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解析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解析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解析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与艺术学院

教学班级:

教学时间:2015—2016 学年第 1 学期湖南工学院

1

实验一 拉伸实验

一、本实验主要内容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测定低碳钢的流动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和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

2.根据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F L -?曲线)。

3.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 三、实验重点难点

1、拉伸时难以建立均匀的应力状态。

2、采集数据时,对数据的读取。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指导和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1、低碳钢拉伸图分为几阶段?每一阶段,力与变形有何关系?有什么现象?

2、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时可测得哪些力学性能指标?用什么方法测得?

1

实验一 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之一。由本实验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明材料在静拉伸下的一些性能,诸如材料对载荷的抵抗能力的变化规律、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等重要机械性能,这些性能是工程上合理地选用材料和进行强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测定低碳钢的流动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和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

2.根据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F L -?曲线)。

3.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分规等。 三、拉伸试件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所示。图中工作段长度l 称为标距,试件的拉伸变形量一般由这一段的变形来测定,两端较粗部分是为了便于装入试验机的夹头内。

为了使实验测得的结果可以互相比较,试件必须按国家标准做成标准试件,即

5l d =或10l d =。

对于一般板的材料拉伸实验,也应按国家标准做成矩形截面试件。其截面面积

和试件标距关系为l =

l =A 为标距段内的截面积。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1、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1)试件的准备:在试件中段取标距10l d =或5l d =在标距两端用分规打上冲眼作为标志,用游标卡尺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d (在每处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取最小值作为计算试件横截面面积用。

(2)试验机的准备;首先了解材料试验机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试验机的操作规程。根据低碳钢的强度极限b σ及试件的横截面积,初步估计拉伸试件所需最大载荷,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并配置相应的摆锤,开动机器,将测力指针调到“零点”,然后调整试验机下夹头位置,将试件夹装在夹头内。

(3)进行实验:试件夹紧后,给试件缓慢均匀加载,用试验机上自动绘图装置,绘出外力F 和变形L ?的关系曲线(F L -?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载荷增加到A 点时,拉伸图上B '段是直线,表明此阶段内载荷与试件的变形成比例关系,即符合虎克定律的弹性变形范围。当载荷增加到B '点时,测力计指针停留不动或突然下降到B 点,然后在很小的范围内摆动,这时变形增加很快,载荷增加很慢;这说明材料产生了流动(或者叫屈服),与B '点相应的应力叫上流动极限,与B 相应的应力叫下流动极限,因下流动极限比较稳定,所以材料的流动极限一般规定按下流动极限取值。以B 点相对应的载荷值S F 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即得到低碳钢的

流动极限S σ,S S F

A

σ=流动阶段后,试件要承受更大的外力,才能继续发生变形若要

使塑性变形加大,必须增加载荷,如图形中C 点至D 点这一段为强化阶段。当载荷达到最大值b F (D 点)时,试件的塑性变形集中在某一截面处的小段内,此段发生截面收缩,即出现“颈缩”现象。此时记下最大载荷值b F ,用b F 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就得到低碳钢的强度极限b σb b /F A σ=。在试件发生“颈缩”后,由于截面积的减小,载荷迅速下降,到E 点试件断裂。

关闭机器,取下拉断的试件,将断裂的试件紧对到一起,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断裂后试件标距间的长度1l ,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δ

%1001?-=

l

l

l δ。 将断裂的试件的断口紧对在一起,用游标卡尺量出断口(细颈)处的直径1d ,计算出面积1A ;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截面收缩率ψ,

%1001

?-=

A

A A ψ

1

图1-2 图1-3

从破坏后的低碳钢试件上可以看到,各处的残余伸长不是均匀分布的。离断口愈近变形愈大,离断口愈远则变形愈小,因此测得1l 的数值与断口的部位有关。为了统一δ值的计算,规定以断口在标距长度中央的31区段内为准,来测量l 的值,若断口不在31区段内时,需要采用断口移中的方法进行换算,其方法如下:

设两标点C 到C '之间共刻有n 格,如图1-4所示,拉伸前各格之间距离相等,在断裂试件较长的右段上从邻近断口的一个刻线d 起,向右取2/n 格,标记为a ,这就相当于把断口摆在标距中央,再看a 点至1C 点有多少格,就由a 点向左取相同的格数,标以记号b ,令L '表示C 到b 的长度,则L L ''+'2的长度中包含的格数等于标距长度内的格数n ,故L L l ''+'=21。

当断口非常接近试件两端,而与其头部之距离等于或小于直径的两倍时,一般认为实验结果无效,需要重作实验。

2、铸铁的拉伸实验

(1)试件的准备:用游标卡尺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d 取最小值计算试件截面面积,根据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估计拉伸试件的最大载荷。

(2)试验机的准备:与低碳钢拉伸实验相同。

进行实验:开动机器,缓慢均匀加载直到断裂为止。记录最大载荷b F ,观察自动绘

1

图装置上的曲线,如图1-3所示。将最大载荷值b F 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就得到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A F /b b =σ。因为铸铁为脆性材料,在变形很小的情况下就会断裂,所以铸铁的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很小,很难测出。

五、预习要求

阅读教材中材料力学性能的有关部分,准备好测试记录表格。 六、思考题

(1)低碳钢拉伸图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力与变形有何关系?出现什么现象?

(2)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时可测得哪些力学性能指标?用什么方法测得?

教学后记:

1

实验二纯弯梁试验

一、本实验主要内容

通过实验研究纯弯梁弯曲其正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某一截面上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

2. 观察梁在纯弯曲情况下所表现的虎克定律,从而判断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3. 进一步熟悉电测静应力实验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三、实验重点难点

1、如何保证实验过程中梁的弯曲为纯弯曲。

2、采集数据时,对数据的读取。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指

导和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1、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一些?

1

实验二:纯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某一截面上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

2、观察梁在纯弯曲情况下所表现的虎克定律,从而判断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3、进一步熟悉电测静应力实验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σ=My/Iz的正确性。

5、测定泊松比μ。

二、实验梁的安装示意图

1.纯弯梁的正

应力的分布规律实

验装置

其装置如图

2-1所示。

2.纯弯梁的安

装与调整:

在如图2-1所

示位置处,将9.拉

压力传感器安装在

8.蜗杆升降机构上,

拧紧,将2.支座(两

个)放于如图所示

的位置,并对于加

力中心成对称放置,

图2-1 纯弯梁实验安装图

将纯弯梁置于支座

上,也称对称放置,将4.加力杆接头(两对)与6.加力杆(两个)连接,分别用3.销子悬挂在

纯弯梁上,再用销子把11.加载下梁固定于图上所示位置,调整加力杆的位置两杆都成

铅垂状态并关于加力中心对称。摇动7.手轮使传感器升到适当位置,将10.压头放如

1 图中所示位置,压头的尖端顶住加载下梁中部的凹槽,适当摇动手轮使传感器端部与

压头稍稍接触。检查加载机构是否关于加载中心对称,如不对称应反复调整。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加载杆始终处于铅垂状态,并且整个加载机构关于中心

对称,否则将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甚至错误。

3.纯弯梁的贴片:

5#、4#分别位于梁水平上、下平面的纵向轴对称中心线上,1#片位于梁的中

性层上,2#、3#片分别位于距中性层和梁的上下边缘相等的纵向轴线上,6#片与5

#片垂直,如图2-3所示。

图2-3 纯弯梁贴片图

三、实验原理

图2-4为试样受

力图

为了测量应变随

试样截面高度的分布

规律,应变片的粘贴

位置如图2-3所示。这

样可以测量试件上下

边缘、中性层及其他中间点的应变,便于了解应变沿截面高度变化的规律。

表2-1原始参数表

弹模

(GPa)

几何参数应变片参数

应变仪灵敏

系数K仪

b(cm)h(cm) a(cm)

灵敏系

数K片

电阻值

(Ω)

碳钢210 2.0 4.0 10.0 2.00 120 2.0

图2-4 纯弯梁受力图

1

由材料力学可知,矩形截面梁受纯弯时的正应力公式为

式中:M 为弯矩;

y 为中性轴至欲求应力点的距离;

3

12

z bh I =为横截面对z 轴的惯性矩。

本实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的方法加载,每次增加等量的载荷⊿P ,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一次,即:初载荷为零,最大载荷为4kN ,等量增加的载荷⊿P 为500N 。分别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修正后的值) 实ε?,求出各点应力增量的平均值实σ?。

把测量得到的应力增量

σ?与理论公式计算出的应力增量

理σ?加以比较,

从而可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上述理论公式中的M ?按下式求出:

材料力学中还假设梁的纯弯曲段是单向应力状态,为此在梁上(或下)表面横向粘贴6#应变片,可测出ε,式中μ:梁材料的泊松比可由(ε横 /ε纵)计算得到μ,从而验证梁弯曲时近似于单向应力状态。材料的弹性模量E 值和泊松比μ值。

四、实验步骤

1、确认纯弯梁截面宽度 b=20mm,高度 h=40mm ,载荷作用点到梁两侧支点距离a=100mm 。

2、将传感器连接到BZ 2208-A 测力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将梁上应变片的公共线接至应变仪任意通道的A 端子上,其它接至相应序号通道的B 端子上,公共补偿片

横纵εεμε??=

??=

A

P E z

I y M ?=

理σa P M ?=

??2

1

z

I y

M ?=

?σ?理实

实ε?σ??=E

1

接在公共补偿端子上。检查并纪录各测点的顺序。

3、打开仪器设置仪器的参数,测力仪的量程和灵敏度设为传感器量程、灵敏度。

4、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0.5KN (500N ),Pmax=2.5KN(2500N),ΔP=0.5KN(500N),以后每增加载荷500N ,记录应变读数εi ,共加载五级,然后卸载。再重复测量,共测三次。取数值较好的一组,记录到数据列表中。

5、实验完毕,卸载。实验台和仪器恢复原状。 五、实验结果

(1)求出各测量点在等量载荷作用下,应变增量的平均值测ε?。

(2)以各测点位置为纵坐标,以修正后的应变增量平均值实ε?为横坐标,画出应变随试件截面高度变化曲线。

(3)根据各测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实ε?,计算测量的应力值实实ε?σ?E =。 (4)根据实验装置的受力图和截面尺寸,先计算横截面对z 轴的惯性矩z I ,再应用弯曲应力的理论公式,计算在等增量载荷作用下,各测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值

Z

I y

M ?=

?σ?理。

(7)比较各测点应力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并按下式计算相对误差

%

e 100?-=

理σ?σ?σ?

在梁的中性层内,因00==理理σ?σ,,故只需计算绝对误差。

(8)比较梁中性层的应力。由于电阻应变片是测量一个区域内的平均应变,粘贴时又不可能正好贴在中性层上,所以只要实测的应变值是一很小的数值,就可认为测试是可靠的。

六、实验记录表格

表2-2 测点位置

1 表2-3 实验记录

表2-4 实验结果

1

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

一、本实验主要内容

通过实验研究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并验证胡克定律。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2.验证虎克定律(最大载荷4KN)

三、实验重点难点

1.如何保证实验过程中拉杆为同心

2.验证虎克定律采取了哪些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指

导和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1、影响拉杆同心主要因素有哪一些,如何保证?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 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9平面解析几何第60练直线与圆综合练练习理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专题复习 专题9 平面解析几何 第60 练 直线与圆综合练练习 理 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圆x 2+y 2 -2x +my -4=0上两点M ,N 关于直线2x +y =0对称,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_. 3.(2016·丽水一模)已知圆x 2+y 2=4,过点P (0,3)的直线l 交该圆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4.已知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的圆C 位于y 轴的右侧,且与直线x +y =0相切,则圆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5.在圆x 2+y 2-2x -6y =0内,过点E (0,1)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 6.过点P (12 ,1)的直线l 与圆C :(x -1)2+y 2=4交于A ,B 两点,当∠ACB 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圆x 2+y 2 -4x -4y -10=0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ax +by =0的距离为22,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8.已知圆C 的方程为x 2+y 2-2y -3=0,过点P (-1,2)的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若使AB 最小,则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9.已知直线ax +y -1=0与圆C :(x -1)2+(y +a )2=1相交于A ,B 两点,且△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平行于x 轴且过点A (33,2)的入射光线l 1被直线l :y =33x 反射,反射光线l 2交y 轴于B 点,圆C 过点A 且与l 1,l 2都相切. (1)求l 2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圆C 的方程; (2)设P ,Q 分别是直线l 和圆C 上的动点,求PB +PQ 的最小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2019高考数学真题(理)分类汇编-平面解析几何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平面解析几何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 A .2 212 x y += B .22 132x y += C .22 143 x y += D .22 154 x y += 【答案】B 【解析】法一:如图,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AF B △中,由余弦定理推论得22214991cos 2233 n n n F AB n n +-∠==??. 在12A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 2 14422243n n n n +-??? = ,解得n = 2 2 2 24312,a n a b a c ∴==∴=∴=-=-=∴所求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故选B . 法二: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2AF F △和12B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122 2144222cos 4422cos 9n n AF F n n n BF F n ?+-???∠=?+-???∠=?, 又2121,AF F BF F ∠∠互补,2121cos cos 0AF F BF F ∴∠+∠=,两式消去2121cos cos AF F BF F ∠∠, ,得

2012年江苏省高考数学一轮训练试题考点6:解析几何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江苏省南通市六所省重点高中联考试卷 数 学 Ⅰ试 题 2011.1 3、方程 x 2m + y 24-m = 1 的曲线是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0>的中心为O ,右焦点为F 、右顶点为A ,右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H , 则|||| FA OH 的最大值为 ▲ 13、设M 1(0,0),M 2(1,0),以M 1为圆心,| M 1 M 2 | 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于点M 3 (不同于M 2),记作⊙M 1; 以M 2为圆心,| M 2 M 3 | 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于点M 4 (不同于M 3),记作⊙M 2;……; 以M n 为圆心,| M n M n +1 | 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于点M n +2 (不同于M n +1),记作⊙M n ;…… 当n ∈N *时,过原点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与⊙M n 交于A n ,B n .考察下列论断: 当n =1时,| A 1B 1 |=2; 当n =2时,| A 2B 2 |15 当n =3时,| A 3B 3 |= 2335421 3?+- 当n =4时,| A 4B 4 |= 3435421 3 ?-- …… 由以上论断推测一个一般的结论:对于n ∈N *,| A n B n |= ▲ 17、(本题满分15分)已知圆:C 22 (2)4x y ++=,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1l 、2l 都过点(,0)A a . (Ⅰ)当2a =时,若圆心为(1,)M m 的圆和圆C 外切且与直线1l 、2l 都相切,求圆M 的方程; (Ⅱ)当1a =-时,求1l 、2l 被圆C 所截得弦长之和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直线1l 的方程. 解:(Ⅰ)设圆M 的半径为r ,易知圆心),1(m M 到点)0,2(A 的距离为r 2, ∴?????+=++=+-2 222 22) 2()21(2)21(r m r m ……………………………………………………………4分 解得2=r 且7±=m ∴圆M 的方程为4)7()1(22=±+-y x …………………7分 (Ⅱ)当1-=a 时,设圆C 的圆心为C ,1l 、2l 被圆C 所截得弦的中点分别为F E ,,弦长分别为21,d d ,因为四边形AECF 是矩形,所以12 2 2 ==+AC CF CE ,即

【数学】2011年江苏高考热点题型聚焦:解析几何(2)

解析几何题 1、已知曲线2 2 :1y C x a +=,直线:0l kx y k --=,O 为坐标原点. (1 ,求该的曲线C 的方程; (2)当1a =-时,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两点,M N ,试问在曲线C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 OM ON OQ λ+= ?若存在,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若焦点在x 轴上,22:41C x y +=;若焦点在y 轴上,2 2 :12y C x +=; (2)、由题:直线l 与曲线C 都恒过定点(1,0),(1,0)M ; 222222(1)(1)2101y k x k x k x k x y =-??--++=?-=?,可得22212,11k k x y k k +==--,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Q ,1N Q N Q x x OM ON OQ y y λλλ+=?+=??=? ,代入曲线C 可得2221 ()1Q Q x y λ-=?2 λ=2222222()()11k k k k ---=222444411k k k =+>--, 所以:22λλ<->或满足条件. 2、已知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24y x =的焦点重合,且双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若有两个半径相同的圆12,c c ,它们的圆心都在x 轴上方且分别在双曲线c 的两渐近线上,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l 与圆12,c c 都相切,求两圆12,c c 圆心连线斜率的范围. 解:(1)因为抛物线24y x =的焦点为(1,0),由已知得1c = ,所以由c e a == ,得a b ==225514x y -=.

江苏省2019届高考数学专题三解析几何3.1小题考法—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讲义

专题三 解析几何 [江苏卷5年考情分析] 第一讲 小题考法——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 [题组练透] 1.已知点P (3,2)与点Q (1,4)关于直线l 对称,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直线l 与直线PQ 垂直,所以k l =-1 k PQ =1.又直线l 经过PQ 的中点(2,3),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3=x -2,即x -y +1=0. 答案:x -y +1=0 2.(2018·南通一模)已知圆C 过点(2,3),且与直线x -3y +3=0相切于点(0,3),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设圆心为(a ,b ), 则??? b -3a ·33=-1, a -2 +()b -32 =a 2 + b -3 2 , 解得a =1,b =0,r =2. 即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 +y 2 =4. 答案:(x -1)2 +y 2 =4 3.(2018·南通、扬州、淮安、宿迁、泰州、徐州六市二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若动圆C 上的点都在不等式组??? x ≤3, x - 3y +3≥0x + 3y +3≥0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面积最大的圆 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面积最大的圆C 即为可行域三角形的内切圆.由对称性可知,圆C 的圆心在x 轴上,设半径为r ,则圆心C (3-r,0),且它与直线x -3y +3=0相切,所以|3-r +3|1+3 =r ,解得r =2,所以面积最大的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1)2 +y 2=4. 答案:(x -1)2 +y 2 =4 [方法技巧] 1.求直线方程的两种方法 [典例感悟] [典例] (1)(2018·无锡期末)过圆x 2 +y 2 =16内一点P (-2,3)作两条相互垂直的弦AB 和CD ,且AB =CD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________. (2)(2018·南通、泰州一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4,0),B (0,4),从直线AB 上一点P 向圆x 2 +y 2 =4引两条切线PC ,PD ,切点分别为C ,D.设线段CD 的中点为 M ,则线段AM 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1)设O 到AB 的距离为d 1,O 到CD 的距离为d 2,则由垂径定理可得d 2 1=r 2 -? ?? ? ? AB 22 ,d 22=r 2 -? ????CD 22,由于AB =CD ,故d 1=d 2,且d 1=d 2=22OP =262,所以? ?? ??AB 22=r 2-d 21=16 -132=192,得AB =38,从而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S =12AB ×CD =1 2 ×38×38=19.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教案

第二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 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整理归纳】一、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判断 对于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Fe+CuSO4=FeSO4+Cu,则有: 氧化性:CuSO4>FeSO4;还原性:Fe>Cu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 一种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如:2Fe +Cl 2=====点燃2FeCl 3 Fe +I 2=====△ FeI 2 氧化性:Cl 2>I 2 4.依据反应条件来判断 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发生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 如: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小结】 (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2)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Na + 。处于最低价态时具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如F -。 【例题分析】1.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 2+、Cu 2+、Fe 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2FeCl 3+Cu=2FeCl 2+CuCl 2, ②CuCl 2+Fe=FeCl 2+Cu A .Fe 3+>Fe 2+>Cu 2+ B .Fe 2+>Cu 2+>Fe 3+ C .Cu 2+>Fe 3+>Fe 2+ D .Fe 3+>Cu 2+>Fe 2+ 【解析】由反应①可得出氧化性:Fe 3+>Cu 2+;由反应②可得出氧化性:Cu 2+>Fe 2+;故综合可知:Fe 3+>Cu2+>Fe 2+ ,选D 。 【整理归纳】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20102018江苏高考解析几何汇编(文)

2010-2018江苏高考解析几何汇编(文)

2010~2018年高考解析几何汇编 1、考纲要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B直线方程C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B两直线的交点B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B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C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B椭圆标准方程与性质B双曲线标准方程与性质 A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 A 2、高考解读:通常是两小一大,填空题一方面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另一 方面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与几何性质,解答题主要是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 线的综合题,个别考题是基础题,多数考题是中档题,特别是解答题主要考查 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学生的观察、推理以及创造性地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可能出现难题。 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9.(5分)(2010?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4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14.(5分)(2011?江苏)设集合 ,B={(x,y)|2m≤x+y≤2m+1,x,y∈R},若A∩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2.(5分)(2012?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 ★★9.(5分)(2014?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x+2y﹣3=0被圆(x﹣2)2+(y+1)2=4截得的弦长为. ★★10.(5分)(2015?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1,0)为圆心且与直线mx﹣y﹣2m﹣1=0(m∈R)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 程为. ★★13.(5分)(2017?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0),B(0,6),点P在圆O:x2+y2=50上.若≤20,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12.(5分)(2018?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为直线l:y=2x

江苏省2019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三解析几何3.3大题考法_椭圆讲义含解析201905231172

第三讲 大题考法——椭圆 题型(一)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椭圆的方 程、直线方程的求法. [典例感悟] [例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的离心率为 2 2 ,且右焦点F 到左准线l 的距离为3.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 和AB 于点P , C ,若PC =2AB ,求直线AB 的方程. [解] (1)由题意,得c a =22且c +a 2 c =3, 解得a =2,c =1,则b =1,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 2 +y 2 =1. (2)当AB ⊥x 轴时,AB =2,又CP =3,不合题意.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A (x 1,y 1),B (x 2,y 2), 将AB 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 得(1+2k 2 )x 2 -4k 2 x +2(k 2 -1)=0, 则x 1,2=2k 2 ±21+k 2 1+2k 2 , C 的坐标为? ?? ? ?2k 2 1+2k 2,-k 1+2k 2, 且AB =x 2-x 1 2 +y 2-y 1 2 = 1+k 2 x 2-x 1 2 =221+k 2 1+2k 2 . 若k =0,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与左准线平行,不合题意. 从而k ≠0,故直线PC 的方程为 y +k 1+2k 2 =-1k ? ?? ??x -2k 2 1+2k 2,

则P 点的坐标为? ?? ??-2,5k 2 +2k 1+2k 2, 从而PC = 2 3k 2+11+k 2 |k |1+2k 2 . 因为PC =2AB , 所以 23k 2 +1 1+k 2 |k |1+2k 2=421+k 2 1+2k 2 , 解得k =±1. 此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1或y =-x +1. [方法技巧] 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2个注意点 (1)直线方程的求解只需要两个独立条件,但在椭圆背景下,几何条件转化为坐标的难度增加,涉及到长度、面积、向量等. (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处理需要通过联立方程组来处理,联立方程组时要关注相关的点是否能够求解,不能求解的可以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处理. [演练冲关] 1.(2018·南通、泰州一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 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 2 ,两条准线之间的距离为4 2.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椭圆的左顶点为A ,点M 在圆x 2+y 2 =89上,直线AM 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B ,且 △AOB 的面积是△AOM 的面积的2倍,求直线AB 的方程. 解:(1)设椭圆的焦距为2c ,由题意得c a =22,2a 2 c =42, 解得a =2,c =2,所以b = 2.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 2 =1. (2)法一:(设点法)因为S △AOB =2S △AOM ,所以AB =2AM ,所以M 为AB 的中点. 因为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 2=1,所以A (-2,0). 设M (x 0,y 0)(-2

ANSYS动力学分析

第5章动力学分析 结构动力学研究的是结构在随时间变化载荷下的响应问题,它与静力分析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分析需要考虑惯性力以及运动阻力的影响。动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模态分析:用于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 谐波分析(谐响应分析):用于确定结构在随时间正弦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瞬态动力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在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并且可涉及上述提到的静力分析中所有的非线性性质。 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应用拓广,用于计算由于响应谱或PSD输入(随机振动)引起的应力和应变。 显式动力分析:ANSYS/LS-DYNA可用于计算高度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的接触问题。 本章重点介绍前三种。 【本章重点】 ?区分各种动力学问题; ?各种动力学问题ANSYS分析步骤与特点。 5.1 动力学分析的过程与步骤 模态分析与谐波分析两者密切相关,求解简谐力作用下的响应时要用到结构的模态和振型。瞬态动力分析可以通过施加载荷步模拟各种何载,进而求解结构响应。三者具体分析过程与步骤有明显区别。 5.1.1 模态分析 1.模态分析应用 用模态分析可以确定一个结构的固有频率利振型,固有频率和振型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如果要进行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固有频率和振型也是必要的。可以对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例如旋转的涡轮叶片。另一个有用的分析功能是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该功能允许通过仅对循环对称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建模,而分析产生整个结构的振型。 ANSYS产品家族的模态分析是线性分析,任何非线性特性,如塑性和接触(间隙)单元,即使定义也将被忽略。可选的模态提取方法有6种,即Block Lanczos(默认)、Subspace、Power Dynamics、Reduced、Unsymmetric、Damped及QR Damped,后两种方法允许结构中包含阻尼。 2.模态分析的步骤

2010~2018江苏高考解析几何汇编(文)

2010~2018年高考解析几何汇编 1、考纲要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B直线方程C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B两直线的交点B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B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C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B椭圆标准方程与性质B双曲线标准方程与性质A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A 2、高考解读:通常是两小一大,填空题一方面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与几何性质,解答题主要是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个别考题是基础题,多数考题是中档题,特别是解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学生的观察、推理以及创造性地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可能出现难题。 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9.(5分)(2010?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4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14.(5分)(2011?江苏)设集合 ,B={(x,y)|2m≤x+y≤2m+1,x,y∈R},若A∩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2.(5分)(2012?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 ★★9.(5分)(2014?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x+2y﹣3=0被圆(x﹣2)2+(y+1)2=4截得的弦长为. ★★10.(5分)(2015?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1,0)为圆心且与直线mx﹣y﹣2m﹣1=0(m∈R)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13.(5分)(2017?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0),B(0,6),点P在圆O:x2+y2=50上.若≤20,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12.(5分)(2018?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为直线l:y=2x

氧化还原反应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一) 一、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含有最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 (2)含低价元素的金属阳离子: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 等; 2 S、KI等。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 2 归纳:含元素的物质,具有;含元素的物质,具有;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二、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结论] 氧化性: 还原性: [例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Fe + CuSO4= Cu + FeSO4 2FeCl2+ Cl2= 2FeCl3 2FeCl3+ 2HI = 2FeCl2+ 2HCl + I2 练1: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 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2)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同种元素所处的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所处的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K、Ca、Na、Mg、Al、Zn、Fe、Sn、Pb、Cu、Hg、Ag、At、Au

(江苏专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解析几何第八节曲线与方程教案理(含解析)苏教版

(江苏专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解析几何第八节曲线与方 程教案理(含解析)苏教版 第八节 曲线与方程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 ,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 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 (4)化方程f (x ,y )=0为最简形式; (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3.曲线的交点 设曲线C 1的方程为F 1(x ,y )=0,曲线C 2的方程为F 2(x ,y )=0,则C 1,C 2的交点坐标 即为方程组? ?? ?? F 1x ,y =0,F 2x ,y =0 的实数解.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无交点. [小题体验] 1.已知两定点A (-2,0),B (1,0),如果动点P 满足PA =2PB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设P 点的坐标为(x ,y ), ∵A (-2,0),B (1,0),动点P 满足PA =2PB , ∴ x +2 2 +y 2 =2 x -1 2 +y 2 , 平方得(x +2)2 +y 2 =4[(x -1)2 +y 2 ], 化简得(x -2)2 +y 2 =4, ∴点P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方程为(x -2)2 +y 2 =4.

江苏高考数学备考解析几何综合

2011届高三强化班数学三轮复习教学案: 八大C 级考点强化八:解析几何综合 一、基础巩固训练 1、 当a 为任意实数时,若直线2(1)0ax y a --+=恒过定点M ,则以M 为圆心并且与 22x y +2410x y +-+=相外切的圆的方程是 . 2、若直线m 被两条平行线12:10:30l x y l x y -+=-+=与,则m 的倾斜角为 . 3、直线3y kx =+与圆22 (3)(2)4x y -+-=相交于M N 、两点,MN ≥k 的 取值范围是 . 4、椭圆22 192 x y +=的焦点为12,F F ,点P 在椭圆上,若14PF =,则12F PF ∠的大小为 . 51by +=与圆22 1x y +=相较于,A B 两点(其中,a b 是实数),且AOB ?是 直角三角形(O 是坐标原点),则点(,)P a b 与点(0,1)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 . 6、设圆2 2 1x y +=的一条切线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为 . 7、抛物线2(0)x ay a =>的准线l 与y 轴交于点P ,若l 点P 以每秒12 π 弧度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t 秒后,恰与抛物线第一次相切,则t = 秒. 8、设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半角距为c .已知原点到直线:l bx ay ab +=的距 离为 1 14 c +,则c 的最小值为 . 二、例题精选精讲 例1、已知点(,1)P a -(a R ∈),过点P 作抛物线2 :C y x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11(,)A x y 、 22(,)B x y (其中12x x <).

ansys动力学分析全套讲解

第一章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的定义及其应用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它们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动力学分析问题的起点,例如瞬态动力学分析、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其中模态分析也是进行谱分析或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 ANSYS的模态分析可以对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前者有旋转的涡轮叶片等的模态分析,后者则允许在建立一部分循环对称结构的模型来完成对整个结构的模态分析。 ANSYS产品家族中的模态分析是一个线性分析。任何非线性特性,如塑性和接触(间隙)单元,即使定义了也将被忽略。ANSYS提供了七种模态提取方法,它们分别是子空间法、分块Lanczos法、PowerDynamics法、缩减法、非对称法、阻尼法和QR阻尼法。阻尼法和QR阻尼法允许在结构中存在阻尼。后面将详细介绍模态提取方法。 §模态分析中用到的命令 模态分析使用所有其它分析类型相同的命令来建模和进行分析。同样,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分析,均可从用户图形界面(GUI)上选择等效于命令的菜单选项来建模和求解问题。 后面的“模态分析实例(命令流或批处理方式)”将给出进行该实例模态分析时要输入的命令(手工或以批处理方式运行ANSYS时)。而“模态分析实例(GUI方式)” 则给出了以从ANSYS GUI中选择菜单选项方式进行同一实例分析的步骤。(要想了解如何使用命令和GUI选项建模,请参阅<>)。<>中有更详细的按字母顺序列出的ANSYS命令说明。 §模态提取方法 典型的无阻尼模态分析求解的基本方程是经典的特征值问题: 其中: =刚度矩阵, =第阶模态的振型向量(特征向量), =第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是特征值), =质量矩阵。 有许多数值方法可用于求解上面的方程。ANSYS提供了7种方法模态提取方法,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分块Lanczos法 2.子空间(Subspace)法 Dynamics法

2019高考数学真题(文)分类汇编-平面解析几何含答案解析

平面解析几何专题 1.【2019年高考浙江卷】渐近线方程为x ±y =0的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 B .1 C D .2 【答案】C 【解析】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0x y ±=,所以a b =,则c ==,所以双曲线的离 心率c e a = =故选C. 【名师点睛】本题根据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可求得a b =,进一步可得离心率,属于容易题,注重了双曲线基础知识、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理解概念,准确计算,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要求.部分考生易出现理解性错误. 2.【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130°,则C 的离心率为 A .2sin40° B .2cos40° C . 1 sin50? D . 1 cos50? 【答案】D 【解析】由已知可得tan130,tan 50b b a a - =?∴=?, 1cos50c e a ∴======?, 故选D . 【名师点睛】对于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有c e a == 对于椭圆()222210x y a b a b +=>>,有c e a == 3.【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数】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

A .2 212 x y += B .22 132x y += C .22 143 x y += D .22 154 x y += 【答案】B 【解析】法一:如图,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AF B △中,由余弦定理推论得22214991cos 2233 n n n F AB n n +-∠==??. 在12A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 2 14422243n n n n +-??? = ,解得2 n =. 2 2 2 24,312,a n a b a c ∴==∴=∴=-=-=∴所求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故选B . 法二: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2AF F △和12B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122 2144222cos 4422cos 9n n AF F n n n BF F n ?+-???∠=?+-???∠=?, 又2121,AF F BF F ∠∠互补,2121cos cos 0AF F BF F ∴∠+∠=,两式消去2121cos cos AF F BF F ∠∠,,得 223611n n += ,解得n = .22224,312,a n a b a c ∴==∴=∴=-=-=∴所求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故选B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椭圆标准方程及其简单性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的能力,很好地

2019年高考数学分类汇编:专题九解析几何

第九篇:解析几何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一卷8】设抛物线C :y 2 =4x 的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 23 的直线与 C 交于M ,N 两点,则FM FN = A .5 B .6 C .7 D .8 2.【2018全国一卷11】已知双曲线C : 2 2 13 x y ,O 为坐标原点,F 为C 的右焦点,过 F 的直线与C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 M 、N.若△OMN 为直角三角形,则 |MN |= A .32 B .3 C .23 D .4 3.【2018全国二卷5】双曲线2 2 2 21(0,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 3,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A .2y x B .3y x C .22 y x D .32 y x 4.【2018全国二卷12】已知1F ,2F 是椭圆2 2 2 21(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A 是C 的 左顶点,点P 在过A 且斜率为36 的直线上,12PF F △为等腰三角形, 12120F F P , 则C 的离心率为 A .23 B .12 C . 13 D . 14 5.【2018全国三卷 6】直线2 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 2 2 2 2x y 上,则 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26, B .48 ,C . 232 ,D .2232 ,6.【2018全国三卷11】设12F F ,是双曲线2 2 221x y C a b : (00a b ,)的左,右焦点, O 是坐标原点.过 2F 作C 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 P .若1 6PF OP ,则C 的离

知识讲解_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感谢您选择名昊教育,名昊内部教学资料助力您成绩突飞猛进! 氧化还原反应 编稿:房鑫审稿:曹玉婷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升降。 3.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了解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4.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 化合反应CO2+H2O= H2CO3A+B=AB 分解反应H2SO3=SO2+H2O AB=A+B 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A+BC=AC+B 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AB+CD=AD+CB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 要点诠释: 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得氧和失氧观点化合价升降观点电子转移观点 氧化反应得氧的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氧的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氧化、还得氧失氧同时发生,得化合价升降同时发生,得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偏向)同时发生,

原关系氧失氧总数相等且升降总数相等且得失(或偏离、偏向)总数相等 氧化还原反应有氧得失的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 应 评价易于接受,但从形式上 认识,具有片面性比得氧失氧观点全面。 但仅从表象上认识 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举例 要点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四对) 1.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 4.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 要点诠释: (1)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成还原产物。 (2)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第一课时 主备人:陈翠平 【教学目的】1、掌握氧化还原法应规律及其应用 2、掌握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的方法 一、氧化还原反应四规律 1、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例1(1993年高考题)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 B.2∶3 C.1∶1 D.4∶3 设有n摩电子得失,则得到氧化产物N2为n/6摩,还原产物SO2为n/2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n/6∶n/2=1∶3,故选(A)。 2、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例2在下列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铁B.硫C.铁和硫D.氧和铁 答案:B。 (练习)请判断下列几个问题的正误: ①H2S只具有还原性? ②金属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③元素或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只完全取决于元素的价态,有时还受浓度、酸度、温度等影响 (练习)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只有还原性的是() A、Fe、Cl-、S2- B、Cl-、CO、Na+ C、Fe2+、SO42-、NO3- D、Fe3+、O2、H2S 3、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化学题中涉及到NaBr、H2SO4、MnO2之间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浓H2SO4,可氧化Br-,MnO2也可氧化Br-,究竟是发生反应2NaBr+3H2SO4(浓) +MnO2 2NaHSO4+MnSO4+2H2O+Br2↑,还是2NaBr+3H2SO4(浓)=2NaHSO4+SO2↑+2H2O+Br2↑?这就要分析浓H2SO4、MnO2的氧化性哪个更强些。我们熟知浓H2SO4不能氧化Cl-而MnO2可氧化Cl-,说明MnO2的氧化性比浓H2SO4强,故前述两个反应中第一个是正确的。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微粒的还原性顺序为 Cl-<Br-<Fe2+<I-<SO2,由此判断以下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A、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4H+ B、2Fe2+ + Cl2 == 2Fe3+ + 2Cl- C、2Br-+4H+ + SO42-== SO2 + Br2 + 2H2 D、I2 + SO2 + 2H2O == 4H+ +SO42- + 2I- 4、归中规律 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这里的中间价可以相同(谓之“靠拢”),也可以不同——但此时必是高价转变成较高中间价,低价转变成较低中间价(谓之“不交叉”)。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1)、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如一般情况:浓硫酸→ SO2 S → SO2 Fe3+ → Fe2+ → Fe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强氧化剂浓硫酸可以干燥强还原剂SO2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只能靠近而一定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4)、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得产物中,该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