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练习+导学案+教学设计(1)部编版必修1【共3套16页】

本套资源目录

新教材高中政治3.1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1部编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政治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1部编版必修1新教材高中政治3.1伟大的改革开放练习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同时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抵制和渗透,明确虽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1.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2.学习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

2.根据教材知识归纳共产党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3.结合教材知识,绘制改革开放时间和事件轴。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4. 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和重大历史意义。

【名词解释】

1.改革:

2.开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2.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强国之路镌刻在汗青之中的重要一步。下列关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消除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D.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自学检测答案】1.C 2.C 3.A

伟大的改革开放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成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回首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出的,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同时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抵制和渗透,明确虽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导入新课】

“三大件”的前世今生

2004年,日本的《东京新闻》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三大件’一反映经济状况的镜子》的报道,其中关于中国的“三大件”是这样写的:1950年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九十年代是电话、电脑和空调。在国内生产总值跃居

世界第六位的今天,中国己经没有固定的“三大件”概念,但多数媒体说住房、汽车和子女教育是现代的‘三大件”。

分享活动: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以“三大件”为例,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什么哪些突出的变化?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简单谈突出的变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比较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以及进入21世纪后生活的变化。引入改革开放是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分水岭。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情境探究一:改革开放的背景及决策的做出。

材料一:视频:《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探究活动一: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共产党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每小组一次发言机会,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鼓励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发言,逐步形成完整答案。

结论一: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国际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从国内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大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教师活动:学生以时间为横轴,列出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轴。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在纸上列改革开放进程轴。

改革开放的进程轴:

【名词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由集体经营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经济、科技、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成就斐然。

情境探究二:改革开放的成就及意义。

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速一直维持中高速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GDP在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15位(3679亿元)提升到2018年的世界第二(900309亿元)!科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结果,墨子传信、神舟飞天、高铁飞驰、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移动支付、网上购物……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走进了世界前列甚至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人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材料二:视频《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探究活动二: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身边的事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本节课知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和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分组合作探究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将回答的重点放在第二问上。

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成就突出。

2.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

极大改变了我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小结本课】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中提到的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解析】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正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排除C;1997年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出新的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排除D。答案选B。

2.傅高义说:“很多人钦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加快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的举动。”这一“举动”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B.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化和思想解放

D.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很多人钦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加快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的举动”可知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视察,本次视察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思想解放,故C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90多年的发展不断完善的,故A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材料不符,

故B错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答案选C。

3.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逐步下降到10%,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逐步上升到80%。此材料表明

A.改革开放深入内地,使国家定价比重大幅度下降

B.改革开放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C.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定价逐步消失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逐步下降到10%,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逐步上升到8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故D正确。改革开放在90年代尚未深入到内地,故A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刚起步,国家定价仍占较大比重,故B错误。改革开放后,国家定价虽比重下降但没有消失,故C错误。答案选D。

4.浦东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成为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D.浦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浦东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成为中国的一大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故C项正确;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不属于根本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B项错误;“浦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属于现象,不是根本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选C。

5.2008年底,由国内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

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

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

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

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大流行语以新颖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等,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巨变。答案选C。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材料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C.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

D.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可知,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后审美上更加趋向个性和多变,而时尚是思想观念改变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中可以看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个性和多变,时尚,但不等于奢侈浪费,故A项错误;人民生活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高, 90年代的中国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时尚未实现小康,故B项错误;中国在服装上的审美变化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西方的生活观念的冲击,故C项错误。答案选D。

7.1978年,当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时,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曾经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2008年中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时代杂志又发表文章说,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由此可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A.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B.推动了中国突破思想藩篱,砥砺创新勇气风貌的形成

C.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答案】C

【解析】根据“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说明中国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BD不符合材料主旨,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回来了”,排除。答案选C。

8.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唯一一张股票。这表明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 D.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关键信息“唯一一张股票”、“1980年”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AB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表述题干图片料内容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答案选D。

9. 200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探

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雄安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具体表现,C选项

是正确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排除A;北京地处祖国的偏北方,排除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21世纪初期已经完成,排除D。答案选C。

10.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答案】C

【解析】农业合作化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对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二者都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项符合题意;材料的两种做法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并不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A项观点错误;B项观点错误;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适用于不同时期的国情,所以后者并不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二、主观题

1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2013年在改革开放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创新性举措,有什么意义?

(3)“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大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改革: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开放: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国情,与时俱进。

【解析】(1)会议,据材料“改革开放”即可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集体、建设道路、伟大转折等方面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举措,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党和政府于2013年在改革开放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创新性举措。

(3)经验,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方面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1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习近平新年献词材料二: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1)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40年来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如何才能“将改革进行到底”?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要与国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放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