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叙述,也称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描写和叙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天空中飘着云。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云。

前一句是叙述,它告诉我们天空中有什么,有云在飘动。而后一句就是描写,有形象、有颜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好像真的看见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因此,成功地描写,可以把客观事物描绘得有形有神,有声有色,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迷人的感受。

一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解。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①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我”是见证人;“我”是重要人物;“我”是主人公;“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②叙述的方式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二.描写:它常常与叙述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对人、事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和文章主题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有两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尤其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语言。

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1)肖像描写:

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如《卖炭翁》中的"两鬓苍苍十指黑",可以看出卖炭翁生活艰难,比如说,一个人"衣衫褴褛,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无情的皱纹。"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生活比较操劳、艰辛;一个人 "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养尊处优,生活腐败;一个人"纯净的眼神"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心地纯净、无邪等。

2)语言描写: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性格、身份地位、教育程度等。一个满嘴粗话和一个满嘴"之乎者也"的人必然是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前者可能是一个对生活满腹牢骚,事事不顺利的人;后者可能是一个知识分子,略有些迂腐。我们知道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暴发户、一个屠夫、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他们说话都是不同的味道和腔调。语言描写也可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比如说,一个人讲话结结巴巴,说明他或者紧张,或者心虚,或者害

怕等等;最后,语言描写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说话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人,一般都开朗外向;说话总是要仔细斟酌的人,必然是谨慎小心的。由此类推,因此,语言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要道。

3)动作描写: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修养等。心理学上说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一些动作来表现出来,比如说紧张的时候会绞手指,撒谎的时候常常眼神游离等等,从一些细微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当时的心里状态,在《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斯基就用脱衣服和穿衣服来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尴尬。为什么说动作描写反映个人修养呢?道理很简单,吃饭乱扒的人和吃饭的时候总是慢条斯理,有章有法的人,个人修养必然不同,叼着烟,翘着二郎腿的和那些危襟正坐的人必然不同。

4)神态描写: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他的脸噌地红了"、"芳芳的眼帘垂得低低的,一颗斗大的泪珠滑落……"这样的句子都属于神态描写,神态的变化可以反观到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比如"脸红"这一变化可以反观到"他"当时害羞的心理状态;"眼帘垂得低低的"可以看出芳芳当时的悔恨和懊丧。又如例文8中的“老奶奶的脸色黯淡下来,喃喃地说”写出她当时尴尬失望等等复杂的心情。

5)心理描写:

可以看出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句话看似废话,其实不是,怎样说呢?我们下面看一段心理描写:"刘宁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送不送这个礼呢?送吧,实在是丢人,良心上觉得过不去;不送,孩子升学的事情到底怎么办才好?"这句话就是心理描写,答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这个心理状态概括出来: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反映了刘宁当时对于是否送礼的矛盾心理。因此心理描写是写出了人物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的心理。这一点一定要指称清楚。

三.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是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同时也为中心服务。

四.议论: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善于抓住议论,分析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就能较快地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这里的议论指的是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议论能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揭示某种道理;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先叙后议:给读者提供对所叙人物或事物的深层认识,起到加深文章思想深度的作用。

先议后叙:引导读者进入对将要叙述人物或事物的思考,收到让读者对下文密切关注的作用。叙中他议:作者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的作用。五.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抓住抒情的语句,才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寓情于事。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因为“我”这次回乡是为了卖掉老屋到外地谋生的。

课堂训练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1.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的最大快乐!()

2.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说明)

3.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记叙)

4.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描写)

5.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做的玩意(议论)

6.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描写)

7.我是向来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议论)

8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里拾枯竹。(叙述)

9.我吃过自己种的白菜.(记叙)

10.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描写)

11.为了她,我愿意付出一切. (抒情)

12、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抒情)

13、透明的翅膀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描写)

14.它的生命周期是90天。(叙述)

15.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抒情

16.狂风怒吼,说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描写

17.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记叙

1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说明

19.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迷惘的沉思——描写

20.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议论

21.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拉!——抒情

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 (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等。 9、比喻有何作用? (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0、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 (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3)象征;(4)白描;(5)铺垫;(6)设悬念,埋伏笔。 12、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3、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14、过渡句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5、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结果怎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16、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点明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5)点明主要人物;(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8)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 习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花张蒙中学南彩辉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记叙文

记叙文: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作文。记叙文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发展,经过和结果。时间, 人物, 地点, 发展, 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元素.如果是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记叙文阅读分四大点,分别是:一.阅读体验. 二.写作方法.三.词句理解.四.整体感知。而每个大点又分几小点,阅读体验:1.阐述感悟体验.2.表达见解看法。写作方法:1.辨析修辞手法.2.分析表达方式.3.明确叙述人称。词句理解:1.品析重要词语.2.分析句子含义.3.分析句段作用。整体感知:1.概括主要内容.2.理解文章主旨.3.理解文章标题。 记叙文写作,就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必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真切的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同时,记叙文写作,也要伴随自然流露的适当议论和抒情。记叙文是通过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记叙类的

文章有两种,一种是写真人真事的文章,一种是运用记叙的形式而内容却是虚构的文章或作品。记事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 受。 表达方式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课文类型】 讲述型 【课时】 一个小时左右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含义,学生可以自己概括记叙文的含义。 2、初步掌握记叙文文体特点,及一般构成要素。 3、明确记叙文写作思路及写作技巧。 4、能对一篇成文的记叙文的艺术价值作简单评价。 5、练习写记叙文,记叙文主题可以根据课题学生情况再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2、让学生初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记叙文要如何构思,如何去写。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1)明确“记叙”(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来描述记叙文的内涵)

记叙文:记叙文是文体的一种。是运用语言文字将关于人或不关于人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发生的前因,经过,结果描述出来。在该叙述过程中包含了叙述者对该事件或现象的理解和情感。 (2)生活处处有“记叙” (举例)《新闻联播》是学习写记叙文最好的教材。《新闻联播》对每个事件的报道在技 术层面上非常好。 2、介绍记叙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可与学生进行讨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 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3、如何运用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写一片好的记叙文 (1)、先欣赏一篇文章 生日 此时此刻,我已不能压抑我心中的喜悦,不知道今天妈妈爸爸会送给我什么礼物。放学后,我背起书包一溜烟地冲回了家。来到家门口,我本想拿起钥匙打开门。如果爸爸妈妈提前回了,在家里摆了个大蛋糕,桌子上有好多好多礼物。就想给我个大惊喜。我这样开门,万一搅了局,可怎么办?虽知道这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机会。但我还是把钥匙拿回了衣袋。郑作其事地敲着门,说说:“妈妈,我回来了。”过了会儿没有动静,可能他们还忙着收起礼物吧,我整了整衣领,又敲了敲,不知过了多久,我才醒悟过来,这只是我的一个幻想。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写了什么事) 议论(表明什么道理) 抒情(抒发什么感情)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说明 考试题型: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 具体的作用见后面的详细介绍,灵活运用 记叙文中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议结合有三种方式:A先叙后议、B先议后叙、C夹叙夹议。 作用:A可起到承上启下;B统领全文;C引发读者思考;D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E突出中心;F升华主题;G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有序幕和尾声)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表达人物情感;体现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格式:属于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的高尚品质等),表达了人物的感情。结合三个作用回答。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段的作用: A纽带作用,穿针引线 B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C组织成篇,脉络清晰 (2)照应: 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 照应可以分为:A开头与题目的照应、B开头与结尾的照应、C前设悬念后有照应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前后照应,相互照应)、D相同或相近的语句、E段复迭式照应。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主人公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内容更丰富,文章杂而不乱,条理清楚,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注意:有些文章线索有两条,称为“双线并行”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丰富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侧重于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借物喻人卒章显志物言志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初一语文第5讲教案_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预习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记叙: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按照记叙事件的顺序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按照记叙事件的详略可以分为详叙和略叙。 其中要注意: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人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容更充实。补叙是在事件主题叙述完成以后补充叙述某个情节的细节或者揭开故事的悬疑,能够使文章更加完整和严谨,在最后揭开谜底,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考点2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心感受和思想感情。记叙文(含小说、叙事散文)中的描写可分为两

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以此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考点3 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人、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含蓄,但非常浓厚。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对父亲的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考点4 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人、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考点5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2017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训练题)2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 抒情。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 段贯穿起来。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 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的作用。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中心、材料的详略,分析各种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又要理解议论、抒情、说明的句子。 正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的形象至关重要。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分析。 记叙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为了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 思想服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 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记叙文,抓住 这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才能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 染,接受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有的议 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形式上有的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有些记 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就巧妙地将五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了一起。 【精题讲解】

记叙文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叙述,也称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描写和叙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天空中飘着云。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如棉花一样蓬松而轻柔的云。 前一句是叙述,它告诉我们天空中有什么,有云在飘动。而后一句就是描写,有形象、有颜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好像真的看见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因此,成功地描写,可以把客观事物描绘得有形有神,有声有色,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迷人的感受。 一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解。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①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我”是见证人;“我”是重要人物;“我”是主人公;“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②叙述的方式

记叙文表达方式专题

记叙文表达方式专题 专题导入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几种表达方式在运用中各有其特点,这一点在上一期已详细讲解,但我们要清楚,弄清记叙文这五种表达方式及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文章阅读 别忽视小小的善 赵功强 这是发生在海地大地震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阿美利达大叔独自在街区的一个角落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杂货店,依靠小本经营,赚取微薄的利润维持生活。 这天中午下班时间,一个叫罗伊的小伙子来到杂货店,买了一瓶调味品。罗伊是不久前从外地来到太子港打工的,经常光顾阿美利达大叔的杂货店。 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罗伊当时要的是那个品牌中最贵的,而他拿给罗伊的是最便宜的的那种。想到这儿,阿美利达大叔非常不安,尽管午餐正煮在锅里,而且很可能罗伊早就把调味品打开使用了,但阿美利达大叔还是决定为罗伊换一瓶。 阿美利达大叔拿了一瓶调味品出了杂货店,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罗伊的住处。这里有许多租住屋,住着大量外地人员。正是午休时间,阿美利达大叔不知道罗伊住在哪间房子,因为担心炉子上的饭烧糊,他扯开了嗓子喊起了罗伊的名字。 许多人一一自然包括罗伊一一都被吵醒,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披衣出门查看。而就在这时,房屋连同大地一起剧烈地震动起来一一发生地震了!事后所有人才知道,这是震惊世界的海地地震。 就这样,不愿让顾客吃一点亏的阿美利达大叔的这趟换货之行,竟然无意中戏剧地挽回了十几个必死者的生命,其中包括他本人。 小善不小。也许举手投足之间一个轻微的善意举动,打开的恰恰是关乎命运的大 境界! 善有大小之分,但很多时候,小小的善意义并不寥寥。小小的善里裹藏着非凡的能量。

作文三 学习在记叙文中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教案

作文三学习在记叙文中运用抒情的表达 方式教案 一 、 导入 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这种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褒贬感受就是抒情。记叙文中,将记叙描写和抒情结合,才能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明确内容 在记叙文中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是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例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运用“依恋”“想念”等饱

含感情的词语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例二:现在,在灯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好翻到了一本丰子恺的散文集,丰子恺在女儿阿宝即将长成一个少女时悄悄叹息:“我突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厚、很坚的无形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大起来,在我的提携中长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双泪成行,是不是中国人的父爱,在女儿长大后,总让人有一种心酸的失落?在女儿眼中父亲很近,而在父亲眼中女儿又似乎很远…… 请你告诉我,一个父亲和女儿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到底有多长? 例三: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可是您在回去的途中,就累得昏倒在路旁了。你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文段运用祈使句、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多种句式,整散句结合,抒发了对朝鲜大娘的深挚情感。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并有步骤的进行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记叙文这种文体,是我们经常写作的。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写作记叙文首先要了解记叙文应具有的特质,在把握记叙文特质的基础上再去精巧的构思内容。 首先要体现“记叙”性质。 即记人或叙事。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当然,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情。 其次要强化“背景”和细节的设置。 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直来直去,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行文缺乏波澜。好的记叙文,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同样,人物活动,情节推进,也离不开细节,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思想,往往就是靠几个细节来完成的。因此,强化典型的细节也非常必要。 再次要挖掘典型意义。

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 最后要突出中心。 记叙文的写作必须围绕中心叙事,因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全篇的始终。动笔之前,要先确立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组织材料,文章的每一段、每一节都应紧扣中心。 (二)学习技巧 记叙文的写作有很多的技巧,本节课我们从开头和结尾,中间写作内容构思,写作手法等方面来学习。 1、凤头豹尾法 “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开篇的方法有:可以设置悬念,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结尾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2、冰糖葫芦法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1.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

高一记叙文写作教案

高一记叙文写作教案 【篇一:高一语文教案——记叙文写作(一)】 高一语文教案——记叙文写作(一) 高一语文组刘进喜 2008.09.12 一、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 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 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 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 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 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 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 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 《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 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 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 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 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5.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5讲: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考点】 1.表达方式的判定。 2.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见题型】 1.本文第X段(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经历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 叙述有两类: 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叙述的作用: 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 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 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2)描写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也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大致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教案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教案 安博教育沭阳银河学校XX届高三作文学案01 学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概念诠释】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入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方法引领】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叙述是通过一般的叙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段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描写要恰当,即符合身份,突出特征,写出变化、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抒情是指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事物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分为: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和寓情于理。比较典型的篇目是《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祭十二郎文》《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中的议论要注意几点:1、要把记叙的人和物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2、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

现代文-记叙文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现代文-记叙文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技巧整理

作者: 日期:

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 记叙文的人称的作用(用第x 人称的好处?): (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运用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 仍是站在第一 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 性。 常见的题型及如何组织语言 内容概括型题目 1. 概括文章(文段)中内容(这篇(段)文章主要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问题?):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小技巧: 概括方法: 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用分层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 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顺叙作用: 倒叙作用: 插叙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2.记叙文的中心、主题、文章内容是什么? (事迹、经过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介绍了)……的故事 事件、景物)。即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说明了、鞭挞了)……抒发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 3.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 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鉴赏类题型常见提问方式☆具体题型 1 .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 .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5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