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23 鸟的天堂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āo qìjiūzhènɡɡāo tǎ

rónɡshùyìnɡjiēbùxiá

二、选字填空。

奖浆桨

船( ) 泥( ) ( )状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继续连续陆续

1.天亮了,鸟儿们( )飞出树林。

2.大家( )拍掌,更多的鸟儿叫了起来。

3.我们( )两次路过这里,终于看到了名不虚传的“鸟的天堂”。

四、按要求填词语。

看到右边这幅图,我想用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图

中的大榕树;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来

形容图中鸟的数量。如果我在现场看到这么多鸟

齐飞的景象,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来形容当时的场面。

句子模块

五、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引用的内容

C.表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部分

2.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赞美。

3.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只看到了____________,没有见到一只鸟;但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见到了_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

读写模块

六、(一)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找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 )——( )

2.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小鸟们生活得很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

3.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________多、________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____。

4.这段话是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

(二)课外阅读。

小鸟天堂

正是北国千里冰封的时节,想不到在南国新会却是一派小阳春的天气。这天,我们去游览闻名遐迩的“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无愧于天下奇观这一赞誉:一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榕树,“一树成林”,竟能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覆盖着一个小岛,远看像一簇簇珠帘从半空中垂下,有的低垂于静静的水面,有的则沉没在湖底,尤其那些色彩斑驳的枝干,峥嵘突兀,千姿百态,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观察,都难以分出主干与枝干。

所谓奇观,不仅是古榕树,还有那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黄昏时分,它们盘旋飞翔,像一片片云彩。这里落户的鹭有三种:白鹭、灰鹭、麻鹭。早晨,白鹭、麻鹭飞出去觅食,黄昏后归宿。此时灰鹭又掠翅起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它们按时轮换,和睦共处,简直比一家人还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共饮一湖水、同栖一小岛的。

当然,这奇观的形成在于人为,当地人多少年来就养成了保护树木、爱护鸟儿的情操,他们甚至定下禁令:不准在“小鸟天堂”附近的地区鸣放鞭炮,不准任何人登上小岛一步。

巴金老人当年来此参观后,禁不住撰文赞美这里是小鸟天堂,而后,又亲笔为此处奇观题字“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原名是雀礅,此一改名,分外添色,让本来就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更是洋溢着分外诱人的春色。

在“小鸟天堂”里游览,我们不仅为此处的壮观奇景而沉湎,更为新会人民懂得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深深感动。无论是“一树成林”的奇观也好,还是“百鸟王国”的壮观亦罢,又怎及他们的远见卓识更令人感叹?

1.文中描述的“小鸟天堂”是( )。

A.南国新会的一座天然公园

B.成百上千只小鸟栖息的小岛

C.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

D.一株枝繁叶茂的巨大古榕树

2.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小鸟天堂”的。

(要求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写)

3.读过此文,我想起______写的《____________》这篇课文。

4.“小鸟天堂”为什么被誉为天下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儿可以看出当地人有“远见卓识”?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七、妙笔生花。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写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又着重写了一只画眉。请你试着用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课间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抛弃纠正高塔榕树应接不暇

二、桨浆奖

三、1.陆续 2.继续 3.连续

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计其数热闹非凡

五、1.C 2.茂盛的大榕树适合鸟儿自由、快乐生活的地方“鸟的天堂”环境舒适,鸟儿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快乐,这儿的确是鸟儿栖息的好地方“鸟的天堂” 3.傍晚茂盛的榕树早晨群鸟欢腾

六、(一)1.静寂热闹(大小)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姿态(动作)快乐热爱赞美 3.种类数量自由自在 4.动态

(二)1.D 2.一树成林百鸟王国 3.巴金鸟的天堂 4.因为这里不仅有百年古树,“一树成林”,还是“百鸟王国”。 5.当地人多少年来就养成了保护树木……不准任何人登上小岛一步。

七、[示例]下课了,操场上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有的跳皮筋,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跳绳,有的玩老鹰捉小鸡……你瞧,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跳得多好,她的绳越摇越快,她跳得也越来越轻盈,活像一只动作敏捷的小燕子。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23 鸟的天堂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āo qìjiūzhènɡɡāo tǎ rónɡshùyìnɡjiēbùxiá 二、选字填空。 奖浆桨 船( ) 泥( ) ( )状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继续连续陆续 1.天亮了,鸟儿们( )飞出树林。 2.大家( )拍掌,更多的鸟儿叫了起来。 3.我们( )两次路过这里,终于看到了名不虚传的“鸟的天堂”。 四、按要求填词语。 看到右边这幅图,我想用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图 中的大榕树;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来 形容图中鸟的数量。如果我在现场看到这么多鸟 齐飞的景象,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来形容当时的场面。 句子模块 五、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引用的内容 C.表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部分 2.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赞美。 3.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只看到了____________,没有见到一只鸟;但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____________(时间),他见到了_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 读写模块 六、(一)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找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 )——( ) 2.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小鸟们生活得很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 3.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________多、________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____。 4.这段话是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赏读课文,质疑问难。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标点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 出示“天堂”,教师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就像乐园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鸟的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和他的朋友一起欣赏了这鸟的天堂,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巴老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流利。 2、拼读生字,理解词语。 3、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提出有否不理解的词语,齐读。 2、作者和朋友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章节写了第一次,哪些章节写了第二次? 3、分段。 四、再读课文,品析有关段落及句子 1、快速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第二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后的感受。 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受呢?找出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感受的句子。 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教师过渡: 为什么大榕树是“你的天堂”呢?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上课前:学生听轻快的音乐,教师在黑板上画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特别的大,因为作者远望时还以为是几株榕树,可现在走近了,看清楚了才发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真的是“独木成林”。

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师:还有哪些孩子体会到了榕树根的奇特?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榕树枝上生根,是因为榕树枝上长着许多气根,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越长越长,一接触到地面,就钻进了泥土里,长成了新的根。 师:哟,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你是怎么了解到气根的知识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的“植物篇”里了解到的。 师:多读课外书的确能增长我们的见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读出榕树的大、榕树的奇。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思想内容:《鸟的天堂》是着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语言表达: (1)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四年级上语文课时测试-3 鸟的天堂-人教版

3 鸟的天堂 课时测评方案(附答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àn làn fènɡxìɡuīlǜ zhào yào mào shènɡjìjìnɡ 二、根据语境写音节。 1.“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 )这样想。 2.枝干.( )的数.( )目不可计数.( )。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 )接不暇。 三、根据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看到这幅图,我想用词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图 中的大榕树;我想用成语“________”来形容图中鸟的数量;如 果我在现场看到这么多鸟儿齐飞的景色,我想用“________”来 表示我看鸟的感受。 句子模块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我们的船渐渐缓缓逼近榕树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读写模块 五、课内阅读。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 )。 A.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B.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2.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鸟的天堂”加引号是指___________;没有加引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青海湖鸟岛 在青海湖的西部,有一个四面环水,绿草丛生的小岛,那就是中外闻名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五月下旬,大批的鸟从南方飞来,小岛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鸟。一眼望去,岛上密密麻麻的鸟巢,一个挨着一个,窝里巢外,到处都是白玉色的、青绿色的……各种鸟蛋。雌鸟伏在窝里,一心一意地孵卵,雄鸟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旁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_教案教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尝试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5分) 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 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另作品——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 (以简介作者及看图、想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阅读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一时不能理解的先记下来。 思考: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指名读课文。 (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 (初读感知课文,是阅读课堂结构的第二个环节。自由读以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12分)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 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 3、导读第一部分。 (1)读课文,思考: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交流讨论 (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2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9自然段,把握这两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3、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语: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听后的感受。)是的,鸟儿的欢唱多么动人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今天,我们有幸

学习到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理解课题,质疑思考;何为“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天堂”的含义一一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鸟的天堂”的含义一一大榕树是适合鸟儿快乐生活的地方,最后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这个疑问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 ◆了解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其间创作处女作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主要代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中篇小说《憩园》等。 ◆创作背景: 在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奇特的古榕树。榕树高15米,独木成林,浓萌蔽日,引来成千上万的各种飞鸟栖息其间。其中的鸟类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见。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鸟的天堂》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2、我会读(请每小组的四号开火车读词语) 陆续规律榕树纠正逼近缝隙白茫茫不可计数 木桩颤动涨潮树梢静寂茂盛画眉鸟应接不暇 3、我会写 出示学生写的字,特别提醒易错字,指导书写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是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

五年级语文上册23课

23.《难忘的一课》 一、读拼音写词语。 lǎnɡdúlǐtánɡzhēn zhìtǒnɡzhì()()()()shīrùn ch?nɡɡāo kuān chǎnɡtínɡb? ()()()()二、组词。 船()效()栽()遍()航()郊()载()篇()惑()功()崇()势()感()攻()祟()挚()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强烈的()剧烈的()热烈的()浓重的()浓厚的()浓密的()四、写反义词。 熟识()强烈()简单()热情()五、连线题。 晋福建孔子教育家 闽山西诸葛亮书法家 豫湖南祖冲之军事家 湘河南王羲之数学家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全部感情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事迹非常感人。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被这感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回答问题。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出现几次?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 3、为什么“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24.《最后一分钟》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品读“树”,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勃勃生机。 3、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大自然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树”,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勃勃生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 种梦境般的美丽。”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位于新会区的天马村看看(播放录像片段)。 2、同学们,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全班读)“鸟的天堂”,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再有感情地 读一次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天堂”,在神话故事中是一 个舒适、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随着巴金先生的文字,走进鸟的天堂。 二、自读汇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在不懂的地方打上“?”。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书写“巢”,比较“无瑕”“应不接暇”。 (2)读出带有“应接不暇“的句子,说意思。 (3)抽读课文7、8、12、13自然段,指名回答,讨论。 4、过渡: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这榕树到底是怎样的一棵树呢?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笔墨, 走近这株神奇的树吧。 三、读议“树”,品味写法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课文写了这株大榕树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画 出有关的语句。(生自学) 2、小组交流,把感悟到的跟同学交流。 3、配乐范读课文,想想: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 4、学生自由说特点, 5、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先说说它的“大”吧(指名说,老师随机引导)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鸟的天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 《鸟的天堂》课后作业及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1)她的睡眠不guī lǜ(),想 jiū zhèng()过来很难。(2)我们划动chuán jiǎng(),乘着小船穿过狭窄的河道,终于到达了tǎ lóu()前。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shǔ②shù 数.()不胜数.()数.落()数.以万计()数.九寒天()3.按要求完成练习。 “应接不暇”的意思是,其中“暇”的意思是 。请从“暇”“瑕”“遐”中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目不()接洁白无()自顾不()()不掩瑜闻名()迩 4.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1)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2)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5.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

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这段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其中“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写鸟的。 ②我能仿照画“”的句子写写花园里的蝴蝶或者池塘里的青蛙、小鱼。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①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A.标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标示引用的内容 C.标示特定称谓 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 。 ③作者之所以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时间),他看到了,却没见到一只鸟,但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 (时间),他见到了的热闹景象,所以作者才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

鸟的天堂听课评课记录

鸟的天堂听课评课记录 《鸟的天堂》是巴金的一篇记叙文。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收集的鸟的天堂听课评课记录,供大家阅读参考。 不同的课型为每位听课教师提供了不同口味的美味大餐。下面仅就王老师执教的阅读课《鸟的天堂》做粗浅评析,发表一下拙见。 纵观王老师的这两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年轻有为的王老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环节清晰而又环环相扣,课堂上,王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整堂课,听课教师神情专注,仿佛在谛听一首自然流淌的美的赞歌。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课前,王老师独具匠心地欣赏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引发学生思考:在你心目中天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再进一步引出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样的?从而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教学环节清晰,阅读课文目标明确。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感知这个环节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的读文:第一个层次的读是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要在反馈读时纠正并强化易错的读音,读准生字词,把句子读通顺。这个层次的读主要就是扫清读的障碍。第二个层次的读是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三个层次的读是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中描写榕树的庞大、茂盛的第七、八自然段及描写众鸟活动的热

闹场面的十二、十三自然段,既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喜欢读的段落。这个层次的读主要是强化重点段落的朗读,从而为第二课时的精读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第四个层次的读是再读课文谈你读后的感受及作者的感叹,从而引出第二课时要探究的重点问题: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榕树的大而茂盛,鸟多而快乐,作者为什么发出“那鸟的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的感叹?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这一主线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通过重点段落的精读理解,抓重点词句谈感悟,感情朗读,运用媒体等方式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环环相扣又目标明确。 第二课时王老师以读为主,并读中感悟。这堂课中教师动足了脑筋,设计了带着问题读、有感情地朗读、身临其境的品析读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群鸟欢腾的快乐场面,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榕树的句子。特别是如何读出榕树的大和读出他心里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时的心情来,他没有达成这个目标。我就问同学们怎么读这段好呢?同学们就三言两语的发言了。有的说要读出作者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时的激动;有的同学说这时是很惊讶的;有的同学说是很高兴的;有的同学说“真是一株大树”要读得重而缓慢一些;有的说“不可计数”要读重一点;有的说“卧”字要读得稍重一些……,这样,我反复抽学生起来朗读,效果渐渐变好。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回忆一下课文讲了怎样一个内容? 生:讲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最后发出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想一想,作者第一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什么景象——生答:榕树,师板书。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什么?生答:鸟。师板书。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继续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 二:抓住重点,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观赏“大榕树”请同学找到书中的7、8自然段,按照学习提示进行学习。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把喜欢的句子画出来,想想喜欢的理由,并认真地读一读。 2)自己读完以后要读给你的同桌听,帮他分析一下哪里读得好?好在哪里? 生:按要求自学。 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生:交流7、8自然段。—— 生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我感受到了叶子的鲜绿,明亮。 师:你能读出这种翠绿、明亮的感受吗? 生:有感情朗读。 师:“新的生命”让你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说它是“新的生命”? 生:让我想到了绿叶上还挂着露珠,晶莹透明,闪闪发亮像宝石。 因为叶子的鲜绿,饱满说它是新的生命。 师:你真是你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比喻的非常恰当。 为什么叶子还在颤动呢?

生:风儿轻轻一吹,叶子颤动;叶子多,茂密,晃动;里面可能藏着小鸟。 师:那就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吧。个别读,齐读。 生2:“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伸进泥土里。”我从“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棵榕树的枝干很多很多,多的都数不清了,它独木成林。 师:你知道这棵大树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的样子吗?出示课件“榕树枝干不可计数的样子”。 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一句。 师:真是一棵大树!你能结合资料来描述一下大榕树到底有多大吗? 生:结合资料介绍榕树覆盖面积是20多亩,高15米。 师:那如果和我们的操场比较,榕树有多大呢,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前后操场长大约100米,宽大约70米,面积就是100×70,一亩地是大约667平方米,100×70÷667我们的操场面积大约相当于10亩,那么大榕树就相当于我们两个操场那样大。我们的一层楼大约有三米高的话,那么15米,相当与我们的教学楼5层高呀,同学们,你们想象出来大榕树有多大了吗? 生:发出感叹,大榕树好大呀!师板书:大 师:假如,你乘船来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下,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觉得榕树真是太大了,我站下下面就像小蚂蚁一样。 师:课件出示,整个榕树的样子(覆盖着小岛)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读出对榕树大的惊讶,个别读,齐读。 生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我感觉到叶子很多,堆在一起不留缝隙。 师:你知道什么样子是“堆”吗?谁愿意跟老师表演一下“堆”的样子。 生:到前面,把双手搭在老师的手上面,一双手,两双手,三双手,感受叶子“堆”的样子。 师:叶子好多呀,榕树不仅大,叶子还茂盛。板书:茂盛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读出叶子的多,茂盛。 师: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了这棵大榕树下,你觉得它怎样? 生:高大、美丽,壮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尝试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课件出示:巴金简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鸟的天堂。(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指名读课文。 (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 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件出示)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 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 3、导读第一部分。 (1)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交流讨论 4、学生质疑。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品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感受到的情景,边品读边想象)。 2、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 鸟的天堂 第一次去的见闻榕树奇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难忘的1课教学建议.doc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 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课文教学建议 1、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初期,对这段历史背景学生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强烈的感情,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的历史背景。如果有条件,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教学本文,可从实际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思路: 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先简要交流学生自己最难忘的一堂课,再简介历史背景,紧扣难忘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很难忘,勾划有关语句作批注,最后全班交流研讨,指导有感情朗读重点句段。第二种思路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全班重点研读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用心感受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学文不断情,动情不离文。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4、本课生字要让学生读准确,要注意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e ,不要读成第二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创意理解光复的意思。 3、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听歌曲《我的中国心》。 揭示: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首歌,歌名叫《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全香港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心声,所幸的是,香港人民的美梦终于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成真了。 二、课堂 1、理解光复,揭示课题: ⑴张明敏用歌声唱出了香港人民的渴望,1925年7月,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了爱国组诗《七子之歌》,下面是《七子之歌》中的第三首──台湾。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一样的景象。 2、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3、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够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巴金爷爷去欣赏一下鸟的天堂,走进新课。(鸟的天堂简介) 3、作者简介——巴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3、出示多音字句子,看谁能够把句子读准。 4、出示词语,理解词义。学生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自己观察,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6、指导书写生字“规、耀”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 2、理清课文结构:(1)划分段落①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②再思考:其余段落写什么?(2)总结段意 3、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合并,这样可以很轻松的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4、用“——”画出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以及心情的?(1)、画出句子。 (2)、抓关键词谈体会。 (3)、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 1.21页《课文解说》、《课文简说》 2.22页《神奇的鸟岛》 3.23页《在小鸟天堂如何观鸟》 4.24页《小鸟天堂》读完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读! 五、写一写 仿照课文(1-4)自然段,写一次你出游的时间和心情。注意:抓住周围景物特点,如:天气、天空、路旁花草树木、山石、水等的变化,将所看、所听、所闻、所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抒发你的愉悦轻松的心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3课《难忘的一课》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3课《难忘的一课》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8分) 1. (2分)根据课文《难忘的一课》的内容填空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是一句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 2. (16分)从下列词语中,按顺序找出四对近义词和四对反义词 认真真挚热情马虎真诚宽敞热忱湿润 火热深厚干燥浓厚冰冷狭窄费力吃力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mǐn nán zhēn zhìkuān chang lǐ tá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ī rùn tíng bógāo xióng wéi qiá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8分)照样子填写合适的词语。

例:(攀登)顶峰 ________群众________敌人________战斗 ________目标________远方________深谷 ________方向________兵力 5. (2分)查字典填空。 (1)“劲”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握”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 (3分)选择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动摇轻松干燥 湿润________ 沉重________ 坚定________ 7. (8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情景 ________的民族精神 ________的敬意 ________的爱国情意 ________的围墙 ________的屋子 ________的国语 ________的感情 8. (5分)按课文内容《难忘的一课》填空。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________的顺序,讲述了________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________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________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________的民族精神。 9. (1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依次写在横线上 郎读爱国情谊辩认严竣 ________ 10. (4分)选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解析 鸟的天堂 (1)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介绍游玩的时间。) (2)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介绍游玩的地点。) (4)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我”出游时愉悦的心情。)// 第一部分(1——4)写“我”和朋友一起划船出去玩。 (5)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6)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承上启下,为下文鸟的天堂埋下伏笔。) (7)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大榕树的茂盛的特点。) (8)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

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突 出大榕树的静态美,表达了“我”对南国的热爱之情。) (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突出大 榕树的静态美。)// 第二部分(5——9)写“我”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10)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11)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1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运用排比的手法,突出鸟的数量多。) (1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我”的兴奋与喜悦的心情。)// 第三部分(10——13)写“我”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赞美。 (14)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