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6年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试题

1990—2006年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试题
1990—2006年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试题

1990—2006年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试题

1990年

一、简答、简述题: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及其作用

3、裁军与发展的关系

4、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

6、苏美首脑马耳他会晤

二、论述题:

1、争取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

2、战争的根源与性质。

1991年

一、简答题:

1、国家利益

2、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3、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要素

4、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5、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形成的标志和特征

二、论述题:

1、怎样认识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

2、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论述当今世界美、苏、中、西欧、日本间相互关系的实质。

1992年

一、简答题

1、国家主权

2、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演变的三个时期

3、东西关系的实质

4、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

5、OPEC

二、论述题

1、试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试论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93年

一简答题

1、强权政治

2、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3、新技术革命

4、东西关系中冷战的产生

5、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论述题

1、试论解决南北关系问题的根本途径

2、评析“人权高于主权论”的实质

1994年

1、国际政治行为体与主要角色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认识国际政治的整体性,当今国际政治发展有何特点

3、从国际政治演变角度论述联合国作用及改革

4、试评“主权原则过时论”

1995年

一、简述题:

1、国际利益

2、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实质与特征

3、战后世界经济中心的演变

4、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冷战关系”

5、新科技革命对国政的影响

二、论述题:

1、试论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与当今时代的特征。

2、试评述“霸权稳定论”。

1996年

一、简述题:

1、国政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2、国政体系的基本特征

3、国际安全与当代世界主体的关系

4、国政格局中的主角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国际协调

6、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对国政的重大影响

7、主权平等

8、战后的霸权主义

9、南北问题的根源

10、后战争问题新特点

二、论述题:

1、试析战后国政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

2、试论建立冷战后国际新秩序应遵循的共同目标、法律依据和利益基础。

1997年

一、简述题:

1、国家权益

2、国家三重性

3、国际政治中的主角

4、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5、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6、什么是国际协调

7、军事演变新时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二、论述题:

1、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1998年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实力内涵更新

2、侵略战争

3、国际冲突

4、两极格局的终结

5、发展对国际安全的意义

6、国际经济旧秩序

7、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的关系

8、战后霸权主义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利用所学的知识评述以下观点:当今世界和平的维持是以每个国家出让一部分主权为条件的。

1999年

一、填空题:

1、当代美国国际政治学界最著名的“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国际政治理论》。

2、“发展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劳尔.普尔维什在论述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时,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定义为_______的关系。

3、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是“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

4、美国哈佛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发表论文“文明的冲突”断言,_____国家对抗_____国家将成为世界的主要冲突。

5、在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必须寻求全球措施,以解决全球性问题。于____年在_____举行的首届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是解决全球问题的重大实践活动。

6、西欧和北美有传统联系,北美和东亚因为有了APEC也建立了联系,而欧亚之间长期缺乏联系,直到1993年在______举行了_______会议,,才使西欧和东亚开始建立直接联系。

7、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变化,开始从______世界走向______世界。

8、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当政治大国的要求也越加强烈,________年,前首相________首先提出了政治大国的目标。

9、近年来,美国舆论界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伯恩斯坦和芒罗合著的________。

10、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因,但著名国际金融商________的投机活动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

11、关于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邓小平主张________。

12、70年代以来,东亚产业结构呈现梯次的垂直国际分工,日本处于这一结构的顶端,这种结构被称为______模式。

13、针对日本在东亚经济中影响力上升,美国为扩大在亚太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曾提出_____模式的构想。

14、东盟国家在实践中倡导了一种与集体安全概念不同的新地区安全概念,即________。

15、西方七国集团包括美、英、德、法、意、加和______。

16、为了维护欧洲安全,于70年代欧洲国家成立了第一个安全机构,即________。

17、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是1948年通过的________。

18、1989年4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了第二届___________会议。

19、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一个大政党长期执政,而其他政党与执政党力量悬殊,无法参与竞争,这种制度叫做_______。

二、简答题:

1、主权平等原则是一切国际准则的基础。

2、战后国家实力内涵的更新。

3、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4、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原因。

5、国际政治行为体类型。

三、论述题:

1、试论当今时代主题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2、试用所学知识,评析下述观点:由于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加强,国家主权观念已经过时。

2000年

一、填空题(共20分)

1、肯尼斯.沃尔兹是国际关系理论中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为了对付日本提出的雁行模式,美国提出了______。

3、日本提出的雁行模式的根本内容是_______。

4、日本著名的右翼分子,刚当选为东京都知事的是_____。

5、亨廷顿对9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的描述是_____。

6、“中国威胁论”提出的根据是______。

7、拉美国家经济在经历了70年代的迅速发展后,进入80年代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

8、研究第三世界发展的经济学派是________。

9、英国首相布莱尔针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合流的趋势提出了_____。

10、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______。

11、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文件是_______。

二、简答题(大约有6题,这里只列了1题)

1、国际新秩序的原则。

三、论述题(共2题)

1、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对主权国家地位的冲击。

2、从国际政治角度看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秩序的关系。

2001年

一、填空题:

1、“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__________。

2、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冷战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年底___________。

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_______(填入作者名)。

5、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成分中有先进的成分,也有落后的因素,

创立了___________理论。

6、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最重要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____。

7、联合国秘书长的前任是_____国_________。

8、东盟国家1994年倡导创立的地区安全论坛正式名称_______英文缩写_______。

9、东盟国家推行的对外战略_____________。

10、朝鲜南北首脑会晤达成的共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

1、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动因作用

2、国家间相互依存

3、国际冲突与国际协调

4、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5、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三、论述题:

1、结合冷战后国际形势分析当前世界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

2、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论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

2002年

一、概念题

1、种姓

2、逆裁军

3、哈马斯

4、罗马俱乐部

5、二元经济结构

6、绿党

7、Fundamentalism

8、寻租

9、集体安全

10、“失去的10年”

二、简答题

1、国际组织的行为体地位

2、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3、科技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主要作用

4、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的主要条件

5、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坚持主权平等原则的重要性。

2、结合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论述维护国际安全的基本要求。

2003年

一、名词解释:(3分*9 = 27分)

1、法塔赫

2、单边主义

3、超越遏制

4、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5、亚欧会议

6、IMF

7、汉斯·摩根索

8、建构主义

9、“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题(8分*6 = 48分)

1、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发展的作用。

2、核战争仍然是政治的继续吗?为什么?

3、跨国公司的经济渗透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5、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区别联系。

6、相互依存理论的现实基础。

三、论述题(40分 + 35分 = 75分)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主题。(40分)

2、论述全球化与世界多样性。(35分)

2004年

一、名词解释(5分*8 = 40分)

1、依附论

2、二元经济结构

3、雁行模式

4、南北对话

5、亨延顿

6、ARF

7、里根主义

8、忘记了......

二、简答题(10分*4 = 40分)

1、国际贸易使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下降了吗?为什么?

2、民族主义与国际战争的关系。

3、什么是国际机制论?它对国际政治研究有什么意义?

4、单极格局有利于和平吗,为什么?

三、论述题(30分 + 40分 = 70分)

1、结合冷战后国际形势,论述当代国际安全环境的特点及中国的新安全。(30 分)

2、试论国际组织的作用及其与主权国家的关系。(40分)

2005年

一、名词解释(5分*8 = 40分)

1、集体安全

2、发展主义

3、霸权稳定论

4、京都议定书

5、不结盟运动

6、东亚金融危机

7、欧盟东扩

8、非洲联盟

二、简答题(10分*4 = 4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观点。

2、中小国家能否影响国际秩序的建立?为什么?

3、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必然是政治联盟吗?为什么?

4、简述少数民族人权与国际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35分*2 = 70分)

1、试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原则。

2、结合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转换的主要特征。

2006年(改为“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5分*6 = 30分)

1、政党

2、代议制民主

3、联邦制

4、分权与制衡

5、国际格局

6、综合国力

二、简答题(15分*4 = 60分)

1、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诉求。

2、比例代表制与多选制(多数胜出的选举)对政党格局的影响。

3、违宪审查及其意义。

4、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

三、论述题(30分*2 = 60分)

1、试分析社会公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2、试论述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另一个版本:北京大学政治学试题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政治冲突

2、政治过程

3、政府租金

4、政治稳定

5、政治文化

二、简答:

1、经济分析方法对政治生活的适用性。

2、现代政治选举制度的原则有哪些?

3、政治发展与政治变迁的关系。

三、分析:

1、试述政府生活的公共性。如何认识这种公共性?

2、试述利益、权利、权力与权威的关系,并用政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之。

2004年

一、名词解释(5*6)

1、政治合法性

2、行为主义

3、有限政府

4、威权主义

5、消极自由

二、简答(4*15)

1、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政治分析的可行性、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3、政治科学化的意义和影响。

4、民主作为政治制度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

三、论述(2*30)

1、依据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实践,论述现代政府的执政原则。

2、论述我国政治权力与政治监督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政治学理论,分析对公共权力限制的必要性。

(可能是2选1,我拿到的真题就是这样)

2005年

一、名词解释(7分*5)

1、全球化

2、大政府

3、政治沟通

4、依附理论

5、社群主义

二、简答(15分*3)

1、政府类型划分的方法和理论。

2、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主要分歧。

3、政治社会化等同于社会政治化吗?(说明理由)

三、论述(15*2)

1、论证或反驳“宪政=限政”。

2、近年来,社会信用的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试用政府角色理论,说明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对于社会信用体建设的重要性。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019·00312通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B. C.法家 D.墨家 2.提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观点的德国社会学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斯·韦伯 C.马基雅维里 D.康德 3.政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伦理道德 B.执行政策 C.国家政权 D.政治活动 4.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地产权力等级制 D.官僚等级制 5.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国家与革命》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区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 A.统治形式 B.政府机构 C.统治方法 D.国家本质 7.毛泽东指出:政府的组织形式是 A.君主制 B.复合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8.面向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日常管理的国家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监察机关 9.西方封建社会领主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A.购买 B.赠子 C.分封 D.继承 10.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主要在于 A.有主权性 B.有道德约束 C.有影响力 D.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11.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是 A.议事会 B.军事首领 C.陪审团 D.人民大会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联邦制 B.邦联制 C.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 D.共和制 13.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行政 C.人民民主 D.法制建设 14.在阶级社会里,产生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习惯 B.剥削制度 C.民族差异 D.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15.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 A.集权制 B.三权分立与制衡 C.议会君主制 D.分封割据制

北大政治学概论难吗,考研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是什么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成分和类型 一、政治文化的成分 作为人们主观心理世界所反映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理论;政治意识形态则是特定政治系统试图获取其社会成员认同和支持的权威阐述系统,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一)政治心理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而言,它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的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现象。而就政治心理本身所呈现形式外观而言,它常常是一种直观的心理反映,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出现,是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未定型的感性认识。 就政治心理的内在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 1、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就是认知者、认知客体以及认知情境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与认知主体自身的智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以及他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

段: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而政治认知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综合分析。政治认知过程要求认知主体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意识,所以,它是整个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对于政治心理的发展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觉,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政治心理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前者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切身的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暂时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积极的、肯定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否定的;如果说政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那么政治感情则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精神活动。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政治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的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3、政治动机。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政治主体的政治动机取决于主体的政治目标以及主体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对自身政治能力所做的评估。 4、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在以上三个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认知的重要环节。主体政治态度的肯定与否、积极还是消极,会直接反映在主体最终的行为选择上。作为政治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上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 【政治心理的特性:(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2)政治心理因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3)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4)政治心理积淀相对稳定。】【政治心理的基础:(1)客观基础。指外在于政治主体的,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系和条件。这些要素可以用“社会环境”来概括。政治心理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四个层面。(2)主观基础。主要指政治主体自身的条件,其中主要指政治主体已经形成的心态或心理背景。其构成包括政治主体的生物特性结构、心理结构、社会经验结构和个性倾向结构等。】 【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2)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3)政治心理是政治变革的制约力量。】 (二)政治思想 所谓政治思想,就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辨的结果,它仰赖于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政治经验和体验、

2009年1月 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真题答案

2009年1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 ) A.立宪君主制 B.共和制 C.专制君主制 D.分封制 2.马克思主义关于“专政”的概念的含义是指( ) A.国家的本质 B.国家的形式 C.国家机构 D.国家的消亡 3.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国封建社会采取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分封割据制 C.民主集中制 D.联邦制 4.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5.17世纪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6.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中最可靠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B.买办资产阶级 C.劳动农民 D.小生产者 7.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为( ) A.无产阶级民主制 B.国家形态 C.无产阶级统治方法 D.原始民主制 8.从本质上说,国家政权的实体就是( ) A.执政党 B.社会体系 C.军队 D.国家机构 9.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中央政府 C.中央政治局 D.国家主席 10.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被称为( ) A.民族意志 B.民族政策 C.民族主义 D.民族观念 1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民族文化自治 B.实质是民族分治政策 C.属于地方民族主义 D.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 12.实行两极多元格局多党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新西兰 C.加拿大 D.德国 13.“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 )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最新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18世纪 B.15世纪至16世纪 C.16世纪至17世纪 D.18世纪至19世纪 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2007年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专业考研真题及答题思路解析(官方版)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政管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原理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科目二:综合一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用胡绳版本的就可以) 2. 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江荣海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陈哲夫、江荣海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陈哲夫著:《20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2007年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宪政 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的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着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

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2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vDybuKioEy 1.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 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论列宁主义基础》 D.《共产党宣言》 2.“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 ) 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 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 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3.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 ) A.直接利用宗教 B.间接利用宗教 C.政治思想宗教化 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 ) A.中央集权制 B.三权分立制 C.等级制 D.官僚制 5.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 ) A.集权制 B.总统制 C.代议制 D.福利制 6.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 ) A.工农联盟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8.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 )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国家结构 9.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 A.民主集中制 B.严格三权分立制 C.混合权力体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10.国家机构的阶级性集中体现在< ) A.机构体系结构 B.国家统治集团 C.国家政治体制 D.国家经济形式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3.1) 课程讲义

1.3西方政治概念的起源 “政治”这个词和“政治学”这个词,尽管中国原来有非常多的使用,但是今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是从19世纪中后期受西方的影响引进过来的,所以为了理解这个词,下面,我开始进入我们这个第二部分,也是主要的部分——西方的政治概念。 “政治”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许多西方的重要的词汇都起源于古希腊。我是讲不少西方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今天,不管是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它用的这个政治这个词,法语的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polis,这个词从希腊来讲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邦、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建在山顶的卫城叫做“阿克罗波里”,这个大家要知道的,这个非常简单用不着很高的学问,我去希腊做过一次旅游,到雅典,你到雅典以后你要到卫城,就那个原来在古希腊时候最著名的那个城,它就是这个词,就是叫这个阿克罗波里是吧,就四周有那个墙能够围起来保卫这个城,这个城叫阿克罗波里,简称就叫polis。雅典那个卫城今天还保留的非常的好,那下面它有城墙,卫城里面那山坡上面有我们今天读的时候想象的那个时候,希腊的著名的演悲剧的地方,演喜剧的地方,有苏格拉底做演讲的地方,有伯利克里站在那个地方做著名的葬礼上的演说那个小土山堆,一个小小绵延的山坡,你可以感觉到那个地方有非常发达的market,交换的地方。苏格拉底在market旁边有一个辩论的地方,穿梭其中和别人讨论哲学。翻过那个小山,那个背面有几个剧场,包括一个是经常演悲剧的,一个是经常演喜剧的。这个地方叫

polis。为什么叫politics,到城邦制形成以后,这个polis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他这个polis,每一个城邦,一个group一群人,都组成一个polis。所以它polis就和土地、人民以及他们的各种生活——我这里边已经把这个“政治”使用了——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个polis就具有这个邦和国的含义。希腊,我曾经那年写过一篇非常好玩的一个小文章,大家以后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我最后收到《群己论识》里面的第一篇,叫“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用政治的方式来解读希腊,我当时觉得西方历史,我说是如果用政治的角度解读历史,和用其他角度解读历史,结论是不一样的。我说,譬如,希腊被公认为西方文明滥觞之地,在哲学家眼中,希腊文明美不胜收,哲学艺术悲剧史诗群星璀璨,构成西方文明的坚实基础,写下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至为灿烂辉煌的一页,这是希腊。但是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当然了我这个讲得稍微刻薄了一些,希腊文明的价值恐怕会大打折扣。当时在爱琴海与爱奥尼亚海之间这块今天看来并不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上百个城邦polis,尽管这些城邦,出现了像雅典民主这样伟大的制度,为后人的政治理论探讨提供了很多启迪——我只是说政治理论探讨,并没说政治实践——提供了很多启迪,但从政治的视角来看,希腊的政治实在难以令人崇敬。城邦的规模较小,少则几万人多则二三十万人,城邦之间战争频仍,最终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两大军事同盟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整个希腊文明元气大伤。著名的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可谓第一部伟大的西方政治名著。然后我讲,希腊衰落之后,罗马就取而代之。在有希腊文明、希腊非常辉煌的时候罗马就存在,罗马是在另一个地方,亚平宁半岛,在意大利,翻过山、翻过那片地方就在那。由于希腊人,我刚才讲了,就那么一片巴掌大地方,二三百个城邦,互相之间的

【自考真题】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D)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 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A) 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列宁全集》 D.《毛泽东选集》 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D) 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D)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 自耕农占有制 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 A.垄断 B.暴力统治 C.自由竞争 D. 福利国家 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D) A领土 B.阶级性质 C.经济基础 D.国家主权 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C) 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 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D) 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 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C)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D) A.总统制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A) A官僚等级制 B.分权制 C.帝国制 D.分封制 13.A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历史类型是(C) A.奴隶制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资产阶级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1.1) 课程讲义

1.1中国古代“政-治”意涵考辨 我们可以举出来很多关于政治的一些概念,实际上从我们这个学问的角度来理解,对政治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可以说涵盖了政治学里面和整个人类社会科学里面最核心的内容。我讲这个话以后你们就会知道,等到你们到后来研究各种不同的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共和主义、极权主义,所有这些主义的最核心的,就是它对政治的不同理解。所以政治的概念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界定的。 下面,我今天讲的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讲一下中国的“政”和“治”这个词,“政-治”这个词的意涵。我今天一个是讲中国,一个是讲西方。我采取什么讲法?我经常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们讲,我自己受的学术训练的背景是受很强的分析哲学的影响。因此,我在讨论一些重要的概念的时候,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要对这个概念的缘起,进行一种考释、考察。今天这个方法,大家如果以后念历史学、念观念史、念哲学、念社会学、念观念史的时候,国外有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受德国一个叫Kosseleck的影响,最后在英国有一个叫“剑桥学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夫,就是做观念史的研究。好比说,人们说我喜欢自由,我喜欢民主,我喜欢平等,我喜欢公正,它要用观念的分析哲学、语义哲学的方法,要让你分析分析,你要民主是个什么东西?分析出来以后你再决定要不要。最后很多人做了观念的分析之后,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会带来什么样的可能的好处,什么样可能的负面的东西。这样,人就容易对你的社会政治的东西有个理性的决定。如果你以为上政治哲学的目的就是知道,“自由好民主好,人家有我也要,你不给我就闹”,这个不是一种政治学培养出来的。你应该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想理性思维能力,就要有一个非常扎实认真的学术方法,当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D025·00312(通卡) 绝密★启用前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 (课程代码0031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恩格斯在下烈哪部著作中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A.《哲学的贫困》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政治学》一书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3.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 A.古希腊 B.希腊化 C.荷马时代 D.文艺复兴 4.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行为主义方法 B.比较方法 C.历史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5.下列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法院 6.提出“主权在民”观点的政治思想家是 A.马基雅维里 B.卢梭 C.霍布斯 D.洛克 7.南北矛盾的本质是 A.政治问题 B.社会问题 C.意识形态问题 D.发展问题 8.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被称为 A.君主国 B.民主国 C.贵族国 D.平民国 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是 A.国家的起源 B.国家的职能 C.国家的本质 D.国家的分类 10.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 A.国体 B.政体 C.单一制 D.一国两制 11.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集权制 C.分封割据制 D.民主集中制 12.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产生于哪个时期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国家的消亡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B.英雄的推动 C.政党的斗争 D.集团的压力 14.下列国家中实行委员会制的是 A.美国 B.德国 C.瑞士联邦 D.意大利

北大《政治学原理》课件

北大《政治学原理》课件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教学目标 了解: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学的定位; 理解:中国传统政治观、西方诸种政治观、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研究的途径、政治研究的方法; 掌握:政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政治观的历史演变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中国的例子: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则天下当治。 (2)西方的例子: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3)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中国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2)西方的例子: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3)不足之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3.管理论解释: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1)中国的例子: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00312政治学概论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是以下哪位政治家的观点 A.亚里士多德 B.凯尔逊 C.戴维·伊斯顿 D.马基雅维里 2.无为而治是下列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 A.《共和六论》 B.《君主论》 C.《社会契约论》 D.《政治学》 4.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中,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是 A.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C.商人阶级的产生 D.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5.神权论认为国家起源于 A.神的意志 B.阶级矛盾 C.暴力 D.人们相互订立契约 6.封建社会的四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是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自耕农占有制 D.国家占有制 7.从国家结构方面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官僚等级制 C.地产权力等级制 D.分封割据制 8.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9.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起始于以下哪位政治家推行的新政 A.丘吉尔 B.罗斯福 C.斯大林 D.华盛顿 10.现在的欧盟属于以下哪种国家结构形式 A.联邦制 B.地方分权制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政治的最初含义是(A )1-1 A.城邦 B.帝国 C.共和国 D.君主国 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C )1-20 A.制度研究法 B.法律主义研究法 C.行为主义研究法 D.历史主义研究法 3.由氏族直接产生的家庭婚姻形式是(B )2-34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婚 C.对偶婚 D.家长制家庭 4.“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B )2-51 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 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 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5.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B )3-75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6.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是( B )3-70 A.政治改革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良 D.政治动员 7.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B )3-75 A.强占 B.分封 C.购买 D.赠予 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政策主要是采取(A )4-103 A.专制 B.自由 C.平等 D.暴力 9.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C )5-130 A.按劳分配 B.人民民主专政

2018年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真题(完整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真题(完整试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18世纪 B.15世纪至16世纪 C.16世纪至17世纪 D.18世纪至19世纪 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杜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A.平民制 B.贵族制 C.民主制 D.总统制 17.西欧的封建制时期大约经历了 A.1300~1400年 B.1200~1300年 C.1400~1500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难度整体分析

3、政治权利(参照王浦呴书) 权利定义:做某事的资格或正当性,多角度理解,积极和消极。 政治权利定义、特性、基本内容、作用 4、利益(参照王浦呴书) 定义、内在矛盾、在政治关系中地位和作用 三、政治体系(政治行为体) 首先明确一个理论:系统分析理论 每一个完整的体系都可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政治体系亦是。 1、国家(许sir 讲义第二章,可参考) ①概念: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但国家并不仅仅意味着行使于市民社会内部的政治权力,(在国际关系上,意味着这个社会本身)经典定义 四个构成要素 其他多角度理解,如马克思主义观点等。 ②国家理论诸流派 比如自由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国家等。 ③国家形式

(古典及当代划分)古典亚里士多德 6 类,当代三类 ④国家结构形式 即单一制和复合制,详见政治制度一章。 ⑤国家与社会(市民社会)二者关系的区分 ⑥国家与阶级(中产阶级) 一个中间阶级占主导的社会往往是政治上十分稳定的社会。 ⑦国家面临的威胁 全球化、国家回退、地方分权压力等。 2、政府 ①定义:国家权力机关,狭义仅指行政机关。 ②政府与国家及一般社会组织区别 众多方面 ③政府基本职能及职能边界 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等,政府亦须约束,代议制民主、宪政、政府失败等的约束。 ④国家元首:简单了解即可 ⑤立法机关(议会) 概念 功能:立法、代表、审查、选民服务 议会制度:一院制、两院制;优缺点 议会分类:(按照议会与行政关系,分 3 类) 议会的衰弱:原因众多

⑥行政机关(功能、准政府组织)了解官僚制 ⑦司法机关 了解分钟法院体系。单轨制和多轨制,重点是司法审查权。 宪法的作用、运转、及法官影响力的获得。 ⑧军队和警察:了解相关情况 3、政党 ①定义、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区别、类型、功能 定义:西方政治学界公认的观点,四个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的。 区别于利益集团:四点 类型:四种方式划分 功能:众多,注意其负功能 ②政党制度:详见后政治制度专题 ③政党危机和改革 危机的表现、原因;改革的措施等 4、社团组织(利益集团) ①社团划分的三大种类、意义(其他可参照利益集团板块) 社区性团体、制度性团体、协会性团体 ②重点——利益集团: 概念: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以影响政府政策为目标,组织化社团。(区别于政党)政治模式:多元主义、法团主义和新右派模式(一种反法团主义模式)。 决定团体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支持和反对利益集团的观点

2017年04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D) A古希腊B.古罗马C.希腊化时期D.文艺复兴 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A) A.《共产党宣言》B.《国家与革命》C.《列宁全集》D.《毛泽东选集》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D) A.柏拉图B.洛克C.孟德斯鸠D.亚里士多德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D) A地主占有制B.领主占有制C.国家占有制D.自耕农占有制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 A.垄断B.暴力统治C.自由竞争D.福利国家 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D) A领土B.阶级性质C.经济基础D.国家主权 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C)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南海问题 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C) A.民族平等B.民族联合C.民族自决权D.民族团结 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D) A.无为而治B.王道C.仁政D.霸道 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C)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D) A.总统翩B.君主制C.集权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A) A官僚等级制B.分权制C.帝国制D.分封制 13.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历史类型是(C) 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产阶级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14.《君主论》的作者是(C) A亚里士多德B.孟德斯鸠C.马基雅维里D.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15.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家是(A) A.卢梭B.霍布斯C.盂德斯鸠D.洛克 16.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是(C) A.政治改良B.政治革命C.政治改革D.政治变革 17.下列居于政治文化结构核心地位的是(B) A.政治心理B.政治意识形态C.政治价值评价D.政治社会化18.我国制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政治学概论(高起专)》作业考核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政治学概论(高起专)》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政治发展过程一般采用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 A. 政治斗争 B. 政治民主 C. 政治改革 D. 政治变革 正确答案: 2. 我国政治权力关系是() A.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 B.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合并 C. 立法权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统领 D. 立法权、行政权和并司法权分立 正确答案: 3. 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代表作是() A. 《理想国》 B. 《君主论》 C. 《政治学》 D. 《共和六论》 正确答案: 4. 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 A. 国体 B. 政体 C. 国家职能 D. 国家本质 正确答案: 5.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 多党合作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政治协商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 正确答案: 6. 政治统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首先一种形式是() A. 暴力镇压 B. 限制和排斥

C. 怀柔利用 D. 阶级斗争 正确答案: 7. 人们的利益构成因素除了需要、生产之外,还有() A. 社会关系 B. 政治关系 C. 经济关系 D. 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 8. 人的社会化除了家庭、学校之外,另外的社会化过程是() A. 单位 B. 社会 C. 长辈 D. 朋友 正确答案: 9. 政治改革是以()方式进行的活动。 A. 激烈的 B. 缓慢的 C. 渐进的 D. 和平的 正确答案: 10. 非暴力政治斗争常见形式除了议会斗争、政治不合作和政治不服从之外,还有() A. 政治抗议 B. 政治游行 C. 政治演讲 D. 政治示威 正确答案: 11. 社会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是________。() A. 革命和变革 B. 改革和变革 C. 变革和调整 D. 改革和调整 正确答案: 12. 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政治活动 B. 夺取政权 C. 暴力手段 D. 战争 正确答案: 13.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要特点是() A. 革命性 B. 科学性 C. 实践性

《政治学概论》试卷答案

备考重点 相关习题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的含义 识记: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根源的是经济;政治的实际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 1.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 的利害冲突。 2.政治现象的基本内容就是围绕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 3.政治的利益性决定了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 实证科学,而是一种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4.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认为:政治主要是指国家的活动。 5.我国古代的政治:主要是指统治的意思,主要讲治国之道。 6.对政治这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类是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 方政治学者的解释;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主要有五种观点:一是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纳为伦理道德;认为只有通过有道德和智慧的政治领袖来进行统治,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目的。二是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三是把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认为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四是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 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五是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的活动。(简记:道德法律权术公事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