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文书特制)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文书特制)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文书特制)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

一、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室性早搏(ICD-10:I4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心电图表现:1)提前发生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P波;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恒定;3)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之和;4)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房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慢性肺部疾病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9.300室性早搏疾病编码。

2.除外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和慢性肺部疾病等造成的房速。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

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对于持续性局灶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应当排除左房血栓的存在。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

2.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静脉和口服)。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室性早搏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室性早搏(ICD-10:I49.3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日期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

主要诊疗工作□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描记“18导联”心电图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性分层,明确诊断,制

订诊疗方案

□进行“常规治疗”(参见心血管病诊疗指南

解读)

□完成病历书写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日常查房,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介入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复查异常的检验结果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持续心电监测

□抗心律失常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

□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磁共振、24小

时动态心电图

长期医嘱: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持续心电监测

□抗心律失常药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

□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住院第3–4天住院第5–7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活动□上级医师查房,确定病人出院指征及出院后治

疗方案

□治疗效果、预后评估,注意复查超声心动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康复及宣教

□住院医师查房,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并完

成出院前病程记录

□书写出院记录、诊断证明,填写住院病历首页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时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

续治疗的方案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药物治疗同前

长期医嘱: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药物治疗同前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的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完成病人心理与生活护理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出院准备指导

□心律失常知识教育

□帮助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出院后心律失常病宣教

病情变异□无□有,原因:

1.

□无□有,原因:

1.

记录2.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刘兴鹏: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THE SURFACE ECG POSITIONING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THE OUTFLOW TRACT 关键字: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2013-10-0914:4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心室的任何部位,但心室流出道是其好发部位。此处的室早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95%。体表心电图对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判断消融靶点的位置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无效消融次数,从而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体表心电图是由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的二次投影而形成,心脏三维立体除极向量首先投影至一平面,形成平面除极向量环,再次投影至某一个心电图导联,形成这一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流出道起源的室早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根据起源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前间隔,后间隔和游离壁)及其延伸部位(肺动脉瓣上)、左室流出道起源(左冠窦、右冠窦和左右冠窦交界)、心大静脉远端(DGCV)和主动脉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一、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Ⅰ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右室流出道可进一步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游离壁起源的室早移行更晚,通常在V4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图1)。 右室流出道延伸部位是指肺动脉主干,即肺动脉瓣上起源的室性早搏,其心电图特征和右室流出道很难区分。同右

冠心病课件111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 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 线片 (5)心脏超声 (6)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2)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3)阴阳两虚证: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4)痰瘀互阻证: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5)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6)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2)耳针疗法 4.护理: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心悸、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心电图或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

江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试题卷心电图

住院医师_心电图_出科理论考试 得分:0。总分:100。及格分:60。 考试时间:2015-27-28-15:27:07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 1. 图11-7所示的心电图符合下列哪项诊断 A. 窦性心动过缓 B. 三度房室阻滞 C. 窦性停搏 D. 窦房阻滞 E. 交界性逸搏心律(P波在波之后) 正确答案:E。考生答案:。 2. 女性,29岁,自述有心悸、脉率不整齐,心电图检查如图10-15 所示,应诊断为 A. 窦性心律不齐 B.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C. 频发房性过早搏动伴裂隙现象 D.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C。考生答案:。

3. 一位50岁男性主诉胸闷,心电图如图12-16所示,诊断是 A. 室性心动过速 B. 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 C. 间位性室性过早搏动 D. 成对室性过早搏动 E.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正确答案:D。考生答案:。 4. 图5-3男性,73岁,有冠心病史,因胸痛2h入院,如图所 示,首先应考虑 A. 左前分支阻滞+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 B. 右束支阻滞+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 C. 左前分支阻滞+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D. 右束支阻滞+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E. 左前分支阻滞+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正确答案:E。考生答案:。 5. 分级Ⅲ级是指 A. 冠状动脉无血流 B. 仅有少量血流通过 C. 血流通过正常 D. 血流通过缓慢 E. 冠状动脉狭窄>75% 正确答案:C。考生答案:。 冠状动脉血流一般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将其分为4级: 0级:无灌流,即在闭塞部位及远端无前向血流(造影剂)充盈。 Ⅰ级:微灌流,即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但在任一时刻都无通过闭塞段远端血管的前向血流。 Ⅱ级:部分灌流,造影剂通过闭塞段并到达远端血管,但其充盈速度与正常血管相比明显减慢。 Ⅲ级:完全灌流,前向血流充盈远端血管快速而完全。 6. 以下符合右位心心电图表现的是 A. Ⅰ导联P波直立 B. Ⅰ导联波群主波向上 C. Ⅰ导联T波直立 D. V2、V1、V3R、V4R及V5R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

室性早搏临床路径 一、室性早搏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室性早搏(ICD-10: I4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心电图表现:1)提前发生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P波;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恒定;3)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之和;4)有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房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慢性肺部疾病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49.300室性早搏疾病编码。 2.除外洋地黄过量、电解质或代谢紊乱和慢性肺部疾病等造成的房速。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 4.超声心动检查、胸片,对于持续性局灶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应当排除左房血栓的存在。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第19卷第1期2010年1月 vol.19No.1Jan.2010武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收稿日期]2009-05-25;[修回日期]2009-10-23 [作者简介]时向民(1970-),男,籍贯天津,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电生理研究。源自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分析 时向民1,王玉堂2,单兆亮2,杨庭树1(解放军总医院:1.南楼心内科;2.心内科;北京100853) 摘要:【目的】分析右室流出道(RVOT )起源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与消融靶点的关系,探讨RVOT 室性早搏有效准确的心电图定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8年在我院行射频消融的RVOT 室性早搏62例,依据成功消融靶点X 线定位结果,分析其与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在RVOT 早搏中,游离壁与间隔部起源相比Ⅱ,Ⅲ,AVF 导联R 波宽伴有切迹(P <0.05)。Ⅰ导联呈QS 或rsr’提示室早源自RVOT 前部,呈R 或rR 则起源于后部,(P <0.05)。Ⅱ,Ⅲ,AVF 导联R 波越高(P <0.05),胸前导联R/S 移行越早(P <0.05)提示早搏距离肺动脉瓣越近。【结论】在RVOT 起源的室早中Ⅱ,Ⅲ,AVF 导联R 波宽度判断早搏源于间隔或游离壁,Ⅰ导联QRS 波形态判断早搏源于RVOT 前部或后部,Ⅱ,Ⅲ,AVF 导联R 波高度结合胸前导联R/S 移行判断早搏接近肺动脉瓣或三尖瓣。 关键词: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心电图;射频消融 【文章编号】1008-5041(2010)01-0029-03【中图分类号】R540.4【文献标识码】A ECG analysi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originating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HI Xiang-min,WANG Yu-tang,SHAN Zhao-Liang,YANG Ting-sh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South Building,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G and target ablation site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VPC)originated from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localize the VPC origination. 【Methods 】62patients(pts)hospitalized f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in 2001to 2008with VPC from RVO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orrelative relation between successful ablation site based on X ray films and a variety of ECG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Results 】In VPC from RVOT,wide and notched R wave of Ⅱ,Ⅲ,AVF indicated VPC originating from free wall (P <0.05),QS or rsr’type in lead Ⅰsuggested VPC originating from anterior wall,R or rR type indicated posterior wall origination (P <0.05).high R wave in Ⅱ,Ⅲ,AVF (P <0.05)with early R/S transition(P <0.05)revealed VPC adjacent to pulmonary valve.【Conclusions 】In VPC from RVOT the width of R wave in lead Ⅱ,Ⅲ,AVF was sensitive to localize VPC from free wall or septal.QRS configuration in lead Ⅰwas of use to distinguish VPC from anterior or posterior part within RVOT.The amplitude of R wave in lead Ⅱ,Ⅲ,AVF combined with R/S transition in precordial lead could predict VPC adjacent to pulmonary valve or tricuspid valve. key words: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ECG;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临床较为多见,患 者多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儿茶 酚胺介导的晚期后除极以及局部微折返有关[1]。该 部位起源的频发室早或室速射频消融治疗虽然具 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普遍存在寻找靶点时间较长, 无效放电次数多,X 线曝光时间长的特点。如能根据心电图特征预先判断早搏的起源位置,在标测时预见性的在流出道某一区域寻找靶点,对于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2001-2008年在我院行射频消融的62例右室流出道室早心电图特点,结合成功靶点X 线定位,总结了该部位早搏的心电图定位特点。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论著29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现阶段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得不紧跟脚步,丝毫不的松懈。久而久之就容易被疾病偷袭,频发性室性早搏对人身体的危害很大,我们有必要认识这种疾病,那么,频发性室性早搏有哪些症状?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 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症状 1、心悸 室性早搏的症状心悸主要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的。当室性早搏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时,可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如病人已有左室功能减退,室早频繁发作可引起晕厥。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产生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早搏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 2、心跳停顿的感觉 在日常的生活中,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发生室性早搏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明显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 3、频繁的早搏。 有的人发生室性早搏时,自己却毫无感觉或没有任何室性早搏的症状,仅在医生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这些特点与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代偿间歇。如果室早频繁发生,有时不易与心房颤动区别,可让病人活动一下,若体力活动后,病人心率加快,而节律趋于规则,则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人体活动后,窦性频率增加,克服了异位心律的显示。 频发室性早搏严重吗? 频发室性早搏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而室性早搏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增加,严格说来不应算做室性早搏的危害,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室性早搏反映的是心脏整体功能不佳,导致死亡的还是心脏疾病本身。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早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 频发性室性早搏有哪些症状?上面小编已经介绍了几种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症状表现,当身体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引起重视。心悸是频发性室性早搏中比较常出现的一种,其危险系数较高,当发现有此情况应该立即前往医院检查。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 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 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 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早搏发生的机制

早搏发生的机制 过早搏动(早搏、期前收缩) 什么是早搏,其发生的机制及共同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 在心脏的搏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个或数个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称为过早搏动,又称为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早搏是主动性的异位搏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健康人的心脏也可能发生早搏,而在更易发生。健康人发生早搏往往有一些人为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系统的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过早搏动约40%发生于心血管疾病,易发生早搏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引起早搏的其他疾病有甲状腺机能减退、贫血、低血钾等。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导管检查,由于对心壁的直接刺激,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在心导管检查过程中过度用力,或过快地抽取血液标本,或加压快速向心脏腔内注射造影剂等,都可以发生过早搏动。心脏手术时对心脏的按压、牵拉或者进行瓣膜分离、安装心脏起搏器都可以产生过早搏动,这些刺激因素一旦消除,早搏就可以消失。应用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过早搏动,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其他如咖啡因、异丙肾上腺素等,停用这些药物早搏可以消失。 目前,关于早搏发生的机制有三种观点:一种理论认为是心肌的局部存在一个兴奋性增高的异位起搏点,这个异位起搏点,在某种因素的诱发下,主动地发生激动,使心房或心室发生提前搏动;另一种理论认为是由于折返,即窦性冲动下传时,一部分心肌尚处于相对不应期,而当其余部位的心肌激动已完毕,激动再传至这部分心肌时,可使这部分心肌产生一次提前搏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心肌内,特别是在心室肌内存在一个活跃的、有一定节律的异位起搏点。 早搏的共同心电图特点是提前出现的单个或两个异位节律的电激动,常因干扰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代偿间歇,少数是插入性的。可依其出现的频率而人为地分为偶发早搏、多发早搏、频发早搏。某些频发的早搏可出现一定的配对规律,如二联律、三联律;如先后出现的早搏之间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而与正常节律之间则没有固定的偶联时间关系,此种早搏可出现在心动周期的任何部位,因而可以产生房性或室性融合波。 早搏能影响健康吗?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人问:“早搏”能影响健康吗? 前面已经谈过,心脏的跳动是受窦房结指挥的。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规律性的冲动,经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至心房和心室,从而带动整个心脏的跳动。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房内或心室内的某一部分心肌的兴奋性过高,或者由于传导系统发生故障,这时就可使正常节律中突然出现提前兴奋与收缩,这种情况就是早搏,又称为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期外收缩。根据早搏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与室性早搏三种。最多的是室性早搏,其次是房性早搏,最少见的是交界性早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人报告在无症状的正常人群中,连续24小时观察动态心电图,可有50%的人出现早搏;连续48小时观察,则有70%~80%的人出现早搏。 通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发生早搏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各人感觉不一致,有的说是心脏荡了一下,有的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有的为明显心慌不适。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也有的人甚至发生频繁的早搏,可毫无感觉和症状,仅在医生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心脏整齐、规则的跳动,主要是搏出血液满足全身组织器官的需要。发生了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可使心搏出量减少。但是,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无影响。偶发房性早搏,所减少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仅为5%,偶发室性早搏减少12%,两者对脑循环均无影响。每分钟多于6次的频发早搏,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可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达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这样对健康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关键在于有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那么频发早搏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频发房性早搏常为心脏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信号,频发室性早搏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猝死。如果无严重心脏病,即使早搏频发,也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上,功能性即生理性早搏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健康人群中,至少发生一次pvc的比例在12导联ecg查出率为0.78 ~6%,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查出率为39~80%[1]。 偶发室性早搏属于良性室性早搏,多由情绪激动、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这种室性早搏一般在祛除诱因之后即可消失,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2]。 一般认为有危害的室性早搏指的是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引起的室性早搏。它的危害多为室性早搏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这种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需要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疗。而既往的观点认为,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是良性的,无需处理[2]。正因为如此,临床医生往往对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关注较多,而对健康人群所发生的频发室性早搏的重视程度相对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正常心脏的频发室性早搏并非是完全良性的,也需要积极干预。 1 关于pvc诱发的心肌病样改变 2000年,chugh等报道了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pvc后,心肌功能得到完全恢复,首次证明

pvc会诱发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4]。后来又有多个临床研究证实,频发pvc可导致心脏扩大、二尖瓣返流、心胸比增大、心功能降低,且与pvc发作频度呈正相关[5,6,14~18]。2008年一个前瞻性研究,共入选108左室功能正常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且室早>10个/小时,随访5年。结果显示,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在1000次以内的有24例,在1000~10000之间的有55例,大于10000次的有29例,5年后,左室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2%、34%,研究者认为,频发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左室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5]。另一报道,入选239例,均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或左室流出道早搏患者,根据早搏次数分组,24小时大于20000次为高危组,5 000~20000之间为中危组,1000~5000之间为低危组,平均随访5.6年。结果显示,高危组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其它两组,而左室舒张末直径显著增大,提示频发的室性早搏会导致正常心脏的心肌病样改变[6]。 2 pvc诱发心肌病样改变的可能机制 由于目前不易获得频发pvc动物模型,pvc引起tcm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pvc可起源于心脏多个部位,如左右室流出道、心尖部、基底部、侧壁、valsalva窦。据推测,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的pvc 引起的tcm可能类似于长期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所致心功能不全。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长期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可导致心室重构,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 病因病理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早。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现。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早。室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 疾病分类 (1)良性室性早搏:指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早搏,临床十分常见,对健康不产生太大影响。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着急、紧张、睡眠不好等可诱发。治疗上可选用安定,心率快时选用倍他乐克。不主张用太多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 (2)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是指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室性早搏,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和心肌病。除了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针对以下诱发原因进行治疗,如心肌缺血、心衰、低血钾、低血镁等。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有时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如果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仅能听到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特征: (一) 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阔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二) 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三) 室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未受干扰,室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早在内的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

应用saahECG—鉴别诊断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应用saahECG—鉴别诊断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 前言 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包括:室性早搏,室速,室扑,室性逸搏,室颤,和室性停搏。 然而在危险分层上判别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要高,如果室早伴有左心功能异常,成对的室早或连续的室早,包括间歇性、距阵性、联律性出现,就成为恶性的高度风险因子。从临床上分析,室性早搏可能直接触发VT和VF,无疑是致命性的。目前ECG技术(显示技术及诊断技术)对室性早搏的识别和诊断仍存在缺陷。 大量的文献报道,室性早搏,室性逸搏的危险在不同个体其意义也不同。偶发的室早,成对的室早,室早 二联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室早,其临床意义非同小可。如果对于冠心病,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 室早就预示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疾病(统计学研究)与室性早搏: 冠心病患者室早的发生率高,而存在室性早搏的人群在以后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也比无室性早搏的人群高。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而存在室性早搏的人群在以后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比无室性早搏的人群更高。 *Framingham的研究提示男性CAD患者的室早发生率为58%,而无CAD患者室早发生率为33%。此外,室性早搏可能还预示着CAD的发生,尤其对于年龄在40-59岁的男性。 *Rabkin等的研究提示在40-49岁和50-59岁这二个年龄段男性,检出室早者冠心病的危险性是未检出 室早者1.65和1.80倍。 *Massing等在ARIC研究中发现,①合并有室性早搏的人群更可能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②在冠心病人群中,合并室性早搏人群死亡率是不合并室早人群的3倍。 *GISS *Huikuri等分析了126例复杂室早病例,发现患者的心室射血分数在0.4或以下时,其死亡率为75%,平均随访15个月的猝死率为33%。 流行病学(研究)与室性早搏: 在体检人群中,多个研究报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0.8%~62.2%不等。也有报道年龄在65岁以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5%。 *Manolio等的研究发现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2%。 *Hinkle等研究结果提示,室早在中年男性的发生率达62.2%,其中有19.1%的研究对象出现至少1次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或短阵室速),短阵室速的发生率为3.2%。 *Clarke等的研究则发现貌似健康的人群中也可以出现早搏,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恶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早,室早二联律,多源性室早,大约12%。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3881871.html,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分析 作者:吴莎莎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8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 的心率变异性,为临床治疗室性早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室性 早搏患者50例,且进行射频消融术。根据患者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间隔组、游离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 疗后,其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SDNN、SDANN、PNN50、HF、LF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游离壁组术前术后rMSSD分别为32.99±3.21、 25.98±4.86,均低于间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源;心率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8..02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主要来源于心室流出道,且又以右室流出道来源为主,其次为左室流出道[1]。室性早搏在正常人群及各种器质性病变的心脏病患者中 均可能出现,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胸闷、头晕、乏力、气短[2]。使用导管射频消融术 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是否存在差异在临床缺乏研究。本文以50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50例,且进行射频消融术。入选标准:患者均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室心肌病变。排除标准: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导致右心室心肌病,临床资料不完整等。 根据患者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间隔组(射频消融术中X线显示流出 道为脊柱测为间隔部)25例,包括男11例,女14例,年龄38~67岁,平均40.99±7.99岁,每24 h室早发生次数5610~23871次,平均16723.76±387.98次;游离壁组(射频消融术中X 线显示流出道对侧为游离壁)25例,包括男13例,女12例,年龄36~67岁,平均

另类心电图讲义-5---交界性心律失常

(五)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心律失常系指起源于交界区的异位激动(心律)及其在传导过程中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交界性早搏、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及游走心律等等。 交界性早搏(junctional rhythm),亦称“交界性期前收缩”或“结性期前收缩”,在窦性激动来之前,由交界区提早发生一次激动,称为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QRS波群形态和时间与窦性者基本相同,或兼有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2)如有逆行P`波,可以出现在QRS之前,P`-R<秒,或出现在QRS波群之后,R-P`<秒,或与QRS波群重叠,无法分辨。(3)交界性早搏不常逆传心房,逆传到窦房结更少,所以交界性早搏一般代偿完全。 交界性早博可以是间位性的,也可以形成联律或短阵交界性心动过速。 图2-115 交界性早搏(逸搏)逆行性P波出现示意图: 当交界早激动源离心房较近或逆传速度较快,逆P就出现在QRS之前。 为何P-R小于秒 下面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说明! 一个人从头到尾跑100米,而另二个人从100米中段某处分别向两头终端跑,后二个人所用时间肯定明显短于从头到尾跑完全程的人。可能只用一半时间。而后二个人最先与最后到达终点的时间差别就更短。

后二个人最先与最后到达终点的时间差就相当是P-R间期了! 鉴于正常房室传导时间小于秒,这个时间差一般应该小于秒。如离心房很近的部位,如冠状窦附近,它的P`-R就会大于秒。 反过来当交界早激动源离心室较近或前传速度较快,逆P就出现在QRS之后。这样离100米某一端(心室端)近,或往心室端跑的人速度很快(前传速度快),这样逆P就会出现在QRS之后。 如交界早激动源离心房与心室距离一样或传导速度一样,就相当两个人均从100米中点向两头跑,两人的速度相差无几,就可能两者同时到达,这样一来,逆P就与QRS重叠了,看不差别出来。当然稍有差别,逆P还会落在QRS中难分辨。 注意这里讲的P波看不出来,这不是P波消失,而是有P波看不到!逆P 落在QRS中难分辨。 下面用具体例子说明这几种情况! 图2-116 逆行P在QRS之前的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PVC)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年龄大小不一,但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近年来,随着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与体表心电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1 V1导联QRS波形态及胸前导联移行区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 下壁导联QRS波电轴极性 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03 瓣环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环的室早其实是与显性预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为显性预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环附近的心室肌。有学者提出可根据V1、Ⅰ及aVL导联QRS波的形态,对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环的室早进行定位。

房性早搏应积极治疗病因

室性早搏须知 1.主要应用于室性早搏的慢心律(美西律) 2. 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 【事例】这位医生说我过去吃的药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议我改吃“心律平”。我还真有点不放心这位医生的话,几元钱的心律平能治病?我花了上千元还越治越重了呢。试着吃吃看。真没想到,刚吃完一瓶,心脏就老实多了,循规蹈矩起来。吃完2瓶去查心电图,那长长的尖锥没了!医生嘱咐不能中断吃药,半年后吃维持药量。由于该药会引起心功能减退,我后来渐渐地不吃了,改吃一些养心护心药。 3.然而,即使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用了治疗早搏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仍需警惕治早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4.哪些因素可以增加治早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呢?主要有:①自行加大治早搏药物的剂量。②不遵医嘱,同时服用几种药理作用相同的治早搏药物,如心律平加可达龙,异搏定加倍他洛克等。③自身情况不佳,如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慢性肝炎或尿毒症,影响药物的正常代谢及排泄,导致药物蓄积中毒;长期进食少,或呕吐、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代谢紊乱。④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或心肌代谢严重受损,如急性心肌炎、严重心肌病、左心室扩大,严重的心肌缺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5. 正规用药,避免药物副作用 虽然治早搏药物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发生,但是患者绝不能因嗝废食,该用药时也不敢用。其实,只要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并遵循以下原则,就可以减少治早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 * 遵照医嘱服药,不轻易换药。如果确定了服用的药物,一定要按医嘱服用,千万不能道听途说,自行改用其他药物。因为不同的人对治早搏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对别人有效的药不一定对自己也有效。 * 不要随意加减药物剂量。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马上停药或减量。因为治早搏的药物多是“治标”,短期停药或减量常会导致病情反复。另外,盲目增加药物剂量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以致越治疗早搏越多。 * 自身情况不佳的患者在服药期间,更要注意症状有无改善,一旦发现异常,应即去医院诊治。此外,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产生副作用,也应格外当心。 6. 一般情况下,刺激迷走神经的自救方法,比如屏气法可以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很快停止。具体做法是患者突然发病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气,再用力呼气。或者,发病时深呼一口气,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气,再用力吸气。 7. 对于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频繁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率为50%。胺碘酮、普罗帕酮及钙拮抗剂的有效率相对较低。这类患者由于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其药物效果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结果来判断。如果这类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治疗不敏感,则应予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这类心律失常风险很小,成功率在80%以上。 心律宁片 功效主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对心室性早搏疗效尤为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