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暂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统计办法和评价指标,适用于对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2 基本要求

2.1电力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适合现代化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使供电可靠性评价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特制定本规程。

2.2本规程以供电系统是否对用户停电为统计评价标准,统一了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

按照本规程统计计算的数据和指标,应成为供电企业下列诸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

——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和改造;

——编制供电系统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制定有关生产管理措施;

——制定供电可靠性标准和准则;

——选择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可行途径。

2.3供电企业应对其全部管辖范围内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管辖范围内的供电系统是指本企业产权范围的全部以及产权属于用户而委托供电部门运行、维护、管理的电网及设施。

2.4与本规程配套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代码,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组织编制,统一使用。

2.5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原《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办法》终止执行。

2.6 本规程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和统一修订。

3定义及分类

3.1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3.2供电系统及供电系统设施

3.2.1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外引线开始至低压用户的计量收费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其设施为连接至接户线为止的中间设施。

3.2.2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发电厂)10(20、6)千伏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为止,及10(20、6)千伏用户的电气设备与供电企业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

3.2.3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发电厂)35千伏及以上电压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35千伏及以上电压用户变电站与供电部门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

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

注:这里所指供电系统的定义及其高、中、低压的划分,只适用于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

3.3用户、用户统计单位、用户容量及用户设施。

3.3.1用户

3.3.1.1低压用户--以380/220伏电压受电的用户。

3.3.1.2中压用户--以10(20、6)千伏电压受电的用户。

3.3.1.3高压用户--以35千伏及以上电压受电的用户。

3.3.2用户统计单位

3.3.2.1低压用户统计单位--一个接受电业部门计量收费的用电单位,作为一个低压用户统计单位。

3.3.2.2中压用户统计单位--一个用电单位接在同一条或分别接在两条(多条)电力线路上的几台用户配电变压器及中压用电设备,应以一个电能计量点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在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普及之前,以10(20、6)千伏供电系统中的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用户统计单位,即一台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

3.3.2.3高压用户统计单位--一个用电单位的每一个受电降压变电站,作为一个高压用户统计单位。

3.3.3用户容量--一个用户统计单位的装见容量,作为用户容量。

3.3.4用户设施--固定资产属于用户,并由用户自行运行、维护、管理的受电设施。

3.4供电系统的状态

3.4.1供电状态--用户随时可从供电系统获得所需电能的状态。

3.4.2停电状态--用户不能从供电系统获得所需电能的状态,包括与供电系统失去电的联系和未失去电的联系。

3.4.3对用户的不拉闸限电,视为等效停电状态。

3.4.4自动重合闸重合成功,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成功,不应视为对用户停电。

3.5停电性质分类

?内部故障(IF)

?故障停电 - ∣

∣(FI)?外部故障(EF)

停电 - ∣?检修停电(MI)

(I)∣?计划停电 - ∣施工停电(CI)

∣∣(PI)?用户申请停电(ID)

?预安排停电 - ∣?临时检修停电(UM)

(SI)∣临时停电 - ∣临时施工停电(UC)

∣(UI)?用户临时申请停电(UD)

??系统电源不足限电(SS)

限电 - ∣

(LS)?供电网限电(DL)

3.5.1故障停电--供电系统无论何种原因未能按规定程序向调度提出申请,并在6小时(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前得到批准且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

3.5.1.1内部故障停电--凡属本企业(指地、市级供电企业,下同)管辖范围以内的电

网或设施等故障引起的故障停电。

3.5.1.2外部故障停电--凡属本企业管辖范围以外的电网或设施等故障引起的故障停电。

3.5.2预安排停电--凡预先已作出安排,或在6小时前得到调度批准(或按供用电合同要求的时间)并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

3.5.2.1计划停电--有正式计划安排的停电。

a)检修停电--按检修计划要求安排的检修停电。

b)施工停电--系统扩建、改造及迁移等施工引起的有计划安排的停电。

检修停电及施工停电,按管辖范围的界限,分别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c)用户申请停电——由于用户本身的要求得到批准,且影响其他用户的停电。

3.5.2.2临时停电--事先无正式计划安排,但在6小时(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以前按规定程序经过批准并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

a)临时检修停电--系统在运行中发现危及安全运行、必须处理的缺陷而临时安排的停电。

b)临时施工停电--事先未安排计划而又必须尽早安排的施工停电。

临时检修停电及施工停电,按管辖范围的界限,分别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c)用户临时申请停电——由于用户本身的特殊要求而得到批准,且影响其他用户的停电。

3.5.2.3限电--在电力系统计划的运行方式下,根据电力的供求关系,对于求大于供的部分进行限量供应,称为限电。

a)系统电源不足限电--由于电力系统电源容量不足,由调度命令对用户以拉闸或不拉闸的方式限电。

b)供电网限电--由于供电系统本身设备容量不足,或供电系统异常,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供电而对用户的拉闸限电,或不拉闸限电。

注:供电系统的不拉闸限电,应列入可靠性的统计范围,每限电一次应计停电一次,停电用户数应为限电的实际户数;停电容量为减少的供电容量;停电时间按等效停电时间计算。其公式如下:

限电后允许的供电容量)

等效停电时间=限电时间×(1-

限电前实际的供电容量

限电时间--自开始对用户限电之时起至恢复正常供电时为止的时间段。

3.5.3停电持续时间--供电系统由停止对用户供电到恢复供电的时间段,以小时表示。

3.5.4停电容量--供电系统停电时,停止供电的各用户的装见容量之和。单位为千伏安。

3.5.5停电缺供电量--供电系统停电期间,对用户少供的电量。单位为:千瓦时。

停电缺供电量的计算方法,统一按下列公式计算,即:W=K×S1×T

式中:W--停电缺供电量(千瓦时)。

S1--停电容量,即停止供电的各用户的装见容量之和(千伏安)。

T--停电持续时间,或等效停电时间(小时)。

K--载容比系数,该值应根据上一年度的具体情况于每年年初修正一次。

P

K= ——

S

P--供电系统(或某条线路)上年度的年平均负荷(千瓦)。

即: P =

*

8760)

上年度售电量(千瓦时 *闰年为8784。

S--供电系统(或某条线路)上年度的用户装见容量总和(千伏安)。 p 及S 系指同一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年平均负荷及其用户装见总容量。 3.6供电系统设施的状态及停运时间

3.6`1运行--供电设施与电网相连接,并处于带电的状态。

3.6.2停运--供电设施由于故障、缺陷或检修、维修、试验等原因,与电网断开,而不带电的状态,停运状态又可分为:

a.强迫停运(故障停运)——由于设施丧失了预定的功能而要求立即或必须在6小时以内退出运行的停运,以及由于人为的误操作和其他原因未能按规定程序提前向调度提出申请并在6小时前得到批准的停运。

b.预安排停运--事先有计划安排,使设施退出运行的计划停运(如计划检修、施工、试验等),或按规定程序提前向调度提出申请并在6小时前得到批准的临时性检修、施工、试验等的临时停运。

3.6.3停运持续时间--从供电设施停运开始到重新投入电网运行的时间段,为停运持续时间。停运持续时间分强迫停运时间和预安排停运时间。对计划检修的设备,超过预安排停电时间的部分,计作强迫停运时间。

注:对于设施停运而未造成供电系统对用户停止供电的情况,不予统计。 4. 评价指标与计算公式

4.1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指标,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计算,并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大类。

统计期间时间指处于统计时段内的日历小时数。 4.2可靠性主要指标及计算公式

4.2.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总用户数

每户每次停电时间)

(∑

=

户小时总用户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

(每次停电持续时间/?∑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外部影响)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外部影响)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 小时/户 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 =

户小时总用户数

每次受其影响的停电户时间每次外部影响停电持续/(?∑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HC-3: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小时/户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

户小时总用户数

每次限电停电户数

每次限电停电持续时间/(?∑

4.2.2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作RS-1:

供电可靠率=(1-

统计期间时间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100%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RS-2: 供电可靠率(不计外部影响) =(1-统计期间时间

电时间

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RS-3: 供电可靠率(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1-统计期间时间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4.2.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1: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户次总用户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

/∑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AITC-2: =

户次总用户数

电用户数)

(每次受外部影响的停(每次停电用户数)/∑-∑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TC-3: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

户次总用户数

(每次限电停电用户数(每次停电用户数)/∑-∑

4.2.4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记作AFTC 。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户次总用户数

(每次故障停电用户数/∑

4.2.5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记作ASTC 。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户次总用户数

数)

(每次预安排停电用户/∑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STC-3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STC-3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

户次总用户数

(每次限电停电用户数数)(每次预安排停电用户/∑-∑

4.2.6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在统计期间内,因系统对用户停电的影响折(等效)成全系统(全部用户)停电的等效小时数,记作SIEH 。

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小时系统供电总容量

每次停电时间)

(每次停电容量?∑

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

小时系统供电总容量

每次停电时间)

(每次停电容量?∑

4.3可靠性参考指标及计算公式

4.3.1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 4.3.1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户小时总用户数

每次预安排停电户数

(每次预安排停电时间/?∑

4.3.2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数。

∑(每次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用户)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 小时/户 总用户数

4.3.3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

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次小时预安排停电次数

(预安排停电时间)

/∑

4.3.4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 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次小时故障停电次数

(故障停电时间)

/∑

4.3.5平均停电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 4.3.5平均停电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 平均停电用户数=次户停电次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

/∑

平均停电用户数=

次户停电次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

/∑

4.3.6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的用户数。 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次户预安排停电次数

(每次预安排停电户数/∑

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

次户预安排停电次数

(每次预安排停电户数/∑

4.3.7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 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

次户故障停电次数

(每次故障停电户数)

/∑

4.3.8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一用户因停电缺供的电量。 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

户千瓦时总用户数

(每次停电缺供电量)

/∑

4.3.9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的电量。 4.3.9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的电量。 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次千瓦时预安排停电次数

电量电量)

(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

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

次千瓦时预安排停电次数

电量电量)

(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

4.3.10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缺供的电量。 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次千瓦时故障停电次数

量)

(每次故障停电缺供电/∑

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

次千瓦时故障停电次数

量)

(每次故障停电缺供电/∑

4.3.11设施停运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每百台(或百公里)因停运而引起的停电次数。

设施停运停电率=

百台(或百公里)年次百公里年数)

设施百台年数(或线路电的总次数

设施停运引起对用户停/

注:设施停运包括强迫停运(故障停运)和预安排停运。 注:设施停运包括强迫停运(故障停运)和预安排停运。

4.3.12设施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每次因停运而引起对用户停电的持续时间。

设施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

次小时的总次数

某类设施停运引起停电而引起的停电时间

(某类设施每次因停运/∑

4.3.13系统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供电系统每百公里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次数(高压系统不计算此项指标)。

4.3.13系统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供电系统每百公里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次数(高压系统不计算此项指标)。

系统故障停电率=百公里年次系统线路百公里年数

系统总故障停电次数/

4.3.14架空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公里架空线路故障停电次数。 架空线路故障停电率=百公里年次架空线路百公里年数

架空线路故障停电次数/

4.3.15电缆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公里电缆线线路故障停电次数。 电缆总故障停电次数

电缆线路故障停电率=——————————次/百公里年 电缆线路百公里年数

4.3.16变压器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变压器故障停电次数。 变压器故障停电率=百台年次变压器百台年数

变压器故障停电次数/

4.3.17断路器(受继电保护控制者)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断路器故障停电次数。

断路器故障停电率=百台年次断路器百台年数

断路器故障停电次数/

注:统计百台(公里)年数=统计期间设施的百台(公里)数×8760

统计期间小时数

注:统计百台(公里)年数=统计期间设施的百台(公里)数×

8760

统计期间小时数

4.3.18外部影响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因供电部门管辖范围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平均停电时间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之比。

外部影响停电率=

%100?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停电时间

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的

外部影响停电率(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的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100%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4.3.19在需要作扩大统计范围的指标计算时(如季度综合成年度以至多年度指标,一个地区扩大成多个地区指标等),应遵从“全概率公式”的原则,即:设事件A 的概率以事件B 1B 2……B n 为条件,其中所有Bi (i=1、2……n )均为互斥,且1)(1=∑-=Bi P n

i

则事件A 的概率P(A)为P(A)= )()/(1

Bi P Bi A P n

i ∑-=

如 a)计算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综合供电可靠率时以时户数加权平均;

b)计算相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综合用户平均停电小时和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时以户数加权平均。

5填报的有关规定

5.1由于电力系统中发、输变电系统故障而造成的未能在6小时(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以前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不同于因装机容量不足造成的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其停电性质为故障停电。

5.2用户由两回及以上供电线路同时供电,当其中一回停运而不降低用户的供电容量(包括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时,不予统计。如一回线路停运而降低用户供电容量时,应计停电一次,停电用户数为受其影响的用户数,停电容量为减少的供电容量,停电时间按等效停电时间计算,其方法按不拉闸限电的公式计算。

5.3用户由一回35千伏或以上高压线路供电,而用10千伏线路作为备用时,当高压线路停运,由10千伏线路供电并减少供电容量时,应进行统计,统计方法按不拉闸限电公式计算。对这种情况的用户,仍算作35千伏或以上的高压用户。

5.4对装有自备电厂且有能力向系统输送电力的高压用户,若该用户与供电系统连接的35千伏或以上的高压线路停运,且减少(或中断)对系统输送电力而影响对35千伏或以上的高压用户的正常供电时,应统计停电一次,停电用户数应为受其影响而限电(或停电)的高压用户数之和,停电时间按等效停电时间计算,其方法同前。

5.5凡在拉闸限电时间内,进行预安排检修或施工时,应按预安排检修或施工分类统计。当预安排检修或施工的时间小于拉闸限电时间,则检修或施工以外的时间作为拉闸限电统计。

5.6用户申请(包括计划和临时申请)停电检修等原因而影响其它用户停电,不属外部原因,在统计停电用户数时,除申请停电的用户不计外,对受其影响的其他用户必须按检修分类进行统计。

5.7由用户自行运行、维护、管理的供电设施故障引起其它用户停电时,属内部故障停电。在统计停电户数时,不计该故障用户。

5.8对单回路停电,分阶段处理逐步恢复送电时,作为一次事件,但停电持续时间按等效停电持续时间计算,其公式如下 :

等效停电持续时间=受停电影响的总用户数

停电用户数)(各阶段停电持续时间?∑

=小时受停电影响的总用户数

(各阶段停电时户数)∑ 式中:“受停电影响的总用户数”中的每一用户只能统计一次。

5.9线路跌落保险一相跌落时,引起的停电应统计为一次停电事件。具体规定如下: a.当一相熔断,全线为动力负荷时,视全线路停电。

b.当一相熔断,该线路动力负荷与非动力负荷大体相当时,可粗略的认为该线路有一半负荷停电。

c.当一相熔断,该线路以照明等非动力负荷为主时,可粗略的认为该线路有三分之一的负荷停电。

5.10由一种原因引起扩大性故障停电时,应按故障设施分别统计停电次数及停电时户数。例如:因线路故障,开关(包括相应保护)拒动,引起越级跳闸,则应计线路故障一次,停电时户数为由该线路供电的时户数,另计开关或保护拒动故障一次,其停电时户数为除故障线路外的其他跳闸线路供电的时户数。余可类推。

5.11采用各类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对用户实施不拉闸限电的统计按3.5.2.3不拉闸限电计算公式进行。

6统计报告

6.1统计报表格式及填写要求

6.1.1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

--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见表1。

--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见表2。

表1及表2须每季度修正统计一次,作为本季度可靠性计算的基础。每次统计的基本情况数据应与当时的电气结线图一致。

--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见表3。

6.1.2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情况统计表(高、中、低压通用),见表4。

本表是供电系统停电事件的实际记录,对用户每停电一次,均作为一次事件而加以记录(包括故障停电和预安排停电)。

6.1.3供电系统按停电原因、停电设备分类的统计分析表,见表5、表6。

6.1.4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表,见表7、表8。

6.1.5供电系统基本情况汇总表,见表9、表10。

6.1.6供电可靠性指标汇总表,见表11-表15。

注: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各类统计报告,按电压等级分别进行。

6.2关于统计报告的规定

6.2.1各级供电部门的可靠性专责人,负责可靠性数据的采集、核实、汇总与上报。可靠性数据报告,必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全面而客观地反应真实情况,做到准确、及时、完整。

6.2.2各级有关领导应负责认真贯彻执行本规程,不得违反或擅自修改,并积极支持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做好本职工作。

6.2.3各地(市)供电公司的供电可靠性数据(包括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的统计数据)应于本季度后的10日之内报送主管省(区、市)电力公司和集团公司;主管公司进行审核、汇总,属电力集团者报送集团汇总;电力集团和独立省(区、市)电力公司于本季后的15日之内报送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同时以表10和表13作为报表,经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寄送中心。

6.2.4若对已报可靠性管理中心的数据有修改意见,应在第二次规定报数时间之前(第四季度数据更改期限截止次年2月底),详细说明变化或更改的具体内容及原因,并以文件形式逐级上报。

6..3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在适当时候进行试点,届时另行通知。

附录A (标准的附录)供电系统线路编码原则(略)

附录B (标准的附录)停电性质分类中、英文对照

状态输入字符中文英文

I 停电Interruption

FI 故障停电failure Interruption

SI 预安排停电scheduled Interruption

IF 内部故障停电internal failure Interruption

EF 外部故障停电external failure Interruption

PI 计划停电planned Interruption

UI 临时停电unplanned failure

LS 限电limited service

MI 检修停电maintenance Interruption

CI 施工停电constructing Interruption

ID 用户申请停电Interruption by customer desire

UM 临时检修停电unplanned maintenance

Interruption

UC 临时工时施工停电unplanned constructing

Interruption

UD 临时用户申请停电unplanned Interruption

by customer desire

SS 系统电源不足限电system shortage

DL 供电网限电distribution limited

附录C (标准的附录)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中、英文对照

附录D (提示的附录)相关标准

IEC 1/1675/FDIS

Amendment 1 to IEV Chapter 191:

Depend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Part3-- Depend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quality CEA

表1 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日至年月日

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2 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日至年月日

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说明:一、地区特征的分类:1、市中心区:指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

2、市区:城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一般指地级市以“区”建制命名的地区。

3、城镇:县(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及工业、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

4、农村:城市行政区内的其它地区,包括村庄、大片农田、

山区、水域等。

二、线路性质分类:1、公用2、专用3、农用

三、双电源指用户能从供电系统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同时供电,或一回供电,其余作备用(指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且任一电源的供电能力均能满足该用户的全部负荷)。

表3 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统计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4 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情况统计表

(高中低压通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5 供电系统按停电原因分类统计表(高中低压通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6 供电系统按停电设备分类统计表

(高中低压通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日至年月日

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说明:表5中:自然灾害(0019)是指不可抗拒的洪水、飓风、滑坡;气候因素(0020)

是指一般雷电、风、雨、雪、冰;人员过失(0032)是指非运行、检修人

员过失。

外部影响是指非本企业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电网及设施,其故障停电属外

部影响的有:0016、0019、0037、0049、0051;预安排停电属外部影响的

有:0063、0068、0072。

表6中:其它设施(0000)是指统计本电压等级范围以外的各类供电设施,与表5中编码为:0042、0043、0044、0045、0046、0047、0073、0074、0075、

0076、0077、0078的停电原因相对应。

表7 高压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月日至年月日

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8 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9 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汇总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10 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基本情况汇总表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填报单位:电压等级:

主管:审核:制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11 高压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汇总表

(主要指标)

系统名称:统计期限:年

蒙特卡洛法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3 蒙特卡洛法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3.1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内容与意义 可靠性指的是处于某种运行条件下的元件、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网在各种运行条件下,向用户持续提供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电能的能力。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充裕度(Adequacy)和安全性(seeurity)两个方面。充裕度是指在考虑电力元件计划与非计划停运以及负荷波动的静态条件下,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应电能的能力,因此又被称为静态可靠性。安全性指的是电力系统能够承受如突然短路或未预料的失去元件等事件引起的扰动并不间断供应电能的能力,安全性又被称为动态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充裕度评估的算法和应用关注较多,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很多函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以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概率分析为基础,在原理、建模、算法和应用等方面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由于电力系统的规模很大,通常根据功能特点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如发电、输电、发输电组合、配电等子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通常也是对上述子系统单独进行。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的任务、模型、算法都有较大区别。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供电,不会出现切负荷的事件。如果系统受到某些偶发事件的扰动,如元件停运(包括机组、线路、变压器等电力元件的计划停运与故障停运)、负荷水平变化等,可能会引起系统功率失衡、线路潮流越限和节点电压越限等故障状态,进而导致切负荷。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系统偶发故障的概率分布及其后果分析,对系统持续供电能力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并找出影响系统可靠性水平的薄弱环节以寻求改善可靠性水平的措施,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3.2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方法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可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两类。确定性方法主要是对几种确定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进行分析,校验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在电源规划中,典型的确定性的可靠性判据有百分备用指标和最大机组备用指标;电网规划

高可靠性供电系统

高可靠性供电系统 具有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公司生产用电属于二级负荷用电企业,设计总容量达到46000KV A,工厂的10KV开闭所共有四条进线和三十八条出线。主进线由厂内专用110KV/10KV永安变电站进行两回路双母线供电,备供即保安电源由新桥变10KV双回路进行供电,供电能力达到16000KV A,永安变电站坐落在我公司厂区,其项目是省电力公司根据我公司的实力和发展前景专项投资8000万建成的。此变电站属于我公司专供变电站。 大型循环冷却水系统 采用台湾良机公司产5*2500m3/h钢混冷却塔,加上功能先进的自控系统可以根据热负荷变化自动变频加卸载,是国内生物制药行业为数不多的系统;与之配套的软化水采用全自动运行和再生处理、循环供水系统采用大型3000m3/h水泵运行为主小型水泵全自动变频调节为辅的模式,实现了无人值守。本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无论装置规模还是节能水平都达到国内同类医药厂家之首。 热力系统 为了保证公司生物医药生产的需要,公司专门征地100亩,投资6800万元建设示范区南区供热中心,除满足本企业用热负荷外尚可满足入区兄弟企业的用热要求。现已建成2*20t/h锅炉2台,一次建成配套的煤棚,粉煤、运煤系统,水处理系统,烟尘处理系统,除尘出渣系统等辅助设备,还将根据热负荷的增加继续投资陆续建设3*35t/h锅炉。该系统设备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环保节能,是示范区重点支持建设项目。 生物发酵罐系统 工厂装备了目前生物制药行业最先进的发酵罐。其结构是上海医药设计院亚达发搅拌设备有限公司(美国开米尼公司设计模型)。其结构式上海医药设计院亚达发搅拌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国内鲁抗西安制药厂等百余家国内企业设计制造了搅拌机)根据国外技术结合本公司产品特性专门设计的SPIDI系列产品,主要有径向流与轴向流相结合的搅拌系统、双层内外循环冷却系统等组成。 生物发酵DCS控制系统 与发酵罐相配套的发酵工艺DCS控制系统采用温度:±0.5℃;PH:0.1--0.2;补料:1%,并且具有分散性强,支持cpu、电源、通讯、I/O冗余,精度达到16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暂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统计办法和评价指标,适用于对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2 基本要求 2.1电力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适合现代化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使供电可靠性评价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特制定本规程。 2.2本规程以供电系统是否对用户停电为统计评价标准,统一了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 按照本规程统计计算的数据和指标,应成为供电企业下列诸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 ——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和改造; ——编制供电系统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制定有关生产管理措施; ——制定供电可靠性标准和准则; ——选择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可行途径。 2.3供电企业应对其全部管辖范围内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管辖范围内的供电系统是指本企业产权范围的全部以及产权属于用户而委托供电部门运行、维护、管理的电网及设施。 2.4与本规程配套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代码,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组织编制,统一使用。 2.5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原《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办法》终止执行。 2.6 本规程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和统一修订。 3定义及分类 3.1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3.2供电系统及供电系统设施 3.2.1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外引线开始至低压用户的计量收费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其设施为连接至接户线为止的中间设施。 3.2.2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发电厂)10(20、6)千伏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为止,及10(20、6)千伏用户的电气设备与供电企业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 3.2.3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发电厂)35千伏及以上电压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35千伏及以上电压用户变电站与供电部门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1.1 大电网可靠性的测度指标 1. (电力系统的)缺电概率 LOLP loss of load probabilit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概率,即 ∑∈=s i i P LOLP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S 为给定时间区间内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系统状态全集。 2. 缺电时间期望 LOLE loss of load expect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小时或天数的期望值。即 ∑∈=s i i T P LOLE 式中:i P 、S 含义同上; T 为给定的时间区间的小时数或天数。缺电时间期望LOLE 通常用h/a 或d/a 表示。 3. 缺电频率 LOLF loss of load frequency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次数,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S i i F LOLF 式中:i F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频率;S 含义同上。LOLF 通常用次/年表示。 4. 缺电持续时间 LOLD loss of load duration 给定时间区间内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的平均每次持续时间,即 LOLF LOLE LOLD = LOLD 通常用小时/次表示。 5. 期望缺供电力 EDNS expected demand not supplied 系统在给定时间区间内因发电容量短缺或电网约束造成负荷需求电力削减的期望数。即 ∑∈=S i i i P C EDNS 式中:i P 为系统处于状态i 的概率;i C 为状态i 条件下削减的负荷功率;S 含义同上。期望缺供电力EDNS 通常用MW 表示。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分析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分析 李朝顺 (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辽宁沈阳 110003) 摘要:可靠性贯穿在产品和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形成可靠性工程这门新兴学科。可靠性工程涉及原件失效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系统可靠性的定量评定、运行维护、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等各方面,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实间性三大特点。其可靠性评估方法是可靠性研究领域一直探索的方向,本文对现有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论述和分析,为可靠性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系统可靠性评估分析 1电力系统可靠性概述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则用来作为可靠性的特性指标,表示元件可靠工作的概率,可靠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故障少,维修费用低;可靠度低,就意味着寿命短,故障多,维修费用高。 现代社会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大,电能的使用已遍及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相应的辅助设施,按规定的技术经济要求组成的一个统一系统。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经过输电网和配电网将电能输送和分配给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电力系统基本结构图 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可靠性工程理论开始逐步引入电力工业,电力系统可靠性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学科,成为电力工业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已渗透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制造、建设安装、运行和管理等各方面,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2所示。 图2可靠性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所谓电力系统可靠性,就是可靠性工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与电力系统工程问题相结合的应用科学。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电力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与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两个方面。电力系统可靠性实质就是用最科学,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安全管理。因此,一切为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活动都属于电力工业可靠性工作的范畴,都是为了提高电力工业可靠性水平所从事的服务活动。 通常,评价电力系统可靠性从以下两方面入手[2]。 (1) 充裕性(adequacy)—充裕性是指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给用户总的电力需求和总的电能量的能力,同时考虑到系统元件的计划停运及合理的期望非计划停运.又称为静态可靠性,即在静态条件下电力系统满足用户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充裕性可以用确定性指标表示,如系统运行时要求的各种备用容量(检修备用、事故各用等)百分比,也可以用概率指标表示,如电力不足概率(LOLP),电力不足时间期望值(LOLE),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等。 (2) 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承受突然发生的扰动,如突然短路或未预料到的失去系统元件的能力,也称为动态可靠性, 即在动态条件下电力系统经受住突然扰动且不间断地向用户提供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安全性现在一般采用确定性指标表示,例如最常用的可靠 性工 程在 电力 系统 中的 应用 元件故障数据统计和处理 可靠性数学理论 电源可靠性 输电系统可靠性 配电系统可靠性 大电力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 电气主接线可靠性 负荷预测 可靠性设备预诊断 故障分析 可靠性指标预测 建设安装质量管理 最佳检修和更换周期的确定 运行方式可靠性定量评估 可靠性工程教育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发电设备可靠性得统计及评价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得所有发电企业(火电厂、水电厂(站)、蓄能水电厂、核电站、燃气轮电站)发电能力得可靠性评估。 2基本要求 2、1发电设备(以下如无特指,机组、辅助设备统称设备)可靠性,就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得能力。 2、2 本标准指标评价所要求得各种基础数据报告,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设备得真实情况。 2、3 “发电设备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程序、事件编码、单位代码,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编制,全国统一使用。 2、4 发电厂(站)或机组,不论其产权所属,均应纳入全国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行业管理。 3 状态划分 3、1发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状态划分 ?全出力运行 ∣(FS) ∣ ?运行—∣?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PD) ∣(S)∣∣?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1) ∣∣降低出力运行-∣∣第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2) ∣?(IUND) ?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第3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3) ?可用-∣ (IUD)?第4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4) ∣(A) ∣ ∣∣ ∣∣?全出力备用(FR) ∣?备用-∣ ∣(R) ∣?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PD) ∣?降低出力备用—∣?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1) ∣(RUND)?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第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2) ∣ (RUD)∣第3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3) ∣?第4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4) ∣ ?在使用—∣ ∣(ACT)∣ ∣∣ ∣∣?大修停运(PO1) ∣∣?计划停运—∣小修停运(PO2) 机∣∣∣(PO) ?节日检修与公用系统计划检修停运(PO3) 组∣∣∣ —-∣?不可用-∣ 状∣ (U)∣ 态∣∣?第1类非计划停运(UO1)? ∣∣∣第2类非计划停运(UO2)∣—强迫停运(FO)

电力系统可靠性作业二

电力系统可靠性第二次作业 电卓1501 杨萌201554080101 1.什么是电力系统可靠性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对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应电力和电能能力的度量。包括充裕度和安全性两个方面。 2.什么是充裕性 充裕度( adequancy,也称静态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维持连续供给用户总的电力需求和总的电能量的能力,同时考虑系统元件的计划停运及合理的期望非计划停运 3.什么是安全性 安全性( security,也称动态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承受突然发生的扰动的能力。 4.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哪几大类 发电系统可靠性,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输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及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可靠性。 5.可靠性的经典定义 指一个元件或一个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6.元件 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7.系统 是由元件组成的整体,有时,如果系统太大,又可分为若干子系统。 8.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价 通过一套定量指标来量度电力供应企业向用户提供连续不断的、质量合格的电能的能力,包括对系统充裕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衡量。 9.不可修复元件的寿命 不可修复元件的寿命是指从使用起到失效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10.故障率 假设元件已工作到t时刻,则把元件在t以后的△t微小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条件概率密度定义为该元件的故障率。 11.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可靠度:表示元件能执行规定功能的概率,通常用可靠度函数R(t)表示,在给定环境条件下时刻t前元件不失效的概率:R(t)=P[T>t],R(t)=1-F(t) 不可靠度:F(t)只元件的损坏程度,称为元件的故障函数或不可靠函数。 R(t)=e^(-λt) F(t)=1- e^(-λt) 12.什么是可修复元件 指投入运行后,如损坏,能够通过修复恢复到原有功能而得以再投入使用。 13.元件描述修复特性指标有哪些? 修复率、未修复率、修复度、平均修复时间 14.元件修复率 表明可修复元件故障后修复的难易程度及效果的量成为修复率。 通常用表示,其定义是:元件在t时刻以前未被修复,而在t时刻后的△t 微小时间内被修复的条件概率密度: 15.元件未修复率 元件为修复率定义式: 即实际修复时间大于预定修复时间的概率。 16.元件平均修复时间与修复率之间的关系 元件修复度: 元件平均修复时间MTTR:当元件的修复时间Tu呈指数分布时,其平均修复时间MMTR=

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促进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提高公司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总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评价、指导、分析、预测系统,努力提到电力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 第三条电力可靠性统计评价工作执行以下标准标准: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793-2001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7-2003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6-2003 《新建发电机组启动试运阶段可靠性评价办法》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天津石化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公司成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设备管理部是天津石化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外协调工作。 第六条可靠性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及上报工作,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的规定,维护可靠性指标的公正性、准确性与权威性。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可靠性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干预。 第七条,公司设备管理部负责电力可靠性归口管理,主要职责为: (一)贯彻执行中国石化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制定适合于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和奖惩制度等。

(二) 分解落实集团公司下达的电力可靠性指标,并实施监督和考核。将可靠性指标作为考评电力生产单位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按照电力可靠性管理有关规程及规章制度,统计、分析本企业各类可靠性数据和信息,并按规定上报。 (四)运用可靠性管理方法安排设备检修计划,并将可靠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作为评估检修质量及技术改造效果的主要依据。 (五)运用可靠性分析评价理论,定期对本企业设备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改善本企业电力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定期召开本企业电力可靠性分析会,全面评价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检修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并制订年度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七)定期进行可靠性业务培训,确保一线人员能准确判断设备可靠性状况,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 第三章可靠性统计、分析和评价 第七条电力可靠性的设备状态、术语和评价指标的定义按《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的规定执行。 (一)发电设备 1、在使用:指机组处于要进行统计评价的状态。 2、可用:指机组处于能运行的状态,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能够提供多少容量。可用状态还分为运行和备用两种状态。 3、不可用:指机组因故不能运行的状态,不论其由什么原因造成。不可用状态还可分为计划停运和非计划停运两种状态。 4、停用机组:指机组经企业批准封存停用或长期改造停用者。处于该状态的机组不参加统计评价。

风力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体系

风力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体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用电量不断增加,风力发电系统有了很大进展。由于风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点,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对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如何准确评估风力发电系统可靠性,这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首先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故障受阻电能相等的方法,用相同容量的发电机等效替代风电机“组串”,并根据元件状态特性对系统可靠性状态进行划分,最后建立时间、出力、系统等指标体系。 关键词:风力发电系统;等效替代;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引言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迅猛发展,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发电技术之一。由于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使得大规模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后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如何准确评估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显得非常重要。 1风力发电系统的特点 1.1风机输出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1)季节与时间的影响 中国“三北”地区风资源较为丰富。一般来说,一年中春季和冬季风资源较丰富,夏季风资源较贫乏;在一天中来说,白天风资源较贫乏,而夜晚风资源较丰富。 2)风速大小的影响 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输出功率都与风速息息相关。图1给出了风电机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曲线。 2可靠性状态的划分 1)全额运行状态:当风速较快时,即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能够达到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2)资源限制减额运行状态:当风速较慢时,即风力发电系统输出功率低于总装机容量的70%。3)故障减额运行状态:风力发电系统部分元件故障导致输出功率减少的状态。 3可靠性指标体系 3.1时间指标 1)全额运行时间FRH:风力发电系统处于全额运行状态(即输出功率达到总装机容量70%)的累计运行时间。2)资源限制减额运行时间RDH:风力发电系统由于风速的限制,输出功率小于总装机容量的70%的累积运行时间。3)故障减额运行时间FDH:风力发电系统中部分元件故障,导致输出功率减小的累积运行时间。4)故障停运时间FOH:风力系统由于元件故障发生全站停运的累计时间。由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论文

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摘要】自1958年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至今,我国铁路电气化建设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电气化铁路的整体设计能力、材料创新、施工安装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特别是关系到系统可靠的标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 0 引言 牵引供电系统的故障一般由四个方面的原因构成:一是供电回路存在缺陷,回路的个别导流零件能力不足或不可靠,烧损设备,造成回路不通,造成断电故障。二是绝缘器件击穿,造成回路短路故障。三是受力件不可靠造成断裂等故障。四是几何尺寸不满足弓网要求(连接件松动等)造成的机械故障。 1 供电回路故障 以京局某某线为例:正线上接触网的承力索导线都为铜合金,其相加的截面积远大于供电线的截面积(供电线为铝线),这里还不包括车站间的侧线并联线路,供电线的通过电流能力与接触网不匹配;变电所的母线与变压器容量不匹配;接地系统的接地同流能力与安全保护的要求不匹配,比如没有考虑腐蚀等条件下的可靠性,接地设备与对地安全不匹配。特别是一些连接部位的可靠性有待提高,比如:变电所内软母线间的连接线夹因连接不牢靠发生多次烧损故障,穿墙套管内本身散热不如一般裸线,但其截面积远小于其连接的裸线,致使穿墙套管部位成为薄弱部位;国内生产的电缆接头部分接触面积严

重不足,发生多起烧损事故;其它还有开关引线与接触网的连接,开关引线与设备线夹的连接,供电线跳线的连接,接地装置的设置等问题。 2 受力零件故障 2012年在济局某某线验收的时候发现软定位器后边的调节部分,其连接钢绞线只有10mm的直径,当时我们不同意接收,很担心连接线会断掉,但当时厂家拿出了实验报告说是高强度钢合格的。但至今我还是很担心其可靠性,认为定位器与连接线的使用寿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在京局某线2006年~2014年间接触网因两线间抬高不够或间距不够,长期摩擦引起的断线多达11起。 再如:在2000年以前的设计,不论是接触网支柱还是硬横梁设计的都较小,虽然能够满足当时的容量要求,但考虑使用年限不够,比如,丰沙大线的支柱更换和某局硬横梁因使用钢材较小,多次发生过硬横梁接头处塌陷等。 3 绝缘击穿故障 在京局某某线2006年~2014年间发生最多的就是绝缘击穿和污闪故障,特别是电力机车绝缘子较短,高速运行下容易污秽,产生的击穿瓷瓶或污闪占到了绝缘故障的一半以上。 4 连接螺栓松动故障 经引进德国技术,一般接触网上的吊弦、电连接、定位器等装置的连接螺栓都有锁片装置,很好的防止了在弓网震动下的松动,但其

供电可靠性

现有电网的基础理论 1.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计算 (1)供电可靠性 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作RS-1。 供电可靠率=(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 (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每户每次停电时间)/总用户数=∑(每次停电持续时间*每次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h/户 (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1。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每次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 (4)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每一户的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F。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h/户 (5)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局吧故障停电次数,记作AFTC。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每次故障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 (6)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 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 记作AIHC-S。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每次预安排停电用户数*每次预安排停电时间)/总用户数h/户 (7)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记作ASTC 。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每次预安排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 这些可靠性指标反应了城市的电网建设情况、设备供电能力和电力部门停电管理的综合水平。指标与各种因素有关,例如网架结构、不同设备的可靠性、线路长度及负荷的专供能力等。 2.供电可靠性主要影响因素 (1)网架结构接线方式 针对中压配电系统典型接线方式主要有单辐射、单联络、多联络。 1)单辐射:线路或设备故障检修时,用户停电范围大,当电源故障时,则将导致整条线路停电,供电可靠性差,不满足N-1要求。 2)单联络:通过一个联络开关,将来自不同变电站的母线或相同变电站不同母线的两条馈线连接起来,任意区段故障,闭合联络开关,将符合专供,可满足N-1要求。供电可靠性高。 3)多联络:线路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方式,使任意一段线路出现故障时,均不影响其他线路段正常供电,缩小了每条线路的故障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由于联络较多,提升了线路的利用率。 (2)停电分类及原因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发展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发展 发表时间:2019-07-15T11:39:19.82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23期作者:薛琦 [导读] 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任务就是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且要保证供电的质量。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050000) 摘要: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任务就是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且要保证供电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增长,电网向远距离、超高压甚至特高压方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网络的规模日益庞大,结构也日益复杂。本文在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了可靠性分析中的两个准则即N-1准则和概率性指标或变量的准则,在概率、频率、平均持续时间、期望值等指标框架内,讨论了解析法和蒙特卡洛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关键词:系统可靠性解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 一、可靠性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可靠性概念的提出开始于工业,并首先在军用的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西欧和日本以及前苏联等国家电力系统陆续出现稳定性的破坏事故,导致了大面积的停电,因此可靠性技术引入了电力系统。 1968年成立了美国电力可靠性协会,在美国的12个区各自制定可靠性准则,保证电力系统能经受较大事故的冲击,避免由于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 1981 年随着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加入改名为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 20世纪90年代电力市场的出现和1996年美国西部发生的两次停电事故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可靠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近些年来不断发生大范围的停电事故,事故发生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示:确定性准则在大电网的规划和运行中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来全面反映电网的状态,如需要考虑电网的一些随机事件。 二、可靠性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任务就是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且要保证供电的质量。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估也要求更加准确,但是系统元件的不断增加,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所以在可靠性评估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发展单一的对发电系统或输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在实际中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评估中要考虑元件的响应、网络结构、电压的质量等因素,所以计算量比较大计算也极其复杂。同时,回顾各大连锁停电故障,可以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随着故障的连锁发生而不断恶化,系统内其他元件承受的负荷不断增加,系统趋近于某种临界状态,此时某些小概率故障(例如输电线路悬垂增加与树木接触,保护的隐性故障等)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且一个小的事件可能会导致一个大事件乃至突变。而且,调度人员可能由于对当前系统的状态缺乏估计和了解,忽视了某些看起来平常的扰动,结果却可能导致无法估计的停电损失;或者出于对连锁大停电故障的过分担忧,实施相对保守但更加安全的控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运行经济性。因此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如何利用新的方法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反映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并提高计算的速度,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三、可靠性评估准则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相应的辅助设施,按照规定的技术经济要求组成的统一系统。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可靠性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学科,成为电力工业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电力系统可靠性实质就是用最科学、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安全管理。 可靠性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则用来作为可靠性的特性指标,表示元件可靠工作的概率,可靠度高,就意味着寿命长,故障少,维修费用低;可靠度低,就意味着寿命短,故障多,维修费用高。 可靠性评估准则,因为在电力系统中所需要的可靠性水平应达到一定的条件,所以可靠性评估应该对应相应的可靠性准则。在可靠性分析中有两个准则分别是N-1准则和概率性指标或变量的准则。在传统的可靠性评估中主要采用的是N-1准则。确定性的N-1准则已经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广泛的使用了许多年,该准则概念清晰,可操作性好。N-1准则是指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中任意一元件(如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无故障或因故障断开后,电力系统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并且其他元件不过负荷,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的范围内。 这一准则要求单个系统元件的停运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或者负荷削减。但同时N-1准则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没有考虑多元件失效;第二是只分析了单一元件失效的后果,而没有考虑其发生的概率多大。如果选择的故障事件不是非常严重,但是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基于该类故障事件的确定性分析得出的结果仍然会使系统有较高的风险。相反,即使一个具有严重后果的故障事件发生但是它的的概率可忽略不计,基于这类事件的确定性分析就会导致规划评估中过分投资。 概率评估不仅可计及多重元件的失效事件,而且可以同时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事件发生的概率,将二者适当结合可以得到如实反映系统可靠性的指标。使用概率性指标评估的目的是在系统评估过程中增加新的考虑因素,而不是代替已经在可靠性评估中使用了多年的N-1准则,两者之间并无冲突,将二者结合起来可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四、可靠性评估方法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通过定量的可靠性指标来度量的。为了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和便于进行可靠性预测,已提出大量的指标,其中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概率:如可靠度,可用率等; (2)频率:如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故障次数; (3)平均持续时间:如首次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两次故障间的平均持续时间、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等; (4)期望值:如一年中系统发生故障的期望天数。 上述几类指标各自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系统的可靠性状况,各自有其优点及局限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是采用多种指标来描述一个

提高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分析

提高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8T11:00:02.6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安宗成 [导读] 摘要:电力事业关乎社会民生,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背景下,对于电能的需求度不断增长,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成为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国网四川射洪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电力事业关乎社会民生,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背景下,对于电能的需求度不断增长,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成为当前首要任务之一。电力系统运行中,由于系统中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和设备,导致系统结构十分复杂,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安全隐患。就提升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展开分析,提出有效对策予以实践。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引言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反映了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是供电企业电能质量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一旦停电,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提高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电力设备自身的可靠性。主要内容包括:供电回路,多电源以及环网等结构形式、设备质量情况、设备安装情况、设备自动化情况、供电容量和裕度、继电保护以及自动装置动作准确性等等。例如配电变压器所发生的故障(主要包括铁芯局部短路、铁芯烧毁等)会造成绝缘被破坏、线圈发生短路或者断线问题会造成对地击穿情况、分接开关触头被灼烧会造成放电问题等等;10kV真空断路器也是易发生故障的重要设备,其故障问题主要包括开断无法有效执行、关合不同期、三相不同期等等。另外,配电线路的绝缘性能相对较差,一旦受到高压或者短时过电压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闪络或者击穿的问题。除此之外,开闭所和配电室也存在着各种故障隐患,主要包括电缆进出线、中间接头故障等等。电压互感器也常常会出现局部放电、绝缘劣化和接地击穿等问题,电流互感器常常会出现二次开路的问题,例如引线接头接触不良,一旦受潮绝缘下降就会造成接地击穿。 (2)配电系统不完善。配电网的供电半径较大,并且导线的截面积较小,可靠性相对较差,一旦出现停电常常是成片大面积停电。另外,配电系统相对不够完善,自动化处理事故的能力相对较低,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处理故障并恢复供电。同时,人工数据采集技术能力相对较低,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3)工作人员的可靠性问题。岗位人员所具有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设备的操作能力、设备的运行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维修检测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电可靠性。所以要加强岗位人员技术能力、职业素质、检测维修水平和故障排除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4)配电系统所处的地理条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可能影响到低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另外,配电网络的结构情况、配电网的性能以及管理水平、电源的容量等都会对供电系统可靠性造成影响。 2提升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2.1加强电网改造力度,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 我国对于电网建设重视程度较高,在智能电网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如何能够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成为当前首要任务之一。从电力系统角度来看,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应该贯穿于电网改造规划、设计和建造全过程,优先考虑供电可靠性,最后考虑电网经济性。 2.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供电可靠性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背景下,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电网运行可靠性,应该大力推行状态检修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用停电检修。在当前电网改革背景下,电网检修如果长期采用停电检修,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到人们正常生产生活,所以可以通过应用免维护和可靠性较高的电气设备,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以往的周期性计划检修局限性较大,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设备运行需要,所以应该大力推广状态检修模式,根据设备设计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修,如果存在故障需要及时有效予以解决,确保电气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与此同时,带电作业可以在不断电的前提下进行检修和维修,技术性较强,但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2.3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应该对现有配电网进一步改造和升级,应用现代化技术,提升配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便于出现故障问题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并将故障区域隔离,避免对正常部件产生影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快速判断故障位置,缩短寻找故障时间,将故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对配电网整体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可以将故障检修和解决时间进一步缩短,为后续的状态检修提供有效依据,促使配电网灵活配置资源,提升配电网运行可靠性。 2.4提升线路绝缘性能 由于架空线路自身特性,长期暴露在野外环境下,很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线路绝缘性能下降,进而出现线路故障,不仅影响到正常的供电,还会加剧运营成本。所以,应该正确看待绝缘性能对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提升输电线路绝缘水平,从而降低绝缘组织损坏,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3提升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组织途径 3.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首先,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促使管理人员可以养成良好的管理意识,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贯穿于生产和管理全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正确看待自身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在掌握一定文化水平的同时,可以深入生产各个环节,更为充分掌握操作方法和管理软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应该聘用具备过硬专业能力的人才,负责可靠性管理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影响较为深远。其次,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是一个整体,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所以,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及时共享信息,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促使可靠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所以,还应该选择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确保可靠性管理网络得以顺利构建。最后,电力企业需要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和国家规定,建

浅谈电力系统可靠性

浅谈电力系统可靠性 随着电力工业引入市场机制,市场条件下的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系统运营经济性之间的矛盾便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电力市场的运营过程中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简单论述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挑战等。 标签:电力系统可靠性发展挑战 1 基本概念 1.1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元件、设备、系统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额定功能的概率。 1.2 电力系统可靠性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充裕度和安全性。前者是指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发电容量和足够的输电容量,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用户的峰荷要求,表征了电网的稳态性能,后者是指电力系统在事故状态下的安全性和避免连锁反应而不会引起失控和大面积停电的能力,表征了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 2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 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质量合格的电能是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因为电力系统设备很复杂,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及与之配套的二次设备,这些设备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如果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将对电力企业、用户和国民经济,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社会现代化速度越来越快,生产和生活对电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停电造成的损失以及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也将日益显现。因此,要求电力系统应有很高的可靠性。 3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可靠性 现如今人们普遍思索的问题是怎样揭示电力系统可靠性背后所隐含的经济意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有:怎样将客户的可靠性需求货币化、如何评价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新的适应电力市场需求的可靠性指标怎样设定等。这些研究仍面临一个普遍问题:即使人们已经认识到可靠性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并感觉到其背后所蕴涵的经济意义,但在对可靠性的价值研究时,却往往摆脱不了对可靠性进行“收费”的思想。我们应当在市场的环境中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发挥作用。为此就要去探索如何利用市场的供给需求机制实现统一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目的。有些资料中提到了可靠性价值的概念,但并没有就在市场条件下的可靠性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系统可靠性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而这些也正是电力市场环境下可靠性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