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解放路小学申发红[内容摘要] 上海市基础教育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教师“教我学”为学生“我会学”,“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正以此为核心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的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本文结合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语文(实验修订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的课文《白鲸得救了》的课堂教学。从定向激趣、问题引导、领悟导思、练习巩固、拓展迁移五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定向激趣问题引导领悟导思练习巩固拓展迁移

前言:上海市基础教育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无论从模式还是理念都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的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自主探究学习”以变教师“教我学”为学生“我会学”为核心目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让学生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语文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勃勃生机。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中可具体实施如下:

一、定向激趣,学生生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就是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在新课导入时,教师环节中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作用就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趣地走进课文,展开学习,

1、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学习一篇课文,从什么地方切入,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让学生能够明确这堂课“我想学到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想发现什么”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我要学习”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

例如在制定《白鲸得救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根据“本单元的教育主题:环境保护,教学目标:在以往积累一定词句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同时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制定了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8个,积累10个词语和2句句子。(2)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部分重点句段。(3)继续学习掌握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词句,然后回答问题的方法。(4)知道白鲸是世界珍稀动物,体会到人们对白鲸的喜爱,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2、创设情境。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地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情感闸门,使他们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境中注意力,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白鲸得救了》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发生在北极的真实故事,通过人类对一群遇难的白鲸的救援,揭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朴素道理,并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真挚情感。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让学生了解、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因此在对课堂的整体设计上我试图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结合教师本身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学生至始至终地沉浸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北极—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成为白鲸中的一员,在人们的帮助下,体会如何脱险的过程。

一、教学片断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海洋动物,你们看,它是谁?——(出示各种白鲸的图片)

生:白鲸

板书:白鲸(生随师书空)

白鲸是一种怎么样的动物呢?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生互相交流对白鲸的了解)

课前我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白鲸的习性,北极的气候等相关知识,在课

不断点播、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

1、引导质疑。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质疑时十分重要的。如讲到人们想办法营救白鲸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慢慢游出冰区,进入深海。”称得上是奇迹呢?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一层进一层地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些学生事先已具备了有关北极的知识,了解到北极气候寒冷,冰雪多,一旦寒流来临,气温就达零下几十度,海面结冻的冰层有八十几米厚,所以这些学生对于白鲸自救失败,面临绝境难以脱险的情况很容易就理解了。还有些学生指出人们展开的各种援助行动也纷纷失败,凿冰块没多久又冻上,破冰船开道可白鲸惧怕。就在大家心急如焚,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有位船员没有把握地提出放音乐指引白鲸游出冰区。没料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白鲸果真跟随着乐声游出了冰区,得救了。此时此刻,学生对课文中“奇迹”是怎么会出现的这一问题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2、提示点拨,自己感悟。教学中,如果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与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悟情,悟理。教师的提示点拨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点”要“点”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拨”要“拨”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偏颇处。

当白鲸遭遇危险时,它们绝望地嘶叫着,解释了“嘶叫”的意思后,我设计了这一小环节:白鲸们绝望地嘶叫着,它们在嘶叫着什么?自然而然的引到了下段的学习。问题:人们用了哪些办法救这群白鲸的?结果怎样?给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二、练习巩固,反馈补救,形成学生学习技能。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补救,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小结,归纳的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系统化,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片断二:填空练习:

啊!奇迹出现了,白鲸(),成群结队地

()。原来,白鲸喜欢(),是海上的()。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白鲸终于()。

这道练习题将3、4小节课文内容整合、梳理、填空,将课文内容内化。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尤其是语文学科,知识非常的灵活,生活中随处可见,教会了学生就要让他们学会使用,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多元化的课堂,让学生围绕已学的知识,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多项思维整合,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典型的、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练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了《白鲸得救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学习----质疑----探究----归纳----实践这个过程的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基础。

我设计了如下的说话练习:

——白鲸们在嘶叫着什么?

——说话训练:它们的路被堵住了,他们将会(),白鲸着了慌()、()。

——这群顽皮的白鲸从一开始的绝望到现在平安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它们见

到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会说些什么呢?小白鲸会怎么告诉亲人自己碰到的危险呢?

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热烈地探讨之后,能用语言描述构造出种种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有限的课堂中展开无限的想像,训练学生思维,为将来的写作打下基础。

后语:“自主探究学习”这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而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科学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但仅仅在一堂语文课中就想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是不够的,需要所有教师坚持不懈的教育实践才能真正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