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

认识新闻

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

1919年12月,徐宝璜在其出版的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大意》中说:新闻者,乃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事实说)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报道说)

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新闻史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手段说)

西方新闻学者给出的定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迈尔文·曼切尔: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情况。

日本新闻学者俊藤武男:使多数人感到有兴趣而实益的精确而迅速地报道的最新事实,都是新闻。

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教授比法特: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间距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1.定义:

<1>事实说。(徐宝璜)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无事实无新闻。

<2>报道说。(陆定一)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建国后我国新闻界有较大共识的定义。

<3>手段说。(甘惜分)突出的是新闻媒介的功能之一。

<4>信息说。(美国数学家香农)近年来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

一.远古新闻传播时代

1.新闻媒介的起源

2.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

(原始新闻: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时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初级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游群人身传播——闻讯传播——初级符号传播——高级符号传播

3.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

“手势”新闻媒介——口语新闻媒介——实物新闻媒介——声光新闻媒介——图示新闻媒介4.手抄新闻媒介

(手抄新闻:又称书信新闻、文字新闻,是指用文字抄写,记录消息,并以一定的介质传播信息,主要应用于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

历史条件:a.文字的产生 b.国家统治和宗教活动的产物

二.印刷媒介的复制革命

1.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昇

2.印刷新闻媒介的萌芽

3.印刷新闻媒介的意义:

印刷新闻媒介是人类文化的一次革命性超越。

媒介职能的政治化;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促成传播制度的建立。

三.电子媒介对世界的整合

1.电子媒介的感知效能

2.电子媒介的感观放大

3.电子媒介的传授模式

广播的音讯模式

电视的影像模式

全感互动的网络模式

4.信息社会与赛博空间

(信息社会:工业化以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使人类生活节奏快捷,以信息产业,信息传播起主导作用而形成全球经济与全球共识的社会。)

四.当代新闻媒介理念

1.新闻媒介形态的演变规律

2.新闻媒介的性质与传播力

(性质:意识传播机构)

3.主流媒体与媒介权威

(主流媒体:在报业发达的欧美指高级报纸或称严肃报纸发挥引领主流人群的作用,主流媒体信誉卓著,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覆盖率影响率较大,它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媒介权威:媒体借助某种传播手段传递新闻所产生的影响力,表现为媒介的美誉度和公众的依赖性)

4.全球化媒介与全球传播

5.媒介权威与公信力

(公信力:a.稳定性b.坚定度c.果断度 d.主动性)

新闻的构成

一.新闻的成分:指构成新闻中事实的各个细小部分,表现为事实的多种要素。

1.新闻要素及其联系:指构成新闻事实的构件,即可以证明事实存在的基本因素,我们将其归纳为五个W和一个H,多数新闻只包含其中三至四个要素。

主体:who what 事实发生的时空:when where 结局:how 原因:why

2.事实的类型与新闻建构

A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

(一般事实:没有获悉功能,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发生,属于自然状态并被人所熟知的)(新闻事实:被记者选定的带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片断性)

B短促事实与连续性事实

(短促事实:一次性新闻报道的对象,给受众提供了事件的单一变化。)

C硬事实和软事实

(硬事实:新闻中时空界限清晰,不能任意改变的事实,也称固态事实。包括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地点、数据、事件经过等,是搭建新闻框架的基本材料)

(软事实:新闻中难以确定具体时空界限,表达情态或意态的事实,软事实仍然是客观事实,不允许记者主观杜撰,但软事实可以多些,可以少些,也可以不写。)

硬新闻是由硬事实构成(经济、政治、军事等)

软新闻是由软事实较多的新闻(民生、社会、娱乐等)

二.新闻的性质

1.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陈述。

(2)新闻内涵的要点

a.满足公众的需要,新闻具有对象性要素

b.对事实的再现,新闻具有实体要素

c.事实的知悉性,新闻具有功能要素

d.事实的时间性,新闻具有时间要素

e.记者对事实的陈述,新闻具有形态要素

2.新闻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多重空间性和相对性

社会属性:信息性、意识性、舆论性、宣传性

3.新闻的性质(新闻的本质)

(1)从新闻与社会关系方面考察,揭示新闻表现人类生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内在本质,在深层次上回答“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2)新闻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

现实观念的原料

社会的公共议题

三.新闻的建构

新闻的建构是由新闻的事态与意态共同完成的,既是对事实的描述,又是对意义的追问。1.新闻形态的多样性

新闻的形态是指新闻中的事态,意态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又称新闻的实体

2.新闻形态的建构方式

新闻的建构是指记者协调地排列、组构每个事实,使新闻获得一种实体并显露一定的意义,再现新闻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结构。新闻建构适合人们认识事实的习惯,就是一种最佳的报道框架。

(1)以选择事实为开端

(2)新闻的基础建构(五个W 一个H)

(3)安排新闻的机构

(4)不同事实类型的组构

新闻的真实性

一.新闻失实与新闻真实性

什么是新闻真实?新闻真实作为生活本源被反应的结果,要求新闻报道的人物、事件、数据和思想观点符合实际,而且又要反映事实的真相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主要有:

(1)传播主体人为捏造

(2)记者采访作风不踏实

(3)乱用自由撰稿人和通讯员的来稿

(4)记者和媒体被他人利用

(5)不经核实乱用网上消息

二.从新闻本源到新闻事实

1.新闻事实的客观基础

(1)新闻本源与记者的反映

新闻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

(2)本源向新闻的转化

2.新闻真实的复杂性

新闻真实既属于客观范畴,也属于主观范畴。

三.新闻的个体事实

(1)个体事实又称事实真实,单一事实真实;具体真实是指对某个事实所报道的六要素完全符合实际,即发生在某个时空中的人物、情节、数字、细节和事件发展过程同客观事实相符。

(2)新闻个体真实的特点:

a.新闻个体真实是感性真实

b.新闻个体真实是一种表象真实

c.新闻个体真实是在单一时空中可证实的真实

d.新闻个体真实有度的差别

(3)新闻个体真实的形式:

a.新闻的事概真实

事概真实是指真实地概述事况,对事实整体的概貌作出真实的归纳,又叫事况真实。

b.新闻的事体真实

事体真实又称新闻的情节真实、情境真实,是指借助生动的描述再现客观事件的过程,达到确切模拟客观事实情节的图景。

c.新闻的事势真实

事势真实是指真实地阐释事实的性状,准确揭示事实呈现的利弊或作用,又称趋向真实。

四.新闻的整体真实

(1)整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反映各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事实的真相。

(2)整体真实的类型:

a.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

b.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

c.反映真相与假象的整体真实

(3)新闻的真理性:媒体真实地再现事实,对事实的内在趋势作出准确的呈现,让受众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是非。

(4)新闻的真理性的特点:

a.新闻的真理性不会自然的显露出来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括对客观规律的再现

c.新闻的真理性必须通过记者对事实的点评或暗示,让受众体会出事实的发展趋势才能再现的彻底

五.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个新闻媒体,每个记者最重要的责任!

1.遵循新闻真实的准则

(1)新闻达到保真度的准则

(2)杜绝新闻策划的准则

(3)排除主观想象的准则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1)维护和保障受众知情权

(2)维护事实真实性,还原真相

(3)维持媒体公信力

(4)维护社会安全

3.杜绝假新闻的污染(如何维持新闻真实性)

理论:(1)端正态度,改进作风,尊重受众,剔除私心杂念

(2)工作审慎,三思而后行

(3)自信,但不要盲目自信,不要“想当然”

技术:(1)保证确有其人其事,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事实的要素必须要准确(五个W 一个H)

(3)涉及人名、地名、数据等要精确

(4)新闻事实的具体材料,细微之处必须忠于原貌

(5)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其它材料应有据可查的

(6)对文章中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倾向要绝对警惕

新闻的特征与新闻报道

一.新闻的具象化特征

新闻的具象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事实性。新闻以叙事问题呈现事件的进程,使受众知晓具体而逼真的事实。具象化与抽象化相对,是指新闻以具体的事实形式再现生活、思想和情感,表现出新闻的可感性。这是新闻的第一特征。

1.事实向新闻具象化的转化

事实→记者感受→新闻文本→受众接收

2.新闻的叙事

新闻叙事把新闻事实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再现事实的清晰脉络,完成新闻具象化的特征,包括陈述“事态层”、“事象层”和“事理层”。

3.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具象化的延伸。新闻报道用陈述事实的方式反映事件的内容,除记者的客观叙事外,新闻中没有任何观点,从新闻中受众看不到记者主观的影子。

二.新闻的时律特征

新闻的时律特征是指新闻在时间上的规定性,作为新闻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表现为新闻的重要特征,新闻的时律性特征包括新闻的时限与新闻的时效,其中,新闻的时限主要指新闻报道受到“瞬时性”“时序性”和“时机性”的限制。

1.新闻报道的时限

(1)新闻的瞬时状态(2)新闻的时间秩序

2.新闻报道的时机

新闻报道的时机是指新闻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报道时间。

3.新闻报道的时效

新闻报道得迅速,报道得快而又准确。

三.新闻的涵化特征

·同一事实被不同记者所报道,文字或图像的表述不完全相同,是由于记者把某些因素加工到新闻中,这种现象叫新闻涵化,包括技术涵化、专业手段涵化、语言涵化和框架涵化,有时,新闻涵化实际是媒体在新闻中渗透一定的思想,用以引导受众但又不直接说出来。·新闻都是被记者加工过的,新闻事实一旦被报道,其表现形式不再是生活原型的事实,把关人把某些因素加工到新闻中,使新闻涵化了。

四.新闻报道的规范

新闻报道是指媒体采集、加工事实,然后编写或制作成新闻文本,以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运输工具发送出去。

1.新闻报道的准则

(1)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2)记者要有崇高的责任感

(3)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公正,保证新闻维护真理和社会主义

(4)新闻报道必须完整全面,不遗漏重要的消息和情况,维护人民的知晓权。

2.新闻报道的标准

(1)新闻具有明确的时空概念,五要素不可缺少

(2)报道的信息一定要有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因而必须用事实说话,为历史负责

五.新闻报道的规律

新闻报道的规律又称新闻报道法则,是指新闻报道遵循因果效应,内容与形式的协调性,方法与效果的制约,以及新闻对受众和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种种必然联系。

(1)新闻报道的选择规律

(2)新闻的客观报道规律

(3)新闻报道的时态规律

新闻价值与新闻判断

一.传统新闻价值说

19世纪~20世纪的西方新闻价值理论

1899,日本松平君本《新闻学》,提出“新闻纸价值”的概念,标志新闻价值概念的萌芽。1918,徐宝璜第一个把西方的新闻价值说介绍到中国。

新闻价值的要素分析

(1)重要性分析

(2)接近性分析

(3)时新性分析

(4)显著性分析

(5)趣味性分析

二.现代新闻价值说

现代新闻价值理论是以哲学、社会学理念为引导,以受众需要为出发点的价值学说,力图建

立主客体统一的新闻价值理论体系。

现代新闻价值是指新闻在手中活动中产生的效益,不仅来自媒体的劳动,而且还来自新闻中客观事件对人的作用,它的交换价值有二重性。

三.新闻的价值判断

·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

一个新闻是否有价值,一个事实是否能满足受众的某种需要,首先是由记者做出判断,然后确定是否选择这一事实加以报道,这一过程为新闻价值判断,又称新闻价值评价。

新闻价值判断充满了对新闻效益的评价,要掌握四个标准。即利害、轰动、未知、有趣标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选择

新闻价值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则性与目的性的统一,这是新闻价值选择的首要原则。

(2)遵循社会需要和受众需要相一致的原则。

新闻价值的社会需要除了受众需要外还包括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只有选择两者一致的事实,新闻才具有最大的价值。

新闻传播与受众

一.新闻传播与新闻环境

新闻传播是以媒介发出新闻为起点,以受众收受信息为终点的传受双方共享新闻的过程,主要指新闻的发出方式、传播模式和受众的反应。

社会制度、物质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等构成传播环境,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新闻的预期目标。

·新闻传播的环节指构成新闻传播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信息刺激和反应的全部过程,包括信息发送、受众接收、受众反馈和反馈搜索等四个环节,又称新闻传播四要素。

·新闻传播主体,是新闻传播者,包括媒介机构、记者编辑与信息发送者。

·新闻事实即新闻内容与文本是新闻传播客体,是客观发生的,被传播者选择出来的客观事实及其再现形式。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对象,任何新闻传播以满足受众需要作为目标。

二.新闻传播模式

·新闻传播模式是指新闻走向公众的渠道和方式,是由报道者和受阅者的行为构成的,主要由受阅者的选择和反应行为来完成,可分为媒介的一级直接传播、多级人际传播以及后续媒介的扩充传播等三种模式。

(1)受众从“第一媒介”获得新闻后,新闻不再出现持续性传播,一次完成了传播过程。(2)在媒介传播后,出现了多路人际传播,不断引起民众的关注,扩大了新闻传播空间。(3)新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多家传媒转载,产生多次大空间扩充式传播。

·一级直接传播模式:是大多数新闻的传播模式,又叫走向目标受众的传播,即媒体将新闻直接面对受众后即为传播终点。所谓第一媒介,是和其他媒介相对而言,指首先采集和报道某条新闻的媒介,它是新闻的发现者和第一发布者。

·多级广众延伸模式:新闻被媒体传播后引起民众的关注与人际信息的延伸,出现多路人际传播,又称“媒体——广众”传播。可能出现二次、三次等人际交流,形成多级广众延伸模式。

·后续媒介转载模式:又称多媒广众传播,传播范围超越第一媒介覆盖的固有区域。比如省

级媒体的新闻在全国传播,我国的新闻传播到别国。

三.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效果又称新闻传播的效应,指新闻传播后的社会反响与后果,包括新闻传播的范围、引起受众的注意程度、改变或强化受众的观点、引发受众的某种行为、改变某些社会决策等多种表现。可分为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

·决定新闻传播能否产生效果的因素有:

(1)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根本因素。

(2)新闻的可受性因素。可受性因素包括:第一时间报道的效率;是否独家新闻等等。(3)新闻的必受性因素。表现为权威、独家、迅捷。

(4)媒体的公信力因素。

·新闻传播的各种效果:

(1)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

(2)新闻传播的首选效果

(3)新闻传播的逆反效果

(4)新闻传播的正负效果

·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评价

评价新闻既要重视思想内容和报道形式,更要重视它的社会效果,这是评选“好新闻”与“大新闻”的两个依据。

改变人们对现实与过去的印象越深刻,越是一条好新闻。

四.新闻传播的受众

受众又称新闻的受传者、收受者或阅听人,指新闻的另一端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总称,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终点。

受众的类型与特点:受众的类型按照接触媒介的机会划分,分为目标受众和随机受众。

在媒介走向市场的条件下,受众都有消费者的特点。大众传播把传播内容作为商品销售出去,必须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

受众推动媒介的变化,决定媒介的生存。受众逐步成熟和区隔使大众传播“小众化”,一个大众新闻媒介变为一个小众媒介,导致了媒介类型和对象的多样化。

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受众意识指重视受众需要,以调动受众接收新闻的主动性来确定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新闻意识。

(1)媒介首先要树立尊重受众的意识。

(2)其实,新闻传播要和受众建立共识。

(3)再次,受众也需要媒介去引导。

(4)不断挖掘受众需求。受众需求是一种注意力资源,为媒介提供发展的源泉。

新闻媒介的功能

一.新闻媒介的直接功能(显性)

新闻媒介的直接功能是指新闻媒介那些明显的、对受众和社会迅速发生的作用,是人们可以看到的媒体的直接影响。其中,这一功能直接表现为人们按照媒介的指引行动,能迅速达到行为的目的。

1.守望环境

2.实行舆论监督

3.开展公众外交

4.为民众提供服务

5.消遣及陶冶性情

二.新闻媒介的深度功能(隐性)

新闻媒介的深度功能是指媒体对社会产生的久远而纵深的影像。媒介长期的信息传播使社会不断积聚多方面的能量,最终导致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

影响:1.培育人的社会化:(1)媒介促进人的成熟(2)媒介文化对人格的培育

2.推动经济形态的发展:(1)展示经济的发展动力(2)揭示经济发展的方向

3.推进社会的政治变革:(1)宣传先进的政治意识(2)批评弊政,推行政治变革

三.新闻媒介功能的实现

无论媒体的直接功能还是深度功能,都是通过宣传和舆论作用实现的,特别是它的深度功能,离开舆论就无法转化为社会的普遍意识,促进社会一系列社会的实现。

1.新闻宣传的思想渗透:宣传,是指把某种观点、主张、政策连续不断地向固定的人群传

播,以影响他们的思想、立场和行为。

2.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

3.新闻功能实现的条件

(1)记者善于选择事实,鉴别新闻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功能实现的首要条件。

(2)议程设置是否正确,舆论导向是否正确,也会影响媒介功能的实现。

新闻自由与社会意识

一.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

1.古典出版自由思想的产生

2.现代新闻自由的思想成果

3.当代新闻自由的责任意识

二.新闻自由的本质与属性

1.新闻自由的含义

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新闻媒介发布信息和讨论公共事务的自由,是人民用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权利

2.新闻自由的本质

3.新闻自由的属性:政治性、相对性、普遍性、具体性

三.新闻的责任

媒介承担的社会责任

(1)大众传媒首先负有法律责任

(2)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负责

(3)对大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负责

(4)承担揭露侵害公共利益的责任

(5)有责任接收公众的监督与批评

社会责任理论的现实意义:

社会责任理论有助于促进媒介提高责任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