 6.4 (18.5) 59.5 0.668 (0.29) 2.50 ( 3.350) 728 (972) 交通SH361 28 2.2 1.0 2× 110.0 3.330 (6.431) 1 6.4 (18.5) 60.0 0.694 (0.311) 4.02 (6.74) 134 (186) 合计 4123 (2801)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规范》3.1.2-1 式中: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计算书 1 工程简介 本路段车站北路城市道路,采用二级标准.K0+000~K2+014.971,全线设计时速为40km/h。路基宽度为21.5m,机动车道宽度为2×7.5m,人行道宽度为2×2.5m,盲道宽度为2×0.75m。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及结合当地筑路材料确定路面结构为:机动车道路面的面层采用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和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20cm厚水稳砂砾(5:95),底基层采用20cm天然砂砾。 2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本设计路段自然区划位于Ⅵ区,当地土质为砂质土,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表F.0.3查得,土基回弹模量在干燥状态取59Mpa. 3 设计资料 (1)交通量年增长率:6% 设计年限:15年 (2)初始年交通量如下表:

4 设计任务 4.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2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并进行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4.3 绘制沥青路面结构图 5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5.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计算参数如表10-1所示。 5.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5.1.1.1 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11 1.211c m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 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1.2 沥青路面的弯沉以路表温度20℃时为准,在其他温度测试时,对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 2、引用标准 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3、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3.1 标准车:双轴、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其标准轴荷载、轮 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的要求。测试车可根据需要按公路等级选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应采用后轴10t 的BZZ-100标准车;其他等级公路可采用后轴6t的BZZ-60标准车。 测定弯沉用的标准车参数见下侧示意表 示意表 3.2 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贝克曼梁 由合金铝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路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1。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3.6m,前后臂分别为2.4m和1.2m;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5.4m,前后臂分别为3.6m和1.8m.当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测定时,宜采用长度为5.4m的贝克曼梁弯沉仪,并采用BZZ-100标准车.弯沉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动记录装置进行测量. 3.3 接触式路表温度计:端头为平头,分度不大于1℃. 3.4 其他: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4、试验方法 4.1 准备工作 (1)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内 胎符合规定充气压力. (2)汽车车槽中装载(铁块或集料),并用地中衡或野外承重测 试仪称量后轴总质量,符合要求的轴重规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得变化. (3)测定轮胎接地面积:在平整光滑的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 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纸上印上轮胎印痕,用求积仪或数方格的方法测算轮胎接地面积,准确至0.1cm²。 (4)查弯沉仪百分表测量灵敏情况。 (5)在沥青路面上测定时,用路表温度计测定试验时气温及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及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a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 (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 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

(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计算公司为: 35.4121)(∑==n i i i P P n C C N 对于北京BJ130型轻型货车 前轴:C1=1,C2=6.4,Pi=13.4KN ,ni=260 N=C1×C2×ni ×(Pi/P )4.35=1×6.4×260×(13.4/100)4.35=0.3(次/d) 后轴:C1=1,C2=1,Pi=27.4KN ,P=100KN,ni=260 N=C1×C2×ni ×(Pi/P )4.35=1×1×260×(27.4/100)4.35 =0.9(次/d) 对于东风EQ140型中型货车 前轴:N=7.9(次/d) 后轴:N=133.9(次/d) 对于东风SP9250型铰接挂车 前轴:N=110(次/d) 后轴:N=1704.3(次/d) 对于黄海DD680型大客车 前轴:N=129.3(次/d) 后轴:N=305.8(次/d) 对于黄河JN163型重型货车 前轴:543.3(次/d) 后轴:N=1534.8(次/d) 对于江淮AL6600型中客车 前轴:N=0.6(次/d) 后轴:N=0.7(次/d) 合计:N=4471.8(次/d) 累计标准当量轴次Ne 。 沥青路面高速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以15年计,车道系数η=0.45,则累计当量轴次为:

路基、路面检测报告.docx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厚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1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距中位置厚度( mm) 桩样品状态 号 ( m) 实测左幅实测右幅设计厚度结果判定 厚度平均值(mm)标准差厚度代表值(mm)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审核:签发:日期:年月日(专用章)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2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桩号距中(m)实测压实度(%)压实度标准值结果判定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 %)

压实度平均 压实度标准 %) 值( %) 压实度代表值( 值( %)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 审核: 签发: 日期: 年 月 日 (专用章) 第 页,共 页 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沉降差法) JB021402 试验室名称: 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 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 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 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 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 桩号 距中( m ) 高差( mm ) 允许高差( mm ) 结果判定

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 %) 保证率( %)标准差( %)ta/ n 高差平均值高差标准值高差代表值 ( mm)( mm)( mm)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审核:签发:日期:年月日(专用章)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平整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3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任务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结构层次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序号桩号位置测定值(mm)平整度规定值结果判定1 2 3 4 5 6 7 8 9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值的计算一、公路回弹弯沉值的作用 (一)概述路基路面回弹弯沉的设计计算与检测,是公路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是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都要进行的一个工作事项。首先由设计单位设计出弯沉值,再由施工单位去执行施工自检,然后由监理、检测部门抽检鉴定,实现设计意图。 在当前的规范规定中,《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规定了路面顶层的设计弯沉计算公式和方法,但没有提出路基、路面基层的弯沉计算方;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 中只提出要求检测路面顶层和土质路基回弹弯沉,没有提出检测路面基层弯沉的检测项;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则补充规定了路基、路面基层的相应回弹弯沉的计算检测标准。因此,对于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果不同时熟悉上述三种规范,就容易混淆回弹弯沉的原意,造成错误认识,甚至做出错误的数据和结果。经笔者近年实际使用和研究发现,相当一部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都存在类似问题。为帮助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很好地撑握回弹弯沉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本人在前辈及同行的肩背上,略作点抄习发挥,特写此文,以示对本行作点贡献 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备好以下标准和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03)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 (二)弯沉的作用公路工程回弹弯沉分为容许弯沉、设计弯沉和计算弯沉。 容许弯沉 容许弯沉是合格路面在正常使用期末不利季节,路面处于临界破坏壮态时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是从设计弯沉经过路面强度不断衰减的一个变化值。理论上是一个最低值。计算公式是 LR = 720N *AC*AS。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119 页 设计弯沉 设计弯沉值即路面设计控制弯沉值。是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所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理论上是路面使用周期中的最小弯沉值。是路面验收检测控制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是 Ld = 600N *AC*AS* Ab。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42页 计算弯沉值 计算弯沉值分检测计算弯沉值和理论计算弯沉值。 检测计算弯沉值: 通过对路基、路面和原有老路进行弯沉检测,并通过计算整理所得到的代表值。其作用主要是评定路基路面状况和作补强设计之用。 计算弯沉值 路基,路面基层、底基层等各层在设计时均要求计算出其弯沉设计值,在完工检测时也要检测其值,以检验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此作为本文重点,后面详细介绍。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 内容提要配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已发行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的有关内容,东南大学编制了《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7),本文仅对其中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实例计算进行详细汇总,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实例计算汇总 0 前言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的设计方法与前规范有很大不同,为使设计人员较快掌握与之配套的《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HPDS2017),特编本实例计算详细汇总。 表1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计算书汇总表 1 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 (1)新建二级公路计算书: 一、交通量计算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目标可靠指标 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900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 12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 12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方向系数 .55 车道系数 1 整体式货车比例 45 % 半挂式货车比例 25 % 车辆类型 2类 3类 4类 5类 6类 7类 8类 9类 10类 11类 满载车比例 .1 .41 .12 0 .38 .59 .32 .47 .41 .42 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495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 2960466 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轻交通荷载等级 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7500888 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08 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 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7500888 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07 二、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 路面结构的层数 : 5 设计轴载 : 100 kN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起始厚度 : 200 (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mm) (MPa) 料弯拉强度( MPa) 永久变形量( mm )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 弯沉试验方法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 贝克曼梁法 1.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2)本方法测定的路基、柔性路面的回弹弯沉值可供交工和竣工验收使用。 (3)本方法测定的路面回弹弯沉可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制定养路修路计划提供依据。 (4)沥青路面的弯沉以标准温度20℃时为准,在其他温度(超过20土2℃范围)测试时,对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 2.仪具与材料 (1)测试车:双轴: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其标准轴荷载、轮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应符合要求。测试车可根据需要按公路等级选择,高速公路,一级及二 级公路应采用后轴100kN的BZZ-100;其他等级公路也可采用后轴60kN的BZZ-60。 (2)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贝克曼梁由铝合金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路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1。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3.6m,前后臂分别为2.4m和1.2m;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5.4m,前后臂分别为3.6m和1. 8m。当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测定时,宜采用长度为5.4m的贝克曼梁弯沉仪、并采用BZZ-100标准车;弯沉值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动记录装置进行测量。 (3)接触式路面温度计:端部为平头,分度不大于1℃。 (4)其它: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试验前准备工作 (1)检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内胎符合规定充气压力。 (2)向汽车车槽中装载(铁块或集料),并用地中衡称量后轴总质量,符合要求的轴重规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得变化。 (3)测定轮胎接地面积;在平整光滑的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 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 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 可靠度系数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γa l s≤l d 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 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 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 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应满 足下式要求: γaεt≤[εR ]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 [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γaσm≤[σR] 式中:σm——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γaτm≤[τR] 式中:τm——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 l d=600 N e-0.2A c A s A b 式中: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 1.2; 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 沥青表面处治为1.1;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值的计算(参照类别)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一、公路回弹弯沉值的作用 (一)概述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的设计计算与检测,是公路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都要进行的一个工作事项。首先由设计单位设计出弯沉值,再由施工单位去执行施工自检,然后由监理、检测部门抽检鉴定,实现设计意图。 在当前的规范规定中,《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规定了路面顶层的设计弯沉计算公式和方法,但没有提出路基、路面基层的弯沉计算方;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中只提出要求检测路面顶层和土质路基回弹弯沉,没有提出检测路面基层弯沉的检测项;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则补充规定了路基、路面基层的相应回弹弯沉的计算检测标准。因此,对于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果不同时熟悉上述三种规范,就容易混淆回弹弯沉的原意,造成错误认识,甚至做出错误的数据和结果。经笔者近年实际使用和研究发现,相当一部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都存在类似问题。为帮助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很好地撑握回弹弯沉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本人在前辈及同行的肩背上,略作点抄习发挥,特写此文,以示对本行作点贡献 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备好以下标准和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03)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 (二)弯沉的作用 公路工程回弹弯沉分为容许弯沉、设计弯沉和计算弯沉。 容许弯沉 容许弯沉是合格路面在正常使用期末不利季节,路面处于临界破坏壮态时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是从设计弯沉经过路面强度不断衰减的一个变化值。理论上是一个最低值。计算公式是LR=720N *AC*AS。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119页 设计弯沉 设计弯沉值即路面设计控制弯沉值。是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所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理论上是路面使用周期中的最小弯沉值。是路面验收检测控制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是 Ld=600N *AC*AS* Ab。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42页 计算弯沉值 计算弯沉值分检测计算弯沉值和理论计算弯沉值。 检测计算弯沉值: 通过对路基、路面和原有老路进行弯沉检测,并通过计算整理所得到的代表值。其作用主要是评定路基路面状况和作补强设计之用。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 一、标准轴载换算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BZZ-100) ()KN P 标准轴载() MPa P 轮胎接地压强100 7 .0() cm d 单轮压面当量直径() cm 两轮中心距30 .21d 5.1 根据公式(12-30) ∑== k i i i p p n c c 1 35 .421)( N i n ——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p ——标准轴载; i p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 1c ——轴数系数,)(1m 2.111-+=c m 为轴数;2c ——轮组系数,双轮组取为1; 将各种不同重量的汽车荷载换算成标准轴载。 车型 轴重(KN ) 次数/日 1 c 2 c 标准轴次/日 江淮AL6600 50 300 1 1 14.71095184 黄海DD680 60 200 1 1 21.67643885 北京BJ130 70 300 1 1 63.57666297 东风EQ140 80 400 1 1 151.530981 黄海JN163 90 499 1 1 315.540756 东风SP925 100 200 1 1 200 总计 865.4275468 根据公式(12-31)()111365 N t e N γηγ ??+-???=(η——车道系数,取值0.45) 推算设计年限期末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N e ,。

得:N e= ()15 10.041365 865.430.45 0.04 ?? +-? ????=2846290=285(万次) 二、路面结构方案 方案一: 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 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25cm 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石灰沙砾土层? 土基 方案二: 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 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5 cm 密集配碎石? 水泥稳定沙砾18cm 土基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如下: 材料名称 抗压回弹模 量 劈裂强度 (MPa) 15℃ 高温时参数 20 ℃ 15 ℃ Ev(MP a) C (MPa)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2 00 18 00 1.2 750 0.3 34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0 00 16 00 0.9 600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12 00 0.6 500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路等级 : 一级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5 标准轴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4、9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5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15℃平均抗压标准差容许应力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1400 02000 0 、47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1200 01800 0 、34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1000 01200 0 、27 4 水泥稳定碎石 ?1500 03600 0 、25 5 石灰土250550 01500 0 、1 6 新建路基36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4、9 (0、01mm) H(4 )=200 mm LS= 26、3 (0、01mm) H(4 )=250 mm LS= 23、4 (0、01mm)

H(4 )=224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4 )=224 mm(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24 mm(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24 mm(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24 mm(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74 mm σ(5 )= 、101 MPa H(4 )=324 mm σ(5 )= 、087 MPa H(4 )=277 mm(第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4 )=224 mm(仅考虑弯沉) H(4 )=277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mm-------------------------------------- 水泥稳定碎石280 mm-------------------------------------- 石灰土250 mm-------------------------------------- 新建路基

2017版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新建路面设计 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 该项目位于西南地区,属于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Km/h,12米双车道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2.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849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2%, 方向系数取55.0%, 车道系数取 70.0%。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A.2.6-1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4类,根据表 A.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 根据表6.2.1,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根据附表A.3.1-3,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根据公式(A.4.2)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109,551, 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62,339,245。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989,710,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 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初拟路面结构 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5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1.00,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1.00,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0MPa。 3. 路面结构验算 3.1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的试验方法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的试验方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以沥青层平均温度20℃时为准,当路面平均温度在20℃±2℃内可不修正,在其他温度测定时,对沥青层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标准车:双轴,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测试车公应采用后轴的BZZ-100的汽车。 2)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贝克曼梁由合金铝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路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1。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度为米,前后臂分别为和;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米,前后臂分别为和。当在半钢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测定时,应采用长度为的贝克曼梁弯沉仪;对柔性基层或混合结构沥青路面可采用长度为的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弯沉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动记录装置进行测量。 3)路表温度计,分度不大于是1℃。 4)其它: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3 试验方法 准备工作 1)检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胎压符合规定充气压力。 2)向汽车车槽中装载(铁块或集料),并用地中衡称量后轴总质量,符合要求的轴重规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得变化。 3)测定轮胎接地面积,在平滑的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上印上轮胎印痕,用求积仪或数方格的方法,测算轮胎接地面积,准确至平方厘米。 4)检查弯沉仪百分表量测灵敏情况。 5)当为沥青路面时,用路表温度计测定试验时气温及路表温度(一天中气温不断变化,应随时测定),并通过气象台了解前5天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6)记录沥青路面修建或改建时材料、结构、厚度、施工及养护等情况。 路面回弹弯沉测试步骤:

路基、路面检测报告

路基、路面检测报告

————————————————————————————————作者:————————————————————————————————日期: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厚度试验检测报告 JB021401 试验室名称: 报告编号: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桩号距中位置 (m) 样品状态 厚度(mm) 实测左幅实测右幅设计厚度结果判定 厚度平均值(mm)标准差厚度代表值(mm)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审核: 签发: 日期:年月日(专用 章)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 JB021402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桩号距中(m)实测压实度 (%) 压实度标准值结果判定

保证率(%)标准差(%)n ta/ 压实度平均值(%)压实度标准 值(%) 压实度代表值(%)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 审核: 签发: 日期:年月日 (专用章) 第页,共页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沉降差法) JB021402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桩号距中(m)高差(mm)允许高差(mm)结果判定

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保证率(%) 标准差(%)n ta/ 高差平均值 (mm) 高差标准值 (mm) 高差代表值 (mm)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 审核:签发:日期: 年月日(专 用章) 第页,共页路基路面平整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3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任务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结构层次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序号桩号位置测定值(mm)平整度规定值结果判定1 2 3 4 5 6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 一、目的和要求 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2. 沥青路面的弯沉以路表温度20C时为准,在其他温度测试时,对厚度大于5cm的沥 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 二、实验装置 1. 标准车:双轴、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其标准轴荷载、轮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应符合表2-1的要求。测试车采用后轴 100 kN的BZZ—100标准车。 2. 路面弯沉仪:参见图2-1,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贝克曼梁由合金铝制 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路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 : 1。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3.6m,前后臂分别为2. 4m和1 ? 2m;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5? 4m,前后臂分别 为3.6m和1.8m。当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测定时,宜采用长度为5.4m 的贝克曼梁弯沉仪,并采用BZZ—100标准车。弯沉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动记录装置 进行测量。 3. 接触式路表温度计:端部为平头,分度不大于1C。 4. 其它: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图2-1弯沉仪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检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内胎符合规定充气压力。 b. 向汽车车槽中装载(铁块或集料),并用地中衡称量后轴总质量,符合要求的轴重规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得变化。 c. 测定轮胎接地面积:在平整光滑的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 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纸上印上轮胎印痕,用求积仪或数方格的 方法测算轮胎接地面积,准确至0.1cm2。 d. 检查弯沉仪百分表测量灵敏情况。 e. 当在沥青路面上测定时,用路表温度计测定试验时气温及路表温度(一天中气温不断变化,应随时测定),并通过气象台了解前5d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f .记录沥青路面修建或改建时材料、结构、厚度、施工及养护等情况。 2.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试 a. 在测试路段布置测点,其距离随测试需要而定。测点应在路面行车车道的轮迹带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笔划上标记。 b. 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处的位置上。 c. 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得碰到轮胎,弯沉 仪测头置于测点上(轮隙中心前方3?5cm处),并安装百分表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百分表调零,用手指轻轻叩打弯沉仪,检查百分表是否稳定回零。弯沉仪可以是单侧测定,也可以 是双侧同时测定。 d. 测定者吹哨发令指挥汽车缓缓前进,百分表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转动。当 表针转动到最大值时,迅速读取初读数L!。汽车仍在继续前进,表针反向回转,待汽车驶 出弯沉影响半径(约3m以上)后,吹口哨或挥动指挥红旗,汽车停止。待表针回转稳定后,再次读取终读数L2。汽车前进的速度宜为5km/ h左右。(参见图3-1)

路基弯沉检测标准

路基弯沉检测标准探讨 摘要:文本针对现有路基弯沉检测中方法的不足,提出公路路基弯沉检测的一种方法和标准,为以后路基弯沉检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我国现行的柔性路面设计规范是以设计弯沉为控制指标,但在施工规范中则采用压实度作为验收控制指标,而将弯沉检验作为参考值。在实际操作中:压实度表示某一有限厚度的路面结构层经碾压后的相对密实程度;弯沉表示被测路面结构层以下的部分在汽车标准轴载作用下产生的总位移。两者均可反映路基、路面的碾压质量,但在理论上却没有关联。弯沉检验在实施过程中也比压实度检验更为方便、快捷,故许多工程监理方很愿意采用“双控指标”(即控制压实度和弯沉)来掌握路基、路面的碾压质量。然而大量的施工实践告诉我们:经碾压后的路基、路面在通过弯沉检验时远比通过压实度检验容易得多。 1、现象的原因分析 柔性路面结构体系比较复杂,试图建立一个精确的、通用的路面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现在采用的路面设计理论是经过某些假定、简化过程的半理论、半经验的设计方法。此外,虽然路面计算公式中没有明确给出安全系数,但数学公式在推导过程中的假定、简化以及经验资料的分析取值都是偏安全考虑的。但从设计角度来说是可靠和安全的计算方法(包括采用的设计参数),若照搬来计算施工检验弯沉却不可靠。例如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大小:对于设

计而言取小一些计算出的路面结构偏厚、偏安全,这是合理的,但较小的回弹模计算出的弯沉值偏大,若以此弯沉作为施工检验指标无疑是在人为降低路基的强度指标,与真实情况不符。但如果适当加大路基、路面的回弹模量值再重新计算检验弯沉,则显然当计算至路表顶面弯沉时必然与原设计容许弯沉值不符,这与设计又产生了矛盾。由此可见,套用路基、路面设计计算公式(或参数)来计算路基、路面各层次的施工检验弯沉是不妥当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容许弯沉和施工检验弯沉的计算方法(包括参数)不能互相混淆,设计采用的计算公式或取用的参数对于设计而言是安全的,而对于施工检验弯沉来说反而是不可靠的。 2、路基施工检验弯沉的确定 施工检验弯沉虽在施工验收规范中未列入主要验收项目,但由于它简便易行仍受到监理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欢迎。因此有必要进行弯沉检测指标的研究。 (1)弯沉与模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给出的经验公式确定的弯沉检测标准值偏大,用来验收是不安全的,这说明,规范公式的应用范围有其局限性。建立回归方程的作用是由预测,使对应于弯沉标准值的预测值、以一定的保证率达到设计要求,即控制的是,因此,应为自变量,,为因变量,建立形如的回归方程,该方程是通过方程回归方程和土基回弹模量的划分等级,可确定弯沉检测标准值。推荐土基的施工弯沉验收标准如表1所示。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检测方法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检测方法 同行的重视。 关键词: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检测方法 1概述 国内外普遍采用回弹弯沉值来表示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回弹弯沉值越大,承载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通常所说的回弹弯沉值是指标准后轴载双轮组轮隙中心处的最大回弹弯沉值。在路表测试的回弹弯沉值可以反映路基、路面的综合承载能力。回弹弯沉值在我国已广泛使用且有很多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它不仅用于路面结构的设计中(设计回弹弯沉);用于施工控制及施工验收中(竣工验收弯沉值);同时还用在旧路补强设计中,是公路工程的一个基本参数,所以正确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弯沉值的几个概念 2. 1弯沉 弯沉是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以0. 01mm 为单位。 2. 2设计弯沉值 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2. 3竣工验收弯沉值

竣工验收弯沉值是检验路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之一,当路面厚度计算以设计弯沉值为控制指标时,则验收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当厚度计算以层底拉应力为控制指标时,应根据拉应力计算所得的结构厚度,重新计算路面弯沉值,该弯沉值即为竣工验收弯沉值 2. 4弯沉值的测试方法 弯沉值的测试方法较多,目前用的最多的是贝克曼梁法,在我国已有成熟的经验,但由于其测试速度等因素的限制,各国都对快速连续或动态测定进行了研究,现在用得比较普遍的有法国洛克鲁瓦式自动弯沉仪,丹麦等国家发明并几经改进形成的落锤式弯沉仪(FWD),美国的振动弯沉仪等。 3贝克曼梁法 3. 1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2)本方法测定的路基、柔性路面的回弹弯沉值可供交工和竣工验收使用。 (3)本方法测定的路面回弹弯沉可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制定养路修路计划提供依据。 (4)沥青路面的弯沉以标准温度20℃时为准,在其他温度(超过202℃范围)测试时,对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 3. 2仪具与材料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1.1道路等级确定 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 表3.1 基年交通量组成 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则由公式: N d =N (1+8%)n-1 (式1-1) 其中:N d —规划年交通量(辆/日) N —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年平均增长率(%) n—预测年限(年) 即:规划年交通量为: Nd=[(150+80+100+120)×1.5+150×2.0+(120+110)×3.0]×(1+8%)15-1 =[345+150+300+180+360+330] ×(1+8%)15-1 =4890辆/日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1.2结构设计 6.2.1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 轴载换算公式如下: N= 35 .4 i i k 1 i 2 1p p N C C?? ? ? ? ? ∑ = (式6-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P—标准轴载,(KN); P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C 1—轴载系数,C 1 =1+1.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 2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表6-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表6-2 预测交通量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