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应如何管理

母猪应如何管理
母猪应如何管理

保持母猪良好繁殖机能,可大大提高养猪生产技术指标,这是实现猪场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我在服务中发现,许多养殖户对母猪管理存在问题,在此,我愿和同行就此问题开展交流。

一、母猪选择失误

1.一些猪场母猪群出现多元化:即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甚至多元杂交;这样造成的问题有一是:育肥猪群,身材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毛色有白色,红色,黑红色。生长速度有快有慢、大小不匀;猪群整齐度差,没卖像,猪价上不去。二是发情不正常,该发情的不发情,发情表现不明显,配种率不高,产仔率低,三是生产效益差,全群料肉比一般要高出0.2:1,日增重可降低100~200克/天。

2.收购行将淘汰母猪:这样的母猪多半有老龄化,生产成绩差,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不仅影响生产成绩,还有可能引入病原菌,潜在的威胁性很大。

二、母猪饲料选择失误

1.育肥猪饲料饲喂母猪;种猪和育肥猪的用途,营养标准及饲养管理方法都不相同,这就决定母住猪必须使用专用饲料,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2.自配营养不完全的饲料喂母猪,随着猪品种选育强度越来越大,对母猪每阶段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哺乳母猪的饲料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猪场大量使用本地资源,配制母猪饲料,力求饲料成本最低化,往往造成饲料营养不足,营养要素缺乏平衡。有的甚至以粗饲料和青饲料(草)为主,不加或极少加预混料、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

这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大,有的长期消瘦、使用寿命缩短。

三、母猪饲养管理失误

1.后备母猪:一是将其视为育肥猪,任其自由采食,造成母猪体膘过大,影响繁殖技能;而是将其视同基础母猪,以最差饲料饲喂之,造成母猪瘦弱,生长发育不良。

2.基本母猪:一是用配合饲料充分饲养,造成营养过剩,母猪肥胖;二是过分限饲,造成营养不足,母猪瘦弱。

3.猪舍环境卫生差:母猪易患皮肤病等,由于全身污水,很容易通过奶水,体表将病原传递给仔猪;也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递给公猪。

4.母猪淘汰不及时:有的年龄较大,产仔明显减少;有的长期不发情,多次配种不孕:有的生殖道炎症,久治不孕等等仍继续饲养,不及时淘汰。我曾发现,有的猪场母猪一年左右未产一胎,仍在饲养着。母猪作为一种生产机器而不能正常生产,势必造成总体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益下降。

5.母猪群体结构不合理:正常的母猪结构应该是第一胎和多胎比例较少,第2—7胎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可达70%以上。才能有较好的繁殖指标。再则,母猪数量应与公猪成比例,一般为25:1;不致于产生公猪使用过频过低,影响繁殖效果。

三.不重视防疫

许多猪场很少重视母猪的防疫,对母猪繁殖影响危害大的几种病,如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瘟、布氏杆菌及链球菌病基本上没开展免疫,更不用说建立健全防疫监测制度。

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1.根据当地疫情及引种场防疫情况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如每周消毒一次;平时保持清洁卫生;针对性地开展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链球菌等病免疫。

2.规范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给予方法:断奶后母猪除前二日减料外,至配种前增加饲料量至3.5公斤左右,尽快复膘。妊娠初、中期日喂量在2.5公斤;妊娠后期增加饲喂量1公斤;泌乳期前5日适当减料外,日投料5公斤左右。常年保证供应青绿饲料。

(2)保持母猪正常体况:防止母猪肥膘或过瘦。在哺乳阶段,母猪体重减少(产后体重至断奶时体重)控制在10公斤左右。

(3)后备母猪管理:体重120公斤左右,月龄7—8月龄,第二至第三个发情周期配种。实行群饲,日喂量2.5公斤;100公斤后限饲,避免形成多余脂肪,给予适当运动场所。(4)提高母猪年产窝数:一是母猪适时断奶,二是缩短母猪发情配种间隔天数。对分娩哺乳期母猪管理重点是必须将母猪体重差控制在15公斤以内,这样母猪体力消耗不大,利于断奶后尽快发情;断奶至配种期间的管理重点是利用公猪效应等多种手段刺激母猪发情,即将公驱赶至配种舍利用公猪叫声,异性气味来达到此目的。此外配种舍应注意防寒保暖,良好的光照,群饲,可促进母猪发情,增加排卵数。配种后的管理重点是刚配种后饲料的给量要限制,配种半月和45天左右进行二次受胎检查,尽早发现母猪是否受胎。

(5)增加母猪产仔头数:主要抓适时配种,有资料表明,母猪发情在允许公猪爬跨开始后的12小时左右配种,产仔数和受胎率最高。实际操作一般在母猪允许公猪爬跨开始6—24小时内配种。母猪过肥或过瘦,妊娠前期饲料给量过多,应激反应和发热等因素将影响产仔数。妊娠末期增加10—20%饲料量,可增加产仔数和初生重。

(6)提高母猪分娩率:影响母猪分娩率的直接原因是母猪配种后不受胎发生反情。因此加强母猪群管理,减少配种后返情频率,可提高母猪受胎率。避免母猪返情的措施:配种前期(受胎40日龄内)返情原因主要有交配时间不适时,公猪精液品质不良,母猪过肥或过瘦受精卵不易着床;交配后管理不当、投料过多、应激等。认真按免疫程序搞好预防接种,淘汰无病因流产母猪,可大大减少母猪返情频率。

(7)整顿母猪群,建立良好母猪产龄结构:一般母猪3—5胎繁殖性能最好,8—9胎淘汰,理论上讲,母猪平均胎次4胎左右才能使猪场保持高水平繁殖成绩,母猪年淘汰率保持在25—30%。母猪的淘汰标准有,10产以上老年母猪(产仔、哺乳性能良好母猪可续留1—2胎);疾病,如子宫炎久治不愈,传染病难以,多因性多次流产和连续3次以上返情;后备母猪11月龄以上不发情,催情无效。断奶2周后不发情,2次催情无效。配种后未受胎,不发情3个月以上。连续3次发情3次交配不受胎。连续3胎产仔数低于8头,且仔猪不整齐。异常分娩,如子宫脱出,连续二胎难产。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问题与对策后备母猪,一般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在生产实践中母猪的每年的淘汰率为30%-50%,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从选择到饲喂都极其关键。其饲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的技术含量都不言而喻。 目前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的现状及问题 一、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应从选留用后备到母猪交配期间,让母猪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选拨的后备母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从75公斤开始就不需要瘦肉长的太快了,因此要从这个体重开始饲喂母猪料,最好是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可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若出现太肥和太瘦的情况应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 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怀孕母猪一定要限制饲料量。饲喂方法要求每天2次,以湿料饲喂。怀孕母猪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较低,但要求较高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纤维素。同时千万不要饲喂怀孕母猪发霉、变质的饲料。 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饲喂1斤~2斤青饲料对怀孕母猪非常有利。 1.妊娠母猪怀孕后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幅度可增加约10%,喂相同的饲料,妊娠和非妊娠母猪相比,经过一个妊娠期以后,前 者比后者要多增加体重约20公斤。英国有的猪场在淘汰8胎以上的 老母猪时,先让其怀孕1-1.5个月,然后宰杀。 3.根据膘情决定饲料喂量 妊娠母猪的饲养应因猪制宜,不能简单地每头母天2.2公斤。有的猪场把过瘦或过肥的怀孕母猪做上不同颜色的记号加以区别,从 而调整其喂料量。 4.妊娠初期的低水平饲养 从配种后的第二天起应降低饲料喂量,每天可喂1.8公斤左右,这样维持10天左右时间,然后根据母猪体况调整到2.2或2.5公斤 /天的水平。试验证明妊娠初期高水平饲养→肝血流量增加→孕酮代 谢清除率增加→血中孕酮水平下降→子宫特异蛋白分泌下降→胚胎 的发育和附值受阻。但如果持续一个月的低水平饲养,则会导致受 胎率的下降(64%左右) 5.尽量避免各类应激的发生。 要给母猪提供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要注意这一阶段钙、磷的平衡以及充足的维生素的供给。否则产后瘫痪的发生率会增加。严禁 给母猪喂发霉的玉米。另外,要防止母猪滑倒。任何鞭打、惊吓、 追赶过急等都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所以配种后21天若不再发情,可初步认为受胎了。但有时也有假发情的母猪,配种后21天阴部发红,出现像发情一样的征状,此时嫌避公猪,发情时间也短。极个别的 不受胎母猪,配种后后21天不表现发情,而到第二个情期出现发情。有的母猪已确定妊娠,而于非预定日期发情,这往往是流产后造成 的结果。母猪妊娠初期流产有时根本发现不出。如果注意观察,流 产母猪外阴部稍带红色,似受污染,但几乎见不到任何其他异常。 母猪妊娠中、后期流产,则食欲剧减,不振,外阴部发红并流出黏液,有胎膜排出,在群养情况下,有的胎膜被母猪自己吃掉。欢迎 访问猪场动力网文章中心。

(完整版)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doc

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母猪妊娠指母猪怀孕期,是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 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 时还要使母猪保持最佳体况。 适宜的营养水平 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至80 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kg 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 1.7kg ,体重 120-150kg ,日采食为 1.9kg , 150kg 体重以上日采食为2kg。妊娠后期(产前 1 个月)体重在90-120kg 、 120-150kg 、 150kg 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 2.2kg 、 2.4kg 、 2.5kg 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为2.8- 3.0Mcal/kg ,赖氨酸为0.4%-0.5% ,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 妊娠母猪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 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经过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 大,体质较差,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 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 10d,共计约 1 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 特别是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 粗饲料主,至妊娠 80d,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初产母猪和配种母猪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 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 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 1 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 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5d ,日粮减少10%-20%,以便正常分娩。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养好妊娠母猪的目的是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确保生产出头数多产、初生重大,均匀一致和健康的仔猪。并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为哺育仔猪做准备。 1.母猪妊娠期间的变化和胎儿发育规律 (1)怎样确定母猪妊娠。为了便于加强饲养管理,越早确定妊娠对生产越有利。母猪妊娠后性情温驯。喜安静贪睡、食量增加、容易上膘,皮毛光亮和阴户收缩。一般来说母猪配种后,过一个发情周期没有发情表现说明已妊娠,到第二个发情期仍不发情就能确定是妊娠了。 (2)妊娠期的生理特点。母猪妊娠后新陈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增强,青年母猪自身的生长加快。试验报道,给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吃相同数量的同一种饲料,妊娠母猪产仔后比空怀母猪多增重1.5千克左右。妊娠前期胎儿发育缓慢,母猪增重较快。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而母猪消化系统受到挤压,采食量增加不多,母猪增重减慢。妊娠期母猪营养不良胎儿发育不好。营养过剩,腹腔沉积脂肪过多,容易发生死胎或产出弱仔。 (3)胎儿发育规律。卵子在输卵管受精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两侧子宫角移动,附植在子宫粘膜上,在它周围逐渐形成胎盘,母体通过胎盘问胎儿供应营养。胎儿在妊娠前期生长缓慢,各器官形成。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很快。猪的妊娠期114天(108~120天),妊娠1~90天胎儿重550克,而后24 天增重很快,体重可达1300~1500克。从表6-1看出,妊娠最后1个月胎儿增重占出生重的60%。不同胎龄胚胎的化学组成不同,随胎龄的增加,胚胎的水分降低,干物质增加,粗蛋白质和矿物质也相应增加。 2.妊娠母猪的饲养和营养需要 (l)妊娠母猪的饲养。根据胎儿的发育变化,常将114天妊娠期分为两个阶段,妊娠前84天(12周)为妊娠前期,85天~出生为妊娠后期。断奶后的母猪体质瘦弱,在配种后20天内应对母猪加强营养,使母猪迅速恢复体况。这个时期也正是胎盘形成时期,胚胎需要的营养虽不多,但各种营养素要平衡,最好供给全价配合饲料。自配饲料的猪场除给母猪适当混合精料外,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妊娠20天后母猪体况已经恢复,而且食欲增加,代谢旺盛,在日粮中可适当增加一些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精渣类饲料。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为了保证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产生出生体重、大,生活力强的仔猪,就需要供给母猪较多的营养,增加精料量,减少青饲料或糟渣饲料。妊娠母猪应限饲,饲喂量应控制在 2.0 ~2.5千克/天。要改变传统养猪观念,利用母猪在妊娠期食欲好,代谢旺盛,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给妊娠母猪多吃饲料贮存营养,母猪过肥到产后泌乳时,再将体内营养转为奶供给仔猪,就是饲料- 体脂-奶模式。从饲料到母奶要经过二次转换,饲料利用率低。从研究结果看:妊娠期母猪的营养只要满足维持需要+ 母猪生长需要(青年母猪)+ 胎儿需要就够了。采食量不能过多,妊娠期采食量过多,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母猪失重增加。据报道,妊娠期多采食1兆卡DE,泌乳期少采食0.5兆卡 DE。妊娠期营养过剩,母猪过肥,腹腔内特别是子宫周围沉积脂肪过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产生死胎或弱仔猪。也不能给母猪喂量过少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对胚胎发育和产后泌乳都有不良影响。 (2)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①能量。妊娠期能量需要包括维持和增长两部分,增长又分母体增长和繁殖增长。很多报道认为妊娠增长为45千克,其中母体增长25千克,繁殖增长(胎儿、胎衣、胎水、子宫和乳房组织)20千克。中等体重(140千克)妊娠母猪维持需要5.0兆卡DE/日,母体增长25千克,平均日增219克,据估算每千克增重需5.0兆卡DE,219克需1.095兆卡DE。繁殖增长日增175克,约需0.274兆卡DE。以此推算;妊娠前期根据不同体重,每日需要4.5~5.5兆卡DE,妊娠后期每日需要6.0~7.0兆卡DE。②粗蛋白质。蛋白质对胚胎发育和母猪增重都十分重要。妊娠前期母猪粗蛋白质 176~220克/天,妊娠后期需要 260~300克/天。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为 12%。蛋白质的利用率决定于必需氨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应从选留用后备到母猪交配期间,让母猪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选拨的后备母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从75公斤开始就不需要瘦肉长的太快了,因此要从这个体重开始饲

喂母猪料,最好是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可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若出现太肥和太瘦的情况应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8-4公斤配合饲料。补饲催情可增加排卵量,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配种结束后,立即把饲喂量降到补饲催情前的水平,每天约2、2公斤,日粮每公斤含消化能 12、1兆焦,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公斤含消化能 12、5-13兆焦,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饲喂量3、25-3、5公斤。分娩前2-3天,日饲喂量降到1、8公斤左右,以免引起难产。后备母猪的管理上还应当增加其的活动面积。需要注意,尽量给母猪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这样会增加受孕的机会。同时保持圈舍卫生,训练后备母猪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驱虫。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殖场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多产仔、产好仔,降低产仔成本是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关键。它的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和产仔后的哺乳母猪、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区别对待精心喂养。 (一)空怀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1、刚刚断奶的母猪,要强弱分栏,防止的强欺弱,以大欺小,必须现场监护防止咬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及时发现发情母猪,并配合配种员做好配种工作。 3、空怀母猪以及妊后1个月期间,由于需要恢复和改补、产仔期身体的损耗,迅速复壮,多排卵为配准多产仔打好基础。最好喂饲哺乳母猪料,日喂2~3次平均3千克。对刚刚断奶的母猪,为防止乳房炎要适当减料,当乳房收缩出现皱折时再开始加料。要求猪群达到膘情一致,肥的少喂瘦的多喂,保证八成膘。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要按预产期顺序,安排圈栏,每圈4~6头,并照顾到强弱分开,保证妊母体况均匀。 2、要注意监护防止猪之间,互相咬斗,造成撕伤和肢体损伤。 3、妊娠母猪的饲养要实行高、低、高的模式。即妊娠第一个月母猪需要继续复壮,改补产仔哺乳过程中的

体能消耗。两者卵子在母猪输孵管上1/3处,等到精子受精后成为结合子、边发育边向子宫角处移动,最后安胎在子宫角上,并在它的周围形成胎盘与母体相连。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此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喂给营养不全的饲料,维生素缺乏或喂给发霉及有毒等刺激性大的饲料,都容易发生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所以加强母猪怀20孕天左右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头一个关键时期,可酌情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应略高可3千克左右。怀孕第二个月胎儿发育长量依然很小,需要的营养也少,并需控制母猪膘情。此期喂妊娠料,控制料量大约日喂2.25~2.5千克。 4、妊娠母猪饲料配方为:玉米63.5%,豆粕14.5%,渔粉2.0%,麦麸9.0%,稻糠7.0%,预混料4.0%,可消化蛋白14.5%,能量2.95兆卡/千克。怀孕第三个月胎儿增重550克,占生重的39%,长变为15厘米左右,怀孕最后20多天,胎儿生长很快,大约生60%是在此期生长的,因而加强孕母分娩前1个月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因此此期应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在3千克左右。 (三)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最大的目标,一是保证母猪健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微博]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哺乳母猪的管理要点

上海爱农饲料有限公司 哺乳母猪的管理要点 母乳是仔猪生后3-4周天内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母乳的质和量决定了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母猪哺乳期间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母猪摄入足够的营养,能够分泌充足的乳汁,保持适当的体况,使母猪在仔猪断乳后能正常发情与排卵,进人下一个繁殖周期。 分娩前1周将母猪转入分娩舍,进入分娩舍前母猪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碘消毒液、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严格消毒。呼吸道病危害较大的猪场应进行产前药物净化。 提高母猪的泌乳能力 母猪泌乳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泌乳母猪负担很大,除本身维持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5-8kg乳汁,如饲养管理不当,就将对母猪和仔猪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母猪产后日喂料量应逐步增加,至5-7d恢复正常喂量,10d后才开始加料,至泌乳高峰过后停止加料。 1.母猪的泌乳量母猪一次泌乳量约250~400克,整个泌乳期可泌乳在250~500千克,平均每天泌乳5~9千克。整个泌乳期泌乳量呈曲线变化,一般约在分娩后5天开始上升,至15~25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母猪有十几个乳房,不同乳房的泌乳量不同。前面几对乳房的乳腺及乳管数量比后面几对多,排出的乳量也多,尤以第3~5对乳房的泌乳量高。仔猪有固定乳头吸吮的习性,可通过人工辅助将弱小仔猪放在前面的几对乳头上,从而使同窝仔猪生长发育均匀。 2.泌乳次数和泌乳间隔时间母猪泌乳次数随着产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一般在产后10天左右泌乳次数最多。在同一品种中,日泌乳次数多的,泌乳量也高。 3.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大类。诸如品种(系)、年龄(胎次)、窝带仔数、体况及哺乳期营养水平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闸惠路260号邮政编码:201112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 点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饲养目的:增加产奶量,提高乳猪断奶体重,减少母猪体重体重损失。 仔猪28天断奶时增重的营养90%以上来源于母乳,所以哺乳母猪的营养提供对仔猪生长影响非常大。母乳是由饲料营养转化而来,如果饲料中的营养不能满足仔猪对奶水的需要,一方面乳猪的断奶体重下降,另一方面母猪必须动用自己的体组织来转化成奶水,以满足仔猪生长对奶水的需要。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目前哺乳母猪失重在15公斤范围内可以接受(相应P2背膘厚度降为3mm左右),如果超过15公斤说明体组织体组织消耗过大,同时说明哺乳母猪摄入营养不够。而现在大多数猪场的母猪在哺乳期失重都会超过15公斤,原因就是母猪采食量低或哺乳母猪饲料营养水平低。 要是哺乳母猪失重控制在15公斤之内,经产母猪代谢能的摄入标准应该为16~18兆卡/天,赖氨酸(Lys)60~64克/天。根据这两个标准,如果母猪采食量足够大,选择任何一种哺乳料都可以,如果母猪采食量低于6公斤/天,必须选择营养水平高的哺乳母猪料。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措施,都需要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总量,从而保证母猪有充足的奶水,减少仔猪的腹泻,提高仔猪的断奶重,保证母猪更少的体重损失,保持母猪最佳的繁殖状态。 饲喂方法:产仔当日不喂料,饲喂麸皮加电解多维水,第二天喂2公斤料,以后每天增加公斤,直至产后6~7天自由采食。 哺乳母猪日喂料量的确定方法: 母猪用于维持自身体需的饲料量约是其体重(W)的1%,每哺乳1头小猪增加公斤的喂料量,如母猪体重150公斤,哺乳10头小猪,则每日采食量≈150×1%+×10=公斤/天 增加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方法 1)妊娠期间严格限饲;防止母猪过肥。 据有关研究表明,妊娠期母猪的日进食量为公斤时,母猪母乳期的采食量最高;当妊娠期的采食量增加1公斤/天时,泌乳期的采食量第一胎会减少公斤/天,第二胎则减少公斤/天。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饲养目的:增加产奶量,提高乳猪断奶体重,减少母猪体重体重损失。 仔猪28天断奶时增重的营养90%以上来源于母乳,所以哺乳母猪的营养提供对仔猪生长影响非常大。母乳是由饲料营养转化而来,如果饲料中的营养不能满足仔猪对奶水的需要,一方面乳猪的断奶体重下降,另一方面母猪必须动用自己的体组织来转化成奶水,以满足仔猪生长对奶水的需要。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目前哺乳母猪失重在15公斤范围内可以接受(相应P2背膘厚度降为3mm 左右),如果超过15公斤说明体组织体组织消耗过大,同时说明哺乳母猪摄入营养不够。而现在大多数猪场的母猪在哺乳期失重都会超过15公斤,原因就是母猪采食量低或哺乳母猪饲料营养水平低。 要是哺乳母猪失重控制在15公斤之内,经产母猪代谢能的摄入标准应该为16~18兆卡/天,赖氨酸(Lys)60~64克/天。根据这两个标准,如果母猪采食量足够大,选择任何一种哺乳料都可以,如果母猪采食量低于6公斤/天,必须选择营养水平高的哺乳母猪料。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措施,都需要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总量,从而保证母猪有充足的奶水,减少仔猪的腹泻,提高仔猪的断奶重,保证母猪更少的体重损失,保持母猪最佳的繁殖状态。 饲喂方法:产仔当日不喂料,饲喂麸皮加电解多维水,第二天喂2公斤料,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直至产后6~7天自由采食。 哺乳母猪日喂料量的确定方法: 母猪用于维持自身体需的饲料量约是其体重(W)的1%,每哺乳1头小猪增加0.5公斤的喂料量,如母猪体重150公斤,哺乳10头小猪,则每日采食量≈150×1%+0.5×10=6.5公斤/天

哺乳母猪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母猪的泌乳量、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和仔猪的断奶体重,且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所以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养山猪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下边为大家整理了以下管理哺乳母猪的两大要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哺乳母猪的饲养 ①掌握饲喂量: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防止乳汁过浓而造成猪下痢。哺乳母猪的饲喂量应根据母猪的膘情和仔猪的数量确定,在工厂化猪场28日龄断奶条件下,产后10~20天,饲喂量应达4.5~5千克;产后20~28天应达到5.5~6千克,断奶后应根据膘情调整饲喂量。 ②饲喂次数:哺乳母猪一般日喂4次为好,时间为每天的6时、10时、14时和22时为宜,最后一餐不可再提前。这样母猪有饱感,夜间不站立拱草寻食,减少压死、踩死仔猪,有利于母猪泌乳和母、仔安静休息。 ③饮水和投青料: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母猪便秘。应保证饮水器出水

量及速度。泌乳母猪最好喂生湿料(料∶水=1∶0.5~0.7),在饲料中添加经打浆的南瓜、甜菜、胡萝卜等催乳饲料。 ④饲料结构: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不要频变、骤变饲料品种,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以免造成母猪乳质改变而引起仔猪腹泻。 (2)哺乳母猪的管理 ①猪舍环境: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除每天清扫猪栏、冲洗排污道外,还必须坚持每2~3天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尽量减少噪声、大声吆喝、粗暴对待母猪等各种应激因素,保持安静的环境条件。 ②舍外运动: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传统养猪,可让母猪带领仔猪在就近牧场上活动,能提高母猪泌乳量,改善乳质,促进仔猪发育。 ③防治乳房炎和缺奶:要及时检查母猪的乳房,对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应及时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怀孕母猪的饲料质量 大宗饲料原料在卫生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不要追求原料最高的营养质量,有机营养物质平均消化率在60%以上的饲料都可以利用,而且原料种类越多越好,同时配合饲料粗纤维含量最好能达到8-10%。但制定母猪的日饲喂量时必须根据饲料养分浓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母猪的养分摄入。预混料质量要高,必须充分保证母猪妊娠所需要的所有矿物元素、维生素需要,保证母猪妊娠过程抵抗应激环境的需要,增强自身健康保护能力的需要。 饲料卫生质量,要求要高。尽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贮存时间较长的饲料,添加了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的配合饲料贮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周。一般情况下,市面上销售的预混料没有添加防霉剂。 二、饲养目标 不能让母猪长得太胖,也不能长得太瘦。妊娠期母猪总增重控制在30-50千克左右,其中妊娠增重(即胎儿、胎盘、子宫、羊水等)20千克,体增重10-30千克。 产仔三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0千克左右。体增重一般控制在10千克左右,相当于泌乳期失去的体重。当母猪的妊娠总增重超过40千克以上时,母猪可能过肥或太胖。 初产母猪因离生理成熟的时间尚早,还处于生长阶段,为使机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妊娠期母猪日增重最好控制在250-300克的范围

内,体增重不超过35千克。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55千克左右。 第二、三胎次的母猪,除了需要恢复泌乳期失重外,还应该让母猪有适当的额外增重(即生长)。第二胎次的母猪体增重控制在不超过2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45千克以内。第三胎次的母猪体增重应控制在不超过1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5千克以内。 三、怀孕前期(配种后一个月) 1、配种后管理和护理:尤其要避免母猪发生打斗及伤害,造成配种成功率降低,产仔数减少,甚至发生流产。注意观察母表现,配种后21天左右,如有发情现象,表明未受孕而返情,应重新再交配。 2、配种后的饲养:不管是初产或经产母猪,配种后必须立即减料,换成饲喂怀孕母猪饲料。根据怀孕母猪得营养需求严格控制喂料量,有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提高产仔猪。如果给料过多,母猪采食过量,容易引起胚胎着床困难、胚胎死亡或发育不良,引起死胎,减少产仔数,或最终造成弱仔增多,母猪繁殖性能降低。用闽农或优饲怀孕母猪预混料,根据推荐配方生产得配合饲料,一般每头母猪每天饲喂量约1、9—2、1千克。 四、怀孕中期(怀孕后一个月至第84天) 饲养原则:这一阶段得饲养,原则上仍然是限量饲喂,若饲喂过量,母猪过肥将导致母猪泌乳期奶量下降,奶水不足,母猪得采饲量偏低,从而影响哺乳仔猪得生长。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求饲养人员在饲喂过程中不断摸索饲喂经验,确定饲喂量时应该根据每头母猪的膘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综述)

母猪的饲养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阶段。 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后备母猪的选育 符合该品种的体型特征和外貌:头小颈短,尾细短,嘴大、叉深、下颌略长(更好),体长、腹宽,后躯大、肢高、胸宽、臀要圆,阴户大且下垂,阴户远距尾根;中等膘情,不过肥、不过瘦;有效乳头数一般品种要求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要求在8对以上,而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乳距要宽,乳头长短粗细适中,乳房忌肉乳房;性情温顺、不挑食。 1.2 后备母猪的饲养 准备作后备母猪的仔猪,断奶后公母分开饲养。小母猪按体重大小分群,并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逐渐减少每圈的饲养头数。定时定量饲喂,适当限饲,每日喂料2-3次,有条件的可加喂胡萝卜或优质青绿多汁饲料。限制增重,将日增重控制在650g以内,控制膘厚18-20mm(超声波检测)。 1.3 后备母猪的管理 做好猪群的驯服调教工作,养成吃食、睡觉、排便三定位的习惯。保持圈舍卫生,忌潮湿拥挤。料槽和水槽每日清洗1次。群适当运动可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正常发育,防止过肥或过瘦。加强管理,注重疫病防治,防止皮肤病、四肢疾病和体内寄生虫病的发生。 1.4 配种年龄 母猪的初配年龄因品种而异。一般情况下,地方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6月龄、体重50-60kg,引进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110kg。初配母猪一般错过2-3个发情期再配种。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养40-50天,不易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猪,可通过单圈靠近公猪圈附近喂养、改变环境(混群、换栏)、加强运动、增加营养和日光浴、按摩乳房、注射促排I号和注射孕马血清等方式促其发情。个别不发情母猪及时淘汰处理。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发情间隔期为21天,每次发情持续2-3天,妊娠期为114天。 2.1 发情征状 地方品种母猪的发情征状一般较明显,引进品种及我国新培育品种母猪,除发情前期阴户红肿和有黏液分泌外,其它征状不明显。 母猪的发情症状主要表现为阴户红肿,有黏液流出;躁动不安,食欲差,拱门;发出尖锐叫声;嗅闻同栏母猪阴户,爬跨其它母猪或接受其它母猪爬跨;按压背部,翘尾不动,出现“呆立反射”。 2.2 配种 当母猪出现“呆立反射”时就可以进行配种。配种的原则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常用的配种方式有: ①单次配种:在母猪发情期间只用1头公猪配种1次。 ②重复配种:在第1次配种后12小时,用同1头公猪再配种1次。 ③双重配种:第1次配种后,用另1头公猪再配种1次。 ④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可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有利于杂交改良工作的推广。 2.3 妊娠期管理 母猪配种后18-25天未发现发情或配种6周后仍无发情表现,而且表现为性情温顺、安静、贪睡、食欲增加、皮毛发亮并紧贴身躯、尾自然下垂、阴户紧闭、腹渐膨大等症状,可基本判断母猪已经妊娠。 母猪妊娠期的管理要点: ①单圈饲养:精心管理,保持栏舍安静。防止妊娠母猪咬架、滑倒,禁止鞭打、惊吓和追赶母猪。猪舍紧张时,母猪妊娠第1-2月每栏饲养2-3头,第3-4个月单栏饲养。 ②合理饲养:根据妊娠母猪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膘情选择相应的饲养方式。合理调配饲料营养,日喂2-3次。维持种用膘情,同时保证胎儿能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粗劣和有毒饲料,不能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命根子,是猪场生产的后备力量,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猪的发情配种,还会影响到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后发情,还会影响到种猪的利用年限,最终影响猪场未来的生产效益。所以说管理好后备母猪在猪场的生产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和饲喂 后备母猪由于采用限制饲养,所能吸收的营养低于自由采食,但对繁殖及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满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E、钙、磷等,如仍喂育肥猪料,则不能满足后备的营养需要,所以后备母猪必须饲喂专用的后备猪料,50-60千克的后备母猪其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在16%以上,否则会推迟性成熟。现代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是:粗蛋白16%,消化能2.975大卡,赖氨酸0.7%,钙0.95%,总磷≥0.6%。配种后的营养水平同怀孕母猪。后备母猪过肥、生长过快往往会延迟发情时间,甚至体重达150kg仍未出现初情期,所以限制饲养已成为后备母猪饲养的一致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出现过分限制,同样也出现发情延迟。后备母猪的饲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7月龄时达到100kg体重并出现初情(大批饲养时应达到50%),可采用以下方式:一、5月龄前自由采食,体重达70kg左右。二、5-6个半月限制饲养,饲喂含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后备猪饲料,日给料 2kg,日增重500g左右。三、6个半月到7个半月加大喂量(以3kg 左右为准),促进体重快速增长及发情。四、7个半月以上,视体况及发情表现调整饲喂量,保持母猪8-9成膘。

(二)后备母猪的选留及选购 1、猪场引种前应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①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包括品种、种猪级别、数量。并做好引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在种猪到达前应将隔离舍彻底冲洗、消毒,并且至少空舍7天以上,隔离舍要远离已有猪群。 ② 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 1、选择适度规模、信誉度高、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的供种能力且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种猪场。 2、选择场家,应把种猪的健康状况放在第一位,必要时在购种前进行采血化验,合格后再进行引种。 3、种猪的系谱要清楚。 4、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场家。 5、尽量从同一猪场选购,多场采购会增加带病的可能性。 6、选择场家,应在间接进行了解或咨询后,再到场家与销售人员了解情况。切忌盲目考察,导致最后所引种猪不理想或带回疫病。 。 (三)后备母猪引入后的管理 1、种猪进场及并群五注意 ① 注意先隔离新引进的种猪,应先饲养在隔离舍,而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避免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毒)株引发相同的疾病。 ②注意消毒和分群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和利用 1.种母猪的选择 纯种成年个体母猪,按其品种特征选择,同时查系谱看档案。在育种中,要从外形鉴定、繁殖机能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选留种母猪。而在生产中,从二元、三元杂交后代母猪中挑选,选择种用小母猪应当首先挑选其母本繁殖成绩好、个体是同窝猪崽中新生重和断奶重中等以上,体质好、体躯长、背腰平直、后躯丰满,乳头数6对以上,而且排列对称整齐。奶头饱满,不能有瞎乳头、副乳头等,外生殖器正常、下垂、大小适中。 2.种母猪的饲养 种母猪的饲养要注意控制体重,这是一般农户不太注意的问题。控制种母猪的体重要从后备母猪饲养开始做起,母猪达6月龄时应当控制喂料量,到体重达90~100公斤时约7.5月龄,此时应注意观察提早配种(第二性期)。配种后按饲养标准喂料,产崽后使母猪体重维持在120~130公斤(以比产前失重30~40公斤为宜)。这样,对母猪产后发情配种和繁殖护崽均有好处,并能降低养种母猪的成本。 (1)空怀阶段母猪的饲养,一般情况下,每天给母猪1~1.5公斤精料,8~10公斤鲜草,或20%~30%的玉米加10%麦麸与6~7公斤牧草干草粉混合饲喂。 (2)母猪怀孕80天以后,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利用率较高,加之此时胚胎生长发育,要保证营养成分丰富充足。 (3)母猪怀孕80天后至产崽大约35天,饲料要适当增加能量和蛋白质,同时补充钙。每天加20克骨粉或50克鱼粉,将精料提高1.5~2公斤/天,把优质牧草调整至5~6公斤/天。 (4)哺乳阶段母猪应增加精料的喂量,并适当补钙,精料用60%玉米、30%麦麸、10%母猪浓缩饲料,或用50%玉米、30%麦麸、18%豆饼、2%骨粉,日粮为2~5公斤,再加8~10公斤鲜草,喂猪的牧草一般不用切碎,可以直接投喂。 3.种母猪的利用 二元、三元杂交繁殖生产商品猪。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种猪,杂交方式为杜×长×大或杜×大×长,即用长白公(母)猪与大约克夏母(公)猪交配生产杂交一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终端父本)杂交生产商品猪。二元杂交,母猪用本地猪(地方品种)与大约克夏或长白公猪作父本进行杂交,提高本地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母猪产后由60天断奶提早到28~35天断奶,断奶后母猪10天内发情配种,这样1头母猪就可以实现年产2.2~2.5窝仔猪,每胎按产崽成活10头、育成9头计算,则每头繁殖母猪一年可以提供20~25头断奶仔猪。若再提高母猪的每胎产崽数和育成率,还可再提高每头母猪年产肉能力。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妊娠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 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2. 保证经产母猪合格率在95%以上。 3. 保证后备母猪合格率在90%以上(转入基础群为准) 4. 月产弱仔率不得高于10% 二.工作日程 日班工作时间为: 上午7:30─11:30 下午14:00─18:00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8:0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8:00~9:00 拌料 9:00~10:00 饲喂 10:0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4:3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14:30~16:30 拌料,饲喂 16:30~18:00 冲洗猪栏猪体、其他工作 (三)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1、断奶母猪的膘情至关重要,要做好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使其断奶时保持较好的膘情。 哺乳后期不要过多削减母猪喂料量;抓好仔猪补饲、哺乳,减少母猪哺乳的营养消耗;适当提前断奶。 2、断奶前后1周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减少喂料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3、有计划地淘汰7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确定淘汰猪最好在母猪断奶时进行。 4、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7天开始发情,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母猪发情稳定后才可配种,不要强配。 5、断奶母猪可喂哺乳料、日喂二餐,日喂2.5-3Kg,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日喂3-4Kg。 (四)反情、超期空怀、不发情母猪饲养管理 1 .配种后21天左右用公猪对母猪做返情检查,以后每月做一次妊娠诊断。 2 .妊检空怀情猪放在观察区,及时复配。妊检空怀猪转入配种区要重新建立母猪卡。 3 .每头每日喂料3公斤左右,日喂2次。过肥过瘦的要调整喂料量,膘情恢复正常再配. 4 .超期空怀、不正常发情母猪要集中饲养,每天放公猪进栏追逐10分钟或放运动场公母混群运动,观察发情情况。

后备小母猪怎样饲养后备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小母猪怎样饲养后备母猪饲养管理要 点 猪场每年都要淘汰一些生产繁殖性能衰弱的母猪,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后备小母猪饲养管理就成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具体到如何挑选后备小母猪,引种后的日常饲养要点都是需要重新补充的新知识。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基础母猪? 经过一至二胎检验合格的母猪被称为基础母猪,基础母猪是猪场生产种猪和商品猪的基本条件。后备母猪配种妊娠产仔后,经过产仔、哺育、仔猪发育情况等记录,确认符合要求的才可进入基础母猪群,如果头胎产仔情况不符合要求,可检验第二胎,第二胎符合要求,则进入基础母猪群,不合格母猪作育肥猪处理。

一般商品猪场的基础母猪的年更新率为33%左右,即每年有1/3的种母猪要淘汰,同时,每年增加占基础母猪数1/3的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一般规模化猪场的年更新率为25%-40%,更新率高时,基础母猪的更新速度加快,如果能进行有效的选种,更新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种母猪群的质量;但更新速度快,会使种母猪的培育成本增加,增大了每头仔猪的生产成本。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养好后备母猪,准备好优良的种用体况是养母猪的**步。饲养好后备母猪要纠正两种错误:一是养土母猪,不供给充足的营养,饲养的太瘦,配种时体重过轻,后备猪发育不完全;二是养良种母猪,专供好的吃,养的过肥。这两种错误方法均对母猪以后的生产造成不良影响,采用下面方法进行后备母猪保健饲养可达到优良种用体况:后备母猪保健饲养原则是抓质促进性成熟,抓量促进体成熟,长大杂母猪6月龄体重要达

80~90公斤,8~10月龄达120~140公斤,并形成周期性发情规律。具体按以下操作: 1)充分饲养阶段:20~60公斤是促进后备母猪体格充分发育阶段。 2)限制饲养阶段:后备母猪体重60公斤以后,要控制生长速度。 后备母猪发情鉴定 ⑴压背出现静立反射;⑵耳朵竖立,目光呆滞;⑶外阴红肿,并有粘性液体流出。 做好后备母猪的更新与淘汰 对达9个半月龄从没有发过情的后备母猪必须淘汰;对不符合种用要求的后备母猪及时舍弃;对患病经2个疗程治疗后不见好转的后备母猪要淘汰。同时,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严格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留,要挑选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优良的品种性能,健壮的四肢,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均匀良好,高产母猪的后代。

瘦肉型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瘦肉型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瘦肉型母猪要求的饲养条件较高,不少养殖户往往饲养不好。笔者在瘦肉型猪场实践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养殖户参考。 1.选种与繁殖 ①后备母猪应在批准的种畜场核心群所繁殖的后代中 挑选,种猪要求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符合品种特征,生殖器官发育正常,乳头6 ~ 7对且排列均匀。 ②后备母猪配种年龄为8 ~ 10月龄,体重在100 ~ 110 公斤。由于瘦肉型母猪的发情表现不明显,平时要勤观察。发现母猪阴户由粉红转为紫红,按压其背部表现安定时开始配种。早、晚及次晨各配种一次,每次相隔8 ~ 12小时。利用杂交优势,以三元杂交仔猪作商品猪饲养。 2.饲养与管理 ①配种母猪不能过肥或过瘦,一般每天喂混合精料2 ~ 2.5公斤,日喂2次。日粮营养水平:能量 3.2 ~ 3.1兆卡/公

斤,含粗蛋白质14% ~ 15%,赖氨酸0.68% ~ 0.78%,蛋氨酸加胱氨酸0.32% ~ 0.45%,钙0.85%,磷0.65%。怀孕前期日喂2 ~ 2.5公斤,怀孕后期日喂2.5 ~ 3公斤。母猪体过瘦或过肥都要适当增减喂量,临产前太瘦,哺乳期会掉膘,导致断奶后延长发情时间,或第二次分娩时产崽减少;临产前太肥,影响产后泌乳量,且躯体笨重易压死仔猪,死胎也会增多。 ②将怀孕母猪在产前7 ~ 10天赶进已消毒好的产房,让其熟悉环境,日喂3餐,适当减少日粮,产崽当天停喂饲料。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消毒乳房。用手按压乳头有白色乳汁流出,再过8小时左右即产崽。要做好接产准备。 ③仔猪出生后,把其嘴巴、鼻孔和身上的黏液擦干净,剪断脐带,及时喂给初乳,每头仔猪固定乳头,2 ~ 3天内肌注“牲血素”等铁剂。小猪怕冷,产房应设有保育箱,用250瓦的红外线灯保暖,可用麻袋做垫料。根据生长期适当调节保育箱内的温度,初生至3日龄为32 ~ 30℃,4日龄至1周龄为30 ~ 28℃,2 ~ 4周龄为28 ~ 24℃。 ④过好补料关。仔猪生下7天开始补喂全价乳猪颗粒料,一般喂到21 ~ 28天。任其自由采食,满足其生长发育及长骨骼需要,然后逐渐转喂全价保育仔猪料。“教料”采用添加红糖的方法进行,用适量红糖与乳猪料拌成糊状涂于母猪乳头,小猪适应后逐步减少红糖,仅撒饲料即可。 ⑤抓好泌乳母猪期的喂料。母猪产后8 ~ 10小时仅喂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