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方案

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方案
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方案

生物学课程标准

鹤壁二中张灵枝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中的人等)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圈中的人、健康的生活等)。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种子萌发、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等)。

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转基因技术及克隆技术等)。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健康的生活中传染病及免疫和计划免疫等)。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鹤壁二中张灵枝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生物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生亲手动手操作的物质燃烧的视频和冰糖在热水、冷水中溶解的视频,认识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通过学生的亲自试吃路程视频感受到这些物质为提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在人体内的作用,知道细胞就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组成的,而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进化论学习,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巧妙安排。

二、运用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初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例如在生态系统组成的学习中,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让学生讨论人与其他生物,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爱护生物的情感,特别是“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育活动。

三、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绝不是口号,不是华丽的词句就可以表达的话语。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通过视频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当年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工作、现在陈章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毅然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四、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

类基因组图谱”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发现如果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或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将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技术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掌握,就可能产生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超级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就是人类的灾难。抓住这个主题,教育学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敌视和毁灭。

五、利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合作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六、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是每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是没伤没病。身体健康是前提,心理健康更加关键。于是挖掘健康素材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更加重要。使学生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有利于学生从自身做起关注身体的健康从自身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道德修养,远离垃圾食品、毒品等不洁的生活方式。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种内和种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保护等知识的讲解,渗透人类之间的竞争,人要学会调节心态适应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形成健康的心里,养成良好的行为。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有我们始终奉行将德育放在首位,结合学科特点,坚持德育渗透,才能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