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汽车市场简况

各国汽车市场简况
各国汽车市场简况

各国汽车市场简况发布时间:2007-10-13 10:43:11 作者:信息来源:阿里巴巴

印度汽车市场简况

印度近年来国民收入稳定增加,中产阶级数量上升,加上汽车货物税近年来逐渐下调,以及贷款税率的下降,使得印度汽车销售每年都在增加,汽车工业每年复合增长率约在20%左右,产值约200亿美元。

印度第一大车厂为印日合资的Maruti Udyog,年产约40余万辆;其次为印度本土车厂Tata Motor,该公司在成功并购韩国Daewoo印度公司后,销售量突飞猛进,年产30余万辆;第三大车厂为本土车厂Mahindra & Mahindra,主要生产货车、牵引车及客货多用途车,年产各种车辆约12万辆。摩托车最大厂为印日合资的Hero Honda,年产200万余辆,全国市场占有率约4增以上;第二大摩托车厂Bajaj Auto,年产150万余辆;第三大摩托车厂TVS Motor,年产110万余辆。

印度汽车零部件主要厂商约有400家,其中以年营业额在100万至1,000万美元规模的厂商最多,有198家;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厂有95家;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厂则有25家,总产值约60亿~70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

印度汽车零部件业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技术落后、质量不佳、不良率过高、过多小厂不具有经济规模、缺乏研发能力以及仿冒品、瑕疵品充斥等。其中,仿冒品及瑕疵品充斥是印度汽车零件业最大的问题,市场中约有4成系原装进口,3成为当地品牌,另约3成则为质量低劣的仿冒品及经过翻修的瑕疵品。

印度汽车零部件生产中OEM约占3成,主要的客户包括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国的梅塞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瑞典的沃尔沃,日本的五十铃、尼桑及意大利的比亚乔等。

日本汽车市场简况

2004年日本国内新车总生产台数为1,050万余台,市场规模庞大。日本整车厂本身零配件自制率较低,仅约30%(欧美成车厂约40%~70%),但由于日本汽车厂与汽车零配件厂间建构了密切垂直分工体制,外人极难介入其间。但近年来,随着国外资本进入日本汽车厂家,以及国际汽车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交易系统已逐渐崩溃,形成外国汽车零配件开拓日本市场的良好契机。其市场概况如下:

日本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约1兆750亿日元(93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分别为安全带、剎车板、方向盘、离合器、车轮、前保险杠、换档杆、车用电线组件、活塞内燃机、轮胎、车用音响、车灯(照明机器)、雨刷、底垫、钥匙,安装用具等;就进口地区来看,以亚洲地区最高,其次为欧州和北美州,亚州地区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大陆,泰国、菲律宾、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及中国台湾等。

日本国内销售金额较大的产品依次为轮胎、机油、汽车导航系统、蓄电池、CD/MD、轻合金轮圈、车灯,这些产品约达8,110亿日元(70亿美元)市场规模。另外,去年(2004)销

售增长最高的产品分别为ETC感应器、HID车灯、车用液晶电视、HDD汽车导航系统、LT用轮胎、CD/MD、夏季轮胎、汽车地板垫、手持式汽车导航系统、维修涂料,这些产品增长率与2003年相比皆达1倍以上。

日本汽车零配件市场主要销售渠道有汽车零配件专卖店(约占30%)、汽车经销商(30%)、汽车服务站(15%)、家用品中心(Home Center,4%~5%)、二手及折价品店(2%~3%)、量贩店(1%~2%)。

全国较有名的汽车零配件专卖店有Autobacs(店铺数490家)、JMS(68家)、Auto-wave (21家)、Driver Stand(58家)、Autotech(17家)、AutoR'(42家)、Montecarlo(36家)、Autoway(14家)。

泰国汽车市场简况

泰国汽车工业在1991年前长期受政府保护,为泰国建立了汽车装配和汽车配件工业条件。1991年,泰国对汽车工业实行自由开放政策,使新旧装配企业投资日益增加。截至2003年底,泰国共有14家汽车装配厂,日本丰田、尼桑、三菱等公司已将工厂完全迁移至泰国装配生产。

2004年,泰国国内汽车销售量达60余万辆,比2003年同期增加17.9%。在生产方面,轿车生产量较2003年同期增加18.9%,商用车产量增加19.9%,摩托车销售量达197万辆。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出口约达100亿美元,较2003年增加44.75%。

另外,泰国目前为1吨小货车的最大生产国,欧盟、亚洲及大洋洲是其主要出口市场。2004年,泰国出口小货车约达20万辆,价值21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40%。其中,出口欧盟约计8万辆(占小货车总出口41%),较2003年欧盟出口额增长60%;三菱是目前自泰出口欧盟小货车的最大出口品牌,其次是五十铃、褔特及马自达,丰田则是在2004年底才进入该市场的。但目前欧盟正考虑将泰产小货车自GSP除名,恐影响其竞争力。

韩国汽车市场简况

出口高达188万台,比2003年大幅增长32.6%,创历史最高纪录;内销却仅94万余台,比2003年减少18.9%,自2003年连续两年下降。不过,由于出口大增,2004年汽车总产量仍比2003年增加6.6%。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包括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的提升、对欧洲市场的供应量增加、GM Daewoo正式开始出口、先进国家的消费意愿恢复以及韩国与智利的FTA 生效等;内销减少的最大原因为景气恢复缓慢,消费意愿萎缩,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及油价上涨等问题。

由于出口大量增加,2004年韩国汽车产业的设备投资比2003年增长8.8%,达到3兆9,684亿韩元。不过因内销仍在衰退,且出口增加也仍不稳定,所以韩国汽车厂大都只增加自动化机械以应付产能,尚不愿多雇用人力或增加生产线、厂房等做实际的扩编。

虽近两年内销持续减少,但是因为技术的提升及景气恢复,预估2005年内销可能会恢复增长,由于具备国际竞争力,出口也将持续增长,故2005年韩国汽车场将会有辉煌增绩,生

产量将创历史高峰。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除了2001年因为世界经济全面衰退,以致出口出现负增长以外,其它几年皆有明显增长。从2003年开始,汽车零部件呈现大幅增长,2004年增长40.7%,达到59亿9千万美元。从出口国别来看,原本即为主要出口对象的日本与美国分别增长21.5%与31.3%,另外中国与印度市场也各增加85.7%与41.7%。韩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大部分系由于其整车厂在外国生产,但由国内供应零部件。近年来,韩国车厂在中国、印度等海外生产整车大幅增长,因而带动汽车零部件大幅增长。

波兰汽车市场简况

波兰约有3,900万人口,拥有车辆超过1,500万辆,其中1,100万辆属各式客车,预计到2010年波兰客车数会增加到1,500万辆。2004年全年新车销售量31万余辆,较2003年下降10% ,其中国内生产4万余辆,从国外进口26万余辆,新车销售前五名分别为Fiat、Skoda、Toyota、Opel、Renault。

2004年波兰汽车年产量近60万辆汽车,相比2003年增长近65%,除了内销外,主要以外销到西欧国家为主。2004年波兰汽车零配件市场规模近24亿5,000万美元,除了国内生产外,主要进口来自其它欧盟国家,如德国37.26%、法国5.22%、意大利 4.85%。

2004年上半年新车销售尚可,加入欧盟后因价格调涨,以致对新车需求减弱,使新车的销售量大跌,其中商用载货车不能减免VAT,对新车销售量影响最大。另加入欧盟后,因解除对二手车进口限制,及从欧盟进口二手车免付加值税等因素下,使进口二手车暴增,是近十年来二手车进口量增加最多的一年。据估2004年全年进口二手车总共83万辆,(2003年约2万辆),其中4年以内车龄者占3.72%,4~10年占23.61%,10年以上占72.67%,大多是西欧国家淘汰的车,因此维修市场是一块很大的商机,值得我国零配件厂商开发。

由于2004年二手车的突然增加,对于非波兰本地生产车种维修所需的零配件及耗材的需求,都有增加的趋势。只是本地的进口商缺乏资金,无法备足库存,所以大部分时间仍需由西欧进口才能更换。波兰汽车零配件市场有三部分,分别为原厂公司,直接由零件生产厂商供应、维修厂,直接向零件生产厂商购买或向进口商购买及连锁大卖场、专卖店、加油站的市场。

国外厂商除非获得汽车原厂认证,否则只能争逐后二者市场。在波兰原来汽车厂都要求维修厂只能使用原厂核准零配件,但是加入欧盟后这样的措施违反欧盟规定,故加入欧盟后,已开放各维修厂可同时使用数家不同公司的零件。

巴西汽车市场简况

2004年巴西汽车生产量共计达220万7,000辆,与2003年的182万7,000辆相比,增长20.7%,为巴西汽车工业有史以来的最高生产纪录,2005年业者估计产量可再创新高,达230万辆,再增长5.4%。其中,内销方面,由于巴西国内经济复苏,销售量达158万辆,较2003年增长10.5%;外销方面,2004年出口量为64万2,300辆,较2003年增长20.12%;在出口金额方面,2004年巴西汽车出口金额为83亿美元,较2003年的55亿美元,增长51.8%,

预计2005年出口金额约可达89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7%。

在汽车零组件方面,2004年产值估计达123亿美元,进、出口金额分别为55亿9,550万美元和60亿5,730万美元,分别较2003年同期增长29.24%和26.42%,显示出2004年巴西国内汽车零组件产业增长快速。

巴西汽车零组件增长快速,主要原因为跨国公司如Delphi、Eaton、Goodyear、LUK、Magneti Marell、Tenneco、MWM等外商在巴西大举投资设厂制造。巴西外资汽车零组件制造商比例中,美国资本占28.2%、德国占24.1%、法国占7.2%、意大利占6.9%、西班牙占5.6%、日本占4.1%、英国占2.8%,其中欧、美汽车零组件制造商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巴西目前四大汽车制造商菲亚特、福特、雪佛兰及大众均为欧、美大型车厂。巴西汽车零组件业的总营业额中,销往汽车组装业占59.8%、维修市场只占12.4%,而出口占25%。

另外,在摩托车方面,巴西2004年产量达105万7,333台,增长率达10%,创历年来最高纪录,预计2005年将再增长8%,其中90%为内销,外销占约10%,主要的出口国家以美国、墨西哥、阿根廷、法国及西班牙为主,摩托车在巴西75%被当成谋生工具使用,特别是公共运输不发达的小城市民众除了以摩托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外,大量出现的“计程摩托车”也是助长销售量增长的原因。

目前巴西的摩托车市场几乎为日本本田公司所掌控,约占全国84.6%的销售量。本田2004年在巴西生产了90万辆摩托车,其中12万辆外销,其余78万辆均为内销。目前,巴西主要4家摩托车制造商除本田外,还有雅马哈(市场占有率13.3%)、Sundown(1.3%)及Kasinski (0.7%)。

阿根廷汽车市场简况

2004年阿根廷汽车产量达26万零402辆,较2003年增长53.9%,其中福特占总产量的26%,位居第一,其次为通用汽车(22.4%)、标致(18.4%)、福斯(9.9%)、雷诺(9.7)、丰田(7.4%)、克莱斯勒(5.2%)及依维柯(1%)。其中,出口共达14万6,236辆,占总生产量的57.4%,比2003年增长35.3%,主要出口厂商包括福特(占31.8%)、通用汽车(25.15%)及标致(11.9%)等。虽增长惊人,但是与1998年阿根廷经济全盛时期比较,出口值仅达当年水平的61.5%,总产量也仅有当年的56.8%,因此,事实上整体产能的利用率尚仅有45%。

2004年阿根廷国内汽车销售数量约31万余辆,与2003年相比增长一倍,其中国产汽车仅占35%,约10万余辆,与2003年比较增加67.4%。国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主要有福斯(23.3%)、福特(18.1%)、雪佛莱(18%)及标致-雪铁龙(11.6%)等,除国产车外,进口车主要来自邻国的巴西。

阿根廷共有400家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商,其产值占GDP的0.45%及工业总产值的3%,80%的产量供出口。2004年出口值约18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6.5%,主要出口市场为巴西(42%)、美国(18.3%)、墨西哥(5.8%)、西班牙(3.8%)、智利(3.6%)及德国(3.5%)。2004年汽车零配件的进口金额约31亿美元,与2003年比较增长59%,主要进口来源为巴西(30.6%)、美国(14%)及德国(7.5%)。

澳大利亚汽车市场简况

汽车制造业是全澳最大的单项制造业,全国共有美国的福特(Ford)车厂、美澳合资的豪顿-通用(Holden-GM)车厂及日本投资的丰田(Toyota)和三菱(Mitsubish)4家车厂。4家车厂年生产总量约40万辆,其中的85%为轿车。

2004年澳大利亚全国汽车销售量达96万余辆,其中近60%~70%为进口车辆。市场占有率排名依序为丰田(Toyota),全年销售18万余辆,勇夺年度销冠军,市场占有率20.5%;豪顿(Holden)排名第2,市场占有率19.5%;第3名为福特(Ford),市场占有率13.9%;第4名为三菱(Mitsubishi),市场占有率8%;第5名为日本日产汽车;第6名为马自达;第7名为韩国的现代汽车公司;第8、9名分别为日本本田(Honda)及速霸陆(Subaru)。

澳大利亚汽车零组件年销售额约为77亿澳元,其中售后零件市场规模约50亿~60亿澳元,国内生产数量与进口数量各半。换言之,澳大利亚每年进口汽车售后零件约25亿~30亿澳元之间,澳大利亚境内约有汽车零件制造商200家,产品主要供应澳大利亚国内4大车厂所需。

澳大利亚进口汽车零配件主要以排档箱、小轿车及非小轿车的售后服务用零件,及轿车的车圈轮胎件等,主要进口来源依序为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台湾、新西兰、泰国、瑞典、韩国、中国大陆及意大利等国。

澳大利亚汽车及零组件年出口总约50亿澳元,其中成车约占6成30亿澳元,最大出口对象为沙特阿拉伯,其后依序为新西兰、科威特、美国及阿联酋等,汽车零组件年出口额约20亿澳元,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国,主要系外商当地分公司将如引擎、刹车系统、铝轮圈、车垫及座椅等产品,一般而言,澳大利亚汽车零组件外销,以引擎、铝合金钢圈及一般铸造零件较具竞争力。

澳大利亚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制造厂,前35大即占所有产值的75%,独占市场情形普遍,且外资色彩相当浓厚,大都为授权生产厂商,产业与欧、美、日等地区相当密切,故不太能满足当地售后服务市场需求,如前提及,澳大利亚平均汽车拥有率极高,平均车龄也高达10.5~10.7年,售后服务市场所需的零组件,依赖进口比重相当高,相对市场也竞争激烈,几乎世界各地知名零组件商,皆直接在此争取市场占有率。

目前汽车零组件零售市场上,Repco(388家连锁店)、Auto Pro(170家)、Super Cheap (150家)、Autobarn(93家)及Auto One(70家)、Bursons(50家),可称为澳大利亚汽车零配件的最重要6大连锁商,合计约有60、70%的市场占有率。其它尚有如Marlows Auto parts & Accessories、Rocca Bros等相当有名的地方性商店。

Super Cheap Auto目前拥有119家连锁商店,该公司于2004年的营业额已达2亿澳元,该公司近期耗资1,900万澳元并购Marlows Auto parts & Accessories、Rocca Bros两家公司旗下20家连锁商店,并计划于五月份正式纳入Super cheap Auto 连锁店名下,该公司计划是,至2005年时完成澳、新两地225家连锁商店,年营业额达5亿澳元的市场领导目标,另Repco为澳大利亚最老牌的汽车零配件零售连锁商店,目前在澳、新两地拥有388家大小商店,Autobarn以加盟连锁店的方式经营,目前于澳大利亚全国拥有94家连锁商店。

吉利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吉利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5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5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吉利将继续贯彻“人才与创新”的成功关键因素,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持续开展“元动力”工程,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奋斗! 选择吉利的原因 吉利做为一个民族企业,刚刚起步10年,在这十年间吉利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吉利集团不但没别打垮,反而发展壮大。收购沃尔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连福特这样的超级跨国汽车企业巨头都扶不起来的沃尔沃,吉利想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啊!汽车企业收购以后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也有人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也做了讨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吉利汽车集团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集团的集合。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吉利汽车营销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综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商业立法目的主要包括: ⑴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例如欧盟各国已在积极建立包括竞争行为、产品标准、产品责任和处理商业事务的新的法律框架。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已迅速通过了各项促进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律。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竞争、产品安全和责任、公平竞争和信用行为、正当包装和标签等等方面的法案,达数十项之多。 ⑵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侵害的法规。例如,挪威法

低速电动车市场分析报告资料

低速电动车市场分析资料 一、行业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三、政策及环境 四、竞争分析 五、产业布局 六、技术特点 七、市场分析 八、发展趋势 九、投资分析 十、行业资讯 一、低速电动车行业定义如何?低速电动四轮车并非以传统轿车为原型,而是多以高尔夫球车等为原型发展而来。 低速电动车行业定义及分类 1.低速电动车行业定义 2016年中国低速电动车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低速电动车广泛的定义可以涵盖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等。低速电动汽车是指速度低于70km/h的简易四轮纯电动汽车。一般最高速度为70km/h,而外形、结构、性能与燃油汽车类似。 2.低速电动车行业分类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这类车型的标准,因此国内生产厂家们

大都参考欧盟、日本等国的标准设计,即同时满足车身尺寸小、车身重量轻、最高时速低等条件。 四轮低速电动车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高尔夫车及改装车:用于高尔夫球场、公司仓库搬运货物、建筑工地、家庭使用。 l 观光车、老爷车。譬如用于车速20~30km 旅游观光、住宅小区保安巡逻等场所使用。全国以玛西尔电动车为首约有200多家企业生产,年产约1万辆。 ②打猎车、越野车:由于电动车具有低速大扭矩的特点,爬坡能力比内燃机汽车更强。年产1万辆左右。 ③特种车:如高空作业车、城市扫地车、垃圾车等。年产l万辆,国内已经开始使用。 ④警用巡逻车:年产l万辆。车速在40km/h,6~20个座位,产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小城镇. ⑤微型电动轿车:多数为私人购买,用于出租、客运、私家车等。车速在50~60km/h,2009国内销售8000多辆,出口2000多辆,市场增长率极高。 2016年中国低速电动车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就市场销售来说,山东省低速电动车从2010年的1.82万辆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18.74万辆,五年即增长了近10倍,且自2010年起,累计向海外市场出口3.2万辆。2014年,山东省共生产低速电动车18.75万辆,同比增长50.46%,主要品牌有时风、雷丁、力驰、宝雅,共生产低速电动车14.36万辆。

汽车后市场现状分析

汽车后市场现状分析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一、何为汽车后市场?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也就是说,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这是近年来比较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从发展角度看,这样解释是不全面的。举例来说,汽保行业、汽车IT行业在汽车销售之前就必须到位。当汽车4S经销商还没有进行汽车销售时就要将汽车维修厂建好,相应的汽保设备、电脑及软件都要安装到位,并经过汽车生产厂家的验收才可以进行新车的销售。从这个角度来讲,汽车后市场的很多项目及内容在新车销售之前就已经开始运作或必须运作完成。另外,随着汽车文化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对象有很多是不曾拥有汽车的广大群众或目标客户。而且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将有一部分是不发生交易就可以完成的。同时,这些服务也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笔者认为,准确的汽车后市场解释(定义)应是:在汽车销售前后,一切围绕汽车、汽车使用者以及相应的社会公民所产生的服务行为总称为汽车后市场。

20世纪30年代初,汽车美容、养护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起步,汽车后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使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同时,也使汽车美容、养护业日益壮大,汽车已经不再采用“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而是采用以维护为主,视情维修的方式,推行免拆维护。汽车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汽车美容、养护业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发展至今,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达240万人,年维修产值300亿元。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总体水平依然落后,停留在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2002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后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后市场的成熟,国外汽车后市场的行业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中国,美国“胜牌”、日本“黄帽子”等国际大品牌都已相继举旗进入,其他的一些国际大品牌也在跃跃欲试。相信不久,我国的汽车后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二、汽车后市场的分类 汽车后市场最早的分类是以汽车整车销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类的。一是汽保行业;二是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三是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四是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进入21世纪,

2018年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3

目录 第一节乘用车:增速下行、行业分化 (4) 一、优惠政策退出、关税下降,行业承压 (4) 二、自主品牌强者恒强,豪华车渗透率提高 (7) 第二节新能源:补贴退去,主流车企优势明显 (13) 一、过渡期内,销售超预期,新车高端化明显 (13) 二、政策护航,行业景气度无忧 (16) 三、后补贴时代,竞争加剧 (18) 第三节商用车:重卡持续高增长,关注新能源客车龙头 (21) 一、重卡:持续高增长,全年销量有望破百万 (21) 二、新能源客车:行业分化,关注龙头 (25) 第四节零部件:关注上汽、吉利、大众产业链 (28) 一、当前零部件估值存在下行风险 (28) 二、关注上汽、吉利、大众产业链 (30) 第五节风险提示 (34)

图表目录 图表1:我国乘用车年销量(辆)、增速 (4) 图表2:我国乘用车月销量增速 (4) 图表3:我国汽车进口量(辆) (5) 图表4: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亿美元) (6) 图表5: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前十家生产企业销售情况(万辆) (7) 图表6:上汽通用五菱中宝骏品牌占比逐年提升 (7) 图表7:自主品牌分车型渗透率情况 (8) 图表8:国内豪华品牌销量(万辆) (9) 图表9:2017年中国复购用户汽车品牌国别选择 (10) 图表10:2017年中国复购用户购车价格区间变化 (10) 图表11:豪华品牌分层销量占比 (11) 图表12:BBA国内销量(万辆) (12) 图表13:2018年豪华品牌新车上市计划 (13) 图表14: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辆) (14) 图表15:2018年新车产品力提升明显 (14) 图表16:电动车续航和带电量明显提升 (15) 图表17:18年4月结构升级明显 (16) 图表18:热销电动车新能源积分情况 (17) 图表19:限牌城市销售占比持续下降 (18) 图表20:2017及20181Q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业绩 (18) 图表21:造车新势力融资及车型情况 (19) 图表22:国内外主力新能源汽车对比 (20) 图表23: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 (20) 图表24:2018年1-4月新能源汽车车企销售排名 (21) 图表25:我国重卡月度销量(辆) (21) 图表26:重卡分种类销量(辆) (22) 图表27:2016年超载标准后单车运力下降20%左右 (23) 图表28:国三柴油机主要技术路线比较 (23) 图表29:多地禁行国三车辆 (23) 图表30:2016年重卡按排放标准保有量构成(万辆) (24) 图表31:重卡销量预测(万辆) (25) 图表32:2017年新能源客车补贴方案 (25) 图表33:2018年新能源客车补贴调整方案 (26) 图表34:2017年新能源客车销量结构 (26) 图表35:2018年1-4月新能源客车销量结构 (27) 图表36:中国汽车销量(万辆) (28) 图表37:WIND汽车行业单季度ROE(%) (29) 图表38:上汽乘用车销量(万辆) (30) 图表39:吉利汽车销量(万辆) (30) 图表40:乘用车月零售销量(辆) (31) 图表41: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辆) (32) 图表42:大众集团主要新车(含换代)投放计划 (33) 图表43: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四家新工厂建成并投产 (34)

纯电动车市场发展现状(DOC)教案资料

纯电动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球市场规模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相较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EV和PHEV)受限于动力电池技术和成本,发展速度较慢。2013年特斯拉推出纯电动汽车,推动了电动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加速了电动汽车上下产业链技术水平提升和成本下降。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56万辆,累计保有量达到了138.5万辆,2011-2014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6.3%。 图表2010-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 数据来源:IEA 在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主要汽车制造商努力下,基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加快。2009年,德国在《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明确将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主要技术路线。2010年,韩国政府推出了“绿色车辆综合推进路线图”,明确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主要技术路线。2015年,《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支持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30%。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已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占比分别达到了61%和31%。

图表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分类型销量占比 数据来源:Frost & Sollivan 图表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分地区销量占比 数据来源:Frost & Sollivan 二、市场产销规模 (一)2015年 1、纯电动乘用车销量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调查目标: 了解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及其饱和度汽车人才的缺乏及汽车营销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思路: 首先大体上了解汽车行业的生产销售情况,了解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度,汽车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得出汽车行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在竞争中走向发展,更有里的培养汽车人才,和汽车市场对于我们专业人才就业前景等方面。 调查途径: 1、汽车行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可以找到xx-xxx-xxx-xx 里边介绍了今年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 国-家-信-息中心出具的一组权威数字显示,今年中国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580万辆,增长12%,其中轿车需求量仅为275万辆,增长17%。节后新车层出不穷,车价将平稳走低上海大众将推出pOLO、TOURAN、pASSAT、SANTANA3000的改进产品,年底完工的上海大众汽车五场将进一步提升高中档轿车的生产能力,上海大众销售总目标为37万辆。上海通用将推出H-CAR、V-CAR、T-CAR、凯迪拉克SRX四款全新产品和君威、凯越、GL8、赛欧的改进产品,其产销目标逾30万辆。 一汽丰田、广州本田、东风日产等主流汽车厂商,均在

20XX年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各自产销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公开产销计划的十几家汽车生产厂商总产量超过500万辆,轿车产量接近300万辆,而销售量已超出305万辆。 根据以上及有关资料表明现在社会汽车各方面人才都紧缺,特别是在高级销售人员的缺乏在二手车市场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与经营单一品牌的新车销售商相比,家家户户经营"万国车"的二手车市场上,汽车人才的缺口更大。记者在市场上发现,人才优势已经成为一些二手车经纪公司牟利的新途径。"现在,二手车消费环境差强人意,信息不对称,新手想入门也比较难。"通利新亚经理李凯民表示,赚同行的钱,为刚进入二手车市场的同行们提供评估服务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的一项业务。 2、消费者对汽车行业的态度: 20XX年车市竞争最激烈的是价格区间在10万-20万的中档车型,新增的消费力量需要汽车消费贷款的援助。在受到信贷限制的时候,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日渐下滑。此外,汽车召回制度10月份实施、燃油价格上涨、明年进口关税将解除等种种因素也直接造成消费者的"持币待购"心理。上海市近日做的一个调查颇能反映这种心理:超过7成的消费者认为汽车消费税费太重,45、2%受访者认为车价太高。因此,不少消费者认为"目前购车还没到时候"。 3、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宝马市场分析

宝马市场分析 一、行业背景 据全球领先经营信息服务机构J.D.Power & Associate预测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特别是亚洲市场将成为汽车行业销售的主力军。欧美国家增速缓慢,甚至不少出现销售额大幅度下滑现象,相比之下,以中国为首的亚太新兴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于2009年就已跃居世界汽车生产及消费国家之首。世界各汽车工业大国纷纷将视中国市场为兵家必争之地。汽车行业的发展,是中国新一轮产业增长的主动力,其发展态势可以说是急风暴雨般的,而且其发展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如钢铁,建材,电力,煤炭,石油,运输等。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还将持续以汽车为主导行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二、企业现状 以高档品牌高效增长的宝马集团是全世界最成功,收益最好的汽车及摩托车生产商。2009年公司销售记录超过500万辆,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宝马汽车一直倡导操控性能的豪华品牌策略,和它所承载的品牌内涵:创新为本,通路为王。唯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新鲜感。为了成为第一品牌,宝马在造型,选材及品质方面同样追求同行业第一,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宝马汽车通过深耕通路的渠道策略使得其营销网络在中国的市场覆 盖面不断扩张。在中国2010年车市的发展中彰显着张扬的个性,以

168998辆的销售额也雄踞豪华车前列,同比增长87%,成为豪华车市里可圈可点的风向标。这主要得益于新5系和新7系的良好表现。而在国产计划和产能稳定的情况下,2011年业界保守估计销量将稳步增长50%以上。 在中国汽车市场,在高端进口车市场宝马的竞争对手主要是诸多欧美汽车品牌,如奔驰,大众,保时捷,奥迪;其次是日系品牌,如:丰田,本田。以奔驰为代表的传统高档豪华车凭借传统名牌和市场先机,固守亚洲市场。日本汽车凭借低耗油,小车型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观。日本汽车对宝马的挑战,不仅在外观上推陈出新,还在价格上抛出诱饵,使得宝马品牌较低价位的车型竞争优势不显著。 三、 STP分析 市场细分就是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购买者在需求上的各种差异(如需要、欲望、购买习惯、购买行为等方面),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购买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市场细分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关键环节。 汽车的使用周期较长,因此购买频率不高。大多消费者一生只购买一至二辆汽车。因此,汽车的价格和性能就是顾客首要关注的因素。在购买前会做大量准备工作,从品牌,价格,性能,服务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且购买犹豫期较长。 宝马集团主要生产的是中高级汽车,因此对中国中高级汽车市场的细分至关重要。经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发现中国中高级汽车市场主要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汽车市场营销调查报告

汽车市场营销调查报告 篇一:汽车销售市场调查报告 钦州市汽车销售市场 专项调研报告 单位:广西钦州国盟五金机电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夏乾海 策划撰稿:张莜(QQ:6) 调研人员:熊宴虹、陈镜旭、陶玉彬、黄如华时间:XX年5月26—29日 前言 钦州市当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城市格局初具规模,按照城市规划,城市商业将安排在人民南路中段和钦州湾广场周边,政治文化中心将布局在河东,区域商业则置于钦南区交通发达的金海湾大道沿线。当前不少大项目落户钦州,比如中石化1000万吨炼油项目等,按照当前城市发展速度,钦州城市建设进程会是一日十行,大开放的钦州将很快凸现。 自去年获得金海湾大道上的项目用地后,公司先后对项目开发做了诸多设想,一直想找准开发项目的切入点。项目所在地是开发建设专业市场的理想之地,目前北部湾国际建材商贸城正在紧张开发建设,其他专业市场也在规划中。当前钦州市最需要建设的专业市场是什么,还有待我们进一

步的调研论证。 公司目前正在对金海湾大道项目做前期市场调查,目的是为项目的市场定位和投资策划提供依据。公司项目组已对汽车配件行业进行了调查,情况掌握得比较好,为了更进一步把项目市调工作做得完满,项目组有必要对汽车销售行业再做一个全面的调查,以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行之有效,达到预期工作目标。 一、调查对象及目的 调查钦州市城区范围内汽车销售企业,目的是了解钦州市汽车销售市场情况,为本项目的市场定位、评审提供可靠的调研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主要调查小轿车、微型车、小货车、大货车,内容包括汽车销售企业的数量、经营面积、从业人数、店铺租金、经营品牌、租铺或者购铺意向、店面要求、财务能力、是否希望集中经营以及对本项目的意向看法等。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 三、钦州市汽车销售市场发展现状 据钦州市有关部门统计,截至XX年2月,钦州市大型汽车2963辆,小汽车9257辆,年内小汽车增幅25%左右,平均每天上牌的小轿车在10—20辆以上,当中以私家车为最多,约占新入户车辆总数的80%。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员移动性增强,全球汽车需求 量快速增长,迄今世界上的汽车保有量达到创纪录的10 亿 辆以上且还在不断大幅增长,使得基于传统的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汽车的轻量化与节能减排等技术进步难以降低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020 年之前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在1990 年水平基础上下降20% 的任务日益艰巨。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公路交通运输车辆的GHG 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持续不断增长。通过研讨纯电动汽车(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uel Cell Vehicles ,FCVs ;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s )等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 ,EV )技术[3-5]有望明确实现节能减排 的理想途径。自1966 年通用汽车推出了世界上第1 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GMC Electrovan ,尤其是本田在1999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1 台商用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X-V4 以来,世界上EV 电动汽车型号不断丰富和租赁销售量明显增长,太、北美和欧洲成长为全球EV 电动汽车重要的新车研发制造和租赁销售市场,2014 年全世界的EV 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34.6 万辆以上,年增长率达到86%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 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成为最被看好的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 油等传统的 ICE 内燃机发动机技术的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 日本政府希望其到 2020 年的 FCVs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 500 万辆,再通过 10 年的研发推广实现全面普及 FCVs 燃 料电池汽车。 美国政府在 2003 年投入 12 亿美元大力推进氢 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就是美国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 DOE )在北加州、南加州、密歇 展的氢技术和基础实施验证与示范综合工程,吸引了 Hyundai-Kia/Chevron 、 DaimlerChrysler/BP 、 Ford/BP 和 GM/Shell 等多家汽车制造 /能源供应商参与。 美国能源部大力推进氢经济和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商 业化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比如目前高容量和低容量 燃料电池制造成本分别为 55 美元 /kW 和 280 美元 /kW[6] , 汽车燃料电池 2014 年的制造成本自 2006 年下降 50% 并自 2008 年以来进一步下降 30% 以上(基于高容量电池制造) 这必将带动创造工作岗位、投资机会和可持续、安全的能源 供应。为了在 2020 年前争取把欧盟建立成一个具有全球领 先水平的燃料电池 (Fuel Cell ,FC )系统和氢能源 (Hydrogen Energy ,HE ) 经济的巨大市场,欧盟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 和氢能源技术并把之视作能源领域的战略高新技术大力推 根州东南部、大西洋区中部和佛罗里达州中部等 5 个区域开 f It 步

全球汽车市场销量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全球汽车市场2013年1月销量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中国汽车市场:1月汽车销量203万辆同比增长4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3年1月,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明显增长,总体表现好于上月,当月产量超过190万辆,销量超过20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消费市场进一步释放,其中乘用车市场需求增速更为明显。此外,本月工作日较上年同期也多出5天。 ???1月,汽车生产196.45万辆,环比增长10.06%,同比增长51.17%;销售203.45万辆,环比增长12.41%,同比增长46.38%。其中:乘用车生产162.12万辆,环比增长12.40%,同比增长53.88%;销售172.55万辆,环比增长17.95%,同比增长48.68%。商用车生产34.33万辆,环比增长0.21%,同比增长39.58%;销售30.90万辆,环比下降10.97%,同比增长34.75%。 2013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分车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亚洲其他国家汽车市场 ????日本:1月新车销售229,333辆 ???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6日发布的1月国内新车销量数据显示,丰田汽车的混动车“AQUA”同比大增66.6%至22466辆,连续4个月蝉联榜首。 ???排在第二位的是本田的微型车“NBOX”,销量同比上升约1.1倍,为20552辆。丰田混动车“普锐斯”则大降39.1%列第三位。

???去年9月环保车补贴制度结束后,日本国内新车销售陷入低迷,数据显示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价且维护费低廉的小型车和微型车。排在前十位的车型中,有6款为微型车。 ???第四位是大发工业的“MOVE”,该车型去年12月经部分改良后降低了油耗并强化了安全装备。去年9月全面改良上市的日产汽车小型车“NOTE”的销量也增长了约2倍。 韩国:1月新车销售104,377辆 据《韩国经济》2月2日报道,韩国汽车业界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韩国5家汽车生产企业海外销售汽车651,878辆,同比(下同)增加24.8%;韩国国内销售104,377辆,增加8.2%。现代汽车海外销售362,509辆,增加30.5%;韩国国内销售50,211辆,增加11%。起亚汽车海外销售224,322辆,增加26.8%;国内销售36,250万辆,增加6%。韩国GM出口57,179辆,增加5.9%;国内销售10,031辆,增加24.7%。双龙汽车出口6,585辆,增加21.3%;国内销售4,035辆,增加43.9%。雷诺三星出口1,859辆,减少77.4%;国内销售3,850辆,减少38.0%。 附件:日本公布1月新车销量丰田AQUA居首 据日本共同社2月6日消息,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6日发布的1月国内新车销量数据显示,丰田汽车的混动车“AQUA”同比大增66.6%至22466辆,连续4个月蝉联榜首。

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调 查报告正式版

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调查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报告名称: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 调查时间:3月27日至4月25日 样本量:3268 被访者:网民 调查机构: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 报告内容:此次调查活动自3月27日至4月25日共为期一个月,调查内容涉及当前汽车消费现状以及今后汽车消费取向等多方面的题目共计33个,百多个选

项。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遍及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共计获得有效调查答卷3268份。其中,北京接受调查人数最多为944人,占28.89%;西藏自治区最少。接受调查的人员特点如下:主要以23-40岁左右的男性中青年组成,他们普遍学历较高、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高,更加关心汽车,是私人汽车购买特别是轿车的主要潜在消费者。以上消费者特征正好与本版读者定位相吻合。他们关心的也就自然成为本报所关注的了。由全国最大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主办8家互联网网站和7家媒体共同协办的“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网上调查”近日结束。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市场不是政

汽车市场调查报告4篇

汽车市场调查报告4篇 市场调查报告概念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汽车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调查、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汽车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汽车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汽车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与企业市场营销有关的各种情报、信息和资料,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数据和汇总情报进行分析、判断,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依据的信息管理方案。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就是以房地产为特点的商品对象,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进而对房地产市场

进行研究和预测,并最终为营销决策服务的专业方法。 核心内容 汽车市场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关于汽车市场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全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 调查时间:XX年**月**日至**月**日 样本量:3268 被访者:网民 调查机构:

低速电动车调研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材料.doc

低速电动车市场调研 一、低速电动车概念 1、低速电动车概念 低速电动汽车是指速度低于70km/h 的简易四轮纯电动汽车。一般最高速度为70km/h , 而外形、结构、性能与燃油汽车类似。低速电动车广泛的定义可以涵盖电动自行车、电动摩 托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而四轮低速电动车又可分为: 高尔夫车及改装车。用于高尔夫球场、公司仓库搬运货物、建筑工地、家庭使用,年产量 2~3 万辆 观光车、老爷车。譬如用于车速20~30km 旅游观光、住宅小区保安巡逻等场所使用。 全国约有 200 多家企业生产,年产约 1 万辆 打猎车、越野车。由于电动车具有低速大扭矩的特点,爬坡能力比内燃机汽车更强。 年产 1 万辆左右 特种车。如高空作业车、城市扫地车、垃圾车等。年产l 万辆,国内已经开始使用 警用巡逻车。年产l 万辆左右 简易客车。车速在40km/h , 6~20 个座位,产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小城镇 微型电动轿车。主要产地在山东,多数为私人购买,用于出租、客运、私家车等。 车速在 50~60km/h, 2009 国内销售8000 多辆,出口2000 多辆 二、发展低速电动车背景 国内汽车业界对于是否要发展低速电动汽车存在争议,目前低速电动汽车并不在政府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鼓励范围之列, 一些生产企业也没有汽车生产资质。国家发改委、工信 部等主管部门没有明令禁止发展低速电动汽车, 但是由于低速电动汽车不能进入《车辆生产 企业及产品公告》 , 因此不能上牌 , 所以仍然属于受限制行列。 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我国 电动汽车产业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关键技术方面与海外汽车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我国目前的市场容量、技术水平看低速电动汽车具有经济性能好、节能环保、节约资源、 使用成本低、充电方便等优势,是二、三线城市最经济、最环保、最易推广的交通工具,是 我国实现绿色交通的战略选择。随着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我国重点扶持纯电动汽车的战略路线基本确定。当前市场在售或即将进入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基本都是高端 电动车,价格大都在 15 万元以上,甚至有的达到20 多万元,即便是享受国家补贴,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价格偏高,同时担心充电设施不配套及电池的续航里程短等问题,导致企业已上“公告” 的纯电动汽车迟迟无法推出市场,个别已上市的产品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相反,低速电动汽车因为价廉物美,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在山东、江苏、河南、浙江、 河北等地一些城镇,节能环保低速纯电动汽车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保有数量日益增长。由于我国对汽车产品准入采取的是公告管理,没有进入国家公告的汽车产品不能上市销售,所以目前多数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不能进入工信部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当前,为解决现有高端、高价电动汽车产品有价无市的市场形势,有效利用电动汽 车现有技术水平,在发展电动汽车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优先发展低速电动汽车更符合我国 的现实国情,也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三、低速电动车市场潜力 优先发展低速电动汽车符合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根据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层次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 一、产能分析 电动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达到零排放的机动车。由于环保的要求,加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进入了发展高-潮。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将在21世纪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顺应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电动汽车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汽 车工业的切人点,不仅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电动车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概念车车身设计构想书及界面设计,电池方面正在组织开发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有望取得突破。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已经编制完成,同时建立了有关电动 汽车的数据库。电动汽车项目的国际合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二、市场需求状况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动汽车热,世界各汽车工业强国从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支 持电动汽车的研制工作。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就国内而言,未来潜在的市场很诱人。201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已宣布,将投入20亿元左右确保奥运会期间接送运动员所使用的汽车,奥运场地使用的特种车辆和部分公交车辆采用电动汽车,使北京成为中国使用电动汽车的示范城市。杭州已决定投入一些电动公交车试运行;2017年的上海世博会同样会 有上千辆电动汽车投入运行。 三、主要产品分析 目前电动汽车分为三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ev)正向小型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成为跨国汽车集团联 合攻关相互竞争的焦点。从经济角度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当前市场推崇的原因有:(1)在石油资源没有枯竭以前,汽车发展仍将主要以燃油汽车为主,但其总量不会增加,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主要依赖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汽车 的发展的主要方向。据比较乐观的估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单用发动机难以达到的下一代超低油耗汽车的目标。(3)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成熟、成为主流方向的技术方案将在未来10年内形成,燃料 电池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 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及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因素的分析 电动汽车目前成本仍高居不下,究其原因是:电动汽车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样车和试运行阶段,根本无批量可言,这是与流水线生产燃油汽车所不能比拟的。同时目前各式电动 汽车能示范运行的,都是在原燃油汽车的底盘、车厢之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即将发动机、 油箱等系统全数拆下,然后装上电动机,电池等相关配套设备就形成电动汽车,而混合动 力是在原然油系统基础上加装一套电池、电气驱动系统,形成了油、电混合驱动系统。那

中国汽车业进军东南亚市场分析

中国汽车业进军东南亚市场分析 ——欧阳旭 本文就中国汽车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将围绕经济环境、政治和自然环境这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让我们回顾下东南亚汽车行业现状。 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十国。东南亚人口约5亿,总面积46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50多万平方千米。该地区盛产锡、稻米、天然橡胶、油棕、香料、木材等特产。东盟各国经济差异较大:新加坡经济繁荣,马来西亚、泰国和文莱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相对落后,缅甸、柬埔寨、老挝则经济落后。2010年1月1日起,双方将相互开放市场,双方超过90%的产品贸易关税将降为零,这将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接近6万亿美元GDP总值的大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2007年东盟汽车销量约为190多万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销量分别为63万辆、49万辆、43万辆、13万辆、12万辆和10万辆,五国占据东盟汽车市场的90%以上。此外,越南汽车市场增长迅速,2008年销量约为12万辆,柬埔寨和缅甸汽车市场也发展较快。依靠东盟汽车市场的发展,2009年1-8月,中国出口东盟十国约为29244辆整车。 接下来就就越南、缅甸、泰国三国的汽车市场进行分析。 越南汽车市场分析 1) 国家概况:人口约9000万,男性占49.1%,女性占50.9%,有54个民族,越族占总人口近90%。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政治上,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是唯一合法政党;首都河内,历史名城,中央直辖市,人口400万,素有“百花春城”之称。 2) 经济情况: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2008年GDP约880亿美元,同比增长6.23%,人均GDP为1024美元。 汽车行业情况: 1) 整体市场:越南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较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