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中医护理方案

高脂血症中医护理方案
高脂血症中医护理方案

1.常见证候要点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头晕、神疲乏力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二)胸闷、心悸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

意外损伤。

(四)失眠健忘

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眩晕伴恶心呕吐者中药宜冷服

(2)眩晕伴有呕吐者宜姜汁滴舌后服,并采用少量频服。(3)遵医嘱服用调节血脂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2.注射给药

(1)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变化,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应立即平卧。(2)给予活血化瘀药物静脉滴注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

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主要以耳针、体针、腹针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原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能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茶:用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

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

30- 40min。运动方式: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应以控制体重为主要目标。

2、膳食治疗

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参考美国成人高胆固醇检出、评价与治疗方案(ATPII)的膳食治疗方案、根据我国人群90年代膳食情况略作修改。

膳食治疗原则与要求:

①能量:每餐7-8分饱,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每日能量摄入20-25kca1/kg。

②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每日主食6~8两。

③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④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S(短链脂肪酸)<10%(甚至6%~8%),P(磷脂)为10%, M

(中链脂肪酸)≥10%。胆固醇每日摄入250~300mg(某些患者须限制在150~200mg ) 。

⑤降脂食物:多选食酸奶、大蒜、洋葱、苜蓿、香菇、木耳、山楂、绿豆、黄豆及其制品。多饮绿茶,或喝些含糖少的猕猴桃或山楂饮料。

⑥戒酒:过多饮酒使每日总能量摄入过高。酒精可促进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合成,升高血脂。

(六)特色技术

1.内服中药

2.针灸治疗

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4.膳食治疗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肥胖者经常头晕胀痛,胸脘痞闷,甚则呕恶痰涎,身沉肢重,乏力倦怠。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

2.性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伴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嗳气,泛酸苦水。注意饮食均衡,保持理想体重,过重及肥胖者必须控制饮食及做适当的运动

3.中年以上形体并不丰腴者,常眩晕,耳鸣,头痛,肢麻,腰膝酸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健忘难寐。避免饮酒过量,少应酬、少抽烟、多运动、适时排解压力

4.形体肥胖,形神衰退,常头昏头晕,耳鸣,齿摇,腰膝酸软,形寒怕冷,手足欠温,腹胀纳呆,肠鸣便溏,阳痿滑精。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多摄取高纤维食物。(二)饮食指导

1、注意饮食均衡,保持理想体重,过重及肥胖者必须控制饮食。

2、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内脏类(心、肝、肾、脑)及蛋黄、蟹黄、鱼卵等。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并进食适当的水果,可多吃茄子,洋葱,山楂,番茄,豆制品,大豆,玉米,核桃和牛奶等。

3、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烧燉、卤等方式。

4、食用油宜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大豆油、葵花油、橄榄油),少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猪油、奶油、棕榈油、牛油)。

5、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少摄取甜点、糕饼、汽水、可乐等甜食。

6、避免饮酒过量。

(三)情志调理

1、少应酬、少抽烟、多运动、适时排解压力。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于本人的轻中度体育活动。

3、劳逸结合,解除各种思想顾虑,心情舒畅,以静养生。

(四).并发症的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渐进的和全身性的,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的降脂,决不能仅靠药物,而且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运动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30- 40min。

五、护理难点

病人只注重治疗和不注重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重视对眩晕患者的宣教,普及高脂血症知识。

2.讲解药膳饮食及调摄护理方面的知识。

3.高血脂病人在睡觉前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忌枕头过高二忌睡前吃得过饱三忌睡前服用大剂量安眠药、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血管扩张药四忌睡前酗酒。五忌睡前抽烟

六、护理效果评价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2016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6重症医学科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我院首批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我科应用“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5,患者平均住院日3.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5痰湿蒙窍证7例,火闭窍证9例,风痰组洛证4例,风火上扰证5例,痰热内闭证1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翻身拍背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用药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按摩、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阴护理,其次是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因我科中风病人均为神志不清病人,鼻饲饮食的比率高,经口进食的病人少,绝对卧床休息以致于留置导尿的病人多,为了预防口腔和泌尿系感染,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必须实施,所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的主动性高。2.中药漱口液味甜而甘,清热解毒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经济实惠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收费便宜,患者易于接受。2.对于鼻饲饮食或禁食的患者预防口腔溃疡,保持口气清新起做良好的效果,以致于患者及家属反应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中药口腔护理它能减轻或缓解患者口腔异味和口腔溃烂等不适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起作较好的效果,中药会阴护理能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保持会阴部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汇总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 1.常见证候要点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头晕、神疲乏力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

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二)胸闷、心悸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发表时间:2012-02-06T09:39:27.5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于贵君 [导读] 临床可见:血脂高又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于贵君(吉林省东丰县中医院 1363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402-02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体内脂质代谢异常,血浆内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其发生多由外源脂质摄入过多,或内源脂质代谢紊乱所致,与其他很多病症密切相关,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等。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疾病。笔者多年来综合国内相关经验,采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简要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 采用西医学高脂血症的诊断方法,并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疾患、胰腺炎等疾病所导致的血脂升高。 中医辩证治疗 1:痰湿内阻证 临床可见:血脂增高,兼见形体肥胖、倦怠纳呆、腹胀便溏,胸闷或痛,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浊,健脾运,调血脂。 方用泽泻汤加减。 主要药物:泽泻、生首乌、决明子各30克,白术15克,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淤血阻滞证 临床可见:血脂增高,兼胸闷胸痛、形体肥胖,两胁撑胀或痛,舌质黯或紫黯有瘀点,苔薄,脉弦或涩。 治法:化瘀,理气,调脂。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主要药物:桃仁、红花、川穹、郁金各10克,当归、全瓜蒌各15克,丹参30克,枳壳、丹皮各9克。 3:胃热腑实证 临床可见:血脂升高,形胖体实,大便常秘,消谷善饥,喜食厚味,口渴欲饮,口干口臭,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脘腹胀满、甚或腹痛,舌红,苔黄厚腻或厚燥,脉弦有力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 方用大承气汤加减。 主要药物:生大黄12g,厚朴12g,枳实12g,生甘草6g,芒硝6g,全瓜蒌15g,生地黄12g,生首乌15g 4:心肝火盛证 临床可见:血脂高兼见烦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面红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口苦咽干,尿黄便干,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调脂。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主要药物:龙胆草6g,炒栀子9g,木通6g,黄芩12g,生地黄15g,柴胡、车前子各12g,泽泻12g,当归12g,甘草6g,决明子12g。 5:中焦湿热证 临床可见:口苦口粘,渴不思饮,胸闷胁满,脘胀欲呕,目赤,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通腑。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主要药物:炒山栀10g,龙胆草10g,茵陈5g,赤茯苓10g,佛手10g,炒川楝10g,柴胡10g,生决明子10g,生大黄(后下)3~5g。 6:脾肾亏虚证 临床可见:血脂增高,兼腰膝酸软、耳鸣眼花、倦怠乏力。 治法:补肾健脾补肾调脂。 方用清脂汤加减。 主要药物:生首乌、菟丝子、女贞子、黄精各12克,三楂、泽泻各15克,茯苓、补骨脂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7:肝肾阴虚证 临床可见:血脂高又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调脂。 方用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主要药物:枸杞子15g,生地黄15g,山药15g,麦冬2g,当归12g,沙参12g,山萸肉12g,黄精12g,茯苓12g,菊花12g,牡丹皮9g,川楝子6g,泽泻12g。 临床中尚可见上述各证兼见,可视病情加减、互相化裁应用(因篇幅所限暂不详述)。 综述 近年来西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临床上长期服药的副作用,尤其是肝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仍是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一大难题。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为高脂血症的外因,肾精亏虚,肾阳衰弱是高脂血症的内因,脾失健运,清浊不分为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湿浊、痰凝、瘀血为高脂血症的病理产物。高脂血症属正虚邪实,虚实错杂之证。治疗本病应适用“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采用上述补肾、健脾,化痰降浊,活血通络,清火除湿,通腑等方法,以切合本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并应用上述中医辨证方法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25种偏方调治高脂血症

25种偏方调治高脂血症 偏方一、陈皮茯苓煎 配方:陈皮、茯苓各10克,半夏、厚朴、甘草各5克。 制法:将上五味用水煎取汁。 功效:适用于痰湿内阻型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日1剂。 偏方二、大蒜胡萝卜汁 配方:大蒜60克,胡萝卜120克。 制法:先将大蒜切碎捣成大蒜汁,将胡萝卜去根、须洗净,切碎,捣乱取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再将二汁调匀即可。 功效:主要治疗老年人湿浊内蕴、气滞血瘀型高血脂症。 用法:早晚分2次服用。 偏方三、柿叶山楂茶 配方:柿叶10克,山楂12克,茶叶3克。 制法:将上三味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 功效:适用于痰湿内阻型高脂血症 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长期饮用可降压、降脂、减肥。

偏方四、蒜汁牛奶 配方:大蒜2头,牛奶1杯。 制法:将大蒜剥去外衣,捣碎、取汁,将大蒜汁滴入牛奶中调匀即可。 功效: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用法:早晚各饮1杯。 偏方五、月见草汤 配方:月见草10克。 制法:将月见草加适量水煎汤取汁。 功效:祛风湿,降低血脂。 用法:每日1剂量,连服2周。 偏方六、野蔷薇根汤 配方:野蔷薇根汤50克。 制法:将野蔷薇根洗净,加适量水煎汤取汁 功效:祛风通络、降血脂。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1剂,连服2周。

偏方七、复方泽泻汤 配方:泽泻20克,茵陈、丹参各15克,海藻、大腹皮、泽兰、制何首乌、苦丁茶各10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煎取汁 功效:适用于湿浊内困,淤血阻滞之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日1剂。 偏方八、茵陈山楂汤 配方:茵陈20克,生山楂15克,生麦芽15克。 制法: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过滤留汁,再煎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煎药汁混匀。 功效:清肝利胆、清热化湿、醒脾去脂,主治高脂血症早期患者。 用法: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可连服半月。 偏方九、山楂毛冬青汤 配方:山楂50克,毛冬青100克、 制法:将山楂、毛冬青分2次,加水煎汤,滤渣取汁。 功效: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 用法:代茶饮。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概述】 高脂血症就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得病症。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由于脂质与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得影响。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就是引发与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高脂血症属中医得“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 高脂血症得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放置4C冰箱过夜得血浆外观。 2、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水平超过正常高限。

3.或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等。遗传性者可有家族史。 【辩证分型】 l、脾虚痰积症状: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2.胃热腑实症状:形体肥硕,烦热纳亢,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旺之体,胃热炽盛测烦热纳亢;恣食肥甘厚腻,痰热壅积,则形体肥硕;胃火伤津,则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均为胃热腑实,痰热壅积之征。 3.痰瘀滞留症状: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 证候分析:久有痰积,人络致瘀,痰瘀滞留,可见眼睑处黄色瘤;痰瘀痹阻胸脉,则胸闷时痛;入于脑络测头晕胀痛;滞于经脉,则肢麻或偏瘫。音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均为痰瘀滞留之征。 4、肝肾阴虚症状:体瘦而血脂高,头晕目花,健忘,腰酸膝软,失眠,或五心烦热。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年高体弱,肝肾不足,阴不化精,反酿痰浊,留滞体内,则体瘦而血脂高;阴虚于上,清阳不升,脑失充养,则头晕目花,健忘;阴虚于下,肾腑失养测腰膝酸软;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人独亢,心

混合痔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 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 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 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 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 苔薄白。 (五)血热肠燥证:血分热盛, 耗伤阴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面赤 烦躁,大便干燥,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六)腹胀 1.指导患者勿食生冷之品,冬季可将水果加热后食用。 2.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3.注意腹部保暖。 4.术前灌肠,宜用温盐水。 (七)肛门坠胀 1.指导患者正确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2.指导患者便后用手轻托肛门部20分钟。 3.避免久坐久站,过度活动。

青盲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010—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一般以“膏浊”、“血浊病”、“痰浊”称之。本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以“血浊病”作为命名。 (1)临证特点常见眩晕、胸闷、头目昏蒙等。 (2)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二)证候诊断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内阻证 治法:化痰降浊。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泽泻、丹参、郁金、决明子、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香附、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蒲参胶囊、脂必泰胶囊等。 3.脾虚湿困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和胃。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丹参、茯苓、泽泻、薏苡仁、葛根、陈皮、木香、山楂、甘草等。

中成药: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此外,部分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诊断指标异常,亦可予中成药治疗。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主要以耳针、穴位埋线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 (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原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能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茶:用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 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30- 40min。运动方式: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病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应

2018年XX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2018年度骨折病(锁骨骨折) 护理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一、基本情况总结 2018年,我科纳入该方案住院患者22例,平均住院天数12天,纳入该方案的患者涉及辨证分型:血瘀气滞证22例,瘀血凝滞证0例,肝肾不足证0例。 该方案应用的施护措施有: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有:耳穴压豆、中药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1、纳入该方案的22例患者,采用的主要辩证施护率为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如下:耳穴压豆22例,中药贴敷1例(二)应用情况分析 应用情况较好的为耳穴压豆,耳穴压豆依从率为100%,耳穴压豆满意率为100%。 依从性好的护理技术分析原因:1.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 (三)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4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8(82%)②实用性较强:4(18%)人③实用性一般:0人④不实用:0人

(三)施护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不到位 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大部分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膳食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项目少,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生下医嘱少,护理技术操作需要患者自身配合。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持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4.护士在应用中医护理方案时比较依赖于表格内容,有些根据主要的症状实施的主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全面,未在其他一栏进行增添内容三、护理方案优化 我科通过2017年实施骨折病(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以来,加强了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了中医特色辩证施护,发挥了中医护理在疾病和养生的作用。将辩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之中。但在应用过程中结合实际仍存在差异,我们针对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优化:主要优化内容: 1.本着与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一致的原则,将中药贴敷改为穴位贴敷。 2.中药外敷未用,优化时给予删除,中药冷敷是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同时应用低于皮温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达到降温、止痛、止血、消肿、减轻炎性渗出的一种操作方法。在锁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疗效可,得到病人认可,优化时给与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 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有人报告,针刺心俞、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配风池、环跳、神门、通里、厥阴俞等穴,上下左右交叉配穴,每次针3—4个穴,留针15—30分钟。治疗1个月左右,39例高脂血症患者中,高胆固醇症27例,有效16例,高B 脂蛋白血症32例,有效17例。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兰方美杨丹丹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室肺胀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肺胀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也缩短了患者年均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认为应用护理方案可有效缓解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提高肺胀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且呈进行性发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反复住院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升为第四位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肺胀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1】。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发病次数,,改善肺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COPD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点,对老年肺胀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480例,其中男280例,女200例,年龄60-78岁,病程2-23年,肺脾气虚证120例、肺肾气虚证180例、肺肾气阴两虚证180例。其诊断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 2.辨证分型及观察要点 2.1肺脾气虚证: 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2.2肺肾气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2.3肺肾气阴两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3.临证护理 3.1咳嗽、咳痰: 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排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氧气雾化吸入和/或排痰仪震动排痰。异丙托2毫升和沙丁氨醇吸入剂2毫升交替使用,每日4次,排痰仪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事项:a.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b.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等部位。C.使用一次性布套,防止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摄食热量的增加及运动的减少,使我国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脂肪性肝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的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病,预防心梗、脑梗等致死性疾病,降低总体死亡率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医对高脂血症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现将近年来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行总结。 1.血脂与痰浊的关系 高脂血症是血液中的脂质超过正常而出现的疾病。中医古代文献无“血脂”之说,但很早就有关于“膏脂”“脂”“膏”的论述。《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滓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卫气失常篇》云:“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指出各自的特点:“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瘦小。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张景岳《类经》亦云:“精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张志聪《灵枢集注》:“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 这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血脂和膏脂等的关系,但又不尽全面。正常人血液中亦有脂质,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以上所述应当是血脂的一种正常状态。而对于血脂的异常状态,古代医家在论述在论述膏脂之时往往会提到“肥人”、“气虚之人”,和肥人及气虚之人关系最大的是痰湿。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也。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伤也。”从脾实的角度论述肥人之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特色护理方案的实施与成效 甘谱琴尤敏 我院是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针联全球首家“临床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针灸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经过“三甲”复审。 现有重点专科如下: 护理团队组成 参会学习

主要内容: 前期工作成效——护理方案临床实施: 一、制定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分级管理:护理部——制定方案、动员部署、组织培训、评价细则、组织检查(任务分工)。 科护士长——指导、督查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工作。 护士长——临床实施,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效果评价,方案的优化、护理难点的解决措施,效果评价总结。 二、制定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中医护理方案梳理 1.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 及专家论证; 2.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3.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20个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实施效果评价及优化,中医护理研究和交流, 当前临床已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艾条灸、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熏洗、中药塌渍、刮痧、耳穴埋籽、中药烫熨、中药涂药、中药热敷、中药热熏、神厥穴贴敷、安眠穴埋针; 三、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 临床应用措施: 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理论培训 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专题讲座、中医护理文书培训,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技能学习 专家指导、交流切磋、护士训练, 计划、培训、现场考核,中医护理文书检查、护理文书交流讨论、中医护理查房、文书质量分析会、中医操作竞赛等。 2、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病房走廊宣传、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膝痹病隔饼灸、胃脘痛中医特色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3、增进护患沟通,开展亲情服务

心血管科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心血管科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 (试行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一般以“膏浊”、“血浊病”、“痰浊”称之。本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以“血浊病”作为命名。 (1)临证特点常见眩晕、胸闷、头目昏蒙等。 (2)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二)证候诊断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内阻证 治法:化痰降浊。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泽泻、丹参、郁金、决明子、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香附、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蒲参胶囊、脂必泰胶囊等。 3.脾虚湿困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和胃。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丹参、茯苓、泽泻、薏苡仁、葛根、陈皮、木香、山楂、甘草等。 中成药: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此外,部分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诊断指标异常,亦可予中成药治疗。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主要以耳针、穴位埋线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 (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原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能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茶:用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方案

中医院 2019年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疗效,按照二甲评审细则要求,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9年底每个病区开展2个以上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12个以上,科室有相应病种均应全部实施。 三、实施方法 1、培训阶段:护理部对科室护士长和中医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修订和运用、总结优化进行培训。科室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52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修订自己科室的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科室人员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护理方 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有相应病种者均应全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科室每季度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护理部对全院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总结分析,对实施病人数较少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改进措施。实施科室每季度前将中医护理方案总结分析上传到护理部,科室保留实施疗效评价表及相关资料。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不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方案使用分析评价总结会,及时优化、完善中医护理方案,并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 修订中医护理常规,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2、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 中医护理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护理部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中医方案总结优化

中医方案总结优化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内一科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3个,2015病例数359例;其中消渴病213例、胸痹心痛56例、肺胀90例。现对我科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和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我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四)我科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治疗时间不定,医生支持较差,每项操作不能保证按疗程完成,从而不能保证疗效。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护士对方案未完全掌握。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2、整改措施: (1)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统一安排上午为患者行中医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加强医护沟通,尽量按疗程为患者实施中医治疗。 (2)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方案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对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情况的总结,我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太少,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单一,护患沟通欠缺等。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创新中医护理技术,规范中医护理行为,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