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CEO论坛_借鉴和启示

教育技术CEO论坛_借鉴和启示
教育技术CEO论坛_借鉴和启示

教育技术CEO论坛:借鉴和启示Lessons learn from CEO Forum on Education & Technology

汪琼李文超陈瑞江刘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100871

【摘要】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服务于克林顿时期,至今仍对美国各州的教育技术政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析CEO论坛的组成、使命和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为确保所做工作在论坛解体后仍旧发生作用所进行的设计,对于我国如何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辅佐政府部门开展制定教育技术政策所需要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特别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教育资源

Abstract: CEO Forum on Education & Technology existed from 1997 to 2001.Its reports have widely influence on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olicies. This paper review CEO forum members, missions and outcomes, try to summary its success factors which are valuable for China.

Key words: CEO forum;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 digital resources

美国的教育技术CEO论坛(The CEO Forum o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CEO 论坛)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为期4年的民间合作组织,云集了商界和教育界的众多领袖人物,现已完成的工作是连续四年对技术整合于美国学校的进展做出评价,对美国的教育技术政策提出建议。国内同仁对CEO论坛的工作并不陌生,已有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引用了CEO论坛的年度报告结论。本文则试图将CEO论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生背景、工作策略和工作成果的介绍,剖析CEO论坛这种民间团体及其工作策略对于辅佐政策制订的价值。

教育技术CEO论坛成立背景和使命

1996年克林顿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行动计划,要求在2000年所有学校都要与因特网相连,并希望信息产业和教育团体能够协助完成国家教育技术发展目标。受此行动计划鼓舞,也是为了响应总统号召,美国一些著名公司的总裁和教育社团的领导人创立了教育技术CEO论坛。

正如CEO论坛第一份报告所阐明的那样,“美国的国力取决于强大的教育系统”,而这种强大教育系统的建立,不只是校董会、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责任,学生、家长、政府部门和社会也有义务积极参与。同样也是学生家长的CEO论坛成员认为“学校要提供机会,将传统的优质教学和技术所能够提供的机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决定成立这么一个组织,监督国家教育技术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将企业信息化道路的经验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四年之中累计有近四十家公司机构的CEO参与了CEO论坛的工作。

教育技术CEO论坛工作策略

克林顿政府的教育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四大支柱,即:

z连通:保证所有学校都与因特网相连

z硬件:保证学校拥有适当数量的硬件供教学使用

z资源:保证有适当的内容供老师结合到课程教学之中

z专业发展:保证教师具备将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必须的技能

为了监督这一教育技术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CEO 论坛决定每年对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将连通、硬件、资源、专业发展作为评估美国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四个维度。在对现有各种量表分析之后,CEO论坛发现现有的评估方式很难全面评估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开发新的量表。

CEO论坛开发的STaR评估量表是在加州大学Irvine分校教育学教授Henry Becker博士的Quality Education Data(QED)数据库有关技术的测量指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年的第一份报告也是根据这个数据库的有关数据,结合其他一些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STaR 评估的基准数据,如把美国的学校分为四类(低技术使用水平学校、中等技术使用水平学校、高技术使用水平学校和理想级技术使用水平学校),确定这四类学校的指标数据就来自于已有的研究。科学、简单、方便、易用是STaR评估量表所追求的目标,CEO论坛希望STaR 评估量表成为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如家长、学校、州教育机构都能使用的工具。在CEO 论坛完成使命之后,在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的推动下,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和学区开始采用STaR评估量表评估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这也为全国性的比较研究和统一规划创造了条件。

CEO论坛每年的工作有不同的侧重点,其参与成员也会因此而有些变化,以确保在持续参与的基础上,维护每年报告关于所阐述内容的专业水准。比如在第三年讨论资源建设的报告中,就请进了几位教育资源开发公司的CEO。CEO论坛四年的工作报告在一起既完成了对美国教育技术行动计划实施过程的全面刻画,也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角度,对四大支柱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和发展建议。

教育技术CEO论坛报告简介

CEO论坛每年的报告在汇报STaR调查结果之外,各有侧重。

1.“STaR报告:从基础到进步”(1997年10月)

第一份报告首先阐述了CEO论坛成立的使命,即为了监督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随后分享了一些美国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如技术整合只有在满足企业的核心目标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多年的努力,技术的采纳过程要经历多个阶段;现有的评估方式不能全面评估信息技术的作用;等等,这些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对于认识和指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这份报告重点介绍了STaR评估量表构成,并根据一些相关研究数据,按照STaR评估量表指标分类,提供了当时美国学校的技术发展状况描述,如59%的美国学校没有应用技术、技术过时或使用不够,属于低技术使用水平学校;3%的美国学校能够真正有效的将技术和课程整合,属于理想级技术使用水平学校;12%的美国学校拥有和使用技术,但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及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属于高技术使用水平学校;其余的26%属于中等技术使用水平的学校,它们拥有和使用技术,但将技术作为附加品。这些数据构成了以后使用STaR评估量表了解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参照基准。

2.“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习的桥梁”(1999年2月)

CEO论坛第二份报告在分析了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之后,提出“教师的技术专业发展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包括职前学历教育、初始资格认证、定期审核及在职专业发展”,并根据“苹果明日教室”项目八年实践总结的经验,说明教师对技术

的接受通常会经过入门、使用、适应、整合和创新五个阶段,因此需要分析教师所处的阶段,因势利导。

CEO论坛认为有效的教师技术方面的专业发展计划需要三个基础:一是要将其纳入机构的核心目标;二是要在组织内部和社区中得到高度支持;三是要获得一线教师的认可。CEO 论坛还提出成功的教师技术专业发展应符合六项原则:1)设立相关的、现实的目标;2)纳入所有相关人员,利用所有资源;3)把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及目标联系起来;4)给出最好的运用范例;5)鼓励在做中学;6)提供资源、激励机制和持续的支持。这些基础和原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另外,CEO论坛还就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给出了四项建议:1)教师教育学院应该培养新教师具备有效整合技术与课程的能力;2)在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熟练的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3)教育政策的制订者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建立鼓励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机制;4)公司和地方商业机构应该与教育界合作,确保今天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拥有21世纪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报告最后总结了当年的STaR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在技术运用方面整体来说取得了相当的进展,1998年一年,美国学校计算机数量提升了13%,总数达到600万台;80%的学校能够连上因特网;但是将近50%的学校使用技术的层次还属于低技术使用水平这个阶段。各学校仍然在致力于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与之相比,教师技术方面的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仅有20%的教师认为其有能力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花在教师培训上的经费也远低于国家的要求。CEO论坛希望教育专家和政策制订者遵循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加强教师专业培养中技术整合内容。CEO论坛又另外开发了一份专门针对教师教育机构的STaR评估量表,用于检查教师教育机构在培养教师技术方面的专业化发展中所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不足。

3.“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2000年6月)

CEO论坛第三份报告以描述一个数字化学习情景为引子,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潜力、本质、环境、模型等方面,论证了要想保障美国公众的教育质量,缩小数字鸿沟,其解决办法就是数字化学习。报告还提出,有效整合数字化资源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将数字化内容与教育目标联系起来;2)选择数字化内容将达到的学习效果和绩效标准;3)根据标准来评测结果,并进行适当调整。这三个步骤看似简单,却体现着一种系统化思想,三个步骤在具体实施中必须每一步都做好才能较好地完成数字化内容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另外,针对数字化内容的整合,CEO论坛还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1)建议学校制定一份数字化内容清单。2)增加数字化内容方面的投资。从具体建议中可以看出,数字内容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媒体或通讯公司以各种格式制作、推出和发行;二是从因特网上免费获取,这些资源的提供者可以是图书馆、博物馆、非赢利机构和教师等,但是要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教师还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对其进行组织和整理。

CEO论坛在这年的报告中还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估工具,分别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数字内容与教育目标的联系、学生要达到的成就和绩效标准选择、依据标准进行测量和评价成果、制作数字内容清单,以及对数字内容增加投资等七个方面,共提出了二十六个问题供学校和地区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学校和地区可以对自身在整合数字内容和创造数字学习环境方面的成果进行评估,明确已经取得的进展,并发现尚且存在的不足。

4.“构建21世纪学生成就的关键模块”(2001年6月)

教育技术CEO论坛的第四份报告关注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报告首先用一些事例说明技术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标准考试成绩,继而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新的技能要求[4],指出技术虽然对学习可以产生影响,但是还需要与其它有效学习成分配合才能增加其效力,这些有效的学习成分包括:

清楚可度量的学习目标;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学生在任务上多花的时间,经常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反馈;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经验等等。CEO论坛在97年的第一份报告中就曾经指出,技术不是解决教育所面临的所有挑战的万能药,在2001年的第四份报告中,CEO论坛已经更深刻的指出了与技术共同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学习成分。

CEO论坛提出,如果希望对技术的投资有最大的回报,就应该关注对学生成绩提高最关键的几个建设模块,要考虑:教学和课程标准是否一致(alignment);是否根据新技能的要求设计了对应的考核形式(assessment);是否调动了所有利益相关者发挥了应尽的职责(accountability);是否保证技术和资源都能够平等获取(access);以及是否加大了对相关研究的支持(analysis)。报告建议:1)将教育技术的投资针对特定的教育目标;2)视21世纪技能的开发为关键的教育目的;3)把学生的考核和教育目标对应,包括对21世纪技能的考核;4)采用不断改进策略,测定进展,再基于数据调整策略的工作路线;5)增加在研究、开发和传播方面的投资;6)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技术。总之,报告号召要围绕培养学生建立21世纪所需技能这一最终目的,设立学校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发展教育投资、加强对新型考核方式的研究,在试验、发展中改进提高,基于研究数据建立长期发展策略。

结论

CEO论坛是一个民间自发而形成的组织,虽然只存在了四年,但其工作成果对美国各州的教育技术政策仍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不仅所开发的几个大众可用的评估量表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纳普及,其基于研究调查而提出的报告建议也成为教育技术政策研究的常引文献。CEO论坛还是美国较早认识到确定“21世纪学生应备技能”,并提出教育系统要按照此目标改造的组织之一。因此,分析CEO论坛的组成、使命和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其为确保所做工作在论坛解体后仍旧发生作用所进行的设计,对于我国如何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辅佐政府部门开展制定教育技术政策所需要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特别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CEO论坛的核心成员是美国一些著名企业的CEO,这些企业因为有教育市场份额,或者有教育投资项目,所以比较了解教育界的情况和需求。CEO论坛对教育信息化的最大贡献是将企业务实、高效的作风带进了教育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研究。

前面已经提到,CEO论坛成员因为有企业信息化的经验,所以用企业发展信息化的眼光分析教育行动计划四大支柱的实施,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这些建议已经影响到美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有关活动的开展。CEO论坛报告的高引用率就是对他们高质量工作成果的肯定。

另外,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各个层次都有责任保证质量、监管质量,虽然CEO 论坛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系统的质量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有责任”,即教育问责制的单位,却是给出了具体可操作解决办法的机构,即CEO论坛所开发的STaR评估量表。这三个量表为各级机构和社会监管、督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工具。过去虽然也有机构开展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调查,但是这些调查问卷往往只是研究人员的工具,复杂冗长,无法为家长和社会所使用。也正是因为有了STaR评估量表这个可作为客观统一标准的工具,以及在研究数据之上所建立的基准数据和学校分类划分标准,CEO论坛真正实现了其不因党派执政的更迭而持续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CEO论坛的工作将企业参与教育的活动上升到新的高度,以往的教育产品特价活动以及教育项目的投资赞助,都只是公益性质的奉献,而这种用企业的智慧和经验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是更高层次的参与,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内企业效仿。目前的国内企业还处于对教育的贡献只是在教育招标项目中降低企业利润,在教育活动中提供赞助,无论是企业还是各级政府部门都没有意识到企业因产品开发推广所做出的研究分析同样可以作为制定教育政策时

的参考。企业因直接接触用户,对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自有独到的见解,值得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重视和关注。各级教育研究机构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更多地开展实证研究,在将理论研究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可用工具时,需要充分考虑工具的可用性。

近几年,国家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做了很大的投资,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研究机构都有了更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机会。从这一点来说,介绍CEO论坛的工作策略,对推动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琼陈瑞江刘娜李文超(2004),STaR评估与教育信息化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第10页-14页

2.汪琼刘娜李文超陈瑞江 (2004),教师教育STaR评估的启示, 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11-14页

3.教育技术CEO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1e8301020.html,)的系列研究报告,https://www.360docs.net/doc/1e8301020.html,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7)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发燕尾服的主要有四个,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 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为个 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 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 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题目、引言、正方、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 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 义;正言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 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 源。 5、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6.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6、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7、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与方法(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性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基本结构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结 构: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 标的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 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 价建议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1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11.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记忆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1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思想道德的内容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14简述教师发展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1

12月6日下午,西南大学邀请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在田家炳教育书院8楼国际会议厅就有关基础教育问题与部分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陶西平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基础教育的国际、国内研究与实践,曾多次深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地调研基础教育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多次应邀考察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对国内外的基础教育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陶先生本次来渝是参加重庆市举办的地方特色学校论坛,宋乃庆校长借机邀请其前来与同学们进行有关基础教育问题交流,能使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者全面地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刻地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状况,对以后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陶先生就教育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通俗的阐述。这三大热点问题是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秩序,但无论是教育公平问题还是教育秩序问题最终都可归结到教育质量问题这一个焦点上,因为只要把教育质量的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不复存在。现就根据陶先生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尚不成熟的认识也谈谈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以期与广大网友交流。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高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基本保持稳定,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因为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通往仕途阶层筑起了一条通天之路,实现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数量很少,但在科举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有才、有识之士找到了发展自己的路。各阶层之间的凝固,堵死了穷人阶层跨入富人阶层的路,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如何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是执政者始终不敢怠慢的问题。教育的公平就可以担当此任,而我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的不公平,君不见什么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质学校、实验学校,还有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等等,这就是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国力不强,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出示范性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个别地方或学校)可谓当时的无奈选择。但国力发展到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可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公平是政府教育投入不均所造成的。在这种投入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国家的教育投入不仅不应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而且要向经济且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西部地区、农村,普通学校)大力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原来造成的巨大差距,以保障教育的公平。我们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热衷于投资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以换得所谓的政绩是极不明智的。无视这种差异,而人为地还在加剧这种差异,无异于自掘坟墓! 概括起来,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分解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问题。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第六次 1986-1991 1986年《 义务教育法》出台。国家教委公布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了新型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给课外活动留出固定的足够的空间。 第七次:1992--1998年。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4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在此期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整体设计。课程结构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还留有地方课程。前七次改革的简评: 1:注重课程内容量的增减,忽视课程自身结构的调整。2:课程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论证和指导。3:主要体现课本的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经过多次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初步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步走进课堂,课程管理模式打破了过于集中的格局。当然缺点也非常明显: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态度、情感与价值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方式单一化,缺乏体现最新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有效评价方法与策略等。 第八次:始于1999年。1999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在1996年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强化了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并在必

(完整word版)四川省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数学试题(2)

四川省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 文化考试(中职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设集合A=(1,3,5}, B=(3,6.9}, 则A ∩B= ( ) A. B. { 3 } C.{1,5,6,9} D. {1,3,5,6,9} 2. 函数y=的定义域是 ( ) A. {x|x<-1} B. {x|x ≤-1} C. {x|x -1} D. {x|x -1} 3.已知平面向量a =(2,1),B =(-1).则a+b= ( ) A.(1,2) B. (1,3) C. (3,0) D(3,2) 4. 函数y=sin2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π C.2π D. 4π 5.不等式<1的解集为 ( ) A. [-1,1] B. ] [1,+] C. (1,1) D. ) (1,+) 6.函数y=2x 的图象大致为 ( ) A B 1 1 y 1 X O

C D 7.在等比数列{an}中,a1=1,a3=2,则a5= ( ) A. 2 B.3 C.4 D.5 8.某高职院校为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决定从6名教师中任选2人一同到某企业实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 A.6种 B.15种 C.30种 D.36种 9.已知H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f(1)=1.若对任意x 恒成立,则f(9)= () A. -4 B. -1 C.0 D.1 10. 已知椭圆C :=1 (a >b> 0)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1(-1,0),F2(1,0),离心率e=,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A .=1 B. =1 C. =1 D.=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log22= 12.在ABC中,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b, e,已知a=b,∠A=2∠B, 则∠B= 13.某企业有甲、乙、两三个工厂,甲厂有200名职工,乙厂有500名职工,丙厂有100名职工,为宣传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使符合减税政策的职工应享尽享,现企业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三个工厂抽取40名职工,进行新个税政策宣传培训工作,则应从甲厂抽取的职工人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小题12分,第1小题各13分,共3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演算步骤. 14. 在等差数列{an}中,a2=4,公差d=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 n. 15.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BC,AB⊥BD, BC⊥BD, AB= BC= BD=1. A (I)证明: AB⊥CD; (II)求三棱锥A - BCD的体积. B C D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计划

( 幼儿园工作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JH-033687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计划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plan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计划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计划篇一 让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直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扩大幼儿的视野和丰富幼儿的课余知识。以下就是本班的社区活动计划。 我们的社区活动,通常以班级为单位,我们小班级会与老师间相互讨论好到什么社区进行活动,或者会事先与有关部门询问商讨。我们老师在进行社区活动前,也会事先与幼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甚至请家长尽可能与我们密切配合做好这一项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活动地点及有关目标: 1、到街道看绿化。让幼儿接触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培养幼儿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在街心公园,让幼儿观察植物的变化,培养幼儿的探索的精神;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 2、超市。让幼儿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超市是卖什么的?怎样买东西?怎样付款的?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幼儿的生活经验,加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购物的愉快情绪。 3、安全性强的工厂,让幼儿参见工厂,了解产品的主要流程,如:雪糕厂,

让幼儿新身体验美味的雪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等。 4、做客。即幼儿到某一个幼儿家做客,让幼儿懂得做客的有关礼仪及如何去招待客人,通过活动可以加强幼儿大方地与人交往能力。 我们会不断发现幼儿的探索点,发现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如:理发店、面包店等。我们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活动,家长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家长的职业,可能为我们提供不少方便。所以,社区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月: 1、访问社区管理委员会 2、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三月: 1、“三、八”家园、社区同乐会 2、半日活动开放 3、幼儿园社区大自然活动 四月: 1、社区活动“寻找春天” 2、开展“清明节”本土文化教育社区活动 3、春游活动 五月: 1、庆“五一”社区活动 2、安全活动 3、“交通安全进北幼、安全维修你、我、他”校园家庭社区一体化活动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2、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3、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_范文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感谢您的阅读!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一) 一、产生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对象 四、礼仪教育主要内容 五、操作要点与主要措施 六、预期成果(展示) 一、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礼仪?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礼仪之帮”,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新世纪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具备了会思考、会学习、接受信息快等素质,却也滋长了一些作为独生子女而引发的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另一方面接受是礼仪教育不够。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都有一个关健期,那么,幼儿时期就是一个关健期。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 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改革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肖甦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在近年来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国际性的大潮之下,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已进入了历史性关键时期。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也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基础教育的任务和职能已经发生了改变: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掌握知识、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学会学习。 但是,面对新时期、新观念、新任务的挑战,中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越发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以及对学生直接产生的不良影响,正说明了对现有课程实施改革,势在必行。

建国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7次课程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最近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这次改革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初步推动了在统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样化,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等等。这些都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 世纪之交的最新一轮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国家教育部为此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反复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保证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之一;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但是实现此项目标的核心途径,而且是促使中国的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因此必须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有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把课程改革列为此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足以表明其重要性。《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加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吕达张廷凯 论著选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如何评价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需要对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科学的研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发生作用的滞后效应,现在就要对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教育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似乎为时尚早,也许再过十年才是恰当的时机。因此,在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或其某一方面做出批判和否定的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盲目的轻率的否定于改革和发展不利,而针对现实的具体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是正确的态度。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面是当务之急。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处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前瞻性?这是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足够的准备。从战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有充分的认识,改革就有可能成为一相情愿或纸上谈兵,或大起大落导致最终失败。学校课程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它涉及人的培养和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规格,涉及教育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理想的课程要转化成为实践的课程,需要理论工作者、行政管理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共同努力。要防止课程改革走入急躁的、急于求成的误区,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实践证明,试图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课程改革从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革新并存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简单地把当前和未来的课程发展按改良或改革来作观念和现实上的区分是不恰当的,只能引起人们对课程改革认识的混乱和误解。以上述指导思想来思考与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问题和趋势,也许能够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寻找答案。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四川省2017年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秘密★启用前 四川省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 文化考试(普高类) 注意事项: 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 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语文 第Ⅰ卷(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煤炭协奏.曲(zhòu) 仗义执言英雄辈出 B.精简座佑铭瑕.瑜互见(xiá) 首屈一指 C.抉.择(jué) 一幅画嘉宾满座学识休养 D.沧海狙击手一筹莫展班门弄斧.(fǔ)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人( ) A.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春意盎然 ....的美景令人陶醉, B.面对记者无休止的提问,他不厌其烦 ....地一一作答,谦和而又得体。 C.站在千万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振聋发聩 ....了。 D.人类智慧与机器人智能的角逐,促进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的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短篇小说重新焕发活力,是在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的阅读需求更为广泛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可喜变化。 B.《竹宴》由16名少女辅助演奏、童声旁白颂唱、男女两人使用竹琴演奏领唱构成,充分演绎了竹海的地方文化。 C.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课堂上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横行、“满堂灌”,乃 至于以考代教、以考代学。 D.虽然古代四川交通闭塞,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这已经被 史料以及诸多考古文物得到证实。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5分) 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4小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 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 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选自 《后汉书张衡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B.中有都.柱都:大 C. 施关发.机发:拨动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特征 第II卷(共80分) 题号三四五总分 题分10 30 40 总分人 得分核分人 评分人 得分 5.请把选段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三、(本题共2小题,第5题6分,第6题4分,共10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2555-69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完 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作为幼儿园的孩子,体育锻炼,有利于孩子智力 的开发,兴趣爱好的发展,身体的茁壮成长,身体各 个组织器官发面平衡协调的发展。因此,体育课程应 做为基础课程,务必严格认真执行以下各年龄段的课 程计划方案。 一、小班体育课程计划方案。 1、课程目标 依据小班朋友年龄小,不懂事,刚离开父母的特 点,身体锻炼应以接触体育活动为出发点,让其明白 什么是体育活动,使其产生对体育活动大致的印象与 浓厚的兴趣爱好。依此制定出各种教育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对体育活动初步认识与培养适合自身 的体育活动

身体目标能够简单掌握动作要领完成基本动作要求 心理目标能做到集中注意力即可 社会参与目标培养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 2、课程计划 热身运动 头部运动活动颈关节,四个八拍,前两个八拍头依次向上下左右摆动,后两个八拍,头由顺时针到逆时针摆动 肩部运动活动肩关节,手成钩型肘关节,指向肩膀,四个八拍,前两个八拍由后向前,后两个八拍由前向后 腰部运动活动髋关节,双手叉腰,双腿与肩同宽,四个八拍,前两个八拍顺时针方向转动髋关节,后两个八拍逆时针转动。 膝关节运动活动膝关节,四个八拍,双手撑膝,膝关节微屈,方向同上。 手腕踝关节活动手腕踝关节,四个八拍,双手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问题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阐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尝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以往的课程实施存在一些偏差,而此次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实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但是他们在理解新课改的精神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当然,课程实施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或者教学层面,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等待着大家去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基础课程改革;实施;问题 一、自主学习 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始终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被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纳,并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其改革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也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即由“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转向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以学生发展为本”并非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它是指在协调课程设计的知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习者因素时,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知识和社会因素为依托;在协调课程与教学的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要素的关系时,否定三者之间的并列关系、主次关系、对立关系,肯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而在上述的美术课中,这位老师所理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自主学习”则与之不符,甚至背道而驰。笔者认为,案例中出现的课程教学现状,缘于教师在从“教师中心”走向关注学生主体的过程中,在传统观念和新课程理念两种思想的碰撞之下,出现的无所适从的表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也不等于教师的“淡化出场”或者置之不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以全面体验学习过程;对于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内容,教师应该予以适当的辅助,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达到目标。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遵循不背离学习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误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体现,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 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体系,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也就是说,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要完成“双基”任务,而且要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学会学习以及掌握思维的方法;不仅培养认知能力,而且塑造他们非智力方面的素质,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相关的素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以及国际课程改革趋势而提出的,其实质在于把过去过分重视“双基”的课程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上来,这些基本素质包括知识与理解、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其具体的素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之上,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有缺陷,必定影响人的协调发展。所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不可顾此失彼,片面追求,

STEAM教育论坛学习感受

STEAM教育论坛学习感受 高新区第七小学 首先,我很荣幸能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STEAM 教育论坛。这次学习的行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天我们听北京上海的专家讲解了STEAM教育与创客的概念,以及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第二天第三天我们参加了创客嘉年华科技展。 通过第一天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之前对STEAM与创客的概念一直不是很明确,听了专家的分析,对STEAM与创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STEA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科技)、engineer(工程)art(艺术) math(数学)的缩写,STEAM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实践过程。创客强调制作作品的结果,创客范围很广,它不一定要依赖科技,任何创作,只要有结果都可以归为创客,只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所倡导的创客教育更多以数字化工具作为基础,创客更集中在数字化的创客上。但是不论是创客还是STEAM他们都源于对真实情景中问题的发现,以现实的问题为依托进行探究或者创作。创客教育由来已久,他推动者教育系统“基于创造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创客教育强调学习者也是创造者,学习过程也是创造过程,注重将学习者的不一样的想法变成现实,这些都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目前上海等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在数字化创客上的项目有Scratch及扩展、开源硬件下的Mixly创意电子、开源软件下的创新App开发、基于结构件的创意搭建、3D设计及打印、机器人等。结合高新区以及我们学校的现实,Scratch及扩展是个比较不错的发展方向。这个软件的特点是:

使用者可以不认识英文单词,也可以不会使用键盘。构成程序的命令和参数通过积木形状的模块来实现。用鼠标拖动模块到程序编辑栏就可以了。中间的黄色部分是编辑好的程序代码,左边是可以用来选择的功能模块,右边上部是程序预览和运行窗口,右边下部是角色窗口。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一眼喜欢上这个软件。建立起做程序的欲望。根据编者给带几个孩子玩这个软件的情况看,孩子自己学会使用这个软件是有困难的,需要身边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在有人指导的情况下,6岁的孩子可以照着例子完整的摆出一个能运行的程序。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孩子认识英文或汉字。建立程序的过程,用到涂鸦,录音,找图片这些有趣的过程。孩子的成品可以通过软件直接发布到官方网站上。官方网站给每个注册用户开通了一个空间,放置发布的程序。用户发布后的程序,在官网可以找到。制作中的程序只能在软件环境下运行,发布后的程序则是在网页内运行的。就是说,孩子们的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被无数人看到。官方网站具有交友和评论的功能。国内亦有类似官网发布程序后在网页内运行的网站,方便国内爱好者及好孩子们对作品进行交流。 第一天的中午,我们还参观了学校孩子们的创意秀社团活动,属于STEAM创新教育课程之一。他们的社团机制与我们的有所不同,社团活动只有中午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不午休),所有社团在校园设立摊位展示,每个社团有自己的创意宣传海报,学生和老师边制作边展示,同学们会到各个创意社学习交流,遇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可以参与他们的社团活动中,参观或者参与本社团活动后可以得到本社团

八次课程改革

八次课程改革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基础教育八次课程改革的历史探究自建国以来,我国共经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特色。根据每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每次改革都在其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改革,也在这三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与发展阶段的课程改革(1949年-1966年)(包括前三次课程改革)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与发展经济阶段,其经历三次课程改革。这三次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 改革背景: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收回了教育主权,此时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服务,继承发扬老解放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解放区内继续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严重的形式主义,重教不重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对旧教育实行“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指出要“以来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一方针具体规定了教育改革的步骤和方向,这次改革是教育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实行对旧课程的

改造,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改革内容:(1)规定了中小学的课程门类,统一了课程安排和课时安排,优化了中小学课程的比例结构和衔接;(2)颁布了不少学科的新教学大纲;(3)教材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采用旧教材,后来才过渡到修改旧教材再到编写新的教材。 改革过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同年9月,在全国出版会议上提出中小学教材必须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和中学规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必须全国统一,课程科目和每科教学内容必须定出统一的标准。同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重新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分段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根据学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和中学暂行规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 改革特点: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