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时间:地点:主讲人:

内容: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参加人员: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病因病机

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辩证论治

(1)阴寒证:

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痰浊证:

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3)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4)气阴两虚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痛甚。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3、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对严重心痛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病人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

②严密观察病人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观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重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时测试并记录。

③本病常于夜间发作,要加强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④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以免诱发心痛。病人便秘时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麻仁润肠丸,或每日饮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⑤心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必要时报告医生。

⑥胸痹患者必须戒烟、慎饮酒。

⑦心痛发作进可采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针心,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

(2)阴寒证:

①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应向阳,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

③胸痛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服冠心苏合丸,或予沉香,肉桂粉调服。

④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和寒凉食物。可饮少量糯米甜酒,或低度葡萄酒,以通阳散寒活络。

⑥针刺止痛时可要用温针法或灸法。

(3)痰浊证:

①按“一般护理”有关内容。

②饮食宜素食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痰。

③肥胖病人应限制饮食(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食品及甜食),控制体重,减轻脾胃负担;宜进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食物。

④胸痛发作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速效救心丹。

(4)血瘀证:

①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发作心痛不重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以行气活血而化瘀。

③心痛作时可予以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心痛丸1粒嚼服,或服用三七粉1.5 g,沉香粉1.5 g行气活血化瘀。或丹参片5片活血止痛。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

④平时可每日小酌红花酒30ml以活血。

⑤观察胸痛发作的性质、程度,若痛剧、心慌、气短、唇紫、手足冷,可能为真心痛之征,要立即给氧气(吸入较高流量2~3L/分钟)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求准备,密切观察血压、脉象、面色、肢温变化,配合抢求,作好记录。

(5)气阴两虚证:

①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以休息为主,体力允许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心痛发作为度。

③饮食宜进补益气阴之品,如红枣、桂圆、赤豆、牛奶、蛋类、鱼类、动物血等。

④心痛发作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含速效求心丹。

4、养生指导

(1)不吸烟,不饮浓茶及咖啡和烈性酒。

(2)素体阳虚者,重视生活起居要适寒温。预防感寒冒风。

(3)合理调配饮食,忌辛辣刺激、肥厚油腻之品。饮食不节制不宜饱餐,宜多进食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品。

(4)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防治有关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6)调节情志,忌恼怒忧思,使肝气顺达,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2016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6重症医学科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我院首批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我科应用“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5,患者平均住院日3.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5痰湿蒙窍证7例,火闭窍证9例,风痰组洛证4例,风火上扰证5例,痰热内闭证1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翻身拍背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用药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按摩、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阴护理,其次是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因我科中风病人均为神志不清病人,鼻饲饮食的比率高,经口进食的病人少,绝对卧床休息以致于留置导尿的病人多,为了预防口腔和泌尿系感染,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必须实施,所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的主动性高。2.中药漱口液味甜而甘,清热解毒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经济实惠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收费便宜,患者易于接受。2.对于鼻饲饮食或禁食的患者预防口腔溃疡,保持口气清新起做良好的效果,以致于患者及家属反应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中药口腔护理它能减轻或缓解患者口腔异味和口腔溃烂等不适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起作较好的效果,中药会阴护理能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保持会阴部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常规...docx

精品文档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 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 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 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 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 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 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 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 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 分钟,每日2~3 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 髎、次髎等穴位;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 200~300ml (消渴患者除外), 15 分钟内分次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 200ml 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 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6.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

4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精选、)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

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时间:地点:主讲人: 内容: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参加人员: 胸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病因病机 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辩证论治 (1)阴寒证: 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痰浊证: 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3)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4)气阴两虚证: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混合痔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 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 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 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 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 苔薄白。 (五)血热肠燥证:血分热盛, 耗伤阴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面赤 烦躁,大便干燥,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六)腹胀 1.指导患者勿食生冷之品,冬季可将水果加热后食用。 2.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3.注意腹部保暖。 4.术前灌肠,宜用温盐水。 (七)肛门坠胀 1.指导患者正确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2.指导患者便后用手轻托肛门部20分钟。 3.避免久坐久站,过度活动。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1)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长沙市中医医院心病科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年01月至06月,我科应用“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2例:心血瘀阻证5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情志护理、腹部按摩、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贴敷、中药涂擦、穴位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其次是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胸痹心痛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及乏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4人(%);②一般:8人(%);不满意:0人。 分析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5人(%);②实用性较强:18人(%);③实用性一般:15人(%);不适用:4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加强沟通,观察病情应更加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患者信任。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 临床中,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需要各方面支持。

胸痹的中医护理常规

胸痹的中医护理常规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 现。病位在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心炎、心肌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部位、性质,是否有辐射,伴随症状及缓解的方法。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情况。 4辨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痰浊闭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 证、气滞心胸证。 二、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边监护,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3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痛的部位。 ②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③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形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④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发现尿量减少,报告医师。 2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3饮食护理 (1)少量多餐,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 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 (2)心衰者宜低盐、低脂饮食。 4情志护理 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 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5、临证(症)施护 (1)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注意防寒保暖,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可予热 敷、热熨。 2)心血瘀阻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茶饮。 (3)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有效解除疼痛的药物。 (4)喘促不得卧者,遵医嘱给予吸氧,并取半卧位。 (5)心跳骤停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青盲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010—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2018年XX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2018年度骨折病(锁骨骨折) 护理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一、基本情况总结 2018年,我科纳入该方案住院患者22例,平均住院天数12天,纳入该方案的患者涉及辨证分型:血瘀气滞证22例,瘀血凝滞证0例,肝肾不足证0例。 该方案应用的施护措施有: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有:耳穴压豆、中药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1、纳入该方案的22例患者,采用的主要辩证施护率为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如下:耳穴压豆22例,中药贴敷1例(二)应用情况分析 应用情况较好的为耳穴压豆,耳穴压豆依从率为100%,耳穴压豆满意率为100%。 依从性好的护理技术分析原因:1.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 (三)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4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8(82%)②实用性较强:4(18%)人③实用性一般:0人④不实用:0人

(三)施护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不到位 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大部分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膳食大部分是由家庭提供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项目少,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生下医嘱少,护理技术操作需要患者自身配合。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持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4.护士在应用中医护理方案时比较依赖于表格内容,有些根据主要的症状实施的主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全面,未在其他一栏进行增添内容三、护理方案优化 我科通过2017年实施骨折病(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以来,加强了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了中医特色辩证施护,发挥了中医护理在疾病和养生的作用。将辩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之中。但在应用过程中结合实际仍存在差异,我们针对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优化:主要优化内容: 1.本着与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一致的原则,将中药贴敷改为穴位贴敷。 2.中药外敷未用,优化时给予删除,中药冷敷是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同时应用低于皮温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达到降温、止痛、止血、消肿、减轻炎性渗出的一种操作方法。在锁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疗效可,得到病人认可,优化时给与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兰方美杨丹丹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室肺胀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肺胀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也缩短了患者年均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认为应用护理方案可有效缓解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提高肺胀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且呈进行性发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反复住院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升为第四位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肺胀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1】。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发病次数,,改善肺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COPD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点,对老年肺胀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480例,其中男280例,女200例,年龄60-78岁,病程2-23年,肺脾气虚证120例、肺肾气虚证180例、肺肾气阴两虚证180例。其诊断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 2.辨证分型及观察要点 2.1肺脾气虚证: 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2.2肺肾气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2.3肺肾气阴两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3.临证护理 3.1咳嗽、咳痰: 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排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氧气雾化吸入和/或排痰仪震动排痰。异丙托2毫升和沙丁氨醇吸入剂2毫升交替使用,每日4次,排痰仪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事项:a.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b.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等部位。C.使用一次性布套,防止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单选题: 1.心痛发作期,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2.心痛发作期,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1.心痛缓解期,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2.心痛缓解期,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A.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3.心痛缓解期,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4.心痛缓解期,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5.心痛缓解期,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A. 热毒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二、多选题: 1.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A. 心 B. 肺 C. 神门 D. 皮质下 2.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便秘,可予() A.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B.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C.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D.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3. 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发作时() A.绝对卧床休息 B.必要时给予氧气 C. 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 D. 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三、填空题: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特色护理方案的实施与成效 甘谱琴尤敏 我院是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针联全球首家“临床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针灸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经过“三甲”复审。 现有重点专科如下: 护理团队组成 参会学习

主要内容: 前期工作成效——护理方案临床实施: 一、制定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分级管理:护理部——制定方案、动员部署、组织培训、评价细则、组织检查(任务分工)。 科护士长——指导、督查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工作。 护士长——临床实施,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效果评价,方案的优化、护理难点的解决措施,效果评价总结。 二、制定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中医护理方案梳理 1.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 及专家论证; 2.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3.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20个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实施效果评价及优化,中医护理研究和交流, 当前临床已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艾条灸、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熏洗、中药塌渍、刮痧、耳穴埋籽、中药烫熨、中药涂药、中药热敷、中药热熏、神厥穴贴敷、安眠穴埋针; 三、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 临床应用措施: 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理论培训 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专题讲座、中医护理文书培训,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技能学习 专家指导、交流切磋、护士训练, 计划、培训、现场考核,中医护理文书检查、护理文书交流讨论、中医护理查房、文书质量分析会、中医操作竞赛等。 2、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病房走廊宣传、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膝痹病隔饼灸、胃脘痛中医特色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3、增进护患沟通,开展亲情服务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方案

中医院 2019年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疗效,按照二甲评审细则要求,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9年底每个病区开展2个以上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12个以上,科室有相应病种均应全部实施。 三、实施方法 1、培训阶段:护理部对科室护士长和中医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修订和运用、总结优化进行培训。科室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52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修订自己科室的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科室人员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护理方 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有相应病种者均应全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科室每季度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护理部对全院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总结分析,对实施病人数较少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改进措施。实施科室每季度前将中医护理方案总结分析上传到护理部,科室保留实施疗效评价表及相关资料。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不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方案使用分析评价总结会,及时优化、完善中医护理方案,并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 修订中医护理常规,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2、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 中医护理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护理部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胸痹心痛病诊疗方案

XXX市中蒙医院常见病及优势病种 ——胸痹心痛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和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 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 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2)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2. 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治疗 1. 心痛发作期治疗 (1)寒凝血瘀证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瓜蒌薤白汤加味

中医方案总结优化

中医方案总结优化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内一科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3个,2015病例数359例;其中消渴病213例、胸痹心痛56例、肺胀90例。现对我科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和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我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四)我科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治疗时间不定,医生支持较差,每项操作不能保证按疗程完成,从而不能保证疗效。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护士对方案未完全掌握。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2、整改措施: (1)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统一安排上午为患者行中医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加强医护沟通,尽量按疗程为患者实施中医治疗。 (2)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方案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对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应用情况的总结,我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太少,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单一,护患沟通欠缺等。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创新中医护理技术,规范中医护理行为,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优势。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内容清晰)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