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全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 -23;Mg-24;Cl-35.5;Ca-40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继续延用了09、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第7题的命题思路,考查的相关知识内容都取自高中新课程课本,考试的导向作用很明确,引导学生要重视课本知识,学好课本知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应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要注意学科最新发展动向,要善于联系、学以致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

A选项:化学变化发生的是质变,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一个特点。化

学变化

是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从原子水平而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质量守恒,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二个特点。因为化学变化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因此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反应的笫三个特点。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中,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B正确。C

模块。教学中,两者都不能偏废。 A 选项,变色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本身呈白色、半透明状玻璃体,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 2.nH 2O ,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具强烈的吸湿性能。变色硅胶干燥剂则含有CoCl 2 。无水CoCl 2呈蓝色,因此,此时变色硅胶也呈蓝色,具有吸水干燥作用。硅胶吸水后,蓝色无水CoCl 2转化成水合物CoCl 2·6H 2O ,呈粉红色,此时变色硅胶也呈粉红色,硅胶就不具有吸水干燥作用。所以A 错。B 、C 、D 选项中的实验操作均正确。

答案:A

9.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

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Z 可形成

XZ 2分子;Y 与M 形成的气态化 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 ·L -1

;W 的质

子数是X 、Y 、Z 、M 四种元素质 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 >Z >Y >X >M

B .XZ 2、X 2M 2、W 2Z 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 .由X 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 .由X 、Y 、Z 、M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解析:这是一道无机推断题,以元素推断为基础,综合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用途等知识,试题难度不大,在高考复习练习中常会遇到类似的题目,但命题者在这里一反通常习惯,把X 、Y 、Z 、M 、W 这五种短周期元素,并不是设成都是随着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而只是设其中X 、Y 、Z 三种元素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而把原子序数最小的M 元素恰恰排在X 、Y 、Z 三种元素后面,这样就给考生设置了一个思维陷阱,如果考生不注意审

题,不注意这一细节,一旦陷入习惯上的思维定势,就会跌入这个陷阱,无法正确、迅速解题。这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只要掌握了这一解题关键,再结合题给的条件,题目就可迎刃而解。

分析题给的条件可知,X 、Y 、Z 、M 、W 这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排列,不是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排列的,其中只有X 、Y 、Z 三种元素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由X 、Y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Z 可形成XZ 2分子,可推出X 、Y 、Z 分别为C 、N 、O 三种元素;再根据Y 与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就可计算出该气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从而确定M 为H 元素,最后根据W 的质子数是X 、Y 、Z 、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推出W 为Na 元素。所以,原子半径应是W >X >Y >Z >M (即Na >C >N >O >H ),A 选项错。B 选项中CO 2 、C 2H 2 均为直线型共价化合物,而Na 2O 2 不是直线型共价化合物(折线型化合物),B 错误。C 选项是正确的,例如石墨、C 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单质就不是原子晶体。D 选项中,X 、Y 、Z 、M 四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NH 4)2CO 3 、NH 4HCO 3 、CO(NH 2)2(尿素)等,前二种为离子化合物,而尿素为共价化合物,所以D 错。

答案:C

10.将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

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

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

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

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Cl -由a 区向b 区迁移

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

C .液滴下的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

铁锈环(b)腐蚀区(a)

成的Fe 2+由a 区向b 区迁移,与b 区的OH ―

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

触处滴加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 -2e - = Cu 2+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方面知识。命题思路和内容均与2010年浙江省高考试题第9题相似。试题创设了一个钢铁腐蚀情景,让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NaCl 溶液滴到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在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被腐蚀变暗,实际上是发生了吸氧腐蚀,这时, 负极电极反应为:Fe - 2e - = Fe 2+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反应为:O 2 + 2H 2O + 4e -= 4OH ―

(发生还原反应) 在液滴外沿,由于Fe 2++ 2OH ―

= Fe(OH)2 , 4Fe(OH)2 +O 2 +2H 2O = 4Fe(OH)3 形成了棕色铁锈环(b ).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 溶液,由于Fe 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Fe 仍为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 -2e -=Fe 2+

又根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的规律,Cl -

应由b 区向a 区迁移。所以A 、C 、D 选项均错误,B 选项正确。

答案:B

11.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生物钟调节剂,在人体

内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

N

H 2CH COOH NH 2

N

H 2CH 2NH O

CH 3C CH 3O

色氨酸

褪黑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内盐,具有较高的熔点

B .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 使其形成晶体析出

C .在一定条件下,色氨酸可发生缩聚反应

D .褪黑素与色氨酸结构相似,也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性

解析:本题命题思路和形式与2010年浙江省高考试题第10题相似。是一道有机试题,试题以色氨酸在人体内部转化为褪黑素为素材,考查氨基酸的性质的,同时渗透了官能团、有机反应等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取材的内容完全是来自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中氨基酸这一节。这部分内容为新课程中新增加的,通常在教学和高考复习中较为薄弱和忽视。再一次说明,在教学和复习中,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教材内容,要关注新课程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高考试题命题的热点。

氨基酸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COOH )和氨基(-NH 2),不仅能与强碱或强酸反应生成盐,而且还可在分子内形成内盐(偶极离子)

R CH COOH 2

R CH COO 3

+

内盐

内盐分子中,既有带正电荷的部分,又有带负电荷的部分,所以又称两性离子.实验证明,在在.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形成如下的平衡体系:

从上述平衡可以看出,当加入酸时,平衡向右

R-CH-COO -NH 2R-CH-COO -NH 3

+R-CH-COOH 3+H +

H

+

酸性介质

碱性介质正离子

负离子偶极离子在电场中不动朝负极运动

朝正极运动pH <等电点

>pH 等电点

等电点=pH

2014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化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 .氨氮废水(含NH 4+及NH 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 .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 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 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 -12 ~10 -11 mol ·L -1 的目标分子 D .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 .用pH 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 .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 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 .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9.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Y 、Z 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由X 、Y 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 .物质WY 2、W 3X 4、WZ 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 .T 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 与Z 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 4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薄荷醇酯( )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B .乙醛和丙烯醛( )不是同系物,学科 网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C .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 .CH 3COOCH 2CH 3与CH 3CH 2COOCH 3互为同分异构体,1H -NMR 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 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 -NMR 来鉴别 11.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 中的M 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Ni(OH)2 + M = NiOOH + MH 已知:6NiOOH + NH 3 + H 2O + OH - =6 Ni(OH)2 + NO 2-

2011高考试题理综浙江Word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姓名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4页,选择题部分1至6页,非选择题部分7至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24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 2.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饿、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B.乙过程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D.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供体性状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 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Na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2018年浙江高考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Ba-137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2 + M = NiOOH + MH 已知:6NiOOH + NH3 + H2O + OH- =6 Ni(OH>2 + 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 + e-= Ni(OH>2 + OH- B.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 + M + e-= MH + OH-, H2O中的H被M还原 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12.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 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 Cl2(aq> K1=10-1.2 Cl2(aq>+ H2O HClO + H+ +Cl-K2=10-3.4 HClO H+ + ClO-K 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 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浙江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之一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浙江理综物理卷) 全解全析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 【答案】B 【解析】机械波振幅与波源有关,波速由介质决定,静摩擦力方向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物材料,粗糙程度,接触面温度等有关,所以选B 。 (2014.浙江)15 如图所示为远距离交流输电的简化电路图。发电厂的输出电压是U ,用等效总电阻是r 的两条输电线输电,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I 1,其末端间的电压为U 1。在输电线与用户间连有一想想变压器,流入用户端的电流是I 2。则 A.用户端的电压为I 1U 1/I 2 B.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为U C.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I 12r D.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为I 1U 15 【考点分析】变压器、远距离输电 【答案】A [答案】A 、 【解析】理想变压器输入和输出功率相同,设用户端得到电压为U 2,所以I 1U 1=U 2I 2,即A 选项正确;输电线上电压降为r I U 1=?,或者1U U U -=?,,即B 选项错误;理想变压输入功率为P=I 1U 1,即C 选项错误;损失的功率r I P 2 1=?即D 选项错误。 (2014.浙江)16 长期以来“卡戎星 (Charon )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r 1=19600km,公转周期T 1=6.39天。2006年3月,天文学家新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轨道半径r 2=48000km,则它的公转周期T 2最接近于 A.15天 B.25天 C.35天 D.45天 16.答案:B

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含答案)

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含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科) 一、选择题 (1)设函数若,则实数 () (A)—4或—2 (B)—4或 2 (C)—2或4 (D)—2或2 (2)把负数的共轭复数记作i,i为虚数单位。 若z=1+i,则() (A)(B) (C)(D)3 (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 的直观图可以是() (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 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 2 ,0, () ,0. x x f x x x -≤ ? =? ?> ()4 fα=α= z (1)z z - +?= 3i-3i+ 13i +

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 l αβ?=,那么l ⊥平面γ (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 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5)设实数x 、y 是不等式 组 ,若x 、y 为整数,则 34x y + 的最小值为 ( ) (A )14 (B )16 (C )17 (D )19 (6)若02πα<<,02πβ-<<,1 cos ()23 πα+=,3 cos ()42πβ-= 则cos ()2βα+= (A )3 (B )3- (C )53 (D )69 - (7)若a 、b 为实数,则“01ab <<”是“1 a b <”或1 b a >的 ( ) (A )充分二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 250x y +-> 270x y +->, 0x ≥,0y ≥

浙江省高考试题(理综物理)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部分试题、解析、命题思路及评析 一、2010年浙江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命题思路 着眼基础减轻负担 物理命题着眼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如第19题、第23题侧重考查了电场性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核。其中主干知识力学、电学部分占理综(物理)卷分值的85%以上。如22、23、24题侧重考查了力和运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核心内容。 强调解决物理问题通用方法的运用,淡化解题技巧,避免繁复计算。试题设计有利于那些注重分析物理过程、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减少教学中大量练习,减轻学生负担,给中学物理教学以正确的导向。 联系实际注重建模 命题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在合理的近似下建立物理模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15、17、20题都是涉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第23题以当前能源中的热点问题光电池为情境,要求通过建模解决。通过对这些试题的考核,引导学生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重视物理规律的灵活应用,物理模型的建立。 重视实践体现探究 命题关注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的同时,考核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究。如21题I要求学生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所测量的数据的正确及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测量;21题Ⅱ要求学生对新给的电阻与电流图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做过实验与没做过实验有区别,认真做与不认真做有区别。如(I B)13题中关于建发电站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可以开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接课改稳中求进 命题理念承前启后,稳中求新,逐步推进。试题在实验题的设计、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联系实际方面有所创新,比上年更多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物理课改的顺利进行。全卷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考核,通过减少题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考核。

2014年浙江高考理综生物试卷(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解析】胞吞作用包括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吞噬作用是以大的囊泡形式,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而胞饮作用则是将滴状液体吞入细胞内的过程,故A错。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胞吐作用,B项错误。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C项错误。胞吐的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细胞膜)融合,故D项正确。 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解析】以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A正确;以中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项正确;参照右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项错误;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项正确。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2011年浙江高考文理科第一批成绩分段表[1]

├──┼──────┤│645及以上/ 301│├──┼──────┤│644 │ 27/ 328│├──┼──────┤│643 │ 17/ 345│├──┼──────┤│642 │ 27/ 372│├──┼──────┤│641 │ 17/ 389│├──┼──────┤│640 │ 29/ 418│├──┼──────┤│639 │ 37/ 455│├──┼──────┤│638 │ 29/ 484│├──┼──────┤│637 │ 32/ 516│├──┼──────┤│636 │ 30/ 546│├──┼──────┤│635 │ 34/ 580│├──┼──────┤│634 │ 44/ 624│├──┼──────┤│633 │ 33/ 657│├──┼──────┤│632 │ 34/ 691│├──┼──────┤│631 │ 40/ 731│├──┼──────┤│630 │ 45/ 776│├──┼──────┤│629 │ 43/ 819│├──┼──────┤│628 │ 38/ 857│├──┼──────┤│627 │ 48/ 905│├──┼──────┤│626 │ 43/ 948│├──┼──────┤│625 │ 55/ 1003│├──┼──────┤│624 │ 50/ 1053│├──┼──────┤│623 │ 59/ 1112│├──┼──────┤│622 │ 57/ 1169│├──┼──────┤│621 │ 63/ 1232│├──┼──────┤│620 │ 55/ 1287│├──┼──────┤ │619 │ 70/ 1357│ ├──┼──────┤ │618 │ 80/ 1437│ ├──┼──────┤ │617 │ 86/ 1523│ ├──┼──────┤ │616 │ 67/ 1590│ ├──┼──────┤ │615 │ 77/ 1667│ ├──┼──────┤ │614 │ 67/ 1734│ ├──┼──────┤ │613 │ 75/ 1809│ ├──┼──────┤ │612 │ 58/ 1867│ ├──┼──────┤ │611 │ 72/ 1939│ ├──┼──────┤ │610 │ 88/ 2027│ ├──┼──────┤ │609 │ 74/ 2101│ ├──┼──────┤ │608 │ 91/ 2192│ ├──┼──────┤ │607 │ 85/ 2277│ ├──┼──────┤ │606 │ 89/ 2366│ ├──┼──────┤ │605 │ 92/ 2458│ ├──┼──────┤ │604 │ 114/ 2572│ ├──┼──────┤ │603 │ 110/ 2682│ ├──┼──────┤ │602 │ 105/ 2787│ ├──┼──────┤ │601 │ 98/ 2885│ ├──┼──────┤ │600 │ 113/ 2998│ ├──┼──────┤ │599 │ 133/ 3131│ ├──┼──────┤ │598 │ 119/ 3250│ ├──┼──────┤ │597 │ 135/ 3385│ ├──┼──────┤ │596 │ 134/ 3519│ ├──┼──────┤ │595 │ 125/ 3644│ ├──┼──────┤ │594 │ 130/ 3774│ ├──┼──────┤ │593 │ 114/ 3888│ ├──┼──────┤ │592 │ 108/ 3996│ ├──┼──────┤ │591 │ 136/ 4132│ ├──┼──────┤ │590 │ 132/ 4264│ ├──┼──────┤ │589 │ 169/ 4433│ ├──┼──────┤ │588 │ 143/ 4576│ ├──┼──────┤ │587 │ 162/ 4738│ ├──┼──────┤ │586 │ 185/ 4923│ ├──┼──────┤ │585 │ 155/ 5078│ ├──┼──────┤ │584 │ 142/ 5220│ ├──┼──────┤ │583 │ 171/ 5391│ ├──┼──────┤ │582 │ 190/ 5581│ ├──┼──────┤ │581 │ 161/ 5742│ ├──┼──────┤ │580 │ 179/ 5921│ ├──┼──────┤ │579 │ 177/ 6098│ ├──┼──────┤ │578 │ 168/ 6266│ ├──┼──────┤ │577 │ 167/ 6433│ ├──┼──────┤ │576 │ 194/ 6627│ ├──┼──────┤ │575 │ 212/ 6839│ ├──┼──────┤ │574 │ 190/ 7029│ ├──┼──────┤ │573 │ 182/ 7211│ ├──┼──────┤ │572 │ 198/ 7409│ ├──┼──────┤ │571 │ 203/ 7612│ ├──┼──────┤ │570 │ 220/ 7832│ ├──┼──────┤ │569 │ 184/ 8016│ ├──┼──────┤ │568 │ 212/ 8228│

浙江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word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ˉ或SO23ˉ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9.右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 为短周期元素,W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 元素的2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W、Z 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 增 B.Y、Z、W 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 第9 题表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 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己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 D.聚合物(—[CH2—CH2—CH—CH2—]n)可由单体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 得| CH3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4年高考试题——理综(浙江卷)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Ba-137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8.下列说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9.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10.下列说确的是 A.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

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理科)

糖果工作室 原创 欢迎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学(理科)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5页,选择题部分1至3页,非选择题部分4至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 ,那么 ()()()P A B P A P B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P A B P A P B ?=?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1) (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台体的体积公式 121()3V h S S = + 其中1S ,2S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面积,h 表示台体的高 柱体体积公式V Sh =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 锥体的体积公式13 V Sh = 其中S 表示 锥体的底面积,h 表示锥体的高 球的表面积公式 2 4S R π= 球的体积公式 3 43 V R π=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函数2 , 0(), x x f x x x -≤?=?>?,若()4f a =,则实数a = (A )-4或-2 (B )-4或2 (C )-2或4 (D )-2或2 2.把复数z 的共轭复数记作z ,i 为虚数单位,若z=1+i,则(1)z z +?= (A )3i - (B )3i + (C )13i + (D )3 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4.下列命题中错误.. 的是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l αβ?=,那么l ⊥平面γ (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5.设实数x 、y 是不等式组250 2700,0x y x y x y +->?? +->??≥≥? ,若x 、y 为整数,则34x y +的最小值是 (A )14 (B )16 (C )17 (D )19 6.若02 π α<< ,02 π β- <<,1cos( )4 3 π α+= ,cos ( )4 2 3 π β - = ,则cos ()2 β α+ = (A 3 (B )3 - (C 9 (D )9 - 7.若a 、b 为实数,则“01ab <<”是“1a b < 或1b a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已知椭圆2212 2 : 1x y C a b + =(a >b >0)与双曲线 2 2 2:14 y C x - =有公共的焦点,2C 的一条渐近线 与以1C 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 B 两点,若1C 恰好将线段AB 三等分,则

2012年浙江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肝细胞内2CO 分压和K +浓度高于细胞外,而2O 分压和Na + 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中物质中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该细胞的是 A .2CO B .2O C .K + D .Na + 2.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B .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此时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C .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D .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 .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4.下列关羽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5.右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 .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 值上下波动 C .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反馈调节 6.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 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 ,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2014年高考理综浙江卷及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2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2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 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试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 5 K —39 Ca —64 Fe —56 Cu —64 Ba —137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 1.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 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2. 下图表示施用IAA (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 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 施用IAA 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 将为施用IAA 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 与施用4110 mol L --的IAA 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 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 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 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4.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 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5. 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 - TdR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 察和测量到 ( ) A. 1G 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 - TdR 进入细胞核 B. S 期变长,该期有DNA 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 2G 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 M 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6.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 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 氨氮废水(含4NH + 及3NH )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试题——理综(浙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需用2CO 培养箱 B .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 .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 .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 .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 .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 .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参考答案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 .2CO 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6126O H C 分解成2CO 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5.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 说明的是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 .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 、X 、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 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 . 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2020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真题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9.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高考真题 B .1 mol 重水比1 mol 水多N A 个质子 C .12 g 石墨烯和12 g 金刚石均含有N A 个碳原子 D .1 L 1 mol·L ?1 NaCl 溶液含有28N A 个电子 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 H 2S 稀盐酸 B . HCl 稀氨水 C . NO 稀H 2SO 4 D . CO 2 饱和NaHCO 3溶液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Na 2SO 3溶液吸收少量Cl 2:323SO -+Cl 2+H 2O = 23HSO -+2Cl -+24SO - B .向CaCl 2溶液中通入CO 2:Ca 2++H 2O+CO 2=CaCO 3↓+2H + C .向H 2O 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 3:2Fe 3+ +H 2O 2=O 2↑+2H ++2Fe 2+ D .同浓度同体积NH 4HSO 4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4NH ++OH - =NH 3·H 2O 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 2电极发生反应: 32442VB 16OH 11e VO 2B(OH)4H 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