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生态建设与水质处理方法

人工湖生态建设与水质处理方法
人工湖生态建设与水质处理方法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近年来,在高档住宅区和大型公共绿地中配置人工湖的建设大量涌现,水景成为高档住宅和公共绿地中主要视点。但有些人工湖忽视水生态的建设,人工湖的生态自净能力脆弱,一旦受到污染物的冲击,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为降低,甚至成为臭水汇集之地。用物理、化学法治理人工湖,只能暂时缓解水体的恶化程度。若用换水来改善水质状况,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研究者对生态工程措施治理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过理

论研究,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治理工程。但此类应用主要在大型的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的治理,将其应用于小型人工湖治理的实例尚未见报道。因此在建设人工水景时应首先考虑水体内生态系统的设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水生湿地植物和水生动物并在水中添加微生物。有条件时应配置相应的设备,促进水循环。

武汉地区已建成和拟建的人工湖,设计思路不同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水泥为底质,水泥驳岸,不设置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此类人工湖景观呆板,缺乏自然情趣,自净功能薄弱。一旦受到大量污染物的冲击,水质迅速恶化,易引发藻类大量繁殖,透明度下降,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形成污水

库。二是仿造天然湖泊,对人工湖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面的开阔奔放与大环境绿化的背景融为一体。湖以泥为底,并配置既有抗污吸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又有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湖中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动植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抑制藻类的繁殖,在藻类大量繁殖前,设法不让其形成优势物种,因而控制产生富营养化。此类人工湖只要维持奠生态系统平衡,可防止水质恶化。

人工湖的生态设计实例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统一与微差、节奏与韵律、空间与尺度等美学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结合地形、水面、绿化、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体现21世纪人与自然融合的人性化设计,是人工湖建设发展的趋势。设计原则为“内外呼应、收放结合、软硬协调、天人合一”,强调水面与绿色植物、雕塑小品以及人工建筑的有机结合。其中“天人合一”是指:人工湖景观生态设计应从人居环境质量出发,以人为本,合理划分功能区,在湖中和沿岸配置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既有抗污吸污能力较强的环保型群落,又有杀菌防病功能的保健型群落,更有模拟自然、情景交融的观赏型群落,体现出“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规划设计主题。如金

银湖公园沿岸配置柳树、迎春花;水边配置了黄花鸢尾、再力花、千屈莱、花叶芦竹等挺水植物:水面配置了睡莲、荷花、荇莱等浮水植物;水中则配置了轮藻、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水体中还放养了鳙、鲢等上层鱼类,同时底层放养了少量螺类。这样构成了初级水体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系统内水质能保持良好,并且物种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在解放公园的人工湖则沿湖岸分层配置了香蒲、干屈莱、再力花、金叶水菖蒲、黄莒蒲,水面配置了大量的睡莲。高大的香蒲和再力花形成了湖岸背景并为水生动物提供庇护之地和生

存环境。在此水景建设之前,湖中没有水鸟,而在建成一年以后湖中出现了水鸟。这说明物种在增加,水体生态系统趋于完善。

生态水质处理措施

水质净化原则从生态学角度而言,水体污染的实质就是生态失衡。如欲维持其原有良好的状况,应保持其生态平衡,疏通其物流的途径,保障有机质及营养盐的输入与输出平衡对已污染的水体,可通过改变污染质的迁移、转化、输出大于输入的途径和量,增加输出,减少输入,增支节收,形成新的不平衡,化解淤积:待水体中污染质总量与浓度降低到预期的要求后,再调整输入与输出的途径和量,维持新的收

支平衡。为此,要结合多途径、多措施,包括污染质的迁移、转化、转化后产品的利用及输出等环节形成一链网系统。各环节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成一系统。否则,仅以孤立的单一环节是难以维护水体生态平衡的。初步的做法是先概算出有机质和营养盐的输入量,然后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生物量估算营养盐的吸收量,推算出所需植物数量并配置相应的植物种类。植物种类应选用吸收能力强,生物生长量大,根系发达,抗性强的品种。如.香蒲、宽叶泽苔草、芦苇、香根草、大漂、埃及莎草、梭鱼草、鸢尾等。此外水面还应配置浮水植物,如睡莲、荇莱、狐尾草、菱、眼子菜、蕹莱等。

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岸坡植物配置可在水深0.5m以下的岸坡区种植挺水植物香蒲、芦苇,0.5m以上岸坡种植温生植物香根草和风车草,它们生长在浅水湿地,水中或陆地上均可生长,其根系发达且深,有固岸护坡、防浪击、防岸坡坍塌的作用。岸坡上种植这些植物可形成环湖的过滤带,对地表径流流入湖中的水起过滤作用,阻拦并吸收、转化、积累输入的部分有机质及营养盐,再通过收割利用,移出水体,有利水体自净,营养盐收支平衡,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如岸边种植地中海荚迷、大吴风草、杜鹃、狼尾草、火炬花、麦冬、云南黄馨等。

湖底植物配置湖底底质选择土质,其上种植苦草等沉水植物和莲花等浮叶植物,防止底泥再悬浮而降低透明度有利保持湖水清澈,吸收、转化、积累底泥及湖水中的有机质与营养盐降低水中营养盐浓度,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从而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这些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起到增氧作用,有利防止湖水黑臭,改善一些动物的生活条件,增加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及迁移、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输出的数量,增强其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在水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配置沉水植物。如:菹草、苦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藻、竹叶眼子菜等。

湖面植物配置水面可分散地放置凤眼莲、大漂、睡莲、芡实等漂浮植物,或将漂浮载体分散,固定位置放于水面,以水培法在其内种植美人蕉等陆生花卉或蕹莱、芹菜等陆生蔬菜。不仅可以绿化、美化水体,而且可以通过它们吸收、转化和输出水中的营养盐,减少入湖水体的光通量,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生产,增加湖水的透明度。

适时投放有益微生物

为增加水中有机质的分解、矿化,适时向湖中投洒有益微生物,如光合菌。将有益微生物施于漂浮植物及水培植物悬浮于水中的根系上,使它们互利生。这些植物为微生物提

供并扩大了供附着的基质和表面,有些植物还可通过根系释放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供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另外,经微生物分解后的有机质,可作为植物的养料。植物与微生物两者协同作用,有效地促进并完善水中有机质和营养盐的迁移、转化、输出的过程。

水生动物的适当放养

湖中适当放养蚌类、鱼类、螺蛳等动物,延长食物链,提高生物净化效果。蚌能不断滤水,将水中悬浮的藻类及有机碎屑滤食、转化。螺蛳主要摄食固着藻类,并能分泌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的悬浮物质絮凝,作为其食物,使水变清。如投放少量滤食性鱼类(如鲢、鳙),它们可摄食浮游生物。值得注意的是,红鲤不宜投放,因为它会摄食螺蛳,影响螺蛳对水质的净化功能,红鲤为底层鱼,喜攻底泥,会加速底泥的再悬浮,使水变浑,影响透明度。草鱼在水草未充分发展时不宜放,以免破坏水生植被,但在植草发展过密时,可投放2~3尾,以去除与转化过多水草。还可在水体中适时投放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和鳜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类,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调控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数量的增长。如能在水面上放养数只鸳鸯和鸭子,既可调控水草和放养水生动物数量的增长,又能丰富水面的景观。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湖水质监测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思源湖水质监测方案 姓名:董怡玮班级:F1016101 学号:5101619003 联系方式:verado33@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791276.html, 一、监测目的 思源湖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最为标志性的湖泊,对于它的监测可以掌握它的水质现状和其变化趋势,并可以据此大致推测出交大整体水系统的水质现状等。 二、思源湖及其周围环境资料 经过资料查找以及实地考察,得到了关于思源湖的如下信息: 1、地理位置 思源湖位于交大一号门正前方,是一个人工挖掘而成的景观湖,水深约5米。思源湖的南部是大片草坪,东部是教学区——上、中、下院,西部是南洋西路,北部通过二号河与交大的整个水体相连。 2、沿岸情况 思源湖周边无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但是南部仰思坪处有大量游客流动及鸟类(主要为鸽子)栖息,可能会有生活垃圾掷入湖中。而右侧教学区人流量较大,也可能造成一定的生活污染。 3、水资源的用途 思源湖是人工挖掘而成的景观湖,主要作为风景点供游人和学生休息赏玩,不作为饮用

水或灌溉水源。 三、监测断面(垂线)的布设 由于思春湖与二号河相连,因此根据河流和湖泊的监测断面(垂线)的布设规则后设定监测断面(垂线)的布设方案如下: 1、在二号河流入湖泊前设置一个对照断A-A' 2、在二号河与思源湖相接,水体基本混匀处设置一个控制断面B-B',在思源湖北部的小支流与南部湖泊主体相接处设置一个控制断面C-C'。 3、在南部湖泊主体出采用网格布点法设置监测垂线,如图所示。共设置D、E、F、G、 H、I、J、K、L、M、N、O共12个监测垂线。 4、由于水面宽小于50m,因而所有的监测断面仅设置一条中泓垂线。 5、由于水深在5m左右,因而所有的监测垂线只在水面下0.5m处设置一个采样点。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每逢单月采集一次,全年共6次。如果污染情况加重,则酌情增加采样的次数。 五、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1、采样及保存 使用简易采水器采样,湖泊中的采样点可乘船等交通工具采样。 序号项目容器保存方法保存期备注 1 Ph值P或G 12h 现场测定 2 溶解氧溶解氧瓶加MnSO4,碱性KI-NaN324h 现场测定

【大坝方案】水库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方案

XXX水库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 施 工 方 案 工程名称: XXXXXXXXXXXXXXXX水库工程 合同编号: 承包人: 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XX水库工程项目部 项目经理: 日期: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测工作内容 (1) 3、编制依据 (1) 4、仪器设备采购、检验、及保管 (2) 4.1 主要仪器设备选型 (2) 4.2 仪器设备采购 (2) 4.3电缆连接 (2) 5、监测仪器程序和埋设方案 (3) 5.1 施工程序 (3) 5.2监测仪器埋设方案 (3) 6、观测 (10) 6.1 总则 (10) 6.2施工期观测及成果提交.........................错误!未定义书签。 7、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和反馈 (13) 7.1 资料搜集 (13) 7.2 资料整理分析 (14) 7.3监测资料反馈 (14) 8、资源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主要施工人员配置计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9、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6) 10、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7) 11、环境保护措施 (18) 12、施工进度计划 (18) 附件及附表1~9 ................................................ 19~29

1、工程概况 万营水库位于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北盘江的一级支流万营河上,隶属水城县新街乡马路、大元村。水库坝址距水域县城约75KM,距新街乡驻地约lOKM乡村公路通往库区左岸炭山小学附近,交通较为方便。 万营水库工程任务是灌溉、乡镇供水,可向发耳乡提供灌溉水量205万m3,乡镇供水量185万m3。 万营水库正常蓄水位1575m,总库容为313万m3,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252万m3,兴利库容221万m3,年可供灌溉水量205万m3(P=80%)、乡镇供水185万m3(P=95%)。工程规模为小(Ⅰ)型,工程等别为Ⅳ等。 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有万营水库土坝(坝高41.1m,坝长95.64m)、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右岸导流洞(洞型为城门洞型,洞长227m)兼环境生态放水管及放空管、罗家坝重力坝(坝高10.5m,坝长20m)、炭山取水隧洞(洞型为城门洞型,洞长1559m)及从万营水库引水至马场水库的东瓜林输水隧洞(洞型为城门洞型,洞长4787m)。 2、监测工作内容 万营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大坝变形观测、坝基渗压计、测压管内渗压计渗透压力观测等。 本监测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1。 表1-1 大坝监测项目工程量汇总表 主要工作内容有: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检验、安装埋设、调试、电缆牵引、看护保管、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一、监测目的 (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 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2米左右,变化较小。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5m,平均水深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位置。本文在全面分析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关键词】水源地保护;问题;对策 一、板桥水库水源地基本情况 板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城市供水、灌溉、水产养殖、水力发电、生态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国家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68km2,总库容6.75亿m3,在驻马店市防汛抗旱、抗洪救灾、工农业生产和市区居民生活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库拦蓄的水资源,既提供了驻马店市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灌溉用水、城市环境用水,在防汛减灾方面,又担负着保护下游遂平县、驿城区及石武高铁、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的巨大任务,同时又能削减下游宿鸭湖水库和淮河干流的洪水压力,为驻马店市和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显著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板桥水库水源地管理现状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板桥水库自2007年被批准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驻马店市主要领导始终对板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

先后对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进行专题调研,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对政协委员所作的《关于加强板桥水库生态保护的建议》提案进行现场督办。正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是扎实开展进行综合治理。水库内非法采砂活动严重影响水源地保护工作,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板桥水库水政执法人员主动出击,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水库内非法采砂活动。同时,在城市供水取水口等重要部位设置了监控设备、警示标志,对一级保护区实行全封闭管理,禁止摆渡、停靠船只、捕鱼垂钓和游泳,有效促进了水源地保护工作。 三是加强宣传管理。水政执法人员坚持长期在水面、库区沿线、上游企业等地方,通过发放宣传单、广播、巡逻检查等形式,广泛宣传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相关政策,使水源地保护深入人心,唤醒当地群众和相关企业水源地保护意识,正确引导水源地保护。 通过近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板桥水库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优于国家II类标准,部分时段达到国家I类标准。“汝河源”牌水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水库被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称号。 三、板桥水库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二是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污染隐患。为发展当地经济,近年来,板

致远湖水监测方案

致远湖水监测方案 姓名:凌雨涵学号:5101619019 一.监测目的 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与思源湖名称相对应。周围有逸夫楼,钱学森图书馆,东区宿舍数栋。环境优美。 致远湖与闵行区二号河和淡 水河相通,故其水质受闵行区 工业污染影响较为明显,选择 其为监测对象可以更好的判 断闵行区工业污染的程度与 分布及其走向,以及工业污染 对交通大学校园的影响,从而 得出其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 响。 二.监测断面布设与采样 如图所示:1号为对照断面,2号和3号为控制断面,4号为削减断面,由图可知1号断面设置一个采样点,2号和3号设置两个采样点,4号设置一个采样点。 三.采样时间与频率 以一周为周期,周一至周日每天进行取样,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6点分别取样一次,根据所取的样进行测定。 四.监测方法 ⅰ.水温测定——温度计 (一)仪器 水温计,测量范围0~+100℃,分度值为1.0℃。

? 电子温度计,pH/mV/Temperature meter Model: PH-870,分度值为0.1℃。 (二)测定步骤 (1)水温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将水温计投入取水样容器中,感温5min后,迅速上提并立即读数。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后,将容器内水倒净。 ⅱ. 水电导率的测定 (一)仪器 ? ECTEST11+ 防水型电导率仪,量程: 0 - 200.0 μS/cm;0-2000μS/cm;0-20.00mS/cm (二)测定步骤 (1)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电导率 ⅲ.水样浊度的测定 (一)仪器 ? 2100N Type浊度仪(美国HACH公司) (二)测定步骤 (1)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浊度。每个水样点平行兩次。 ⅳ. 水样pH的测定 (一)仪器 ? 电位计 pH/mV/Temperature meter Model: PH-870,最小刻度 0.1 pH单位 (二)测定步骤 (1)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pH 值 ⅴ.水样色度的测定——稀释倍数法 (一)仪器 ? 50ml具塞比色管,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二)测定步骤 (1) 取100 ml澄清水样置于烧杯中,以白色瓷板为背景,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 分取澄清的水样,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分取50 ml分别置于50 ml比色管中,管底部衬一白瓷板,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并与50 ml蒸馏水相比较,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ⅵ.总硬度——EDTA滴定法 (一)试剂 ? 铬黑T指示液 将0.5g铬黑T粉未溶于20ml乙醇。 ? 10mmol/L钙标准溶液 称取1.001g碳酸钙置于500ml锥形瓶中,用于润湿,逐滴加入4mol/L盐酸至碳酸钙完全溶解。加200ml水,煮废数分钟去除二氧化碳、冷至室温,加入数滴甲基红指示剂。逐滴加入3mol/L氨水,直至变为橙色,移入容量瓶中定容至1000ml含钙0.4008mg(0.01mmol/L)。? EDTA标准滴定液,(Na2H2Y.2H2O)=10mmol/L (1)制备:秤取3.725g二水合EDTA二钠溶于水中,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

湖泊水库水质监测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健康的关注,加上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恶化,水质监测系统的运用备受关注。随着水质监测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水质监测技术已经成为环保管理部门对辖区水体水质、水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主要手段。常规的实验室取样检测技术已经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水污染状况的准确信息。而且分析速度慢、操作复杂、稳定性差,特别是对附加药品一来使其存在二次污染。此外,随着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剧,水样的成分越来越复杂,而且检测的水质项目越来越多,从而对水质分析仪器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采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环保工作发展的需求。因此,发展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势在必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克服了常规水质分析仪器的缺点,使用无线数传设备(4G DTU)能够实时、连续、稳定、可靠得提供准备、快速的监测传输数据。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湖泊、水库、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观测点等水质变化状况,系统融合了环境监测、集成和预警等技术,采用一体化、集成联动运行方式,加强了水质污染、异常事故的预防和污染排放的监管能力。同时,通过湖泊水质信息网络的建设,可分析区域内水质动态趋势,有效加强区域管理,为污染动态研究、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湖泊水库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水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系统构成 系统由监控中心、传输单元、智能站点、站房等组成,具备系统运行状态监控、视频监控、站房状态监控、远程控制、远程操作等功能。 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可选择集成固定站、集装箱站、浮标站等形式。监测因子可涵盖常规五参数、叶绿素、蓝绿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TOC、总磷、总氮、磷酸盐、硝酸盐

氮、亚硝酸盐氮、硅酸盐、重金属(Fe、Mn、Pb、Cd、Cr6+)、水位、流速、流量、流向、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温度、光照度及雨量等。 方案特点 ?智能化站点控制,具备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监控、远程监控、动态显示及数据管理功能;?采水方案、数据传输多样化,根据实际需求可选; ?准确、稳定可靠的分析技术,独特的高度定量设计; ?系统集成度高、故障率低,维护量小,有效数据率大大提高; ?扩展性强,并兼容市场主流的各家仪表; ?以第三方运营为保障手段,确保系统和设备的有效运行。

小清河水质监测方案制定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系 小清河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目录 1.监测程序方框图 (3) 2.监测目的 (3) 3.监测目标 (4) 3.1任务来源 (4) 3.2目标服务对象与要求 (4) 3.3环境标准 (4) 4.资料调研 (4) 4.1自然环境资料 (4) 4.1.1地学资料 (4) 4.1.2土壤资料 (5) 4.1.3水文资料 (6) 4.1.4气象资料 (6) 4.1.5农业资料 (7) 4.2社会环境资料: (8) 4.3污染资料 (8) 4.3.1污染物分布类型 (8) 4.3.2污染物资料 (9) 4.3.3环境影响调查 (9) 5.现场调查 (9) 6.方案设计 (9) 6.1监测范围 (9) 6.2参数选择 (10) 6.2.1水样 (10) 6.2.2底泥样品 (10) 6.2.3土壤样品 (11) 6.3布点 (11) 6.3.1监测断面 (11) 6.3.2采样点 (12)

6.4采样 (13) 6.4.1采样时间与频率 (14) 6.4.2采样方式 (14) 6.4.3水样保存方法与采样容器 (15) 6.4.4现场记录 (16) 6.5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16) 6.5.1样品的预处理 (16) 6.5.2水样的分析方法 (17) 6.5.3底泥的分析方法 (18) 6.5.4土壤的分析方法 (18) 6.6室内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9) 6.7数据处理 (19) 7.方案论证与审批 (19) 8.实施计划 (19)

1.监测程序方框图 2.监测目的 (1)监测小清河目前的水质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 (2)监测小清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排放情况,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及其对小清河水质以及河流两岸土壤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1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园内水质监测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水库水质现象分析及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质现象分析及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朱源辉 (市水利局,363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水库的水质及其对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了解各个方面影响的大小,并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库水质环境措施 水库作为一种水利工程,在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城市水利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有防洪、调洪、蓄洪等除灾减灾的功能,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中也是举足轻重,在传统的农田水利中它是农业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库已是重要的取水水源,如北京的密云、官厅水库是北京人生命之源,承担着北京市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影响到北京的环境和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水库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作好准备。 1水库中的水质现象 水库中的水质现象,大致分为水温变化、浑水长期化及富营养化三大类。而每个现象基本上都是由于河水在水库长期滞留的结果。 1.1水温变化 水库在当地水文、气候条件和水库运行方式的影响下,具有特有的水温结构。这个水温结构也作为密度结构,使水库的入流、出流产生异重流现象,支配河水在水库的滞留状况。由于河水本身的水质与滞留状况的关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水质现象。因而,水库的水温特性对于水

库水质现象的预测、评价及水质保护方法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水库的水温结构,按照水库水流的大小,大致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分层型一般出现在大型水库,以夏季为中心,形成稳定的水温层次。由于这种垂直方向的水温差,按照密度梯度来说,难以产生上下的混合。因水库入流、出流的流动,只形成水平的层状流动,库水被分为层状的流动部分和停滞部分,其结果,使水质也产生了差别。同样,以冬季为中心,由于冷却产生对流现象,库水受到上下强烈的混合,水质也一致化。可以说,这种由于水温差异而产生的流动,在一般河水中因滞留时间短,难以产生像水库滞留发生的水质变化。 大型的分层型水库是一个热容量大的巨大水体,该水体在升温期难以变热,降温期难以变冷,从而形成入流水和出流水的温差。一般出流水温度在升温期变低,降温期变高,形成入流、出流年间水温在相位上的变化。 河流水温的变化,对灌溉及陆水域渔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过可较容易地利用水温成层的特点采取表层取水或分层取水的方式调节水温。因为水库的水与出流水的温度可以用数值分析,十分精确地预测出来,所以,能够准确地规定与下游河道水温要求相适应的取水设施的操作方式,但是,难以排放与年天然河流水温相同的水。例如,以灌溉为主要对象的取水方式,必须根据下游河道的水温要求安排。并且,作为取水方式,不仅对调节水温有效,就是对处理浑水、富营养化等其它水质现象均都有效,必须综合研究。为此,各水质要素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必须定量地掌握。目前关于水温变化的影响仍然不十分了解,如水温对鱼类等的影响的容许围能定量地予以确定的话,作为综合的水质保护措施,可能会作出更合理的放流方式。 1.2浑水长期化

太湖水质监测方案

太湖水质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007年5月底,由于太湖蓝藻暴发等原因,导致无锡市水源地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近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实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从而科学管理水体。 二.太湖流域概况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太湖流域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间天堂”。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流域内河道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两个部分。上游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有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等;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主要有以黄浦江为主干的东部黄浦江水系(包括吴淞江)、北部沿江水系和南部沿杭州湾水系。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太湖流域境内全长312km,起着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也是流域的重要航道。 (一)自然概况 1.地形地貌和气象 太湖湖区面积3192平方公里(包括 部分湖滨陆地)。平原区河网交织,水流 流速缓慢。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雨水丰沛,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年平均气温14.9~16.2℃,年日照时数 1870~2225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 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22毫 米。 2.水资源概况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77.4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 量分别为398立方米和727立方米。长 江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334亿立方米。其 中太湖的湖泊面积为2425平方公里,水 面面积2338.11平方公里,湖泊长度 68.55公里,平均宽度34.11公里,平均水深1.89米,总容蓄水量44.30亿立方米。 出入太湖河流228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苕溪、南溪和洮滆等;出湖河流有太浦河、瓜泾港、胥江等;人工调控河道主要有望虞河等。 3.太湖湖体水质整体情况 根据江苏省环保部门统计数据,2009年,太湖湖体的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2mg/L,达到Ⅲ类;总磷平均浓度为0.083mg/L,属Ⅳ类;总氮平均浓度为2.64mg/L,劣于Ⅴ类。全湖平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8.4,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环境水质监测采样方案.doc

水质监测采样方案 一、采样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人员的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 494-2009 )的要求,在渭河草滩八路湿地公园段采样进行检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 x 河 x 段。 三、检测内容和方法 (1)检测点位确定 根据及《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 x 河进入草滩段设置一个控制断面,一个点位进行取样详细见表 1、表 2。 表 1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 水面宽垂??线??数说 ????明 ≤ 50m 一条(中泓) 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二条 ( 近左、右岸有明显水 50~lOOm 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流处 ) 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 >lOOm 三条 ( 左、中、右 ) 置垂线 表 2 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 水 ????深采样点数说????明

上层指水面下 0.5m 处,水深不到 0.5m 时,在水深 1/2 ≤ 5m上层一点 处下层指河底以上0.5m 处 中层指 1/2 水深处5~ lOm上、下层两点封冻时在冰下0.5m处采样,水深不到0.5m 处时,在 水深 1/2 处采样 上、中、下三层三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采>1Om 点样点 (2)采样方法 根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81-93)的要求进行采样。 (3)测定项目 检测项目为:水温、流量、 PH、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 BOD5、 COD、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总大肠杆菌、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碱度、钙、钙 和镁、酸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动植物和石油类、硫酸盐、水质苯系物、挥发酚、苯胺类 化合物、六价铬、总磷、氯化物、总氮、水质甲醛、总残渣、矿化度、全盐量、氟化物、总铬、游离氯和总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臭氧、氰化物、钴、镍、汞、砷、硒、铋、锑、 铁、锰、铜、铅、锌、镉。 四水样采集 (1)采样工具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3。 表 3 水样保存和容器的洗涤 ( 部分 )

广州大学人工湖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人工湖水质监测方案 班级:环工091班 姓名、学号:徐敏仪0914010011 李柳媚0914010019 李钰婷0914010055 蒋智杰0914010066 时间:2011年9月11日 一、广州大学人工湖及周围环境概况 广州大学人工湖是2004年广州大学新校区内构筑的景观湖,宽度从窄处的8米到宽处的30米左右,长度为300米左右,湖深1.5米左右,呈长半弧形,半包围广州大学图书馆的西北部。湖的两边绿树成荫,中央还有一个原始的绿岛,横跨湖两边的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木质拱桥,旁边还坐落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凉亭,此核心景观湖设计了一系列的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观,旨在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高雅文明,寄予学子博采众长、雅趣共享。 广州大学人工湖可以说是珠江的一个子系统,因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就是珠江了,而最后也将流入珠江,此外供水的水源还有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湖面比较大,夏秋蒸发量较大,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为保持湖面维持在一定的水位,后勤管理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水。由于湖中放有大量的鱼,为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维持鱼类的生存,管理人员还会不定时换水,只有换水时才能看到湖水在流动,平时的湖水都是很平静的,似乎流速达到静止状态。 广州大学人工湖有三个进水口,一个进水口的水源直接来自珠江水,另一个进水口的水除了有珠江水还有学校的地表水,最后一个进水口是一条环绕着实验楼的水沟。人工湖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设置得像进水口一样,流经下水道排出,另外一个就是直接流出湖外。 二、实地调查 为了熟悉监测水域的环境,我们来到广州大学人工湖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人工湖湖水有点混浊,能见度低,有时还会伴有异味。事实上我们也曾经见过有不少鱼死在湖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工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几处: 1)此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水体更新速率较慢,水体流通不畅,易造成水质腐败,水中微生物增多,进而导致溶解氧降低; 2)发现有外来人员在湖中捕鱼,破坏了湖中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造成水体污染; 3)湖边绿化草皮和树的施肥、喷灌浇水过程造成水体磷、氨氮含量超标,引起水体富营

水质监测方案word版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时间:2006-12-25 来源:作者: 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水样是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尽管分析方法标准化,操作程序规范化,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依赖于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因此,采样前需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以确定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确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及样品保存等因素。 基础资料的收集 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近可能完备的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四个方面. 监测断面的设置 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的确定,主要考虑水质变化较为明显或特定功能水域或有较大的参考意义的水体,具体来讲可概述为六个方面。 采样点的设置 一、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我们来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这几个概念。 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一个河段——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其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断面的位置与废水排放口的距离应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河水流量和河道水力学特征确定。 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其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的河段上。 采样点位的确定 在监测断面确定下来之后,新问题有出现了:对于一个宽达数十米乃至数百米、上千米,深达几米乃至几十米上百米河流,我们应该在哪个垂线处哪个深度取样呢? 通常来讲,可以参照下述方法。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应根据待测河流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的,只要把握好“样品的代表性”这一总原则。 河流采样断面上采样点的设置,应根据河流的宽度和深度而定。一般水面宽50米以下,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米,设左、右两条垂线;水面宽在100-1000米时,应设左、中、右三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500米时至少应设五条等距离的垂线。 一般采样点都设在水面下0.2—0.5米处。 对于较大较深的水体,由于水质情况与水的深度有关,如水的温度、溶解氧、藻类、微生物分布等等都随水深而变化。因此,采样点的布设除考虑平面位置外,还有必要在垂线上布点。通常可根据需要,在平面采样点的垂线上分别采集表层水样(水面下约0.5-1米),深层水样(距底质以上约0.5-1 米)以及中层水样(表层和深层采样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处)。此外,按照一般经验,尽量要避免在水和河床的交界外,如紧靠河岸、河底、渠壁25厘米以内的位置上采集水样,因为这里的水样往往没有水的本体的代表性。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 ——嘉陵江凤县段 一.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 1.对污染物作时间和空间上的追踪,掌握污染物得来源,扩散转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物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源的污染监测,为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5.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目标与要求 此次是针对嘉陵江凤县段的地标径流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嘉陵江源头水体状况,观察分析嘉陵江有害物质的分布,对水体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一定对策与建议来保护嘉陵江的水体环境,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巩固和加深我们对水体监测的基本理论,同时加强布点,采样,分析,测定等步骤与方法,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宝鸡市凤县段嘉陵江进行检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宝鸡市凤县。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 地形地貌 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经106°24′54″——107°7′30″,北纬33°34′57″——34°18′21″。因地连陕甘,又处入川孔道,北依秦岭主脊,南接紫柏山,古栈道贯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县境海拔在915—2739米之间,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海拔960米,西北隅与甘肃省两当县交界处透马驹峰海拔2739米,为境内最高点。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最低海拔915米,位于温江寺乡西部河谷。嘉陵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境内代王山南侧,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在境内长76公里,在县境西南部形成凤州——双石铺宽谷构造盆地,小峪河、安河等为其主要支流,呈枝状分布。东部中曲河为褒河支流西河上源,南流出境,属汉江水系。 2.气象

XX水库安防监控方案

XX水库安防监控系统工程 项 目 建 设 方 案

湖南百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5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需求分析 (6) (一)建设背景 (6) (二)总体目标: (6) 三、项目系统构成及详细描述 (11) (一)高清数字网络监控系统 (12) 设计原则 (13) 高清数字网络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5) (二)多目标跟踪智慧哨兵系统 (18) 多目标跟踪智慧哨兵的特点 (18) 多目标跟踪智慧哨兵主要设备及性能参数 (20) (三)智能雷达视频联动 (21) 系统拓扑结构 (21) 智能雷达视频联动系列前端设备系统设计 (22) 智能雷达视频联动系列前端设备报警功能 (22)

报警柱结构 (23) 安装便捷性 (23) 网络传输系统、供电和服务器 (23) 安全警戒系统报警管理中心平台 (25) 系统软件功能 (25) 软件系统优势 (26) 智能雷达视频联动安全警戒系统技术原理 (28) 区域型相控阵雷达技术实现 (28) 区域型相控阵雷达的特性 (29) 雷达视觉融合及报警输出 (30) 智能雷达视频联动系列产品配置说明 (31) 系列产品清单 (31) 四、技术服务 (34) (一)技术服务及培训 (35) 安装、调试及培训 (35) (二)验收标准 (36) (三)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承诺 (36) 质量保证: (36) 售后服务 (36) 五、公司简介、资质及相关工程案例 (37)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水库为居民生活引用水源,国家对水源的保护有特殊的要求,因为新疆目前的社会现状,面临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我

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qiyekejiyufazhan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保证 居民饮水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兴建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程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关键词】水库;水资源;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192-02 1水源地概况及保护区划定 1.1水源地概况 那甘麓水库是一座以人畜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0.45m 2,总库容为29.08万m 3,有效库容为20.4万m 3,设计灌溉面积为13.33hm 2。正常蓄水位为15.36m ,设计洪水位为16.40m ,校核洪水位为16.86m ,死水位为7.10m ,汛限水位为12.8m 。 那甘麓水库现为黄屋屯水厂的主要水源地,黄屋屯水厂供水范围为集镇和屯南、屯胜、屯光3个村委,供水人口2.3万,日供水1000m 3,年供水36.5万m 3。 该水库作为钦南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于2014年9月经环保部门上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为饮用水一级水源保护区。 1.2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水库汇水区内,与水域相邻的山区污染物直接进入水库水体,没有停留时间,在空间上也没有任何阻隔,对水质的影响是最快、最直接的,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 2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现场走访调查及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沟通,那甘麓水库的主要污染源如下:①水库周围种植有速生桉树,施肥时会渗入水体,对水源造成污染。②黄屋屯水厂原有一座净化能力为50t/h 的水质净化设备,但随着镇区居民的增加,且水质净化设备年久老化,已不能进行水质净化,因此黄屋屯镇区内的水源水质无法得到保障。③水库缺乏隔离设施和受检测条件的限制,游泳、垂钓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困难。④大坝库区内道路为泥结石道路,下雨时道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不易对水库进行管理,且易冲刷泥土等杂物进入水库水体,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库水体,影响水质安全。⑤经调查,那甘麓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无村庄。⑥大坝管理房无垃圾池,生活垃圾无集中处理点。 3工程建设必要性 面对当前严峻的水质污染状况,兴建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甘麓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程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4工程建设目标、总体布局及规模 4.1工程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目标是防治和减少面源污染,改善水库水质。水源保护区土地权属复杂,本次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有限,拟在那甘麓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新建工程设施,保护区内水体在进入水库和集中供水前得到过滤、净化,使面源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4.2总体布局及规模 本次工程拟在那甘麓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治理污染水源。 4.3工程措施 (1)黄屋屯水厂原有1座净化能力为50t/h 的水质净化设备,但随着镇区居民的增加,且水质净化设备年久老化,已不能进行水质净化,使黄屋屯镇区内的水源水质无法得到保障。治理措施:在黄屋屯水厂处布设1座设备房,尺寸为3m ×4m ,采用C20混凝土墙体,内墙进行1∶2水泥砂浆抹面、刮腻子后涂刷涂料。设备房的具体样式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做法详见相关图纸说明,说明未详之处,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执行。此外,配备1座净化能力为50t/h 的水质净化设备。 (2)水库缺乏隔离设施和受检测条件的限制,游泳、垂钓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困难。治理措施:①在水域四周容易进入水库库区处新建护栏网,长1.5km ,每张护栏网的尺寸为3m ×2m 。②在一级水源保护区界限处共布设67座C20混凝土界碑,尺寸为0.15m ×0.15m ×0.80m ,居民活动频繁范围的界碑间隔为50m/座,山林等人员稀少地区的界碑间隔为200m/座。③在水源地四周合适位置布置9座宣传牌和9座警示牌。 【作者简介】杨露,女,贵州修文人,本科,任职于广西宏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水库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杨 露 (广西宏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192

水质监测方案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监测 小组成员:黎明龙坤王耀本高玉才王曜薛宇宏 一.监测目的 1.对汾河太原段河水中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已掌握汾河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了解汾河太原段两岸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 源管理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4.对汾河水环境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状调查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周围的龙眼泉、支锅奇石支流,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1961年以来,汾河河道变为间断河流。除上游的汾河水库放水和降雨外,汾河太原段经常处于断流状态。目前太原市污水排放量达7.0×104m3/d,经过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的污水不足3.0×104m3/d,其余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汾河[1]。进入70年代,汾河成为纳污河道,经常黑水横流。从1998年以来,汾河太原城区段局部治理美化工程逐步得以实施。经过固化河道、减小糙率、整修堤防、提高过流能力、束河腾滩、建闸坝蓄水、使清、洪水分流,现状汾河太原城区局部段已成为集防洪排污、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治理河段。 汾河太原城区治理段从胜利桥至南内环桥全长约6km,由于闸坝蓄水使市区常年拥有2.26×106m3的蓄水量和南北长4.7km、宽160m,共计7.56×105m2的水域。现状河道断面由西向东岸分成正常泄洪河道、正常蓄水河道和腾滩三部分[2]。日常污水从设在两岸的暗渠下泄,同时接纳两岸进入的支流来水。 汾河太原城区段虽然常年多数时间流量较小,但对半干旱地区的太原市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安全,由于丰水期短,环境容量有限,汾河未治理的河道污染相当严重,长期以来却缺少较深入水质分析。为了准确了解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现状,笔者对汾河太原城区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主要断面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与分析,这对河道污染控制与整治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监测项目 对汾河太原段水质评价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评价准则和太原市政府相关文件并结合汾河太原段九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水质监测项目为: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氨氮、pH、五日生化需氧量、汞、铅等9项。 四.汾河太原段监测方案制订 1.监测断面设置 汾河太原段设置的9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汾河二库、上兰、胜利桥、玉门河入汾河口、迎泽桥、长风桥、小店桥、清徐二坝、温南社。其中汾河二库出是背景断面,上兰是对照断面,胜利桥、玉门河入汾河口、迎泽桥、长风桥、小店桥都是控制断面,、清徐二坝、温南社是削减断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