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资料整理(主)

马原资料整理(主)
马原资料整理(主)

句子分析

1.“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这句话揭示了人与产品的关系是对立的,异化的。“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这句话表明劳动产品是物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它应该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这就是说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这段话也使我们了解到,异化劳动,即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的本质,就在于这种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产生异化现象的劳动。它集中表现在劳动的产品同它的创造相离相违。对劳动者来说,它既是劳动者的创造物,又是劳动者异己的存在物;既是劳动者劳动行为的后果,又是劳动者树立起来的对立面、敌对力量、统治者或上帝。这种异化性质就是异化劳动的本质所在。2.“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世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这句话表明了从实践领域来看,人的普遍性即社会性,正表现在人们能够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自己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即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生产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自然界是人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生产活动的源泉,场所和对象。人离开自然界既不能生产,也不能生活。人离不开自然,人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人在自然界中独有的生产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社会性的、改造对象世界的生产)是自然界同人和动物关系的最重要的区分。当然,这里的自然界更多地是指人化自然,不仅包括外在自然,还包括社会的人文环境。

3.“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句话表明马克思已经注意到了人的意识表现为有目的、自觉的活动。这与动物的意识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指出,“类特性”无论是动物和人都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就在于它是“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但作为人的“类特性”,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此。人的类特性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其中“类特性“的内涵是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而所谓自由、自觉地活动,就是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这里主要指生产劳动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或者说,这种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能动的活动。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则同动物自身不加区分,浑然一体,直接等同。所以动物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即没有将对象世界变成自己“意识”的对象,自己仅仅是对象世界、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构成对象世界的对立面——对象。人则把对象世界变成自己的对象世界,即作为意识、意志的对象。就是不仅仅把外界世界看成是认识对象,而且还是革命对象。有意识还是没有意识成为真正的人的“类特性”与动物的“类特性”的分水岭。

4.“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这句话表明马克思已经明确认识到在生产中人和物的关系实质上是人和人的社会经济关系,他已经认识到被物的关系所掩盖着的人和人的经济关系才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只有这种人和人的经济关系才是客观地、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关系。这句话中的“他人”不仅仅指一个工人之外的其他人,还包括其他的非工人在内。即进一步深入到要分析由异化劳动使工人异化非工人(奴隶、机器等),即讲非人同原有的(指未异化者)人的异化关系,即讲非人与人的异化关系。

5.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显示、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解释】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看到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的能动性无限夸大了。“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把人们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客观物质性抽象掉了,只剩下人们的意志、愿望等主观的东西。实质上,唯心主义也是把实践活动排斥在认识论之外。

【笔记】1.揭露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旧唯物论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反映,只是直观的、被动的、消极的,就像照镜子一样;辩证唯物论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革命的、能动的,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的。客观事物只有纳入实践的范围,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

2.批判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唯心主义对世界的理解是理性的活动(主体性),将人的活动只是理解为理性活动,而不是感性的、实践的活动。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抽象地发展了,把本来在一定物质条件基础上,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意识无限夸大,使之成为脱离物质条件和实践活动的东西,并把它看成是世界的创造者。他们只把人的能动性看成是意识的精神活动,而不是看作实践活动,也不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受实践的检验,离开了实践就谈不上能动性。

3.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点:

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实践是一种商业活动,功利活动,把人的真正活动看成是一种理论活动。他对时间的理解是遍地的、狭隘的。

【意义.笔记】第一条的理论意义:1.确立了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2.扬弃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3.实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思维方式。

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真理认识的可能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应当通过社会实践来证明自己思维的正确性,证明自己的思维具有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能力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

这就是说,人们的思维、任何一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是不是客观真理、归根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提出这个论断,是哲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性突破。在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史上,一切唯心主义者虽然承认客观真理,但也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

7.“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该句该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

本观点,这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形成。“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不能消灭宗教,而应完善宗教,要把人爱上帝的宗教改变为人爱人的宗教。这样,既抹煞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又抹煞了人的阶级性,这是一种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费尔巴哈所指的人并不是现实社会里的现实人,而是抽象的人,因此,费尔巴哈并不了解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马克思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该句运用实践的观点阐明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是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人们的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实践,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终止了,社会生活就会立即崩溃、瓦解和毁灭。社会实践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理论认识的根源。

马克思在这里把实践活动放到了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实践不是抽象的个体,而是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感性活动。实际上马克思是强调对实践概念的把握必须要研究到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情景,实践是历史的,不可超越历史的一般实践,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非理性与理性都是在人类的实践中获得了具体的统一。因此,包括宗教在内的意识形态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要彻底完成以宗教的批判,都必须立足于人的实践。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理论与实践是一种外在的关联,实践是手段,对应的实践观是实体性哲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必须停止思想,而是说仅仅通过思想不能改变世界;革命不是在哲学家的书房中,而是在现实中进行的。因此,这意味着,我们并不拒绝一切形式的哲学而只是提出新的思想概念,这种思想将自觉地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像哲学家们过去做的那样,极力讨好反动派,把世界固定起来,要用导致行动的革命解释代替无所作为的保守解释,用具体的实践的思维方法代替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是革命的而且是理论的。它离不开理论,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思想的存在。作为理论的实践是人的一种具体的存在方式。

在这里马克思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要正确理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10.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5年指1847-1872。这段话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宣言》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典范,是理论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榜样。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再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此循环不已,反对把一般原理教条化,理论和实际要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以前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发挥的基本原理,迄今仍然完全正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它的精神实质,为当

前的斗争服务。

(2)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革命的、战斗的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因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3)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那些标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严格区别开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修正主义者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干着篡改、歪曲和诋毁马克思主义的罪恶勾当,为资产阶级效劳。所以我们必须给予严肃的坚决的斗争。

11.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这段话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说明了社会结构理论与方法;

②“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说明了阶级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③“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点明阶级斗争的目的是人类的发展与解放。

从这段引文中不难看出,一方面恩格斯及其精辟、清晰地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谦虚美德。距离写这篇序言,马克思已经逝世三个多月了,他把《宣言》的基本思想完全归功于马克思一个人,充分体现了恩格斯的谦虚态度和高尚品质。

12.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这句是主题句,换句话说,资产阶级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引起的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这里所说的交换方式是指生产关系而言。资本家的前身是封建社会从农奴中间产生的初期的城市自由民。最初,城市居民与封建主斗争,争取了自治、审判、铸币和征税等权利,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自由的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这些城市自由民中间产生了初期的资产阶级分子,使用雇佣劳动是它的特点。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工商业的发展,工业中的技术革命,资本的积累与扩大,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就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统治力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①单纯协作;②工场手工业;③机器大工场。资本主义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标志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成长。应该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光靠小商品生产者极为野蛮的暴力发家的。一方面是通过无穷无尽的掠夺和暴行,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另一方面是依靠残酷地掠夺殖民地。

13.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过去”:积累起来的劳动,即工厂、机器设备等生产手段,或者说是指“物”。在资

本主义社会里,它表现为“资本”;“现在”:指正在进行的活劳动,即指“人”或工人而言。“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资本主体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的劳动成果归资本家占有。工人将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成为实现资本增殖的一个要素。工人失去独立性,成为机器设备的附属物。所以,过去的、已经积蓄的物化劳动——资本,支配着现在的活的劳动——工人。

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所有制,已经积蓄的物化劳动已经归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公有,工人阶级不再是机器的附属物,而变为社会的主人。所以,过去的、已经积蓄的物化劳动——生产手段,被现在的、活的劳动——工人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用来发展生产,以满足人们的社会物质和文化需要。

14.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这句话是回答关于从宗教、哲学和一般意识形态方面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问题的。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和法律的等等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经济基础改变了,上层建筑就会随之而改变。

15.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这句话为《宣言》的主题句。两个决裂指:与私有观念彻底决裂;与私有制彻底决裂。由此可见,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度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条战线上都在进行革命和改造,尤其是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是尖锐的长期的,丝毫不能放松。就是说,资产阶级的思想残余,还随时随地侵蚀我们。因此,兴无灭资,加速思想改造和世界观的改造,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围绕着消灭私有制,维护公有制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是关于维护公有制和消灭私有制的第一次大论战。

1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句话表明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这句话是同《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整个思想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以及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而得出的结论。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达到阶级和人剥削人的现象消灭的时候,人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才能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境界。那时,人的发展不再是片面的,也不再是虚幻的,而是全面的和真实的。那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再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步过程,它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否则,脱离开社会主义事业,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流于空谈和空想。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它以极高的评价。

17.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因眼前利益而放弃、忽视长远利益,反对现实主义,同时也不因理想而忽视当前,反对理想主义。共产党人是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想和现实有效结合。社会是一个整体,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寻求自己的利益。

论述题

1.在44年手稿中马克思怎样论述异化劳动?

异化为双重双向化过程:[1]主体将自己的本质对象化;[2]主体反而沦为这一对象化的对象。因此,异化包含有异己化、对立化的含义。

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本质。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目的是为了追问私有财产的本质来历,从而扬弃私有财产。

第一个规定: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即“物的异化”。(基本规定)劳动产品虽为劳动者产出,但它不但不为劳动者所有,反而成为支配劳动者的外在异己力量。

手稿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这句话体现出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而两者之所以会异化是因为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因而绝大部分劳动产品就为资本家所有了。

第二个规定: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异己性、外在性),即“自我异化”。(最核心规定)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劳动对工人来说成为了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强制,不是自觉自愿的。

其次,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第三个规定: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从第一、二规定中抽象出来)

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表现在:

(1)在异化劳动中人的活动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2)类本质应是人的目的,而在异化劳动中成为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

(3)在异化劳动中,人的类本质消失了,人成为一种动物(经济动物)。

第四个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进一步揭示了异化劳动的真相)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2.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如何阐述科学实践观?

《提纲》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实践问题,其全部内容都是围绕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提纲》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认识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

①马克思认为,以往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这里所谓的“事物、现实、感性”这三个词指的是一回事,既能被人感觉到的客观世界,包括客观存在的人。马克思在这里指出,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客观事物首先是人们实践的对象,然后才成为认识的对象,因而他们把客观事物当作于人的实践毫无关系的纯客观的对象去认识,消极被动地观察事物,在他们看来,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是直观地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如同照镜子那样。结果人的能动性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把实践观点引入唯物论,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对于能动性的片面夸大,萌发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观点。费尔巴哈也曾使用过实践这个概念。但是,他讲的实践同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费尔巴哈把实践看作是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而不是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的实践、革命的实践。正因为费尔巴哈鄙视实践,所以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的人的活动”。所以,马克思说:“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②真理标准问题。费尔巴哈不能把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因而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存在着错误的看法。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不能在思想领域内而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予以解决。【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就是说,人们应当通过社会实践来证明自己认识的正确性,证明自己的思维具有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能力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见,《提纲》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

③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类,但是由于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他就“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针对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唯心史观的理解,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说明:首先,认识现实的人,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只有从这种现实的人出发,才能真正说明人的本质。其次,社会关系反映和体现着人的本质。再次,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社会关系的差别,必然构成人的本质的差别,因而不同时代的人的本质具有不同的具体的历史特点。马克思用人们的社会关系来说明人的本质,已经包含了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的思想。因而在《提纲》中马克思还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强调一切社会意识,都可以从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

④马克思在《提纲》的最后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发展中引起了革命的变革。表现在:一是改变了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使其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二是使哲学从解释世界的工具变成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这里的“人类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类”是指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无产阶级。马克思强调的是他的唯物主义是站在共产主义的高度和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的。《提纲》的结尾,是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名言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也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但是这一句话也不是说以往的哲学家不想改变世界,而是说他们只看到了思想的能动性,把希望寄托在真理的发现上,不懂得实践、实际改变世界的重要性。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哲学,强调即使我们对世界作出了正确的说明,提出了非常科学的理论,这件事本身并不会引起世界的任何改变。要改变世界,只有使理论回到实践中,使之成为对世界进行物质改造的巨大力量。同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说明世界的理论得到检验和发展,从而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认识的深化又反过来促进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是建立在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之上的。

【注】此题没有明确的笔记,实践观是整个《提纲》的核心,马克思从多方面阐述了实践观,以上是网上找的资料,结合一部分笔记归纳整合而成(内容只多不少,因为怕随便删了重要的内容)。个人理解,总结有不妥之处还希望同学们谨慎参阅笔记再自行梳理一遍。

3.马克思怎样阐述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类,但是由于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他就“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针对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唯心史观的理解,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它说明:首先,认识现实的人,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只有从这种现实的人出发,才能真正说明人的本质。其次,社会关系反映和体现着人的本质。再次,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在

不断变化发展。

这就是说,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研究人的本质,要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体上去考察。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其它社会关系,而其它社会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阶级性。同时,社会关系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生产关系,就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研究探索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人分为抽象的个人和现实的个人,抽象的个人抽掉的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是思维的人、生物学的人;现实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人。人的本质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质和根据。马克思的本质观包括:①人的实践本质观。人的实践本质,即人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类本质,即一般本质,以此来展现人与动物的区别。归根到底人的本质为实践的本质。②人的社会关系本质观。主要指人的个体(具体)本质。每个人都是现实中的人,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个体的区别是由社会性决定的)

4.在《共产党宣言》中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作用

产生和发展:

资本家的前身是封建社会从农奴中间产生的初期的城市自由民。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当时的城市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同时,从封建主那里逃跑的农奴也到城市里谋生,如果逃跑的农奴经过一年零一天以后未被封建地主发现就自由了。最初,由于城市是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土上,因此封建主同样把城市居民看成是自己的农奴,不仅向他们征收租税,甚至强迫他们从事奴隶劳动。城市居民为了争取自由,就起来与封建主斗争,争取了自治、审判、铸币和征税等权利,并在法律上被承认为自由的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这些城市自由民中间产生了初期的资产阶级分子,使用雇佣劳动是它的特点。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工商业的发展,工业中的技术革命,资本的积累与扩大,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就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统治力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①单纯协作;②工场手工业;③机器大工场。资本主义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标志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成长。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在封建统治时期是一个被压迫的等级。②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成为对抗贵族势力和一切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

③在大工业时期,资产阶段在国会制的国家里,独占了统治权。

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①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统治,打破了封建的种种观念。资产阶级把封建的生产关系和意识

形态、道德观念等都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现金交易。

②资产阶级发展了强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

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③资产阶级建立起世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

面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商品这个重炮打破了每个封建国家的闭关自守,使他们意识到必须发展自己的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④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乡屈服于城市,农民从属于资产阶级,东方从属于西

方。

⑤资产阶级摧垮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的这种“非常革

命的作用”是指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等级制度和发展生产力的短暂的上升时期而言,而且即使就是在上升期也带有反动性了。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内在矛盾:

①资产阶级撕破了封建的淳朴的外衣,把一切都化为金钱关系,其结果是加深了敌对阶段

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明朗化、尖锐化。

②资产阶级发展了生产力,然而由于进行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加重了社会的贫困,大量商

品无处销售,爆发经济危机。

③资产阶级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建立了殖民统治,从而加深了与殖民地人民

的矛盾。

④资产阶级创造了大城市,却加深了城乡对立。

⑤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从而加强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者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5.关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要求论述须忠实原著本意,可适当引用引经据典)《宣言》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宣言》清晰地勾画了当时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特点,并对它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的预测。《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其次《宣言》认识到当时的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将是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整个世界。《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最后《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宣言》讲道,“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评价:

1.《宣言》关于全球化思想的论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由此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球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2.《宣言》关于全球化思想的论述,也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一分为二”。《宣言》娴熟地运用辩证法这一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同时,也看到了其消极作用及其最终趋于灭亡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先进武器,最终成为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消极武器,把资产阶级推下历史舞台。

总而言之,《宣言》对全球化思想的论述,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全球联系所形成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构成了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全球化过程尽管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过程,但决不会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世界终将在共产主义形态中实现大同。

6.共产党人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通过暴力革命使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夺取政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高纲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实施指明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条件。也可以这样说,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是党为之奋斗到底的最高目标与革命或建设不同阶段所追求的近期目标的关系,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实现这个远大理想的具体行动步骤的关系。不可能有离开最高纲领的所谓最低纲领,也不可能有离开最低纲领的所谓最高纲领。

7.马克思怎样批判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这题不是很明确啊,见谅)主要根据英、法、德三国的情况,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各种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

1.反动的社会主义

基本思路:是一种代表“前现代”思想,站在前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是一种恋旧、复古的思维方式,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属于浪漫主义路向。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一箭双雕:既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又反对将来的无产阶级的革命。

代表:西斯蒙第,其幻想的社会理想是: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

(丙)德国的和“真正的”社会主义

是指德国的封建贵族和小资产阶级的混合主张,实质上是一种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基本思路:属于“实证主义”路向。企图通过点滴的改良,消除资本主义弊端,达到永远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代表人物:蒲鲁东。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基本思路:属于“理想主义”路向。认为只有靠思辨的幻想和天才的发明,就可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全然不顾这种超越是需要以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代表人物: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意识,起源于16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家庭手工业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反映资本主义产生、形成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莫尔《乌托邦》,安德里亚的《基督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他们敏锐地洞察和揭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种种最恶,充满了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18世纪,资本主义进入手工工场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巴贝夫的《永久地籍册》,梅叶的《遗书》,温斯坦莱的《自由法》。这个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圣西门的《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欧文的《致拉纳克郡的报告》。他们采用详尽的历史事实和理论论证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合理性,构想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

2021暨南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暨南大学考研 ——传播学

先介绍下我自己,本科毕业于普通二本院校,语言类专业,跨考暨大传播学,一战成功。 下面重点说一下专业课的备考复习方法: 专业课复习第一招【通读教材列好提纲】 暨大传播学不再公布指定参考书,但是复习所用的教材均是借鉴师兄师姐的经验,选取了其中的16本精华作为基础参考书。从现在到暑假放假前,专业课复习的重点就是通读教材,列好提纲。本专业学生看教材切不可轻敌,看书走马观花不思考,导致基础不稳,高楼难建;跨考生也不用担心,四个月的夯实基础,会让你在短期之内对新闻传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期的复习奠定基础。 要真正地做到“通读教材,列好提纲”,需要准备的材料有:教材、暨大新传真题、A4纸、笔、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第一遍看专业课教材,不要做完整版的笔记,只需要将教材的大致脉络归纳总结好,然后手写提纲,将每一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楚就可以了。一本书有几章节,就列成几个提纲,然后在每一本书复习结束后,对相应的提纲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体系。看完一本专业课教材后,就要将真题中相关的题目进行用一张A4纸进行整理,放在提纲的最前面。真题归纳好后,在心里做一下真题,对于完全没有印象的题目要回到教材找答案,并标记出来,方便以后复习。 很多专业课考得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喜欢用一句话总结一个部分的核心思想,这些精华是后期背诵的主力军。其实在看专业课教材期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知识点的敏感度,这种最初相识的感觉是很微妙的,记下这些感觉会不断提升你对信息的敏锐程度,做到抓住热点焦点,把握学科前沿。 专业课复习第二招:【整理提纲做好笔记】 7月到9月是复习的黄金时期,暑假最好选择留校和研友并肩作战,享受每天早上东升的旭日和晚上跑步汗流浃背的快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版块式归纳总结是这一阶段的核心,这也是决定考研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环节。 笔记的整理要有骨有肉,好的框架结构是骨,丰富的素材和内容是肉,只有做到骨肉完美结合才能够让你在背书的时候,被自己的笔记感动得痛哭流涕。在对教材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要穿插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完善总结的笔记。完善笔记的一个很好地途径就是在中国知网上下载相关论文,将论文中的相关知识点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分享

先自我介绍一下啦~我是广东的一个普通二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初试考了395 ,最后总成绩第二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录取了,经历了大半年的考研,深知考研不易。在备考期间也得到师兄的很多帮助,所以现在也想尽自己所能分享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供师弟师妹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我在整个考研复习过程中一直遵循的是总分最大化的原则,不会在某一科死磕花大量的时间而忽略其他科,专业课300分>公共课200分,所以从9月开始我的重点就偏向专业课,越到后期专业课越重要!因此,我的四科分数相对比较平均,政治英语都71+两门专业课都125+,但是每个人的基础和领悟力有别,经验仅供参考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英语 英语一是很应试的一门考试科目,很讲究做题技巧,特别是阅读,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我的整个备考过程基本以研究真题阅读为主,完型新题型基本没怎么管。我的英语底子虽然还可以,但是听到很多人说英语底子好的人往往考研英语都考的不太好,所以也挺重视的。我从3月份开始背单词,每天跟何凯文的每日一句(一直坚持到11月,后期因为要冲刺英语的时间就没给太多),在6月之前花在英语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有时候一天能学5个小时英语,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尽早开始英语的复习,而且不能断,每天都要坚持学一下保持语感。 下面大概说下我复习英语的时间安排和复习资料 ①背单词(贯穿考研的全过程):只用何凯文的1575,重点背1575个高频单词,其他的单词也会背,但是主要是1575个重点词,把里面的熟词僻义背熟,然后后期刷真题的时候把不会的真题和短语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反复看熟,后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一)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马原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马原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原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

暨南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题.doc

2008年分子生物学硕士生复习题这是我整理的,一些还不全面 1.@阐述基因概念和你对基因定义的了解。 基因这一概念在过去几年中有很人的变化,根据3前所掌握的知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可以把基因定义为“能够表达出一个有功能的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的核酸序列”。这里,“RNA分子”是指rRNA 和tRNA。“核酸序列”主要指DNA,对于RNA摘毐来说则指染色体RNA。这个定义较确切地表述了基因的本质和功能,已经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基因(g(mc)足约翰逊在1909年提fli來的。他川基因这一名词來表示遗传的独立单位,相当于孟德尔在豌豆试验中提出的遗传因子。这只是提出了遗传因子的符号,没有提出基因的物质概念。摩尔根对果蝇的研宂结果农明,1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一些性状的遗传行为之所以不符合孟徳尔的独立分配定律,就是因为代表这些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彼此连锁而不易分离。这样,代表特定性状的特定基因与某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罝联系起來。基因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染色体上占冇一定空间的实体,从而赋予基因以物质的内涵。早期的基因概念足把基因作为决定性状的最小单位、突变的最小单位和重组的最小单位,后来,这种“三位一体”的概念不断受到新发现的挑战。1953年在沃森和兑里兑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普遍认为棊因是DNA的片段,确定了基因的化学木质。1957年,木泽尔以T4噬蘭体为材料,在DNA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顺反子概念。顺反子是1个遗传功能单位,1 个顺反子决定1条多肽链,顺反子此时也就是基因的同义词。 现代对基因的理解表现在如下方面: (1)操纵子从分子水平来看,基因就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片段,经过转录和翻译能合成1条完幣的多肽链。可是近年來的研宂,认为这个结论并不全而,因为有些基因,如rRNA和tRNA基因只有转录功能而没宥翻译功能。另外,还宥一类基因,K本身并不进行转录,但可以对邻近的结构基因的表达起控制作用,如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从功能上讲,能编码多肽链的S因称力结构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编码阻遏蛋白、激活蛋白的调节基因属于调控基因。操纵基因与其控制下的-?系列结构基因组成1个功能单位,称为操纵子。 (2)移动基因移动基因指DNA能在有机体的染色体组内从1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它们能从1 个位点切除,然后插入同一或不同染色体上的另一个位置。基因的跳动能够产生突变和染色体熏排,进而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移动基因的发现动摇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冇一阆定位罝的传统观念。 (3)断裂基因过去人们一直认力,基因的遗传密码子是连续不断地并列在一起,形成1条没冇间隔的完狹基因实体。但后来通过对真核蛋白质编码基因结构的分析发现,在仑们的核杆酸序列中间插入有与编码无关的DNA间隔区,使1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千区段。这种编码序列不连续的闽断基因被称为断裂基因。断裂基因先转录为核内不均一RNA,然后经过删除和连接,除去无关的DNA间隔序列的转录物,便形成丫成熟的inRNA 分子。 (4)假基因这足一种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木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 (5)熏叠基因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直认为同一段DNA序列内,是不可能存在東叠的读码结构的。但是,随着DNA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己经在一些噬菌体和动物病毐屮发现,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冇时是讨以共川的。也就是说,它们的核苷酸汴列是彼此巫叠的,这样的2个基因被称为ffi 叠蕋因。它修正了关于各个基因的多核苷酸链是彼此分立、互不重脅的传统观念。 (6)染色体外基因这类基因存在于染色体外,它们的传递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如线粒体基因、叶绿体基因等。它们的基因编码细胞其专一的蛋白质并自我父制。 由此可见,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因概念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生物科学将会冇更多新的突破性进展,基因的概念不可避免的将会被赋予新的内容。 2.举例解释蛋白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MOTIF)、三级结构、DOMAIN和叫级结

大学马原第一章要点整理

第一章 * (名)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 * (名)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万事万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名)哲学的基本问题 : 1、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第一性)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研究一般、共相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宏观角度:世界由物质和思维这两类现象构成微观角度: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 *(名)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特征:强调外在力量的客观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由某种或几种“初始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名)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特征:强调精神力量的创造性 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心灵、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 )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名)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通过感觉感知,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感觉所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意识之外,为人意识所反映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看时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义哲学基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名)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理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意义: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客观事实、利用客观事实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函数,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

马原复习重点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 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 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 唯物主义(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和唯心主义(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3.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界线。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4.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 运动是个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 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5.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 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即人特有 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 第 一, 第 二, 第 三, 第四, 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第一 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 机能,意识的发挥必须以尊重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第二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这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019年整理】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

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 (2006年8月修订) 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暨南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通过注册取得我校正式学籍的本科生、研究生、预科生等全日制各类学生。 第三条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悔改表现等,给予下列纪律处分:(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开除学籍。 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情节轻微不足以给予上述处分的,由学生所在院系给予通报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特殊情况,学校可以直接给予违纪学生通报批评。 第四条留校察看的期限一般为1年(至毕业时间不足1年的学生留校察看期限至其毕业离校之日),从违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留校察看期间,对错误有深刻认识并有进步表现者,可按期降低一级处分;有突出先进事迹者,可提前降低一级处分。但经教育不改或继续违反校规校纪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和学校管理秩序者,学校给予以下处分: (一)发表文章或在公共场所发表演说,散发传单,或采用张贴大小字报、标语等手段来传播政治谣言,侮辱或诽谤他人,攻击党和政府,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二)非法游行、示威、集会,扰乱、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经劝阻能停止活动、解散队伍的,给予组织者和骨干成员及过激行为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若不听劝阻,给予组织者和骨干成员及过激行为者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未经学校核准登记的社团必须解散,否则对其组织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以社团名义开展非法活动或其他违反社团管理规定的活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组织者和骨干成员及过激行为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组织者和骨干成员及过激行为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对一般成员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四)策划、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学校的管理秩序和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五)利用网络、电话、信函以及各种宣传媒体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六)利用网络、电话、信函以及各种宣传媒体制作、复制、传播危害社会治安信息,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机构,进行恐吓、谩骂者,给予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七)组织参与邪教、封建迷信活动,参与非法传销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八)在校园内进行宗教活动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六条违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令、法规者,给予以下处分: (一)被判劳动教养、拘役、徒刑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被处以行政拘留者或刑事拘留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被行政机关处以警告或罚款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 (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P19)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P4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P48) 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P49) 五、辨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P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P79 )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 四、价值及其特性。(P80)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 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P82-P84) 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功能”见P84) 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P85-P86) 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P87)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原复习资料

下面的各些页码标注有关于本题的了解大家自己复习的时候记得连书一起看: 谨记 有些在书上没能找到的记得下去百度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哪些?P95第一段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哪些?P160最后一段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时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功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在俄国、中国发生而没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呢?(P111~113部分) 4资本家的收入为啥会高呢?P164 资本积累是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生产率高 5.新自由主义含义是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当下的中国有哪些社会现象是类似于新自由主义主张的?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特点:(1)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 (2)倡导个人主义 (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4)支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5)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经济 (6)主张私有化 大家结合他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发展的一些过程就能答二三两问 6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如何理解?P239 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状况和社会法杖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张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也是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7.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缺陷是没有找到社会改革的力量P217最后一段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掲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P217) 8.苏联解体原因是啥?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2)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3)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9.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是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0.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啥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1.强的国际竞争力不能反映国企的社会主义性质 12按需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P224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吧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发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10.十月革命导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P221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11.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是社会主义革命最容易爆发的地方P218 12.犯罪是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制度最原始的方式P218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13.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并不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P188 14.经济全球化是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P197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15.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濒死的时期不是资本主义在西欧国家兴起的原因 16.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P186 17.资本家利润率越来越高不是资本积累的长期趋势P163 18.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并不是为了计算资本周转的速度P159 23工资的本质是啥?P169

暨南大学本科实习报告

本科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毕业实习 实习性质:教学实习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会计师事务所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管理学院 学系:会计系 专业: 指导教师: 教师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暨南大学教务处 年月日

填写说明 1.暨南大学本科实习报告适用于本校全日制本科生的各类实习教学活动。 2.实习名称应严格按照本科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教学大纲填写。 3.实习性质是指: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生产、临床、劳动)实习、毕业(综合)实习、金工和电子电工实习及其它(请具体说明)。 4.实习时间是指实习的起止日期。 5.实习报告正文内容由各系按照专业特点和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 6.暨南大学本科实习报告册的装订顺序为:封面、填写说明、实习报告正文等。

寒假实习是暨南大学会计系学生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季节性,我在大二暑假去过我家附近的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可是作为事务所的淡季,实习生基本上都很清闲,最后也没有从中掌握到什么实际技能。作为一个会计系的学生,我明白课堂上老师教的只能是理论,无论我对那些知识掌握得有多好,知道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意思,明白每一张报表的格式排列,都只是理论而已。所以一开始我就对本次寒假实习抱有相当大的期望,希望通过忙碌的实习掌握有用的技能。当我实际接触到真实的会计账目的时候,我发现数字远远重要得多,不仅要探究数字是否正确,还要去追溯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 由于要实习,我们的期末考试在年底全部结束,至于实习地点我们采取了抽签,我们学校的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供选的事务所都是广州有名的事务所。我抽取的是广州市大公会计师事务所。我的实习期由1月7日开始,第一天到事务所里报到了之后,我们被告知了作为实习生的一些规矩之后就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门。我被分配到了审计二部,换言之我这个寒假实习的职位就是审计员。第二天开始我就开始出外勤了,就是到各个企业去搜集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各种审计证据。不得不说,多亏了整个实习期的外勤,也多亏了带领我的项目经理桃姐耐心详细地教会我日常需要做的,而且还详细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这使我对审计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而不只是书本上那些非常抽象的理论。虽然自己也是会计专业,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且有一些就算是在学校也学不到的。 实习本来就是大学里边必须经历一个阶段,但是在实习期间我们以什么心态对待确实很重要,首先我们要面对的真实的社会,工作是辛苦的,其次是我们的工资很低,且在不同事务所待遇不同,尽管做了同样的工作甚至更累,但却拿更低的工资。所以我们必须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公司赚钱,我们学东西。再加上社会本来就那样,劳动与报酬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3)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

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