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1概述;3.2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

第三章3.1概述;3.2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
第三章3.1概述;3.2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

第三章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

3.1概述;3.2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

【内容提要】

本课主要学习工业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介绍了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特点;机器人的升降回转型、俯仰型、直移型、类人机器人型机身机构;机器人的臂部机构组成、配置及典型机构。

知识要点:

?机械结构系统

?机身结构

?臂部组成

?机身和臂部配置

?臂部结构

重点:

?掌握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组成

?掌握机器人常用机身结构类型

?掌握机器人的机身和臂部配置形式

?掌握机器人的臂部结构

难点:

?机器人的机身结构类型

?机器人的臂部结构

关键字:

?机械结构系统、机身、臂部

【本课内容相关资料】

3.1概述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指机器人机械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也是机器人的支承基础和执行机构。本章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对象介绍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的主要组成、特点、结构形式。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一般是由机座、腰部(或肩部)、大臂、小臂、腕部和手部以串联方式联接而成的开式链机器人机构,也称为串联式机器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关节型机器人。其特点是:工作空间大、手腕关节灵活、各关节驱动解耦性好。并联式机器人是由单开链或复合开式链用并联形式联接于动、静二个平台之间的一类并联机构所组成。其特点是:刚性好,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大;误差小精度高;电机可置于固定平台。本章主要讲解关节型机器人(简称机器人)。串联型机器人与并联型机器人举例如图3-1、图3-2所示。

动平台

伸缩杆

球面副

固定

平台

图3-1串联型机器人图3-2并联型机器人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部分,所有的计算、分析和编程最终要通过机械结构系统的运动和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各部分的基本结构、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整体性能。

3.1.1 机械结构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主要由手部(末端执行器)、腕部、臂部、机身、行走机构和驱动与传动部件组成。

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装的基础件机座。机座往往与机身做成一体,机身与臂部相连,机身支承臂部,臂部又支承腕部和手部。机器人为了进行作业,就必须配置操作机构,这个操作机构叫做手部,有时也称为手爪或末端操作器。而连接手部和手臂的部分,叫做腕部,其主要作用是改变手部的空间方向和将作业载荷传递到臂部。臂部连接机身和腕部,主要作用是改变手部的空间位置满足机器人的作业空间,并将各种载荷传递到机身。机身是机器人的基础部分,它起着支承作用;对固定式机器人,直接连接在地面基础上;对移动式机器人,则安装在行走机构上。行走机构是行走机器人的重要执行部件,一方面支承机器人的机身、

臂部和手部,另一方面还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带动机器人实现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运动。驱动和传动部件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部件为机器人提供动力,传动部件为机器人传递动力,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机动性和控制精度。

下面以关节型机器人为例来说明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的基本结构。关节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组成如图3-3所示。进行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其他相关分析时,一般将机器人简化成由连杆、关节和末端执行器首尾相接,通过关节相连而构成的一个开式连杆系,在连杆系的开端安装有末端执行器。

末端执行器是机器人直接参与工作的部分。手部可以是各种夹持器,也可以是各种工具,如焊枪、喷头等。操作时,往往要求手部不仅能到达指定的位置,而且要有正确的姿态。

组成机器人的连杆和关节按功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组成手臂的长连杆,也称臂杆,其产生主运动,是机器人的位置机构;另一类是组成手腕的短连杆,它实际上是一组位于臂杆端部的关节组,是机器人的姿态机构,确定了手部执行器在空间的方向。

图3-3关节型机器人

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基本结构的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 一般可以简化成各连杆首尾相接、末端无约束的开式连杆系,连杆系末端自由且无支承,这决定了机器人的结构刚度不高,并随连杆系在空间位姿的变化而变化。

(2) 开式连杆系中的每根连杆都具有独立的驱动器,属于主动连杆系,连杆的运动各自独立,不同连杆的运动之间没有依从关系,运动灵活。

(3) 连杆驱动扭矩的瞬态过程在时域中的变化非常复杂,且和执行器反馈信号有关。连杆的驱动属于伺服控制型,因而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刚度、间隙和运动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4) 连杆系的受力状态、刚度条件和动态性能都是随位姿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极容易发生振动或出现其他不稳定现象。

综合可见,合理的机器人本体结构应当使其机械系统的工作负载与自重的比值尽可能大,结构的静动态刚度尽可能高,并尽量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3.1.2 机械结构系统材料的选择

选择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的材料应从机器人的性能要求出发,满足机器人的设计和制作要求。

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用来支承、连接、固定机器人的各部分,当然也包括机器人的运动部分,这一点与一般机械结构的特性相同。机器人本体所用的材料也是结构材料。但另一方面,机器人本体又不单是固定结构件,所以,机器人运动部分的材料质量应轻。

精密机器人对于机器人的刚度有一定的要求,即对材料的刚度有要求。刚度设计时要考虑静刚度和动刚度,即要考虑振动问题。从材料角度看,控制振动涉及减轻重量和抑制振动两方面,其本质就是材料内部的能量损耗和刚度问题,它与材料的抗振性紧密相关。另外,机器人材料应具备柔软和外表美观等特点。

总之,正确选用结构件材料不仅可降低机器人的成本价格,更重要的是可适应机器人的高速化、高载荷化及高精度化,满足其静力学及动力学特性要求。

1.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

机器人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是材料选择的出发点。

(1) 强度高。高强度材料不仅能满足机器人臂的强度条件,而且可望减少臂杆的截面尺寸,减轻重量。

(2)弹性模量大。构件刚度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G有关。弹性模量越大,变形量越小,刚度越大。

(3)重量轻。机器人手臂构件中产生的变形很大程度上是由惯性力引起的,与构件的质量有关。为了提高构件刚度应选用弹性模量E大且低密度的材料。

(4)阻尼大。机器人臂经过运动后,要求能平稳地停下来。可是在终止运动的瞬时构件会产生惯性力和惯性力矩,构件自身又具有弹性,因而会产生残余振动。从提高定位精度和传动平稳性来考虑,应采用大阻尼材料或采取增加构件阻尼的措施来吸收能量。

(5)材料经济性。材料价格是机器人成本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机器人常用材料简介

(1) 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

这类材料强度好,弹性模量E大,抗变形能力强,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

(2) 铝、铝合金及其他轻合金材料

这类材料重量轻,弹性模量E并不大,但是材料密度小,故E/ρ之比仍可与钢材相比。稀贵铝合金:例如添加3.2%(重量百分比)锂的铝合金,弹性模量增加了14%,E/ρ比增加了16%。

(3) 纤维增强合金

这种纤维增强金属材料具有非常高的E/ρ比,而且没有无机复合材料的缺点,但价格昂贵。

(4) 陶瓷

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品质,但是脆性大,不易加工成具有长孔的连杆,与金属零件连接的接合部需特殊设计。

(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极好的E/ 比,而且具有大阻尼的优点,但存在老化、蠕变、高温热膨胀以及与金属件连接困难等问题。

(6) 粘弹性大阻尼材料

增大机器人连杆件的阻尼是改善机器人动态特性的有效方法。目前最适合机器人采用的一种方法是用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对原构件进行约束层阻尼处理。吉林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在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中应用的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臂的重复定位精度在阻尼处理前为±0.30mm,处理后为±0.16mm;残余振动时间在阻尼处理前后分别为0.9s和0.5s。

3.2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

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装的基础件机座或行走机构。机座往往与机身做成一体。机身和臂部相连,机身支承臂部,臂部又支承腕部和手部。另外,机身和臂部运动的平稳性也是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3.2.1 机器人机身

机身是直接连接、支承和传动手臂及行走机构的部件。它是由臂部运动(升降、平移、回转和俯仰)机构及有关的导向装置、支承件等组成。由于机器人的运动形式、使用条件、负载能力各不相同,所采用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导向装置也不同,致使机身结构有很大差异。

机身结构一般由机器人总体设计确定。比如,直角坐标型机器人有时把升降(z轴)或水平移动(x轴)自由度归属于机身;圆柱坐标型机器人把回转与升降这两个自由度归属于机身;极坐标型机器人把回转与俯仰这两个自由度归属于机身;关节坐标型机器人把回转自由度归属于机身。

一般情况下,实现臂部的升降、回转或俯仰等运动的驱动装置或传动件都安装在机身上。臂部的运动越多,机身的结构和受力越复杂。机身既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行的,即在它的下部装有能行走的机构,可沿地面或架空轨道运行。

由上面三个自由度可以组合成机身五种运动形式。分别是:回转运动;升降运动;回转-升降运动;回转-俯仰运动;回转-升降运动-俯仰运动。常用的机身结构有: 回转与升降机身结构、回转与俯仰机身结构、直移型机身结构、类人机器人型机身结构。

1.回转与升降机身

回转与升降机身结构由实现臂部的回转和升降的机构组成,回转通常由直线液(气)压缸驱动的传动链、涡轮蜗杆机械传动回转轴完成;升降通常由直线缸驱动、丝杠-螺母机构

驱动、直线缸驱动的连杆升降台完成。

(1)回转与升降机身结构特点

1)升降油缸在下,回转油缸在上,回转运动采用摆动油缸驱动,因摆动油缸安置在升降活塞杆的上方,故活塞杆的尺寸要加大。

2)回转油缸在下,升降油缸在上,回转运动采用摆动油缸驱动,相比之下,回转油缸的驱动力矩要设计得大一些。

3)链条链轮传动是将链条的直线运动变为链轮的回转运动,它的回转角度可大于360度。图3-4a为气动机器人采用单杆活塞气缸驱动链条链轮传动机构实现机身的回转运动。此外,也有用双杆活寒气缸驱动链条链轮回转的方式,如图3-4b所示。

a)单杆活塞气缸驱动链条链轮传动机构 b)双杆活塞气缸驱动链条链轮传动机构

图3-4链条链轮传动机构

(2)回转与升降机身结构工作原理

如图3-5所示设计的机身包括两个运动,机身的回转和升降。机身回转机构置于升降缸之上。手臂部件与回转缸的上端盖连接,回转缸的动片与缸体相连,由缸体带动手臂回转运动。回转缸的转轴与升降缸的活塞杆是一体的。活塞杆采用空心,内装一花键套与花键轴配合,活塞升降由花键轴导向。花键轴与升降缸的下端盖用键来固定,下端盖与连接地面的底座固定。这样就固定了花键轴,也就通过花键轴固定了活塞杆。这种结构中导向杆在内部,结构紧凑。

1—花键轴套 2—花键轴 3—活塞转缸 5—升降缸

图3-5回转升降型机身结构

2.回转与俯仰机身结构

回转与俯仰俯机身结构由实现手臂左右回转和上下俯仰的部件组成,它用手臂的俯仰运动部件代替手臂的升降运动部件。俯仰运动大多采用摆式直线缸驱动。

机器人手臂的俯仰运动一般采用活塞缸与连杆机构实现。手臂俯仰运动用的活塞缸位于手臂的下方,其活塞杆和手臂用铰链连接,缸体采用尾部耳环或中部销轴等方式与立柱连接,如图3-6所示。此外有时也采用无杆活塞缸驱动齿条齿轮或四连杆机构实现手臂的俯仰运动。

图3-6俯仰型机身结构

3. 直移型机身结构

直移型机身结构多为悬挂式,机身实际是悬挂手臂的横梁。为使手臂能沿横梁平移,除了要有驱动和传动机构外,导轨也是一个重要的部件。

图3-7直移型机身

4. 类人机器人型机身结构

类人机器人型机身结构的机身上除了装有驱动臂部的运动装置外,还应该有驱动腿部运动的装置和腰部关节。类人机器人型机身结构的机身靠腿部的屈伸运动来实现升降,腰部关节实现左右和前后的俯仰和人身轴线方向的回转运动。

图3-8类人机器人机身

3.2.2 机器人臂部

手臂部件(简称臂部)是机器人的执行部件,它的作用是支承腕部和手部,并带动它们在空间运动。

1.机器人臂部的组成

(1)手臂的运动

一般来讲,为了让机器人的手爪或末端操作器可以达到任务目标,手臂至少能够完三个运动:垂直移动、径向移动、回转运动。

1)垂直移动

垂直移动是指机器人手臂的上下运动。这种运动通常采用液压缸机构或其他垂直升降机构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调整整个机器人机身在垂直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来实现。

2)径向移动

径向移动是指手臂的伸缩运动。机器人手臂的伸缩使其手臂的工作长度发生变化。在圆柱坐标式结构中,手臂的最大工作长度决定其末端所能达到的圆柱表面直径。

3)回转运动

回转运动是指机器人绕铅垂轴的转动。这种运动决定了机器人的手臂所能到达的角度位置。

(2)手臂的结构

机器人的手臂主要包括臂杆以及与其伸缩、屈伸或自转等运动有关的构件,如传动机构、

驱动装置、导向定位装置、支承联接和位置检测元件等。此外,还有与腕部或手臂的运动和联接支承等有关的构件、配管配线等。

根据臂部的运动和布局、驱动方式、传动和导向装置的不同,可分为:伸缩型臂部结构、转动伸缩型臂部结构、屈伸型臂部结构、其他专用的机械传动臂部结构。伸缩型臂部结构可由液(气)压缸驱动或直线电动机驱动,转动伸缩型臂部结构除了臂部作伸缩运动,还绕自身轴线运动,以便使手部旋转。

2. 机器人臂部的配置

机身和臂部的配置形式基本上反映了机器人的总体布局。由于机器人的运动要求、工作对象、作业环境和场地等因素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配置形式。目前常用的有横梁式、立柱式、机座式、屈伸式四种。

(1)横梁式配置

机身设计成横梁式,用于悬挂手臂部件,通常分为单臂悬挂式和双臂悬挂式两种,如图3-9所示。这类机器人的运动形式大多为移动式。它具有占地面积小,能有效利用空间,动作简单直观等优点。

a)单臂悬挂式 b)双臂悬挂式

图3-4 横梁式配置

横梁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行走的,一般横梁安装在厂房原有建筑的柱梁或有关设备上,也可从地面架设。

(2)立柱式配置

a)单臂配置 b)双臂配置

图3-10立柱式配置

立柱式机器人多采用回转型、俯仰型或屈伸型的运动形式,是ー种常见的配置形式。通常分为单臂式和双臂式两种,如图3-10所示。一般臂部都可在水平面内回转,具有占地面积小而工作范围大的特点。

立柱可固定安装在空地上,也可以固定在床身上。立柱式结构简单,服务于某种主机,承担上、下料或转运等工作。

(3)机座式配置

这种机器人可以是独立的、自成系统的完整装置,可以随意安放和搬动,也可以具有行走机构,如沿地面上的专用轨道移动,以扩大其活动范围。各种运动形式均可设计成机座式,如图3-11所示。

a)单臂回转式 b)双臂回转式 c)多臂回转式

图3-11 机座式配置

(4)屈伸式配置

屈伸式机器人的臂部由大小臂组成,大小臂间有相对运动,称为屈伸臂。屈伸臂与机身间的配置形式关系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可以实现平面运动,也可以作空间运动,如图3-12所示。

a)平面屈伸式 b)立体屈伸式

图3-12 伸缩式配置

3. 机器人的三种臂部结构

机器人的手臂由大臂、小臂或多臂组成。手臂的驱动方式主要有液压驱动、气动驱动和电动驱动几种形式,其中电动驱动形式最为通用。

(1)臂部伸缩结构

当行程小时,采用油(气)缸直接驱动;当行程较大时,可采用油(气)缸驱动齿条传动的倍增机构或步进电动机及伺服电动机驱动,也可用丝杠螺母或滚珠丝杆传动。为了增加手臂的刚性,防止手臂在伸缩运动时绕轴线转动或产生变形,臂部伸缩机构需设置导向装置,或设计方形、花键等形式的臂杆。

常用的导向装置有单导向杆和双导向杆等,可根据手臂的结构、抓重等因素选取。

图3-13所示为采用四根导向柱的臂部伸缩机构。手臂的垂直伸缩运动由油缸3驱动,其特点是行程长广,抓重大。工件形状不规则时,为了防止产生较大的偏重力矩,可用四根导向柱,这种结构多用于箱体加工线上。

1—手部;2—夹紧缸;3—油缸;4—导向柱;5—运行架;6—行走车轮;7—轨道;8—支座

图3-13 四导向柱式臂部伸缩机构

(2)臂部俯仰结构

通常采用摆动油(气)缸驱动、铰链连杆机构传动实现手臂的俯仰,如图3-14所示。

l一手部 2一夹紧缸 3一升降缸仁-小臂 5、7一摆动气缸 6一大臂 8一立柱

图3-14 摆动气缸驱动连杆俯仰臂部机构

(3)臂部回转与升降结构

臂部回转与升降机构常采用回转缸与升降缸单独驱动,适用于升降行程短而回转角度小于360°的情况,也有用升降缸与气动马达-锥齿轮传动的机构。

4. 机器人手臂材料的选择

机器人手臂材料应根据手臂的工作状况来选择。

机器人手臂材料首先应是结构材料。手臂承受载荷时不应有变形和断裂。从力学角度看,即要具有一定的强度。手臂材料应选择高强度材料,如钢、铸铁、合金钢等。另一方面,机器人手臂是运动的,又要具有很好的受控性,因此,要求手臂比较轻,它应是轻型材料。而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振动,这将大大降低它的运动精度。因此,选择材料时,需要对质量、刚度、阻尼进行综合考虑,以便有效地提高手臂的动态性能。

综合而言,应该优先选择强度大而密度小的材料制作手臂。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解了工业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涉及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特点;机器人的升降回转型、俯仰型、直移型、类人机器人型机身机构;机器人的臂部机构组成、配置及典型机构。

机器人腕部毕业设计(机械毕业设计)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例如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今研究领域十分重视的课题,机器人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的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受到各先进工业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研究和应用。 本文的主要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台六自由度的机器人,在已有的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确定腕部的传动系统,然后假设腕部末端的结构,确定腕部的输出功率,然后计算出腕部所需的电机。在确定电机和传动机构的基础上,对锥齿轮和传动中所需的带轮以及同步齿形带进行设计,并且对它们进行校核,确定所设计的腕部结构能够配合机器人的其他结构进行喷漆动作。并用CAD软件完成从建模到运动学分析、应力分析的全过程。需要全面理解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以及CAD制图标准等相关的知识,并考虑其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等性能。 本课设在已有理论基础上,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确定采用六自由度的关节型机器人结构方案;由于机器人结构复杂,构件繁多,需要用高端软件配合进行建模,装配的工作,而我们现有的材料相当有限,所以本课设只是设计了机器人的腕部结构;并采用CAD绘制了其装备和零件图,并对其中某些零件的强度进行了校核,使腕部的整体结构能够满足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机器人腕部

1绪论 (1) 1.1机器人的组成 (2) 1.1.1驱动装置 (2) 1.1.2控制系统 (2) 1.1.3执行机构 (2) 1.2机器人分类 (4) 1.2.1按用途分类 (4) 1.2.2按控制形式分类 (4) 1.2.3按驱动方式分类 (4) 1.3腕部结构选形 (5) 1.3.1单自由度手腕 (6) 1.3.2两自由度手腕 (7) 1.3.3三自由度手腕 (8) 1.3.4装配机器人腕部结构选型 (9) 1.4机器人设计 (11) 2末端执行器 (12) 2.1夹持器 (12) 2. 2拟手指型执行器 (13) 2. 3吸式执行器 (13) 3腕部设计 (15) 3.1手腕结构的选择 (15) 3.2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17) 3.2.1选择电机 (17) 3.2.2分配系统传动比和动力参数的设计 (19)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1、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2、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 4、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5、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6、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7、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 8、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自诊断。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 位、64 位等如奔腾系列CPU 以及其他类型CPU 。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 CPU 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10 、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 、网络接口 1) Ethernet 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 通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 10Mbit/s ,可直接在PC 上用windows 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支持TCP/IP 通信协议,通过Ethernet 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01 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

课程主要内容 1)概述(Xia) 2)机器人系统结构与分类(Xia)3)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 4)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5)机器人轨迹规划与离线仿真 6)机器人工业应用(Xia) 7)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Xia)

参考书目 ?1刘极峰主编《机器人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2011年8月第9次印刷?2蔡自兴著《机器人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柳洪义、宋伟刚编著《机器人技术基础》,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4林尚扬等编著《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5张福学《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

第一讲机器人概述 1. 机器人由来及发展 2. 机器人定义 3.机器人相关理论与技术 4.机器人应用概况 3

1 机器人由来及发展 4 ?我国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流传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歌舞机器人/艺伎的故事;?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 1.1 古代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而张衡发明的指南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雏形。 5

第三章3.1概述;3.2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

第三章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 3.1概述;3.2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 【内容提要】 本课主要学习工业机器人机身及臂部结构。介绍了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特点;机器人的升降回转型、俯仰型、直移型、类人机器人型机身机构;机器人的臂部机构组成、配置及典型机构。 知识要点: ?机械结构系统 ?机身结构 ?臂部组成 ?机身和臂部配置 ?臂部结构 重点: ?掌握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组成 ?掌握机器人常用机身结构类型 ?掌握机器人的机身和臂部配置形式 ?掌握机器人的臂部结构 难点: ?机器人的机身结构类型 ?机器人的臂部结构 关键字: ?机械结构系统、机身、臂部

【本课内容相关资料】 3.1概述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指机器人机械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也是机器人的支承基础和执行机构。本章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对象介绍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的主要组成、特点、结构形式。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一般是由机座、腰部(或肩部)、大臂、小臂、腕部和手部以串联方式联接而成的开式链机器人机构,也称为串联式机器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关节型机器人。其特点是:工作空间大、手腕关节灵活、各关节驱动解耦性好。并联式机器人是由单开链或复合开式链用并联形式联接于动、静二个平台之间的一类并联机构所组成。其特点是:刚性好,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大;误差小精度高;电机可置于固定平台。本章主要讲解关节型机器人(简称机器人)。串联型机器人与并联型机器人举例如图3-1、图3-2所示。 动平台 伸缩杆 球面副 固定 平台 图3-1串联型机器人图3-2并联型机器人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部分,所有的计算、分析和编程最终要通过机械结构系统的运动和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各部分的基本结构、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整体性能。 3.1.1 机械结构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主要由手部(末端执行器)、腕部、臂部、机身、行走机构和驱动与传动部件组成。 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装的基础件机座。机座往往与机身做成一体,机身与臂部相连,机身支承臂部,臂部又支承腕部和手部。机器人为了进行作业,就必须配置操作机构,这个操作机构叫做手部,有时也称为手爪或末端操作器。而连接手部和手臂的部分,叫做腕部,其主要作用是改变手部的空间方向和将作业载荷传递到臂部。臂部连接机身和腕部,主要作用是改变手部的空间位置满足机器人的作业空间,并将各种载荷传递到机身。机身是机器人的基础部分,它起着支承作用;对固定式机器人,直接连接在地面基础上;对移动式机器人,则安装在行走机构上。行走机构是行走机器人的重要执行部件,一方面支承机器人的机身、

关节型机器人腕部结构结构设计说明

关节型机器人腕部结构结构设计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本题设计的是关节型机器人腕部结构,主要是整体方案设计和手腕的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此课题来源于实际生产,对于目前手工电弧焊接效率低,操作环境差,而且对操作员技术熟练成都要求高,因此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焊接生产操作的柔性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力,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改善劳动条件。题目要求是:动作范围:手腕回转ο150,摆动ο90,旋转ο360。各 轴最大速度要求:s /30ο。额定载荷kg 5,最大速度s m /3。2、腕部最大负荷: 5kg 。机器人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独立的自动化生产工具。在制造工业中,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人们所设想的机器人一般是一种在外形和功能上均能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捷克和美国的一些科幻作家创作了一批关于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共处中可能发生的故事之类的文学作品,更使机器人在人们的思想中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超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民间工匠根据这些文学描绘,也制造出一些仿人或仿生的机器人。然而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要使机器人具有某种特殊的“智能”而成为“超人”,显然是不可能的。美国的戴沃尔设想了一种可控制的机械手,他首先突破了对机器人的传统观点,提出机器人并不一定必须像人,但是必须能做一些人的工作。1954年,他依据这一想法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实验装置,发表了《适用于重复作业的通用性工业机器人》一文,并获得了美国专利。戴沃尔将遥控操纵器的关节型连杆机构与数控机床的伺服轴联结在一起,预定的机械手动作一经编程输入后,机械等就可以离开人的辅助而独立运行。这种机器人也可以接受示教而完成各种简单任务。示教过程中操作者用手带动机械手依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序列记录在数字存储器中,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伺服驱动下再现出那些位置序列。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日益突显。寻找可持续

工业机器人分类本体结构及技术指标

工业机器人分类、本体结构和技术指标 “工业机器人”专项技能培训——杜宇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 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CEO 主要内容 一、常用运动学构型 二、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 三、机器人常用材料 四、机器人主要结构 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一、常用运动学构形 1、笛卡尔操作臂 优点:很容易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容易达到高精度。 缺点:妨碍工作, 且占地面积大, 运动速度低, 密封性不好。 ①焊接、搬运、上下料、包装、码垛、拆垛、检测、探伤、 分类、装配、贴标、喷码、打码、(软仿型)喷涂、目标跟 随、排爆等一系列工作。 ②特别适用于多品种,便批量的柔性化作业,对于稳定,提 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 更新换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铰链型操作臂(关节型) 关节机器人的关节全都是旋转的, 类似于人的手臂,工业机器人中最 常见的结构。它的工作范围较为复杂。 ①汽车零配件、模具、钣金件、塑料制品、运动器材、玻璃制品、陶 瓷、航空等的快速检测及产品开发。 ②车身装配、通用机械装配等制造质量控制等的三坐标测量及误差检 测。 ③古董、艺术品、雕塑、卡通人物造型、人像制品等的快速原型制作。 ④汽车整车现场测量和检测。 ⑤人体形状测量、骨骼等医疗器材制作、人体外形制作、医学整容等。 3、SCARA操作臂 SCARA机器人常用于装配作业, 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 在x-y平面上的运动具有较大的柔性, 而沿z轴具有 很强的刚性, 所以, 它具有选择性的柔性。这种机器 人在装配作业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 ①大量用于装配印刷电路板和电子零部件 ②搬动和取放物件,如集成电路板等 ③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品工业、 药品工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④搬取零件和装配工作。

工业机器人内部结构及基本组成原理详解

工业机器人内部结构及基本组成原理详解 工业机器人详解 你对工业机器人有着什么样的了解?关于工业机器人,我们过去也反反复复推送了很多的文章,在这一次,我们将尝试解决有关---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的最常见的机器人和作业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关于工业机器人定义什么可以被 认为是一个工业机器人?什么不能被称为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直到最近才能避开这种混乱。不是在工业环境中使 用的每个机电设备都可以被认为是机器人。根据国际标准组织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的三自由度或多轴自动控制的可编程多用途机械手。这几乎是在谈论工业机器人时被接受的定义。工业机器人自中年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企业家正在寻找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技术,帮助在工业环境中优化工作流程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手臂必须为诸如仓储中使用的群组AGV等新手铺路。我们经常说典型的工业机器人 由工具,工业机器人手臂,控制柜,控制面板,示教器以及其他外围设备组成。那么这些是什么?这些部分通常都在一起,控制柜类似于机器人的大脑。控制面板和示教器构成用户环境。工具(也称为末端执行器)是为特定任务设计的设备(例如焊接或喷涂)。机器人手臂基本上是移动工具的

东西。但并不是每个工业机器人都像一个手臂。不同机器人有不同类型的结构。控制面板--- 操作员使用控制面板来执行一些常规任务。(例如:改变程序或控制外围设备)。应用“机器人工人” ---------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工业机器人而不是人工?相信这个问题大家思考的次数并不少了。理想情况下,这应该是双赢的。想快速看到效果,你需要知道什么是别人最不喜欢的工作。想得最多的是那些重复的,乏味的工作,需要从工作人员那边进行大量单调的行动,这个思考是正确的,因为正是如此,例如从一个输送机到另一个输送机。如果总是相同的任务,您可以使用专门针对您的需求量身定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工厂的工作处理需要越来越灵活,在这些情况下,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可以试用用于不同任务的可重新编程的机器人进行任务操作。此外,就是那些对人类工作有害的任务。(例如:用危险化学品进行表面处理,这是在有害环境中工作。在许多情况下,长期使用机器人比聘用工人更聪明和便宜。)当然,还有的是人类难以操作的工作。(例如:举或搬运重物或在不适合人类生活的条件下工作。)同样,在许多这些情况下,可以应用特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然而,如果任务需要灵活性处理,还需要考虑要用到的机器人。以下是最常见的机器人应用程序列表:电弧焊、部件、涂层、去毛刺、压铸、造型、物料搬运、选择、码垛、打包、绘画、点焊、运输,仓储关于工业机器人的

第一章工业机器人概论.doc

第一章概论 提起机器人,我们都不陌生,脱口就能说出一大串机器人的名字:铁臂阿童木、霹雳五号、奥特曼、终结者等,这些都是小说或影视作品中的主人翁。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机器人的,影视作品中的机器人,功能都很强大,看起来很神奇,正是由于这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对机器人给予了非常高的希望,但现实中的机器人并不像人,与其说是机器人,还不如说是一台机器。但是只有想到了,才能做到,那些神奇的机器人正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了解了现实的机器人,才能创造出未来更好的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作为21世纪的人才,面临高新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冲击,面临国际市场经济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激烈竞争,机器人技术是迎接未来挑战的有力武器和理想助手,机器人使人类从繁琐、恶劣的作业环境中解脱出来,而从事更加雄伟的事业,开创未来世界。 对年青朋友来说,不管你以后搞不搞机器人技术,也不管你涉不涉足机器人产业,都有必要了解一些机器人知识,因为未来的机器人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业1] 机器人发展概况综述。 第一节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关于工业机器人,目前世界各国尚无统一定义,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①美国: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辑的多功能操作装置,它可以通过改变动作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主要用于搬运材料,传递工件和工具。 ②日本: 1)工业机器人是整机能够回转,有抓取(或吸住)物体的手抓和能够进行伸缩、弯曲、升降(仰俯),回转及其复合动作的臂部,带有记忆 部件,可部分地代替人进行自动操作的具有通用性的机械。 2)具有人体上肢(臂、手)动作功能,可进行多种动作的装置,或者具有感觉功能,可自主进行多种动作的装置。 日本定义的工业机器人的范围是较广的,他们将工业机器人分为六类: 人控机械手 固定程序控制机器人 可变程序控制机器人 示教再现机器人 数值控制机器人 ③我国对“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抓取手臂的结构设计

目录 1 前言 (1) 1.1 工业机器人简介 (1) 1.2 世界机器人的发展 (2) 1.3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3) 1.4 本设计的内容和目的 (4) 1.4.1 臂力的确定 (4) 1.4.2 工作范围的确定 (4) 1.4.3 确定运动速度 (5) 1.4.4 手臂的配置形式 (6) 1.4.5 位置检测装置的选择 (6) 1.4.6 驱动与控制方式的选择 (6) 2 手部结构 (7) 2.1概述 (7) 2.2 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7) 2.3 驱动力的计算 (8) 2.4 两支点回转式钳爪的定位误差的分析 (11) 3 腕部的结构 (13) 3.1 概述 (13) 3.2 腕部的结构形式 (14) 3.3 手腕驱动力矩的计算 (15) 4 臂部的结构 (18) 4.1 概述 (18) 4.2 手臂直线运动机构 (19) 4.2.1 手臂伸缩运动 (19) 4.2.2 导向装置 (20) 4.2.3 手臂的升降运动 (21) 4.5 臂部运动驱动力计算 (22) 4.5.1 臂水平伸缩运动驱动力的计算 (22) 4.5.2 臂垂直升降运动驱动力的计算 (24) 4.5.3 臂部回转运动驱动力矩的计算 (24) 5 液压系统的设计 (26)

5.1 液压系统简介 (26) 5.2 液压系统的组成 (26) 5.3 机械手液压系统的控制回路 (27) 5.3.1 压力控制回路 (27) 5.3.2 速度控制回路 (28) 5.3.3 方向控制回路 (28) 5.4 机械手的液压传动系统 (29) 5.4.1 上料机械手的动作顺序 (29) 5.4.2 自动上料机械手液压系统原理介绍 (30) 5.5 机械手液压系统的简单计算 (34) 5.5.1 双作用单杆活塞油缸 (34) 5.5.2 无杆活塞油缸(亦称齿条活塞油缸) (37) 5.5.3 单叶片回转油缸 (39) 5.5.4 油泵的选择 (41) 5.5.5 确定油泵电动机功率N (41) 6 结束语 (43) 致谢 (44) 参考文献 (45)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与组成

.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 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 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具有触觉、力觉或简单的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如具有识别功能或更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即成为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它能按照人给的“宏指令”自选或自编程序去适应环境,并自动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六轴关节机器人机械结构

六轴关节机器人机械结构 上图为常见的六轴关节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六个伺服电机直接通过谐波减速器、同步带轮等驱动六个关节轴的旋转,注意观察一、二、三、四轴的结构,关节一至关节四的驱动电机为空心结构,关节机器人的驱动电机采用空心轴结构应该不常见,空心轴结构的电机一般较大。采用空心轴电机的优点是:机器人各种控制管线可以从电机中心直接穿过,无论关节轴怎么旋转,管线不会随着旋转,即使旋转,管线由于布置在旋转轴线上,所以具有最小的旋转半径。此种结构较好的解决了工业机器人的管线布局问题。对于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来说,管线布局是难点之一,怎样合理的在狭小的机械臂空间中布置各种管线(六个电机的驱动线、编码器线、刹车线、气管、电磁阀控制线、传感器线等),使其不受关节轴旋转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 机器人的腕部结构常见有如下几种结构:

在这三种手腕部的结构中,以第一种(RBR型)结构应用最为广泛,它适应于各种工作场合,后两种结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比如说3R型的手腕结构主要应用在喷涂行业等. 关节设计: 对于国外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制造国家来说,六轴关节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及制造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整个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体系较为完善,他们的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他们在相互竞争中可以相互模仿、改善、不断推陈出新,他们的技术对于国内来说,近乎完美.而国内目前这个行业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阶段,虽然有不少公司有这个研发意图,或者正在研发途中,不管怎么说,浮出水面公布自己正在研发或者研发成功的公司应该说是极少数,即使宣布自己研发成功,也只是初步试验成功,真正产业化、商品化还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路要走.而更多的公司还停留在项目立项、技术评估、投入风险分析的阶段.由于国内做这个行业的很少,相关的结构也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技术储备不足,少数的单位或个人有机会能够拆拆别人的机器,拆个一知半解,更多的人只能在旁边看看了(比如说我,想拆都没机会^_^),还好了,网络资源丰富,今搜集到不少机械结构方面的图片,分享给大家参考,希望咱们做机械设计的(我应该也算是个机械工程师啊^_^毕竟我也是做机械的)少走点弯路,做出更好的机器. 六轴关节机器人的腕部关节设计较为复杂,因为在腕部同时集成了三种运动.小型的六轴关节机器人的腕部关节主要采用谐波减速器.下面的图片较为详细的描述了常见的六轴关节机器人的腕部结构.

机器人概述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第一章机器人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1.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 2.机器人的发展史 3.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4.机器人的研究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机器人的主要结构 课后作业: 查阅机器人传感器的种类和各自特点,以小论文形式上交。 1.1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 1.机器人的定义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 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 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在研究和开发未知及不确定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的过程中, 人们逐步认识到机器人技术的本质是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技术的结合。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本质认识的加深,机器人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结合这些领域的应用特点,人们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特种机器人和各种智能机器人,如移动机器人、微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空中空间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对不同任务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机器人与一般自动化装备的重要区别。这些机器人从外观上已远远脱离了最初仿人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所具 有的形状,更加符合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其功能和智能程度也大大增强,从而为机器人技术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想给机器人一个完整的定义,自机器人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不断地尝试 着说明到底什么是机器人。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不断充实和创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 净祸。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 1 / 18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副本---副本

第一章绪论 1.1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 1.1.1 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另一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程序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Manipulator)。 美国家标准局: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完成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或动作的机械装置。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日本工业标准局:一种机械装置,在自动控制下,能够完成某些操作或者动作功能。 英国:貌似人的自动机,具有智力的和顺从于人的但不具有人格的机器。 中国: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尽管各国定义不同,但基本上指明了作为“机器人”所具有的二个共同点: 是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在无人参与下,自动完成多种操作或动作功能,即具有通用性。 可以再编程,程序流程可变,即具有柔性(适应性)。 机器人集中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1.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机器人腕部结构设计说明书

摘要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一些特定的工作要求,本题设计的关节型机器人的手腕用于焊接、喷漆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拟定了手腕的传动路径,选用直流电动机,合理布置了电机、轴和齿轮,设计了齿轮和轴的结构,实现了摆腕、转腕和提腕的三个自由度的要求。设计中大多采用了标准件和常用件,降低了设计和制造成本。 关键词: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手腕 ABS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meet some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design of ontology of robot wrist joints used for welding, paint, etc. Through the reasonable design calculati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choose the wrist, reasonable decorate a dc motor, gear axle and gear axl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pendulum wrist, turn the wrist and wrist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In the design of the standard and common people,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cost. Keywords:freedom, Joint robot, The wrist

《工业机器人》(吴振彪、王正家)课后习题(部分)

《工业机器人》(吴振彪、王正家)课后习题(部分) 第一章概论 1-1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说明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或通过不同程度的调用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可编程、拟人化、通用性、机电一体化。 1-2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有什么区别? 答:相似点:在运动控制和编程方面很相似; 区别点:工业机器人在抓握、操纵、定位对象物时比传统的数控机床更灵巧,在工业生产领域里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1-3工业机器人与外界环境有什么关系? 答:工业机器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与硬件环境的交互主要是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工作域中障碍和自由空间的描述、操作对象物的描述;与软件环境的交互主要是与生产单元监控计算机所提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 1-4说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 答:工业机器人系统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其中机械部分包括驱动系统和机械结构系统;传感部分包括感受系统和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控制部分包括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系统。 1-5简述下面几个术语的含义:自由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范围,工作速度,承载能力。 答:自由度: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轴运动的数目,不应包括手爪(末端操作器)的开合自由度。 重复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重复定位其手部与同一目标位置的能力。 工作范围: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达的所有点的集合,也叫做工作区域。 工作速度:有的厂家指工业机器人主要自由度上最大的稳定速度;有的厂家指手臂末端最大的合成速度。 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是指机器入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 通常,承载能力不仅指负载,而且还包括了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的质量。 1-6什么叫冗余自由度机器人? 答:冗余自由度机器人指在完成某一特定作业时具有多余自由度的机器人,也可简称为冗余度机器人。 1-8工业机器人怎样按机械系统的基本结构来分类? 答: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球坐标式、关节坐标式、平面关节式、柔软臂式、冗余自由度式和模块式。 1-9工业机器人怎样按控制方式来分类? 答:分为:人工操纵机器人、固定程序机器人、可变程序机器人、重演式示教机器人、计算机数控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概论

军用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摘要:军用移动机器人是军用机器人中的一种。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移动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移动机器人结构——将轮式驱动系统和步行式运动机构相结合,在两个电机的驱动下,通过一些简单的传动机构,使机器人可以实现单方向的步态行走。同时配合车轮运动,使机器人不仅具有一般轮式机器人移动速度快、控制简单的特点,还具有较好的越障能力。 关键词:军用移动机器人;步行机构;运动学分析 第一章绪论 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移动机器人具有移动功能,在代替人从事危险、恶劣(如辐射、有毒等)环境下作业和人所不及的(如宇宙空间、水下等)环境作业方面,比一般机器人有更大的机动性、灵活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移动机器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1]。在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或挑战性的理论与工程技术课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更由于移动机器人在军事侦察、扫雷排险、防核化污染等危险、恶劣环境以及民用中的物料搬运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对它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受到更为普遍的关注[2]。 国外对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是开发机器人较早的国家,并成为世界上机器人占有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德国。进入9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机器人开始在更现实的基础上,开拓各个应用领域,向实用化进军。前苏联曾经在移动机器人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继承者,在机器人技术领域依然具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ROVER科技有限公司把在开发空间机器人中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开发地面机器人系统,如极坐标平面移动车、爬行移动机器人、球形机器人、工作伙伴平台以及ROSA-2移动车等,最近的突出成果是2003年发射的火星漫游机器人一一“勇气”号与“机遇”号。虽然国内有关移动机器人研究的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3]。2003年国防科技大学贺汉根教授主持研制的无人驾驶车采用了四层递阶控制体系结构以及机器学习等智能控制算法,在高速公路上达到了130 Km/h的稳定时速,最高时速170 Km/h,而且具备了自主超车功能,这些技术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1]。但是我国在机器人的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研究、高性能关键工艺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的批量生产应用等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研究热点是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应用到移动机器人的控制[4-7]。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在不同的路况环境下,机器人的运动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径和环境而提出的,要求机器人能在平坦的直行路面以较快的速度行走,在复杂环境下能完成爬越斜坡、台阶,实时避障等任务,具有更广的道路通过性和灵活性,也可以为机器人的运动和控制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

第一章 机器人简介

第一章机器人简介 第一节机器人概述 一、机器人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准确的机器人定义。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机器人定义:“机器人是用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可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或是通过可改变程序动作来完成各种作业的特殊机械装置。”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装备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 end effector)的,能够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机器人是虽然外表可能不像人,也不以人类的方式操作,但可以代替人力自动工作的机器。机器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的典型代表,是人造机器的“终极”形式,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集成,因此它的发展与众多学科发展密切相关。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机器人的历史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第二代则具备了感觉能力,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 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是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即人手把着机械手,把应当完成的任务做一遍,或者人用“示教控制盒”发出指令,让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运动,一步步完成它应当完成的各个动作。 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开始有了较大发展,第二代机器人则对外界环境实用阶段,并开始普及。 第二代是有感觉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并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机器人工作时,根据感觉器官(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如:有触觉的机械手可轻松自如地抓取鸡蛋,具有嗅觉的机器人能分辨出不同饮料和酒类。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

详解机器人手腕结构图

详解机器人手腕结构图

————————————————————————————————作者:————————————————————————————————日期:

【详解】机器人手腕结构图 机器人手腕是连接末端操作器和手臂的部件,它的作用是调节或改变工件的方位, 因而它具有独立的自由度,以 使机器人末端操作器适应复杂的动作要求。工业机器人一般需要6个自由度才能使手部达到目标位置并处于期望的姿态。为了使手部能处于空间任意方向, 要求腕部能实现对空间三个坐标轴x、y、z的转动,即具有翻转、俯仰和偏转三个自由度,如图2.31所示。通常也把手腕的翻转叫做Roll,用R表示;把手腕的俯仰叫做Pitch,用P表示; 把手腕的偏转叫Yaw,用Y表示。 图2.31 手腕的自由度(a)绕z轴转动; (b)绕y轴转动; (c) 绕x轴转动;(d) 绕x、y、z轴转动 手腕的分类 1.按自由度数目来分手腕按自由度数目来分, 可分为单自由度手腕、2自由度手腕和3自由度手腕。 (1)单自由度手腕,如图2.32所示。图(a)是一种翻转(Roll)关节, 它把手臂纵轴线和手腕关节轴线构成共轴形式。这种R关节旋转角度大, 可达到360°以上。图(b)、(c)是一种折曲(Bend)关节(简称B关节), 关节轴线与前后两个连接件的轴线相垂直。这种B关节因为受到结构上的干涉, 旋转角度小,大大限制了方向角。图(d)所示为移动关节。

图2.32单自由度手腕(a) R手腕;(b) B手腕;(c)Y手腕;(d) T手腕 (2) 2自由度手腕,如图2.33所示。2自由度手腕可以由一个R关节和一个B关节组成BR手腕(见图2.33(a)),也可以由两个B关节组成BB手腕(见图2.33(b))。但是,不能由两个R关节组成RR手腕,因为两个R共轴线,所以退化了一个自由度, 实际只构成了单自由度手腕,见图2.33(c)。图2.33 二自由度手腕(a) BR手腕; (b) BB手腕; (c) RR手腕 (3)3自由度手腕,如图2.34所示。3自由度手腕可以由B 关节和R关节组成许多种形式。图2.34(a)所示是通常见到的BBR手腕,使手部具有俯仰、偏转和翻转运动, 即RP Y运动。图2.34(b)所示是一个B关节和两个R关节组成的BRR手腕,为了不使自由度退化,使手部产生RPY运动,第一个R关节必须进行如图所示的偏置。图2.34(c)所示是三个R关节组成的RRR手腕,它也可以实现手部RPY运动。 图2.34(d)所示是BBB手腕, 很明显,它已退化为二自由度手腕,只有PY运动,实际上不采用这种手腕。此外,B关节和R关节排列的次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产生了其它形式的三自由度手腕。为了使手腕结构紧凑,通常把两个B关节安装在一个十字接头上, 这对于BBR手腕来说,大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结构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结构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者多自由度机器人,它的出现是为了解放人工劳动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结构则是实现机器人功能的基础,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工业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工业机器人,现代工业机器人大部分都是由三大部分和六大系统组成。 1.机械部分 机械部分是机器人的血肉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器人本体部分。这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1)驱动系统 要使机器人运行起来,需要各个关节安装传感装置和传动专治,这就是驱动系统。它的作用是提供机器人各部分、各关节动作的原动力。驱动系统传动部分可以是液压传动系统、电动传动系统、气动传动系统,或者是几种系统结合起来的综合传动系统。 (2)机械结构系统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机身、臂部、腕部和手部,每一个部分具有若干的自由度,构成一个多自由的机械系统。末端操作器是直接安装在手腕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可以是多手指的手爪,也可以是喷漆枪或者焊具等作业工具。 2.感受部分 感受部分就好比人类的五官,为机器人工作提供感觉,帮助机器人工作过程更加精确。这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1)感受系统 感受系统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用于获取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智能传感器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的水准。对于一些特殊的信息,传感器的灵敏度甚至可以超越人类的感觉系统。 (2)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是实现工业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相互联系和协调的系统。工业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制造单元、焊接单元、装配单元等。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设备或者多个零件存储装置集成为一个能执行复杂任务的功能单元。 3.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部分,可以直接或者通过人工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分也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1)人机交互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是使操作人员参与机器人控制并与机器人进行联系的装置,例如,计算机的标准终端、指令控制台、信息显示板、危险信号警报器、示教盒等。简单来说该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指令给定系统和信息显示装置。 (2)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根据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程序控制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1绪论 1.1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进化过程的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工业领域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机械手是模仿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工业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

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由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工业机械手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工业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1.2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和分类 1.2.1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组成。各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方框图1.1所示。 图1.1机器人组成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