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摘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较大的偏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二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即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当前的措施是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关键字:相对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汇率人民币汇率

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用i 和i* 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St-1、St 分别代表基期和t期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即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St /St-1=(1+i )/(1+i* )

根据上式,我们得到一个直观的检验标准,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

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现实表现分析

作为正处于经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乎一直在和通货膨胀作斗争。虽然终于在2002年下半年摆脱了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通货紧缩,中国就又陷入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中国不断演进的同时,人民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表现又如何呢?根据易纲、范敏(2002)的研究表明,1980~1996年十七年中,除了1980~1994年1990~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未作检验的1978~1979年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美国),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从1997年11月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在1998~2003的5年内,中国物价水平低于美国。这样,以1978为起点,可以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4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对比出现了两种不同情况,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一是在1980~1994 年和1990~1991年间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为负,而人民币汇率不升反降,二是在其它年间中美两国通胀率差为正,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了255%,人民币汇率从1978年的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1994年1美元兑换8.4人民币)贬值幅度为(8.7 / 1.7-1)*100%=412%,人民币持续16年贬值)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通货膨胀造成了人民币贬值和国内物价上升的循环,通货膨胀从三个方面向汇率转化:

1.进口成本推动。国家物价局专门对主要生产资料进口对国内物价的推动进行计算,得出推动系数为1:1.55,即主要生产资料进口

价格上涨1倍,国内物价水平就要上涨1.55倍。

2. 出口商品国内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出口换汇成本。国家指令性出口计划的决定性作用使出口商品不能按经济规律调节,硬性出口计划进一步恶化了国内商品供求状况。

3.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这种心理预期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有很大影响,会刺激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需求,形成实际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二)第二阶段:1994-1997年11月,高通货膨胀率、高中美通胀率正差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并存。1994~1996年美国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3.0%,而中国这三年的平均通胀率为14.3%,比美国高出11.3%。尤其在94年中国通货膨胀率超过20%,但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由并轨时的1:8.7涨到1:8.3。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1994年人民币过度贬值,抑制了进口鼓励了出口。1994年我国实现汇率并轨,将官方汇率的1:5.7%下调到当时市场调剂价1:8.7,从而双轨合一,而当时实际汇率应该为1:8.1。

2.人民币实际购买力高于汇率。决定汇率的最根本基础是购买力平价,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决定了汇率升值的潜力,这是汇率攀升的基础。经济学家易纲和范敏在1997 年的一项研究中估计,当年中美之间的可贸易品平价为1:7,这一比率比购买力平价更接近真实的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

3.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在这三年间,出口收入中平均约20%转化

为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实际汇率降低,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三)第三阶段:1997年11月~200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继续稳定与通货紧缩并存,产生了严重的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与通货紧缩从三个方面相互影响: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周边的贸易伙伴大多贬值35%左右,中国为了整个世界金融的稳定力担重任,对外承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直接了导致通货紧缩的输入。

2. 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周边国家的进口需求减少,国际产品价

格也在下降,而人民币汇率的固定抑制了出口刺激了进口,加剧了国内供大于求的局面。

3. 人民币汇率的固定给中国对外贸易构成巨大压力,加上严重

的贬值预期,国家外汇储备少有增加,外汇占款减少使中央银行通过此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减少直接成为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四)当前阶段:从2002年上半年以来,通货膨胀又再次成为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2003年CPI 指数上涨了3.2%,2004 年又冲破了5% 的警戒线,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本上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在第一阶段的第一种情况下完全背离了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第二种情况下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本一致;到了第二阶段无论是在变动方向和在变动幅度上又都背离了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第三阶段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通货紧缩起着促进作用;在当前

阶段出现了新通货膨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人民币汇率与相对购买平价理论相悖的原因分析

相对购买力平价不仅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较差,实际也并不能在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这是因为从理论来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就有缺陷和局限性,:

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受到观察能力和技术、数据不足或别的原因限制,研究人员难以保证基期年的准确选择。

2.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我们的分析以物价水平的灵活调节为前提,而如果存在价格粘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则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3.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在购买力平价分析中,它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当成一种货币现象:反映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会发生变动,名义汇率的调整完全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在实际中,名义汇率变动不仅仅与价格水平的变动有关,还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流动、消费偏好甚至政治因素都有关系。尤其在转轨经济中,体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变量的影响。

从实际国情而言,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核心是对价格的扭曲,人为制度因素的过多干预是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主要特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典型缺陷:

1.汇率形成机制扭曲。从理论上来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但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特点,即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强制结售汇制使外汇市场各参与主体,包括中央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和企业都被动地进行外汇买卖,这种强制交易形成的汇率根本不能真实反映外汇供求,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中央银行严格管制,而作为管理者,中央银行只能是被动干预,市场主体、交易品种单一,这种封闭狭小的外汇市场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汇率。

2.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从1997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不变,实际已变成准固定汇率制,丧失了经济调节功能。缺乏灵活性或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使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在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下,由于汇率浮动区间处在狭小的范围之内,这种状况使汇率难以对其他货币间汇率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对美元和其他主要储备货币间的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做出反应,其结果往往是表面上名义汇率保持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与之发生偏离。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从理论上来讲,由于我国还未开放资本项目,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于贸易项目。而货币的购

买力则是与贸易相关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需要选择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理论模型。但是,已演变为固定汇率制度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难以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均衡汇率,如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前提条件(例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为零、关税为零)几乎完全不能满足,而且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般物价水平既包含了贸易品又包含了非贸易品,其计算结果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从实际而言,我国外汇市场的缺陷也使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

因此,有学者指出,用相对购买力平价分析中国时要做修正。因为在经济起飞的阶段,中国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自1994年以来,国内较高的通胀率有一大块是非贸易品涨价所致,也就是说中国非贸易品涨价幅度大于美国,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中占很大比重。所以,人民币在贸易品上的实际购买力的下降幅度远小于我国国内的通胀率。另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所以应将通货膨胀率的非贸易品调整系数和生产力提高调整系数考虑到相对购买平价模

型中。

四、根本启示: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虽然相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解释能力,但却可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缺陷,因此我们从中得到的根本启示并不是寻求如何修正相对购买力平价以分析人民币汇率,而是如何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是汇率改革的实质。中国一直在等待

改革的最佳时机,即改革所需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成熟,而这个时机的确定是最大的难题。有些观点认为目前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佳时机,因为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微调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已经基本成熟。但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4月24日在博鳌表示中国政府对于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这表明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上的高度谨慎。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需要一个强大的银行系统、一个活跃的二级融资市场以及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作为前提,必须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实际上中国已为汇率改革作了许多工作,而且也一直在不懈努力。近两年;加强了对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步伐明显加快,资本项目中一些管制正在放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都为汇率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些准备工作还将包括外汇及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其中首当其冲即是做市商制度的建立,这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其主旨是减少中央银行的做市功能,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职能,扩大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浮动区间,适当增加银行制定挂牌价格的权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近发布公告,计划在5月18日推出银行间外币买卖系统,该系统包括交易品扩容和做市商的推出,根本目的在于为将来人民币逐步走向完全可兑换提供试验平台和决策依据。总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突破的过程。人民银行将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人民币可兑换,探索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而加快外汇市场基础建设,进一步改进外

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完善现有汇价管理和监测体系正是央行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姜伯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元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杨帆,《人币汇率与改革与金融创新》,&++,*,

[!]杨帆,《人民币汇率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柳永明,《通货紧缩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王令芬,《人民币贬值与汇率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任兆峰,宁忠忠,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实证分析,《南方金融》,-.*&$*$(()作者简介:王永茂,新疆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国际金融;张斌,农行甘肃分行审计处任职。__

中美汇率变化 实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中美10年数据验证摘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以2000年至2010年十年的中美数据为例,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关键字:中美十年通货膨胀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误差原因一、2000年至2010年中美通货膨胀率变化 中美通货膨胀率对比 年份中国CPI% 美国CPI% e*=e中-e美 2000 0.4 3.38 -2.98 2001 0.7 2.83 -2.13 2002 0.8 1.59 -0.79 2003 1.2 2.27 -1.07 2004 3.9 2.68 1.22 2005 1.8 3.39 -1.59 2006 1.5 3.24 -1.74 2007 4.8 2.85 1.95 2008 5.9 3.85 2.05 2009 -0.7 -0.34 -0.36 2010 5.1 1.64 3.36 由此可得两国10年通货膨胀率变化折线图,如下。依图可知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相对平缓。2000年到2006,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2007年至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美元依旧平稳,人民币回落贬值,2009年中国在经济危

机爆发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通货膨胀率下降,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回升。 中美通货膨胀率趋势图 -2 -10 1234567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中国CPI%美国CPI% 二、2000年到2010年中美汇率变化,及与e*关系比较。 中美汇率与通货膨胀率 由上表与下图知,2000年至2008中美汇率缓慢递减,2009至2010缓慢上升;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2000至2006中美汇率递减,2007至2008递增,2009再次递减。现实汇率变化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变化趋 年份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0) e* 2000 8.2784 -2.98 2001 8.277 -2.13 2002 8.277 -0.79 2003 8.2774 -1.07 2004 8.2768 1.22 2005 8.1917 -1.59 2006 7.9718 -1.74 2007 7.604 1.95 2008 6.9451 2.05 2009 6.6227 -0.36 2010 6.8282 3.36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摘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较大的偏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二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即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当前的措施是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关键字:相对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汇率人民币汇率 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用i 和i* 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St-1、St 分别代表基期和t期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即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St /St-1=(1+i )/(1+i* ) 根据上式,我们得到一个直观的检验标准,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

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现实表现分析 作为正处于经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乎一直在和通货膨胀作斗争。虽然终于在2002年下半年摆脱了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通货紧缩,中国就又陷入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中国不断演进的同时,人民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表现又如何呢?根据易纲、范敏(2002)的研究表明,1980~1996年十七年中,除了1980~1994年1990~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未作检验的1978~1979年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美国),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从1997年11月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在1998~2003的5年内,中国物价水平低于美国。这样,以1978为起点,可以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4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对比出现了两种不同情况,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一是在1980~1994 年和1990~1991年间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为负,而人民币汇率不升反降,二是在其它年间中美两国通胀率差为正,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了255%,人民币汇率从1978年的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1994年1美元兑换8.4人民币)贬值幅度为(8.7 / 1.7-1)*100%=412%,人民币持续16年贬值)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通货膨胀造成了人民币贬值和国内物价上升的循环,通货膨胀从三个方面向汇率转化: 1.进口成本推动。国家物价局专门对主要生产资料进口对国内物价的推动进行计算,得出推动系数为1:1.55,即主要生产资料进口

购买力平价

一、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 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 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 摘要: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但是在实际中,例如2000以来,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试图找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 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在2世纪完成的。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0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率之差,即Δe=ΔP-ΔP*。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那么Δe>0,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上升;反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以上分别是2000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中间价、中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由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小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下降。但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表可知,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好像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同样,2004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当上升。但是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大幅下降,这样也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实不仅在中美两国,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不能在绝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呢? 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受到观察能力和技术、数据不足或别的原因限制,研究人员难以保证基期年的准确选择。 2,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我们的分析以物价水平的灵活调节为前提,而如果存在价格粘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则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3,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在购买力平价分析中,它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当成一种货币现象:反映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会发生变动,名义汇率的调整完全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在实际中,名义汇率变动不仅仅与价格水平的变动有关,还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流动、消费偏好甚至政治因素都有关系。尤其在转轨经济中,体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变量的影响。 另外,鉴于我国国情,在实际中存在许多影响汇率调节的因素,人为的阻碍也是导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准确的因素。 例如:在我国从1997年到 2005年,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SARS等突发事件。防范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为地对汇率进行调控,保持汇率稳定。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余芳东内容提要: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826近来国外有关人士声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并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但是分析表明由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与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不相符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阶段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条件不成熟以此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有失偏颇缺乏科学依据。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与经济现实条件的差异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即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说当一国价格水平上涨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出现等比例的贬值当一国价格水平下降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上升货币出现等比例的升值。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其变动总是收敛于购买力平价。但是在当今乃至今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贸易壁垒、非贸易品、垄断等在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而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尚没有形成充分自由贸易、充分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难以满足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两者很难趋于一致。71改革20036REFORM 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随着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二、购买力平价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其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行为从1994年起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像其他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在长期趋势上汇率应围绕购买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制度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制度 (一)单选题 1.目前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有()。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2.影响汇率的根本因素是()。 A.通货膨胀 B.投机操纵 C.政权更替 D.利率高涨 3.下列哪种标价法是当前绝大多数国家在银行柜台业务实行的标价(A)。 A.直接 B.间接 C.美元 D.非美元 4.银行买进现钞价格比买进外汇凭证的价格(B)。 A.高 B.低 C.相同 D.高3‰ 5.银行买进外汇凭证的价格比买进现钞的价格(B)。 A.低 B.高 C.相同 D.低3‰ 6.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创始人是()。 A.卡塞尔 B.蒙代尔 C.马歇尔 D.勒纳 7.易于招致国际游资冲击的汇率制度是()汇率制度。 A.固定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8.达到外汇倾销目的一定是本币对外贬值幅度()本币对内贬值幅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2% 9.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外汇政策是()。 A.本币高估 B.本币低估 C.法定贬值 D.法定升值 10.实行进口导向的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外汇政策是()。 A.本币高估 B.本币低估 C.法定贬值 D.法定升值 11.按外汇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的汇率有()。 A.官定和市场汇率 B.贸易和金融汇率 C.单一和多种汇率 D.银行间和商业汇率 (二)多选题 1.实行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南非 D.新西兰 2.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上浮,一般()。 A.有利于出口 B.有利于进口 C.不利于出口 D.不利于进口 3.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下浮,一般()。 A.不利于出口 B.有利于进口 C.不利于出口 D.不利于进口 4.直接标价法下()。 A.以1个或100个本币作为标准 B.折合成一定数额外币 C.以1个或100个外币作为标准 D.折合成一定数额本币 5.间接标价法下()。 A.以1个或100个本币作为标准 B.折合成一定数额外币 C.以1个或100个外币作为标准 D.折合成一定数额本币 6.银行挂牌的买入汇率是指()。 A.银行买入顾客外汇的价格 B.顾客卖出外汇的价格 C.银行卖出外汇的价格 D.顾客买入外汇的价格 7.利用外汇倾销政策达到扩大出口的前提是()。 A.本国物价继续急剧上涨 B.本国物价上涨相对缓慢 C.出口商品结构相同国家采取对外贬值政策 D.出口商品结构相同国家未采取对外贬值政策 8.浮动汇率制()。

第二章外汇与外汇汇率(精品文档)

第二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一、外汇概述 二、外汇汇率 三、汇率的决定与调整 四、汇率制度 五、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与汇率变动的效应 六、西方主要汇率决定理论 七、人民币汇率 第一节外汇 一、外汇的相关概念 ?外汇(Foreign Exchange),这一概念有动态的和静态的两种表述形式,而静态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外汇的内涵 1、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在这一意义上外汇的概念等同于国际结算。 2、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广义的静态外汇概念,通常用于国家的管理法令之中,它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外币资产) 3、狭义的静态外汇概念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按照这一概念,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 ?(二)外汇的三个基本特征 ?1、可自由兑换性,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即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购买其他信用工具以进行多边支付。 ?2、普遍接受性,外汇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可用作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3、可偿性,外汇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具有可靠的物质偿付保证。 ?以上三个特征是作为“外汇”的充分条件,而作为“外汇”的必要条件是外汇必须为外国货币或以外币计值的金融资产。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的,只有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才能成为外汇。而任何以外币计值或表示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并不构成外汇。 ?二、外汇的构成及种类 ?(一)广义的外汇主要包括: ?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和铸币; ?2、外国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 ?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4、其他外汇资金,包括在国外的人寿保险以及境内居民在境外的稿酬、版税、专利转让费等。 ?实践中,各国外汇管理法令所规定的外汇有所不同。 ?(二)中国的外汇及构成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新条例于2008年8月6日公布之日起施行。新条例第三条规定:外汇是指下

金融学论文——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问题

目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1)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1)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2) 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 (一)巨无霸指数 (4) (二)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 (5) 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6)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 (6) (二)我国经济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求不符 (7) (三)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造成的偏离 (8)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9) (一)提供人民币汇率走向政策依据 (9)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0) (三)完善我国国民核算体系 (10) (四)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比较方法 (11)

试述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离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以后,曾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同时对它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尽管该理论存在天然缺陷,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应用。本文将简要阐述该理论,讨论其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偏离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讨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该理论认识的加深,更好的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方向发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并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加以完整的阐述。该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直至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即: * i i p e p ?= 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当然,一价定律也有它前提条件。⑴衡量的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是同质的;⑵该商品价格完全弹性。 基于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成立:⑴市场完全竞争;⑵各国价格体系相同;⑶不考虑交易成本关税等费用。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公式为:*/P P E =,式中E 为汇率(直接标价法),P 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某一时点上的汇率的决

《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第01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02节 实证分析方法与检验结果

《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 第三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二节 实证分析方法与检验结果 一、实证分析方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之后,曾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对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该理论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争论的焦点不仅仅在理论本身,更多的在于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检验购买力平价理论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实际汇率(the real exchange rates),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为 S P P E ?=* (3.9) 式中E 为实际汇率,S 为名义汇率,P 和*P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指数。实际汇率的含义是扣除两国相对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汇率,这和经济学中实际产出、实际货币供应量等变量的含义是一样的。 (1)当计算出不同时期的实际汇率保持不变,即01E E =时,称购买力 平价成立,这时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确定的汇率相等(这里假定基期的名义汇率是适当的)。 (2)当01E E >时,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汇率产生偏离,出现名义汇 率低估,即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说本币贬值。

(3)当01E E <时,这种偏离表现为名义汇率高估,即相对于购买力平 价汇率来说本币升值。 假定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为30.8,当时中国的物价指数为110,而同期美国的物价指数为105 (这里假设上一年为基期),则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为 92.730.8110 1050000=?==*S P P E 至年末,名义汇率下跌至50.8,这期间中国的物价指数上升到125,而美国的物价指数上升到110,则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为 48.750.812511011 11=?==*S P P E 由此可见01E E <,实际汇率上升(注意是直接标价法)。如果假定年初 30.8的名义汇率是合理的话,那么,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即人民币汇率高估。则购买力平价汇率为 00.992.711012501 1=?==*E P P S p 或者 00.930.8105/110110/125//00 101=?==**S P P P P S p 也就是说,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的话,年末的名义汇率应该是00.9。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 3.1。

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购买力平价

7.3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经济学家们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贸易品部门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贫穷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发达国家的CPI 水平也更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在1964年还发现:发达国家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价格之比系统性地大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为什么呢? 7.3.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如果假定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P d =SP f ,不可贸易品由各国国内供求因素决定,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还可以做以下变形。具体推导如下: 假定A 、B 两国都生产贸易品(T A P 和T B P )和不可贸易品(N A P 和N B P ),且两国贸易品所占的权数α相同;两国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因而一国国内各部门之间工资是均等化的(N A T A W W =;N B T B W W =);在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假定A 国劳动生产率较高(T B T A X X >),在非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N B N A X X =)。不论是贸易品还是不可贸易品,其价格为X W P =。根据以上假定,有以下公式: T A T A T A X W P =;N A N A N A X W P =T B T B T B X W P =;N B N B N B X W P =()N A T A A P P P αα-+=1;()N B T B B P P P αα-+=1由于两国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有T A T B SP P =,S 表示每单位A 国货币等于S 单位的B 国货币。将()N A T A A P P P αα-+=1的两侧同时乘以S ,可以发现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两国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分别为T T T X W P =和N N N X W P =, 由于N T W W =,我们可以得到不可贸易品的价格表达式:??? ? ??=N T T N X X P P 上述公式的含义就是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是可贸易品价格的倍数,这一倍数取决于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具体来看,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和整个经济体的工资成正比,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A 、B 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分别为

任务1、2 外汇与外汇汇率

国际汇兑与结算 任务1、2 外汇与外汇汇率 技能训练1—1—1 3月,我国某进出口公司签发给国外进口商一张汇票,要求其无条件立即支付50万英镑的出口商品货款,请问:该张以英镑表示的汇票是否属于外汇的范畴?为什么? 技能训练1—2—1如果将案例1—2—1直接标价外汇市场改为纽约外汇市场,其他条件不变,请解释该两日报价有关含义并说明为什么? 技能训练1—3—1 已知:某日中行外汇市场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元,如果卖、买差价为5‰,请计算买卖价分别是多少? 技能训练1—3—2已知1美元=7.7760港元,1美元=8人民币元,请根据已知条件套算出1港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元? 技能训练1—3—3 某日香港外汇市场美元兑港元的汇率是:1美元=7.7690—7.8090港元,三个月远期汇率升水0.0045—0.0055,求:三个月远期汇率是多少? 技能训练1—3—4某日中行外汇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人民币元,设:美元年存款利率为0.8125%,人民币年存款利率为1.98%,根据上述条件李红认为3个月外汇汇率会上升,王方认为3个月外汇汇率汇下降。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1 .汇票通常是由债权人开立的,由持票人持有,并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 无条件支付凭证。因为该汇票票面货币为自由兑换货币,汇票对于持有人 来讲,是一种债权凭证,持有人可凭以获得票面规定的资金。 2. 该例为间接标价法,前一价格为卖出价,后一价格为买入价,次日汇 率标价数上升,表示外汇汇率下降。 3. (1).买入价为:8 ×(1 - 5‰) = 7 .9600 卖出价为:8 ×(1 + 5‰) = 8 .0400。 技能训练 1 - 3 - 2 因为:1 美元 = 7 .7760 港元又,1 美元 = 8 人 民币元所以 , 1 港元 = 8÷7 .7760 = 1 .0288( 人民币元 ) 12。 3 (2).因为香港外汇市场美元兑港元的标价属于直接标价法,远期汇率是 升水时,标价数应呈同方向变化,远期汇率 = 即期汇率 + 升水数.所以, 三个月远期汇率计算如:7 .7690 7 .8090 + ) 0 .0045 7 .7735。 4 .根据基础知识所讲内容,我们知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 高的货币,远期汇率会产生贴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汇率会产生升水。 本案例中,美元利率低,故美元远期应产生升水,所以李红说的是对的. 0 .0055 7 .8145 则:三个月远期汇率为 : 1 美元 = 7 .7735 - 7 .8145 港元。

《外汇与汇率》习题及答案

第5章外汇与汇率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是错误的。 A.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 B.外汇必须以外币表示 C.用作外汇的货币不一定具有充分的可兑性 D.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性 2.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A.黄金输出点 B.黄金输入点 C.铸币平价 D.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 3.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决定。 A.货币含金量 B.波动不能超过规定幅度 C.中央银行 D.市场供求 4.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因素是()。 A.含金量 B.价值量 C.购买力 D.物价水平 5.金本位制下,()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A.货币的含金量 B.物价水平 C.购买力 D.价值量 6.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 A.贴水 B.升水 C.平价 D. 议价 7.动态外汇是指()。 A.外汇的产生 B.外汇的转移 C.国际清算活动和行为 D.外汇的储备 8.通常情况下,一国的利率水平较高,则会导致()。 A.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上升 B.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C.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上升 D.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下降 9.通常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外汇汇率就会()。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0.外汇投机活动会()。 A.使汇率下降 B.使汇率上升 C.使汇率稳定 D.加剧汇率的波动 11.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2. 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的上下波动与相应外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而与本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 A.一致相反 B.相反一致 C.无关系 D.不确定 13.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外汇对汇率进行干预,当外汇

外汇与汇率练习题和答案

外汇与汇率练习题和答案 A.外国货币 B.外币汇率 C. 国际汇兑 D.外国汇票 2.外汇是表示的支付手段 A.外币 B.本币 C.黄金 D.SDRs 3.以一般意义上的外汇概念,下列中惟有属于外汇 A.外币有价证券 B.SDRs C. 黄金 D.外币存款 4.目前,世界上只有采用间接标价法 A.英国和法国 B.法国和美国 C.英国和美国 D.英国和德国 5.二战以后,大多数国家都把当作关键货币 A. 英镑 B.瑞士法郎 C.德国马克 D.美元 6.把资金由低利率国家移到高利率国家以赚取利差的外汇交易叫交易 A. 外汇投机 B.套期保值 C. 套汇 D.套利 7.下列关于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为 A. 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

B.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 C. 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变动 D.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而美国和英国则采用间接标价法 8.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为 A.世界各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采用美元标价法 B.银行间买卖汇率之差一般在1%~5% C. 买卖汇率之和除以2即得中间汇率,它可适用于一般顾客 D. 在间接标价法下,前一个数字为买价 9.决定汇率基本走势的为 A.利率水平 B.汇率政策 C.预期与投机 D.国际收支 10.如果一国货币贬值,则会引起 A.有利于进口 B. 货币供给减少 C.国内物价上涨 D. 出口增加 11、购买力平价说是瑞典经济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 A.葛森B、卡塞尔C、蒙代尔 D、麦金农 12.下列方式中最贵和最便宜的 A.电汇和信汇B. 电汇和汇票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及案例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购买力平价。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 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 RPI是零售价格指数。 购买力平价(PPP) 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表现得很不稳定。但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所得数值单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虚拟的“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简单地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巨无霸指数

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 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算法是以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除以另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单选题 以巨无霸汉堡为例,如果在中国一个要卖15元,在美国买一个需要3美元,那么如果只参考这一个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现在的人民币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 ?被高估 ?被低估 ?持平 ?不好说 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在美国,低收入的家庭可能会一周几次在麦当劳进餐,但在马来西亚,低收入者可能从来就不会去吃巨无霸。 尽管如此,巨无霸指数仍广为经济学家所引述。

吕随启《国际金融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汇率决定理论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圣才出品】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5.1复习笔记 一、概论 汇率决定理论所阐述的是什么因素决定汇率的大小,又有哪些因素影响汇率的上下波动。 1.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当一国外汇收入多于支出时,汇率下降;反之,汇率上升。借贷平衡,汇率便不发生变动。 2.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购买能力,汇率的变动也是由于货币的购买能力产生了相对变化而导致。 3.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人们对这两种货币价值的主观评价,而外币价值的高低又是以人们主观评价中的边际效用的大小为转移的。外汇供给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汇率下浮;反之,边际效用递增,汇率上浮。 4.利率平价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汇率剧烈波动,远期外汇业务也发展起来。1923年,凯恩斯首次系统提出了远期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 5.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汇率理论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普遍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又趋于剧烈,相继出现了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汇率理论。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一价定律 1.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国外的货物、服务和技术等。因此,两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的交换,即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2.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理论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当货物按同一货币来计算价格时,由于套购的存在,会导致国际上货物价格趋于一致。这一理论运用了一价定律。一价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种货物在不同的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算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如果在本国和外国同时选取相同的一篮子货物,并对其价格水平进行比较,假如此时可以通过汇率转换,按同一货币来计算货物价格,那么两国的价格水平应该是相等的。用代数方法来表示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即为: S=P/P* 这里的S代表汇率,即一单位外国货币可以折算为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P代表所选取的一篮子货物的本币价格,而P*则表示在外国选取的相同的一篮子货物的外币价格。

第一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第一章 外汇与外汇汇率 1.1学习要求 z掌握外汇、汇率的概念、分类; z学会解读外汇行情表; z掌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以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z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沿革。 1.2内容简述 1.2.1外汇 z外汇的概念: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 z外汇的特征:(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2)外汇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或以其他货币表示的资产;(3)具有普遍接受性。 1.2.2外汇汇率 z汇率的概念: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的价格。 z汇率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例: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100美元=827.65人民币。 2)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币。 例:伦敦外汇市场报出英镑汇率为1英镑=1.868美元。 3)美元标价法:以美元为标准货币公布汇价。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只有英国、英联邦制国家、欧元区国家和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法。 z汇率的种类 (1)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出发,汇率可分为: 1)买入价:银行从客户或者同业那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2)卖出价:银行向客户或者同业那里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3)中间价: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平均价。 一般来说,买入价和卖出价同时报送,中间用分隔符相连。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前一个报价是买入价,后一个报价是卖出价;间接标价法下,汇率前一个报价是卖出价、后一个报价是买入价。 例:我国外汇管理局对外报价为: 100美元=827.65-827.70人民币,则,银行买入100美元的价格是827.65人民币,卖出100美元的价格是827.70人民币。(注意:我国采用直接标价法,而银行报送的价格是买卖美元的价格) 同时,在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同人民币的汇率也为100美元=827.65-827.70人民币,则,当地银行买入827.70人民币时支付100美元,卖出827.65人民币时获得100美元。(美元采用间接标价法,在纽约外汇市场的报价是银行买卖人民币的价格)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 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高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呢? 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计算。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最早提出的汇 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 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当时提出这个理论 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 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 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 或者是 GNP 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 1、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 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 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 较,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 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 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 a SP P =,S 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 于直接标价法,Pa 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 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如果 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 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如果市场 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 =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出, 获利11美元。这种套利活动,使得衣服从中国流向北京,直到汇率水平回到8。 3、绝对购买力平价 一价定律是针对某一种商品,如果将单一商品推广到所有商品,就可以推导 出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货币在同样的一篮子商品上具有的购买力……那么它可以简写成*P P S =,汇率应该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其中P 表示本国的价格水平,*P 表示外国价格水 平。根据这个公式,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购买力相对下降,则汇率 S 上升,本币贬值。

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汇率决定理论

影响汇率因素 ?某种货币的汇率由对该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影响汇率因素——政府的干预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行动影响汇率。 ?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一定数量的别国货币作为“官方储备资产”。 ?这类外币可用于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本国货币,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维持本币的价值。同样中央银行可用本币买入外币,在外汇市场上增加本币供给,压低本币价值。 ?中央银行可以创造并出售它所希望的本币数量,但要冒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影响汇率因素——相对通货膨胀和利率 ?相对价格水平对国际贸易流动的影响 ?相对利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贸易和资本流动不受阻碍,而且外汇市场没有政府干预,汇率的变化最终会消除这种外国商品和金融资产在价格上和利率上的优势。 ?本国居民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导致对外币的需求上升,外币对本币升值。因此,以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上升,因为以外币表示的相同购买力需要更多的本币支付。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用不同货币购买同一种商品,以其中任何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都是一样的。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国内价格水平/国外的价格水平=汇率?在中国购买一瓶矿泉水,价格为2.1人民币;在美国的市场上的价格为0.5美元; ?理论上: 0.3美元= 2.1人民币,即1美元= 7人民币?若现实中$1=RMB7时用,美元购买和人民币购买都是无差异的,所支付的成本是相同的; ?若现实中$1=RMB6时, $0.3=RMB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