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课程论文

农业机械学课程论文
农业机械学课程论文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论文

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Present Situations and Prospect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No- tillage Planter

学生姓名:刘东昌

学生学号:2007307200460

学生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黄海东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二○一○年五月

摘要................................................................... ..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1 引言 (3)

2 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3)

2.1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3)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特点和意义 (4)

2.3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4)

2.3.1起源 (4)

2.3.2国外发展概况 (4)

2.3.3国内发展概况 (4)

3保护性耕作对免耕播种机的要求 .............................................. .5 4.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5

4.1 国外免耕播种机的现状................................................ .5 4.2 国内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6)

4.2.1 玉米免耕播种机................................................ .6

4.2.2 小麦免耕播种机................................................ .6

4.3 我国免耕播种机存在的问题............................................ .6

5.发展前景.................................................................. .7

6.参考文献 (7)

7.致谢 (8)

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和人口膨胀的巨大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能减少土壤风蚀与水蚀,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少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播种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为此,通过对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背景和意义的分析,论述了目前我国免耕播种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免耕播种机的发展前景,指出了免耕播种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农业工程;保护性耕作;综述;免耕播种机;发展

Present Situations and Prospect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No- tillage Planter

Abstract:Human being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today on global warming,resources shortage,land degradation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CT(conservation tillage)should have big help to reply the challenge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forward.Conseivation tillage Can reduce wind and water erosion on soil,reduce cultivated frequency and soil compactedness,protect and improve soil structure,then improve seeding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crop yiel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thod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Hence,through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ve cultivation ,this paper states present situation of no-tillage planter and its defects,and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china.

Key word: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nservation tillage; summary; no-tillage planter;development

1 引言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大多数作业必须由机械完成,其所用机具种类比传统耕作机具少,但主要机具的结构和性能一般比传统机具复杂且要求高,特别是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免耕播种机质量的好坏是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决定性因素。

2 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2.1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一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这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措施,如免耕、少耕、坡耕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以及旱地在非耕不可情况下的防风蚀耕作等。二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与作物残茬覆盖、秸秆覆盖、地

膜覆盖等相结合的覆盖耕作。三是保护性作物种植,即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作、混作、套作、复种、插种等技术构建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农田的覆盖度和覆盖时间,防止土壤水蚀风蚀。目前我国实施的坡耕地、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应用面积最大、效果最好、以种植保护性作物为主的农林结合、农牧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四是保护性工程措施,如山坡地水平梯田建造及耕作方法、沙地衬膜种植法。五是农田防护林网和防风屏障的建植等。保护性耕作的功能是使农田土壤不受侵蚀,保持土层稳定的结构状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核心是建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并可节本增效。目的是实现农作物的持续稳产高产。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特点[2]和意义

1)由于地表土层松动减少,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覆盖的残茬还防能止水分蒸发,同时又是有机质的来源。

2) 减少耕作次数,大大降低耕作机组对耕作层的压实程度;保持了适当的空隙度,可减少土壤内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能持续供给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良好的蓄水保肥的性能。

3) 由于机组进地次数的减少,大大降低了耕作成本和劳动强度。

4) 防止风蚀和扬沙,解决农田冬春裸露易起沙的问题,对治理沙尘暴有明显作用,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3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2.3.1起源[3]

19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并采用机械化耕耙播种。由于连年翻耕,植被被破坏,土壤遭退化,导致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仅1935年美国就毁掉300万hm2耕地,冬小麦减产510万t。“黑风暴”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保水新方法的探索。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2.3.2国外发展概况

目前保护性耕作面积占耕地面积60%以上的国家主要在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等)、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和澳洲(澳大利亚等),欧洲保护性耕作面积占15%左右。亚洲、非洲和前苏联国家保护性耕作面积相对较少。

2.3.3国内发展概况[4~8]

我国干旱及半干旱耕地面积占52.5%,遍及北方16个省市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着土壤贫瘠、产量低、农民生活贫困和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两大问题。需要既保护环境又增产增收的耕作技术。华北一年两熟灌溉区存在着作业成本高、地下水严重超采、能源消耗大以及焚烧秸秆等资源可持续的问题。需要既保持高产,又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和大气污染的可持续耕作技术。主要发展过程如下:

1)试验阶段(1991~1999年)

1991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机局等合作,开始了机械化保护

性耕作系统试验。先后在山西、河北建立了一批试验区、测试区。试验设计了不同耕作和不同覆盖的处理。经过8年试验,证明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北方是适用的,可行的。筛选出了一批技术模式,开发出多种轻型保护性耕作机具。

2)试验示范阶段(1999--2004年)

1999年,开始在河北、辽宁、内蒙古、甘肃、陕西等一年一熟地区试验示范。

2000年,开始在河北一年两熟地区系统试验。

2002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建设”项目启动。当年在12个省区建立38个示范县。保护性耕作进入政府推动阶段。

3)示范推广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发展保护性耕作上升为国家政策。

2007年,在北方15个省市区共建立国家级示范县173个、省市级示范县328个,示范推广面积204万公顷,应用免耕播种机8万多台。农业部计划2010年保护性耕作面积推广到400万公顷。

3.保护性耕作对免耕播种机的要求

农作技术与农作机具是农业生产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范畴,前者是后者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并依赖后者而实现,后者为前者的实现而创制并能促进前者的发展。同样,保护性耕作的大多数作业必须由机械完成,其所用机具种类比传统耕作机具少,但主要机具的结构和性能一般比传统机具复杂且要求高,特别是免耕播种机( 又称免耕覆盖播种机、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 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质量的好坏是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决定性因素,故保护性耕作对免耕播种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9]:

1) 播种机必须具备良好的清草排堵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止残茬和秸秆对机器的堵塞,在不利的条件下播种时田间通过性能良好。

2) 开沟器应具有良好的破茬入土功能。免耕地面较坚硬又有作物残茬,故要求开沟器入土能力强,开出利于种子和根系生长发育的种沟,沟形应利于种子发芽,动土少,利于保墒。

3) 覆土镇压装置性能良好,利于将湿土覆盖在种子上,并压实避免跑墒,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4) 地面仿形功能良好。由于保护性耕作地表平整性比传统耕作差,地表不平度增加,为保证播深一致,播种机必须具备地面仿形功能。

4.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4.1 国外免耕播种机的现状[10]

国外农场土地面积一般较大,拖拉机的功率也较大,免耕播种机一般都是牵引式的开沟器,多个开沟器间隔大,机器又宽又重,土壤工作部件复杂一次可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属联合作业机。如:美国的USDA型澳大利亚的KMC 型免耕播种机性能都比较优良。John Deer 的免耕施肥播种机械较多,如1820型锄铲式气力播种机、1890 和1895 型圆盘式免耕气力播种机,均可与1910 型种肥车配套使用,适合麦类豆类油菜等作物施肥播种;1750,1760,1770 和1780 型免耕精量播种机,适合玉米大豆等作物精量播种。这些Deer 系列机械机架坚固,与地面间距比较大,同时选用波纹圆盘切割秸秆残茬,机械通过性能良好,可靠性强,适应高速、宽幅作业。

但国外免耕播种机一般机具大、施肥量少、机具转弯半径大、机构复杂且价格昂贵,不适合我国国情。

4.2 国内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4.2.1 玉米免耕播种机[11~13]

1996年,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和山西省农机局共同研制的2BMFY-4 型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能在玉米整秆覆盖情况下进行作业。显著特点是具有防堵装置,保证在有大量秸秆覆盖的条件下有良好的通过性,确保播种质量。其行距株距和施肥量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用途广泛。更换不同的排种盘,可精播玉米、大豆、棉花向日葵等作物,一次完成破土灭茬开沟下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作业。

1998年,山西省新绛机械厂生产的2BGM-3 型和河北省无极县机电厂生产的2BY-3 型小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均采用整体式种肥侧位分施方式和锄铲式开沟器开沟器,幅宽较大阻力也较大,入土能力强种,肥间距比较小。

2000年,新疆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研制了2BCM-6 型茬地免耕播种机,采用三点悬挂式配套动力40.6kW ,工作部件入土性能好,防堵能力强。其优点是既能实现整机仿形,又能实现各工作部件的单体仿形,仿形范围大,以确保播深稳定一致;不足之处是覆土性能较差,开沟深度和宽度有待加大,开沟排种器易滑行。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BMF-4C 轮齿拨草式玉米免耕播种机,采用垂直切草盘+轮齿式拨草器,排堵能力强,且土壤搅动量小;尖角铲式开沟器开出的沟形窄,入土性能好,可自动回土,结构简单;肥种垂直分施,间距在5cm 以上,满足大施肥量且不烧伤种子的要求。该机采用平行四边形单体仿形,改善了播深均匀性,适于一年一熟玉米种植区使用。

4.2.2 小麦免耕播种机[14~16]

1996年,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和山西省农机局共同研制的2BMFF-9 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采用了尖角开沟器,种肥垂直分施,播种后种沟自动合拢,不用覆土,最大程度地减少晾晒时间,是一种抗旱抢种和保全苗的理想播种机。该机能一次完成破土、开沟、播种、施肥和镇压等作业,通过性良好,基本上无堵塞现象,排种深浅一致。

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BMF-6 型小麦免耕播种机与11k~13.3kW 小型拖拉机,配套采用双排梁结构,同一排梁上的开沟器间距达到30~40cm,增加了梁之间的距离;种肥采用同一个开沟器,较好地解决了防堵和种肥分施问题。目前该种机型已在一年一熟地区的小麦和莜麦等免耕播种中大量采用。

2BMFS-5/10 型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是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机局等单位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成果。该机采用加装旋转刀具的种肥开沟器,可在直立玉米秸秆或秸秆粉碎还田地免耕播种小麦。同时也可在高麦茬地播种玉米,其秸秆切碎能力和防堵塞能力强,种肥开沟器沿前进方向向后排列,减少开沟器壅堵,提高了机具的田间通过性。

4.3 我国免耕播种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免耕播种机机组进地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撒药、覆土、镇压等作业,在作业全部生长过程中,除采用除草剂控制杂草外,不再进行任何田间作业,直至收获。它与普通播种机的不同之处在与工作条件恶劣,工作难度大。我国免耕播种机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工作效率低,工作速度与国外机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工作效果不理想,由于有些工作部件不完善,影响工作质量;最

后是推广力度较低,免耕播种机应用及销售与其近一步研制是相关的。

5.发展前景

经过10多年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证明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北方是适用、可行的,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本增收的综合效益。保护性耕作的适应范围广。特别适合土壤侵蚀严重、干旱缺水、资源消耗大的地区。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下起步的,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引导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部已制定并已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计划:将成两个保护性防护带,一是沿京津唐防护带;二是沙尘源区防护带,包括内蒙、陕西山西、河北部分地区;用7-10年时间在“三北”地区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一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很好的结合,同时也已具备了“天时、地力、人和”的发展条件,因此这项技术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17~18]。

同时作为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免耕播种机,由于我国现今的农业的生产体制决定了中小拖拉机配套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市场潜力巨大。在着力研究、消化吸收国外机具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积极研制和开发适合全国需求的中小型机具。因此,免耕播种机机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向着提高作业效率的方向,提高工作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裕春,李钢铁,郭丽珍.国内外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9,21(3):83--85.

[2] 李宝筏,杨文革,王勇,等.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建议[J].农机化研究,2004(1):9-13.

[3]高焕文,李洪文,李问盈.保护性耕作的发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8(9):9-13.

[4]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06年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

[5]朱文珊,等.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高焕文,李洪文,李问盈.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17(1):57~62.

[7]杜兵,邓键,李问盈,等.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法与传统耕作法的田间对比试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2):55~58.

[8]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45~48.

[9]王宏立,张祖立,张伟,王红霞.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化研究,2006,10(2):23--27.

[10]王丽艳,郭树春.免耕技术及免耕播种机的发展.农业化研究,2006,2 (1) : 27-30.

[11]陈君达,李洪文,高焕文.玉米免耕整秆覆盖播种技术及机具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12(3):95~100.

[12]陈君达,李洪文.旱地玉米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和机具体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 (4) : 33- 38.

[13]李洪文,陈君达,邓健等.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4):68-72.

[14]白荷琴.稻茬麦浅旋耕条播机械化技术[J ].农机化适用技术推广,1999,(2) : 24- 25.

[15]姚宗路,李洪文,高焕文.一年两熟区玉米覆盖地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8):57-61.

[16]王耀发,王兴文.北方旱地小麦免耕直播技术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5,13 (4) : 119- 126.

[ 17 ]高焕文,李洪文,姚宗路.我国轻型免耕播种机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4):78~82.

[18]吴崇友,金诚谦,魏佩敏,夏晓东,卢晏.保护性耕作的本质与发展前景.中国农农机化,2003,5(8):8~10.

致谢

总体来说,经过这次作业训练,我已经初步掌握了文件综述的写作方法,了解到,保护性耕作能减少土壤风蚀与水蚀,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少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播种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加深了对农业机械特别是免耕播种机的理解,感谢老师的作业,感谢老师的课堂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论述中存在着很多不足,恳请老师能够给以指正,谢谢!!!

【农业机械化论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及措施

【农业机械化论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分析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1.1实现精细生产 农业精细化生产,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精准耕种。采用激光平地、保护性耕地等技术,能提高水源和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精准灌溉。以微喷技术、滴灌技术为例,前者能保证灌溉的均匀性,有效控制地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后者适用于大田作物,不仅能改善土质,还能实现节肥、节水目标。 ③精准施肥。测量土壤养分,是施肥工作的前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忽视了这一环节,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组合预测模型、精准施肥数据库的应用,能充分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满足按需施肥的要求。④精准用药。利用广谱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调查获取病虫害信息,评估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确定用药类型和剂量。相比于人工调查,能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覆盖范围[1]。 1.2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机械化水平,能快速完成耕种、收割等工作,对灌溉、施肥、用药进行精确控制,减少或避免周围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农业机械化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减少资源能源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机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上,制定财政贴息、抵押贷款、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优惠政策。通过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2.2科学发展规划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计划,在机械设备投入上加大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第二,机械设备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为机械使用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农民的传统思想,介绍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意义,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促使机械设备真正走进农民家中[2]。 2.3加大研发力度 第一,机械设备在设计时,应该调查农民的生产需求,了解操作习惯,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第二,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机械设备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的使用安全性,应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应该走进田间和场院,了解常见机械的安全隐患,为优化设计提供支持。 2.4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将服务贯穿在采购、营销、售后等全过程。其一,加强宣传工作,针对新型机械设备,大力宣传技术优势和使用性能,既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又能保证生产安全。其二,在农忙时节,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开展机械维护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农闲时节,落实机械设备的回访工作,汇总机械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对使用功能

农业生产机械化论文。

《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果蔬采摘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院:________ 专业: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年月日

果蔬采摘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摘要 本文描述了什么是果蔬机器人,果蔬采摘机器人的作用以及国内外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作以评价。 关键词:果蔬采摘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Fruit and vegetable picking robot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hat fruit and vegetable is robot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harvesting robot,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ruit and vegetable picking robo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evaluation. Keywords: fruit and vegetable picking robot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

化工热力学实验讲义

化工热力学试验讲义 李俊英 齐鲁工业大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 2013.10

实验一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p、v、t)是物质最基本的热力学性质:pvt数据不仅是绘制真实气体压缩因子固的基础,还是计算内能、始、嫡等一系列热力学函数的根据。在众多的热力学性质中,由于pvt参数可以直接地精确测量,而大部分热力学函数都可以通过pvt参数关联计算,所以气体的pvt性质是研究其热力学性质的基础和桥梁。了解和掌握真实气体pvt性质的测试方法,对研究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CO2的p-v-t关系。在p-v坐标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4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2. 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3. 观测临界状态 (1) 临界状态时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 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3) 测定的CO2的t c,p c,v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试验本体、及其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 1.整体结构:见图1。 2.本体结构:见图2。

化工热力学课程论文

化工热力学课程论文 专业班级:10级核化101班 姓名:高超 学号:20104150120 任课老师:阳鹏飞 日期:2012年12月28日

空气分离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空分中的应用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判定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进行方向的定律,本文分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涵义以及意义,并阐述了它在在空分中的应用。 关键字:空分制冷 Abstract: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s a judge and thermal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law,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expounds its application in air separation. Keywords: air separation refrigeration 引言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它们分别以分子状态存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通常要将它们分离出来比较困难,目前工业上主要有3种实现空气分离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深冷法(也称低温法)。深冷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空气分离方法。 其基本过程是先将混合物空气通过压缩、膨胀和降温,直至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氧、氮汽化温度(沸点)的不同进行精馏分离。流程可分为:空气过滤系统、空气压缩机系统、空气预冷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压缩膨胀制冷系统、空气分离系统。其中空气压缩膨胀制冷系统对整个空气分离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制冷按照制冷温度大小,分为三类:普通制冷:t>-120℃;深度制冷:-120℃>t>-253℃;超低温制冷:t<-253℃。空气的液化技术属于深度制冷。 工业制冷主要方法之一为气体膨胀制冷:将高压气体做绝热膨胀,使其压力、温度下降,利用降温后的气体来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制冷。 0.制冷的原理

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应用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 设计完全互溶体系低压条件下,气液平衡泡点温度和气相组成的计算程序。并采用该程序计算甲醇(1)—水(2)体系: 1,压力为101.325KPa,液相组成x1=0.40时的泡点温度和气相组成. 2,压力为101.325KPa,液相组成x1=0.30时的泡点温度和气息组成. 已知该体系液相活度系数满足Wilson方程,A12=0.2972,A21=1.3192。

涉及公式 Wilson方程:lnr1=-ln(x1+x2*A12)+x2[A12/(x1+x2*A12)-A21/(x2+x1*A12)]; lnr2=-ln(x2+x1*A21)+x1[A21/(x2+x1*A21)-A12/(x1+x2*A21)]; 其中A12=0.2972,A21=1.3192; r1:甲醇的活度,r2表示水的活度; x1:液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x2:液相中水的摩尔分数; 查得的安托万方程lnP i s=A-B/(T+C),P i s单位是mmHg,T的单位是K。 甲醇安托万方程参数如下:A=18.5875,B=3626.55,C=-34.29, 水的安托万方程参数如下:A=18.3036,B=3816.44,C=-46.13 y1= x1* r1* P1s/p; y2= x2* r2* P2s/p; P1s:甲醇的饱和蒸汽压,单位:Pa; P2s:水的饱和蒸汽压,单位:Pa y1:气相中甲醇的摩尔分数;y2:气相中水的摩尔分数; p:给定环境压力,单位:Pa;T:所求温度,单位:T 题目二: 有一台并流换热器,燃气的压力为0.1013Mpa,温度为1400K,换热后温度降至810K。水以1.2吨/h,1Mpa,423K进入换热器,产生1Mpa,533K的过热 =4.56KJ/Kg· K。大气环境温度为298K,燃气可蒸汽送出,燃气的平均热容C p 燃 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换热过程压降,假设燃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⑴计算该过程的有效能损失及目的有效能效率。 ⑵试画出换热器的热利用线图,并由此图讨论如何降低换热器换热过程的有效能损失。

化工热力学气体p-V-T关系的编程计算论文

气体p-V-T关系的编程计算 摘要 本文运用c语言编程的方法,解决化工热力学中的气体p-V-T关系的计算。 在化热力学气体p-V-T关系的计算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计算,有些需要进行复杂的小数计算,还有谢问题需要通过反复迭代才能得到结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编程计算成为大家选择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系统的对这些程序做了汇集、汇编、整理,得到了可以直接应用的程序。 本程序充分考虑了人机语言转换的障碍,在人机交流的过程中会自动提示使用者进行操作:在输入数据时,会有输入格式说明等提示;在结果输出时,会把运算公式、计算迭代过程以及运算结果一并输出,方便使用者解决问题。 程序中使用的是C语言做计算,程序中使用了if,for,switch语句等基础函数语句和函数调用的基本方法,函数之间结合比较简单,使用者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自行改动函数语句。 本程序的主函数部分如下: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 char fch,jg,sql; float p,V,T; int i,n; printf("欢迎进入物质p-V-T关系计算环境,程序正在编写中,欢迎交流学习!"); printf("\n请输入所用方程和所求量。\n公式代号说明: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维里方程;3 范德华方程;4 RK方程;5 SRK(RKS)方程。\n所求量为p,V,T"); printf("\n请输入所选方程代号fch=");scanf("%s",&fch); printf("\n请输入所求量sql="); scanf("%s",&sql); xzfch(fch,sql); } 本文运用本文成功的解决了计算中遇到的大部分题。在数值计算、迭代计算等复杂问题中得到了方便的应用。程序能解决的问题如表一: 表一:程序能解决的计算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剖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 汽车动力学 论文题目: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指导老师:乔维高 学院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5年1月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 摘要:汽车悬架类型的选择和悬架参数的差异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麦弗逊悬架的结构特点,并通过ADAMS软件建立麦弗逊悬架的3D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关键词:麦弗逊悬架;ADAMS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dynamics research Caisi Vehicle 141 1049721402344 Abstract:Different kinds of suspension systems and of differences in suspension parameters on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riding comfor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Mainly analyze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and by using ADAMS software to establish 3D model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carry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method of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suspension. Key words:Macpherson suspension; ADAMS /Car; multi-rigid-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引言 汽车悬架是汽车车轮与车身之间一切装置的总称。其功用在于:在垂直方向能够衰减振动和起悬挂作用;在侧向可防止车身侧倾和左右车轮载荷转移;在行驶方向上能够保证驱动与制动的实现并保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不同的悬架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感受。看似简单的悬架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悬架系统起着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引导与控制汽车车轮与车身的相对运动、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衰减系统的振动等作用,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论文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 学期: 2016-2017学年02学期 专业班级:机化131班 学号: 220132717 220141711 学生姓名:阿卜杜热西提·拜合提 阿娜尔古丽·阿木提 任课教师:张静 提交时间: 2017年 05月 30日

班级机化131 组号第1 组组长阿卜杜热西提·拜合提

精河县农机化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阿卜杜热西提;阿娜尔古丽指导老师:张静 摘要: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精河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近些年来,精河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足,需要从农机架构、农机服务部门、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农业机械有关服务与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完善措施。通过对精河县不同地貌农机化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突出问题,找出制约农机化发展主要因素,探索精河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对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新技术的推广,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较快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精河县注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精河县需要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可是实际上推广困难众多。许多地区连公路都未曾修建,如何进行推广?即便道路修通了,土地没有进行整理,又或者土地尽管整理了,可是没有农耕道或者下田道,农业机械去了也无法发挥自身效能。因此,需要有力提升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其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基本情况 精河县农机局为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下辖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农机市场监管办,现有在编人员44人。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316372千瓦,在册各类拖拉机963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096台,小型拖拉机4540台。配套机具11695部,其中大中型配套机具6855部,小型配套机具4840部。稻麦联合收割机1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7台,棉花收获机124台,大中型机具配套比1:1.36,农机装备向质量、环保、效益型转变,结构更趋优化。 2.工作成效 2.1.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精河县农机局始终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原则,严格要求、严格程序,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阳光实施,规范操作,强化核查。县财政、纪检等职能部门全程参与补贴机具复核工作。近五年来,累计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816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434多台套,受益农户2609户,拉动农民投入农机消费2.3亿元。 2016年,我县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30万元,重点补贴烘干房、保鲜库;敞开补贴残膜回收机、精准农业机械;控额补贴动力机械、深松项目资金。截至目前,补贴农机163台,补贴资金163.501万元,深松补贴7.3289万亩,补贴219.867万元,共发放第一批补贴资金383.368万元。 2.1.2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快速推广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动力学课程论文

基于ADAMS 的六杆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引言 牛头刨床是金属切削类机床中刨削类机床的一种,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加工平面、成型面和沟槽等。工作原理为当主动件曲柄匀速转动时,摇杆左右摆动,带动刨刀沿着固定的轨迹运动,实现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功能。牛头刨床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即刨刀在切削工作行程中速度较慢,且要求平稳,切削完成后快速空 载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对速度平稳性的影响难以凭经验判断。为了确定刨刀运动是否满足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以往对牛头刨床六杆机构进行研究主要从运动学或参数优化进行分析。其中,文献[4-5]分别论述了用ADAMS 和SIMULINK 建立牛头刨床仿真模型的过程,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文献[6]利用ADAMS 建立了锁紧臂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进而实现了机构的优化设计。文献[8-9]分别对牛头刨床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为机构动力学参数优化提供依据。文献[10]对机械式压力机曲柄六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特性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进行了对比,为机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比较典型的六杆机构牛头刨床为例,运用矢量解析法和矩阵法建立六杆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 软件强大的动力学分析功能,对牛头刨床六杆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 1运动学分析 1.1数学模型的建立 牛头刨床六杆机构的运动简图如图1所示。 已知1l =125mm ,3l =600mm ,4l =150mm ,5l 为从动件,设构件3,4,5的质量分别为3m =20kg ,4m =3kg ,5m =62kg ;构件1,2的质量忽略不计,各杆的质心都在杆的中点处,构件3,4绕质心的转动惯量3s J =0.12kg/2m ,4s J =0.00025kg/2m , 该机构在工作进程时刨头5受与行程相反的阻力r F =5880N 。根据以上要求,

山东理工大学876农业机械化管理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科目代码:876 科目名称:农业机械化管理学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查目标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以农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信 息为对象,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新的思路、手段和途径。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本课程的考试包括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机化 作业机组的编制与组织管理,机械化作业工艺方案设计,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农业机械系统的选型与配备设计,农业机械作业系统优化,农业机器的技术管理,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等部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形式。 3.试卷内容及结构 考试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机化作业 机组的编制与组织管理,机械化作业工艺方案设计,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农业机械系统的选型与配备设计,农业机械作业系统优化,农业机器的技术管理,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 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等题型。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 1.绪论及运用原理 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概念、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特点;农 业机器运用管理学的目的和任务;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存在问题;农业机组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及运动性能合理利用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牵引力、附着力、工作阻力及牵引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能够合理地进行选型配备。 2.农机技术管理 农业机器计划预防维护制度的内容和制定依据;农业机器试运 转目的及规程;农业机器正确使用、保管的方法,技术诊断的作用、任务和方法。 3.农业机械化管理与组织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复习重点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重点 1农业机械化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2农业机械化管理以农业机械化研究对象,在农业生产过程运用管理手段,使农业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 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4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 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 5农业技术推广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技术咨询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机组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基本作业单位,由发动机、传动机构和作业机具组成 7农业机器的作业生产率机组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质量标准完成的作业量 8农机作业成本以机组为对象计算的完成单位作业量(公顷、小时、吨公里等)应负担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9农业机器更新农业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老化等原因,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性能会逐渐下降,影响着机器的工作效率和作业成本,从而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机器进行更换 10更新期平均成本原理合理的更新期应使得整个使用期间的总平均作业成本最低 11陈旧费新型机器的出现,使旧机器产生的无形损失费 12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经济效益 13指标和指标体系 14馏程油品在规定条件下(GB/T255-77(88))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 15凝点柴油开始失去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 16冷滤点介于浊点和凝点之间,温度降低后,柴油中析出的石蜡增多,使滤清器的滤网堵塞造成严重的供油不足的温度。冷过滤堵塞点,简称为冷滤点。 17划分汽油和柴油牌号分别用什么指标?汽油是辛烷值,柴油凝点 18润滑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摩擦面、润滑方式和润滑剂被称为润滑的三大要素 19粘温性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 油温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易相互滑动,故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最终趋向一个极限值。 20单级油和多级油只能适应较窄的温度范围使用要求的机油称为单级油。 机油的粘温曲线平缓,能适应很宽的温度范围使用要求,被称为多级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

农机化学科导论学习报告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大学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之多,自己已是一名大二学生,假如再仔细把后面日子掐指一算,真的有点感觉毕业就在眼前,自己马上也就要面临考研与工作的抉择。不过回想自己大一的一年历程,感觉还算充实、满意,至少通过这一年自己的努力,在大一即将结束时自己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转到了自己喜爱的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虽说之前对农机化专业有些了解,但通过这一学期对学科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两位老师的讲授,发现自己之前对农机化的了解也就只能称上一了解而已,如今通过学习,我不仅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目前现代农业工程的发展形势和相关问题有所触及。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作为现代社会的主人翁,深感自己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同时,通过老师的讲授,也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对这门课程简单总结如下: 一、学科导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不管是生活、学习等等各个方面。而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即使是填报志愿时自己所报的,但就我本身而言,现在真的感觉自己那时候对专业的认识真的很浅很浅,也只是看专业名称然后对专业本身有一遐想而已。所以,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开始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前,几乎都会对要学的专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如果能够对本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学科前沿等背景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增强我们的专业使命感和归属感,还能够使我们更好了解各学科专业及其发展趋势,拓展知识面,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虽说在大一一年自己针对农机化专业领域查阅了一些资料文献,但自己还是会无意识的就会把专业与拖拉机挂钩,可是当看到国外先进的挤奶设备时,我顿时明白:原来我们专业的研究方向不只是拖拉机,它包括了好多的研究方面,不仅有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机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等典型机械,还包括一些自动化的方向,比如自动养殖、自动挤奶、自动化温室栽培蔬菜等。这样我就逐渐对我学的专业感兴趣了。在其中一节课的学习中,当看到国外农业机械最新研究动态时,我首先被幻灯片上面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折服,但随后我感触颇多,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与包括美国、日本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着巨大差距。我的专业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就要靠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了! 二、课堂所学 刚开始是郭老师给我们讲授,他先讲了学科与专业的问题,包括: (1)什么是学科?如何分类? 学科的第一个含义,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学科的第二种含义: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我国目前普通高

系统动力学模型 (1)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着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

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_在线作业_4

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10-10 11:28:16 一、单选题 1. (5分) 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的最大不同是()不同。? A. 添加剂 ? B. 使用部位 ? C. 黏度 ? D. 基础油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2 农机加油站的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产生“气阻”现象的原因是()。 ? A. 辛烷值高

? B. 抗爆性过好 ? C. 十六烷值高 ? D. 蒸发性过好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2 农机加油站的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PDCA循环各阶段的含义为()。? A. 管理—实施—处理—检查? B. 计划—管理—实施—检查? C. 检查—计划—处理—实施? D.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3 现代管理理论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在一定的农业水平下,()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高。 ? A. 农业人口越少 ? B. 农业机械性能越优良、价格越低 ? C. 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越低 ? D. 农产品价格越高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 (5分) 凝点、浊点、冷滤点等都是油品的温度指标,其温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 浊点---冷滤点---凝点

? B. 浊点---凝点---冷滤点? C. 凝点----浊点---冷滤点? D. 冷滤点---凝点---浊点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2 农机加油站的管理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是()。? A. 作物间发展平衡 ? B. 大中型拖拉机多 ? C. 小型拖拉机多 ? D. 作业机具多 ? E. 动力数大 纠错 得分:5

农机化研究论文格式

农机化研究论文格式 【篇一:《农机化研究》投稿须知】 《农机化研究》投稿规范 1 主要项目 (1)作者简介。作者提供较为详细的本人资料: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为汉可省略),籍贯(具体到县市),工作单位全称, 职称,学位,研究方向,邮编,联系方式及(e-mail)。 (2)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 家有关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项目后给 出编号。 (3)摘要。其要素为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为200 字左右。 (4)关键词。一般选3-8个关键词。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 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给出。 (5)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根据规范要求,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道)应附带英文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及英文摘要关 键词。中文英摘要、关键词要相统一。 2 参考文献 (1)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作者.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d].出版地:出 版者,出版年. (4)会议文献。作者,文题,会议名称,开会年份及地点,出版单位,出 版年。 (5)报纸。作者. 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电子文献。作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 标志].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7)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 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引用日期]. (8)论文集。作者.析出文献题名[c]//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页码. 或者为作者.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 名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页码.

热力学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高等化工热力学 任课教师:密建国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活性炭吸附储氢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摘要 储氢过程中热效应的不利影响是氢气吸附储存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储氢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模型,包括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热的热力学计算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研究意义及选取、吸附过程中产生吸附热的数值确定方法、不同储氢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性及选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储氢;热力学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氢能,因其具有众多优异的特性而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新能源。首先,氢能具有很高的热值,燃烧1kg氢气可产生1.25x106 kJ的热量,相当于3kg汽油或4.5kg焦炭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其次,氢燃烧释能后的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是绿色清洁能源;此外,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来源广泛,可通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自然能分解水而产生,为可再生能源,不会枯竭。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实施氢能战略,迎接氢经济时代的到来,如美国针对规模制氢的FutureGen计划,日本的NewSunshine和欧洲的Framework计划等。 持久的城市空气污染、对较低或零废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减少对外国石油进口的需要、二氧化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储存可再生电能供应的需求等多种因素的汇合增加了氢能经济的吸引力[1]。 目前,氢能的利用己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液氢发动机的成功研制使氢气的应用进入到航空领域,氢能的众多优点使得氢燃料驱动的铁路机车及一般汽车的研制也相当活跃。宝马氢能7系的氢动力汽车已经实现了量产,不过这种技术目前还难以普及,其主要瓶颈在于氢的存储和运输。氢是非常活跃的,以现有技术很难让其安稳长久的保存在储气罐中,如果氢动力汽车一个月不开,里面的氢就会挥发殆尽[2]。此外,氢还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使用中必须保证安全,因此,一种安全、高能量密度(包括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的氢储、运输技术的应用需求已越来越迫切[3]。 传统的氢气存储方式主要有气态和液态两种。气态方式较为简单方便,也是目前储存压力低于70MPa氢气的常用方法,但体积密度较小是该方法严重的技术缺陷,而且气态氢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易爆炸的极大安全隐患。液态储氢方法的体积密度(70kg/m3)高,但氢气的液化需要冷却到20K的超低温下才能实现,此过程消耗的能量约占所储存氢能的25%一45%。而且液态氢使用条件苛刻,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目前只限于在航天技术领域应用。利用储氢材料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溶体和氢化物的固体储氢方式,能有效克服气液两种储存方式的不足,而且储氢体积密度大、安全度高、运输便利。根据技术发展趋势,今后储氢研究的重点是在新型高性能大规模储氢材料上,目前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的主要是多孔

系统动力学课程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对企业效率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摘要;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报酬不合理、工作量的多少、考核制度不规范、员工工作上的应付心理、企业成员之间间目标的不一致等。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效果,兼顾工作过程;让员工了解工作的全部;进行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实现福利和薪酬;提高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工作效率在员工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效率;薪资变化;企业与员工;工作意识 1.研究背景。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足他们能达到的 50%,只是干满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去高效工作企业员工身上有很大的潜能可挖,员工能够比他们现在做得更好。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的理论基础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假设:员工的劳动效率与工资水平呈正向关系,生产率高的员工会得到高工资。工资依赖于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工资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数、辞职率、工作士气和对企业的忠诚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很强的愿望去按生产率来选择效率员工。怎样把员工薪资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为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2.建立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确定流位流率系 在研究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上,更具系统动力学级控制原理,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影响因素将系统分为人口变化量、员工薪资、产工作量、企业效率、企业福利。并设计五个流位流率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j(t)(j=1、2…..5)表示留联系变量)。 人口数子系统:L1(t)、R1(t)人口数及其改变量 员工薪资子系统:L2(t)、R2(t)员工薪资及其改变量 工作量子系统:L3(t)、R3(t)工作量及其改变量 企业效率子系统:L4(t)、R14(t)企业效率及其改变量 企业福利子系统:L5(t)、R5(t)企业福利及其改变量 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 建立二部分图及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在对系统中所有流位和流率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建模思想,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农机化管理复习试题

题型:单选、判断、简答、计算题(作业题)、综合分析(单缸柴油机测功) 农机化管理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牵引功率下降到某一程度,发动机接近熄火,这时的牵引力称为该档的( B ) A.最小牵引力 B.最大牵引力 C.有效牵引力 D.额定牵引力 2.在允许滑转率下,土壤受切线力作用时,对驱动装臵产生的最大反力称为( C ) A.最大阻力 B.最大粘附力 C.最大附着力 D.最大牵引力 3.牵引力利用系数作为评价拖拉机负荷程度的指标,它是在某作业档次下,农具的( B ) A.阻力与拖拉机额定牵引力之比 B.牵引阻力与拖拉机额定牵引力之比 C.牵引阻力与拖拉机牵引力之比 D.拖拉机额定牵引力与牵引阻力之比 4.牵引式机组的负荷程度可用( A ) A.牵引力利用系数表示 B.牵引功率利用率表示 C.牵引阻力利用系数表示 D.牵引效率利用率表示 5.在选用汽油时,依据是发动机的( C ) A.辛烷值 B.燃点 C.压缩比 D.闪点 6.闪点是油料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液面上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当与明火接近时,即开始闪火的最低温度。闪点在45℃以下的油料称( B ) A.可燃性油料 B.易燃性油料 C.挥发性油料 D.易着性燃料 7.选用柴油时应根据不同季节和当地气温条件进行,一般是选用柴油的凝点低于当地季节最低温度( A ) A.3~5℃左右 B.5~7℃左右 C.6~8℃左右 D.7~9℃左右 8.农业生产过程中,机组的劳动量消耗是指( A ) A.机组直接工作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劳动 B.机组直接工作人员的劳动 C.机组作业人员的劳动 D.机组准备人员的劳动 9.农业机械边际分析是利用投入产出原理,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用生产资源的投入和产品的产出间的( B ) A.直接比率来反映B.动态比率来反映 C.间接比率来反映 D.有效比率来反映 10.农机设备更新期的基本原理是更新(D) A.不变成本原理 B.总成本原理 C.固定成本原理 D.平均成本原理 11.评价农业机械化经济效果的工具和尺度是农业机械化( B ) A.使用经济效果的指标 B.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 C.技术经济效益的指标 D.成本经济效益的指标 12.反映农机配备方案的综合性经济效果指标,是指( B ) A.农田机械作业成本 B.作物公斤成本 C.每马力年平均作业量(错) D.使用固定成本 13.盈亏平衡点分析是根据( B ) A.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利润确定的 B.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利润确定的 C.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效益确定的 D.产品品种、产品成本和利润确定的 14.农业机械使用直接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指( D ) A.农业机械资金利用率 B.农机作业成本和各项费用之和 C.农业机械作业社会劳动节约值 D.农业机械投入产出率 15.农业机械推广的主要功能是( D ) A.推广功能、转化功能、服务功能、开发创新功能 B.教育功能、转化功能、研发功能、培训功能 C.服务功能、技术成果转让功能、引进技术功能、技术储备功能 D.教育功能、转化功能、服务功能、开发创新功能 16.拖拉机在坚实的土壤上工作时,决定其推动力大小的是( C ) A.最大切线力 B.最小切线力 C.额定切线力 D.最大附着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