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考试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

数学高考考试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
数学高考考试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

数学高考考试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

一、 关于选择题

1、 选择题的特点:全国数学高考选择题共12题,60分,占全卷的40%,难度比

大概为6:4:2,即6个左右的题目为容易题,4个左右为中等难度的题,2个

左右为难题。

2、

解选择题的要求:解答选择题的首要标准是准确,第二个要求是快速。平常训练时可以先对速度不做过多要求,力求准确,然后再逐渐追求速度,做到又准又快。

3、 解选择题的策略:对于容易题和大部分的中等难度的题,可采取直接法;难度较大的题使用一些技巧,采用非常规的方法。

4、

答题注意事项:

(1)第一卷实际上只起一个题目单的作用,所以考试时可将第一卷作为草稿纸使用,在题目周围运算、画图,不必担心这样会影响卷面整洁。

(2)答完选择题后即可填涂机读卡,涂好有把握的题,把握不大的先留下来,并做一个标记,以免忘记做答,在监考教师提醒结束时间还有15分钟时或之前填好所有的项目。切记最后不要留空,实在不会的,要采用猜测、凭第一感觉、选项平均分布(四个选项中正确答案的数目不会相差很大)等方法选定答案。 5、 应考建议:每天安排30分钟时间做一套模拟试卷中的选择题,要严格控制时间,评出成绩,订正答案,反思总结。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6、

答题技巧:

(1) 直接法 按常规解法作出答案, 然后对照选项填涂,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

的选择题, 特别适合做比较容易的题目. 例1、,27)1(',13)0(',)(24-=--=++=f f bx ax x x f 则曲线在1=x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6

.

π

A ,6

-

B ,3

.

π

C 4

.

π

D .

解:,5,2717224)1(,13)0(,24)(3

=-=--=+--=-'-=='++='a a b a f b f b ax x x f 所以,,113104)1(,13104)(3

=-+='-+='f x x x f 倾斜角为

.4

π

选D.

例2、已知函数,),(F x x f ∈那末,}1|),{(}),(|),{(=∈=x y x F x x f y y x 所含元素的个数是: A.0, B.1, C.0或1, D.1或2.

解:所求集合表示函数F x x f y ∈=),(的图像与直线1=x 的交点,由函数的意义,当F ∈1时,有一个交点;当F ?1时,没有交点.故选C.

例3、),1(2)(2

f x x x f '+=则=')0(f A.0, B.-4, C.-2, D.2.

解:.4)0(,42)(,2)1(),1(22)1(),1(22)(-='-='-=''+=''+='f x x f f f f f x x f 选B. 该题要特别注意理解题意,明确题设中的)1(f '为一个待定的常数.

例4、

),0,0(,12

22

2>>=-

b a b

y a

x 离心率2

5

1+=

e ,A,F 为左顶点、右焦点,B(0,)b ,则

=

∠ABF A.45°, B.60°, C.90°, D.120°.

解:由于A(-a ,0),F()0,c ,

.0)1(),,(),,(2

2

2

2

2

=-+--=-+-=+-=?-=--=e e a a c ac b ac BF BA b c BF b a BA

故 BF BA ⊥,选C.

(2) 排除法 由于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只要排除三个, 就可以断

定剩下的一个为正确答案. 排除法是解选择题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例5、已知m

x n x m x f +++=

2

)2()(的图像如下, 则m 可能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1,2), C.),,2()1,(+∞-∞ D. ),2[]1,(+∞-∞ . 解:从图象看出, 函数的定义域为R, 所以函数表达式中分母恒不为0,从而.0>m 对照选项, B,C,D 中均有负数, 不成立, 正确答案为A. 例6、已知,,+

∈R b a 则有

A.,)

(2

b

a b

a a

b b a +> B. ,)

(2

b

a b

a a

b b a +< C. ,)

(2

b

a b

a a

b b a +≥ D. 2

)

(b

a b

a a

b b a +≤.

解:考虑,b a =则选项左右两端相同, 先排除A,B, 再令,3,1==b a 则左=27,右=9 ,排除D, 最后的正确答案为C.

排除法运用很灵活,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先排除一个或几个, 然后再观察其余的, 逐个找出错误选项.

(3) 特值法 选取特定的数据进行演算或推理, 得到相关的结论, 找出正确答案的

方法. 上面的例6就是利用特值逐步排除错误答案的, 是排除法和特值法的综合运用.

X

例7、若函数1

22)(+-=

x x

a x f 是奇函数, 则=a A.1, B.2, C.3, D.4.

解:由函数表达式知, 定义域为R, 又函数为奇函数, 所以,0)0(=f 于是得, 2

10a -=,

从而.1=a 选A.

(4) 验证法 将选项的答案代入已知条件进行检验, 用以确定正确答案. 例8 、圆222r y x =+上恰有两点到直线02534=+-y x 的距离为1, 则∈r A.[4,6], B.[4,6), C,(4,6], D,(4,6). 解: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为,55

25==

d 4=r 时,满足条件的点只有一个; 6=r 时, 满

足条件的点有三个, 均不成立, 故选择D 答案.

例9、不等式102≤+-≤a ax x 的解是单元素集合, 则=a A.0, B.2, C.4, D.6. 解: 将四个选项代入,

有, 102≤≤x , 12202≤+-≤x x , 14402≤+-≤x x , 16602≤+-≤x x . 即: 102≤≤x , 11)1(02≤+-≤x ,1)2(02≤-≤x ,13)3(02≤--≤x . 其中有唯一解的只有11)1(02≤+-≤x ,即.1=x 所以选B.

(5) 几何法 充分运用几何图形的作用, 找出问题的几何背景, 或者转化为几何问

题, 画出图形, 直观地解决问题. 例10、3lg =+x x 的解所在的区间为 A.(0,1), B.(1,2), C.(2,3), D.(3,+∞). 解:原方程即 x x -=3lg ,画出函数x y x y -==3,lg 的图像,

如图,观察,并计算2=x 处两函数的值,可得,交点处 )3,2(∈x ,选C 答案.

例11、P 是以F 1,F 2为焦点的椭圆12

22

2=+

b

y a

x 上一点, ,2

1tan ,02121=

∠=?F PF PF PF 则离

心率=e A.

3

1, B.

2

1, C.

3

2, D.

3

5.

解:如图,由椭圆的定义, ,32||||221m m m PF PF a =+=+=

又 ||221F F c ==m 5, 于是, 3

535=

=

=

m

m a c e , 选D.

例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0=?BD AB

4AB 2

+2BD 2

=1,沿BD 将四边形折成直二面角,则三棱锥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

π24

2, B.

π48

1, C.

π4

1, D.

π2

1.

解:如图,在立体图中,可证有?=∠=∠=∠=∠90ABD ADC BDC ABC ,令AB=CD=x ,则

由于4AB 2

+2BD 2

=1,2

412

2

x BD -=

,,2

1,2

12

2

2

22

2

2

=

+=-=

+=CD

AD

AC

x BD

AB

AD

AC 为直角三角形ABC 和ADC 的公共斜边,其中点到A,B,C,D 四点的距离相等, 故AC 为三棱

锥外接球的直径, 2

1)2(2=R ,8

12=R ,2

42

ππ==R S .选 D.

(6) 综合法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和技巧综合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

解一些比较难的题目. 例13、若),,1(a x ∈ 则下面正确的是

A. x x x a a

a

a 22

log

log

)(log log <<, B. 2

2log

log

)(log

log x x x a

a

a

a <<,

C. )(log

log log

log

2

2x x x a

a a

a

<<, D. 2

2log

)(log

log log

x x x a

a

a a

<<.

解:本题实质上是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可以考虑极限状态: a x →,这时,四个选项分别接近于:.201,021,210,120<<<<<<<< 所以选B. 例14、4

θ<

<,下列正确的是

A. θθθcot sin cos >>,

B. θθθsin cot cos <<,

C. θθθcot cos sin <<,

D.

θθcos sin cot <<解:特值法 取6

π

θ=,立知只有C 是正确的 排除法 ,14

cot

cot =>πθ

为最大, 只有

C 正确 几何法 如图,作出三角函数线 因为 |BC|>|OM|>|PM|,所以选C. 例15、6

3

2

3)1

(x

y +

的展开式中第四项的值为20, 则y 作为x 的函数的图像大致是

解:由表达式, ,0≠x 且0

例16、从2008名学生中选50人组成参观团, 先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剔出8人,再将其余2000人按系统抽样法选取, 则每人入选的概率 A.不全相等, B.均不相等, C.等于1004

25, D.等于40

1. 解:方法1 设某人被选中, 则剔出第一个人:P 1=2008

2007 , 剔出第二个人:P 2=

2007

2006 , 剔出

第三个人:P 3=2006

2005 , …,选50人:

2000

50 ,于是, P=1004

252000

502001

2000 (2007)

20062008

2007=

?

?

??.

选C.

方法 2 由课文叙述, 系统抽样的操作程序即如上所说, 作为一个合理通行的方法, 每人入选的概率肯定是相同的, 所以应当选择C.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平常可以随时翻翻,大考之前的调整阶段可以通读一遍。

总之,解选择题的策略是:大部分比较容易的题,用直接法;与几何图形有关的题,尽可能先画出图形,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或者几何法;难题和一时找不到思路的题,用非常规方法;实在不会的,猜一下,不要留空。

二、关于填空题

1、填空题的特点:高考填空题一般4个题,16分,占总分的11%,2-3个左右的题目

为容易题,1-2个左右为中等难度的题。

2、解填空题的要求:填空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得分率往往很低,可见答题技巧和心理

上的重视程度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认真对待,仔细核算,力求准确,最后写出完整的答案。千万不要因为追求速度而出现偏差,导致失分。

3、解填空题的策略:对于大部分的填空题,均可采取直接法解答;一时找不到解题思

路的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采用非常规的方法。

4、答题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用口算、心算的方式解填空题。要养成动笔动手的良好习惯,在

草稿纸上有顺序、有条理地写出主要的解答过程,力求细致,详尽,并对每一步

进行核对验算,不要怕麻烦。平常练习时就要严格要求,按考试的程序来,不要

马虎。

(2)与选择题不同,填空题一般不存在猜测的问题,所以实在不会时也不要瞎

猜。但解题的技巧还是有的,要在解题实践中不断总结。

5、应考建议:填空题考察基础知识,所以要答好填空题,最根本的还是要熟悉和掌握

课本上的内容。建议安排时间通读一遍课本。

6、答题技巧:

(1)直接法

(2)特殊化法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利用特殊值、特例、极限状态等得出结论。

(3)数形结合法

(4)等价转化法

以上方法请同学们结合解题实践体会总结。

三、关于解答题

1、解答题的特点:高考解答题共6题,74分左右,占全卷成绩的50%,一般是三易二

中一难,即3个容易题,2个中等难度的题,1个难题。

2、解答题的要求:解答题要求写出主要的推理和演算过程,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按解

题步骤给分。做解答题,在找到思路之后要一气呵成,详细准确地写出解答过程。

3、解答题的策略:容易题力争不丢分,中等题拿下基础分,难题不指望得全分。

4、答题注意事项:

(1)仔细读题(三遍)。

(2)解答尽量详细。

(3)一次完成,一般不用草稿纸。

(4)注意卷面整洁。

(5)注意条理性。

(6)尽可能画图。对于几何题,即使不会也要画出图形来。

5、各小题解答要览:

17题(三角函数题):

(1)考察内容

A . 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C x A y ++=)sin(?ω的图像、性质(强调几何性质)。

图像的画法:五点法,变换法

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增区间、减区间),周期性,对称轴,对称中心。 B . 三角变换

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升降幂公式;2

2cos 1cos ,2

2cos 1sin 2

2x

x x

x +=-=

辅助角公式.tan ),sin(cos sin 2

2

a b x b a x b x a =

++=+??

C .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五种题型。 D . 特别强调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可先确定符号,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模型来计算。如,若

),2

3,

(,5

1sin ππαα∈=

则构造直角三角形,使其斜边长为5,α角对边为1,可求出

另一边为24,在直角三角形中算出其它三角函数,考虑α的范围,确定其符号。 记住几组勾股弦数:3,4,5; 6,8,10; 5,12,13; 8,15,17。 (2) 例题

例17、已知函数)0(,22sin 32cos )(>++--=a b a x a x a x f ,在]2

,0[π

∈x 时,有)

(x f 的值域为[-5,1]。(1)求a ,b 的值;(2)说明函数x y x f y 2cos )(==的图象可以由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解:(1)∵b a x a b a x a x a x f ++--=++--=2)3

2cos(222sin 32cos )(π

而1)3

2cos(2

13

23

23

2

0≤-

≤-

?≤

-

≤-

?≤

≤π

ππ

π

π

x x x ,又0>a

∴?

?

?-==???

?-===+=52

5)(1

3)(min max b a b x f b a x f (2)由(1)知)3

22cos(41)3

2cos(4)(ππ

+

=--

-=x x x f

∴(以下略,只要正确,均可得分)

说明:该题考察了辅助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诱导公式、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变换等。

(3) 复习建议:用一周左右时间集中解决三角函数解答题,可以选用各地考卷套题中的三角函数题目。考场上力争不丢本题的分。

18题(概率统计题):

(1) 知识清单

A . 概念回顾

事件: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 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随机数表法、抽签法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期望、方差、均方差 B . 公式再现

n

m P =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f P ≈,(概率的统计定义)

P (A+B )=P (A )+P (B ), (加法公式)

1)(=+A A P ,(对立事件) k

n k

k

n n p p C k P --=)

1()(,(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

)()()(B P A P AB P =,(乘法公式) )...(121n x x x n

x +++=

, ])(...)()[(12

22212

x x x x x x n

s n -++-+-=

C. 必记必背(建议在阅读的基础上自己总结记忆) 期望,期望的性质;方差,方差的性质。 二项分布: ,,npq D np E ==ξξ 几何分布:1),(-=k pq p k g ,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 (2) 例题

例18、甲、乙两人投掷硬币.甲将一枚硬币投掷3次、记正面朝上的次数为ζ;乙将一枚硬币投掷2次,记正面向上的次数为η.(1)(理)分别求出随机变量ζ和η的数学期望;(文)求甲在投掷过程中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2)若规定ζ>η时甲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解:(1)(理)依题意:此试验为独立重复试验问题,所以随机变量ξ、η符合二项分布.

由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5.15.03,=?=∴=ξξE nP E

ηE =2×0.5=1.

(注:也可列出分布列,根据定义求)

(文)因为此试验为独立重复试验,所以应用公式,)1()(k

n k k n n p p C k P --=

甲在投掷过程中有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8

3)211()21()2(2

233=-=C P

(2)甲获胜情况的有三种:

①甲正面向上1次,乙正面向上0次:.32

34

18

3)2

11()211()21(2

2131=

?

=

-?-?=C P

②甲正面向上2次,乙正面向上0次或1次:

.32

9)2141(83)]211(21

)211)[(211()21(1222232=+?=-+--=C C P

③甲正面向上3次,乙正面向上0次、1次或2次, .81)412141(8

1])21()211(21)211([)21(2

22122023333=

++?

=+-+-=C C C C P

综上所述,甲获胜的概率为:.218132

9

323321=++

=++=P P P P

说明:该题是典型的概率统计解答题,要特别注意解题格式。

(3) 复习建议:以上A 、B 是重点,一定要熟练掌握。考场上答题时特别注意以下几

点:弄清概率类型,明确符号表示,写出相应公式,解答完整清晰。具体来说就是:解答中要明确说出概率的类型;要设出字母来表示相关的概率;计算前要写出计算公式,然后再代数据;数据要仔细核算验证。只要按以上要求去做,概率统计题目拿满分是非常有希望的。

19题(立体几何题): (1) 知识清单

A . 基本概念: 公理体系、空间坐标、柱锥球体

B . 基本关系: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定义、性质、判定)、夹角、距离。 (2) 解答策略

掌握基本概念,强调向量方法,一图二证三算,难易区别对待。

立体几何题的解答程序是先作图,再说理,最后才计算,不要只完成最后一步,丢失步骤分;一般来说,容易的题用直观综合方法做,难题要用向量方法做,这样可以节省思考的时间,叙述也比较清楚,不足之处是有时计算会烦琐一点。本题难度不大,考察知识点稳定明确,要力争答满分。建议把各地考卷如“38套”上的立体几何题集中做一遍。

(3) 例题 例19、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是棱11D A 的中点,H 为平面EDB 内一点,

)0(),2,2(1<--=→

--m m m m HC 。

(1)证明⊥1HC 平面EDB ;

(2)求1BC 与平面EDB 所成的角;

(3)设正方体棱长为3 ,求点1B 到平面EDB 的距离。

解:(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0,2

{

a a DE =,}0,,{a a DB =,

∵0,011=?=?DB HC DE HC ,∴DB HC DE HC ⊥⊥11,,又D DB DE = , ∴⊥1HC 平面EDB 。

(2)},0,{1a a BC -=,设1BC 与1HC 所成的角为θ,

=

θcos 2

23221111=

?+=

?m

a ma ma HC BC ,∴ 45=θ。

由(1)知⊥1HC 平面EDB ,

∴BH C 1∠为1BC 与平面EDB 所成的角。 4545901=-=∠BH C 。 即所求1BC 与平面EDB 所成的角为 45。

(3)d=1.(解答过程略,可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后直接用距离公式)

说明:该题三小问均采用了向量工具,计算距离的一种办法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然后代入距离公式计算:11d =

另一种办法也是用待定系数法,将平面上

三点的坐标代入平面的方程:,0=+++D Cz By Ax 确定D C B A ,,,的值,然后代入距离公式计算:2

2

2

2

2

2

z

y x C

B A Cz By Ax d ++++++=

,其中),,(z y x 为所求点的坐标。

20题(数列题):

(1) 考察要点:

数列的概念:两种定义、两种分类、通项公式、前n 项和的公式、递推公式 等差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的公式(三个)、 性质(q p n m a a a a q p n m +=+?+=+,…)

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的公式、性质(q p n m a a a a q p n m =?+=+,…) 数列求和:倒序相加法,错项相消法,裂项求和法,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

数列在分期付款问题中的应用 单利、复利、增长率问题。 记住几个公式:

,2

)

1(...321+=

++++n n n

,6

)

12)(1( (3212)

2

2

2

++=

++++n n n n

,]2

)

1([ (3212)

3

3

3

3

+=+

+++n n n

,1

11)

1(1+-

=

+n n

n n

.111n

n n n +

+=

-+

(2) 题型:知三求二型的计算,})

1(1{+n n 型数列的求和,}{1

-n nx

型数列的求和,

(3) 例题

例20、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22,1175243=+=a a a a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且c

n S b n n +=

,求非

零常数c ;(Ⅲ)求)()36()(1

++∈+=

N n b n b n f n n

的最大值.

解:(I )}{n a 为等差数列,5243a a a a +=+∴=22. 011722,,1172

4343=+-∴=?x x a a a a 是方程 的两实根,.,043a a d <∴>公差

.13,943==∴a a

34,41

13392111-=∴?

??==??

?=+=+n a d a d a d a n .

(II )由(I )知c

n n n c

n S b n n n n n S n n n +-=

+=

∴-=?-+=2

2

2,242

)1(

}{.315

,26,11321n b c

b c b c

b +=

+=

+=∴是等差数列,,2212b b b +=∴

),,0(2

1,02,315112262

舍去即

=-

==+++

+=?+c c c c c

c

c

.2

1-=∴c 故

(III )由(II )得,22

122

n n n n b n =-

-=

,

49

137

362137

36136

37)

1)(36()

1(2)36(2)(2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f

∴当且仅当6,36==

n n n 即时取“等号”.

.49

1)(max =

∴n f

(4) 建议:上面知三求二型的计算题必须熟练,一般出现在第一问或选择解答题中,

力争不丢分; 后两种类型的数列求和要努力掌握,一般在后两问中出现,有时结合其它知识,要善于识别。

21题(解析几何题):

(1) 知识清单(本部分内容比较明确,请参阅复习资料,努力记住。)

(2) 必记必背:弦长公式、焦点弦公式、中点弦问题的解法(设点、作差、变形)、

定义法解题。

(3) 例题 例21、(理科)已知.0),,(),,1(>-=+=p y p f y x e 曲线C 上点M ),(y x 的坐标满足.0=?f e 直线l :∈=-+t t y x (0R )与x 轴的交点在曲线C 的准线的右边.O 为坐标原点.

(1)求证:直线l 与曲线C 总有两个交点;

(2)设直线l 与曲线C 的交点为A 、B ,且,OB OA ⊥求p 关于t 的函数)(t f 的表达式; (文科)将抛物线)0,1()0(2-=>=a p px y 按向量平移后,得曲线C ,且直线l :

∈=+t t y x (R )与x 轴的交点在曲线C 的准线的右边.

(1)求曲线C 的方程;

(2)求证直线t y x l =+:与曲线C 总有两个交点;

(3)设直线l 与曲线C 的交点为A 、B ,且,OB OA ⊥求p 关于t 的函数)(t f 的表达式. 解:(理科)(1),0,0),,(),,1(=?>-=+=f e p y p f y x e ).1(,0)1(2

2

+==-+∴x p y

y

x p 即

∵曲线C 的准线方程为4

1p x --=,且直线∈=+t t y x (R )与x 轴的交点(t ,0)在

曲线C 的准线的右边, .044,4

1>++-

->∴p t p t 即

.0)()2(,)

1(2

22

=-++-???+==+p t x p t x x p y t y x 得由 ① ,0)44()(4)2(,044,02

2>++=--+=?∴>++>p t p p t p t p t p

故直线l 与曲线C 总有两个交点.

(2)212211,),,(),,(x x y x B y x A 则设是方程①的两个根,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

,

22

2121p t x x p t x x .0,1,2121=+-=∴⊥y y x x k k OB OA OB OA 即

∴A 、B 在直线211,,y x t y t y x -=∴=+上=2x t -,

.2

)(,0)2(2

2

2121+=

=∴=+-=+∴t t

t f p p t t y y x x

)(,044,0t f p t p 函数及∴>++> 的定义域为).,0()0,2(+∞-

(3)]1,0()0,1[,002.11,2

22

||

-∈∴><<-≤≤-∴≤

t t t t t 或

].1,0()0,1[,2

)(2

-∈+=

=∴t t t

t f p 函数

,)

2(4)

2()2(2)(2

2

2

2

++=

+-+=

't t t t t t t t f

)(,0)(,10;)(,0)(,01t f t f t t f t f t >'≤<<'<≤-∴时为减函数时为增函数.…10分

.1,1,3

1)1(,1)1(max =-=∴=

=-p t f f 时

(文科)(1)曲线C 的方程为).1(2+=x p y

(2)∵曲线C 的准线为∈=+--=t t y x p x (,4

1且直线R )与x 轴的交点(t,0)在

曲线C 的准线的右边,

.044,4

1>++-

->∴p t p t 即

.0)()2(,)

1(222=-++-???+==+p t x p t x x p y t y x 得由 ①

,0)44()(4)2(,044,02

2

>++=--+=?∴>++>p t p p t p t p t p

故直线与曲线C 总有两个交点.

(3)设212211,),,(),,(x x y x B y x A 则是方程①的两个根,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p t x x p

t x x 2

2

1212 .0,1,2121=+-=∴⊥y y x x k k OB OA OB OA 即

∴A 、B 在直线211,,y x t y t y x -=∴=+上=2x t -,

.2

)(,0)2(2

2

2121+=

=∴=+-=+∴t t

t f p p t t y y x x

)(,044,0t f p t p 函数及∴>++> 的定义域为).,0()0,2(+∞-

(4) 建议:本题有可能比较难,但并非高不可攀,可以先画出图形,能写多少写多

少,切记在考试中卷面不要留空。

22题(函数):

(1) 知识清单(略) (2) 例题 例22、已知函数f (x ) = x 3-ax 2-3x .

(1)若y = f (x ) 在区间[1,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x = - 1

3

是f (x ) 的极值点,求f (x ) 在[1,a ]上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实数b 使得函数f (x ) = bx 的图象与函数f (x ) 的图象恰好有3个交点,若存在求出实数b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 f ′(x ) = 3x 2-2ax -3 ∵f (x )在[1,+∞)上是增函数

∴f ′(x ) 在[1,+∞)上恒有 f ′(x ) ≥0即3x 2

-2ax -3 ≥0在[1,+∞)恒成立. 亦即f ′(x )在[1,+∞)上的最小值不小于0

∴a 3 ≤1 且f ′max (x ) = f ′(1)≥0或 a 3 >1且f ′max (x ) = f ′(a

3 )≥0,解得a ≤0, ∴所求的a 的取值范围是(-∞,0].

(2)依题意得f ′(- 1 ) = 0即1 +2 a -3 = 0得4=a ,x 1 = - 1

,x 2 = 3则

∴f (x )在[1,4]上的最大值是f (1) = -6.

(3)设存在实数b 满足题设条件,则函数g (x ) = bx 的图象与y = f (x )的图象恰有3个交点,即为:方程x 3-4x 2-3x = bx 恰有3个不等实根,∴x (x 2-4x -3-b ) = 0有3个不等实根, 显然x = 0是其一个根,∴方程x 2-4x -3-b = 0有两个不等的非零实根. ∴??

?Δ=16+4(3+b )>0 -3-b ≠0

解得b >-7且b ≠-3满足题设条件,

故存在实数b >-7且b ≠-3满足题设条件.

(3) 答题策略:

函数问题的中心是单调性,若用导数求,一般会给出一个三次函数,所以可以记住一个口诀: “见了三次就求导”。

二次函数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解决办法是配方法,所以又有一个口诀: “见了二次就配方”。

本题有可能是一个难题,可以不求全对,但不可留空。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睢海英 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 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 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 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试论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陈夏明 近三年的数学试卷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遵照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从题型设置、考察知识的范围和运算量,书写量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好多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是课本题的变形和创新.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数学试题“来源于课本”的命题原则,同时,也注重了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综合,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的原则。 200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往年对比,总体保持平稳,个别做了修改,修改后更加适合中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大纲来看,高考主干知识八大块:1.函数;2.数列;3.平面向量;4.不等式(解与证);5.解析几何;6.立体几何;7.概率与统计。仍为考查的重点,其中函数是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考试要求有变化: 今年数学大纲总体保持平稳,并在平稳过渡中求试题创新,试题难度更加适合中学教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加大文理卷的差异,力求文理学生成绩平衡,文科试题“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应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相同”。 试题难度没有太大变化,但思维量进一步加大,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函数、数列、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

识仍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命题. 针对高考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 1.注重专题训练,找准薄弱环节 2.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重视高考模拟试题的训练 4.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5.重视易错问题和常用结论的归纳总结 6.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优化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我建以审题与解题的关系要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解题要规范,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这非常重要,在平时训练时要严格训练.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特别不要“小题大做”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未心能拿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而且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 因此,我建议答题应遵循: 三先三后: 1.先易后难 2.先高(分)后低(分) 3.先同后异。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例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例文三篇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内容较为简单,试题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应用,内容涵盖广泛,除长度单位、数学广角中的排列组合没有涉及外,其他如两位数的加减、乘法的初步认识及表内乘法口诀、角、对称图形、统计等知识点都有考查,尤以计算为主,能力上考查了学生的计算、理解、观察、操作等能力。突出了学科特点,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保证了较高的比例。本册重点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比较大小、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查。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列竖式计算,统计,画对称图形,添加线段增加3个直角等。 (4)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本次试题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如“在方格纸中画一个对称图形”,统计中“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试卷分析; 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班84个学生参与考核,满分有14个,90分以下有9个,及格率100%,优秀率72.62%,均分95.51分。一个低分把我们的均分拉了很多。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3)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试卷中的不足: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1)对计算抓的还是不够,尤其是笔算有40人不同程度的丢分,可能是到复习后期,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上) 出自大江博客 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 一、常见题型 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 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2.分析景物作用: (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 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07宁夏)。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

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命题走向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2019年命题走 向 一、2019年高考试卷分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全国卷i)继承2019年的改革方向。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试题结构与2019年大体相同。全卷共22小题,选择题12道,每题5分;填空题4道,每题4 分;解答题6道,前5道每题12分,最后1道14分。 3考试要求与考点分布。第1小题,(理)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文)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符号,能够正确表示简单的集合。第2小题,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第3小题,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平移公式。第4小题,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第5小题,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第6小题,(理)了解空集和全集,属于、包含和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文)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7小题,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第8小题,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第9小题,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0小题,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各

种位置关系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第11小题,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第12小题,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第13 小题,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第14小题,(理)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文)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15小题,(理)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第16小题,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第17小题,(理)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文)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第18小题,(理)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并能根据其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文)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第19小题,( 理)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文)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第20小题,(理)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文)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第21小题,(理)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文)掌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第22小题,(理)了解数列通项公式

近5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从江西高考来说,总体题型与分值大致不变。近几年高考试卷变化不是很大,分,60分,总计5道选择题,每题12年考卷依然属于大纲版。2010年到2006分,其中只有两到选择题难度中等,其他客观4道题,每题4分,共16填空题4大题一共六道题。题都是简单题。两到难题,分。48共分,12每题道基础题,,圆锥曲线三者选其分。一般来说难题都是数列,函数(包括导数)14分加12 二。剩下的一部分会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大题。难度系数大致如下表格。年江西省六年数学高考卷难度系数2010年~2005一、理科文科年份难度系数平均分难度系数平均分 0.51 76.42 0.39 58.13 2005 0.46 69.22 0.44 65.6 2006 0.59 89.24 0.49 73.58 2007 0.46 69.37 0.42 62.98 2008 0.46 69.01 0.42 63.1 2009 0.55 81.99 0.52 77.43 2010 每年最后一题难度较难度相对其他省份来说较大些,从表格看,2生建议放弃第高。非超好学问。 二、六年高考考点分布(理科)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集合 ②①集合②概念②复复数的概概念②复概念②弧交集 ③函补集③并1 数的乘法念数的乘法度制数集与除法和除法①复数的①复数的①集合②函数的极

概念②复概念②复交集③函函数集合2 限数的乘 法数的乘法数和除法和除法①点到直线的距离① 集合②圆的标两角和差准方程与含绝对值②补集③ 不等式的函数余的正弦、3 的不等式并集④交解 法一般方程弦、正切集③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①正弦①平面向函数、量的数量余弦函数的图积② 抛物数列的极函数的极二项式定二项式定像与性质线 及其标4 限限理理②同角三准方程③角函数的抛 物线的基本关系简单几何 性质①不等式的解法②正弦函数、导数的概基本 导数导数的几余弦函数念③利用数列周期函数5 公式何意义的图像与导数研究性质函数的单调性 和极值①正弦函①向量②①椭圆及余弦函数、向量 的加其标准方数的图像①集合②二项式定法与减法程 ②椭圆与性质②简单的线函数6 理③平面向的简 单几正切函数性规划量的数量何性质的图像和积性质①三垂线定理及其①函数的①平面向逆定理②① 向量②奇单调性、量的数量直线和平余弦定二项式定等差数列偶性②导积②椭圆面垂直的7 n 理理项的前数的概念的简单几判定与性和公式③导数的 何性质质③直线几何意义和平面所成的角①点到 直线的距离二项式定二项式定函数的极①球②棱数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范文范文

何寨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学期已结束了,我以诚恳的工作态度完成了期末的数学检测工作。现将年级本期的数学检测卷面评析简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套数学试卷题型多样,内容覆盖面广,题量恰当,对于本学期所学知识点均有安排,而且抓住了重点。本次期末考试共有39人参加,及格率%,优秀率%,全班最高分100分,平均分分。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对学生的成绩统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在计算部分、图形的认识,这部分丢分较少。同时,从学生的答卷中也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走上良性轨道,应当引起重视。从他们的差异性来分析,班级学生整体差距比较大的,说明同学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扎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如何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学习风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次检测结合试卷剖析,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类型: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 2、典型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学生对填数和数物体掌握较好,但在第4小题找规律填数、第7小题元表示()元()角这几道题失分较多,学生在理解元表示什么的这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2)算一算: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减),还有小括号的认识,这部分计算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计算方法,总体失分在2分左右,一小部分同学在这一块失分主要是马虎大意,看错+、-符号,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在计算技能上稍有欠缺。 (3)比一比:主要是考查两位数比较大小,此外还对人民币的认识知识略有涉及,考查了人民币单位换算及大小比较,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正确解答,这部分失分较少。 (4)选一选: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这一题考查学生对“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之间的理解,试卷上出现“接近”这个词语时,部分同学不能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导致失分,看来学生思维还不够灵活,平时还应做到举一反三。 (5)做一做:这部分有5道小题,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帮妈妈购物,学生失分较多的在④题,在理解题目意思上还有一定的困难。第2、3题看图列式,第5题解决问题,这3道题考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属于二年级学习的内容,导致学生失分较多。

高考小说常见题型

高考小说常见题型: 一、把握故事情节 二、分析环境描写 三、揣摩人物形象 四、分析小说主题 五、分析表达技巧 六、理解小说标题 七、品味作品语言 知识梳理 一﹑分析故事情节 (一)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小说写了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4、小说某情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6、就某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概括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结构、寻找文章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善于把握故事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同时注意情节安排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情节安排的作用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3、照应前文; 4、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刻画人物性格; 6、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7、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答题注意点1、要兼顾内容和结构。 2、内容要具体以及明确。知识点的普遍原理与文章具体环境相结合。 二、分析环境描写 (一)题型: 1、概括景物的特点。 2、分析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 3、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赏析景物描写。 5、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 (二)知识梳理 1、了解概括景物特点的常用词语:清丽、静谧、凝重、沉郁、压抑、萧索、悲凉、雄浑、壮美、旷远、凄美等等。 2、了解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①细节描写与白描:细节描写细腻生动,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②衬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景衬人) ③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符合逻辑顺序。

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分析.doc

天津市高考十年数学试卷分折 目录 第一部分:选择题与填空题基本知识点分析 知识点:复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历年都考)。重点:复数的乘除 运算。 试题类型:选择题;位置:第一题;难度:容易试题规律:复数的基本运算为必考试题,一般是放在选择的第一题, 作为全卷的第一题非常容易,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但此题绝对不能出错。 2?知识点:四种命题及充要条件(历年都考)。重点:充要条件判断、命 题的否定与否命题,考真假命题。 试题类型:选择题;难度:容易或中等 试题规律:都是与其它知识点结合,重点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新课 标有转向全称与特称命题的趋势。充要条件的判断根本的一点是“小范围可以推大范围,大范围不可以推小范围”,而范围经常是用图形来表示的,所以要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解。 3?知识点:分式与绝对值不等式及集合。重点:解二次和分式不等 式、解绝对值不等式、集合间的子、交、并、补运算、用重耍不等式求最值。 试题类型:选择题;位置:前7题;难度:容易试题规律:经常与集合结合,含绝对值不等式。 4?知识点:三角函数图象性质,止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图象性质, 考解三角形)重点:化一公式、图象变换、函数y = Asin(血+ 0)的性质、止余弦定理解题。 试题类型:选择题;难度:容易或中等试题规律:常考查三角函数的单调

性、周期性及对称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重点为y = Asin(祇+ 0)型的函数。 5?知识点:函数性质综合题(奇偶、单调、周期、对称等)、特别是 结合分段函数是新课标的考查重点(每年都考)试题类型:选择题;位置:选择后3题;难度:较难试题规律:是必考题。重点考查函数的奇偶、单调、周期、对称等性质的综合。结合分段函数是新课标的考查重点 6?知识点:圆锥曲线定义及几何性质有关问题(椭圆双曲线准线不 考)(抛物线定义、双曲线渐近线与抛物线相交)试题类型:选择题;位置:前五题;难度:容易试题规律:考三种圆锥曲线各自的独特性,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渐近线、抛物线的定义,直线与圆锥曲线 7?知识点:抽样统计小题是趋势 试题类型:填空题;难度:中等或容易 试题规律:抽样方法,概率与统计,重要不等式的应用,分层抽样应用题 &知识点:直线与圆(常与参数方程极坐标等结合,主要是直线与圆相切或相割) 试题类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位置:前六题;难度:容易试题规律:重点考查直线与圆的基本题型,直线和圆相切、直线被圆截得弦长问题、圆与圆内外切及相交问题等。每年必考。 9?知识点:平面向量基本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以数 量积为主,近年常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为载体)(每年必考)试题类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位置:较靠前;难度:中档试题规律:注重向量的代数与几何特征的结合,基底的思想加强了考査,向量的几何特征进行考査,题目小巧而灵活。 10?知识点:排列与组合 试题类型:选择题或填空;容易或中等试题规律:有两个限制条件的排数问题,球入盒问题,涂色问题,排列卡片问题,排数问题。总的看是以考查排列问题为主,考查的是基本的分类与分步思想。有成为选择或填空压轴题的趋势。

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评析: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评析: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考试中心权威解析)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科学防疫的成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卷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难度设计科学合理,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对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发挥学科特色,“战疫”科学入题 一是揭示病毒传播规律,体现科学防控。用数学模型揭示病毒传播规律,如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6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数学和数学模型的应用;全国Ⅲ卷文、理科第4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展现中国抗疫成果。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9题以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复工复产指数数据,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是体现志愿精神。如全国Ⅱ卷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是以志愿者参加某超市配货工作为背景设计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例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例文三篇 本次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为91.5分,及格人数80人,及格率为97.6%,优秀人数72人,优秀率为87.8%。分100分,最低分学生成绩是14。 二、具体内容分析:三年级数学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全,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总体来看,这张试卷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题量适中,基本上没有偏、难的题型,试题类型比较灵活,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次试卷共有五大题:第一大题:填空。(共28分)出错率的是第3题,“实验小学操场的跑道每圈200米,小明每天到校后跑两圈是()米,再跑()米是1千米。”有同学填“1”,也有同学填“3”。很明显,不少同学的生活经验不足。由此可见数学与其他以及生活经验的联系很大,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意识。第二大题:选择题。(共10分)5小题中有两小题是关于乘法计算的,有一小题是关于长度单位的。我个人觉得此题的知识覆盖面较窄,还应添加周长、可能性、推理、观察物体等知识。第三大题:计算。(共26分)其中的第1题“直接写得数”和第2小题“用竖式计算”,题型经典,题量适中。第四大题:画一画(共6分)此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学们做得都挺好。只是第1小题画一条5CM6MM的线段,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当然会画出不同形状,很好。第五大题解决问题。(共30分)此题共6小题,知识覆盖了倍数问题、分数问题、归一问题和周长问题等。题型都是常见的,难度不大,题量也适中。其中第3小题具有灵活性,相对来说有难度,不过关于周长的题型平时做得很多,题目万变不离其宗,还没有难倒大多数学生。 通过这次期末考试,反映出了不少问题:首先,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欠缺,对文字阅读不到位,而产生错误。其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还不够,非常粗心。题目会抄错;简单口算也会计算错;算完结果会抄错;余数会漏掉;等等。第三,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掌握不扎实,是应该扎扎实实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一背、记一记这些概念性的东西。第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对给出的信息不能较好的选择利用,进而解决问题。第五,通过这次测试,还反映出学生中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比较差。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学生读题、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做到拿到题目先看,清楚已

高考小说阅读题常见题型和考点整理(一)

2019高考小说阅读题常见题型和考点整理(一)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理情节”题型: 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析人物”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看环境”题型: 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谈构思”题型: 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讲方法”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明主题”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注意 ①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照应前文;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④突出人物……性格; ⑤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的特点 情节安排技巧和作用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随着2016年高考的结束,,作为一线教师,也应该是对今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了。陕西省是即课改后首次使用全国卷。2015年的陕西卷已经为下一年的平稳过度做好了铺垫。首先在题型设置上,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这已给师生做好了思想工作,当2016年的高考数学进入人们眼帘的时候,似乎也不是很陌生,很有老朋友相见的感觉。 今年的全国卷数学试题从试题结构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严格遵守考试大纲说明,五偏题,怪题现象。试卷难度呈阶梯型分布,试题更灵活。入口容易出口难,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一、总体分析: 1,试题的稳定性: 从文理试卷整体来看,考查的内容注重基础考查,又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创新。知识覆盖全面且突出重点。高中知识“六大板块”依旧是考查的重点。无论大小体目90%均属于常规题型,难度适中。是学生训练时的常见题型。其中,5,15,18注重考查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这就提示我们数学的教学要来源实际,回归生活,既有基础与创新的结合,又能增

加学生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试题的变化: 有些复课中的重点“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定积分”。“均值不等式”等知识点并没有被纳入,而“条件概率”则出现在大题中,这也对试题的难度进行区分。 在难度方面,选择题的12题,填空题的16题,对学生造成较大困扰。这也有利于对人才的选拔。解答题中的20,21题第一问难度适中,第二问都提高了难度。这也体现了入口易,出口难,对人才的选拔非常有利。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更注重了试题的广度,而简化了试题的深度。而这对陕西高考使用全国卷的过度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平稳过度已是事实。给学生,教师都增加了信心。 试题的详细分析: 选择题部分 (1),考查复数,注重的是知识点的考查。对负数的运算量则降低要求,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求对运算过关,更强调知识点的全面性(2)集合的运算: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应是同等对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的交集运算比较多,。并集,补集易被忽略。(而

近5年高考数学全国卷23试卷分析

2013----2017年高考全国卷2、3试卷分析 从2012年云南进入新课标高考至今,已有六年时间,数学因为容易拉分,加上难度变幻不定,可以说是我省考生最为害怕的一个学科,第一天下午开考的数学考得如何直接决定着考生第二天的考试情绪。近5年全国卷数学试题从试卷的结构和试卷的难度上逐渐趋于平稳,稳中有新,难度都属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选择、填空题会以基础题呈现,属于中等难度。选择题在前六题的位置,填空题在前二题的位置;解答题属于中等难度,且基本定位在前三题和最后一题的位置。 一、近五年高考数学考点分布统计表:

从近五年数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分值分布统计表不难看出,试题坚持对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重点考查了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兼顾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具体

来说几个方面: 1.整体稳定,覆盖面广 高考数学全国卷2、3全面考查了新课标考试说明中各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教材中各章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概率等教学课时较少的内容,在试卷中也都有所考查。有些内容这几年轮换考查,如统计图、线性回归、直线与圆、线性规划,理科的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 2.重视基础,难度适中 试题以考查高中基础知识为主线,在基础中考查能力。理科前8道选择题都是考查基本概念和公式的题型,相当于课本习题的变式题型。填空题前三题的难度相对较低,均属常规题型。解答题的前三道题分别考查解三角形,分布列、数学期望,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二面角,属中低档难度题。 4.全面考查新增内容,体现新课改理念 如定积分、函数的零点、三视图、算法框图、直方图与茎叶图、条件概率、几何概型、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等。 5.突出通性通法、理性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与提炼,是适用于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是高考考查的核心。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在高考中每年都会考查。尤其数形结合,每年还专门有一道“新函数”的大致图象问题 6.注重数学的应用和创新

如何写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如何写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命题是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大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要求,全面、系统的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进行考查。一、试卷说明 1. 形式:这套试卷与以往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没有明显变化。 2.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7:2.5:0.5,整体来说难度中等偏下,因考虑到监近期末,学生没有来得及复习,命题综合性不太强。 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套试卷考查的知识,各个年级都基本涵盖各年级下册教材,对概念类的试题考查得较少,比较侧重学生对知道的运用能力考查。 4.试卷特点:如果说这张试卷有什么明显不同以往的特点的话,那就是它的人文性和对动手做数学的强调、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人文性体现在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每道题都要求很细致,避免非知识非智慧非数学错误的产生,例如低年级试题多数在算式时都给出了方格等。人文性还体现在所有年级的试卷都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对动手能力的强调更是体现所有试卷中,每份试卷都有测量、画图等适合在试卷上测试的操作类题型。与生活的联系在这张卷子上体现的更加充分自然。比如六年级试卷第七题:把我市的旅游和百分数结合在一起,不但对学生进行和爱家乡的教育,而且这着题还具有运用统计意思进行合情推理和开放性。二、试卷分析1、学生试卷成绩如下:(略)2、从统计来看,各年级这次抽测成绩良好。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的掌握较好。特别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认识深刻,对相关的方法也能熟练应用。3、学生计算的成绩很优秀,学生成绩的得分率达到了95%。样本抽查显示,多数同学的成绩在80分以上,说明整体水平相当高,但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成绩很低,分数只有一位数,说明个别学校的教学还存在死角。这些同学还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要想办法引导他们赶上去。4、有些学生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加强。例如四年级第五大题第5小题要求学生用所给数学填表并求出总数和平均数,由于所给数据顺序与表格中顺序不一致,造成学生的失分率很高。三、质量抽测的重要意义1、实践说明实施学业质量抽测很有必要。整个抽测过程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对突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是教学质量的监控,乃至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2、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主题式抽测形式采用主题式的抽测,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进行相关测试的主要手段。它既可以减轻统一测试给小学在保持政策连贯方面带来的影响,亦同时发挥其在实施新课程中加强对区(校)教学质量情况的及时监控的积极作用。当然,随着进一步的完善,在主题的选择、测试的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允许有不同的更佳的选择。3、坚持体现发展性评价的积极作用这一次抽测开始时,有少量的区(校)搞模拟测试,加时补习,但由于市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对抽查的目的进行解释,重在促进和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不进行各区(校)间的分数排序。因此,许多区(校)及教师们对于统一测试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加强,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对其教学工作的反思之中。这样充分展示了发展性评价的促进功能的积极作用。这次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只是发展性评价研究工作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我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将质量抽测工作与实施新课程、开展发展性评价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工作进行有机的综合和研究,以便更深入地开展工作

高中语文 中、高考小说常规题型答案必备

小说题目作用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引发读者思考。 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出场提供活动空间。②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展示世态风情。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④烘托人物心境,展现人物情感;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⑤作为情节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作铺垫。⑥揭示或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情节安排评价 【知识储备】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 开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 过渡(转承句)——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层层深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回味深长(作用: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主次得当。 文章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提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

2014年四川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4年四川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今年四川数学高考的试卷结构、题目数量、分值分布、主干知识的考查 都保持了去年的总体风格,10道选择、5道填空、6道解答题。相比与去年,很多考生考下来的第一反应是题目难度有所增加,下面就以下几方面对本试题实行分析。 一、紧扣考纲,突出导向 今年新发的考纲和2013年相比有一些变化,对数的运算和性质从B级提升到C级,在选择题第9题、填空题第15题级解答题第19题都有所体现。在今的考纲中新增了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增强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在解答题19题中体现出来了数列、函数、导数的综合应用。因为数列解答题和去年相比的大幅变化,加上本道题中对数及求导公式的应用,使得很多考生没有很大把握,这也算考生下来说试题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重视基础,突出主干 全卷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了整个高中数学的所有知识板块;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对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向量、不等式等实行了重点考查。重视对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保证了试卷的内容效度,有利于引导高中数学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核心和主干、回归数学本质。 三、重视思想,突出水平 数学全卷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重要定理等的理解与应用,注意控制和减少繁琐的运算,体现了“多想少算”的命题理念。尤其是17题以一款击鼓游戏为背景设置问题情境,考查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第(Ⅲ)题要求使用概率统计知识分析并说明若干盘游戏后积分减少的原因,引导考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游戏过程,通过概率和数学期望的计算,对游戏及其规则实行理性分析,真切体会“用数据说话”的统计思想方法。21题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科学性,解答时需要考生借助几何直观发现解题思路和结论,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实行证明,整个解答过程需经历“画图-观察-探究-发现-证明”的过程。 总体来说,今年的高考题紧扣了教学大纲和考纲,体现了水平立意,具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对一线的数学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三篇 试卷分析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至关重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三篇,欢迎大家参阅。 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的优点: (1)重点考察了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 (2)充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改的要求,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比较侧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如填空题的1,5题.选择题的1,3题。解决问题1,5题。 (4)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水平的情况实行检测。如第五道题的量一量,画一画。 (5)比较的注重学生所学的知识要结合生活实际,留心观察生活,并解决实际的问题。如选择题4,解决问题2,3. (6)此检测试卷,通过减少难题分数值的办法,来达到既不降低检测要求,又能调动师生积极性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这样的检测试题能充分引导教师重视学生水平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充分体现了新一轮课改的方向,高度重视使最基本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获,人人获得有用的数学。使素质教育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实际。很好地避免师生依靠反复练习来提升考试分数,避免了靠难题来训练学生,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应试教育的危害。 二、试卷的不足

(1)本次试卷的题量相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较少,很多同学基本上在40分钟就能完成,一些题的分值较高。如计算题的4道,第五道题第1小题。 (2)试卷有些题不是很严谨。如填空题第4小题,解决问题第4、5题。 三、各大题具体分析情况 (一)计算题 试卷中的优点:绝绝大部分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水平,多数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令人满意,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好。 不足之处: 我班学生数学素质不高,计算题的失分率仍然较高。 主要失分原因: 1、最主要原因是学生责任心不强,藤草数据出错严重,粗心造成失分。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学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还不具备较好的检查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责任心,认真审题,从根本上避免学生粗心造成的失分。 2、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协助学生养成:看对、抄对数字和符号,先审题再计算,用好草稿本等良好的计算习惯。 3、成绩越差的学生计算题的失分率越高。所以计算题的教学能够成为我们转化学困生很好的切入点,并能以此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