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12坐井观天优秀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12坐井观天优秀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12坐井观天优秀导学案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掌握“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

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重点)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难点)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自读提示:思考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

“井沿、井里”

1、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感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要求:课文读正确,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画上“ ”。

2、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同桌互读,进入情境。

二、分角色学习,读懂对话

1、学习第

2、3自然段,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2、学习第4、5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青蛙和小鸟的话。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③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的意思,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④拓展延伸。

(2)、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①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②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了、摇摇头、摇摇手)说……

小鸟(也笑了、拍拍翅膀、大声)说……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寓意

学习第6、7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观、渴、喝、答、际”,先让生观察这五个字的结构,再注意宽窄,高矮。

2、着重讲“渴”与“喝”两个字的异同。它们的右下角是一个人字加竖折结尾,而不是一个叉加竖折。

3、(1)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2)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3)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4)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五、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明白的道理。

六.反馈检查,当堂达标。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青蛙()在井里。小鸟( )来,()在井沿上。

(2)小鸟()青蛙,天(),大得很哪!

(3)青蛙不()小鸟的话,他认为天只有(

)。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2.没有边际。形容范围极为宽广,看不见边际。()

板书设计12.坐井观天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节课围绕识字写字和学习课文两大环节进行了教学,这堂课总的来说,还不错。学习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前两次对话在阅读、感悟方面学生掌握的很好,第三次对话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有点仓促,感觉不完美。课文拓展“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看到的、想到的。”学生回答的很单一,语言表达单一,语言表达不完整,需要长期积累。在指导阅读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如: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经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教学中,没有做到细致的指导,整个课堂显得有点失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