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复习笔记-第五篇至第六篇(圣才出品)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复习笔记-第五篇至第六篇(圣才出品)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复习笔记-第五篇至第六篇(圣才出品)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整理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主要依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来划分等级。 3、不燃烧体:砖、石、混凝土等天然或人工的无机矿物材料和金属材料。 难燃烧体:沥青混凝土、水泥石棉板、板条抹灰。 燃烧体:木材等。 4、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5、设计任务的必要条件:主管部门的批文、城建部门的批文、设计任务书c 6、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7、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是确定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 要依据。 &建筑模数: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9、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 —般是3M。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1、功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辅助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2、房间是组成建筑物的最基本单位。 3、一个房间的面积由家具设备占用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4、矩形教室的优点: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施工方 便,且便于构件统一,有利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2.2m ; 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m,中学不宜大于 9m;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6、楼梯的基本形式: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角楼梯。 7、楼梯间的形式:开敞式、封闭式、防烟楼梯间。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 合、混合式组合。 9、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L=H/tanh L-----日照间距 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 h-----当地冬至日或大寒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1/tanh-----日照间距系数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1、C值:视线升高值 C值与人眼睛到头顶的高度及视觉标准有关,一般为120mm。 2、房间的净高:室内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 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房间的净高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 间的垂直距离。 房间的净高不宜小于2.20m。 第四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1、符合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比例与尺度。 第五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房屋建筑学第1阶段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房屋建筑学》第一篇第一章至第一篇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建筑物按其使用功能不同,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建筑工程设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3、《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________表示,数值为_________。 4、民用建筑中房间的面积一般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5、为满足采光要求,一般单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________倍,双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________倍。 6、浴室、盥洗室与厕所布置在一起时,通称为________。 7、厨房的平面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________、________几种。 8、交通联系部分按交通联系的性质和方向不同有________、________和交通枢纽。 9、民用建筑中常采用的平面组合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综合式等。 10、窗台高度一般常取_________,为了遮挡视线,浴室、厕所的窗台高度可取_________。 11、在民用建筑中,室内外地面高差一般为_________。 12、形式美的根本规律是多样统一,即_________、_________。 13、建筑立面的虚实关系通常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建筑是指()的总称。 A:建筑物 B:构筑物 C:建筑物,构筑物 D:建造物,构造物 2、判断建筑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的具体条件有()。①构件是否失去支持能力②构件是否被破坏③构件是否失去完整性④构件是否失去隔火作用⑤构件是否燃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3、初步设计的具体图纸和文件有()。①设计总说明②建筑总平面图③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④工程概算书⑤建筑构造详图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武汉理工大学房屋建筑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分 1、 建筑模数 :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2、 框架结构 : 由梁和柱以刚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3、 板材墙 : 在工厂中预制好各种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安装而成的墙体。 (叠砌墙:将预先加工 好的各种块材用胶凝材料叠放砌筑而成的墙体。板筑墙:在墙体部位直接立模,在模版内夯筑 或浇筑各种材料而成的墙体。 伸缩缝 : 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 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伸缩缝。 隔墙: 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6. 建筑: 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是指人们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是指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物。 7.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按建筑构件按时间 -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 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 8,定位轴线: 9,建筑构造 10. 建筑构件 11. 建筑配件 4、 5、

三、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分) 第一章 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是供人们在其内部进行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是指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物。 2.构成建筑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 P12-13 3.什么叫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 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如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耗资巨大、修建数量有限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等。 4.低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界限是什么?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的公共建筑和高度大于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为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5.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是如何划分的?分别适用于什么工程? P15 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如何划分?什么叫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P16 7.建筑设计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分别适用于什么工程? P18-19 8.什么是风玫瑰图?在建筑的设计中有什么作用? P25-26 9.什么是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地震震级: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地面及房 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基本烈度: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一般场地条件下,该地区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10.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意义?其包含的内容?如何规定的?P27 11.什么是定位轴线?在建筑设计中各起什么作用? P29 12.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实际尺寸?在建筑设计中各起什么作用?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 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大小。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所有者和厂商)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在经济学中,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 循环流量图 重要概念区分 实证表述/规范表述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 竞争/垄断/垄断竞争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 (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 名解: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着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科学判断的不同 2.价值观的不同 3.感觉与现实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实证表述:描述性的,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规定性的,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房屋建筑学章节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涉及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掌握建筑的构成要素和建筑方针;建筑的分类和等级划分;建筑模数与模数制度概念。其次应理解建筑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对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可作一般性了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2 、建筑的构成要素; 3 、建筑的分类; 4 、建筑的分级; 5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 6 、建筑工程设计的程序; 7 、建筑设计的依据。 三、单元测试 1.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即:坚固、适用和美观。 2.古希腊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柱式上,有代表性的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 3.建筑物按其使用功能不同,一般分为民用、工业和农业等。 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共分为4级。 5.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设备设计、结构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6.地震烈度一般划分为12度,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 7.《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M表示,数值为100mm。 8.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房屋抗震设防的重点应在6、 7、8、9度地区。 9.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为超高层建筑。 10.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9为高层。 11.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1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①建筑功能②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③建筑形象④建筑的经济性 12.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3属于建筑物。

房屋建筑学六章(屋顶)

第六章屋顶 一、试题 (一)填空题 1.屋顶按采用材料和结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和。 2.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防水层耐用年限、防水层选用材料和设防要求,将屋面防水分为级。 3.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有、和三种。 4.平屋顶排水坡度的形式方法有和两种。 5.屋顶排水方式分为和两大类。 6.平屋顶泛水构造中,泛水高度应为。 7.在平屋顶卷材防水构造中,当屋顶坡度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方向铺贴;当屋顶坡度或屋面受震动时,卷材可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当屋顶坡度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 8.选择有组织排水时,每根雨水管可排除大约m2的屋面雨水,其间距控制在m 之内。 9.平屋顶的保温材料有、和三种类型。 10.平屋顶保温层的做法有和两种方法。 11.屋面泛水应有足够的高度,最小为mm。 12.坡屋顶的承重结构有、和三种。 13.坡屋顶的平瓦屋面的纵墙檐口根据造型要求可做成和两种。 14.平屋顶的隔热通常有、、和等处理方法。 15.天沟的净宽应不小于,沟底纵坡坡度范围一般为,天沟上口与分水线的距离应不小于。 16.平屋顶材料找坡的坡度宜为,找坡层的最薄处不小于厚。 17.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 18.平屋顶屋面宽度大于时,宜采用双坡排水。 19.不上人屋面须设屋面检修孔,检修孔四周的孔壁须上翻出屋面,其高度一般为㎜。 20.刚性防水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其厚度宜不小于㎜,双向配置直径㎜钢筋,间距为㎜的双向钢筋网片。

(二)选择题 1.屋顶的坡度形成中,材料找坡是指来形成。 ①利用预制板的搁置②选用轻质材料找坡 ③利用油毡的厚度④利用结构层 2.当采用檐沟外排水时,沟底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排水坡度一般应不小于。 ①1%②0.5% ③1.5%④2% 3.平屋顶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沿屋脊方向铺设。 ①平行②垂直 ③300 ④450 4.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的防水层应采用不低于级的细石混凝土整体现浇。 ①C15 ②C20 ③C25 ④C30 5.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中,为减少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常在防水层与结构之间设置。 ①隔蒸汽层②隔离层 ③隔热层④隔声层 6.平瓦屋面挑檐口构造中,当采用屋面板挑檐时,出挑长度不宜大于 mm。 ①200 ②300 ③400 ④150 7.平屋顶的排水坡度一般不超过5%,最常用的坡度为。 ①5%②1% ③4%④2%~3% 8.坡屋顶多用斜率法来表示坡度,平屋顶常用来表示。 ①百分比法②角度法 ③斜率法④角度法、百分比法 9.平屋顶坡度的形成方式有。 ①纵墙起坡、山墙起坡②山墙起坡 ③材料找坡、结构找坡④结构找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房屋建筑学四章(楼板层和地面)

第四章楼板层和地面 一、试题 (一)填空题 1.楼板按其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等。 2.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施工方式不同分为、和装配整体式楼板三种。 3.现浇梁板式楼板布置中,主梁应沿房间的方向布置,次梁垂直于方向布置。 4.槽形板为提高板的整体刚度和便于搁置,常将板的封闭。 5.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支承方式有和两种。 6.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搁置应避免出现支承情况,即板的纵长边不得伸入砖墙内。 7.木地面的构造方式有、和粘贴式三种。 8.顶棚按其构造方式不同有和两大类。 9.阳台按其与外墙的相对位置不同分为、、和转角阳台等。 10.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和。 11.楼板层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有特殊要求的房间通常增设附加层。 12.地坪层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必要时也可增设附加层。 13.一般四面简支的单向板式楼板,其厚度不小于短边的;四面简支的双向板,其厚度不小于短边的。 14.实心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跨度一般在㎜以内,板厚为跨度的1/30,常取60~80㎜,板宽一般为㎜或㎜。 15.预制板可直接搁置在墙上或梁上,为满足结构要求,通常应满足板端的搁置长度。一般情况下,板搁置在梁上应不小于;搁置在内墙上不小于。 (二)选择题 1.现浇水磨石地面常嵌固分格条(玻璃条、铜条等),其目的是。 ①防止面层开裂②便于磨光

③面层不起灰④增添美观 2.槽形板为提高板的刚度,当板长超过 m时,每隔1000~1500㎜增设横肋一道。 ①4.5m ②9m ③6m ④7.2m 3.空心板在安装前,孔的两端常用混凝土或碎砖块堵严,其目的是。 ①增加保温性②避免板端被压坏 ③增强整体性④避免板端滑移 4.预制板侧缝间需灌注细石混凝土,当缝宽大于时,须在缝内配纵向钢筋。 ①30㎜②50㎜ ③60㎜④65㎜ 5. 施工方便,但易结露、易起尘、导热系数大。 ①现浇水磨石地面②水泥地面 ③木地面④预制水磨石地面 6.吊顶的吊筋是连接的承重构件。 ①搁栅和屋面板或楼板等②主搁栅与次搁栅 ③搁栅与面层④面层与面层 7.当首层地面垫层为柔性垫层(如:砂垫层、炉渣垫层或灰土垫层)时,可用于支承面层材料。 ①瓷砖②硬木拼花板 ③粘土砖或预制混凝土块④马赛克 8.预制混凝土梁搁置在墙上时,常需在梁与砌体间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其目的是。 ①扩大传力面积②简化施工 ③增加室内净高④减少梁内配筋 9.楼板层通常由组成. ①面层、楼板、地坪②面层、楼板、顶棚 ③支撑、楼板、顶棚④垫层、梁、楼板 10.噪声的传播途径有。 ①撞击传声和固体传声②漫反射传声和固体传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微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1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 ○2资本的价格——利息r ○3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整理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主要依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来划分等级。 3、不燃烧体:砖、石、混凝土等天然或人工的无机矿物材料和金属材料。 难燃烧体:沥青混凝土、水泥石棉板、板条抹灰。 燃烧体:木材等。 4、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5、设计任务的必要条件:主管部门的批文、城建部门的批文、设计任务书。 6、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7、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是确定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8、建筑模数: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9、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一般是3M。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1、功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辅助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2、房间是组成建筑物的最基本单位。 3、一个房间的面积由家具设备占用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4、矩形教室的优点: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施

工方便,且便于构件统一,有利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 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2m;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m,中学不宜大于9m;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6、楼梯的基本形式: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角楼梯。 7、楼梯间的形式:开敞式、封闭式、防烟楼梯间。 8、建筑平面组合形式: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合、混合式组合。 9、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L=H/tanh L-----日照间距 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 h-----当地冬至日或大寒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1/tanh-----日照间距系数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1、C值:视线升高值 C值与人眼睛到头顶的高度及视觉标准有关,一般为120mm。 2、房间的净高:室内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房间的净高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房间的净高不宜小于2.20m。 第四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1、符合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

房屋建筑学

当前位置:第1章工业建筑概论>>第一节概论 现代工业建筑体系的发展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显示出自己独有的特征和建筑风格。 法国.巴黎.机械馆(19世纪初) 位于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后面,一座三铰拱结构的大跨度建筑。建筑物长度为420m,跨度达115m,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主要结构由20个构架组成,每个构架和地面接

触点的压力有120t,构架四壁全为大玻璃覆盖,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机械馆已于1910年被拆除。 ——引自《中国土木百科辞典》P149 首先,我们要明确下工业建筑,工业厂房和生产车间的定义: 工业建筑:为满足工业生产需要而建造的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工业厂房: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建筑物。 生产车间: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完成某些工序或单独生产某些产品的单位。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比较: 共同点:设计原则、建筑技术及建筑材料等方面。 不同点:由于生产工艺不同、技术要求高对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施工等,有很大影响。 当前位置:第1章工业建筑概论>>第二节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分类 ◆ 工业建筑的特点: ①必须紧密结合生产。 ②生产工艺不同的厂房具有不同的特征。 ③采光、通风、屋面排水及构造处理较复杂。 ◆ 工业建筑的分类 ①按用途: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储藏类建筑,运输工具用房,其它。 ②按层数: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

混合层数厂房 当前位置:第1章工业建筑概论>>第三节工业建筑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 工业建筑的任务 根据生产工艺,设计厂房的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和围护结构的类型,进行细部构造设计;协调建筑、结构、水、暖、电、气、通风等各工种;正确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 工业建筑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1)生产工艺; (2)建筑技术。 ①坚固性、耐久性应符合建筑的使用年限。 ②应具有通用性和改建、扩建的可能性。 ③应遵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及《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3)建筑经济 ①在可能的条件下,多采用联合厂房。 ②合理确定建筑的层数(单层或多层厂房)。 ③合理减少结构面积,提高使用面积。 ④合理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 ⑤优先采用先进的、配套的结构体系及工业化施工方法。 (4)卫生、安全 ①应有充足的采光条件及通风措施。 ②有效排除生产余热、废气及有害气体。 ③采取相应的净化、隔离、消声、隔声等措施。 ④美化室内外环境。 当前位置:第1章工业建筑概论>>小结 工业建筑是进行工业生产的房屋。工业建筑的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生产工艺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依据。工业建筑的分类:按用途可

微观经济学 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1-7章) 第一章引论 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 3.需求曲线 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②需求斜率:负值。右下方倾斜 ③函数表达式:Qd =ɑ-?·P (ɑ、?为常数,且ɑ、?>0。)

4.供给曲线 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 ②供给斜率:正值。右上方倾斜 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 = -δ+γ·P (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 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 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 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 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 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 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⑤所考察的消费者条件需求量的时间。 10.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 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 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 量变化的百分比。 11.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因素: ①时间的长短(正相关) ②生产成本的变化(正相关) ③生产的难易程度(负相关) ④所生产商品的性质⑴资本密集型,弹性小⑵劳动密集型,弹性大 ⑤生产周期的长短及生产规模⑴周期短及规模大,弹性大 ⑵周期长及规模小,供给弹性小

《房屋建筑学》(李必瑜等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6墙体与基础 ⑴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答: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得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根据墙体与门窗位置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按施工方法墙体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⑵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答:结构布置方式主要指承重结构的布置。砖混结构的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四种: ①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楼面荷载依次通过 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由于横墙起主要承重作用且间距较密,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对抗风力、地震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但是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纵墙只承受自身的重量,主要起围护、隔断和联系的作用,因此对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这一布置方式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②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或屋面板荷载。楼 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其特点是内外纵墙起主要承重作用,室内横墙的间距可以增大,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强而横向刚度弱。为抵抗横向水平力,应适当设置承重横墙,与楼板一起形成纵墙的侧向支撑,以保证房间空间刚度及整体性的要求。此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的空间、墙位置在同层上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但对在纵墙上开门窗的限制较大。相对横墙承重体系来说,纵墙承重体系楼刚度较差,板材料用量较多。 ③双向承重体系:即纵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双向承 重体系在两个方向抗侧力的能力都较好。国内几次大地震后的震害调查表明在砖混结构多层建筑物中,双向承重体系的抗震能力比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都好。此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实验楼等。 ④局部框架体系: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如商店、综合楼等,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为 墙承重。楼板自重及活荷载传给梁、柱或墙。房屋的刚度主要由框架保证,因此水泥及钢材用量较多。 ⑶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有哪些措施? 答: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一般有三种措施: 第一,增加外墙厚度,使传热过程延缓,达到保温目的。但是墙体加厚,会增加结构自重、多用墙体材料、占用建筑面积、使有效空间缩小等。 第二,选用空隙率高、密度轻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但是强度不高,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一般做框架填充墙等。 第三,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 ⑷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哪些设计要求? 答:①保温与隔热要求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 2)防止外墙出现凝结水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