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性和脆性定义

延展性和脆性定义
延展性和脆性定义

延展性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指可锤炼可压延程度。易锻物质不需退火可锤炼可压延。可锻物质,则需退火进行锤炼和压延。

脆性物质则在锤炼后压延程度显得较差。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如金属的延展性良好,其中金、铂、铜、银、钨、铝都富于延展性。石英、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在高温时也有一定的延展性。

延展性是金属矿物的一种特性,金属矿物在外力作用下的一个特征就是产生塑性形变,这就意味着离子能够移动重新排列而失去粘接力,这是金属键矿物具有延展性的根本原因。金属键程度不同,则延展性也有差异。

折叠延性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以后而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延性好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的后期变形能力大,在达到屈服或最大承载能力状态后仍能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能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

延性是一种物理特性。其所指的是,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坏之前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材料的延展性有关。举例来说,金、铜、铝等皆属于有较高延性的材料。铂是延性最好的金属。

脆性破坏 britt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破坏类型。延性破坏ducti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的破坏类型。

在冲击和振动荷载作用下,要求结构的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即要求结构或构件有较好的延性。

例如,钢结构材料延性好,可抵抗强烈地震而不倒塌;而砖石结构变形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下容易出现脆性破坏而倒塌。为此,砖石砌体结构房屋需按抗震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抗震圈梁,约束砌体的变形,以增加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

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双重性,如果设计合理,能消除或减少混凝土脆性性质的危害,充分发挥钢筋塑性性能,实现延性结构。

为此,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按照延性结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以达到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小震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中震时,结构可能损坏,但经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大震时,结构可能有些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

延展性(ductility and malleability),是物质的一种机械性质,表示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裂(fracture)之前,其塑性变形的能力。延展性是由延性、展性两个概念相近的机械性质合称。常见金属及许多合金均有延展性。

在材料科学中:

延性(Ductility)是材料受到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变形时,特别被注目的材料能力。

延性它主要表现在材料被拉伸成线条状时。

展性(Malleability)是另外一个较相似的概念,但它表示为材料受到压缩应力(compressive stress)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展性主要表现在材料受到锻造或轧制成薄板时。延性和展性两者间并不总是相关,如黄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但铅仅仅有良好的展性而已。然而,通常上因这两个性质概念相近,常被称为延展性。

展性:指物体可以压成薄片的性质。金属多具有展性,以黄金为最。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举例:金属键中,价壳层的电子可在许多原子间自由移动。这样的特性称为"电子海"。由于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金属原子之间可以相对运动,不会有很大的阻力。金是延展性最好的金属,其次是铝。不过许多塑胶和非晶质固体也都有延展性

自然金属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等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当用小刀刻划具有延展性的矿物时,矿物表面被刻之处立即留下光亮的沟痕,而不出现粉末或碎粒,据此可区别于脆性。

金属有延性,是指金属可以抽成细丝。例如最细的白金丝直径不过1/5000mm。金属又有展性,是指可以压成薄片,例如最薄的金箔只有1/10000mm厚。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据报道①有人将28克金延展至65公里长;②一两黄金,压成金箔可覆盖两个篮球场。金属的延展性可以由金属的结构得到解释。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内原子层之间容易作相对位移,金属发生形变而不易断裂,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变形性。但也有少数金属,如锑、铋、锰等,性质较脆,没有延展性。所以说,只能说一般金属具有延展性

金属延展性

由于金属原子的半径相对较大,价电子数目相对较少,电子容易脱离金属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离域电子),这些电子不再属于某一个原子。所以,当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正离子间滑动而不断裂(因为周围仍然有自由电子)!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

金属正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本质是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虽然离子晶体含有的离子键也是无方向性无饱和

性,但是当外力作用使离子层发生移动,使得相同电荷的离子靠近,斥力增加,导致离子晶体无延展性。

延展性规律

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都是对金属来讲的,即对金属晶体来讲,对其它晶体一般不讲延展性。那么,哪些金属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呢?活泼金属的延展性往往很差,不活泼的金属延展性往往很好。如:Au、Ag、Pt的延展性都属最好之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延展性均属最差(在金属中)之列。当然在金属中延展性最差的要数金属汞了,因为它在常态下为液态。

影响因素

就冲压而言,主要针对铁来说,其它金属材料用冲压的不是没有,但较少。决定铁材料延展性的因素一是金属内部结构,铁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其延展性的好坏,马氏体的结晶体,它的大小和形状与金属的延展性关系密切。马氏体大,延展性差,马氏体小,延展性好,而马氏体的大小和热处理时的温度变化有关。二是铁与其它金属材料的配比有关,如铁中掺杂有钨等元素,其延展性差,而掺杂有锡等金属,延展性变好。

经济延展性

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着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核心产品,再由核心产品衍生出最终产品。这个延展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主导力量。

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核心竞

争力充分发挥其延展性,在新的领域内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的。延展性使核心竞争力更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以日本夏普公司为例,其核心竞争力是液晶显示技术,该项技术使夏普公司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显像技术等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解释下列名词。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P4】 4、 现有4 5、40Cr 、35 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你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起身,为什么? 选灰铸铁,因为其含碳量搞,有良好的吸震减震作用,并且机床床身一般结构简单,对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灰铸铁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6、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7、 板材宏观脆性断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寻找断裂源? 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中的人字纹花样的放射方向也 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三、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常用材料特性

下面是本人总结的一些常用材料: *AL6061:(以镁、硅为主要合金元素)55-65/KG,中等强度<270Mpa,抗腐蚀性和机加工性好, 1.镀镍; 2.阳极氧化HRC42-55(a:阳极本色氧化,厚度8-15u;b:阳极黑色氧化,厚度20-30u;c:硬质阳极氧化,厚度12-20u;d:硬质阳极氧化黑,厚度20-30u)。 *6063:(以镁、硅为主要合金元素)60/kg,强度<200Mpa。 *7075:(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65/kg,高强度,是6061的2倍,可淬火但脆性抵其余性能和表面处理和6061同。 *2A12:(以铜为主要合金元素)35/kg,老标准LY12,强度470Mpa,耐热,制作高负荷零件,是硬铝合金中最常用。 *5A02:(以镁为主要合金元素)35/kg,老标准LF2,日本A5052,典型防锈合金,耐腐蚀性高、焊接性好、塑性高,强度245Mpa,制作中等负荷和焊接构件。 *Q235A:老标准A3钢,碳素结构钢,7/kg,易生锈, 一般钣金件做烤漆处理,步骤:a:如果生锈,先除锈;b:作漆前经过“脱脂-磷化-钝化”处理;c:喷底漆晾干,喷表面漆;d:对喷涂的工件进行烘烤,形成漆膜保护工件。处理喷漆,还可以“喷粉”“喷塑”喷粉和烤漆差不多;但喷塑比烤漆厚,里硬外软,但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小均匀性差。 脱脂:除油脂; 磷化:使金属与磷酸或磷酸盐化学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磷酸盐膜的处理方法,防腐蚀;钝化:化学清洗,为了材料的防腐蚀。 *SUS304:52/KG,做钝化处理、表面拉丝;不建议做机加件,因为切削性不好、粘刀;钝化处理:对不锈钢全面酸洗钝化处理,清除污垢,处理后表面变成均匀银白色,大大提高不锈钢抗腐蚀性能 *SUS303:45/kg,切削性好,耐腐蚀性好,强度为6061的2倍。 *SUS440C:160/kg,含碳量高,淬火HRC >55,加工后做退磁处理,耐磨、耐腐蚀。退磁:SUS440C冷加工后带有磁性,用大功率的退磁器退磁。 *S136(H):35/kg,(瑞典)淬火硬度HRC45-55,表面可加工成镜面,加工后做退磁,耐腐蚀性和硬度比440C低;S136H是预加硬了的,硬度HRC30-35)。 * SUS316:不锈钢塑性、韧性、冷变性、焊接工艺性能良好,316高温强度好,316L高温性能稍差,但耐蚀性好于316,由于含碳量低且含有2%-3%的钼,提高了对还原性盐和各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碱、盐类的耐腐蚀性能,同时高温性强度。 *45钢:碳素结构钢中的中碳钢,8-12/kg,强度:600Mpa,为防锈,做氧化处理,俗称:发蓝、发黑。轴类零件用,如要求淬硬更高可用50钢。 *SKD11:46/kg,模具钢,淬火硬度>58,高硬度、高耐磨。 *ASP-23:520/kg,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粉末高速钢,硬度高达HRC60-66,用于精密冲模的冲头。 *POM:俗称“赛钢”,白色45元/kg,黑65/kg,棒55/kg,防静电338/kg,耐磨性好。*UR:30/kg,俗称“优力胶”。*有机玻璃:(PMMA)28/kg,有一定强度和耐温变性,质较脆,表面硬度不够易擦毛。 *电木:(环氧树脂层压板)32/kg,电气绝缘性良好,作电器地板; *也可采用镀锌钢板做电器地板。

延展性和脆性定义

延展性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指可锤炼可压延程度。易锻物质不需退火可锤炼可压延。可锻物质,则需退火进行锤炼和压延。 脆性物质则在锤炼后压延程度显得较差。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如金属的延展性良好,其中金、铂、铜、银、钨、铝都富于延展性。石英、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在高温时也有一定的延展性。 延展性是金属矿物的一种特性,金属矿物在外力作用下的一个特征就是产生塑性形变,这就意味着离子能够移动重新排列而失去粘接力,这是金属键矿物具有延展性的根本原因。金属键程度不同,则延展性也有差异。 折叠延性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以后而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延性好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的后期变形能力大,在达到屈服或最大承载能力状态后仍能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能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 延性是一种物理特性。其所指的是,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坏之前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材料的延展性有关。举例来说,金、铜、铝等皆属于有较高延性的材料。铂是延性最好的金属。 脆性破坏 britt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破坏类型。延性破坏ducti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的破坏类型。

在冲击和振动荷载作用下,要求结构的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即要求结构或构件有较好的延性。 例如,钢结构材料延性好,可抵抗强烈地震而不倒塌;而砖石结构变形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下容易出现脆性破坏而倒塌。为此,砖石砌体结构房屋需按抗震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抗震圈梁,约束砌体的变形,以增加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 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双重性,如果设计合理,能消除或减少混凝土脆性性质的危害,充分发挥钢筋塑性性能,实现延性结构。 为此,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按照延性结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以达到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小震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中震时,结构可能损坏,但经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大震时,结构可能有些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 延展性(ductility and malleability),是物质的一种机械性质,表示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裂(fracture)之前,其塑性变形的能力。延展性是由延性、展性两个概念相近的机械性质合称。常见金属及许多合金均有延展性。 在材料科学中: 延性(Ductility)是材料受到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变形时,特别被注目的材料能力。 延性它主要表现在材料被拉伸成线条状时。 展性(Malleability)是另外一个较相似的概念,但它表示为材料受到压缩应力(compressive stress)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展性主要表现在材料受到锻造或轧制成薄板时。延性和展性两者间并不总是相关,如黄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但铅仅仅有良好的展性而已。然而,通常上因这两个性质概念相近,常被称为延展性。

案例的特征及其写作意义

案例的特征及其写作意义 一. 什么是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的两难境地和紧张状态。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这些片段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师教案、教师个案。 二.案例的特征 ★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绕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三.为什么要写案例 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教师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教师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教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金雪娟周俊时智英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 经过周密设计和科学实施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规范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发展,近年来,统计理论和方法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医师日常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系统学习医学统计理论,及时了解一些实用、有效的新方法。在此,我们介绍目前临床研究最常用的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以实用、易懂为原则,重点综述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1 几个基本概念和统计量 1.1 数据的类型 数据(Data)是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最常见的数据类型有两种,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或称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和定量数据(Qulantitative Data) 或称计量数据(Numerical Data)。 分类数据类型:分类数据的分层大于2时,又称为多分类数据(Polytomous Data)。分类数据类型有无序(Nominal Categorial)和有序(Ordinal Categorieal)。无序数据如性别(男、女)、血型(A、B、O、AB 型)等。有序数据如肿瘤的分级(I级、II级、III级)、疼痛的程度(轻、中、重)等,以及在临床研究设计中,经常看到的“非常好、好、一般、差”这样的数据类型。不同类型的分类数据在统计分析方法上也不同,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x2检验所能全部涵盖的。 定量数据类型:包括连续性数据(Continuous Data),如身高、体重以及不连续性数据(Discrete Data),如妇女的产次,疾病的复发次数等。 1.2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 最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为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但其值易受极端值影响。可以采用 中位数(Median)、修整均数(Trimmed Mean,去除最大和最小值后的算术均数)或Winsorized均数(Winsorized Mean,极端值用最接近的非极端值替代后的算术均数)来代替。对于数值呈几何分布的资料,则可采用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临床研究论文中常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来表示定量数据的分布特征。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为方差(Variance)的平方根,表示个体数值与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Standard Error)为均数的标准差,表示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越小,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越窄,也就是说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代表性越好。虽然不同的统计学家对论文中应该引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争议,但两种方式均用于描述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在医学论文中,采用标准差或标准误应该说明。对于非对称数据只用均数±标准差或标准误表达是不恰当的,可以采用中位数结合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表示。 1.3 显著性水平(a)和P值

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混凝土、水泥等)主要以抗压强度来划分等级或标号 材料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 工程材料的强度采用强度等级取代标号来表示,符合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的趋势,也是我国贯彻法定计量单位及对同一标准化内容的各类标准应协调统一的需要。经过各方面的多年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当前搞清材料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以及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很有必要。本文就铁路工程中使用量大面广的混凝土与砌体材料的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予以简述。 1 水泥 标号:水泥标号是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强度以kgf/ cm2 计。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28 d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7 d、28 d。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7 85)(简称GB 法,此标准已于1999 年5 月1 日废止)执行。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275、325、425、425R、525、525R、625、625R 和725R 九个标号。 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也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唯强度以MPa 计。各类水泥的 强度龄期统一为3 d、28 d。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GB/ T17671 1999)(简称ISO 法,此标准于1999 年5 月1 日实施)执行。常用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32. 5 、32. 5R、42. 5 、42. 5R、52. 5 、52. 5R、62. 5 和62. 5R八个等级。相应的产品新标准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 1999)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 1999)。这三项标准于1999 年12 月1 日起实施。考虑水泥生产、检验及使用方面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为期1 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新老标准的水泥并行,从而实现平稳过渡。 标号与强度等级:水泥强度从标号到强度等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强度检验方法,即由GB 法改为ISO 法。这是我国水泥标准为向国际标准靠拢并与其保持一致做出的重大修改。两种检验方法在胶砂组成(标准砂、灰砂比、水灰比)、搅拌方法、振实成型方法、养护、加载速度、试验条件控制和仪器设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经试验对比,老标准水泥采用GB 法和ISO 法的试验结果是:抗折强度差值不大,对水泥强度指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抗压强度用ISO 法检验的则普遍较用GB 法检验的降低了大约一个强度等级。如标号为425 的水泥,其强度等级相当于32. 5。就平均统计水平来看,标号与强度 等级的关系大致是425 号→32. 5 级、525 号→42. 5级、625 号→52. 5 级。 2 混凝土 标号:混凝土标号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20 cm 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 d 龄期用标 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以kgf/ cm2 计。如500 号混凝土,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500 kgf/ cm2 。当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应换算成标准试件的强度,换算系数分别是:边长15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5 ,边长10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0 。混凝土的标号通常采用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 86)(此标准于1997 年7 月1 日 废止)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 85)(此标准于2000 年2月1 日废止)均作如此规定。

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基本特征

目标 1、记住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2、信息技术的有关应用 复习: 1、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第四代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 物质、能量、知识 B. 信息、物质、能量 C. 财富、能量、知识 D. 精神、物质、知识 尝试: (1)具有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等特征。 A . 信息技术 B. 信息 C. 信息素养 D. 电脑 (2)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媒介物。 (3)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 载体的依附性 B. 时效性 C. 共享性 D. 必要性(4)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 收到的手机短信息 B.广播里播放的天气预报 C. 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D.电视里播放的汽车降价消息 (5)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信息的特征:对载体的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 (控制技术)和感测技术(传感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巩固: (1)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 科目:光电子学(一) 开课班级:物三乙 报告题目:光的偏振 指导老师:郭艷光教授姓名:陈麒生 学号:8522016 缴交日期:88.06.10

目录 一、简介光的偏振 1 二、简介偏振片 4 三、从反射和折射获得偏振光 4 四、从散射获得偏振光6 五、双折射7 六、晶体的研究11 七、人为双折射现象12 八、旋光性12 九、结论13 附注14 参考书目14

一、 简介光的偏振: 就先前对光的认识而言,光是具有二相性的,从整体上来看,波的性质较为显著,但从细微的角度来看,粒子性则显得较为重要。 一般光源含有大量的发光原子或分子,他们所发出的光的振动方向彼此毫不相关。但由于发光原子和分子的数量相当庞大,因而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与任何一个振动方向相联系的原子或分子数目基本上是相等的。换言之,这样的光源在一切可振动方向上的光振动机率是相等的。从能量的角度上来看,光振动平面内任何方向上都具有相同的能量,或者说光振动的功率密度都相同,这种振动方向漫无规律的光波就是自然光。 由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到目前为止我们仅考虑在固定平面上的电场矢量;而此电场矢量所在之平面也称为电场振动平面;而此时在固定平面振动传播之光波称为偏振光。若光波的波矢量总是沿着一条直线作反覆振动,则称为线偏振光(linearly polarized light)。线偏振光的振动面是固定的平面,故也称为平面偏振光。 若线偏振光与自然光相掺杂,则为部分偏振光(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这时发出沿线偏振方向光振动的原子或分子比发出沿其他方向光振动的原子或分子要多,因而这个方向光振动的功率密度比其他方向的光振动的功率密度要大。通常用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P 来量度线偏振的程度,仿照可见度的定义,偏振度定义为 m M m M I I I I P +-= 式中I M 和I m 是部分偏振光在两个特殊方向上的功率密度,分别对应于最大和最小的功率密度。若P=1,是线偏振光;P=0是自然光;而P<1是部分偏振光。 与一切振动相同,光振动也可分解成两个方向相垂直的振动。自然光中的每一个光振动都可分解成这两个互相垂直的光振动。由于自然光中各方向上的光振动都相等,因而他们在这二方向上的分振动之和也相等,即自然光可用功率密度相等、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个线偏振光来表示。且每个线偏振光的功率密度都是自然光功率密度的一半,而且这两个线偏振光之间无周相联系。 以下我们就几种不同的偏振光分别来加以讨论: (一) 线性偏振光(linearly Polarization): 若考虑两同频率垂直光波,其电场如下: :兩向量之相對相角差 εε+-=-=j )wt kz cos(B E i )wt kz cos(A E Y X

临床科研设计报告书的撰写~final

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第一节概述 一、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二、临床科研类型 三、科研项目申请前的准备 第二节研究设计报告书的基本内容与撰写方法 一、项目名称及摘要 二、立项依据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四、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五、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六、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七、研究基础与研究团队介绍 八、医学伦理学问题 九、经费预算 十、对照检查提纲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知识,从事新知识的生产,因此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难度较高的脑力劳动,它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探索性等基本特点。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进展快且实践性强的学科,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对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做好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提升临床医学在疾病诊治、预后、病因学等方面的研究水平,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和临床医学学生面临的挑战。因此,在了解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种类及研究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掌握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申报书要领,撰写出高质量的申报书,是医院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反应,是学科发展的标志,也是每一位临床医学工作者基本素质的体现。

第一节概述 一、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验证假说和得出结论。其基本程序及主要步骤包括,查阅文献、提出临床医学科学问题、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制定研究计划及设计研究方案,撰写项目申报书,获得项目的资助,实验观察或调查、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数据处理、总结分析、归纳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及其推广应用等。 二、临床科研类型 要撰写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申报书,首先要了解临床科研类型,按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任务来源、科技活动类型及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按任务来源分类可分为纵向科研任务、横向科研任务及自由选题项目。 1.纵向科研任务是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及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各类科学研究基金,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基金,如科技部卫生部的科学研究基金,以及单位科研基金。 2.横向科研任务是以横向科技合同为依据的,它主要由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它机构委托进行,研究经费一般由委托单位提供。 3.自由选题是根据学科发展和科技人员的专长,结合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由科技人员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 按科技活动类型分类,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发展研究。 1.基础研究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没有或者只有笼统的社会应用设想的研究活动。 2.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个特定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目标开展的研究。 3.发展研究也称开发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知识,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和新方法,或对之进行重大的、实质性改进的创造活动。 三、科研项目申请前的准备 1.文献调研文献查阅是课题选择的前提,是产生或形成临床医学科学问题假设的前提,通过文献查阅,了解本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学科研究的热

部分偏振光的表示方法

部分偏振光的表示方法 王晓,石顺祥,马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摘要随着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光的偏振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是一种横波,其偏振态大致分为:完全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和自然光。文中介绍了完全偏振光的几种表示方法,给出了几种部分偏振光的描述方法。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关键词偏振态;完全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中图分类号TP2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820(2009)06-078-03 SeveralRepresentations of State ofPolarization ofLight WangXiao, Shi Shunxiang, Ma Lin (School ofTechnicalPhysics, XidianUniversity, Xi an 710071, China) Abstract Along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an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hedemands on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light are higher and higher·Light is a transversewave, whose polarization state is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kinds: complete polarized light,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and natural ligh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everal expressive ways of complete polarized light and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and elaborat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m· Keywords state ofpolarization; complete polarized light;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用于传感器的特殊光纤发展尤为迅速。比如,用光纤制成的角速度传感器———光纤陀螺,主要用于飞机、船舶、坦克等的导航,利用法拉第效应制成的光纤磁传感器和偏振型光纤电压、电流传感器等[1]。这些特殊用途的光纤都对光的偏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光的偏振态可以分为3类:完全偏振光(包括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非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非偏振光也叫自然光。对于完全偏振光的描述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对于部分偏振光的数学描述却很少。文中介绍了完全偏振光的表示方法,并给出了几种部分偏振光的描述方法。 1完全偏振光的描述 光学中的偏振态,是用其电场矢量端点的轨迹来描述的。两个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沿同一方 向传播的线偏振光的合成可以得到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可以看作是椭圆偏振光的特例。 1·1电矢分量方法 1·1·1用振幅比和位相差表示 沿z方向传播的平面单色波,光矢量E在xy平面上, x分量和y分量的轨迹方程为 Ex=Axcos(ωt+δs) Ey=Aycos(ωt+δy)(1) 其中Ax、Ay为振幅,δx、δy为初相位。设振幅比角为α,位相差为δ,即 tanα=Ay/Axδ=δy-δx(-π≤δ≤π) (2) 得到光矢量末端的轨迹方程为 式(3)为一椭圆方程,如图1所示。根据位相差δ,可以确定所描述的光的偏振态。当δ=0或

八大浪费定义

八大浪费是定义工厂在JIT生产方式中的,其浪费的含义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浪费有所区别。对于JIT 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所讲的工厂的浪费归纳为八大种,分别是:不良、修理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简称为八大浪费。 2具体表现 1.不良、修理的浪费 所谓不良、修理的浪费,指的是由于工厂内出现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这类浪费具体包括:材料的损失、不良品变成废品;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损失; 额外的修复、鉴别、追加检查的损失;有时需要降价处理产品,或者由于耽误出货而导致工厂信誉的下降。 2.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余的加工和过分精确的加工,例如实际加工精度过高造成资源浪费;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另外还增加了管理的工时。 3.动作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的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以及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4.搬运的浪费 从JIT的角度来看,搬运是一种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而不产生价值的工作都属于浪费。搬运的浪费具体表现为放置、堆积、移动、整列等动作浪费,由此而带来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和人力工具的占用等不良后果。 国内目前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搬运是必要的,不是浪费。因此,很多人对搬运浪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去消灭它。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传送带或机器搬运的方式来减少人工搬运,这种做法是花大钱来减少工人体力的消耗,实际上并没有排除搬运本身的浪费。 5.库存的浪费 按照过去的管理理念,人们认为库存虽然是不好的东西,但却是必要的。JIT的观点认为,库存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如图1-1,由于库存很多,将故障、不良品、缺勤、点点停、计划有误、调整时间过长、品质不一致、能力不平衡等问题全部掩盖住了。 例如,有些企业生产线出现故障,造成停机、停线,但由于有库存而不至于断货,这样就将故障造成停机、停线的问题掩盖住了,耽误了故障的排除。如果降低库存,就能将上述问题彻底暴露于水平面,进而能够逐步地解决这些库存浪费.。 6.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制造过多或过早,提前用掉了生产费用,不但没有好处,还隐藏了由于等待所带来的浪费,失去了持续改善的机会。有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比较强大,为了不浪费生产能力而不中断生产,增加了在制品,使得制品周期变短、空间变大,还增加了搬运、堆积的浪费。此外,制造过多或过早,会带来庞大的库存量,利息负担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贬值的风险。 7.等待的浪费 由于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无事可做的等待,被称为等待的浪费。生产线上不同品种之间的切换,如果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势必造成等待的浪费;每天的工作量变动幅度过大,有时很忙,有时造成人员、设备闲置不用;上游的工序出现问题,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此外,生产线劳逸不均等现象的存在,也是造成等待浪费重要原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固体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及加工工艺过程。所谓结构就是指物质内部原子在空间的分布及排列规律。 材料的相互作用 组成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结合键。主要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键。 离子键 形成:正、负离子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合键称为离子键。 特性:离子键没有方向性,无饱和性。NaC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性能特点:离子晶体的硬度高、热膨胀系数小,但脆性大,具有很好的绝缘性。典型的离子晶体是无色透明的。 共价键 形成:元素周期表中的ⅣA、ⅤA、ⅥA族大多数元素或电负性不大的原子相互结合时,原子间不产生电子的转移,以共价电子形成稳

定的电子满壳层的方式实现结合。这种由共用电子对产生的结合键称为共价键。氧化硅中硅氧原子间共价键,其结构如图所示。 性能特点:共价键结合力很大,所以共价晶体的强度、硬度高、脆性大,熔点、沸点高,挥发度低。 金属键 形成:由金属正离子与电子气之间相互作用而结合的方式称为金属键。如图所示。 性能特点: 1)良好的导电性及导热性; 2)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3)良好的强度及塑性; 4)特有的金属光泽。 分子键 形成:一个分子的正电荷部位与另一分子的负电荷部位间以微弱静电引力相引而结合在一起称为范德华键(或分子键)。 特性:分子晶体因其结合键能很低,所以其熔点很低,硬度也低。但其绝缘性良好。 材料的结合键类型不同,则其性能不同。常见结合键的特性见表1-1。

晶体材料的原子排列 所谓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一类物质。晶体的主要特点是:①结构有序;②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③有固定的熔点;④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理想的晶体结构 1.晶体的基本概念 (1) 晶格与晶胞

儿童文学的特征和意义

=新课标的实施使儿童文学佳作成为中小学生的主要精神食量的地位得以实现。?新编的语文教材前所未有的选入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小学语文实现儿童文学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新课标列出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参考书目中,可列入广义儿童文学范畴的就有11种(共20种):《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外古今寓言、《繁星·春水》、《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 =九年义务教育阅读总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对儿童文学丰富人文内涵的感悟能力 ?儿童文学是成人作者与少年读者之间的艺术对话和交流。 ?培养对儿童文学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儿童文学的快乐和感动,能敏锐地把握作品中超越儿童浅层次理解能力的深层意蕴,并能遵循儿童接受能力的发展规律,和他们交流对作品内涵成熟的理解和感悟,把儿童自己读不出的意义解读出来,使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具有提高和深化儿童审美水平的意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艺术品格) 描绘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 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富有儿童情趣 0儿童的反儿童化心理:渴望长大成人的儿童,盼望长大的童年——表现能力,自我发现,走向成熟。 0游戏精神: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而游戏精神,其实也就是玩的精神,它十分明显地反映在一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之中,是儿童读者和成人儿童文学作者都乐于接受的形式。采用游戏的形式是把社会的教育同儿童的审美特点最巧妙地融合一体的做法,在玩之中实现了成人和儿童双方的追求。(释放、变幻) 主题深刻和多样化: 真:用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途径,告诉孩子们“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远离暴

偏振光简述

偏振光简述 一、引言 偏振光(polarized light),光学名词。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而振动方向和光波前进方向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光的振动面只限于某一固定方向的,叫做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 二、定义 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其他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光波是电磁波,因此,光波的传播方向就是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光波中的电振动矢量E和磁振动矢量H都与传播速度v垂直,因此光波是横波,它具有偏振性。具有偏振性的光则称为偏振光。 三、检测 光的偏振现象可以借助于实验装置进行检测,P1、P2是两块同样的偏振片。通过一片偏振片p1直接观察自然光(如灯光或阳光),透过偏振片的光 偏振光原理 虽然变成了偏振光,但由于人的眼睛没有辨别偏振光的能力,故无法察觉。如果我们把偏振片P1的方位固定,而把偏振片P2缓慢地

转动,就可发现透射光的强度随着P2转动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而且每转过90°就会重复出现发光强度从最大逐渐减弱到最暗;继续转动P2则光强又从接近于零逐渐增强到最大。由此可知,通过P1的透射光与原来的入射光性质是有所不同的,这说明经P1的透射光的振动对传播方向不具有对称性。 自然光经过偏振片后,改变成为具有一定振动方向的光。这是由于偏振片中存在着某种特征性的方向,叫做偏振化方向,偏振片只允许平行于偏振化方向的振动通过,同时过滤掉垂直于该方向振动的光。通过偏振片的透射光,它的振动限制在某一振动方向上,我们把第一个偏振片P1叫做“起偏器”,它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但是人的眼睛不能辨别偏振光。必须依靠第二片偏振片P2去检查。旋转P2,当它的偏振化方向与偏振光的偏振面平行时,偏振光可顺利通过,这时在P2的后面有较亮的光。当P2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光的偏振面垂直时,偏振光不能通过,在P2后面也变暗。第二个偏振片帮助我们辨别出偏振光,因此它也称为“检偏器”。 四、分类 偏振光是指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变,或具有某种规则地变化的光波。按照其性质,偏振光又可分为平面偏振光(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几种。如果光波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只局限在一确定的平面内,则这种偏振光称为平面偏振光,因为振动的方向在传播过程中为一直线,故又称线偏振光。如果光波 电矢量随时间作有规则地改变,即电矢量末端轨迹在垂直于传播

总结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4、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西侧东侧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北侧南侧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⑥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四大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5、我国的气候●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20 3暖温带4琼台粤桂云或滇5一三6②亚热带③暖温带●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农业类型种植业水田农业种植业旱地农业畜牧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长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