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

程练习题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一元一次方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0127

=+y B.082=+y x C 103=z D.0232=-+x x

2.已知ax = ay ,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 y + 1 = ay - 1 C. ax = - ay - ax = 3 - ay

3.一件商品提价25%后发现销路不是很好,欲恢复原价,则应降价( ) % % C 25% %

4.一列长a 米的队伍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向前行进,队尾一名同学用1分钟从队尾走到队头,这位同学走的路程是( )

A .a 米

B .(a +60)米

C .60a 米

D .(60+2a )米

5.解方程20.250.1x 0.10.030.02

x -+=时,把分母化为整数,得 ( )。 A 、200025101032x x -+= B 、20025100.132x x -+= C 、20.250.10.132

x x -+= D 、20.250.11032

x x -+= 6.把一捆书分给一个课外小组的每位同学,如果每人5本,那么剩4本书,如果每人6本,那么刚好最后一人无书可领, 这捆书的本数是( )

A .10

B .52

C .54

D .56

7.一条山路,某人从山下往山顶走3小时还有1千米才到山顶,若从山顶走到山下只用150分钟,已知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倍,求山下到山顶的路程.设上山速度为x 千米/分钟,则所列方程为( )

A .x -1=5

B .3x +1=50

C .3x -1=

D .180x +1=150

8.某商品的进货价为每件x 元,零售价为每件900元,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商店按零售价的九折让利40元销售,仍可获利10%,则x 为( )

A .约700元

B .约773元

C .约736元

D .约865元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9.若x =-9是方程13

1-=+m x 的解,则m = 。 10.方程456,x 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得x= 。

11.当x = ________时,代数式12

x -与113x +-的值相等. 12.今年母女二人年龄之和是53,已知10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10倍,如果设10年前女儿的年龄为x ,则可将方程 。

13.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_____棵.

三、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计21分)

14.4x -3(20-x)=6x -7(9-x) 15.)12(4

3)]1(31[21+=--x x x

16.43(1)323322x x ??---=???? 17. 2233554--+=+-+x x x x

18.方程23(1)0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

3222

k x k x +--=的解互为倒数,求k 的值。

19.先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问题(1)、(2)

解方程:|x+3|=2

解:①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x+3=2,解得x=-1; ②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x+3=-2,解得x=-5 ③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x=-5

(1)解方程:|3x-2|-4=0

(2)探究:当b为何值时,方程|x-2|=b+1 ①无解;②只有一个解;③有两个解.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4x2n-5+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

2.若x=-1是方程2x-3a=7的解,则a=_______.

3.当x=______时,代数式 x-1和的值互为相反数.

4.已知x的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5.在方程4x+3y=1中,用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为().

A.0 B.1 C.-2 D.-

10.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A.有一个解是6 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 D.有无数个解

11.若方程2ax-3=5x+b无解,则a,b应满足().

A.a≠ ,b≠3 B.a= ,b=-3

C.a≠ ,b=-3 D.a= ,b≠-3

12.把方程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A.10分 B.15分 C.20分 D.30分

14.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A.增加10% B.减少10% C.不增也不减 D.减少1%

15.在梯形面积公式S= (a+b)h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 ?)厘米.

A.1 B.5 C.3 D.4

16.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 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17.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场.

A.3 B.4 C.5 D.6

1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1-的倒数是____;3 2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5、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ο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____.οC 6、计算:.______)1()1(101100=-+- 7、平方得4 1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8、+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3 (a + b) 3-cd =__________。 1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1+n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0-11a b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a a -= B .33)(a a -=; C .|| 22a a -=- D .|| 33a a = 1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 ) A.0,0a b >> ;B.0,0a b << ;C.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和绝对值较小 18、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x 2 B.|-x+1| C.(-x)2+2 D.-x 2+1 19、算式(-34 3)×4可以化为() (A )-3×4-43×4 (B )-3×4+3 (C )-3×4+4 3×4 (D )-3×3-3 20、小明近期几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第一次85分,第二次比第一次高8分,第三次比第二次低12分,第四次又比第三次高10分.那么小明第四次测验的成绩是…………() A 、90分 B 、75分 C 、91分 D 、81分 21、一家商店一月份把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60%出售,到三月份再声称以8折(80%)大拍卖,那么该商品三月份的价格比进货价………………………………………()

初一数学上册计算题及答案

[-18]+29+[-52]+60= 19 [-3]+[-2]+[-1]+0+1+2= -3 [-301]+125+301+[-75]= 50 [-1]+[-1/2]+3/4+[-1/4]= -1 [-7/2]+5/6+[-0.5]+4/5+19/6= 1.25 [-26.54]+[-6.14]+18.54+6.14= -8 1.125+[-17/5]+[-1/8]+[-0.6]= -3 [-98+76+(-87)]*23[56+(-75)-(7)]-(8+4+3) 5+21*8/2-6-59 68/21-8-11*8+61 -2/9-7/9-56 4.6-(-3/4+1.6-4-3/4) 1/2+3+5/6-7/12 [2/3-4-1/4*(-0.4)]/1/3+2 22+(-4)+(-2)+4*3 -2*8-8*1/2+8/1/8 (2/3+1/2)/(-1/12)*(-12) (-28)/(-6+4)+(-1) 2/(-2)+0/7-(-8)*(-2) (1/4-5/6+1/3+2/3)/1/2 18-6/(-3)*(-2) (5+3/8*8/30/(-2)-3 (-84)/2*(-3)/(-6) 1/2*(-4/15)/2/3 -3x+2y-5x-7y 1、我国研制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它的峰值计算速度达到 403,200,000,000次/秒,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 ) A. 4032×108 B. 403.2×109 C. 4.032×1011 D. 0.4032×1012 2、下面四个图形每个都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3、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A.-1和- 4+(-3) B. |-3|和-(-3) C. 3x2-2x=x D. 2x+3x=5x2 4.巴黎与北京的时差是-7(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早的时数),若北京时间是7月2日14:00 时整,则巴黎时间是()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及判断

课题 5.2.1平行线授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理解平行线的 意义,了解同一平面 内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 公理及其推论的内 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 画图,会用直尺和三 角板画平行线. 数学思考 能从模型的操 作及实际生活中抽 象出平行线的概念.问题解决 能过一点画出 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情感态度 通过对几何模 型的操作,培养学生 的直觉思维和创造 性思维,使学生获得 成就感. 教学 重点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教学 难点 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授课 类型 新授课课时教具三线相交模型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多媒体展示) 如图5-2-4,观察生活中的图 片. 图5-2-4 思考:图中的游泳池中的分道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 情景引入新课,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线、铁轨、操场上跑道中的分道 线会不会出现交点?在位置上 给人怎样的感觉? (续表)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探究平行线的特点 平行线的特点:(1)在同一平面且不相交;(2)直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如图5-2-5所示的两条直线a,b互相平行,记作“a∥b”, 读作a平行于b. 图5-2-5 问题: (1)平行线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即无交 点))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探究2】平行线的画法 先由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并示范平行线的画法. 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如图5-2-6) 图5-2-6 学生自己练习试一试. 【探究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学生在了解平行线画法的基础上,继续练习: 过已知点P作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 图5-2-7 提问:经过点P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平行? 师生总结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注意:正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 “有”表明存在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表明与已 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是唯一的. 【探究4】平行线基本事实推论 在【探究3】的基础上,另找一点B,继续让学生自己画出与 直线l平行的直线. 1.通过对平行 线画法的讲解,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动手动脑 的能力,在独立 练习中体会手 脑结合的乐趣. 2.以画平行线 为线索,循序渐 进,一步一步让 学生自己归纳 出平行线的基 本事实及推论.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00道计算题及练习题

初一数学上册计算题(400道题) (1)()2 2--= (2)3 112?? ??? -= (3)()9 1- = (4)()4 2-- = (5)() 2003 1-= (6)()2 3 32-+-= (7)()3 3131-?--= (8)()2 2 33-÷- = (9))2()3(3 2-?-= (10)22)2 1(3-÷-= (11)()()3 322222+-+-- (12)235(4)0.25(5)(4)8??-?--?-?- ??? (13)()342 55414-÷-??? ??-÷ (14)()?? ? ??-÷----7213222 46 (15)()()()3 3 2 20132-?+-÷--- (16) [] 24)3(26 1 1--?- - (17)])3(2[)]215.01(1[2--??-- (18) (19)()()()3 3220132-?+-÷--- (20)2 2)2(3---; (21)]2)33()4[()10(2 2 2 ?+--+-; (22)])2(2[3 1 )5.01()1(24--??---; 332222()(3)(3) 33 ÷--+-

(23)9 4 )211(42415.0322?-----+-; (24)20022003)2()2(-+-; (25))2()3(]2)4[(3)2(223-÷--+-?--; (26)20042009 4)25.0(?-. (27)()025242313 2.?--÷-?? ???+?????? ?? (28)()()----?-221410222 (29)()()()-?÷-+-?? ? ? ??-÷-312031331223 2 325.. (30)()()()-?? ????-?-?-212052832. (31) (32)(56)(79)--- (33)(3)(9)(8)(5)-?---?- (34)3515()26 ÷-+ (35)5231591736342 --+- (36)()()22431)4(2-+-?--- (37)4 11)8()54 ()4()125.0(25?-?-?-?-? 3 3182(4)8 -÷--

初中七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

17.计算:(1) (-5)×2+20÷(-4) (2) -32-[-5+(10-0.6÷5 3)÷(-3)2] 18.解方程:(1) 7x -8=5x +4 (2) 163 23221-?=+-b b b 19.先化简,后求值:2(x 2y +xy )-3(x 2y -xy )-4x 2y ,其中x =1,y =-1 2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3,n 在有理数王国里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求)()()(201322012 d c b a n cd m m b a ++++-++的值 17.(16分) 计算:(1)-17-(-23)+(-13)-(+23) (2) 12)1216143(?-- (3)2 20122013)2()41(4-÷?

(4)21(14---)2×35--÷(2 1-)3. 18.计算(8分)(1)(2a -1)+2(1-a ); (2)3 (3x +2)- 2(3+x ). 19.(6分) 解方程:(1)13)12(3-=-x x (2)231 221=--+x x 20.(6分)先化简.再求值. -2(ab -a 2)-3ab -1+(6ab -2a 2),其中a =1,b =-1. 19. 152 18()263 ?-+ 20. 2 232)(--- 21. 431 (1)(1)3(22)2 -+-÷?- 22. 744-+-x x 四.解下列方程(每题5分,共15分). 23. 5x 3-= 24. 5476-=-x x 25. 212 132 x x -+=+

五.先化简,再求值(本题6分) 26.222225(3)(3)2a b ab ab a b ab --++,其中2 1=a ,3b =. 19计算(1). 5)4()16(12--+-- (2). 21119 41836???? --+÷- ? ????? (3) (4).42 1 1(10.5)2(3)3??---??--?? (4) )32(4)8(2 222-+--+-xy y x y x xy (5) 5ab 2-[a 2b +2(a 2b -3ab 2)] 21(8分)先化简求值:()()2221234,,1 2 x y xy x y xy x y x y +---==-其中 9221441254-????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定义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 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 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自己的识图的能力. 通过观察剪刀剪纸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体会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 的角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P2~P3,看看课本中是怎样对这些角进行分类和定义的。并进一步思考这些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最后将你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运用,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计算题. ●课本助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吧!) 1、回忆:①两个角的和是,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②同角或的补 角. 2、观察: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 刀刃之间的角度也相应。我们把剪刀的两个把手抽象为两 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3、思考: ①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 在形成的四个角(∠1,∠2,∠3,∠4)中,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对角。它们是 . ②观察这些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 ③分别测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完成教材中2页表格 4、总结:邻补角、对顶角定义 ①邻补角:有一条,另一边互为的两个角互为; ②对顶角:有一个,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 ●探究讨论(围绕问题互学、讨论、探究吧!)

探究一: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探究二: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1+∠2 = ,∠2+∠3 = 。(邻补角定义) ∴∠1=180°- ,∠3 =180°- (等式性质) ∴∠1=∠3 (等量代换) 或者∵∠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 =∠3(同角的补角相等). ●尝试练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2 12 122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O F E D C B A (1) (2) (3) 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 ?的度数 为( ) A.62° B.118° C.72° D.59° 4.如图3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知识梳理(能掌握这些知识点吗?) 1、邻补角的定义:有一条 ,另一边互为 的两个角互为 ; 2、对顶角的定义:有一个 ,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 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 . 3、邻补角的性质: ; 4、对顶角的性质: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 加法练习题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2 有理数的加法练习题(一) 1.如果规定存款为正,取款为负,请根据李明同学的存取款情况填空: ①一月份先存入10元,后又存入30元,两次合计存人 元,就是(+10)+(+30)= ②三月份先存人25元,后取出10元,两次合计存人 元,就是(+25)+(-10)= 2.计算:(1)?? ? ??-+??? ??-3121; (2)(—)+; (3)314+(—56 1 ); (4)(—561 )+0; (5)(+251)+(—); (6)(—15 2 )+ (+); (7)(—6)+8+(—4)+12; (8) 3 1 73312741++??? ??-+ (9)+(—++(—+; (10)9+(—7)+10+(—3)+(—9);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127()65()411()310(-++-+ (2) 75.9)219 ()29()5.0(+-++- (3) )539 ()518()23()52()21(++++-+- (4))4.2()6.0()2.1()8(-+-+-+- (5) ) 37 (75.0)27()43()34()5.3(-++++-+-+- 3、用算式表示:温度由—5℃上升8℃后所达到的温度. 4、有5筐菜,以每筐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 +3,-6,-4,+2,-1,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5. 一天下午要测量一次血压,下表是该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血压变化情况,该病人上个星期日的血压为160单位,血压的变化与前一天比较:

初一100道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1.25×(8+10) =1.25×8+1.25×10 =10+12.5=22.5 9123-(123+8.8) =9123-123-8.8 =9000-8.8 =8991.2 1.24×8.3+8.3×1.76 =8.3×(1.24+1.76) =8.3×3=24.9 9999×1001 =9999×(1000+1) =9999×1000+9999×1 =10008999 14.8×6.3-6.3×6.5+8.3×3.7 =(14.8-6.5)×6.3+8.3×3.7 =8.3×6.3+8.3×3.7 8.3×(6.3+3.7) =8.3×10 =83 1.24+0.78+8.76 =(1.24+8.76)+0.78 =10+0.78 =10.78 933-157-43 =933-(157+43) =933-200 =733 4821-998 =4821-1000+2 =3823 I32×125×25 =4×8×125×25 =(4×25)×(8×125) =100×1000 =100000 9048÷268 =(2600+2600+2600+1248)÷26 =2600÷26+2600÷26+2600÷26+1248÷269 =100+100+100+48 =348 2881÷43 =(1290+1591)÷434

=1290÷43+1591÷43 =30+37 3.2×42.3×3.75-12.5×0.423×16 =3.2×42.3×3.75-1.25×42.3×1.6 =42.3×(3.2×3.75-1.25×1.6) =42.3×(4×0.8×3.75-1.25×4×0.4) =42.3×(4×0.4×2×3.75-1.25×4×0.4) =42.3×(4x0.4x7.5-1.25x4x0.4) =42.3×[4×0.4×(7.5-1.25)] =42.3×[4×0.4×6.25] =42.3×(4×2.5) =4237 1.8+18÷1.5-0.5×0.3 =1.8+12-0.15 =13.8-0.15 =13.65 6.5×8+3.5×8-47 =52+28-47 =80-47 (80-9.8)×5分之2-1.32 =70.2X2/5-1.32 =28.08-1.32 =26.76 8×7分之4÷[1÷(3.2-2.95)] =8×4/7÷[1÷0.25] =8×4/7÷4 =8/7 2700×(506-499)÷900 =2700×7÷900 =18900÷900 =21 33.02-(148.4-90.85)÷2.5 =33.02-57.55÷2.5 =33.02-23.02 =10 (1÷1-1)÷5.1 =(1-1)÷5.1 =0÷5.1 =0 18.1+(3-0.299÷0.23)×1 =18.1+1.7×1 =18.1+1.7 =19.8 [-18]+29+[-52]+60= 19

初一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计算题及答案1.25×(8+10) =1.25×8+1.25×10 =10+12.5=22.5 9123-(123+8.8) =9123-123-8.8 =9000-8.8 =8991.2 1.24×8.3+8.3×1.76 =8.3×(1.24+1.76) =8.3×3=24.9 9999×1001 =9999×(1000+1) =9999×1000+9999×1 =10008999 14.8×6.3-6.3×6.5+8.3×3.7 =(14.8-6.5)×6.3+8.3×3.7 =8.3×6.3+8.3×3.7 8.3×(6.3+3.7) =8.3×10 =83 1.24+0.78+8.76

=(1.24+8.76)+0.78 =10+0.78 =10.78 933-157-43 =933-(157+43) =933-200 =733 4821-998 =4821-1000+2 =3823 I32×125×25 =4×8×125×25 =(4×25)×(8×125) =100×1000 =100000 9048÷268 =(2600+2600+2600+1248)÷26 =2600÷26+2600÷26+2600÷26+1248÷269 =100+100+100+48 =348 2881÷43 =(1290+1591)÷434

=1290÷43+1591÷43 =30+37 3.2×42.3×3.75-12.5×0.423×16 =3.2×42.3×3.75-1.25×42.3×1.6 =42.3×(3.2×3.75-1.25×1.6) =42.3×(4×0.8×3.75-1.25×4×0.4) =42.3×(4×0.4×2×3.75-1.25×4×0.4) =42.3×(4x0.4x7.5-1.25x4x0.4) =42.3×[4×0.4×(7.5-1.25)] =42.3×[4×0.4×6.25] =42.3×(4×2.5) =4237 1.8+18÷1.5-0.5×0.3 =1.8+12-0.15 =13.8-0.15 =13.65 6.5×8+3.5×8-47 =52+28-47 =80-47 (80-9.8)×5分之2-1.32 =70.2X2/5-1.32 =28.08-1.32

2018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测试题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 ⊥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 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 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 线平行. A.①B.②③ C.④D.②和④ 5、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 ∠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 D.北偏西60 7.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8.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 9.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七年级数学计算题汇总

第六章《实数》计算题 1.计算: (1)||+|﹣1|﹣|3|(2)﹣++. 2.计算:﹣|2﹣|﹣. 3.(1)计算:++(2)(x﹣1)2=. 4.计算:﹣32+|﹣3|+. 5.计算+|3﹣|+﹣. 6.计算:+|﹣2|++(﹣1)2015. 7.计算:(﹣1)2015++|1﹣|﹣. 8.解方程(1)5x3=﹣40(2)4(x﹣1)2=9. 9.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①4x2=25②27(x﹣1)3﹣8=0. 10.求下列各式中的x(1)4x2=81;(2)(2x+10)3=﹣27.11.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x+1)2﹣3=0;(2)3x3+4=﹣20.12.计算(1)+()2+(2)+﹣|1﹣| 13.计算题:. 14.计算(1)+﹣;(2)+|﹣1|﹣(+1).15.. 16.计算: (1)(﹣)2﹣﹣+﹣|﹣6| (2)|1﹣|+|﹣|+|﹣2|. (3)4(x+3)2﹣16=0 (4)27(x﹣3)3=﹣8. 17.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3,0,,,,﹣,,,||,,,,… 整数{ };

分数;{ }; 正数{ }; 负数{ }; 有理数{ }; 无理数{ }. 18.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7,,,0,,,,π,… ①有理数集合{ …} ②无理数集合{ …} ③负实数集合{ …}.19.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10,,﹣,0,﹣(﹣3),2.…,42,﹣2π,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20.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 ﹣5,|﹣|,0,﹣,,﹣12,…,+,﹣30%, ﹣(﹣6),﹣ 正有理数集合:{ …} 非正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2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7,0,,﹣22,﹣…,,+9,…,+10%,﹣2π. 无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初一数学实数计算题附答案

初一数学实数计算题附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数计算题练习 1 = 2 .= = = = = = = = 10. = = = 13. = 14. ( )2013 1 1 2 +- = 15. = = 17. ( ( -= = 2

= = 2 = = 24 )4= 25. = - = = = = 2 1 2 ?? -= ? ?? 31. ( )() 20130 312014 -+-? = 1 12014 2 ?? -= ? ?? 33. 31 22 = 1 16 += = 36. 21 += 3

= += 2 4 3 ÷?= 13 += + = 3 = 43. ()3 211250 x--= 44. ()2 4190 x--= 45. 41 x-= 46. ()361 121 64 x +-= 47. ()3 20.1 x+= 2 = 49. 3 3 26 4 x-= 50. () 2 2110 x+= 51. 2322 x= 52. ()3 0.70.027 x-= 53. 3 2540 x-= 54. 3 98 1 27 x+=- 55. ()29 21 8 x-= 实数计算题答案: 1. 1 4 7 2.3- 3. 9 4. 4 5 5. 0.2 6. 0.8 7. 2 8. 2 3 - 9. 1 10. 3 2 - 11. 2 12. 11 24 - 13. 2 14. 4

5 -21. 133- 22. 60.15- 24. -1 25. 4 26. 325 27. 323 28. 2.2 29. 125 34. -3 35. 144 36. 1- 39. 5 40. 241. 1 26- 42. 5x =± 43. 3x = 44. 122x =,12x =- 45. 3x =+ 5x =-46. 1 8x = 47. 1950x = 48. 13x = 49. 32x = 50. 2x =± 51. 18x =± 52. 1 4x = 53. 3x = 54. 5 3x =- 55. 314x =,1 4x =

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1、若∠AOB=650 15’,则它的余角是_________,它的补角是________. 2、若∠α与∠β是对顶角,且∠α+∠β=1200 ,则∠α= ,∠β= 3、如图3, 和 相交, 和 是______角, 和 是______角, 和 是______角, 和 是______角.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六题 第七题 4、如图4:已知: ,则 5、如图5:已知: , 则 6、如图6, 则 . 7、如图7图①,如果∠ = ∠ ,可得AD ∥BC ,你的根据是 。 8、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这个角是________. 9、因修筑公路需要在某处开凿一条隧道,为了加 快进度,决定在如图9所示的A 、B 两处同时开工.如果在A 地测得隧道方向为北偏东620 ,那么在B 地应按 方向施工,就能保证隧道准确接通.10、如图10,CO ⊥AO ,DO ⊥BO ,∠BOC=300 ,则∠AOD= 度 二、选择题1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A .同位角必相等 B .内错角必相等 C .同旁内角必互补 D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12、如图, 与 是对顶角的为( ) 第九题 第十题 13、如图13,直线a,b 都与c 相交,由下列条件能推出 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9题 14、如图14,下列条件中能判定 的是( ) A . B . C . D . 15、如图15,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6、如图16,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 ∴ 17、如图17,由已知条件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由 ,可推出 B .由 ,可推出 C .由 ,可推出 D .由 ,可推出 18、下列角的平分线中,互相垂直的是( ) A .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B .平行线的同位角的平分线 C .平行线的内错角的平分线 D . 对顶角的平分线 19、如图19,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1+∠2+∠3=( ) A 、360° B 、180° C 、120° D 、90° 20、如图20,AB//CD ,BC//DE ,则∠B+∠D 的值为( ) 第二十题 A.90° B.150° C.180° D. 以上都不对 B A C D O 3 1 2

(完整word)初一数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1、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 a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3 a bc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37 x y π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3xy z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3 2 5x y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 3 x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3、如果1 2b x -是一个关于x 的3次单项式,则b=________ 变式1:若1 6 m ab --是一个4次单项式,则m=_____ 变式2:已知2 8m x y -是一个6次单项式,求210m -+的值。 4、写出一个三次单项式______________ ,它的系数是________,(答案不唯一) 变式1、写一个系数为3,含有两个字母a ,b 的四次单项式_______________ 5、根据题意列式,并写出所列式子的系数、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 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a ,高为h 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 ,高是h ,它的体积________ ; (4)、产量由m 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____ 千克; (5)、一台电视机原价a 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 元; (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宽是a ,这个长方形面积是 6、写出下列各个多项式的项几和次数 1222--+-xz xy yz x 有__ 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数是___ ; 7 7y x +有___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数是___ ; 122++x x 有___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数是__ ; 173252223-+-b a ab b a 有___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数是___ 2、多项式3(5)2m x n x +--是关于x 的二次二项式,则m=_____;n=______; 变式1、已知关于x 的多项式()2 23a x ax --+中x 的一次项系数为2,求这个多项式。

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计算题

精品文档计算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 B . C . D . 2.a,b 的关系如图,化简:﹣+|b+a﹣1|得() A.1 B.1﹣2b﹣2a C.2a﹣2b+1 D.2a+2b﹣1 3.若a<0,b>0,|a|>|b|,则a+b的值() A.是负数B.是正数C.不是正数D.符号不确定 4.当a>b时,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a+3>b+3 B.a﹣3>b﹣3 C.3a>3b D .﹣>﹣ 5.已知,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 A.k=0 B .C .D . 6.化简1﹣|1﹣|的结果是() A .﹣B.2﹣C .D.2+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若7<x<8,化简|x﹣7|+|x﹣8|=. 8.化简或计算: (1)=;(2)||=. 9.在方程2x+4y=7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 1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其外角和2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11.对某班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单位:厘米),频数分布表中165.5到170.5,这一组的学生人数是12,频率为0.2,则该班有名同学. 12.x的3倍不>1,用不等式表示是.(直接表示,无需化简) 三.解答题(共28小题) 13.解方程组:

(1)(2).精品文档 14.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5.解方程. (1)5(x﹣3)+3(2﹣x)=7(x﹣5); (2). 16.化简并求值:5x﹣[x﹣1﹣2(3x﹣4)﹣2],其中. 17.4x﹣3(20﹣x)=6x﹣7(9﹣x) 18. . 19. 20.解方程:x﹣=﹣. 21.x﹣3=﹣x﹣4. 22.解方程组 23.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24.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

、判断题(每道小题 2分共 10分 ) 1. 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2. 3x=x?x?x() 3. 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变.() 4. 在一个长方体中,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7.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0分米.() 5.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 () 二、单选题(每道小题 2分共 10分 ) 1. 53= [] A.5×3 B.5+5+5 C.5×5×5 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是1分米,它的6个面的总面积是[] A.6平方分米 B.4平方分米 C.12平方分米. 3. 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17[]. A.立方米 B.立方厘米 C.立方分米 4. 一个长方体体积是100立方厘米,现知它的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 [] A.8厘米 B.5厘米 C.5平方厘米 5.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8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A.45厘米 B.30厘米 C.90厘米 三、填空题(第1小题 2分, 2-6每题 4分, 第7小题 8分, 第8小题 12分, 共 42分) 1. 一种水箱最多可装水120升,我们说这个水箱的()是120升. 2. 300厘米=()分米45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3. 9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 一个长方体的横截面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长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 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5.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初一100道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9000-8.8 =8991.2 1.24 X 8.3+8.3 X 1.76 =8.3X( 1.24+1.76) =8.3X 3=24.9 9999X1001 =9999X( 1000+1 ) =9999X 1000+9999 X 1 =10008999 14.8 X 6.3-6.3 X 6.5+ 8.3 X 3.7 =(14.8-6.5)X 6.3 + 8.3X 3.7 =8.3X 6.3+8.3 X 3.7 8.3 X( 6.3+ 3.7) =8.3X 10 =83 1.24+0.78+8.76 =(1.24+8.76) +0.78 =10+0.78 =10.78 933-157-43 =933- (157+43) =933-200 =733 9048 - 268 =(2600+2600+2600+1248)- 26 =2600 - 26+2600 - 26+2600 - 26+1248 - 269 =100+100+100+48 =348 2881 - 43 =(1290+1591)- 434 =1290-43+1591 -

=30+37 3.2 X 42.3 X 3.75-12.5 X 0.423 X 16 =3.2X 42.3 X 3.75-1.25X 42.3 X 1.6 =42.3 X (3.2 X 3.75-1.25 X 1.6) =42.3 X (4 X 0.8 X 3.75-1.25 X 4 X 0.4) =42.3X (4 X 0.4 X 2X 3.75-1.25 X 4X 0.4) =42.3 X (4x0.4x7.5-1.25x4x0.4) =42.3 X [4 X 0.4 X (7.5-1.25)] =42.3 X [4 X 0.4 X 6.25] =42.3 X (4 X 2.5) =4237 1.8+18- 1.5-0.5 X 0.3 =1.8+12-0.15 =13.8-0.15 =13.65 6.5 X 8+3.5X 8-47 =52+28-47 =80-47 (80-9.8) X 5 分之2-1.32 =70.2X2/5-1.32 =28.08-1.32 =21 33.02 —( 148.4 —90.85)- 2.5 =33.02- 57.55 - 2.5 =33.02—23.02 =10 (1 - 1 —1)- 5.1 =(1 —1)- 5.1 =0- 5.1 =0 18.1 +( 3—0.299 - 0.23)X 1 =18.1 + 1.7 X 1 =18.1 + 1.7 =19.8 [-18]+29+[-52]+60= 19 [-3]+[-2]+[-1]+0+1+2= -3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的表示方法》

平行线教学设计 柳科九年制学校王智龙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 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认识平行线。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迁移导入: 出示课件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平行线的知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平行现象,同学们自己找找。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1.出示书中三幅情景图,观察图片,让学生找出每幅图中的直线。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图形中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吗? 学生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教师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第一个图形两条直线是相交叉的,第二个图形没有交叉。 2.讨论第三个图形的情况 提问:这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呢? 指名学生回答,可能说相交,也可能会说没有相交,教师引导学生从直线是 无限长这一特点来考虑。 总结得出:它们是相交的。 3.对比后两个图形 提问:第二个图形也是由直线组成的,它与每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让学生发现,每二个图形即使画得无限长,也不会相交。 4.分类、总结平行线概念 引导学生把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分为相交与不相交 讲解概念并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 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5.举例说明平行线(或线段) 学生观察教室情景,找出相交与不相交的情形,学生举例,老师提醒学生注 意,是物体的边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