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实验三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1.实验目的

(1)研究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

本实验体现了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试方法以及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基本测试方法。

3.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

4.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3.1.1所示。图中电位器R 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O

图3.1.1单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5. 实验原理

在电子系统中,放大电路是信号处理的基本电路。其作用是将微弱信号增强到所需要的数值,单级低频放大电路是放大电路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组成各种复杂电路的单元和基础。因此它的分析方法、电路调整技术以及参数的测量方法等具有普遍意义。

实验电路采用由NPN型硅材料三极管以及若干电阻、电容组成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以图3.1.1所示电路为例进行研究。

(1)电路组成原则

放大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处理功能,它是通过放大电路实现的,电子技术里的“放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将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需要的数值,即放大电信号,以便于测量和使用。二是要求放大后的信号波形与放大前的波形的形状相同,即信号不能失真,否则就会丢失要传送的信息,失去了放大的意义。

因此,电路组成原则是首先要给电路中的晶体管施加合适的直流偏置,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而且还要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即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其次要保证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和负载之间信号能够正常传输,即有u i时,应该有输出响应u o。

1)直流偏置原则

图3.1.1所示电路采用的是电阻分压式偏置方法,通过基极偏置电阻R B1和R B2对U CC

分压,获得晶体管的基极电压U BQ ,保证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U CC 是集电极电源,它通过R C 加至晶体管的集电极,保证晶体管的集电结加反向电压。在此基础上,基极偏置电阻R B1、R B2以及集电极电阻R C 取值得当,与电源U CC 配合,为晶体管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之工作于放大区。

2) 对耦合电路的要求

第一,信号发生器和负载接入放大电路时,不能影响晶体管的直流偏置。第二,在交流信号的频率范围内,耦合电路应能使信号正常地传输。

在电子电路中,起连接作用的电容器称为耦合电容,图3.1.1所示电路中的电容器C 1

和C 2起耦合作用,只要电容器的容量足够大,在信号频率范围内的容抗足够小,就可以保证信号几乎毫无损失地传输。同时电容器对直流量的容抗无穷大,使信号发生器和负载不会影响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可见,耦合电容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利用电容这种特点连接电路的方式称为阻容耦合。 (2)负反馈电阻R E 的作用

图3.1.1所示电路是一个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晶体管发射极接有电流取样电阻R E ,发射极电流I EQ 通过R E 转换成发射极电压U EQ 。而基极电位几乎取决于R B1和R B2对U CC 的分压,与环境温度无关,即当温度变化时,U BQ 基本不变。当温度升高时,集电极电流I C 增大,发射极电流I E 必然相应增大,因此发射极电压U EQ 随之增大,因为U BQ 不变,U BE =U B —U E ,所以U BE 势必减小,导致基极电流I B 减小,I C 随之相应减小。结果I C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部分几乎被由于I B 减小而减小的部分相抵消,I C 将基本不变,实现了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这种将输出量(I C )通过一定的方式(利用R E 将I C 的变化转化成电压的变化)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输入量(U BE )的措施称为反馈。由于反馈的结果使输出量变小,因此称之为负反馈。又由于反馈出现在直流通路之中,故称为直流负反馈。R E 为负反馈电阻。从理论上讲,R E 越大,反馈越强,Q 点越稳定。但实际上,对于一定的集电极电流I C ,由于U CC 的限制,R E 太大会使晶体管进入饱和区,电路将不能正常工作。

(3)参数计算 1)静态工作点

B2

B C

C B1B2

R U U R R =

+

B BE

E C E

U U I I R -=

≈ CE CC C C E ()U U I R R =-+

2)电压放大倍数

be

L

C U //r R R A β

-= 3)输入电阻

R i =R B1∥R B2∥r be

4)输出电阻

C O R R =

(4)放大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

由图3.1.1可知,交流信号叠加在直流工作点上,交流量与直流量共存,这是放大电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分析时一般可以将直流(静态)和交流(动态)分开处理。

1) 静态

当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零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I BQ 、集电极电流I CQ 、b-e 间电压U BEQ

和管压降U CEQ 称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由晶体管的参数和放大器的偏置电路共同决定的。它的选取十分重要,影响到放大器的增益、失真及其它各个方面。

①调整静态工作点

调整的方法是在不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工作于合适的工作点上。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中有放大区、截止区和饱和区三个工作区。当三极管做为开关管来使用时,应使静态工作点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之间快速转换,以实现开关的功能。当把它用在放大电路中时,静态工作点应处于放大区,并选取在放大区中交流负载线的中间位置,这样才能使放大电路实现无失真的放大功能,并且输出动态范围最大。如果静态工作点选取得过低或过高,都会使输出产生失真。

如果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偏低,会使输入信号电压负半周的某部分进入了晶体管的截止区,使输出电压波形的“顶部被切掉”,这种现象称为截止失真。如图3.1.2所示。

如果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偏高,会使输入信号电压正半周的某部分进入了晶体管的饱和区,使输出电压波形的“底部被切掉”,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失真。如图3.1.2所示。

如果调试中发现输出电压波形的顶部和

底部都被切掉,说明既有截止失真,又有饱和失真。这是由于输入信号幅度太大引起的,只

要适当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度即可消除。如果不允许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度,就应适当增大电源

图3.1.2 饱和、截止失真波形

电压U CC,并重新调整静态工作点,以扩大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消除波形失真。

②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十分重要,而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参数有关。下面将分析电路参数R b、R c、U CC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I. R b对Q点的影响

R b的增减对Q点的影响如图3.1.3(a)所示。

CE

CE

CE

(a)R b变化对Q点的影响(b) R c变化对Q点的影响(c) U CC变化对Q点的影响

图3.1.3电路参数对Q点的影响

R b↑→I BQ↓→工作点沿直流负载线下移

R b↓→I BQ↑→工作点沿直流负载线上移

II.R C对Q点的影响

R C的变化,仅改变直流负载线的N点,即仅改变直流负载线的斜率。如图3.1.3(b)所示。

R C↓→N点上升→直流负载线变陡→工作点沿i b=I BQ这一条特性曲线右移。

R C↑→N点下降→直流负载线变平坦→工作点沿i b=I BQ这一条特性曲线左移。

I I I.U CC对Q点的影响

U CC的变化不仅影响I BQ,还影响直流负载线,因此,U CC对Q点的影响较复杂。如图3.1.3(c)所示。

U CC↑→I BQ↑→M↑→N↑→直流负载线平行上移→工作点向右上方移动。

U CC↓→I BQ↓→M↓→N↓→直流负载线平行下移→工作点向左下方移动。

实际调试中,主要通过改变电阻R b来改变静态工作点,而很少通过改变U CC来改变静态工作点。

2)动态

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不为零时的工作状态称为动态。动态时,电路中的直流电源和交流信号源同时存在,晶体管的u BE、u CE、i B和i C都是直流和交流分量叠加后的总量。放大电路的目的是放大交流信号,静态工作点是电路能正常工作的基础。

三极管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A u、最大输出动态范围U o,max、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及通频带BW等。

①电压放大倍数A u

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 u 是指在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A u =u o /u i 。它是直接衡量放大电路电压放大能力的重要指标。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实质上是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应当指出,在实测电压放大倍数时,应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的电压波形,只有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测试数据才有意义。

实验中,可以用双踪示波器分别测量放大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峰峰值,然后再进行计算。

②最大输出动态范围U o,max

最大输出动态范围U o,max 是指在调整好静态工作点的条件下,当输入电压再增大,就会使输出波形产生非线性失真时的输出电压。测量方法如下。

给放大电路输入1kHz 的正弦信号,慢慢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使之出现明显失真,根据失真波形调整静态工作点,使失真消失。继续增大输入信号幅度,再调整静态工作点,直到增大到输入信号幅度出现截止和饱和失真。再减小输入信号,使之刚好不失真,用示波器测量这时输出电压U oP-P ,即放大电路输出的最大线性动态范围U o,max 。

③输入电阻R i

放大电路与信号源相连就成为信号源的负载,必然从信号源索取电流,电流的大小表明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程度。输入电阻R i 是指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R i 越大,表明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越小,放大电路所得到的输入电压u i 越接近信号源电压u s ,换句话说放大电路能从信号源获取较大电压;反之若R i <

输入电阻的测量可用输入换算法方法来进行。需要注意在实际测量中,输入端接的电阻R 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引入干扰。但也不宜过小,会使测量误差较大,最好取R 与R i 在同一个数量级。测试输入电阻R i 的接线如图3.1.4所示。

u S

u O

+ -

图3.1.4 输入电阻测量原理图 图3.1.5 输出电阻测量原理图

在被测放大电路前加一个电阻R ,输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分别测量R 两端对地的电压u s 和u i 。则

R u u u R i

s i

i -=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一般取R 接近R i 或将R 换成一个可变电阻R W ,调R W 使s i 2

1

u u =

这时,R i = R W 。

④输出电阻R o

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都可以等效成一个有内阻的电压源,从放大电路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内阻称为输出电阻R o 。输出电阻的大小反映了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由于负载与输出电阻具有串接的关系,R o 越小,带负载的能力越强。当R o <

在测量时要注意测量u o 和u L 时,输入电压u i 应保持一致,且大小适当,保证在R L 接入和断开时输出波形均不失真。且R L 应与R o 处于同一数量级。

⑤通频带BW

通频带用于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由于放大电路中电容和晶体管内部PN 结的结电容存在,在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或较高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会下降;而在中间频带范围内,输出幅度基本不变。图3.1.6所示为放大电路的增益与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图中A um 为中频放大倍数。

在信号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明显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A um 的频率称为下限截止频率f L 。信号频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放大倍数数值也将减小,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A um 的频率称为上限截止频率f H 。f 小于f L 的部分称为放大电路的低频段,f 大于f H 的部分称为放大电路的高频段,而f H 与f L 之间形成的频带称为中频段,也称为放大电路的通频带BW 。

BW =f H – f L

通频带越宽,表明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越强。对于扩音机,其通频带应该宽于音频(20Hz~20kHz )范围,才能完全不失真地放大声音信号。在实用电路中,有时也希望频带尽可能窄,如选频放大电路,希望它只对单一频率的信号放大,以避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图3.1.6 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f /Hz

o o L

L 1u R R u ??

=- ???

幅频特性及通频带通常有如下两种测试方法。

I.逐点法

(1)幅频特性的测量

在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输入信号频率f,用示波器逐点测出输出电压u o。由A u=u o/u i计算对应于不同频率下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按顺序列表记录,在坐标纸上将得到的数据逐点描绘出频率特性曲线,即该放大器增益的幅频特性曲线。在图中可以找出f H 与f L,并计算通频带BW。

(2)通频带BW的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

1)将信号发生器接入被测放大电部的输入端,示波器接到被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2)调整输入信号幅度,改变输入信号频率(约1kHz左右),用示波器测量放大电路最大不失真输出波形。

3)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用示波器测量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波形幅度。

4)增大输入信号频率,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最大值的0.707倍,测出此时的频率f H。

5)减小输入信号频率,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最大值的0.707倍,测出此时的频率f L。

6)计算BW=f H –f L。

在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输入信号频率,用示波器逐点测出输出电压。按顺序列表记录,在坐标纸上将所测数据逐点描绘出频率特性曲线,找出f H与f L,计算通频带BW。

II.扫频法

利用扫频仪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出放大器的A u–f曲线,在屏幕显示的曲线上测出通频带BW。

6.实验内容

(1)单级低频放大电路的实验参考电路如图3.1.1所示。C1、C2和C E的极性不要接反。

(2)测量并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研究电路参数R W、R c、U CC的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实验中对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可用示波器分别测量晶体管三个管脚的电位U B、U C、U E,然后再计算U BEQ、U CEQ。实际测量中,进行电流测量时通常采用间接测量法,因此,测量集电极电流I CQ可以通过测量电压来换算电流。例如,只要测出U C,可由I CQ =(U CC - U C)/R C,算出I CQ。用这种方法测量电流,不仅可以不用变动被测电路,而且还消除了由于反复拆装线路导致发生故障的可能。

1)R W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①调节R W和输入信号,使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为最佳状态(即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时,

输出波形同时出现饱和与截止失真)。撤去信号发生器,用示波器测量U BQ 、U CQ 、U EQ ,并计算出I CQ 。

②将信号发生器重新连入放大器输入端,且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将R W 增大,观察并记录波形。撤去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测量U BQ 、U CQ 、U EQ ,计算出I CQ ,并根据波形和数据判断出失真类型。

③将信号发生器再次连入放大器输入端,且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将R W 减小,观察并记录波形。撤去信号发生器,用示波器测量U BQ 、U CQ 、U EQ ,计算出I CQ ,并根据波形和数据判断出失真类型。

2)集电极电阻R c 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器,在集电极电阻R c 上并联R c ',R c '=R c =15k ,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撤去信号发生器,用示波器测量U BQ 、U CQ 、U EQ ,并计算出I CQ 。将此情况与无R c '时比较。测试后仍将R c '断开,恢复电路原状。

3)电源电压U CC 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器,再将U CC 由+12V 减至+7V ,或增加至+15V ,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撤去信号发生器,用示波器分别测量U BQ 、U CQ 、U EQ ,并计算I CQ 。将此情况与U CC =+12V 时比较,测试后将U CC 恢复为+12V 。

(3)测量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1)放大器增益的测量

将1kHz 的正弦输入信号接入放大器,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波形,在波形没有出现失真的情况下,改变负载,分别令R L =1kΩ、R L =15kΩ和输出开路三种情况下,测量放大器输入和输出电压,计算放大器增益A u 。

2)最大输出动态范围

在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输入信号幅值,同时观察输出波形,当输出波形刚出现失真时的U o 即为U o,max 。

3)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量

用输入换算法测量输入电阻。输入信号不变,在放大器输入回路串入与输入电阻为同一数量级的电阻R ,用示波器分别测量R 两端对地的电压u s 和u i 。则

i

i

s i

u R R

u u =- 4)放大器输出电阻的测量

用输出换算法测量输出电阻。负载电阻R L =15k?,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分别测量空载时和加负载电阻R L 时的输出电压u o 和u L 。则

o o L L 1u R R u ??

=- ???

5)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

采用逐点描迹法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并绘出幅频特性曲线。

6)要想进一步扩展通频带,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7.注意事项

(1)在分别组装好电路和调整好稳压直流电源,经检查无误后,再接入电路打开电源开关。

(2)测试静态工作点时,应将输入端加入的动态信号撤掉。

(3)进行电路指标的测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在输出电压波形始终不失真。

(4)信号源的输出端切勿与直流电源输出端相连接,以免损坏仪器。

8.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整理和处理测试数据,并用坐标纸画出相关曲线。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各参数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作出简明扼要的结论。

(3)分析、总结射极负反馈电阻的作用。

(4)总结、分析负载电阻R L的变化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5)总结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6)记录产生故障情况,说明排除故障的过程和方法。

(7)回答思考题。

[思考题]

1.在图3.1.1所示的电路中,一般都是通过改变上偏置电阻R B1来调节静态工作点,为什么?改变下偏置电阻R B2来调节静态工作点可以吗?调节R C呢?为什么?

2.在示波器上显示的PNP和NPN型晶体管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截止失真波形和饱和失真波形相同吗,为什么?

3.单管放大电路中,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元件有哪些?

4.负载电阻R L变化时,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有无影响?对电压放大倍数有无影响?

5.如果在实验电路中,将NPN型晶体管换成PNP型晶体管,试问U CC及电解电容极性应如何改动?

6.能否用数字万用表来进行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的测试,为什么?

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格1分,共35分) 1.放大器必须对电信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放大作用,否则,就不能称为放大器。 2.写出电压放大倍数A V与电压增益G V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功率放大倍数G P与功率增益G P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压放大倍数出现正负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其中“+”号表示____________关系,而“—”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但电压增益出现“—”号则表示该电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放大器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失真,称为非线性失真;而非线性失真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失真和______________失真两种。 5.在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频率__________________,波形_______________,而幅度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它们的相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直流通路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为开路,而其他不变;画交流通路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为短路。 7.所谓的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就是要求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_______________的中点位置。 8.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越_______________越好,这样有利于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负担; 而输出电阻越__________________越好,这样可以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9.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0.射极输出器电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其对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放大能力,但对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却有放大能力,它的输入电阻很__________,而输出电阻很___________________。 11.常见的放大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 1、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中。若更换晶体三极管使β由50变为100,则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将 () A、约为原来的50% B、基本不变 C、约为原来的2倍 D、约为原来的4倍 2、某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设VCC>>VBE,ICEO=0,则在静态时三极管处于() A、放大区CC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区域不定L 3、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若增大R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级放大电路

实验二 单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学会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及器材 双踪示波器、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低频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模拟电路实验箱 三、实验原理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2和R B1 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U CC 为供电电源,此为+12V 。 CC B B B B U R R R U 2 11 +≈ (2-1) C E BE B E I R U U I ≈-= (2-2) )(E C C CC CE R R I U U +-= (2-3) 电压放大倍数 be L C V r R R A β -= (2-4)

输入电阻 be B B i r R R R 21= (2-5) 输出电阻 C R R ≈0 (2-6)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然后算出I C 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 E ,即可用E E E C R U I I = ≈算出I C (也可根据C C CC C R U U I -=, 由U C 确定I C ),同时也能算出E C CE E B BE U U U U U U -=-=,。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 C (或U CE )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 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 )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 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 )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u i ,检查输出电压u O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 图2-2 静态工作点对U0波形失真的影响 改变电路参数U CC ,R C ,R B (R B1,R 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2-3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电阻R 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 B2,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的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须满足较大信号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王剑晓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电03 王剑晓 2010010929 单管放大电路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了解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5)掌握信号源内阻R S对放大电路频带(上下截止频率)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与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课本P77所示。 图中可变电阻R 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与调整; 将图中基极偏置电路V CC、R B1、R B2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得到直流通路, 如下图1.2所示。其开路电压V BB和内阻R B分别为: V BB= R B2/( R B1+R B2)* V CC; R B= R B1// R B2; 所以由输入特性可得: V BB= R B I BQ+U BEQ+(R E1+ R E2)(1+Β) I BQ; 即:I BQ=(V BB- U BEQ)/[Β(R E1+ R E2)+ R B]; 因此,由晶体管特性可知: I CQ=ΒI BQ; 由输出回路知: V CC= R C I CQ + U CEQ+(R E1+ R E2) I EQ; 整理得: U CEQ= V CC-(R E1+ R E2+ R C) I CQ; 分析:当R w变化(以下以增大为例)时,R B1增大,R B增大,I BQ减小;I CQ减小; U CEQ增大,但需要防止出现顶部失真;若R w减小变化相反,需要考虑底部失真(截 止失真); (2)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做出电路的交流微变等效模型: 则: 电压增益A i=U O/U i=-?(R C// R L)/r be; 输入电阻R i=R B1//R B2//r be; 输出电阻R O= R C; 其中r be=r bb’+(1+?)U T/ I EQ,体现了直流工作点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分析:当R C、R L选定后,电压增益主要决定于r be,受到I EQ,即直流工作点的影 响。由上面对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可知,R w变化(以下以增大为例)时I CQ减小, 那么r be增大,电压增益A i减小,输入电阻R i增大,输出电阻R O基本不变,与直 流无关; 如果将发射极旁路电容C E改为与R E2并联,R E1成为交流负反馈电阻,电路的动态 参数分别变为 电压增益A i=U O/U i=-?(R C// R L)/[r be+(1+?) R E1];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实验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实验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共射极单级小信号放大器特性的理解。 2、掌握单级小信号放大器的调试方法和特性测量。 3、熟悉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前准备 复习晶体管放大器工作原理,掌握单级放大器基本线路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熟悉基本偏置电流大小与晶体管工作状态关系,以及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实验原理 1、晶体管单级放大器是组成各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原理图见图1。 2、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负载电阻是否恰当将影响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出波形。所 以当放大器的Vcc及Rc确定后,正确调整静态工作点是很重要的。 3、调节图中的R1可改变放大器的工作点。 4、静态工作点一般测量Ie、Vce和Vbe. 〈4〉实验器材 1、XST电学实验台。 2、示波器、万用表各一只。 3、其他按图选用元器件模块及导线。 〈5〉实验步骤 1、在通用电路板上按图1所示联接电路。 2、检查电路联接无误后,将实验台的Ⅰ组支稳压直流电源电压调至与电路需求 电压相同并接入电路中。 3、调节R1使集电极电流为1.5mA左右。 4、在输入端加入f=1KHz,Vi=10mV的正玄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与输出波 形。 5、调节R1,当输出波形的正峰或负峰刚要出现削波失真时,切断输入信号,分 别记下Ib和Vce的值。 6、接上信号源,保持输入信号f=1KHz,逐渐增大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幅度, 调节R1,使放大器输出波形正峰与负峰恰好出现削波失真为止,此时工作点已经调正确。 7、放大倍数测试:当R4=1K时,给f =1KHz,10mV信号电压,用示波器观察V o 的波形。在不失真的条件下,测定R L=∞及R L=5.1K时,电压放大倍数,并记录在表2中。 8、观察集电极负载电阻的改变,对放大器的输出波形的影响: 不接R L逐渐增大输入信号,使输出波形恰好不失真。改变Rc阻值为510Ω和10KΩ观察,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并记录在表4中。 〈6〉实验报告

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实验三单级低频放大电路 1.实验目的 (1)研究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 本实验体现了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试方法以及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基本测试方法。 3.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 4.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3.1.1所示。图中电位器R 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O 图3.1.1单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5. 实验原理 在电子系统中,放大电路是信号处理的基本电路。其作用是将微弱信号增强到所需要的数值,单级低频放大电路是放大电路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组成各种复杂电路的单元和基础。因此它的分析方法、电路调整技术以及参数的测量方法等具有普遍意义。 实验电路采用由NPN型硅材料三极管以及若干电阻、电容组成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以图3.1.1所示电路为例进行研究。 (1)电路组成原则 放大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处理功能,它是通过放大电路实现的,电子技术里的“放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将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需要的数值,即放大电信号,以便于测量和使用。二是要求放大后的信号波形与放大前的波形的形状相同,即信号不能失真,否则就会丢失要传送的信息,失去了放大的意义。 因此,电路组成原则是首先要给电路中的晶体管施加合适的直流偏置,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而且还要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即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其次要保证信号发生器、放大电路和负载之间信号能够正常传输,即有u i时,应该有输出响应u o。

单管共集放大电路分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晶体管单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 指导教师:职称: 2012 年7 月 2 日

一.课题名称: 晶体管单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分析静态工作点 2.失真分析 3.动态分析 4.参数扫描分析 5.频率响应 三.设计原理: 放大是对模拟信号最基本的处理,在大多数的电子系统中都含有各种各样的放大电路,其作用是将微弱的模拟信号放大到所需的数值。放大电路及其基本分析方法是构成其他模拟电路的基本单元和基础,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电路的组成:电路要能放大,晶体管应工作在放大区,即Ube>0,Ubc<0,所以电源和电阻的设置要满足这些条件。其基本电路如图所示.

Vbb和Rb及Re相配合,给晶体管设置合适的基极电流;Vcc提供了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和输出电流.交流信号Ui从基极输入,产生变化的基极电流Ib,再通过晶体管得到了放大了的Ie,而变化的Ie流过电阻Re得到了变化的电压,从发射极输出.对于交流信号来说,集电极是公共端,所以是共集放大电路。 本实验使用Multisim 10进行仿真。该软件基于PC平台,采用图形操作界面虚拟仿真了一个与实际情况非常相似的电子电路实验工作台,他几乎可以完成在实验室进行的所有电子电路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分析,设计,仿真等项目中,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EDA软件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教育界和电子技术界。 四.仿真过程: 本实验基本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XSC1 A B Ext Trig + + _ _+_ V1 10mVrms 1kHz 0° R1 1kΩ 1 C1 10uF 2 R2 10kΩ R3 35kΩ Q1 2N2222A 3 VCC 12V R4 2kΩ VCC R5 1kΩ C2 10uF 5 R6 2kΩ C3 47uF 4 6 1.静态工作点的分析: 三极管是放大电路的核心,要使放大电路正常工作,必须为三极管设置合适的外部工作

单管低频放大器

单管低频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元器件的放置和手动、自动连线方法。 (2)熟悉元件标号及虚拟元件值的修改方法。 (3)熟悉节点及标注文字的放置方法。 (4)熟悉电位器的调整方法。 (5)熟悉信号源的设置方法。 (6)熟悉示波器的方法。 (7)熟悉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8)掌握示波器、信号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的应用方法。 (9)学习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二、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工作计算 对于如图所示的小信号低频放大电路,若已知负载电阻R L、电源电压E C、集电极电流I CO和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则偏置电路元件可按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凡是按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各个元件参数,一般应取标准值,然后在实验中,必要时适当修改电路元件参数,进行调整。 (1)基极直流工作点电路I bQ I bQ≈I CQ/β (2)分压电流I1 I1≈E C/(R1+R2)=(5~10)I bQ (3)发射极电压U eQ U eQ=0.2E C或取U eQ=1~3V

(4)发射极电阻R e R e≈U eQ/I CQ (5)基极电压 U bo=U co+U beQ 式中,硅管的U beQ≈0.7V,锗管的U beQ≈0.2V。 (6)分压器电阻R1和R2 R1≈(E C-U bQ)/I bQ R2≈U bQ/I1 (7)集电极电阻R C R C =(1~5)R L (8)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 O的测量方法见第三章第二节的例一。 三、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上图所示,调用元件并连接电路: (1)测量I C =?(调整R W ,按电路计算I C 设置)。 I C =2.793mV (2)信号发生器设置为正弦波,f=1kHz,V=3mV。

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第4章低频功率放大器 【课题】 4.2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教学目的】 1.会识读OTL、OCL功放电路的电路图。 2.理解OCL和OTL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3.理解产生交越失真原因、掌握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 4.会计算OCL、OTL功放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5.了解功放器件的选用及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重点】 1.OCL和OTL功放电路组成、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 3.计算OCL、OTL功放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4.功放器件的选用及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难点】 1.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2.OCL功放电路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OTL功放电路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教学参考学时】 4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4.2.1 OCL功率放大器 一、未设偏置电路的OCL功放电路 1.电路组成特点 (1)由一对特性参数基本相同,导电类型不同的功放管V1(NPN管)和V2(PNP管)组成的射极输出器构成,如图4.2所示。

(2)电路输出端采用直接耦合。 (3)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 (4)电路未设置偏置电路,静态时两功放管均处 于截止状态,即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 2.电路工作原理 (1)静态时,由于V 1和V 2特性相同,供电电源 对称,使功放管发射极到地的电压,即中点电位V A =0, 功放管V 1、V 2均截止,电路中无功率损耗。 (2)当输入交流信号v i 为正半周期时, V 1正偏导通,V 2反偏截止, 信号经V 1管放大,V 1管集电极电流i c1流经负载R L ,在R L 上形成输出电压v o 的正半周,如图4.3(教材图4.6)所示,其电流方向如图4.2中箭头所示。 (3)当v i 为负半周时,V 1反偏截止,V 2正偏导通, 信号经V 2 管放大,V 2管集电极电流i c2流经R L ,在R L 上形成输出电压v o 的 负半周,电流方向与正半周相反。 因此,在输入信号变化一个周期内,V 1、V 2交替半周导通, 犹如一推一挽,在负载上合成完整的信号波形。 3.电路存在交越失真 (1)交越失真 输出波形在正、负半周的交替处产生失真称为交越失真,如图4.3所示。 (2)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 电路未设置偏置电路,功放管因静态电流为零,处于截止状态。在输入信号v i 小于死区电压时,三极管不能导通,造成两功放管在输出信号的正、负半周交接处(零点附近)电压为零,产生波形失真。 (3)克服交越失真的方法:给功放管设置适当的直流偏置,使其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即工作于甲乙类状态,如图4.4(教材图4.7)所示。电路中接入二极管V 3和V 4的目的就是给功放管V 1和V 2加入直流偏置,消除电路的交越失真。 二、加有偏置电路的OCL 功放电路 1.电路组成特点 在图4.3所示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 (1)激励管(推动管)V 5——起电压放大作 用,推动功放管工作。 (2)R 1——V 5管的集电极电阻,可将V 5放大V cc V cc 交越失真 图4.3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设计 摘要 实用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设计,它主要用于使用前置放大器的低频小信号的电压经过集成块LM358的放大使其增益二十几倍,达到信号放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内容,与低频放大微弱信号放大能力的技术路线,设计电路图方案等。 本系统是基于(IC)LM358设计而成的一种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整个电路主要由稳压电源,前置放大电路,波形变换电路3部分。电源主要是为前置放大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前置放大器主要是由ML358一级放大电路和ML358二级放大电路组成,第一级可以将电压放大5倍,第二级可以放大1-5倍,总增益20-25倍,接通电源后,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示波器用于变换的波形显示。通过波形的数据变化,计算出增益效果,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该设计的电路结构简单,实用,充分利用了集成功放的优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前置放大器的带宽,失真,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小信号放大器的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思考。 关键词: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前置放大级电路,集成块LM358

Abstract Design of low frequencysmall signal amplifier Abstract: The utility of low frequency small signal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it is mainly used for voltage low frequency small signal using a pre amplifier after amplification integrated block LM358 has gain 20 times, achieve signal amplification eff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content, and low frequency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route of weak signal amplification ability, circuit design scheme. The system is based on (IC) a low frequency small signal amplifier LM358 designed, the whole circu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regulated power supply, preamplifier circuit, a waveform transform circuit 3 parts. The power supply is mainly to provide a stable DC power for the preamplifier. The preamplifi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ML358 amplifier and ML358 two stage amplifier circuit, the first stage of the voltage can be magnified 5 times, second can be magnified 1-5 times, 20-25 times of the total gain, power, signal generator generates a signal, oscilloscope is used to transform the waveform display. By the waveform data changes, calculated the gain effect, whether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structure is simple, practical, make full use of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amplifi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 amplifier bandwidth, distortion, has better efficiency indicators, and has higher practicability, designed for small signal amplifier is a broad thinking. Keywords:Lowfrequency smalsignal,voltage amplification,preamplifiercircuit,Integrated block LM358

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全解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的类别和管脚。 2)掌握测试三级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方法。 3)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测试。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 1)MES系列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系统 2)直流稳压电源 3)万用表 4)晶体管毫伏表 5)元器件:电阻、电位器、三极管 6)示波器等 三、实验内容及电路: 1、用示波器测量交换信号的频率 按表1-1所示频率有信号发生器输入信号,用示波器测出周期并计算,将所测试结果与已知频率作比较。 表1-1 信号频率100HZ 1*H2 扫描速度开关(t/div)开开

一个周期所占水平格数 6格 4格半 信号频率f=1/T 1/3 1/4.5 2、单管放大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接通电源+12V ,调节Rw 使U EQ =2V 不变条件下,输入频率1KH2的5mV 正弦波信号,用毫伏表测出U O 的值,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2中。 表2-2 R L 实测 实测计算 估算 Ui(mv) Uo(v) A(v)实测 Av(估算) ∞ 3.3 4 5.4 6 接入负载 3.8 5 6.2 6 3)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测试 表3-1输入电阻测试 实测 实测计算 估算 Us(mv) Ui(mv) Ri=RS Ui US Ui - Ri ≈r be //R b 2.9mv 3.2mv 3.6mv 3mv 表3-2输出电阻测试 实测 实测计算 估算 U ∞(v) Uo(v) Ro=(1-∞ Uo U )R L Ro ≈Rc 5mv 5.6mv 6.2mv 6mv 四、思考题 1、使用示波器时若达到如下要求应调哪些旋钮?

单级低频电压放大电路(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第次实验 实验名称: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年月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单级低频电压放大电路(基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程估算、安装和调试; 2、了解三极管各项基本器件参数、工作点、偏置电路、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幅频 特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3、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深化示波器、稳压电源、交流电压表、 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技能训练。 二、实验原理 三、预习思考 1、器件资料: 上网查询本实验所用的三极管9013的数据手册,画出三极管封装示意图,标出每个管脚的名称,将相关参数值填入下表: 2 教材图1-3中偏置电路的名称是什么,简单解释是如何自动调节BJT的电流I C以实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的,如果R1、R2取得过大能否再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为什么? 答: 3、电压增益: (I)对于一个低频放大器,一般希望电压增益足够大,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 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电压增益,分析这些方法各自优缺点,总结出最佳实现方案。 答: (II)实验中测量电压增益的时候用到交流毫伏表,试问如果用万用表或示波器可不可以,有什么缺点。 答:

4、输入阻抗: (I)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反映了放大器本身消耗输人信号源功率的大小,设信号源内阻 为R S,试画出图1-3中放大电路的输入等效电路图,回答下面的连线题,并做简单解释: R i = R S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较大电压 R i << R S放大器从信号源吸取较大电流 R i >> R S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最大功率答: (II)教材图1-4是实际工程中测量放大器输入阻抗的原理图,试根据该图简单分析为什么串接电阻R S的取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答: (III)对于小信号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输入阻抗足够高,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教材图1-3中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答: 5、输出阻抗: (I)放大器输出电阻R O的大小反映了它带负载的能力,试分析教材图1-3中放大电路的 输入阻抗受那些参数的影响,设负载为R L,画出输出等效电路图,回答下面的连线题,并做简单解释。 R O = R L负载从放大器获取较大电压 R O << R L负载从放大器吸取较大电流 R O >> R L负载从放大器获取最大功率答: (II)教材图1-5是实际工程中测量放大器输出阻抗的原理图,试根据该图简单分析为什么电阻R L的取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答: (III)对于小信号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输出阻抗足够小,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教材图1-3中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 答: 6、计算教材图1-3中各元件参数的理论值,其中 已知:V CC=12V,V i=5mV,R L=3KΩ,R S=50Ω,T为9013 指标要求:A V>50,R i>1 KΩ,R O<3KΩ,f L<100Hz,f H>100kHz(建议I C取2mA) 答: 四、实验内容 1、除1-(1)外的全部实验(所有波形必须定量记录,包括幅度、频率等,输入和输出波形 必须记录在同一坐标内)。 2、实验修改内容

实用低频放大器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低频功率放大器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彭绍峰 学号1341201070 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杨波 2015年6 月5日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专业1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彭绍峰学号1341201070 题目名称低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时间2015.5.25 2015.6.5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编号121202306 设计地点电气楼电子实验分室、机房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方案设计、方案比较,以及单元电路设计计算等环节,及系统电路的构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通过此综合训练,为以后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并制作将弱信号放大的低频放大器,具体要求如下: 1、在放大器的正弦信号输入电压幅值为5~700mV,等效电阻RL为8Ω条件下,放大通道应满足:1)、额定输出功率PON≥10W; 2)、带宽BW≥50~10000Hz; 3)、在PON下和BW内的非线性失真系数≤3%; 4)、在PON下的效率≥55%; 5)、在前置放大级输入端交流短接到地时,RL=8Ω上的交流噪声功率≤10mW。 2、由外供正弦信号源经变换电路产生正、负极性的对称方波;频率为1000Hz,上升和下降时间≤1μs、峰一峰值电压为200mV。 三、任务和要求 1.按学校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论文。 2.论文主要内容有:①课题名称。②设计任务和要求。③方案选择与论证。④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图、布线图,以及它们的说明;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说明;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的说明等。⑤用protuse或其它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仿真调试。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的措施;测试、记录、整理与结果分析。⑥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设计

1. 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设计任务: 运用放大器原理等知识,设计一个低频小信号放大器。 1.2 设计要求: 1)放大倍数≥1000(60db); 2)共模抑制比K CMR ≥60db; 3)输入阻抗R i ≥10M; 4)频带范围0~100HZ; 5)信噪比SNR≥40db; 2. 方案设计 2.1.1同相放大电路 输入电压u i接至同相输入端,输出电压u o通过电阻R F仍接到反相输入端。 R 2的阻值应为R 2 =R 1 //R F . 根据虚短和虚断的特点,可知I - =I + =0, 则有 o F u R R R u? + = - 1 1 且 u - =u + =u i ,可得: i o F u u R R R = ? + 1 1 1 F i o uf R R 1 u u A+ = =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输入电阻为:∞ = = i i if i u R 输出电阻: R of =0 因此选择同相放大电路满足输入阻抗足够大 2.1.2 差分放大电路 差动输入比例运算(即减法运算) 在差动放大电路中,有两个输入端,当在这两个端子上分别输入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这是有用的信号)放大器能产生很大的放大倍数,我们把这种信号叫做差模信号,这时的放大倍数叫做差模放大倍数。如果在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信号,(这实际是上一级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信号,是一种有害的东西),我们把这种信号叫做共模信号,这时的放大倍数叫做共模放大倍数。 由差模放大倍数和共模放大倍数可求差模增益A vd 和共模增益A cd ,共模抑制 比K CMR =20log(A vd /A cd ) 2.1.3 仪表放大器

实验四 单级低频电压放大器

实验四 单级低频电压放大器(扩展) 实验目的: 1、 掌握幅频特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2、 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特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1、 电路频率特性的下限频率值主要受C 1,C 2和C E 影响,其关系分别为 11(3~10) 2()L S be f R r C π≥?+? 2 1(3~10)2()L C L f R R C π≥?+? 1(1~3) 2(//)1L S be E E f R r R C πβ ≥+??+ 2、 幅频特性曲线、上限频率、下限频率、截止频率中心频率、带宽的测量方法 A V 10.707 f L f H f A V 10.707 f 0 f A V 10.707 f 0 f A V 10.707 f H f L f 0 (a)单级放大器放大特性 (b)低通特性 (c)高通特性 (d)带 通特性 幅频特性反应了电路增益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上图列出了常见的幅频特性类型。 (a)和(d)中的f L 表示下限频率,f H 表示上限频率,(d)中的f 0表示中心频率,带宽BW=f H -f L ; (b)和(c)中的 f 0表示截止频率。在实验中可采用“逐点法”测量不同频率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 V 来测量幅频特性。测量时,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每改变一次信号频率,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测量一个输出电压值,计算其增益,然后将测试数据列表、整理并在坐标纸上将其连接成曲线。由于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在不同的频率会有变化,因此每改变一次频率都要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测量输入信号的幅度,一定要保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改变。 为了更快更准确的测量幅频特性,必须根据不同幅频特性类型,选择不同的测量技巧。对于(a)可先测出中频区的输出电压值,然后调高或调低频率使输出电压降到中频电压值的0.707倍,从而找到f L 和f H ,然后在f L 和f H 之间和左右找3至5个点进行测量,即可较准确的绘制曲线。(b)和(c)也可参考这种方式来测量。对于(d)可从较低的频率值逐步增加频率,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刚开始输出信号幅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到某一个频率时,输出信号幅度随着频率的增加开始减小,则该频率为中心频率,记下该频率对应的幅度,然后调高或调低频率使输出电压降到中心频率电压的0.707倍,从而找到f L 和f H 。 预习思考: 1、 对于小信号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上限频率足够大,下限频率足够小,根据您所学的理论 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教材图1-3中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那些方法可以降低其下限频率。 答:增加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可以选择极间电容较小的三极管。 降低下限频率可以增大耦合电容或者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

实验十一 单管电压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会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4.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1为低频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11-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放大器种类很多,本次实验采用带有发射极偏置电阻的分压偏置式共射放大电路,使同学们能够掌握一般放大电路的基本测试与调整方法。放大器应先进行静态调试,然后进行动态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与测量 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的基极电流时 CC 2 B 1B B1BQ U R R R U +≈ CQ E BEQ BQ EQ I R U U I ≈?= ()E C CQ CC CEQ R R I U U +?=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时将输入端对“地”交流短路,用直流毫安表测量集电极电流I C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电路某些点的直流电位,可

调整电阻R W ,使I C 达到所需值。 2.放大器的动态指标估算与测试 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理论上,电压放大倍数be C u //r R R A L β ?=,输入电阻R i =R B1∥ R B2∥r be ,输出电阻R o ≈R c 。 (1)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u i ,在输出电压u o 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i 和u o 的有效值U i 和U o ,则 i O u U U A = (2)输入电阻的测量:为了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按图11-2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i 和U S ,则 R U U U I U R i s i i i i ?== (3)输出电阻的测量:按图1-2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 L 的输出电压U O 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 L ,因为O L O L L U R R R U +=,所以可以求出L L O O 1R U U R ??? ??????= 3.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放大器处于线性工作状态的必要条件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工作点设置的不合适,将使输出波形产生失真。 饱和失真:由于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偏高,输入信号正半周的一部分进入特性曲线的饱和部分而引起的失真。本实验中,表现为输出波形负半周变形失真。 截止失真:由于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偏低,输入信号负半周的一部分进入特性曲线的截止部分而引起的失真。本实验中,表现为输出波形正半周变形失真。 一般情况,静态工作点宜选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小信号时,可取低一些,以降低噪声图11-2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

第三章 单极低频小信号放大器

课题3.1~3.2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课型 新课 授课班级17机电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了解扩音机的方框图,知道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会计算增益 2.了解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基本组成,明确电路中电压电流符号法则等 3.理解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 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增益和静态工作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三极管的基本特点及作用教学方法 讲解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后记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对三极管的作用已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同时也能通过读图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和增益,但对于增益的求解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对数学习这一块掌握不是很好

A .引入 在电子线路中,能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转换或较强的电信号的电路,称为放大器。 B .新授课 3.1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3.1.1 放大器概述 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 1.方框图 2.特点 放大器: 1 输出功率比输入功率大。 2 有功率放大作用。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同,因此不能称为放大器。 3.1.2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一、放大倍数的分类 1.电压放大倍数A v i o v v A v = 2.电流放大倍数A i i o i i A i = 3.功率放大倍数A p v i p A A V I V I P P A ?=== i i o o o 1 二、放大器增益 放大倍数较大,可取对数,称为增益G。 单位为分贝(用dB 表示)。 1.功率增益G p = 10 lg A p (dB ) 2.电压增益G v = 20 lg A v (dB ) 3.电流增益G i = 20 lg A i (dB ) 例题: 1.放大电路第一级40 dB ,第二级 -20 dB ,求总的增益, (学生思考:变压器是否是放大器) (教师画电路图,讲解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变压器不是放大器) (教师讲解电压放大倍数,学生探讨研究电流和功率的放大倍数) (教师讲解放大倍数的增益表示法,学生练

实验5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研究静态工作点和负载电阻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进一步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工作的意义。 3.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 4.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及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二.电路原理简述 单管放大器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一类,本实验采用固定偏置式放大电路, 如图2-1所示。其中R B1=100KΩ,R C1 =2KΩ,R L1 =100Ω,R W1 =1MΩ,R W3 =2.2k Ω,C1=C2=10μF/15V,T1为9013(β=160-200)。 图2-1 为保证放大器正常工作,即不失真地放大信号,首先必须适当取代静态工作点。工作点太高将使输出信号产生饱和失真;太低则产生截止失真,因而工作点的选取,直接影响在不失真前提下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就影响电压放大倍数 (A v =V /V i )的大小。当晶体管和电源电压V cc =12V选定之后,电压放大倍数还与 集电极总负载电阻R L ’(R L ’=R c //R L )有关,改变R c 或R L ,则电压放大倍数将改变。 在晶体管、电源电压V cc 及电路其他参数(如R c 等)确定之后,静态工作点 主要取决于I B 的选择。因此,调整工作点主要是调节偏置电阻的数值(本实验 通过调节R w1 电位器来实现),进而可以观察工作点对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 名称数量型号 1.直流稳压电源 1台 0~30V可调

2.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 3.示波器 1台 4.晶体管毫伏表 1只 5.万用电表 1只 6.电阻 3只 100Ω*1 2kΩ*1 100 kΩ*1 7. 电位器 2只 2.2 kΩ*1 1MΩ*1 8.电容 2只 10μF/15V*2 9. 三极管 1只 9013*1 10.短接桥和连接导线若干 P8-1和50148 11.实验用9孔插件方板 297mm×300mm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整静态工作点 实验电路见9孔插件方板上的“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单元,如下图2-2所示。 方板上的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入电压为+12V,用导线将电源输出分别接入方板 上的“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12V和地端,将图2-2中J 1、J 2 用一短线相连, J 3、J 4 相连(即Rc 1 =5kΩ),J 5 、J 6 相连,并将R W3 放在最大位置(即负载电阻 R L =R L1 +R W3 =2.7kΩ左右),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图2-2 使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电压V CE ,同时调节电位器R W1 ,使V CE =5V左右,从而 使静态工作点位于负载线的中点。 为了校验放大器的工作点是否合适,把信号发生器输出的f=1kHz的信号加到放大器的输入端,从零逐渐增加信号υ i 的幅值,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的输出 电压υ 的波形。若放大器工作点调整合适,则放大器的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应 该同时出现,若不是同时出现,只要稍微改变R W1 的阻值便可得到合适的工作点。 此时把信号V i 移出,即使V i =0,使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 Vc、V B 和V E ,填入表2-1中,然后按下式计算静态工作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